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教案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培养初步的比较、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认识位置的相对性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位置与顺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具)准备说一说、练一练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师生互动,巩固知识
1、配合老师进行谈话
2、看图,先以小女孩为标准,再以小男孩为标准,分别说说他们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1、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有序地说
2、多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1、同学们,大家到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好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一玩!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前后左右说点儿什么吗?
1、出示教师图,或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教室里有什么。
2、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况,自由说说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组织学生做以下游戏
排队游戏,明确前后关系
听要求拿放物品,明确上下关系
正说反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
让学生拿出文具盒,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它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自由发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多种游戏训练学生对位置和方位反应的灵敏性
三、拓展训练
四、课堂小结
4、独立思考,全班汇报。
5、看图,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答案:淘气的前面有1个人,后面有2个人
学生积极发言
4、出示练一练第2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
5、出示学校所在地的地图,让学生用前、后、左、右、上、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建筑物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路线图,发展空间观念
拓展训练,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训练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备注:
文档为doc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教案反思篇二
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教案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熟悉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预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二)
2.(演示课件:漂亮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活动(四)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假如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教案反思篇四
师:同学们看,何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一根绳子。(指导学生读准“绳子”的音。“绳”是翘舌,后鼻;“子”是平舌,读轻声。)
师:知道用这根绳子可以开展哪些体育活动吗?
(生可能会说:拔河、跳高、跳绳……)
师:那这些体育活动,我们一般都在哪儿开展呢?
(引出课题:操场上,并随机板书课题,先板书拼音,指导学生读准音;再板书汉字,请学生看着汉字读出课题。)
过渡:有一个小学的小学生可爱运动啦。每次一下课,他们就会到操场上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咱们赶快去看看吧。
二、指导观察,学习词语
1、指导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各体育活动的名称。教师随机出示相关的词卡,带上拼音,请学生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词卡。教师提要求:会认汉字的同学看汉字读,不会认汉字的同学可以请拼音帮助你读,还可以举手问老师。
3、多种形式检查读词卡的情况,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4、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卡。抽读词卡。
5、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读词卡的情况。
6、学生把词语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手的动作,认识提手旁,一类是用脚的动作,认识足字旁,并随机教生字“足”,找出“足”和足字旁的异同点,并记住“足”字。(规律请学生自己去发现。)
7、齐读词语。
8、练习用词语说话。
(1)学生自由用词说话。
还有的小朋友在……”的句式练习说话。
三、做课间操
四、指导识字
1、出示“打、拍、拔”,请学生分别认读,并发现规律,找规律识字。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跑、跳”二字。
3、认读“步”和“球”,练习组词。
4、猜谜语识字“高”,并练习用“高”说一句话。
五、指导写“八”和“入”
1、出示田字格中的“八”和“入”,引导观察,说说异同点。
2、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学生书空,掌握书写笔顺:先撇后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个别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教案反思篇五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有几支铅笔
一、教学内容
加法的初步认识,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三、重点难点
1、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生能够看图意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
电脑,实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一数我们身边的物体由多少。(如铅笔橡皮)
2、生活中,你都看到哪里由于数学知识?(如几个人几张桌子几把椅子等)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加法的含义
举例说明再加以互动
2、动手操作
看一看,摆一摆,试一试
3、引导组织学生,结合图予以互动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列式计算再结合教材练一练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3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用我们身边的物体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同学们对加法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列式计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