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企业标语,企业可以向外界传递其定位和竞争优势,塑造自己的商业形象。在发布企业标语之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市场研究和测试,以确保标语能够产生预期效果。"为您的梦想保驾护航" - 某金融机构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出处及含义篇一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6、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4、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7、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9、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20、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22、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出处及含义篇二
2、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8、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10、人必自侮,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出处及含义篇三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鸛鹊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出处及含义篇四
注释: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注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注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5.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7.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8.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9.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出处及含义篇五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出处及含义篇六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2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7、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2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出处及含义篇七
注释: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注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注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5、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7、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8、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9、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出处及含义篇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