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读诗经的感悟篇一
读完《卡尔维诺经典:为什么读经典》,让我有了些对于读书的感悟。
想起在大学写作课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就有问过我们,读过什么书?喜欢哪一位作者?回想我以前的学习生涯,几乎没什么我可以说出口经典的书籍,看着同学们对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名著侃侃而谈,不觉得就有些羞愧。
引发出来的问题:“何为经典?”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当这个民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可以到这样的经典那里吸取精神的养料,然后面对自己所要面对的问题。经典是一种文明的凝聚,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对于很多事情通过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们一些启发。
前一阵子,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除了‘哈哈哈’,你还会用什么表达开心”引发了一众网友的讨论。有网友对比了古今表达差异:比如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拿热门网络语言与古典成语诗词作简单对比,得出“语言贫乏”的结论,不仅忽视了网络语言在丰富形态和互动上的长处,也不利于准确地归纳现代人的语言表达状况,但即使是这样,从中也依然能体现出一些现代社会人们的语言能力和思想能力以及阅读的程度了。
从中国诗词大会上脱颖而出的武亦姝今年考上了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当她自信地现在竞赛的舞台上,腹有诗书气自华,上大学以后一篇军训心得也引起广泛的关注,脱口而出的诗词让身边的人都黯然失色,这是她从小热爱古典诗词所带给她的魅力;在看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时候,看过这么多的辩论选手进行辩论赛,当有人引经据典,举出例子,这就是广泛阅读带来的让人信服的说服力。他们的语言和思想成了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人们常说要想读书好,就要读好书。如今电子书占据了半壁江山,有媒体就统计过,原来在英国伦敦地铁上随处可见抱着书籍阅读的人,但现在这样的现象几乎却消失了。并不是说电子书中就没有值得阅读的经典好书,但确实在我手机读书软件上想搜到一本小学经典必读的书目都搜索不到,这是我亲身实验过的,更何况一些情节简单,语言简单,思想简单的书推荐占据榜首,却能很好满足娱乐和消磨时间,逐渐的,人们能沉下心来阅读金典的越来越少。或者当代时间节奏的加快,生活的现实和工作的压力挤压着我们,世界有太多物质的诱惑,却难去寻找经典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了。
到底为什么要读经典?读真正好的书,其实读的是自己,是世人,是世间情谊和花树鸟虫。就像纳兰容若,一切忧愁悲思皆赋予了一夜一秋,寒衾西风;就像辛弃疾,所有的爱国情怀奉献给了国家,了却君王天下事;就像杜甫,全部的怜悯都在于世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俗话说,没有意义的事大家都会做,真正有意义的事却是大家不愿做或难以坚持的,但成功的人往往要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网络上小说书店小摊上的杂志八卦大概是所有人所喜欢的,而经典文学大多费脑子,读懂费时间,这也是很多人不会选择的。但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思考:喜欢看和应该看,到底该如何选择?就像听到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你得到机会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坏消息是换了癌症接受检查就是在演唱会当天,如果只听见了喜欢听的,却错过了治疗时间,这时候才是真正会后悔的。虽然没读经典虽然不会有危险,但它却是让人更进一步的阶梯。
读一本好书,不止需要个人努力,意识到重要性,也需要学校和公司,甚至国家认识到这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提供读书的机会和时间,才能更好构建全民阅读的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们。
读诗经的感悟篇二
在这个什么都善变的时代,唯有经典长存;在这个什么都高速发展的时代,唯有经典能让我们慢下来;在这个人们被各种落后腐朽文化侵蚀的时代,唯有经典才能带我们冲出囹圄。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问,这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必要读以前那些前几个世纪的东西吗?甚至宣扬“读书无用论”思想的也大有人在。我只能说,非常有必要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而读书也是非常有用的。
上现代汉语课时,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就拿当人们看见美丽的晚霞与野鸭这同一种事物时,读过书的人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没读过书的只能感叹一句:“好美啊”,这还是针对有一定审美的普通人,有的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极可能只是毫不在意地瘪瘪嘴,就成了身后事。这里我并我任何抬高或贬低之意,只是觉得努力去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人,对于现在的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当你和别人站在一起时,你与身俱来的那种感觉就不一样,在这点上,央视主持人董卿老师真的完美呈现。
台湾作家三毛也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真的就是这样的。
我们从这些书籍里汲取到的东西也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的三观,但是也正如前文所言,有的会被排出去,而有的成为了骨和肉。在我看来,最终能够构成我们骨与肉的则是经典书籍。
在《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书中,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不仅详细地解说何为经典、阅读经典的意义、怎样阅读经典,还向我们推荐了他所认为的值得人们多读的经典名著。
不论时代,不论国家。正如他在书中所说:“一部经典作品的特别之处,也许仅仅是我们从一部在文化延续性中有自己的位置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作品那里所感到的某种共鸣。”即便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再像前人那样时时浸泡在书籍的海洋当中,但是“现在可以做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发明我们自己理想的经典藏书室;而我想说,其中一半应该包括我们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另一半应该是我们打算读并假设可能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我们还应该把一部分空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这是书中最让我喜欢的句子,意外之书,偶遇之书,真的比起那些已经成为经典之书真的更让我惊喜。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最重要的就是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内蕴。“书到无穷处,坐看云起时,好一轮红太阳破空而出,光芒四射,前途一片光明,彼岸便是此身。”经典书籍每次开卷都有益,每次开卷都能获得新的体验,新的世界。
为什么读经典?因为经典永流传。作者:刘珉嘉
读诗经的感悟篇三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这是一本充满奇幻色彩的古代神话小说。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悟空,曾经大闹天空,后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是我崇拜的偶像;猪八戒,他是天蓬元帅下凡,他憨厚老实使取经队伍里添了不少笑声;沙和尚,他默默无闻,本领虽不及两位师兄高强,但也义无反顾护送唐僧去西天。还有唐僧,他一心向善,坚定执著,不受任何诱惑,是一位“真和尚”。
二年级那年,我被选去参加一到三年纪的围棋比赛。那是我的内心很复杂:去吧,怕输;不去吧,就失去了锻炼和得奖的机会。这时,我想到了《西游记》,这里的人物个个坚定执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对,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于是,两周后,我毅然走上了赛场。但我相信,经过我的准备,就算有困难,我也不会退缩!前两场是连个一年级的小妹妹,我不费什么力气就赢了。而第三局,是一个三年级的大姐姐,她和我一样连胜了两局,能不能夺冠就靠我自己了!加油,我不能胆怯退缩。我镇定了一下,带着一个自信的微笑开始棋局。我一直小心谨慎,不给对方一点有乘之机。中盘时,我发现对方黑子的一个漏洞,我立马遣兵调将,经过和对方一番险战,我的白子“长驱直入,直捣黄龙”,攻下对方一块“中原要地”。终于,我赢了,我是冠军!我想,我的胜利,《西游记》也有着重要作用。
是这本书教会我勇敢面对一切困难,是这本书教会我用自信的微笑面对生活。这本书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唐僧的执着,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八戒的憨厚老实,沙僧的默默无闻……以及不因困难而退缩的精神。
书是甜的,书中的道理让我尝到了收获甜美的滋味。书让我明白了--生活,就是要勇往直前!
读诗经的感悟篇四
如果你还忍不住嘟囔“经典是什么?”“老掉牙的东西已经过时了。”之类的话,那我一要给你推荐《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书。如果你已经对“经典”这两个字厌恶到无可救药、药石无医的地步的话,那还是别去了,因为这本由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着笔书写的妙作,正是一部经典。
该书清晰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经典观。”“经典是一本即使我们初度也好像在重读的书。”这又是为何呢?你只道可不是宝黛初见时“那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惊喜?是也,非也。若说宝玉见黛玉只是对这清冷貌美的妹妹欢喜,那初读经典就能让你生出亲切感,无外乎两点原因,一是你酷爱文学,欢欣大抵与见到美人时的雀跃别无二致,二是其经典作品的魅力,令你一见如故,再见倾心。
一部经典一定是有极强的社会性的,没有一部被称为“经典”的巨著能以孤岛的身份卫冕。而这种社会性又区别于社会功利性,它只浅谈解释为群众性、社会深度,广度等。无论是现实主义作品还是浪漫主义经典,它们所令人发出共鸣从而产生一见如故之感的,一定是社会性。《平凡的世界》中近乎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特征,深刻地直击人心;《巴黎圣母院》中“一个思念加一个思念,就能变成十五的月亮。”非凡的爱情震撼人心;《檀香刑》中高密东北乡中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和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完美交织,伟大的灵魂歇斯里地。这些是经典,或者说只要是具有艺术恒在性、实用性的历久弥新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称之为经典。
反之,当代部分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过分聚焦私人情爱,且并未得到升华,因此既不能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也不能在苦难中给人启迪。文学的使命是在乱世中温暖人心的。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经典引人无限重读,并给人无限新知。你不用担心读到最后,可看可感乏善可陈,因为经典就是最神秘的美人,永远不会耗尽她要向读者表达的一切东西。
谈到美人,何谓美人呢?眸光回溯,想起了《朗读者》初播之时,网络上满屏可见“董卿,美人”“岁月永不败美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关键词,那是《朗读者》与大家的遇见,也是董卿与大家的遇见,更是“气质流”与大家的遇见。那可否就将美人理解为“有阅历、有涵养,有知识”呢?自是可以。美人如花如雾,却也如书。她带着她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笑过的红尘四季,可她绝不庸俗沧桑,扰去浮华,依然可贵。
美人如斯,经典亦如。
你可以不爱美人,却不可以不爱经典:芳华终有逝,诗书永流传。做经典最忠实的“回头客”,如果不行,那一直年轻地博览也好。
读诗经的感悟篇五
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买各种图书,心情好的时候能陪着他阅读,但是总不能持之以恒!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和电视,少些时间做家务。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所以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予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们也不会剥夺我们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他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