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教案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情入诗
1、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吧!(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师生共唱)
3、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崇敬。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老师时,当你们拿起信纸给曾经的老师写信时,你们都会说上一句什么呢?(学生答:老师,您好!相机板书)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课题。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边听边思考你听完看完课文后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课文就是围绕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来写的,课文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两个中心句来写的。)3、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一段
1、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请大家默读第一段,并在诗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集体交流。
(1)出示: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b、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的赞美?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
c、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课前,老师已让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现在你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d、指名学生交流搜集的事例(大部分学生搜集的都是名人的事例)老师再顺势用学生身边的老师的生动事例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e、质疑:这句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浸透”一词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
f、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2)小结: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精炼、含蓄的,每句话中都包含了深刻的意思。刚才我们用理解词语、比较句式、举事例等多种方法理解了句子。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来学习下一句话。
(3)出示: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读读这句话,与同桌讨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b、集体交流,学生用周围的创造发明讲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指导朗读。
(4)刚才,我们学得很深入,读得也很有感情,谁能背出这两句呢?指导学生背诵。
(5)除了这两句,还有哪些句子也是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
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a、轻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它的含义,向同学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学生自读并互相讨论及交流。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人到社会理解教师在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再出示:笔尖飞舞,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a、指名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这话的。
b、引导学生回忆老师的日常工作,回忆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关心、呵护,从而帮助理解。
c、是老师辛勤的工作,是老师不倦的教诲才使学生们得以茁壮成长,才塑造了一批批的国家栋梁,时代在飞速地前进,老师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一切,他们事业是——多么崇高!看到这些,我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
5、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总结延伸
1、听了你们饱含深情的朗读,我又激动又自豪,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你们是不是也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好,那把你们的心里话都写在这小小的贺卡上吧!
2、学生在乐曲中写贺卡。
3、交流贺卡。
附板书:老师,您好!
崇高成长浸透心血
美好创造蕴含辛劳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二
一、导入。
在前面,作者说泉城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等四处泉了,这四种泉究竟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介绍这些泉时,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目标:
这四种泉究竟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介绍这些泉时,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二、学生自读研究
建议: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读,读一遍的话是不够的,必须要读好几遍。
三、解决问题
1、谁愿意来读读课文,能否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课文。把课文有滋有味地读读)
2、通过这么多遍的读,你发现这四种泉各有什么特点吗?谁来说说。
3、大堂交流。
3、如果能对比着学习,应该表扬)
在读、评、赏的过程中探究学习
4、小结:
5、生再读思考
6、交流:
抓住每处泉水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用词贴切
四、总结
这觉得同学们学得都很投入,大家都是用心在读,学完有何收获?
(可以说内容上的,也可以说写法上的。)
五、作业
练习册上有关内容
[《泉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自然段。
3.认识13个字,会写14个字。
重、难点:感受和理解“乐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格。
教学准备:月光曲和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今天同学们听《月光曲》。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初读感知。学生自读课文。
2、串读感悟。
1)课件出示“面对这种侮辱”这句话,请大家说说你认为这里的侮辱指的是什么?“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话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反而大声训斥贝多芬。”
3、交流学习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背诵课文1)引背法。2)词语提示法
3、迁移练习
1)给贝多芬、主办音乐会的亲王或大声说话的伯爵写几句你心里想说的心里话。
2)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3)知道写字。
二、实践活动: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体会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板书:倔强的贝多芬
鄙视贵族
弹琴遭到侮辱性格倔强
回击亲王,愤然离去
[倔强的贝多芬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认识周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 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
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 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
(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
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
(1)测量。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2)议一议。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归纳。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
(4)练习。
(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认识周角。
(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 引导学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
四、全课小结
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五
“番茄太阳”
(主备:徐立良审核:吴冬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挂图、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月8日总46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3.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第二课时(4月11日总47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二)深入课文,悟形体情
1.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提问:为什么看到明明,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心情。
三、总结
第三课时(4月12日总48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
二、继续精读课文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板书设计:
12“番茄太阳”
美好的爱心
永留我心
[番茄太阳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木偶和帽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爸爸去哪》的片头曲作为背景音乐,展示kimi的图片
kimi今天有一个新任务--给朋友们买礼物,他首先来到了玩具店。
设计意图:将同学们最喜欢的《爸爸去哪了》节目请进教室,让孩子在课间得到轻松,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探究
1、揭题
想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顶帽子,你想建议他怎样买?
评价语:你真有眼光
老师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
你有一双创造美的眼睛
那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的“搭配的规律”
设计意图:给自己喜欢的偶像出点子,同学们会非常乐意,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这里的评价语可以快速拉近师生距离,最后的揭题也让同学们快速进入到问题的探索环节中。
2、学生操作
(1)学生动手操作(拿起学具,取下回行针,同桌合作配一配)
收起手中的学具,倒扣在桌子左上角
(2)了解操作结果
老师充当小记者,采访一些同学,
你配的是几种?同学们需要你的搭配方案,请到讲台上
有配不同种数的?你的答案也是我一直想要的,请上来
还有?先请你来配一配(不足或凌乱的),再请你来配一配
(3)谁把搭配的方法找全了?
下面谁和他搭配的一样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是怎么搭配的?
可以先选木偶?(此处感受3个2与2个3的不同)
刚才配全的同学都是按照一定的什么来搭配的?
今天你们的正确答案要归功于有序,
是有序的思考才让你们的搭配即不重复,也不遗漏。
板书: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有序搭配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有序的,可能会重复,也可能会遗漏。另外让学生感受搭配也有不同种选法,体会3个2和2个3的不同。
3、学生记录
(1)你能把刚才的六种搭配方法记录下来?
可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数字,只要记录清楚就行
(2)按层次展示学生作品
第一层文字(你也是用文字记录的请举手),第二层直观图(下面也有画这样图的?),第三层半抽象图(你画的也是这样的简单图形?),第四层全抽象图(如果有这样的学生作品就直接展示,如果需要老师创作,就用白板当堂画,或用ppt展示,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高科技,又能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上)
这些记录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能跟我们解释下这幅抽象作品的意思?
你这里连这条线表示什么?那这里三条线就表示什么?1个3,
这里呢?几个几?
变解析图,边引出算式
评价语:文字记录:这是咱们的速记员的作品
直观图:这是咱班画家的作品
半抽象图:这是咱班数学潜力股的作品
抽象图:这是咱班未来数学家的作品
这是老师也忍不住想露一手的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回忆了刚才的有序搭配,有培养了初步的符号意识,借助连线又可以推动学生用算式计算搭配的总数。
4、列算式
2个3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
如果是四个木偶一共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五个呢?
我们可以发现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什么关系?
评价:你真是一位会总结的孩子,老师相信在以后的数量关系题中你肯定会脱颖而出的。
设计意图:自然的拓展让学生感受到,算式的优势,自然的拓展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可以在算式这个地方再多问一个问题,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让学生初步明白组合,2表示从两个当中选一个有两种选法,3表示从三个当中选一个有三种选法)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早餐搭配问题
2、路线搭配问题
3、新款校服
莲花小学准备设计新校服,备选的衣服中有三种上衣,两种裙子,三种裤子,男生校服有多少种搭配?女生呢?一共有多少种搭配。
四、全课总结
学会了搭配可以让八件衣服出现十五种穿法,学会了搭配,可以让你的饮食更加营养,其实生活中搭配规律的应用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板书设计
搭配的规律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2×3=63×2=6
六、欣赏一些生活中的搭配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七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探索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规律。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以买3个不同的木偶娃娃配上两顶不同的帽子,研究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为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搭配——图形搭配——建立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例题教学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一、在买娃娃配帽子的情境中理解“选配”的含义。二、开展选配活动,交流选配结果。三、用图形代替实物,反思选配过程,感受图形的优点。四、小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要有条理地思考,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按顺序有条理地搭配,是本节课探索规律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学中难点。虽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特意地给同学们解释、阐明,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操作,我认为在没在出现“反例”的情况下,可以不作为“特殊要求”让学生接受。有序,其实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就已经留在学生的心中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操作方法的比较,体会、醒悟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从而在思想深处接纳这种策略。
本课的难点,就是探究两种事物之间搭配的`规律。怎么样攻破这一难点,一方面建立在第一部分,从具体到图形,到算式的形成,让学生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关于早餐搭配的问题。在没有任何学具可以摆的情况下,通过独立的思考,把实物抽象成简单的图形、字母、数字、符号、文字来解释为什么有6种,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已成了自主的内化过程。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是重点突出生活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此外,还可以从搭配的结果反向思考两种不同事物数量的可能性。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在这节课后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的,如:学生独立思考时是不是太过抽象,能否给学生适当直观的操作提示,又应怎样处理?用自己喜欢图形代替实物是否太过放任学生,不易于把握重点,是否应该以书中图形为主?。有的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从实物抽象到图形,过度太过直接,没有让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自然过度。板书太过单调,应进一步思考本节课该如何板书。在上课时我还有些细节问题没有注意到,如:对学生发言的精彩之处没有做到针对性的评价。解决问题时,特别是第二题在学生说清思考过程的同时应当注重学以致用用连线法解决。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的语言很零碎,感觉到自己语词匮乏,过渡语也显得苍白无力,自己觉得好像前言不搭后语,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有时总在重复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自己都觉得说话好别扭。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2、是呀,这个牧童不诚实,就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轻声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课后的生字表。第二遍,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三遍,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引导说出课文大意
引导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可分成几段?1、(1-3)“我”深夜驱车发生事故,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2、(4-10)小红车主人对“我”的诚实和信任深受感动。3、(11)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三、精读理解课文第一大段
出示:“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车祸的?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的诚实?
1、自由轻声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2、讨论并回答:“我”是在自然环境很恶劣、小红车主人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的情况下发生车祸的。出示: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从“我”的想法和做法都可以看出“我”是个诚实的人。
3、指名读1-3自然段。评读。4、齐读。小结:在常人看来,这场车祸,责任并不完全在“我”的身上,况且当时周围并无一人,“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而“我”留下了字条,也留下了“我”的诚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读3、交流从“我”的“对不起”、“不小心”、“表示歉意”、“把钱寄给你、”“费用由我来支付”看出了作者诚挚的歉意和诚实的态度。
从“向你表示感谢的”、“使我很感动”、“留下诚实和信任”、“再一次谢谢你”等词语表示车主主动打电话给作者的目的不是索赔而是真诚地感谢。
4、重点句理解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指名读自由读,说说从中理解了什么?指名分角色朗读。指名演一演。
二、总结课文师述:本文写“我”深夜驱车撞坏小红车的反光镜,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承担责任,感动了车主。说明“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四、拓展练习1、迁移:试着围绕一个中心与同学、老师或亲戚打电话,做到条理清楚。2、拓展:收集有关“诚实”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适当地摘抄下来。
[诚实与信任(苏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文章通过孩子两次看杏花的区别和竺可桢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意在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探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7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通过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读文,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一课中我以朗读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在角色互换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具准备:
挂图、黑板、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朵杏花》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精读感悟,品词赏句
1、(课件出示)竺可桢生平介绍
(多媒体出示句子: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
2.指名读,以采访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4、合作探究:
你认为竺可桢爷爷是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在书上做批注,画出文中的相关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5、生小组讨论,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6、指名交流
7、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1).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a、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b、“爷爷,您又看花啦?”
c、“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拓展了解竺可桢的习惯)
d、“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竺可桢坚持长期仔细观察、追求精确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简要评价,注意提示语。
三.整体把握、升华
1、读读想想,竺爷爷的话中仅仅是说科学研究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小结: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说明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4、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四、课后拓展延伸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附板书:
2、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一丝不苟
《第一朵杏花》学案
一、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试着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1)辨字组词,并大声地读一读!
仰()泛()掌()估()
柳()芝()拳()佑()
(2)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可以借助字典的帮忙。
明媚清明郑重估计
绽开规律大概推断
二、全文共有16个自然段,围绕“第一朵杏花”,作者写了前后两年的事,请你试着根据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试着想一想各部分写了什么。
三、朗读课文,说说竺可桢、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惑,用“?”在书上做标记、批注。
《第一朵杏花》巩固案
一、比一比,再组词。
株()顷()概()瓣()
珠()倾()溉()辨()
二、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填上合适的提示语。
例:“什么事情啊?”竺爷爷关切地问。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
“刚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朵吗?”---“是。”-----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时间像--,转眼又一年。春风吹---了柳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这段话中把时间比作----,这是用了----的修辞手法。
你还能把时间比喻成什么?试着写一写。
-----------------------------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3.“我需要的是------搞科学研究,不能------,也不能--------------------”
从竺爷爷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聪明屋:你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年四季的特征吗?
例:春【草长莺飞】
春:--夏:---秋:---冬:---
[第一朵杏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十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十一
1.出示多音字“系”,让同学们区分这个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都能正确区分开来。
2.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1.黄河的主人是谁呢?(板书:艄公,注意正音)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2.刚刚我们通过逐字解释理解了“惊涛骇浪的意思,那么“如履平地”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太熟悉的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了字典,这里的“履”原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那么“如履平地”的意思呢?(生:穿着鞋子在平地上走。)艄公的鞋子是什么?(生:羊皮筏子。)
下面请同学们呢去2-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出示:
从那儿看出的?(“小”“轻”“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指名读后指导朗读
“远远望去”要读得慢些,让人感觉真的很远。
“那么小,那么轻”读出很小、很轻。
“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要惊险。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齐读,注意里面的感叹号哦)
(1)看到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啊,那上面还有人哩!”
师引读:“不只一个,还有一个……(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数着皮筏上越来越多的人,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越来越紧张、害怕、惊讶、激动。)我们平时心里感到害怕、紧张、惊讶、激动,数数速度会越数——越快,音量会越数——越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羊皮筏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看看作者的特写镜头是怎么描写的呢?
出示:“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这羊皮筏子上面不仅有六个人,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更加危险)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乘客们什么表现?(谈笑风生)板书:乘客谈笑风生
“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
(2)读读这句话,哪些词句表现了乘客们谈笑风生?
“指指点点”——联系实际在指指点点些什么?
“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请同学们联系坐公共汽车的感受谈谈。
7.如果由李老师来撑羊皮筏子,你们敢不敢坐?(不敢!因为老师没有艄公的本领,那他有怎样的.本领呢?)
出示:“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自由读读这两句,你体会出艄公是个怎样的人?(胆大勇敢技术高负责任认真、细心经验丰富智慧)
板书:勇敢智慧
这段话中的“小心”和“大胆”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浪小时就是大胆地破浪前进,浪大时就要小心翼翼地观察水势)
出示:“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同学们,艄公面对的是什么?——险恶的风浪。
身负的是什么?——乘客的安全。
而他站在羊皮筏子上凭的是什么来渡黄河?——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由此,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技术高超、镇静、机敏……)
板书:镇静机敏
8.因此,这样的人,才能配成为黄河上的主人。齐读再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扩展延伸
总结:这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小小的羊皮筏子能在滚滚的黄河中鼓浪前进,乘客还能如此的谈笑风生,无不反映出艄公的机智勇敢。
四、小结
1.面对这位艄公,你想对他说什么?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儿女,更锻炼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意志,艄公只是千万个中华儿女的一个缩影,就让我们将艄公的精神装在心中,带出课堂,带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板书设计:
勇敢
智慧
镇静
17.黄河的主人-----------艄公机敏
对比、衬托
黄河羊皮筏子乘客
气势大小、轻从容
苏教版四上教案篇十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找规律中的搭配的规律一课。本节课是引导学生探索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规律。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以买3个不同的木偶娃娃配上两顶不同的帽子,研究有多少种选配方法为素材,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搭配图形搭配建立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例题教学应该有这样的四个层次:
一、在买娃娃配帽子的情境中理解选配的含义。
二、开展选配活动,交流选配结果。
三、用图形代替实物,反思选配过程,感受图形的.优点。
四、小组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要有条理地思考,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按顺序有条理地搭配,是本节课探索规律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学中难点。虽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特意地给同学们解释、阐明,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操作,我认为在没在出现反例的情况下,可以不作为特殊要求让学生接受。有序,其实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就已经留在学生的心中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操作方法的比较,体会、醒悟有顺序、有条理搭配的好处,从而在思想深处接纳这种策略。
本课的难点,就是探究两种事物之间搭配的规律。怎么样攻破这一难点,一方面建立在第一部分,从具体到图形,到算式的形成,让学生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关于早餐搭配的问题。在没有任何学具可以摆的情况下,通过独立的思考,把实物抽象成简单的图形、字母、数字、符号、文字来解释为什么有6种,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已成了自主的内化过程。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是重点突出生活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此外,还可以从搭配的结果反向思考两种不同事物数量的可能性。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在这节课后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的,如:学生独立思考时是不是太过抽象,能否给学生适当直观的操作提示,又应怎样处理?用自己喜欢图形代替实物是否太过放任学生,不易于把握重点,是否应该以书中图形为主?。有的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从实物抽象到图形,过度太过直接,没有让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自然过度。板书太过单调,应进一步思考本节课该如何板书。在上课时我还有些细节问题没有注意到,如:对学生发言的精彩之处没有做到针对性的评价。解决问题时,特别是第二题在学生说清思考过程的同时应当注重学以致用用连线法解决。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的语言很零碎,感觉到自己语词匮乏,过渡语也显得苍白无力,自己觉得好像前言不搭后语,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有时总在重复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自己都觉得说话好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