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以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体系推进方案工作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党委组织部《关于“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的指导意见》、市委《市推进融合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有关要求,明确7个方面26项具体举措。
一、加强党建联合体动态管理
01开展党建联合体规范整顿
对挂牌空转、徒有虚名的党建联合体,进行限期整顿或直接撤销。对形势需求变化、完成使命的党建联合体,及时予以撤销。
02开展成员党组织集中清理
针对党建联合体中不积极参加活动、作用发挥不好的成员党组织,进行集中清理。
03加大新建指导规范力度
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指导规范新建党建联合体。
二、推动融合党建点提档升级
04规范党建联合体运行
指导各党建联合体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载体、强化融合功能,确保实现实体化、规范化运行。
05增强融合党建实效
推动党建联合体在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重大部署、推进市委政府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解决社会治理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06深化“五联”经验做法
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结合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总结主题教育“五联”经验做法,通过联建、联学、联做、联查、联改,推动成员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07一体推进党建联合体与产业化联合体融合发展
将党建联合体嵌入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农牧业产业为基础的党建联合体,构建起党建引领全方位全产业全过程的“三农三牧”社会化服务体系。
08全面推广党建引领“三调”联动
进一步完善市、旗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大调解党建联合体体系,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推动相关部门调解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高“三调”效能。
09全面推广党建引领民族团结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围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工作做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
10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将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村嵌入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依托的红色风景线,通过党建引领抓好示范嘎查村建设提档升级。
11健全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
开展四级党群服务中心网上互联互通,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12抓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
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融合党建作用,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动,充分整合党建资源力量并下沉网格,推动党建、综治、城管、社保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全覆盖。
三、打造融合党建红色风景线
13优化红色风景线设置
优化提升现有的融合党建红色风景线,对融合党建点质量不高、间距过长的风景线进行清理撤销,确保每条风景线主题鲜明,线上各点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特点相似。
14提升示范引领成效
推动风景线上的融合党建点加强融合、深化合作、互帮互助,共同研究推进产业发展和业务工作,彰显风景线主题,提高风景线成色,提升示范引领效果。
四、打造融合党建红色片区
15推进连线扩面
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扩面”的总体思路,结合区域内党建联合体的地理分布、发展主题、联建模式等实际,科学确定、合理规划融合党建红色片区位置和范围,确保片区内融合党建点充足、融合氛围浓厚,覆盖片区内90%以上的党组织。
16提升红色片区实效
发挥红色片区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旗县区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机制,增强×乡镇党委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好乡镇服务、带动乡村作用,将红色片区的空间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党建优势、政治优势,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治理、一体化服务,推动形成全领域统筹、全覆盖推进、全方位引领的大党建格局。
五、制定党建联合体工作规范
17制定党建联合体工作规范
市委组织部制定并印发《×市党建联合体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党建联合体设置标准、运行机制等。
六、加大督促指导力度
18进一步深化“双报到”工作
会同市直工委对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双报到”社区进行调整,保证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至少到1个“双报到”社区报到,红山区、松山区的每个社区至少有1个市直“双报到”单位。
19加大条线推进力度
充分发挥市教育系统党工委、卫健行业党工委、市司法局、水利局、农牧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团委、妇联、总工会等部门职能优势,按行业推进融合党建,打造“滨河党建”等融合党建特色品牌。
20加强融合党建相关业务培训
采取市级示范培训、旗县区和市委直属党(工)委普遍培训的方式,分级分领域举办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培训班,将融合党建作为重要培训内容,提升抓好融合党建的能力水平。
21开展调研评估
派出2个调研组,对融合党建推进情况开展蹲点调研、阶段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22加强跟踪调度
采取跟踪督导、派员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推进融合党建的指导力度,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经常到基层党建联合体参加活动、开展服务,确保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每年至少参加2次基层党建联合体活动,每年至少帮助基层党建联合体解决1个实际问题。
23加大奖补力度
根据调研评估、跟踪调度掌握的情况,继续加大对运行规范、作用突出、成效明显的示范点、风景线的奖补力度。
24完善党建联合体名录
建立党建联合体台账名录,根据动态管理情况,及时进行更新调整。
25召开融合党建观摩会
适时组织召开×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融合党建观摩会,开展实地观摩和经验交流。按照×统一部署,筹备召开融合党建现场推进会。
七、抓好经验总结宣传
26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认真总结融合党建工作实践,同步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融合党建×经验,广泛宣传并指导实践。
体系推进方案工作篇二
(十一)结合生产实际,实现体系本土化和专业化。电力企业安全风险体系建设应基于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能够切实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电力安全生产传统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要加以消化和吸收,坚持传承和创新并重,实现体系本土化和专业化,避免生搬硬套。各级各类人员的业务技能,包括管理技能、技术技能,是风险预控管理建设质量的最大制约因素,需要不断进行培训,提高体系专业化水平。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电力企业要结合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需求,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体系建设组织机构,确定管理机构职责、人员构成和职责分工。要根据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初步准备情况,制定推动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方法、责任分工和工作周期等。在体系的推行过程中,要强化生产技术、调度、安监、教育培训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发挥专业优势,确保所制定的制度标准符合生产实际和风险预控的要求。
(十三)坚持全员参与,促进安全意识的提升。风险预控体系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电力企业要发动全员(包括承包商及其员工)参与到岗位危害的辨识、风险评估和管控工作中,使员工清楚自身面临的安全风险、可能后果和控制方法,建立按标准做事的行为模式,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提升。
(十四)杜绝形式主义,实现持续改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推行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能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作为一种运动和一项短期工作进行突击,各单位要切实把推行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持续改进的手段,切实发挥体系作用。
体系推进方案工作篇三
(一)总体要求。准确把握电力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如何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提升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前瞻性、可控性,探索适合电力行业生产实际的、基于风险的,系统化、规范化与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逐步构建一套理念先进、方法得当、管控有效的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隐患排查新常态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各类事故,保持电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二)建设目标。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为原则,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系统地提出电网、设备设施、劳动安全、作业环境、职业健康风险管控的内容、目标与途径,强调事前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事中落实管控措施、事后总结与改进,最终达到风险超前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目的。
体系推进方案工作篇四
(七)树立“关口前移、系统管控”的安全理念,为体系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各单位要从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高度,提高对安全风险预控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关口前移和系统控制的安全理念,以理念指导思想,以思想引领行动,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意识和行为,为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八)强化理念宣贯和人员培训,为体系建设构筑人才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涉及安全生产各环节,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电力企业在体系的推进过程中必须进行理念的宣贯和全员培训,使企业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掌握体系管理内容、体系结构和运作方法,解决员工基本认知,并掌握体系核心内涵,彻底消除员工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激励全员做好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有效推动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九)坚持闭环管理的工作原则,为体系建设提供有效手段。电力企业要按照体系建设pdca闭环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本单位生产实际的、科学的、规范的风险预控流程:从构建目标责任机制、运行推进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将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立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建立常态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工作机制。
(十)培育安全文化,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电力企业要大力实施理念引领,文化渗透工程。大力弘扬先进的安全理念,培养员工“事前风险辨识、事中风险管控、事后回顾总结”的作业与管理行为模式,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团队互助阶段过渡,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实现安全管理的自主管理、自主提升。
体系推进方案工作篇五
(三)实施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电力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技术标准,规范风险评估方法,量化风险等级。要发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辨识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环境条件等因素可能导致的安全、健康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风险,确保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全面性、科学性。要对辨识出的风险分类梳理、分级管控、分层落实,确定出各类、各级、各层的安全预控重点。要建立风险数据库并持续地开展动态辨识,评估更新,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四)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电力企业要按照“沿用、完善、建立”的总体思路,“以规范、简洁、高效”为指导思想,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pdca(策划-执行-检查-改进)的闭环管理为原则,系统梳理完善风险预控的规程、标准和制度,建立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文件,为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制度和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应详细梳理各项管理业务,明确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并在制度中以流程图等直观、简明的形式让风险管理的要求有效落地,为全面规范、深化体系应用奠定基础。
(五)做好风险管控工作。电力企业要对评估出来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结合风险类型和性质,结合企业自身的安全技术和经济能力,结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创建、技术改造等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风险应该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和实施主体,使风险管控在日常工作得到落实。
(六)建立检查、审核等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电力企业要对风险预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并通过安全生产工作会、安全分析会等形式对风险预控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检查和回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限期整改。要建立体系审核工作机制,编制体系审核管理办法,明确审核内容和方法,检验风险预控体系的有效性、全面性和适宜性,确保风险可控在控。要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地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实现风险预控体系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