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它有助于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出示下面的练习题。
40+50=
20+30=
40+50=
3+3=
11+5=
12+6=
抽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是什么方法,是怎么想的。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月饼情景图。
教师: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指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有多少个月饼就是求左边的月饼和右边的月饼的和。
教师:怎样求23+3等于多少呢?
能看图说一说计算过程吗?
指导学生回答:左边是2盒,表示的是2个十,右边的3是3个一,2个十是以十为计数单位,3个一是以一为计数单位,它们的计数单位不一样,所以不能加在一起。
为什么左边的3个能和右边的3个加在一起呢?
指导学生回答:左边的3个月饼和右边的3个月饼,它们都是表示3个一,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数能合并起来。计数单位相同,它们的数位就相同,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3个月饼和3个月饼合起来是6个月饼。6个月饼再和20个月饼合起来,就是26个月饼。
引导学生说出3+3=6,20+6=26。
教师:我们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方式,验证23+3是不是等于26。学生计数器计算23+3等于多少,教师巡视,并做相应指导。抽学生汇报。
我们这个方法来算一算23+4,42+6,5+21,73+5。
抽学生计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个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2、教学例2
请同学们选一种喜欢的方式来计算,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先抽计数器计算的学生汇报。
让学生说出计数器算23+30,先在计数器上拨上23,再在十位上拨上3,这时计数器上的结果是53。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3、练一练教师:你能你掌握的计算方法计算这样一些算式吗?学生自己练习,抽学生汇报,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再翻开书完成课堂活动第1小题。
学生自己练习,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汇报略。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八1,2,3,4题。我的教学思路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课件)大家看这幅主体图,图上都有什么?还有什么?
3、小结:我们数花的数量的时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数,也可以10盆10盆的数,还可以5盆5盆的数,怎样方便怎样数。
4、你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新授部分:
(一)教学例1(1):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2、(板书)10+20=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生1:1个十和2个十和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2:把20放在心里,再往后数10个。
生3: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得到30。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
5、基本练习(课件):
40+2030+5060+1020+7020+10+50(你怎么想的?)
(二)教学例1(2):
1、那么刚才小朋友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有多少盆紫花?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减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5、基本练习(课件):
(三)总结质疑: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口答:
2、(课件)口算:
3、(课件)这里有50个花生,猴哥哥要10个,猴弟弟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三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备注
一、口算练习:
3+2=4+5=8-4=1+2=3+5=6-2=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四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在计算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1、做p12(1)直接写出结果。
集体订正。
选择几道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
2、做p12(2)做第一组。
强调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先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做完集体订正。说说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
3、做p12(3)做两题
做完后说说验算方法。
4、做p12(4)看懂题意。说说单价的意思。
直接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5、做p12(5)先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
小组交流,试着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6、课堂作业:p12(2)后两组,p12(3)剩下两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五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使学生会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探索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意、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然而习惯上教学本课时,一般都是按教材的编排与呈现顺序进行复习、出示例题、呈现小棒图、讲解算法、练习。这样的教学看似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也利用小棒图让学生经历将直观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也会获得对"口算除法"方法的理解。但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习者除在知识积累的量上获得增加外,其思维能力、认知策略、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等作为人的一般素质方面,获得的发展是微乎其微的。笔者以为造成这种教学目标缺失的原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没有真正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得以落实。基于上述分析和考虑,我们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把数学学习过程加工成儿童"再创造"的活动。
一、引导编题,于探索挑战中"体悟"
师:老师这儿有两道除法题,请同学们口算一下。出示60÷3= 15÷3=
学生算完上述两题后,提问:计算这两道除法题时你们感觉怎样?
生:很好算,一下子就算出了结果。
师:那接下来我再出几道好算的除法题。随手在60÷3=20的后面板书如下:30÷3= 80÷4=算完后提问:有谁知道接下来老师还会出一些怎样的'"好算"的除法题?大家可以大胆地猜一猜,出一出。
师(故作惊讶地)诱问:这些好算的除法题你们是怎样猜到的?
生:因为我们发现前面算的几道除法题都是一个整十数除以一个一位数,而且正好除尽,所以我们后来出的都是这样的除法题。
师:接下来我要出像15÷3=5这样好算的式题,你们会出吗?
学生出后,教师板书在下面一行,成为:
24÷6= 48÷6= 72÷8=
师问:下面这行除法题为什么也好算?
生:因为这些除法题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算。
[评析:上述教学过程,教师先让学生口算两道除法题,在学生有了"好算"的体验后,教师再把学生组织在"猜、编好算的除法题"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探索活动中,他们在先前两道"好算"的除法题的启发提示下猜、编出了两类"好算"的除法题,通过猜题、编题、算题,充分获得了对于"好算"的除法的感受。这种直观的"整十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和用表内乘法口诀算除法"好算的经验,将对后继学习产生积极的启示作用。
二、制造冲突,于问题情境中"体悟"
生1:用笔算除法的方法算的。
生2;在脑子里想一个竖式后再算的。
师:算这道题的感觉与算上面这些题有什么不一样?
生:上面两组题好算,这道题不好算,难算。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生:不是所有的除法题都像上面两组那样好算的。
师诱导:要是有什么办法使这道题也能像算上面的题那样好算,就好了,你们说对不对?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讨论讨论。
[评析:原有的经验不能解决类似的问题所造成的认知冲突常常能激起学生欲罢不能的探究热情。就在学生形成了对于除法都好算的得意心理后,教师出示75÷3=?让学生知道已有的好算的经验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带着认知困惑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下面的学习在策略上作了引导。
三、沟通联系,于迁移同化中"体悟"
15÷3=5 75÷3=
说:"大家试着把这三道题联系起来看看,能不能得出使75÷3好算的办法?"学生恍然大悟。
生1:上面两题的被除数加起来等于下面这道题的被除数,它们除数都是3,上面两道题的商相加就是下面一道题的商。
生2:算下面这道除法题的时候可以像算上面两道除法题那样来想。即75可以分成60和15,60÷3=20,15÷3=5,20+5=25。
师:接下来我们用这种方法试着算几道题:36÷2= 48÷3= 60÷5=
算完后,教师让学生概括一下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再引导学生把上面的方法迁移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如450÷3=?)。具体过程略。
四、引导探究、于反思总结中“体悟”
1.在课尾,教师出示:
问:在计算75÷3=?有这样一种想法,你们觉得对吗?
生:对的。
师:对这种算法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这种想法尽管也能算出结果,可是太麻烦了。
师:原因在哪里?
生:这种想法在把75分成两个数时,整十数30小了一些,我认为分成的那个整十数既要能除以3正得几十,又要尽可能大,所以75分成60和15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
师:通过这道题的深究,你能为以后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提一个什么建议?
生:把被除数分成两个数时,分成的那个整十数要尽可能大,除以除数又要正好得几十。
2.师: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方法,还知道要注意什么。
生2:我觉得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学过的知识。
生3:我觉得口算要算得快,要找窍门,做事也要找窍门。
生4:……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当今倡导主体性教学并不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主导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以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该放处"。上述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探究,从而既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想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最后的学习回顾,又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申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力量,因为课程的实施最终是通过教师的中介而得以落实的。为此,笔者以为教师应强化课程开发的意识,具体表现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再也不能把教学的过程纯粹地看做是忠实地执行与实施教材,而应该在课程目标的导向下因时、因地、因生、因己灵活地处理、开发教材,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案,同时在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中焕发自己的生命活力。面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一内容,我们没有就教材教教材,而是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宗旨着眼,在当代主体性教育论、认知心理学、数学学习论的指导下,把这一内容看成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载体,把学生参与学习口算的过程加工成一个学生亲身参与体悟和"再创造"的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六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于是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把重点定位在优生理解算理,后进生重点掌握算法,初步理解算理这一目标上。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1、课前,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通过这一环节,我想帮助学生回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为今天这节课的口算做好铺垫。在学生口答之后,我分别挑了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课中,我挑选的是班里的一名后进生,虽然她能算出得数,但是却说不清楚怎么算的,支支吾吾了很久,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在这一环节中,既然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算理,我就应该让优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通过他说,再引起其他学生的回忆,达到复习的目的。
2、在新授这一环节,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买玩具的情景,让学生算一算用35元去买2元的东西,还剩多少元?当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请了一位优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又分别请了3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中两位是举手的,另一位是没有举手)。等他们说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之后,这时大部分小朋友已经能够理解算法,最后用小棒来演示算理,目的是帮助后进生进一步理解。
3、这一环节的整体思路是:先让小朋友们你说我说大家说,说好后先让部分学生理解,再通过小棒让所有小朋友都能理解算理和算法。但是教学后我发现结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新授环节时间花费的.比较多,导致后面时间来不及;另一方面学生说得也并不是很好。反思第一节课中的种种不当之处,在上第二个班级时我做了稍稍调整。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先请一名优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紧接着我请另一名优生再来说一说,然后集体说。目的是让部分学生先理解起来,然后我通过大屏幕边演示小棒边讲解,帮助后进生理解。小棒演示好之后,我再请后进生说一说通过看小棒,你能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吗?这一环节目标是让后进生你说我说同桌说,帮助他们理解算理和算法,最后大家再齐说。小小的改变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我还叫了几名后进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们都能够表达出来,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这一环节,让我体会到,教学目标要分层次,步步落实,先让部分学生掌握,然后利用学生的资源来互相帮助。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能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的例1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教学用具:
70根小棒、小磁铁、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算(生听老师念口算题,在练习本上写算式。)
口答
(1)40里面有几个十?70里面有几个十?
(2)5个十是多少?9个十是多少?
(3)3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个十、3个一是多少?
二、教学新课
今天咱们光明小学的小朋友到公园去玩耍,看见工人师傅在搬花,于是他们就帮爷爷数花。每人十盆十盆地数,一共数了多少盆?(生数数,先观察每一列有多少盆花?10盆。然后在十盆十盆地数: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一共有6个十,是60盆。)
师:对,一共有60盆鲜花。刚才我们是通过数数的方法知道一共有60盆花,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方法吗?(左边有30盆,右边有30盆,合起来一共有60盆,30+30=60)
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思考,想到了不同的方法,再来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也许,现在小朋友不知道,再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后,你们就会明白。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首先今天我们要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小朋友们,我们学过的100以内的整十数有哪些,你知道吗?(生数数,10、20、30、、、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九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2.使学生通过摆圆片的直观操作,经历观察、分析与类比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加民族自豪感。
1.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2+10=54-9=78-40=60-3=()
2.笔算。
32+6=78+12=()
二、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3.抽取出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大家能解决吗?
说一说: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开始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直观图配合笔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及算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竖式写法和从个位减起的计算顺序,在孩子已有的计算基础上要求不仅能正确地计算,并且能说出“想”的过程。
四、练习深化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重点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注意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
2.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完成后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体现了计算中的特殊情况:个位相减得0;十位相减得0,通过“想”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注意:差的十位如果是“0”,可以不写。
3.完成练习三第1题和第2题。
可先让学生观察3道题中数据的特点(被减数相同,减数都由“8”组成),引导学生边列竖式边体会把数位对齐的道理。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温馨小提示吗?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十
东台市港镇小学集体备课用纸二年级数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时间主备人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过程,初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3、探究不进位乘的计算方法。
参加人教学准备第一教案
(个案)集体修改意见
(共案)个性意见
(特色教案)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好!大家看,今天谁来作客了――
今天大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口算。)
笔算题是:
13203
+13+6×2
ddd―――――――
口算题有:
2×43×31×56×25×87×9
40+4030+30+3020+20+20+20
8个十是()10个十是()15个十是()56个十是()
(学生分别一一作答。)
师:大家口答的很好!我们再来看一看,黑板上三位同学做的对吗?
生:对!
师:这些题目答案中的6都在哪一位上?
生:都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6都表示多少?
生齐答:都表示6个一。
师:对。那这里两个2又表示多少?
生1:这两个2都在十位上。
生2:这两个2都表示2个十。
二、【学习例1】
师:看来小朋友以前的知识学得非常扎实。
大家看――大象在干什么?
生:大象在用鼻子搬木头呢。
师:有几头大象在搬木头呀?
生:3头。
师:每头大象搬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先数一堆是10根,两堆就是20根。
生2:我用10×2得到20。
师:想得都很好。大象到底运来了多少木头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我用3×20。
生2:我用20×3。
生3:我用20+20+20。
师: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前面两种方法,也就是“乘法”。(板书)
那这题20×3等于多少?
生(齐答):是60根。
师:哦,那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呢?
生1:我是用20+20+20得到60根的。
生2:我是看图上有6堆,每堆10根,就是60根。
生3:我先想“二三得六”,再把那个0加上等于60。
生:我是这个0先不看,乘出来后,再把这个0加上去。
师:用这种方法想时,先不看0,也就是先算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再在6后面写0。
师:请看屏幕,又来了一些大象,现在一共运来多少根木头呢?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生1:一共有5头大象,我用20×5。
师:可以的。20×5又等于多少呢?
生1:等于100根。
师:那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1:20+20+20+20+20,结果等于100根。
师:不错。有没有同学跟他的想法不一样?
生2:我是用“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来算的。
师:哦,用“二五一十”,那这个0――
生2:先不看这个0,等到乘出结果后再添上去。
师:为什么要再添上0?
生2:先用2×5=10,表示10个十,是100,所以要再添上一个0。
师:像图上这样,如果一共有8头大象,一共运来多少根木头呢?
生3:20×8,想口诀“二八十六”,再添上0,就等于160根。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喜欢用这种方法来解答。那有没有小朋友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想法呢?
生4:我不是这样想的。开始5头大象一共运来100根,后来3头大象又运来60根,这样8头大象一共运来160根。
师:真好!很会动脑筋,这种方法其实也不错啊!
(老师和同学为这位同学鼓掌。)
师:现在请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78页的“想想做做”的第1题。请大家直接把得数写在课本上,在计算时边做边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汇报计算结果,投影随机显示答案)
师:好,刚才这四组题都算对的小朋友请朝老师笑一个。
生:(纷纷作笑脸状)
师:这四组题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可以用口诀来算。
生2:每组上下两题都想同一句口诀。
生3:每组下面算式的结果都比上面多一个0。
师:那每组下面算式的结果为什么都会多写一个0的呢?
生3:因为每组下面算式算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都是几个十了,所以会多写一个0。
师:象这样的算式你们还会算吗?
生齐答:能!
师:好的,下面老师出一道,请咱们小朋友来对一道,看哪位小朋友对得快?4×6=24,请小朋友来对一道几十乘几的。
生1:4×60=240。
师:不错!还可以怎么对?
生2:40×6=240。
师:很好!其他同学想对吗?
生齐答:想!
师:请同桌一位同学照老师那样先说一道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另一位同学来对一道一位数乘整十数的,然后把答案算出来,同桌之间交换进行。
(全班学生同桌互动,分别举例、计算,老师深入小组参与互动。)
三、【学习例2】
师:同学们,请看――猴子也来到我们中间啦!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些什么信息?
生1:有两只猴子在采桃,
生2:一只猴子采了14只,另一只猴子也采了14只。
生3:14只桃子都是10只放在一个筐里,还有4只放在另一个筐里。
师:那么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1:14+14。
生2:14×2。
生3:2×14。
师:那这道题你是怎么算的呢?同桌间可以商量一下。
(学生交头接耳进行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出结果的的?
生1:我是用14+14,得到28的。
生2:我是看图的.,右边筐里一共是8个,左边筐里一共是20个,合起来是28个。
生3:我是用乘法来想的,10乘2等于20,4乘2等于8,20加8等于28。
生4:我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14是2个7,乘2后就是4个7,四七二十八。
师:哦,你这种想法真好!
(全班学生为生4热烈鼓掌)
师(指着屏幕):刚才有位同学说4乘2等于8,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呀?
生:是图上右边的那两个筐里的8个桃。
师:那么计算左边两个筐里的桃子就是算什么呢?
生:10乘2等于20。
师:刚才我们先算了个位上的,再算了十位上的,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生:相加。
师:是啊,要把右边筐里的和左边筐里的桃子都相加,就可以算出一共的桃有多少个。
(师逐步板书如下:)
14
×2
8…………4×2=8
20…………10×2=20
28……………8+20=28
师:象这样一种算法,我们称之为――
生齐答:用竖式计算。
师:对,是一种用竖式进行计算大方法,象这样的算法你们想试试吗?
生齐答:想!
师:好,请大家拿出自备本。我们一起来用竖式计算23×2,11×5,31×3。
(请三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31132
×2×7×3
――――――――――
676
207090
―――――――――――
267796
师:我们来看黑板上的竖式。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1:它们都是两位数和一位数乘。
师:你观察很仔细。
(师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
生2:第一次乘下来都得一位数,第二次乘下来都得两位数。
生3:我发现第二次乘下来都得整十的数。
生4:我发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x名,5号车在x号车的后面,在x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xx。我去动物园,还有x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