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每天朗读后感篇一
《每天四问》是陶先生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词。今天读来,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陶先生也教育我们“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陶先生在文章中教育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生命的期限!”
陶先生的“第一问”也启发我把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健康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健康,二是心理的健康,这两方面是同等重要的。陶先生在《我之学校观》中也提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不难看出,这句话也教育我们:教育孩子,一切都应从健康教育出发。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陶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不学习,怎能进步?这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快的时代,不学习,不读书,就要被时代抛弃。在这个问题中,陶先生给了我们几个学习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一、集、钻、剖、韧。
一,即专一。荀子说:“好一则博”,治学必须专一。荀子在他的《劝学》中也指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由此可看出专一在治学中的重要性。
曾经,孩子们刚入学时,每每做数学题都是教师领着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做,而当让孩子们自己做练习题时,孩子们总是控制不住的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做题的效率不但很低,而且准确率也不高。于是,教育孩子们做题要专心致志、一言不发。诚然,培养孩子的这种治学专一的品质,对他们将来做学问是大有裨益的。
集,指搜集。当前,搜集资料和信息已是人的一种能力。在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在繁杂的信息中能搜集到对做学问有用的'信息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了。而要想精益求精的做研究,更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才能把所做的学问弄得明明白白。
钻,即深入。也就是要深入研究。做学问,最忌讳的就是浅尝辄止。
我们教育学生的工作,除了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钻,就是要研究,要了解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应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心理理论去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剖,即分析。老师对于收集的信息、掌握的材料,当然是越丰富越好,越广泛越好。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我们当老师的怎样把精华呈现给学生,与学生共享,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能最大地给学生以启迪,给学生以最丰富的遐想。
最后一个是“韧”字。韧,即坚韧。做学问,要有坚韧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的越深,越是枯燥乏味。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数学公式、数学定理不再枯燥冰冷,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还要在反复的推理、验算中培养孩子们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育者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走上教育岗位到成为一名好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持之以恒。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对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站岗位”。既然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就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既然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就要把汗水洒在讲台,把爱浇灌给每一位学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责任。二是要“敏捷正确”。要想工作有效率,既要思维敏捷,又要方法正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方法,还要注意工作时要细心与耐心。三是“做好为止”。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琐碎,而琐碎的工作常常考验我们的毅力与耐心。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端正工作态度,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任何工作决不能半途而废。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无德,纵然你有再高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陶行知先生把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并指出“人人以公德为前提,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我们是在塑造人类的灵魂,是在为全人类“公德”而奉献自己的智慧,那最好的垂范当然是崇高的“私德”。陶行知又说:“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这让我想起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怀,不愧为“人民的教育家”,更是所有教师的楷模!
陶先生的助手方与严在整理《每天四问》的稿子时写道:“‘每天四问’,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也是一切有血性有志气有正义感的人,做人做事的宝筏,能把我们的人生渡上更高境界的宝筏!”读罢,确实如方先生所说!且读且思,我也将虔诚的践行陶先生的“每天四问”!
每天朗读后感篇二
《每天四问》是陶先生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词。今天读来,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陶先生也教育我们“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陶先生在文章中教育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生命的期限!”
陶先生的“第一问”也启发我把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健康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健康,二是心理的健康,这两方面是同等重要的。陶先生在《我之学校观》中也提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不难看出,这句话也教育我们:教育孩子,一切都应从健康教育出发。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陶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不学习,怎能进步?这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快的时代,不学习,不读书,就要被时代抛弃。在这个问题中,陶先生给了我们几个学习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集、钻、剖、韧。
一,即专一。荀子说:“好一则博”,治学必须专一。荀子在他的'《劝学》中也指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由此可看出专一在治学中的重要性。
曾经,孩子们刚入学时,每每做数学题都是教师领着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做,而当让孩子们自己做练习题时,孩子们总是控制不住的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做题的效率不但很低,而且准确率也不高。于是,教育孩子们做题要专心致志、一言不发。诚然,培养孩子的这种治学专一的品质,对他们将来做学问是大有裨益的。
集,指搜集。当前,搜集资料和信息已是人的一种能力。在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在繁杂的信息中能搜集到对做学问有用的信息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了。而要想精益求精的做研究,更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才能把所做的学问弄得明明白白。
钻,即深入。也就是要深入研究。做学问,最忌讳的就是浅尝辄止。
我们教育学生的工作,除了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钻,就是要研究,要了解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应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心理理论去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剖,即分析。老师对于收集的信息、掌握的材料,当然是越丰富越好,越广泛越好。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我们当老师的怎样把精华呈现给学生,与学生共享,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能最大地给学生以启迪,给学生以最丰富的遐想。
最后一个是“韧”字。韧,即坚韧。做学问,要有坚韧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的越深,越是枯燥乏味。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数学公式、数学定理不再枯燥冰冷,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还要在反复的推理、验算中培养孩子们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育者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走上教育岗位到成为一名好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持之以恒。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对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站岗位”。既然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就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既然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就要把汗水洒在讲台,把爱浇灌给每一位学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责任。二是要“敏捷正确”。要想工作有效率,既要思维敏捷,又要方法正确。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方法,还要注意工作时要细心与耐心。三是“做好为止”。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琐碎,而琐碎的工作常常考验我们的毅力与耐心。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端正工作态度,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任何工作决不能半途而废。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无德,纵然你有再高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陶行知先生把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并指出“人人以公德为前提,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我们是在塑造人类的灵魂,是在为全人类“公德”而奉献自己的智慧,那最好的垂范当然是崇高的“私德”。陶行知又说:“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这让我想起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怀,不愧为“人民的教育家”,更是所有教师的楷模!
陶先生的助手方与严在整理《每天四问》的稿子时写道:“‘每天四问’,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也是一切有血性有志气有正义感的人,做人做事的宝筏,能把我们的人生渡上更高境界的宝筏!”读罢,确实如方先生所说!且读且思,我也将虔诚的践行陶先生的“每天四问”!
每天朗读后感篇三
今天读了陶行知老先生的《每天四问》,觉得真是受益匪浅。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每一问都触及灵魂,发人深省。
一问身体是否健康。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一切的基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健康的身体,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明天,而我们现在工作繁忙不注意自己的饮食,连续工作,这样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注意饮食,劳逸结合,健康生活每一天。
二问学问是否进步。陶老先生就告诉我们其中深刻的道理:做每件事都应该专一,打好基础,认真分析,追求真知。所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相当重要。
三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凡事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多些宽容,少些斤斤计较,多些善意,少些敌意。我们就应该用这样的心态做人做事。
还有一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每天还应该做到四问:
一问:课前还有哪些方面我没有准备好?细致地分析学生,精心地设计学法,恰当地选择教法你都做到了吗?因为课前准备越充分,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二问: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了吗?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三问:课堂上我投入激情了吗,我的应变能力如何?一位对自己专业充满兴趣的教师,才会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激情。学生喜欢充满激情的教师,喜欢充满活力的课堂。对教学充满激情的教师,一定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他的课堂也会充满阳光。教师的激情更多应体现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对学生学业兴趣的激发上,而不是独霸课堂、侃侃而谈。
四问:我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实得怎么样?“得”与“失”在哪里?教学设计是对课堂实施的一个理想蓝图,课堂上要力争用这一设计来实施。因此,教学的课后反思,必须要对教学的实际过程与事前的设计,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课堂中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又是怎样应对,要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采取补救措施。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教训都记录下来,它是我们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
面对忙碌而紧张的生活,面对每天初升的太阳,让我们每天四问,并努力做到,这样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会自信地对自己说:今天,我都做到了!
每天朗读后感篇四
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句话出自陶行知的《每日四问》。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文中要求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在健康、学习、工作、道德四个方面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健康是生命之本、幸福之源;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的好坏对我们的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说:“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每日问一问自己,实际上就是一种反省,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我国古代先贤身上就有这种好的习惯和品质,《论语》中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个问题来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师长的传授学艺是不是复习运用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古代先贤以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就了很多的谦谦君子和学问大师。今天,我们伟大的教育先辈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它升华成“每日四问”。
“四问”审计报告
“四问”审计报告范文
如何坚持每天的学习目标
每天的早上问候语
怎样才能坚持每天学习
每天祝福祝福语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的征文
开题报告答辩常问的问题
“吴中高新杯”创新四问“大家谈征文启事”
每天朗读后感篇五
今天胡老师课堂上的同学讲了陶行知名篇《每天四问》,虽说是陶行知先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文章,但读起来,却是感触良多,尤其是他的第一问和第二问。
放眼周围的你,每天这样问自己的恐怕不多。不少人的工作不外乎吃“谷种”。年轻时还可以,上了四十岁,工作起来已是捉襟见肘,一过五十,就基本上全“废”了,工作上不出错就算不错了,哪还能来“创新”呀。
每天朗读后感篇六
闲来无事,我拿起了刘柯先生写的《每天成功一点点》来细细品读。我从书上学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我们每天比他人“多做一点点”,我们就会慢慢积少成多,就会最终取得一些成绩。这是我读了《每天成功一点点》这本书最深的体会。
任何一个人要成功、要出类拔萃,都不是靠瞬间而是靠你慢慢积累。而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每个家长、每位老师你能看到孩子“每天成功一点点”是不是就应该展开舒心的笑容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你不能要求他一天就学会穿衣服、一天就学会说话、一上台就能表现自己。
我们要调整心态,坚持每天让孩子进步一点点、成功一点点,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成功中获得满足。就像书里写的“滴水穿石,一点一点地积累,成功便一步一步朝我们靠近了。”而对于孩子身上有的一些坏毛病,也不能着急,要运用不同的方法、途径来慢慢改变它,对于孩子的一个细小的改变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坚持下去会得到更多的表扬和赞美。
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人生路途中的坎坷便会化为难得的经历。如果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即使脚下踩的是康庄大道,也会感觉四处是陷阱,从而使他裹足不前。
成功者有成功的理由,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为自己制订的目标总是明确可靠,切实可行的。我们作为老师,要告诉每一个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和没头苍蝇一样乱碰乱撞是不会也不可能成功的。
每一个成功的人他们除了将一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外,剩下的就只有行动了。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专注,普通人的成功和聪明人的失败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究其原因很简单,成功者那些看似愚蠢的表象中隐藏着顽强的毅力和磐石般的决心,他们身上有一种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品质,他们能瞄准某一目标不等不待,坚持不懈。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就能聚沙成塔地积累最后获得成功。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从书中受益匪浅。我决定从这一刻开始和孩子们一起从点点的小事中学会做人的大道理,从一点点的进步中开始一步步走向成功。
每天朗读后感篇七
妈妈说过,如果一个人在晚上的时候,还像早晨起来一样无知,那这个人肯定不是一个优秀的人。小时候我什么也不知道,但我能感觉到我这句话有很深刻的意义。
数学
我从一年级开始,我的数学就比较差,妈妈也很为我操心,但我想如果我每天都进步一点点的话,那就会有很大的成就。而在这些积累的过程中,我没有用妈妈看管,甚至妈妈都不知道我每天会做这样的事情。我每天五点起床,看一看早读本,就会练数学定义,看一看有关数学的书。每天积累,便使我知道很多。在三年级的期末数学考试的时候,数学还比语文多得0.5分。可能有些人觉得这0.5分很少,但这0.5分都是我努力的成果,我相信我的数学会变得越来越好!
语文
老师说过,语文是学习的重点,如果语文不好,就很有可能再也追不上了,但是我很幸运,从一年级开始,我的语文成绩几乎都没落过前三。亲朋好友都夸我在班级里站得很稳,他们不知这前三的位置,是我有多么努力才获得的呀!我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10点多睡,我的语文成绩才会这么好!我每天都会积累两个名词,名句。虽然不多,但每天都在坚持积累,我在课外题中勇得高分。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才是我成功的办法!
英语
英语这个科目我没下过97。毕竟英语老师也说,我英语学的好。我通过新闻得知,英语是世界使用最多的语言。于是我让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英语交际的书。每天都在读。久而久之,我的英语成绩在班级里很好。虽然我早上不怎么看英语,但每天饭后也会看。每天都积累一些,我就会更懂一些英语,坚持就是胜利!
我要在学习方面出类拔萃,我就要好好利用这积累的好方法去学习。不写了,我要去学习了!byebye!
每天朗读后感篇八
《每天做一件好事》一文描述了一个小故事:三个孩子在老师的要求下“每人每天做一件好事”——强行搀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从而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每天做一件“好事”
我小时候就有过这么一回。
那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做好事,只要做了好事就能得到小红花,红花越多越光荣。于是,我便把家里的东西都拿去交了公,谎称是捡到的。于是我的红花就越来越多,可家里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不久,老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到小红花,而是为了帮助人家。像你这样把家里的东西拿来,说是捡来的,这样得到的小红花是不光荣的。小红花是用实际行动得来的,而不是用东西换来的呀!”当时的我听到这话的时候还是似懂非懂,但现在想想却觉得意味深刻。
现在想想,我当时做的“好事”纯属虚有,谈不上助人为乐。
每天做一件好事,做实实在在的好事,才能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