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耶路撒冷读后感篇一
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因为它居然帮我缕清了耶路撒冷的历史,尽管我还没有读完,但我已经明白耶路撒冷会是三个宗教的.发源地,明白了为什么十字军会东征,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对宗教如此狂热,明白了为什么政治和宗教是无法分割的存在,为什么种种在我脑子里遗留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
对于我来说,一开始喜欢历史仅仅是好奇心驱使我想了解那个时代,它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当我迷恋上它的时候,却发现历史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发生的事件,而是人的奥秘,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解读都在历史中,一点一点被揭秘出来。
有时候有朋友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我说:“我也不知道,既然你来了,就好好活着吧!”是啊,我为什么活着,在这个时代,不是某个时代,为什么是在中国,不是在耶路撒冷,一路看历史过来,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的解答就明朗了起来,就是这样来了就来了,几千年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宗教以为人们有轮回,有来生,可生可死来去自由,其实不然,人们最终会明白,来此一生的意义,只为生命的延续,让人类优秀的基因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淘汰不智慧的基因,直至有更强于人类的物种代替人类,人类才会灭亡而已。
耶路撒冷读后感篇二
对于读完一部大厚书的动力,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兴趣,二是读完之后的成就感。在我看来读《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动力,后者要多一点,因为向自己和别人宣示“我读过”,足以宽慰对光阴的虚度。
书中作者将耶路撒冷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翔实的写出了这座沙漠之城,所带来的宗教、民族、政治牵绊。除却人们的虚构,这只是一座好不起眼的坟墓之城。
法国作家福楼拜去耶路撒冷,被那满目的历史遗迹搞的头晕目眩,得了“耶路撒冷综合症”,好不容易逃离出来,赶紧去寻欢,并直斥耶路撒冷为“娼妓”。
恰如福楼拜所形容的三千年历史中,人们对耶路撒冷的改造,已经形成了一种撕裂。实际上的耶路撒冷,绝对小于那个存在于经典中的耶路撒冷。
人类为自己的部族,宗教信仰,政治信仰,虚构了耶路撒冷,使她成为了群体利益的牺牲品,还是因为人类各自的争夺,成就了耶路撒冷的地位,人人未必能够说的清楚。
一种好的阅读,就是读一点而能领悟到一个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耶路撒冷三千年》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
耶路撒冷读后感篇三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得最艰难的书了,很多次都读不下去了,但是我心里知道,它是很好的一本书,不舍得放弃,所以还在读,有几个月了,期间开始补欧洲的历史,为了更快的读这本书,早晨的时间都是用来读一部《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到现在为止已经快第二遍了,有时候还会拿出《大国崛起》之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来翻翻,几年前读过的书,怎么会都忘记了呢,也许那时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认真去解读历史,解读人类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没有连贯性,断断续续的,好像读《圣经故事》一样,只把它们当成一个个没有关联的神话故事来读,觉得好玩,却不知道,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是相连的,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每段历史都不是神指的,不是石猴突然间蹦出来的,都有必然联系的。
耶路撒冷读后感篇四
《耶路撒冷3000年》应该是近期学思社推荐的最具厚度一本书了。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用他的世界大历史观作引领,以平和甚至冷漠的语调,将耶路撒冷3000年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在自己的情感之外,任由读者自己去理解品位。于是,那幅穿越数千年的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缓缓铺陈开来……两个国家、三种宗教、数位先知和十余个人种,相互叠加影响,构建起的就不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像是五彩缤纷、绚烂夺目的“万花筒”。
每个对应的人群从中都能看到自己所代表的色彩,而对应到这个气候恶劣、缺乏资源,远离地中海贸易路线的荒芜之地,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神秘的圣殿山、神圣的约柜、神性的哭墙,在各大宗教文化的渲染下吸纳着神秘主义无上的神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无关乎理性“神化”或将耶路撒冷投入永远处于不断的争夺和冲突中,也许人类对附着于实体的精神价值解读才构成了千百年来世人对这个“应许之地”的探寻和崇拜的逻辑根源。
了解历史,发现未来,读书之乐不就在于此吗?
耶路撒冷读后感篇五
作为生活在一个无神论的国度里,几千公里以外的耶路撒冷对我而言更多的事频繁出现在时事新闻中的一个名词,一个城市或者是一次流血事件,很难想象这座城市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子的触动,知道自己在闲暇得的时间里翻阅了一本关于这座城市的书《耶路撒冷三千年》,作为一本探寻城市历史的书籍,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值得多家赞扬的地方,但是作者把写作的视角聚焦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时候,这本书就不仅仅只当做一本历史书去阅读了,更多的是应该作为一本描述着宗教、政治和战争的社会学读物去理解。
很难想象一座城市会经历这么多的苦难和悲伤,哪怕是从世界历史的范围去寻找,也很难再去找到有着类似经历的城市,哪怕是自诩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有没有一座城市能够与耶路撒冷的经历相媲美。耶路撒冷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经历无尽的悲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也正是这些经历,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神秘和神圣的气息,让了解她的人想更加深入的了解她。
很难想象当摩西带领着数万从埃及逃出来的亚拉伯罕的子民们来到上帝应许之地时的感受,也很难了解到如果摩西预知到他的子民在以后的上千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他是否会后悔当时的选择。耶路撒冷苦难的历史同时也是犹太人苦难的历史。大卫王所建立的神圣的国家伴随着他的死亡变得动荡和软弱,历史上巴比伦人、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曾经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而原先的主人犹太人则被迫背井离乡,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犹太国家以色列的建立。关于犹太人的苦难历史,尤其是在二战期间所遭遇的地狱般的经历,现在已经早已被世人所熟知,这里就不在过多的渲染了。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的书,作者通过对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的描写,向我们展示出了耶路撒冷三千年以来的变迁。
这本书从亲历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视角去审视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涉及的方面也很多,这里最让笔者关注的就是近代以来巴以冲突的产生的根源。从书中可以看出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虽然所有人都主张对这座神圣之城的所有权,以及在末世来临之际由此得到救赎的权利,但是基本上能够相互包容的生活下去,尤其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甚至不及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之间的矛盾激烈。这片土地上对待犹太人最残忍的应该是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毕竟在他们看来,是犹太人杀死了耶稣基督,事实上只有罗马总督才有这样的权力,可是人类总是善于遗忘对自己不利的事实。
不得不承认近代以来的很多民族和国家的冲突其实源自于欧洲列强的贪婪和傲慢,虽然这些国家诞生了近代的文明之光。作为欧亚非三洲的交界的中东地区,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欧洲列强相互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地区,所以现在我们会经常看到为什么欧盟国家、俄罗斯还有美国会对叙利亚危机是如此的上心。因为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交锋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之久。因为文明人的无知和傲慢,导致的结果就是近代以来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和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其实其中扮演了最难堪的角色就是英国人,这个帝国传统上除了自己,谁都可以背叛,尤其是在帝国利益面前。从国家利益的层面而言,这种行为无可指摘,可是对于长久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两个民族而言是灾难性的。为了得到犹太人的支持,英国人可以做出《贝尔福宣言》,同时也为了得到法国人的支持背叛对阿拉伯人建国的承诺,直到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局面的时候,把烂摊子扔给了别人(1947年英国人结束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托管,并把巴勒斯坦地区的问题交由刚成立的联合国解决)。
冲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47年联合国做出181号决议。这个决议的做出成为了巴勒斯坦地区直到现在冲突不断的根源,也是造就巴勒斯坦难民的原因。诚然犹太人数千年来承受了无尽的痛苦,可是巴勒斯坦阿拉伯民族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上千年,为什么要让他们承受别人的痛苦?以色列是在战火中诞生的国家,其诞生伊始就面临着来自东南北三面敌人的包围,阿拉伯世界不承认其国家的存在,通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虽然成为了中东地区强国,但是却让巴以民族、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变得越来越深远。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极端恐怖主义不断的发展和渗透,成为了中东地区最大的安全隐患,可是在民族和宗教矛盾的内里,还萦绕着欧盟、美国和俄罗斯等大国之间的影子。巴勒斯坦地区通往和平的道路变得愈加险峻。
近来,以色列宣布退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美国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过的首都,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欧洲的基督教国家不信任犹太人,泛伊斯兰国家认为以色列是敌人,而只有美国为了对抗欧洲和俄罗斯,支持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