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厉史故事读后感篇一
纵观华夏文明千年历史长河,王孙公子、帝王将相,好不风光。但也有些女性,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在生命旅途中奔波奋斗。100个女人,100种倩影,100种风采,在那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她们或绝色倾城,或工于心计,历史就这样为她们而改变。
历史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问号,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惊叹号。
没有黄月英,诸葛亮南征北战就少了有力的后盾。运输,是令他头疼的问题之一,而黄月英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诸葛亮便成功的克敌制胜。
没有文明太后冯有的帮助,北魏幼帝上台不稳,可能早已多次易主,江山不保,而孝文帝也会命运堪忧,难当大任,改革变成泡影,经济也会继续落后。
开元盛世的到来,让中国成为强国变得可能,可是安史之乱又把唐朝推入了不可挽回的深渊。历史虽已成定局,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如果李隆基没有给杨国忠那么大的权力,也许便不会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忧伤了。
如果,韩信没有被吕雉杀掉,那他会不会有朝一日受不了刘邦的小心眼,再把皇位抢过来坐坐,这样,汉朝也许会变成一个短命的王朝。
如果,王莽没有她姑姑王政君这个后台,那他永远也只能是一个平凡的少年,过着有一天算一天的逍遥日子,西汉的大旗也能多飘几年。
如果,没有孝庄的极力周旋,福临能继位吗?康熙又在哪里?也许多尔衮会在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中登上帝位。也许,在他们闹得不可开交时,汉族人民团结一心,把他们赶出中原,也不是没有可能。
……
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历史的辉煌与血腥早已沉寂,只剩下太多的神秘和遗憾,有些无名小卒都有可能因为“蝴蝶效应”对历史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别提那些在史书中影响巨大的女性了!
让我们一起打开书,体验那半边天的力量吧!
厉史故事读后感篇二
我想大家一定都读过《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吧,它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就让我们去翻开《上下五千年》去看一看。
书里有许多小故事: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首先向我们介绍的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书里说了,神话终究神话,我们了解到,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古代的生物“猿猴”。还讲了《神农尝百草》,神农是古代的一位部落首领,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族人因病而死去,别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痛苦地死去,无可奈何。神农因此下定决心,要走遍天下,尝百草,他准备了两个袋子,右边的袋子放可以治病的药,左边的袋子放可以食用的草,让族人就不会误食有毒的草,有一天,他找到了一种草,他便尝了一下,刚吃下去的时候,感觉胃很清爽。但好景不长,一次神农因为误食了“断肠草”,还没来的急吃解药,就毒性发作死了。我非常敬佩他,为了大家的健康,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人们本来是不知道的,但是,只要通过一点点的尝试,就会慢慢地积累出许多经验。
这本书告诉我们了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化知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改革开放,经历了五千年,我非常喜欢读。
厉史故事读后感篇三
《中国历史》一书,带我似乎见证了尧舜禅让、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诸侯争霸,目睹了秦王统一中国、三国鼎足、南北朝并立,亲历了隋唐两宋的兴衰、元明清的盛世雄风,直到沐浴在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欢呼声中。这一切,填补了我脑海中的很多知识空白,加深了对祖国悠久灿烂文明史的认识。使我强烈的'感受到祖国历史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时无刻不让炎黄子孙自豪!
尤其是那些大人物,他们使历史更加辉煌,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孔子的大智慧,屈原的高洁,秦始皇的雄才伟略……这些诗人、军事家、政治家都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他们身上有太对太多看不完的故事、学不完的知识。
现在的我很想去西安的古城墙走走,看那厚厚的砖墙承载了多少智慧和艰难。
作为崭新世纪的新一辈,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为我们谱写的历史填上辉煌的一笔吗?
厉史故事读后感篇四
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首先,作者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手法,从长远的社会、经济、财政、社会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环境等多种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的脉动。在历史的图景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大财政,大文化,大军事,大法令,而这些都是我们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图上,作者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又前后连贯的纲领。在文字中,他还加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态描述,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因此,我们不必要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要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在其中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其次,在这本书中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书中认为明朝是内向的;整个华夏古代史,就像是一部完整的农业文明;16世纪末的中国就像玉制的装饰品,表面光鲜但内在异常脆弱。纷繁错综的社会现实,经他这么一说,就清晰而简单了。
《中国大历史》从小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查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历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历史转向的背后,都是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历史是需要客观评价的,这点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尤难做到,因为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添加自己的主观成分,但是当你读了这篇书以后你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生动,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书式的罗列,将历史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今日的现实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相对于今,当代的许多重要事件,在宏观历史来看都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将视野拉开,许多历史上经历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发生。尤其是中国人的政治、官僚体然依然存在,读古验今、令人惊诧。
为渺小,因此对于生活中的许多纷扰,片刻的痛苦与偶尔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也许我们可以以一种更加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笑看人生。
厉史故事读后感篇五
在9,10月份,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它是历史知识普及读物的经典。它是一套祖孙几代人爱读的书。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套书之所以长销四十多年不衰,在于它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对于向少年儿童普及历史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林汉达先生所著《中国历史故事集》的五种美绘本,《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林先生写的这部历史故事书,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获得了几代人的好评。近年来,虽然市场上新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但是林汉达的历史故事仍然留在人们视线和记忆中。有些读者认为,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历史故事书,当年自己看这部书长大,现在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继续看这部书。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不会对这种说法感到惊奇。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厚,那么多人物、事件,写起来是个难事。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语言,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读者们大都以为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实际上林先生是满嘴浙江话的南方人。他高超的组织艺术和语言技巧,完全是出于他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对祖国语言的精确把握。可以说,没有真功夫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没有务实心态,像现在有些作者那样浮躁和粗糙,也是绝对不会精耕细作的。
厉史故事读后感篇六
读完了这本书,我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开国皇帝都有远大的理想,有勇有谋。到了各朝代中期,便是各朝代最鼎盛的时期。随着帝业的传承,后期皇帝往往是腐败昏庸的,便有了朝代的`更替。在中华五千年各朝皇帝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秦始皇嬴政。他生于公元前230年,死于公元前221年,他率领秦军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诸侯国,统一全国,自称皇帝。称帝后他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重大举措。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它使我知道了各朝皇帝的优点和不足,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厉史故事读后感篇七
《图说清朝三百年》内容简介:清朝历史三百年,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什么被杀?下嫁的大清公主幸福吗?玄烨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宫女是要在宫里呆一辈子吗?宦官和宫女能“成亲”吗?安德海是如何死的?李莲英到底又是怎么死的?清朝是怎么选美的?满汉真的不能通婚吗?鳌拜是怎么死的?曾国藩真的是癞龙转世?袁世凯是怎么死的?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死后为何不进清皇陵?道光的陵墓为什么在西边……太多的谜团吸引着后人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一睹其真实的面目!
图说清朝三百年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大清王朝十二帝,在清朝近三百年里,他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幽居深宫的后妃,在太液池边面对月光倾诉了多少哀怨?延续大清血脉的皇子公主,为争夺皇权爵位在金銮殿前留下了多少刀光剑影?还有那陪伴君王身侧的宦官宫女、官场沉浮的肱骨大臣,他们为大清三百年的青史,留下了几丝痕迹?……图说清朝三百年,说的是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留下的却是深刻而不失生活的况味,清朝历史书籍读后感。
图说清朝三百年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我们每个生活在现世的人们其实还是对于这个三百年的朝廷充满着好奇。我们也许看过了不少的文字版本记载,但是我们并没有能够很详尽地找到一本真正归纳总结了清朝那时候的人活着事的书籍。然而,现在居然有了这么一本书,可以来弥补我们的这个小小的缺陷了。《图说清朝三百年》看书名,我们便可以对书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圈定。这是一部话说清朝的书籍。而这部书籍的一大特色便是有别于其他的历史类书籍,它全方位地采用了图说的形式来展现一个过去的朝廷。读这样的书籍,读者可以更加形象和直观地认识那个时代的演变和发展。引用书中编辑的评价,这本书就是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末日王朝,全方位展示清朝世态万象。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看到了很多以前的史书并不能看到的清朝故事。很多的内容其实都是题外话。但是,正是诸多的题外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清朝故事,读后感《清朝历史书籍读后感》。没有这些又怎能让我们认识一个真真正正的清朝历史呢?一个朝代的内容和话题实在是太多太多。而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们读者可以有一种全新的.感知和震撼。尤其是书中的很多话题也许以前还并非如此归纳总结般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夜,我还难以入睡。我的心就像波浪一样跳动。原因只有一个,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清朝历史》。
于是,大清铁蹄踏进了中原,在努尔哈赤的基础上,顺治帝登位后稳定政策,统一天下,开始了清朝的盛世,经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这些皇帝的开明统治,大清开始了盛世。直至乾隆晚年,由于奸臣和坤当道、农民起义、设置文-字-狱。使得清朝向衰败靠近。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感慨万分,清朝带着盛世,悲痛走到了最后。
我最敬仰的皇帝就是康熙皇帝了。从康熙皇帝的一生: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智擒了鳌拜,23岁平定了三藩叛乱,,平定葛尔丹叛乱,签订“尼布楚条约”……等等,我崇拜他,不是因为他的荣华富贵,而是崇拜他的军事才能,我只会和别人硬干,说硬干,其实胆小如鼠。他还慎用人才,我呢,只会看别人脸色,说的话。我发现我有时很自私。有人在求助,我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康熙他特别关心民生。想到这我终于知道康熙为何能创造盛世了。
当然,我认为这本书是很经典,这本书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向我们倾诉着他的喜,怒,哀和乐。向我们倾诉着这三百年他是如何走来的。他告诉后人大清三百年的历史不可轻视,任何一个朝代都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他不可轻视,中国历史更不能轻视!
你认为我说的说对吗?
厉史故事读后感篇八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而我当初选这一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做生意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除了兼职之外,根本没有机会可以去尝试和学习做生意。但是当我耐着性子读了2/3之后,我发现其实读书可以有选择的去读,而且只要你善于从中寻找你要学习的'东西,善于思考,你就会有所收获。这本人物传记前1/3是讲做人做事,后2/3是讲做生意。
李嘉诚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大的作为,是因为他有着一股永不服输的执拗劲。小小年纪的他就掌握了经商的秘诀,他对推销工作已经有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摸清市场动向,建立销售渠道,广交朋友,才能做好生意。
李嘉诚推销商品不是靠高谈阔论,而是注重市场和居民中使用这种产品的情况。李嘉诚把香港划了很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居民生活情况和市场情况都记在一个小本上,只要产品一出厂,便知道该送到什么地方去。因此,李嘉诚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推销额远远地超过了同事们,得到老板的赞赏。
在塑胶公司,李嘉诚主要负责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有一次,李嘉诚走了几家客户,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就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业务。这时,李嘉诚看见清洁工在打扫卫生,他灵机一动,就自告奋勇地拿出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这样做,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让他们能亲眼看见洒水器的好处,眼见为实,有了实在的感性认识,洽谈起来才更有说服力。果然有职员提前来到,碰巧还是负责日用品器具的部门经理。结果,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答应,愿意经销这种塑胶洒水器。
由于李嘉诚做出的成绩在职工中非常出色,老板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因此,在李嘉诚刚满17岁那年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时隔不久,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李嘉诚成了塑胶厂的台柱。
他从茶馆小工到钟表店小工,再到五金店销售,再到塑胶店经理,这一系列的转变才是真正刻骨铭心的。
可以说,一个人的现在并不能代表他的将来,只要肯于努力进取,努力奋斗,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李嘉诚的一生可以说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成功的典范,那么当今世界,又是什么样的人能成就那样的辉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该如何去设计自己的人生?我觉得我们自己应该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我们的辉煌是什么?是今天的努力付出,是明天的桃李满天下!
厉史故事读后感篇九
自从上学期学了《三顾茅庐》后,我便对《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暑假期间,我连着读了两遍。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了,他足智多谋,口才又好。
诸葛亮的妙计很多,很会“掐指一算”,懂天文地理。我最喜欢的要算“草船借箭”和“借东风”了。孙权他们故意为难诸葛亮,要他在三日内制箭十万枚,若不成功便斩首示众。要知道,刘备是没这个生产实力的。面对这个不可能任务,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应了下来。到了第三天,在大家的担心中,一场大雾从天而降,诸葛亮命人“备船十余艇,草人四十余个”,开往曹营,并不停地击鼓,假意进攻,曹操用了“三千弓弩军”来迎敌,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十万余枚箭。原来,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后来的第四十九回中,《七星坛诸葛祭风》,周瑜想放火烧曹操的船,无奈老是刮西北风,会伤到自己,急出了病。诸葛亮答应帮他唤出东风。于是建祭坛,行法事,摆出了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阵,召唤出东南风,帮了周瑜。书中说这是诸葛亮善用“六丁六甲之术”,我想一定是他通晓天文地理,预先测出了天气的'变化。
诸葛亮的口才很好。当刘备陷入窘境,为了能让孙权出兵相帮,诸葛亮舌战群儒,晓以利害。他先说了刘备的仁慈,再拍了孙权的马屁,说在江东不怕曹操,又说了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有三分之二的地盘也不得人心,最后说刘备被打败后,吴国也会灭亡。最终说服了孙权和刘备联手抗曹。在面对王朗时,诸葛亮说:“汝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王朗听罢,“气满胸怀,大叫一声,撞于马下”。可谓是“兵马出西秦,雄对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后来,诸葛亮实现了他所说的“三分天下”,然而,蜀国还是被灭了。真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