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学文献综述篇一
幸福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发展学生的幸福能力和实现学生的人生幸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幸福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了许多新方法和理念,如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教育有效性、积极心理学、创造性思维等,为了得到更多的收获,我一直坚信并不断提升我的幸福教育系统的素养。在此,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对幸福教育的看法和体会。
第一段:幸福教育的意义
现代教育体系一直追求的目标以往大都集中在阅读、数学、科学技术等智力方面的学科,取得的成绩也确实是显著的。然而,正如教导教育过程中重视思维、训练意志、锤炼品德等一些设想一样,这些教育方面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而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之一,而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幸福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幸福和不幸福的真正含义,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拥有积极健康的态度,强大的适应性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互动方式。
第二段:幸福教育的基本理念
幸福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于其通过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智能方面的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梦想和希望,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幸福。需要通过开展各种教育课程,传授有关人际关系、情感管理、良好心态和积极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掌握幸福和不幸福的真正含义,拥有积极健康的态度和良好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互动方式。此外,在幸福教育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贯穿始终的教育氛围,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第三段:幸福教育的实施途径
幸福教育需要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开展,并通过各种实施途径来实现教育效果。这些途径包括培训、公共场所、学校、家庭以及社区。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最佳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教育助推人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参与任务,兴趣激发,有效的回馈,实现个性发展,以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经验。
第四段:幸福教育的效果评估
幸福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其效果不易评估和量化。最终期望的成果是学生能够实际的拥有积极健康的态度和良好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互动方式。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点,通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考试成绩、心理健康状况、学习适应能力等综合特征的变化来反映教育效果。同时,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应采用科学的调查评估方法,以统计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教育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总结。
第五段:幸福教育的反思
幸福教育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实施幸福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已经被开发和普及。然而,也需要反思和注意。首先,学校、教师和家长需要由内到外的天然情感,以此来传达幸福教育理念;其次,需要理性分析幸福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目标和实际教育效果,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补充和修改。总而言之,幸福教育需要长期系统化的实施,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实施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幸福。因此我们需要时刻警醒注意,学习、改进和提高幸福教育的质量。
结论:不断提升自身幸福教育素质
总体上,幸福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得到普及,不断探索和完善。这种教育目标和实施方法的新型理念,被认为是教育进步算法的重要体现。在幸福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不断拓展,创新并提高我们的幸福教育实施方式,以实现更加全面的教育目标。
教育学文献综述篇二
梅里亚姆的著作《音乐人类学》是该领域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他主要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和他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包含了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此后又将目光投向了音乐人类学。
从最基本的“人”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乐、人、文化的三重特征。
本文拟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当今音乐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观点和方法。
21世纪的音乐教育学,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理应成为一门涵盖多种门类的学科。
随着音乐学将研究的目光转向了人和文化,音乐教育学作为音乐学的分支,也逐步意识到文化、社会在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的机械化教学。
音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或很有可能是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音乐、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体。
音乐人类学不仅包含了对音乐本身的研究,还包括音乐与之相联系的文化之间的研究,人类学的视野可以为我们挖掘更多的音乐内涵,从而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到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中。
“田野工作”(fieldwork),是指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在特定区域或社区中进行的调查工作。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田野工作也是民族音乐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我们平常所说的人类学中的“田野工作”,是一种以达到人和人之间交流为目的的现场工作,研究者是构成这一交流的媒介,在考察的同时也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从而在互动中认识和阐释音乐文化现象。
当然,这里的“田野”并非指的是“乡村山野”,而是指一种音乐实践方法,即对音乐对象文化背景相关的研究。
巴西人类学家佩雷诺对“田野”的解释为:“只要存在差异,存在于自己的不同,那里就是人类学的田野。
”音乐教育中的“田野”,一方面是课堂,即教师的田野。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课堂行为中去,进入学生的世界,和学生形成一定的互动,以期寻找到更好的现场教学效果,而不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其次,“田野”的另一方面则是课外。
通过走出教室,走进社区,探究周围的音乐世界,实践性地接触民间音乐文化,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
“田野工作”的意义还在于,在音乐教育中贯彻中国音乐本土化的思想,融入民族的概念,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民族性。
柯达伊说过:“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民族音乐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
”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民族音乐体验式的教学,不仅对音乐教学有着直接的帮助,还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把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带进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要面对现存的传统音乐中的社会以及生存问题,就不能仅仅是一种闭门造车的态度,而必须走进‘田野’。
”“田野工作”不仅是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音乐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他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也提出了一种对音乐事项本质探究的要求。
人类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因此要把研究“人”的音乐、“人”的文化放在首位。
音乐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没有哪一种文化不包括人类。
在基础教育的艺术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内容“艺术与文化”中也提到了艺术与多元文化的内容。
“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
通过艺术与文化的连接,可以增进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郭乃安先生也说:“人是音乐的出发点和归宿。
把目光投向人,不仅意味着在音乐学的研究中关注人的音乐行为的动机、目的和方式等,还意味着在各种音乐事实中去发现人的内涵,或者说人的投影。
因为,人的音乐行为,不仅表现为有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表现为潜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活动。
”由此可见,对人的研究是音乐教育学研究的根本。
最早由德国哲学家亨德提出的“人类学”观点,是指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
音乐教育的研究也是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而不仅仅依靠对书本、对课堂的教学。
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来培养性格品质,陶冶情操,使人的身心得到益处。
众所周知,经常参加合唱、合奏排练的人不容易得孤僻症。
正如周杰伦在《放牛班的春天》中所说:喜欢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
在音乐教育中,广大的教育者应秉承着“人文关怀”的宗旨,将“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无非是人的教育,在教育中应注重人的心理和情感。
一个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必将最后落实在学生身上。
在这个的舞台上,音乐教育是非常公平的,没有行业的偏见,没有性别的偏见,没有年龄的偏见,也没有种族肤色的偏见。
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来表演,人人都会得到一份尊重。
人类学主张注重个体,平等地对待一切文化。
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人的创造,音乐也将不复存在。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对话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学,讲究的是平等和包容。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本位,虽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主,但总改不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局面。
在大多数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完全是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式地教学,很少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
从而使原本活泼生动的音乐课堂,变成了学生枯燥无聊的硬性任务。
音乐教学,本是一种美育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同时他也融合了乐理知识、民族文化背景等内容,是一门工具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学科。
音乐课堂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形成一种互动、平等的课堂情境效果。
对话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学,小的方面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中,往大了说也能体现在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话语权上。
“欧洲文化中心论”一直传播至今,被冠以世界通用的文化标准。
在此标准理论下,许多音乐工作者往往持有西方的价值观和方法去研究中国音乐。
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欧洲文化中心论”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和反驳。
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即从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生成环境入手,进一步观察它的特征,探索它的规律及其独特的审美标准。
受音乐人类学影响,“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局限性已经被当代音乐家们所关注,许多音乐学家开始走向世界各地,发掘、搜集了大量的世界民族音乐,将其制成录音、电影、录像,并写出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在不少国家“世界民族音乐”已被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中。
在音乐教育学理论中,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已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理论体系中,大量地学习和模仿西方音乐理论,造成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日益衰微。
正如管建华教授在前几日的古琴研讨会中提出:中国音乐及文艺诗学注重语义、语境、意义的表达。
而西方音乐分析则注重语态、语法形式的分析,这是中西方音乐最大的不同。
在人类学讲究“话语权”的当代,音乐教育学也应倡导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平等对话,而不是文化殖民。
音乐教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过程中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他兼具音乐学和教育学的性质。
音乐人类学,则是把音乐置于文化和社会的语境中来研究。
教育的目的本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打开了人的视角。
面对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唯有守护好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和西方文化平等对话。
[1][奥]沃尔夫冈马斯特纳特,余丹红,张礼引译.音乐教育学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萧梅,齐坤.音乐人类学的实地考察[a].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c].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3]梁丽.从音乐人类学角度谈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j].艺海,2014(1).
[4]杨曦帆.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野[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3).
[5]管建华.21世纪初: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在中国[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
[6]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j].中国音乐学,1991(2).
[7]王玉玺.音乐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念和方法[j].北方音乐,2013(12).
[8]张樵.走出西方重建基础—析音乐人类学视野中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08(8).
[9]管建华.溪山琴况与“品味论”的文化哲学美学解读[j].文化研究,2015(1).
教育学文献综述篇三
“幸福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不断升级的教育体制和日益增长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们的幸福感受,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幸福教育是一种全球性的人文教育思潮,是教育界的一个新概念,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情感文化和精神力量的人才。幸福教育的实质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带有幸福感的人,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感受幸福,增强内在的满足感和生活的意义感。本文将从自己的角度,探讨幸福教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幸福教育的思想内涵
幸福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幸福。幸福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幸福教育。幸福教育让学生变得更加专注和自律,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能力。幸福教育通过寻找和实现自己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幸福教育注重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增加了学生的幸福感,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身心健康奠定了基础。
第三段:重视幸福教育的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幸福指数不同于智商。而幸福的人相对来说,表现要好于智商高的人。这也就意味着,在教育中,我们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幸福感,这是一种全面的需求。在一个注重幸福教育的教育环境下,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和高效,老师们也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成就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的内心成长,他们也会因此变得更安逸、更自信。幸福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四段:发挥幸福教育的作用
在幸福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的氛围变得更加宽容、和谐和善良,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温馨而愉悦。学生们学习的负担相应减少,自由度更高,成长的空间也较大,成就感更强。随着幸福教育的实施,学生和教师的情感、认知、行动和人际关系都得到了良好的发挥,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段:结论
幸福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一把重要工具,其道理简单、易懂,容易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共鸣。通过幸福教育的方式,让孩子们多些快乐、多些关爱、多些美好,助力于他们健康成长,和美好生活。因此,幸福教育的落实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教育,共同享受幸福教育的果实。
教育学文献综述篇四
豆丁网教育学是一个以在线学习为主的平台,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在豆丁网教育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视频和学习资料等途径自主学习,让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和便捷。在我的使用中,我发现豆丁网教育学平台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并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豆丁网教育学中的心得体会。
段二:在线学习的优势
豆丁网教育学平台的在线学习有许多优点,我认为最大的优势是时间的灵活性。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我们需要按照课程表去上课,而在豆丁网教育学中,我可以自由选择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学习。这样的灵活性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束缚,而是更像是一种享受。另外,豆丁网教育学的在线学习还可以节省交通时间和费用,不用来回奔波于学校和家里,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学习,提高效率。
段三: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豆丁网教育学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各科目的在线课程,还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和视频教程。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尤其喜欢浏览豆丁网教育学平台上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内容详实,覆盖了各个学习领域,从基础知识到高级知识,都能找到对应的资料。而且这些资料都是由专业人士编写和整理的,所以质量有保证。在我遇到难题时,这些学习资料往往能给我一些启发和帮助,帮助我迅速解决问题。
段四: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豆丁网教育学平台上,我发现个性化教学在教育学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只能按照统一的教学步骤来教学,而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在豆丁网教育学中,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水平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这种个性化教学让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豆丁网教育学还提供了学习记录和学习反馈功能,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从而调整学习策略。
段五:对在线学习的展望
豆丁网教育学平台为我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也让我更加期待在线学习的未来。我相信在线学习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线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我相信,只要有了豆丁网教育学平台的支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展现自己的光彩,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结:
豆丁网教育学平台是我发现的一个非常好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它,我不仅能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还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教学。在线学习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方式,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我相信,在豆丁网教育学的引导下,我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
教育学文献综述篇五
读罢《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爱是最伟大的信念,爱是教育的至宝。只有心中有爱,爱你的事业,爱你的学生,爱你的同事,你的工作和生活才会有热情,也才会有意义。可以说没有爱就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诚;没有爱,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深厚的爱生之情,会促使教师去尊重学生,愉快地去接近和理解学生,积极寻找与学生对话的机会,以真诚的目光去关怀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他们以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教育教学才会顺利进行。只要凸现出爱,爱也永远伴随着你。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