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可以使得我们的学习更有系统性和条理性,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在下面这些知识点总结中,可以看到不同领域的重要知识被简明扼要地总结出来。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概念总结篇一
二战(1939~1945年)
1、法西斯德国吞并的第一个主权国家是奥地利
2、《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签订的,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3、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国家是意、德、英、法
4、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5、全面爆发:1939年9月3日,波兰的盟军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6、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苏、德战争爆发)
7、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8、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莫斯科战役
9、转折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既是苏德战争转折点,又是二战的转折点
10、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1、二战的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4、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法西斯败局已定的形势下召开的
制定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
会议内容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分区占领
决定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
讨论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16、德国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闪击战
17、慕尼黑阴谋中,被德、意、英、法四国出卖的是捷克斯洛伐克
19、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20、二战给人类的历史启迪正义定将战胜邪恶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进行合作,打击共同的敌人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应重演(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概念总结篇二
1、“冷战”政策是指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冷战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3、冷战的重点在欧洲
4、冷战开始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5、马歇尔计划是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抵制苏联与社会主义。目的是在政治上控制西欧
6、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表现为北约成立
7、1949年,美国倡导建立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北约组织
8、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八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9、与北约相抗衡的另一军事政治集团是华约
10、美苏争霸开始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成立
11、美苏争霸中,苏联最终失败,说明决定成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实力
12、北约与华约的共同之处是由两大阵营分别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
13、“冷战”开始于1947年,结束于1991年
14、美苏两极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15、苏联解体前,最后一任总统是戈尔巴乔夫,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是叶利钦
17、两极格局终结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8、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各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20、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美苏两极对峙
21、打破雅尔塔体系在欧洲对峙的是两德统一
22、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总的特点是走向缓和
23、两极格局终结后,新世界格局并未最后形成,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目前的局面是“一超多强”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概念总结篇三
一: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战国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二:青铜器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三:青铜器代表:
1司母戊鼎(河南出土)——充分体现了青铜冶铸技术水平。雄伟端庄,气势凛然。是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代表。
2四羊方尊(湖南出土)——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3青铜立人,青铜面具,青铜树(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结构精妙,造型奇异,风格独特;纹饰上具有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一: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特点是: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三:为了抵抗匈奴,巩固北部边防,秦朝初年,秦国修建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万余里。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四:秦朝修建的“灵渠”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概念总结篇四
二战后的国际经济格局(美国、欧盟、日本)
3、美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最大的债权国,七十年代是最大的债务国
4、197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直接原因是中东石油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
5、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时,总统是里根
6、西欧经济恢复条件最重要的是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
7、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是日本和联邦德国
8、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欧盟
9、二战后,美国对欧洲实行经济援助的根本原因是稳定资本主义,抵制共产主义
11、1991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条约,条约总称《欧洲联盟条约》(经济、货币联盟—政治联盟)
15、日本在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6、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日、欧共体是世界经济三大中心
17、美国对日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
18、日本经济存在严重的对外依赖性
20、全球经济体系三大支柱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体系
2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主要作用
22、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是美国、欧盟、日本
23、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概念总结篇五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概念总结篇六
1.时间:1836~1848年
2.内容: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3.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
4.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6.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略)
2.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3.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6.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三、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对内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2.经过:工人起义建立政权保卫政权(五月流血周)
3.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意义:(略)
5.《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概念总结篇七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劳动力,贩卖黑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3“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英国人。(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贸易”持续时间:三百多年
6“三角贸易”的影响:
(1)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2)欧洲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的时间:17世纪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4.英国在印度最有名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概念总结篇八
1、法西斯力量在一个国家里掌握政权最早出现在意大利(1922年,且与经济危机无关)
2、在欧洲,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是德国
3、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为了骗取民众的广泛支持,打着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招牌
4、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的原因是:煽动种族狂热,为侵略制造借口
5、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这就公开撕毁了《凡尔赛和约》
6、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
7、德国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的目的是镇压共产党人
8、轴心国集团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意大利加入《共产国际协定》
9、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侵略性政治、军事集团
10、1937年,发生使世界面临严重威胁的事件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1、按建立法西斯政治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意、德、日
12、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事件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