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将相和课文读后感篇一
读史书,要记住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历史小说,尤其要记得。
何况,这本书还是被王岐山副主席推荐过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本书作者王跃文大约花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描写小说主角陈廷敬从乡试到初入官场。这一段,我深有所得。虽然对于我来说,有些东西现在才看到、才懂得,真的很迟了。但是,人生的坑,总要一个个踩,才知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年轻的陈廷敬是什么样一个人呢?
在我看来,
陈廷敬是一个命很好的人!
陈廷敬是一个非常努力、时时刻刻都不忘学习读书、成绩特别好的学霸。
陈廷敬也是一个普通人,年轻时死读书读死书,一腔热血、满脸青涩,同样需要经历各种磨难、甚至九死一生,才逐步成长的人。
陈廷敬家在地方也算小豪强,累世官宦,商读传世,能够抵御明末清初的流民,放在今天,就是地方大型企业主的家庭。但是面对一省巡抚以及京城而来的考官,就很不够看了。遇上了科举舞弊,他站在一边看了看热闹,满心单纯的以为清者自清,结果被不讲理的衙役和翻云覆雨的高官给弄在牢里,求告无门、即将问斩。但是,由于他的才学实在出众,被新来的山西考官卫向书看中——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贵人点了陈廷敬乡试第一,但是陈廷敬不肯写悔罪书,仍然不能出狱。这位贵人顶着欺君之罪,自己写了一份悔罪书交给朝廷。这样,陈廷敬才惊险的保住了性命。
陈廷敬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由于年纪轻轻,突然见识到太深的官场腐败和险恶,还经历了牢狱之灾,死读书的他钻进了牛角尖——对官场、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失望,进而选择了逃避!即使父母亲人,也无法劝解。这个时候,贵人再度出手,一纸书信,棒喝!
接下来,陈廷敬进京赶考,再度遇上了科场舞弊。这一次,他直接卷入朝廷大佬掀起的惊天漩涡当中,就像小鱼小虾,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审判。但是,陈廷敬在这时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个贵人未来的岳父(是由卫向书介绍的),和第三个贵人——第二个妻子(陈廷敬在老家山西还有个妻子)。同时,他也遇到了他在未来最大的对手,索额图、明珠、高士奇。当然,在当朝大佬面前,现在的他们都是小虾米,位卑人轻、无足轻重。但是,陈廷敬杀出来了,并成功在顺治皇帝心中留下了印象,与明珠相提并论。
所以,陈廷敬的命真的很好!
生死时刻,有人救命;迷惘时刻,有人点拨。
但是,这有一个基础前提,那就是——陈廷敬的才气文章远超他人,这才得了贵人赏识和提点。而这又是陈廷敬长期坚持学习读书的结果。
所以,命好的基础是——自身足够优秀。
足够优秀,要到什么程度呢?必须优秀到万分之一的那种程度。只有到那种程度,优秀才能让别人看到,优秀才能让别人认可,优秀才能让别人提点。
而自身足够优秀则要求自己必须坚持读书学习、并长期坚持、不可懈怠。
有一句毒鸡汤是这么说的:比你有天分的人比你更加努力,你有什么资格说累?
还有一句毒鸡汤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达不到需要拼智商的层次;只拼努力程度,你就输了。
这两段毒鸡汤,对于我来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恰当!
为什么呢?来看下陈廷敬的成绩。
陈廷敬12岁院试第一,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四(皇帝本属意状元,但是连中三元者古往今来仅有17人,卫向书出于保护的目的,建议放到二甲);放到今天,陈廷敬就是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研究生第一,博士后第四。
强吗?强!非常的强!
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陈廷敬在会试中,屡被小人打扰,但是这个小人居然对着上官说:“只见得他一笔好字,实在叫下官佩服!”。能让对头说出如此夸奖的话,可见陈廷敬的字该是多么的好!
所以,作为山西同乡的贵人愿意帮他,提点他,是因为陈廷敬真的值得帮、值得提点!
由于明珠的推荐以及与卫向书的关系,陈廷敬侍候幼帝康熙读书。这是他政治前途的一大步。这个时候,明珠还是很照顾陈廷敬的,陈廷敬称之为恩人。明珠曾对陈廷敬说:“朝政大事,得讲究个因时、因势、因人,不要太死脑经了。”
其实,不论是什么事,都得讲个天时地利人和,强行不得、冒进不得。尤其是政治,胜算不高,不能轻易出手,失败了轻则影响仕途,重则丢了性命。就连炒个股票,也要讲究大盘形势、板块趋势、个股情绪,胜算如果不高,肯定要亏钱的。
凡事,不能靠运气!毕竟,能走到这一步的人,谁不是有大气运的人(比如高士奇)!
在陈廷敬年轻的时候,卫向书大人教了一个“等”字,岳父大人教了一个“忍”字。
“少年得志自是可喜,但隐忧亦在,须得时时警醒。盯着你的人多,少不得招来嫉妒,反是祸害。官场上没有一番历练,难成大器。所谓历练,即是经事见世,乍看起来就是熬日子。世人常说任劳任怨,想你二位都不是疏懒之人,任劳是不怕的,要紧的是能够任怨。那就得忍功啊!”
等,捺着性子等;忍,硬着头皮忍。
做生意,尤其是需要忍,迎来送往,笑脸迎客。但凡有一点点情绪,就会毁掉一单生意。为了赚钱,就把情绪关进牢笼。
做投资也需要等和忍。等机会,等确定性;忍住手,忍住冲动。
道理很简单,但是,真的很难做到。尤其是当你获得一点荣誉时,取得一点成绩时。陈廷敬也不例外,仍然有等不起的时候、有没忍住的时候。我曾经在“等”和“忍”上面,也翻了大错。自己时常也会想,如果当时没那么冲动,是不是会不一样?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人生没有如果,不能回档。没有人的成功会是侥幸!陈廷敬初入社会,每一步都走在漩涡中,稍不留意,就是人头落地、粉身碎骨。这点挫折和教训,对于我们未来几十年的人生历程来说,只是头道菜。
把等做到,人到中年。等什么?等自己的积累,等形势的变幻。
把忍做到,需要一生。忍什么?忍自己的心气,忍世事的压迫。
把等和忍作为一场修行,一场贯穿整个人生的修行。
时刻勿忘,时刻警醒,时刻修行!
将相和课文读后感篇二
读史书,要记住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历史小说,尤其要记得。
何况,这本书还是被王岐山副主席推荐过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本书作者王跃文大约花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描写小说主角陈廷敬从乡试到初入官场。这一段,我深有所得。虽然对于我来说,有些东西现在才看到、才懂得,真的很迟了。但是,人生的坑,总要一个个踩,才知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年轻的陈廷敬是什么样一个人呢?
在我看来,
陈廷敬是一个命很好的人!
陈廷敬是一个非常努力、时时刻刻都不忘学习读书、成绩特别好的学霸。
陈廷敬也是一个普通人,年轻时死读书读死书,一腔热血、满脸青涩,同样需要经历各种磨难、甚至九死一生,才逐步成长的人。
陈廷敬家在地方也算小豪强,累世官宦,商读传世,能够抵御明末清初的流民,放在今天,就是地方大型企业主的家庭。但是面对一省巡抚以及京城而来的考官,就很不够看了。遇上了科举舞弊,他站在一边看了看热闹,满心单纯的以为清者自清,结果被不讲理的衙役和翻云覆雨的高官给弄在牢里,求告无门、即将问斩。但是,由于他的才学实在出众,被新来的山西考官卫向书看中——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贵人点了陈廷敬乡试第一,但是陈廷敬不肯写悔罪书,仍然不能出狱。这位贵人顶着欺君之罪,自己写了一份悔罪书交给朝廷。这样,陈廷敬才惊险的保住了性命。
陈廷敬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由于年纪轻轻,突然见识到太深的官场腐败和险恶,还经历了牢狱之灾,死读书的他钻进了牛角尖——对官场、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失望,进而选择了逃避!即使父母亲人,也无法劝解。这个时候,贵人再度出手,一纸书信,棒喝!
接下来,陈廷敬进京赶考,再度遇上了科场舞弊。这一次,他直接卷入朝廷大佬掀起的惊天漩涡当中,就像小鱼小虾,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审判。但是,陈廷敬在这时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个贵人未来的岳父(是由卫向书介绍的),和第三个贵人——第二个妻子(陈廷敬在老家山西还有个妻子)。同时,他也遇到了他在未来最大的对手,索额图、明珠、高士奇。当然,在当朝大佬面前,现在的他们都是小虾米,位卑人轻、无足轻重。但是,陈廷敬杀出来了,并成功在顺治皇帝心中留下了印象,与明珠相提并论。
所以,陈廷敬的命真的很好!
生死时刻,有人救命;迷惘时刻,有人点拨。
但是,这有一个基础前提,那就是——陈廷敬的才气文章远超他人,这才得了贵人赏识和提点。而这又是陈廷敬长期坚持学习读书的结果。
所以,命好的基础是——自身足够优秀。
足够优秀,要到什么程度呢?必须优秀到万分之一的那种程度。只有到那种程度,优秀才能让别人看到,优秀才能让别人认可,优秀才能让别人提点。
而自身足够优秀则要求自己必须坚持读书学习、并长期坚持、不可懈怠。
有一句毒鸡汤是这么说的:比你有天分的人比你更加努力,你有什么资格说累?
还有一句毒鸡汤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达不到需要拼智商的层次;只拼努力程度,你就输了。
这两段毒鸡汤,对于我来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恰当!
为什么呢?来看下陈廷敬的成绩。
陈廷敬12岁院试第一,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四(皇帝本属意状元,但是连中三元者古往今来仅有17人,卫向书出于保护的目的,建议放到二甲);放到今天,陈廷敬就是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研究生第一,博士后第四。
强吗?强!非常的强!
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陈廷敬在会试中,屡被小人打扰,但是这个小人居然对着上官说:“只见得他一笔好字,实在叫下官佩服!”。能让对头说出如此夸奖的话,可见陈廷敬的字该是多么的好!
所以,作为山西同乡的贵人愿意帮他,提点他,是因为陈廷敬真的值得帮、值得提点!
由于明珠的推荐以及与卫向书的关系,陈廷敬侍候幼帝康熙读书。这是他政治前途的一大步。这个时候,明珠还是很照顾陈廷敬的,陈廷敬称之为恩人。明珠曾对陈廷敬说:“朝政大事,得讲究个因时、因势、因人,不要太死脑经了。”
其实,不论是什么事,都得讲个天时地利人和,强行不得、冒进不得。尤其是政治,胜算不高,不能轻易出手,失败了轻则影响仕途,重则丢了性命。就连炒个股票,也要讲究大盘形势、板块趋势、个股情绪,胜算如果不高,肯定要亏钱的。
凡事,不能靠运气!毕竟,能走到这一步的人,谁不是有大气运的人(比如高士奇)!
在陈廷敬年轻的时候,卫向书大人教了一个“等”字,岳父大人教了一个“忍”字。
“少年得志自是可喜,但隐忧亦在,须得时时警醒。盯着你的人多,少不得招来嫉妒,反是祸害。官场上没有一番历练,难成大器。所谓历练,即是经事见世,乍看起来就是熬日子。世人常说任劳任怨,想你二位都不是疏懒之人,任劳是不怕的,要紧的是能够任怨。那就得忍功啊!”
等,捺着性子等;忍,硬着头皮忍。
做生意,尤其是需要忍,迎来送往,笑脸迎客。但凡有一点点情绪,就会毁掉一单生意。为了赚钱,就把情绪关进牢笼。
做投资也需要等和忍。等机会,等确定性;忍住手,忍住冲动。
人生没有如果,不能回档。没有人的成功会是侥幸!陈廷敬初入社会,每一步都走在漩涡中,稍不留意,就是人头落地、粉身碎骨。这点挫折和教训,对于我们未来几十年的人生历程来说,只是头道菜。
把等做到,人到中年。等什么?等自己的积累,等形势的变幻。
把忍做到,需要一生。忍什么?忍自己的心气,忍世事的压迫。
把等和忍作为一场修行,一场贯穿整个人生的修行。
时刻勿忘,时刻警醒,时刻修行!
将相和课文读后感篇三
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出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小说着重刻画了清代名相陈廷敬曾这个历史人物,陈廷敬原名陈敬,二十一岁中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皇帝给他赐名廷敬,从此声名鹊起士林。他从晋身官场之日起,就同后来权倾天下的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遭遇徐乾学、高士奇等康熙心腹的明争暗斗。君王如虎,同僚似狼。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入仕五十三年,历任康熙帝师,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最后老死相位。
康熙朝名臣辈出,那时候的官场关系复杂,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为何唯陈廷敬为官善始善终?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王跃文查阅了大量史料,终成《大清相国》。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句话: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无论今天还是古代,官场人物基本是知识分子,他们如何异化,如何保持道德初衷,如何实现理想抱负,是我阅读“官场小说”时特别关心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我愿意相信,今天的王跃文已超越为了写官场而写官场的状态。官场之所以还是主要的叙事场所,只因“学而优则仕”在中国史上最强势的主流价值观,即使是傅山这种不肯受封的人物,怀抱的还是“反清复明”的榆木疙瘩。《大清相国》主人公陈廷敬所有的辉煌,就是建立在他是“科举神童”的基础之上。实际上,他以国士才华,却几乎没留下什么文学作品传世,也无学术成果流传。举一反三,越到专制社会后期,文学史、学术史这些代表创造力的历史上似乎就越难找到状元、榜眼、探花的身影。科举为官的通道,惟一、狭窄且未必公平(小说与历史中诸多科举弊案为证),这是大多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悲剧的第一个根源。
将相和课文读后感篇四
3月22日区纪委监委机关党总支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组织观看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观看完该剧之后,让我深受教育。该剧的主人公陈廷敬青年得志,风光无限,从此跻身官场,在波澜诡谲的康熙王朝中历经磨难,凭借自身的不断总结和他人的警言而位极人臣,后主动全身而退,名载千秋。陈廷敬一生为官正直,刚正不阿,不屈于权贵,不贪于钱财,心怀天下苍生,“但求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被康熙评价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效仿圣贤为人处世的典范,官品人品文品俱佳,他的心里始终存有古圣贤铁肩担道义的高贵理想和正直品格。陈廷敬从一介寒窗学子,成长为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他的奋斗经历和成长道路,完全靠的是他的'智慧和才能,集实干、能干、强干于一身。对于这样一位风清、气正、道德、自守,在为官做人上堪称典范的历史人物,我不禁心生敬仰,努力在剧中细细评味他的人生经历,学到了很多弥足珍贵的为人做事的道理。
一要学习他初心不改,我本高洁的道德修养。陈廷敬为官五十余载,素以清廉正直勤勉闻名,忠厚、谨慎是他基本的处世作风,他始终坚守独善其身的为官之道,从未结党营私,谋取个人利益,不入任何圈子,埋头干事,尽职尽责,坚守初心,始终如一。因此我们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淡泊名志,勤政廉政。清廉勤政既是一名普通基层公务员职业精神和品德,更是一名党员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作为一名党员要做到做人要正直、作风要正派,要筑牢信念不偏移、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职责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要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自觉防腐倡廉、拒腐防变,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要学习他从善如流、反省自躬,善于听取他人建议,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陈廷敬如履薄冰谨言慎行,斡旋于如虎君王似狼同僚中,慢慢参透官场“等、忍、稳、狠、隐”秘诀,驰骋官场50年,最终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一是“等”即厚积薄发,相机而动。当陈廷敬被贬谪回乡时,如果他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过于急功近利的话,那估计也不会有后期的发展。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顺境时不能得意忘形,在逆境时也不要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而要充分利用等待的这段时间,加强学习,从而做到厚积薄发、相机而动,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我们早已做好准备。二是“忍”即心胸豁达,顾全大局。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千万不能强求,别人对你有误会,千万要忍一忍,否则事与愿违。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要顾全大局,很多时候要综合考虑、综合权衡。三是“稳”即遇事沉着,处事严谨。虽然陈廷敬为官正直、一心为江山社稷,心系天下百姓,但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是是好事就能干,得看准时机,在说话与做事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处事原则。作为一名巡察干部在工作中就更要稳扎稳打,谨言慎行,在执行巡察任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巡察纪律。四是“狠”即意志坚定,行为果断。一旦看准了,就得坚持不懈。遇山开路,遇河架桥。这才是英雄当有的气魄与担当。陈廷敬铁腕反腐体现的恰恰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碰硬的胆量和一往无前、一抓到底的气魄。我们巡察干部也要时刻牢记忠诚、干净、担当的责任和使命,完成好每一次的巡察任务。五是“隐”即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无需过于执着,不能沉迷其中,要拿得起放得下。
陈廷敬用他的一生来得出和践行这五字真言,他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参与派系斗争,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讲究政治谋略,识时务、处处小心谨慎、避免锋芒毕露,用自己的方式报效朝廷、造福子民,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三要学习他做事一丝不苟,练就一身过硬本领。陈廷敬凡事认真对待,细细琢磨,作为一名巡察干部,在执行巡察任务时要认真仔细,注重细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抽丝剥茧,发现问题。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巡察本领。
将相和课文读后感篇五
本书讲述了清朝顺治到康熙年间,官员陈廷敬的事迹。陈廷敬原名陈敬,第一年科考入狱,第二年科考遭人陷害,几近丧命。几经周折,被顺治帝看中,赐名廷敬。康熙登基后给康熙进讲,康熙亲政打杀鳌拜,陈廷敬立下首功。山东福伦案,高士奇抢占民房案,龙亭案,宝泉局亏空案,云南王继文案,明珠索额图倒台案。一系列事件串烧成陈廷敬宦海一生。
陈廷敬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屈服在权势和金钱之下,而是以天下百姓为先,以国家利益为先,在索尔图和明珠拉帮结派是,没有站队,而是选择中立,可以说是清官,晚年康熙送给他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读后感·可以说这是皇帝对臣子的最高评价,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人格的最高评价。书中的一些细节也是发人深省,比如山东福伦说山东丰收了,百姓都自愿多交钱粮给国家。康熙颁发了圣御十六条,马上就有官员为其修龙亭,说是百姓自发学习,从6岁到70岁的百姓都会背圣御十六条。陈廷敬说凡是说百姓自愿的,都是逼迫百姓的,百姓自愿上交的钱粮,都是带血的。
古往今来,大同小异,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只是换了个名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