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是团体或组织为了解决共同问题而共同制定的一种决策方案。决议的制定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发挥优势和弥补劣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决议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决议。
你好我有些累的杂文随笔篇一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你好不好
你可知道我一直在原地等你,等你的回眸,等着你的记起
那天你说,我们分手吧,距离永远是我们的感情的一条鸿沟,无法跨越
而这些我还不曾说出口,你就永远的离我而去
前两天偶然听到一首歌曲《你,好不好》
“最怕我的心你不要,能不能继续对我哭,对我笑对我好,继续让我为你想,为你疯陪你老,你好不好好想知道,别急着把回忆都丢掉。”这些歌词,一种既甜蜜,又忧伤的情感错觉。逝去的那些时光,那些岁月,想让他停下来,问一句“你,好不好?”
无题
又与一个被现实压得失去梦想的小伙伴见面了。他正思考着读个在职研究生,如何涨工资,或者拿到文凭再跳槽。想想前两天遇到的两位准备辞职的,心中有感。我们的选择都只能源于现实世界给我们的线索。此即所谓现实造就我。如果说我去造现实,那也是利用了现实的时空原料等等。所以都只有依赖现实...
鹰王守仁
你好我有些累的杂文随笔篇二
土星离开射手座,来到摩羯座,上一次这位号称最严厉的老师停留在我的星盘里时,我只有21岁。土星在天秤座的那两年,我过得苦不堪言,二十出头的年纪,总觉得前路茫茫,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其实活到我这个年纪,已然没有了那些年少的躁动和愤然。人生最大的恨意,往往不是无所事事、不是茫然无措,而是一次次对自己的.失望。
我时常想,几近而立之年,在大多同龄人逐渐安定下来的时候,为什么我的内心总还是有许多的疑惑挥之不去?对于生命的,对于生活的,对于理想的,对于不能理想的……我们总是抱怨身处的环境多么淤泥,这个世界仿佛与我们有无数的亏待,不能抽身又不想深陷。
很多年前那个夜晚我们也曾秉烛长谈,我们说现在不是出世的时候,因为我们涉世未深,尚且没有资格谈论出世。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坚持,可是我也找不到理由说服自己放弃。
然后时间又回到了那个我总是号称自己很倒霉的,我只是想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写写字,这么多年了,当你觉得人生面目可憎的时候,总还有文字的一隅角落,可供灵魂栖息。
就让我少写一点,但是写的真一点吧。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你好我有些累的杂文随笔篇三
三月,你好!
三月已然是春天了,而春天是一个美好的事情。万物复苏,草长莺飞,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一切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相信有很多人都特别喜欢春天,因为春天代表希望,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奇迹。
记得小的时候,一到春天,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而我们这些调皮的小孩子,则被父母安排去挖野菜。没挖过野菜的人,从来不会知道挖野菜的乐趣。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天,雪刚一融化掉,我们这群小孩子就嚷嚷着要去田野里挖野菜,可是父母却不同意,非说要过了惊蛰才行。当第一声春雷终于响彻云霄,父母终于同意我们去挖野菜。出门之前,父母给我们每个小孩的胳膊上都跨着一只篮子,大多都很破旧,但是我们一点儿也不嫌弃,反而像得了宝贝似的,左看右看,心里美滋滋的。对了,再叫上隔壁的丫蛋,可能是年长的原因吧,她比我们认识的野菜都多,每次她都能叫出那些野菜的名字,还告诉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我们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切都准备停当,我们便奋不顾身得一头扎进了田野。
田野里的空气真是新鲜呀,我们这群小孩,就好像得了特赦令似的,开始在田野上狂奔起来,偶尔有人摔倒,大家看着他,一个劲得笑,也不过去帮忙,而摔倒的`人也并不生气,索性再打个滚,于是衣服上,头发上沾满了泥土和干枯的杂草,这时候,才有几个小孩过去帮忙把他的泥土轻轻拍掉,摘掉头发上的杂草的时候,还不忘再嬉笑打闹一番,惹得其他小孩又是一阵欢笑。等玩够了,我们才会想起来挖野菜的事情,于是一个个都开始埋头认真挖起野菜来,那时候的野菜比现在要多,很容易就挖上满满一篮子。不一会儿,远方传来了父母们的声声呼唤,于是我们一个个拎起篮子,像离弦的箭一样往回家的方向跑去,跑在最后边的那个,一遍跑,一遍大声的喊着,谁把我的篮子拿走了?谁把我的篮子拿走了?而其余的人假装没有听到一样,一遍跑,一遍笑着,落日的余晖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而今,深居城市多年,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了,可是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得想起年少的时候,跟小伙伴们结伴去挖野菜的情景,那样的场景,至今仍存留在记忆深处。那是我对生活的初次体验,跟现在的小孩子为了体验生活而去劳动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那时候的野菜,是我们捱过整个寒冬之后吃到的第一顿新鲜的蔬菜。也正因为如此,每当下大雪,没菜下饭的时候,母亲总是微笑着跟我们说,快了,快了,马上就春天了。于是我们便拍着小手,高高兴兴得出去玩了。
冬去春来,四季更迭,这是大自然教会我的道理,而,哪怕再辛苦都不要放弃,则是母亲教会我的道理。当我把那一篮子新鲜的野菜时拿给母亲的时候,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在人的一生之中,我们永远不知道要经历什么,要么选择忍痛放弃,要么选择负重前行,奔向胜利的终点。
如果你选择的是负重前行,那么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正如我母亲过去经常对我们说的,快了,快了,马上就春天了。
的确,春天真的很快就来了。
你好我有些累的杂文随笔篇四
我做了一个梦。
那梦好像一条通往桃花源的悠远小道,沿途的一切如藕丝般牵连着我的心。
当我停下脚步,仰头看天时,一朵绒白的蒲公英荡进了我的眼帘。它摇晃着脑袋,颇有老夫子低吟之乎者也的架势,在空中荡漾了几圈之后,静静地落在草地上,无声无息。
我叹了一口气,不敢扰那独属于蒲公英的宁静,只好放轻脚步绕道而行。
走着走着,小腿肌肉的酸胀告诉我,是时候找个地方休息了。
让我驻足的是那长满蒲公英的断崖,微风挥了挥衣袖,绒白的小家伙们便顺着风的'指引摇摆着头,有的似是经不住诱惑,缓缓地松开抓根的手,跟随着风儿荡去它一心念着的地方。
它会去哪儿呢?
或许会像停在我眼前的那朵一样,荡够了,就随意落地,栖息于另一片安宁。
我找了一小块空地,将自己塞进那片绒白的世界。
悄悄的,耳朵寻不见风的踪迹,蒲公英们依偎着,恬静地酣睡。
你好我有些累的杂文随笔篇五
当我感受到手术刀划开皮肤的窒痛时,我才发现一个很严重且迫在眉睫的问题——麻药似乎并没有起什么太大的作用。
因为上次手术推了助眠药物睡得很安稳,一直到了病房门口才大梦初醒,所以这次强烈要求护士姐姐(后来才知道人家是医生)给我加注了轻松好睡眠的针剂。从打补液到贴心电到臂丛麻醉,我一直保持着看起来很轻松的状态跟身边忙忙碌碌的医生护士聊天吹水,试图展现出人民警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外加叮嘱医生的手术刀尽量原路返回,确保不要搞出“比翼双飞”的视觉效果。
和上次比起来,这次的麻药效果似乎要好一些,不出五分钟,我已经觉得整条左臂都已经无法听从口令直立行走了。注射麻醉的兄弟好像画家看一副成功的画作、庖丁看一头解好的牛一样,一边念念有词一边自鸣得意。我记得上次手术睡着之前我还听到手术室里萦绕着教授的谆谆教诲,结果这次手术将毕我才见到姗姗来迟的教授慢条斯理的询问进度,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教授这么文质彬彬的称呼果然是因为没有疑难杂症就立志教书育人给他自由的缘故。总之一切准备就绪,磨刀霍霍向绵羊。
但是突然我发现睡不着变成了当下很尴尬的事情,我好像不得不面对“一布之遥”的主刀医生一边聊“看这把刀锋不锋利”,一边极具画面感的比划着怎么下刀能“一杆破百”,甚至手术过程中还因为螺丝是十字的但只有平角的螺丝刀中断了几分钟,直到进驻医院的合作厂商又送了一把进来。更尴尬的是如前文所说,虽然因为控制不了手臂被断定麻药功成身就,但实实在在的痛感以至于让我第一时间不是向医生求救,而是思考为什么打了麻药还会痛?是打得不够还是我出现了幻觉?刚才确实是觉得手臂抬不起来了啊?应该不是幻觉吧,要不这一身冷汗是因为什么?对哦,好像是真的没什么用……后知后觉的加了局麻,才算得以劫后余生。
但是不痛是一回事,没有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局部麻醉拯救的了手背的肌肉,好像并不能解救它心心念念保护的掌骨。于是当医生操起螺丝刀开启撤出螺钉的征程时,我不得不选择找那位开始以为是护士后来知道是医生的姐姐聊天来转移注意力。聊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看足球篮球竞技体育觉得骨折似乎都成了家常便饭,球场打个架场下捶个墙都能骨折休战几个月,所以没有把骨折当做多么严重的一次遭遇,直到经历了住院手术拆线复查休养到拆除钢板长达一年甚至后续不确定时长的恢复期,才知道也许某一次漫不经心的失误或者求胜心切的拼搏导致的并不是简单的一道伤疤,也许就是几年甚至更长远的'影响。
一直到手术结束我都有幸保持着清醒,结束的时候还有点别致旅途的仪式感,常常觉得人生的每一次挫折和伤痛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出现的意义。父亲说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次劫,或许因为你养伤时不得不的小心,无形间得以与更大的灾祸擦肩而过呢。我知道自己并不会因为这次受伤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选择远离体育场散步看世界,毕竟休养期间居然还戴着手套小心翼翼跑去踢球,对重回篮球场的渴望也早已无限充斥于脑海。但是比起懂得在今后的日子里以自身安危为前提做力所能及的事,立志完成自己“健康再无虞,生活暨完满”这个满分收尾的答案,似乎还应当有一个高屋建瓴继而升华的加分选项。
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意义并不在于挫折本身有多么醍醐灌顶,过后又怎样追悔莫及,而在于如何云淡风轻地道一句你好珍重,然后继续大步朝天的战斗下去。
你好我有些累的杂文随笔篇六
“分手应该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这首歌陪伴了我不知多少个不眠的日夜,眼角不断划过的泪水浸透了枕巾,那些相依相偎的画面不断闪过。爱吗?爱!恨吗?不知道。
他是学院报社的部长,迈入大学校园,组织招新时,经历层层筛选被选入其麾下。记忆犹新的是,招新面试时他是唯一一个黑着脸面试我的部长,看到我在服从调剂前打钩,挑眉问我“自信吗?”我微笑着脱口而出“自信啊!”谁成想他问出“自信怎么还服从调剂啊?”不得不说,一时之间我怔住了,至于我回答了什么,就不记得了。后来的接触中欣赏他的雷厉风行,办事效率,我和他亦师亦友,慢慢成为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朋友。一年多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过去了,他成为报社领导者,我从一部之长退居普通大学生,而我们的关系却越来越密切,吃饭看电影逛街。如果一直这样,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伤痛和遗憾了吧。有些事情的发展总是不可控的,我们从朋友成为了亲密恋人,事情就这么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彼此过于熟悉,太过了解,有些时候一个眼神便能领会,然而身份的转变,让我想了解的更多,干涉的也就更多,作为亲密的恋人我不想从别人那里知道有关他的消息,他却不懂我为何会因这事闹脾气,小题大做。后来我们经历了“假期”“实习”“考研”这些小三,虽然我们有过吵的不可开交的地步,但也坚持过来了。我们夜晚校园漫步,嬉戏打闹,吃饭看电影,放假旅游,甚至艳情之事,400多个日夜我们笑过,吵过,闹过,哭过,痛过。
他大四了,快毕业了,他的忙碌,他的忽冷忽热让我惶恐不安,我像溺水时抓着那根稻草一样死死抓着他不放,一遍又一遍的追问他,以后得的路怎么走,做好开始异地恋的准备,我的不安,我的彷徨,让他在社交软件上秀恩爱,建立情侣空间,明明知道这是他不爱做的,明明知道他觉得恋爱两个人知道就好,我偏要逼着他做这些,觉得如此才是心里有我。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成为了我和他的相处方式。
毕业前一天我和他又一次争吵起来,他说分了吧,我怔住,我吵我闹不是要这样的结果,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要分开,你毕业走了,我还要在这个曾经嬉戏的校园中度过剩下的365个没有你的日夜。记忆中那晚,我在国旗杆下望着他那决绝的背影泪如雨下。失恋后的日子真的痛苦不堪,每天像个没有灵魂的玩偶。我酗酒,大哭,倾诉着不满,旁观者在我耳边说他的不好,说他渣,说着宽慰我的话,但没有人会感同身受,奋不顾身的爱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爱一个人,我不想承认他对我不好,因为我不想承认我在这段爱情里迷失了自我,不想承认我在犯傻,说他的不好也是在否定自己。
近乎疯狂的日子也没让我从失恋的阴影里清醒过来,我不断地寻找有关他的任何蛛丝马迹,想要刺激他回到我身边,放低姿态找他复合。然而要走的人,你是留不住的.。压抑的气息让我喘不过气来,凌晨的急诊室还真的冷,呼吸性碱性中毒,我从未听说过的病症。度秒如年的等待着考试的来临,紧张的考试让我暂时放下了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回家后我每天跑步五公里和做瑜伽,让汗水替换泪水。空闲时不断地翻看着他的qq信息,查找着挽回攻略,做着一切没有意义的事情。都说时间和新欢是走出失恋的唯二选择,到这两个选择似乎对我来说都不可行,时间太难熬,新欢不想找。分手一个多月,就这样徘徊在自我救赎、自我否定中。
有句话说的特别对,一删网络,便是永别。我想着将他删除,我就可以开始新生活。终于我把他从我的好友列表中删除,可是没过多久却又忍不住好友恢复,成为了单向好友。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分手的第四十天,我联系了他,告诉他我决定把他把他从我心里拽出去,放下过去和他做回朋友。他说他知道我其实很恨他,是啊,我应该恨他的,先招惹我的是他,最后先走的也是他,那个曾经进入我身体的人,现在朋友圈我都进不去。可是,恨他,我又怎么放过自己,照片可以删除,联系可以断开,但是记忆没法删除。与其在这段感情里怨恨,不如选择原谅,我选择和他做回朋友,也是原谅那个曾经在爱里犯傻的我,和那个在爱情里奋不顾身却遍体鳞伤的我做朋友,找寻自我,重新开始生活。所以再见,前任!你好,朋友!
你好我有些累的杂文随笔篇七
放5.1假回家,无意中发现窗外来了两只布谷鸟,女儿高兴极了,轻手轻脚的隔窗观察了好久。到了傍晚还下了一个鸟蛋,等鸟走了,我让女儿观察了一会,只见鸟蛋跟鹌鹑蛋差不多,白色的蛋壳,光滑晶莹。我突发奇想,把鸟窝装在鞋盒里,说不定会下好多蛋呢。女儿不同意,害怕鸟不来了。我说服了女儿,把鸟蛋放好,并对女儿说,以后就会看到鸟宝宝啦。瞧把小家伙高兴坏啦!
第二天早晨,女儿一睁开眼睛就拉开窗帘看鸟。我也迷迷糊糊的没在意。谁知小家伙猛然哭了起来,我忙问怎么回事,女儿边哭边说:“鸟蛋不见啦......”。我一看,呵!鸟儿根本不领情,把鞋盒踩翻啦。这下可好,鸟儿没留住,女儿还哭得一塌糊涂。
老公下班后,我对他说了这件事,他看起来也感到惋惜。我不禁感到好笑,不就是一只鸟吗。想起我小时候,什么鸟没见过,还经常掏鸟窝,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有时还拿不会飞的`鸟宝宝寻开心。女儿听了,不停埋怨地说:你怎么不给我留一只呢,光你自己玩。呵呵,童心童趣!
原来生活给了我很多,只是不知道而已。就像现在有人挖空心思吃野味,其实我的童年常能吃到现在的山珍。那时候还不是保护动物。也不觉得有多好。忽然明白,珍惜眼前,把握当下,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藏在心里,付诸行动!
你好我有些累的杂文随笔篇八
我居住在墨尔本,但不懂英语。遇到邻居,直接用汉语打招呼:“你好!”久而久之,每个人都会说“你好”了。
居民区里的小孩子,傍晚出门,从不玩躲猫猫,爱骑车,蹬滑板,踢足球。不惹事。但自从知道“你好”就是那个中国人——我——之后,每天都会聊发童年狂,跟在身后,愉快地不停地喊“你好”“你好”。喊了几个星期,失去新鲜感,自行放弃。
本以为事情过去了。但没有。不过孩子丢下的把戏,由成年人接了过去。他们远远看见我,也喊“你好”;不是问好,而是称呼。有的人,为了检验自己的中文水平,在收到伙伴提示后,先急忙朝天喊出“你好”,才定神查看我的方位。我若不理,他们会叽咕商量一阵,调整发音后,再次试探。其实第一次发音最接近标准,越调整,越怪异。我就只好接招了,否则好好一句中国话,会调整到连中国人也听不懂。我接招,也是只问候“你好!”话音刚落,他们会面面相觑,同时大笑。是得意他们能说中国话了,因为我听懂了。
其实我一直有点同情澳洲当地人。他们不好穿;一辈子也没啥好吃的。
以前我家的一个租客,又一个租客,再一个租客,都是白人,但家不在墨尔本。三个人先后承租,甚至没有见过面。而吃的却完全一样:一个土豆(泥),一块牛排(或几块鸡肉,或半边鱼肉,或两根烤肠……),几片面包,一盘沙拉(生菜叶、碎番茄、水果,拌各种酱),半瓶牛奶。每天!白人就吃这些东西长大的呵,变老的.呵,一辈子没吃过炒菜。确实可怜。
这么一想,我应答老外的积极性,就有了空前提高,出现几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样子。目前,每次,只要我出门,居民区里就会掀起汉语热,只会喊“你好!”“你好”既成了我的名字,也包含了其本来的意思。感觉这样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