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雪花的教学目标篇一
1、识生字6个。正确朗读课文。
2、学习提出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文章的涵义,明白事理,学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和同学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文章的涵义,明白事理,学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文章芭蕉花.咦,我一看这题目啊,就知道这肯定是一篇描写芭蕉花的文章。你们说,对吗(生答)
出示句子和图片:在绿绿的芭蕉叶中,开着一朵黄色的芭蕉花,它的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指导朗读。
二、初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知道生字的读音。
出事生字及读错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组词,分析讨论记字方法,齐读)
三、再读课文
学生提出问题
1、我们在阅读文章中,要是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作上记号。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把有疑问的字用波浪线划出来(先讨论,后提出)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有疑问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小组讨论后还有不理解的提出共同讨论)
如: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
问1:我和哥哥为什么伤心,父母为什么生气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因为爸爸妈妈骂他们了)
父母知道真相后有什么反应(非常生气)
思考:母亲为什么说我和哥哥是不争气的孩子(因为我和哥哥乱拿别人的东西)
母亲听了什么这么生气
说话练习:我便照实说了:.
学习第二节的内容。
父亲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反应
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怎样把握(生答)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段文章,要读出父母的生气及他们对孩子的关爱。
问2:为什么我不明白,想不通
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读(最后一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
读一读
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者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找出这一句话所在的段,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发现花并摘花)当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开心)
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喜悦的心情(体会这是对父母的关心)
四、说一说
评论我和哥哥这样做到底可不可以。
五、布置作业
每课一练(课课练,生字本)
板书设计:
私摘芭蕉花
严厉训斥
送去还了
雪花的教学目标篇二
这是一节写作课,跟母语课“用岁月在莲上写诗”安排在了同一周进行。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觉得这两个单元的名称都充满了诗意和哲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深入了解这个单元的内容之后,仿佛也是第一次深入理解,静下心来理解这句话,植物也是生命,不仅仅是生命,万千植物组合起来,也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跟人息息相关的世界。她们跟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跟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对人类的行为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节课40分钟,进行下来,竟然只留下了不到十分钟来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课后自己不禁反思:难道是自己太喜欢汪曾祺的这篇文章了?还是自己的课堂设计有问题呢?一篇文章由两个片段组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一个“静”,一个“闹”,刚好跟荷花和紫薇这两种花给人的不同感觉相吻合。这是一种较高级的写作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可能还不太能很好地理解,但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孩子,能够接触这样的写作技巧,也是一种幸运吧!课下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植物写日记,所呈现出来的大多还是童趣性较强些,我所期待的那种哲思类的观察和思考不是很多,或许这就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也或许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雪花的教学目标篇三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自尽了。‘外祖母和七岁的三姨跳进州署的池子里殉了节,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难了。我们的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奶妈把我们的母亲背着已经跳进了池子,但又选了出来。在途中遇着过两次匪难,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银首饰,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义的刘奶妈在农人家里讨了些稻草来遮身,仍然背着母亲逃难。逃到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得了解救。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但是忠义的刘奶妈始终是保护着我们的母亲。直到母亲满了四岁,大舅赴黄平收尸,便道往云南,才把母亲和刘奶妈带回了四川。
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受过这样不幸的人。
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见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
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罢。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口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燕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川以后—一四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一在清初时期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河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人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它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来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甚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官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甚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口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日夜,写于福冈
摘自:原载一九二五年四月一日《晨报副镌》
雪花的教学目标篇四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在《花的勇气》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的:作者的心情为什么由“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呢?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认真体会课文哪些词句词表现作者的心情,读完之后组内交流。”(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我认为这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很失望,我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学生动情地朗读:“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学生各抒已见,把体会到的,找到的句子拿出来共同体会、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我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
雪花的教学目标篇五
《花的学校》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的儿童散文诗集。诗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致力讴歌的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笔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描绘了孩子对自由的渴望,这是诗人对世界儿童文学的一大奉献!
我好喜欢这篇文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在孩子的'眼里,母亲永远都是自己最忠实的听众,她不会因孩子的幼稚甚至有些荒唐的念头而讥笑他,不会因为孩子离奇的想象而斥责他。她始终微笑着,用温暖宽广的胸怀,拥抱着孩子稚嫩而美丽的世界。“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在孩子的心中,花孩子的家也许就在遥远的星空,在无边的宇宙,广袤的大自然便是它们最最亲爱的妈妈,就像自己的妈妈,孩子走得再远,母亲依然在家里守望着,期待着……这条长长的亲情线从头至尾贯穿其中,让我们感受到“我”和母亲的真挚情感,“我”的形象也因此更惹人疼爱。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雪花的教学目标篇六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雪花的教学目标篇七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内容的基础上,有兴趣的学习歌表演。
2、能够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表演,动作合拍、优美,富有表情。
活动重点:
熟悉歌曲旋律、内容的基础上,有兴趣的学习歌表演。
难点:
能够根据歌词内容用身体动作并表情地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几盆蝴蝶花,一些蝴蝶标本。
2、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多次欣赏歌曲,个别幼儿已会跟唱。
3、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1、观察蝴蝶花与蝴蝶标本:
——“这是什么花?为什么叫它蝴蝶花?”
“蝴蝶花和蝴蝶哪里很相似?”
2、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歌曲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我会把蝴蝶花当做蝴蝶?”
“你认为哪一句最优美、好听、有趣?”(教师分句示范演唱。)
3、学习完整、有表情地唱歌:
在幼儿学唱中,注意在说白“哟!”处声音略提高,以表现出喜悦、欢快的表情。
4、欣赏教师的表演,并愉快地学习歌表演:
教师边唱边表演(对着几盆蝴蝶花),重点示范蝴蝶飞时的小碎步动作。
学习歌曲表演,进一步理解歌词的不同情感:
——“‘我轻轻的走过去’和为‘什么蝴蝶吧害怕’这两句有什么吧一样?”(启发幼儿随歌曲旋律,动作优美地舞蹈。)
小组或全班完整地、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两至三遍。
幼儿学习蝴蝶花的舞蹈动作。
雪花的教学目标篇八
这是有史以来我上得最果断的一节课,备课五小时,课件半小时,上课一节课,没有试上。课下问到学生,学生说:“老师,你很活跃啊。”“老师,你很认真啊。”“老师,你上得不错。”
回顾这节课,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按照单元要素品读新鲜句子,体会童真童趣和母爱,还不够。就像学习词,光是理解意思,体悟感情还不够,还得先理解词的特点。
教学诗、词、小古文的套路是:一、了解体裁的特点。二、读通文章,读出停顿。三、总结学法,理解文意。四、发挥想象体悟感情。五、拓展延申,深化理解。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教散文诗也要有散文诗教学的套路。
泰戈尔在晚年时候流着泪说:“我的心还像个孩子,我愈写诗,愈多的诗涌上我的心头,而我现在却要走了!……到现在我才感觉自己正要写出真正的诗歌。”说完,泰戈尔含泪而逝去。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一位伟大的儿童诗人,他的散文诗就像珍珠一样。散文诗有内部的节奏,要读通句子、读出节奏来。
导入环节,朱凤春主任说有些累赘,重建的话可以直接点明:泰戈尔的散文诗就像珍珠一样,段段精彩。接着出示四字词感受它的节奏美。回顾段落,读出节奏。
画一画泰戈尔式的想象,自由读一读,了解这首散文诗独特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美,了解花的学校的样子。
学生在画句子的时候问道:“什么叫想象?”用心理学术语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其实告诉学生想象其实就是天马行空、浮想联翩,想到哪就是哪,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新月集》是泰戈尔写给女儿的诗,是写给儿童看的诗,这首诗表达很有讲究,比如这一句: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自我检讨:板书设计不够精巧。
雪花的教学目标篇九
很幸运能有机会聆听上海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展示课,由于自己现在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因此我特地抽空观摩了纪凌老师上的一堂《芭蕉花》,有几点令我感触颇深.
一,识字教学各有侧重.
纪老师在设计识字环节时,有侧重点地从生字的音,形,义上展开教学,如“捧,厅”强调字音——后鼻音,“掐”读音三拼音,字形是难点,右下部分让学生跟老师书空.同样是字义教学教法又各不相同,如“芭蕉”通过看图了解,巧妙地引导学生区分并弄清了“一株芭蕉”,“一簇芭蕉”和“一朵芭蕉花”的意思.自然,到位,学生对于量词的搭配也一目了然.“掐”字用老师做动作让学生猜字的方法理解,“托”在文中出现两次,前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后者用让学生表演的方法理解.由此可见,她的生字教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是扎实有效的.
二,巧妙点拨,读中感悟
在这节课中,纪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的动词来读出作者对母亲的爱,以及通过读母亲和父亲对此事的态度来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严.有的学生在读后体会到了作者和哥哥虽然一心为了母亲的病能好起来所以才偷摘了私塾的芭蕉花,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对的.有的学生理解到了父母看上去严厉的批评教育其实内心对我们充满了爱,在看似严格的话语中透露出希望我们都能做个正派人.整堂课版块清晰,思路明确.老师从孩子的心情入手来把握文章,抓住了欢喜和伤心两个词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老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启发,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真正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真情实感,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学目标.这也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将二期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融会贯通与教学课堂之中.
三,语言训练巧妙扎实
教学中,纪老师利用芭蕉花穿插兄弟俩看到芭蕉花怎么样父母看到芭蕉花怎么样并用上前面出示的动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巧妙.在理解“照实”一词的意思时,她没有让学生直接理解其义,而是转换角色,让学生扮演“我”,对母亲说说“芭蕉花”是哪里来的,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既复述了内容,又巧妙地理解了“照实”的意思,而且能够在说话中正确运用,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另外,老师还用“故意犯错”的方法,把“捧”换成“拿”,把“藏”换成“放”,让学生提建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自己区分了“藏”和“放”,“捧”和“拿”这些动词的不同之处,从而理解了兄弟俩对芭蕉花的珍惜.
听完纪老师的课,说实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发觉自己在课堂的驾驭能力上存在太多欠缺.如何读透文本,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如何巧妙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看来,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