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篇一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一、请幼儿与
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 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自然结束。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篇二
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将一种物品抽象成数的过程,渗透集合思想,感知加法的含义。
2.学会用计数的方法进行加法运算,初步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幼儿视图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二、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框,玉米卡
2.依照方法,将实物换成西红柿,继续练习
3.将实物卡换成点数卡,继续练习
三、幼儿探索操作
1.请幼儿看图,说说图意,猜猜小朋友在做什么
以下逐一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活动
教师收书及整理工作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篇三
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各种图形若干、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
2、幼儿自由参观。
3、小结:“你看见了什么?”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
6、小结: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叫做二等分。
1、示范演示。
2、操作要求:
(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
(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篇四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2、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篇五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标有价格)。
3、红包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找朋友。
每名幼儿手拿一个数字,在音乐声中四散走,音乐停,拿着相同数字的幼儿手牵手,围成一个圈。
二、谈话
1、出示红包
教师:小朋友,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
2、小结: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我们把这些钱叫“人民币”。
三、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四、通过课件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演示课件,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
(1)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
请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100元可以换成2个50元、5个20元或10个10元。
五、游戏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教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2、游戏:开商店。
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的一名幼儿当售货员,另几名幼儿扮演顾客,玩“开商店”的游戏。
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六、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好习惯。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篇六
设计意图:
拍球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在大班的孩子能熟练进行单手拍单球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换位拍球,以此来提高幼儿与同伴间的协商能力、配合能力、默契能力,同时,增进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以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熟练进行单手拍单球的基础上,练习换位拍球。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拍球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3、通过拍球,激发幼儿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篮球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成一路纵队进入操场,并绕操场跑步一圈半圈
2、幼儿抱球成六路纵队站立,做准备运动(球操)。
(一)幼儿练习原位拍球。
幼儿站在一固定位置上单手拍单球。
(二)学习换位拍球,尝试花样拍球。
1、两老师示范换位拍球。提要求:a两人前后站位;b前面一人原地连续拍球10下以后快速从左侧后退;c前面一人后退时,后面一人快速从右侧上前,接着拍球,交接时球不能停顿。(图3)
2、幼儿自由练习。
3、幼儿集中,教师小结练习情况,并再次强调换位拍球要领。
4、幼儿根据提示再次练习。
5、幼儿集中,根据幼儿练习情况,分别邀请幼儿上前演示。
6、师:“刚刚我们学习了换位拍球,现在请小朋友用手中的球进行各种变化拍球,可自己进行,也可和同伴合作。”
7、幼儿自由进行花样拍球,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三)运球走(跑)。
1、引导幼儿跟着老师运球走(或跑,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而定)。(图4)
2、拍球走至操场边,将球放下准备下一游戏。
(四)奔跑游戏:追球跑
两老师在操场上随意传球并运球快速跑,幼儿追老师并设法拍到老师手上篮球。幼儿拍到球后游戏结束。
活动设计反思:
原地换位拍球活动是由两个幼儿合作完成的,在本次活动前幼儿已经能熟练掌握单手拍单球了,因此同伴间的协商、合作是此活动重点。活动中,幼儿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主动与同伴沟通,包括谁先谁后、数数的节奏、换位时的方向等,在多次练习中感受相互配合的默契,从而完成换位拍球。同时,在自由花样拍球中,幼儿创造出多种拍球的方法,包括有双手拍双球、自转拍球、胯下拍球、边跳边拍球等等,极大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本次活动的环节清晰、严谨,目标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较好的落实,达到一定的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