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安全教案应该包括有趣的案例分析、实际操作和反思等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在备课时参考使用。
纸的故事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区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重点:
确定左右和上下结构生字的部首。
教学难点:
在字典部首目录中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课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确确定部首;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5分)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单元提示(3分)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骤:
(1)、定:定部首
(2)数:部首笔画
(3)找:检字表中找部首
(4)再数再找,数除部首外笔画,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教师举例说明,学生跟着试练。絮(系),且(|)。
三、练习查字典(10分)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课件:生字学习)
2、让学生确定生字的部首。绸(i)
3、分两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组各查7个生字并写出字典页码,比一比哪组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价(单人旁)异(已)故(父)薄(草字头)错(金子旁)问(门)
5、教师小结:确定字的部首,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合体字一般查偏旁。
6、(看课件)指名读生字,齐读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3、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五、学习课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5)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丝绸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丝绸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5自然段。
7、师生对读1-5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2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业:(1分)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3、完成作业本2、3题。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第1―5自然段。(10分)
1、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脱离课本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二、定向(1分)
三、学习第6自然段。(10分)
1、你们想了解的正是课文中我与玲玲想问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异”,说说字意,理解词义。
(2)设景说话,加深词义理解;什么情况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些什么?
(3)读好问句。
五、学习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课件练习3)。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棉絮和麻做成的
蔡伦蔡侯纸无法考证?br/
纸的故事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纸的故事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风铃的外观、造型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一个小风铃,体会制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风铃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制作形式新颖的小挂饰。
教学方法:实践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风铃、彩色卡纸、剪子、胶水
2、学具:剪子、胶水、彩色卡纸、小球
教学过程:
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一、各组介绍自己的纸风铃
二、制作纸风铃
三、展示自己制作的纸风铃
四、大家一齐动手装饰教室
五、表演节目
组织学生介绍:
1纸风铃什么形状?什么形式?
2纸风铃可以摆在家里的什么位置?装饰哪儿?
巡视指导
帮助学生出注意想办法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教室和学生一齐动手装饰教室、美化环境。
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制作的快乐
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一边介绍一边互相补充
学生制作:
1设计纸风铃的外形。
2装饰纸风铃学生个别制作或者小组合作
观看
自由提问题
还想了解有关纸风铃的什么事情?
学生动手装饰教室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设计图
学生制作的纸风铃
纸风铃
《纸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纸的故事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却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纸发明的过程,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教学难点:了解纸发明以前的书,说说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6个新词,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学习1-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出示课本,问:这是什么做的?拿出“报纸”、“作业本”、“课外书”问。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纸”,小朋友们,有什么奇怪的问题从你们的小脑瓜里蹦出来了呢?(生自由提问,教师理出有用的问题。)
这一张张白花花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同学们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们学了《纸的故事》这篇课文之后,那么一切问号就会消失了。(出示课题,请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以下自学要求:
(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住字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2)认真阅读“单元学习提示”,明确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
(3)尝试运用部首查字法做课后作业第2题。
2、检查指导。
(1)浏览课后生字,学生提出确定部首有困难的字,教师指导解决。
(2)以“带”字为例,请同学介绍查字典的过程。
3、再读课文。
(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3)说说课文围绕“纸”主要讲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完成课后练习3。
三、学习课文1-5段。
1、让学生充分自由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纸发明以前,书是用()做的,它太()了。后来,人们为了(),就用()做书,可是太()了。劳动人民()。
2、检查讨论,得出板书:
(材料)(特点)
竹片笨重
丝绸价钱贵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5段。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
2、抄写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组词。
图()异()州()检()
圆()导()洲()验()
紧()絮()豪()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样地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理解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课文6-7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
思考:从这两段里,你读懂了什么?并用线和圈,把你读懂的标记出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板书:
(材料)(特点)
---------------------------
棉絮、麻粗糙
树皮、破布又轻又薄、便宜
(1)在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词的巩固,并用“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说话。
(2)使学生明白“纸是咱中国人发明的”,让学生用自豪的语气练习读第7段。
3、自由读6-7段。
4、指导进行“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练习。
(1)先请学生找出文中“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进行训练。
(2)进行扩散性训练。(选择其他内容,用以上句式练说。)
5、完成课堂作业本5、6两题。
三、学习课文第8段。
1、有感情的齐读这一节。
2、比较句子,理解“真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站起来,加上动作再读一读。
5、我们的祖先除了发明造纸术外还发明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你们想知道吗?(课件辅助,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6、有感情的齐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深化拓展
(1)说说我国的四大发明以及它们对世界的贡献。
(2)谈谈现在的纸,你想说些什么?你想怎样再改进纸呢?
(3)写话练习,写的内容可学生自定,题目自拟。教师也可以出一组参考题,如《我身边的纸》、《有趣的纸》、《美丽的纸》、《我对纸的了解》、《纸的故事新编》等。
2、作业练习。
(1)连一连。
用竹片做的书
纸的故事教案篇五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却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纸发明的过程,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教学难点:了解纸发明以前的书,说说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6个新词,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学习1-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出示课本,问:这是什么做的?拿出“报纸”、“作业本”、“课外书”问。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纸”,小朋友们,有什么奇怪的问题从你们的小脑瓜里蹦出来了呢?(生自由提问,教师理出有用的问题。)
这一张张白花花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同学们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们学了《纸的故事》这篇课文之后,那么一切问号就会消失了。(出示课题,请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以下自学要求:
(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住字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2)认真阅读“单元学习提示”,明确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
(3)尝试运用部首查字法做课后作业第2题。
2、检查指导。
(1)浏览课后生字,学生提出确定部首有困难的字,教师指导解决。
(2)以“带”字为例,请同学介绍查字典的过程。
3、再读课文。
(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3)说说课文围绕“纸”主要讲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完成课后练习3。
三、学习课文1-5段。
1、让学生充分自由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纸发明以前,书是用做的,它太()了。后来,人们为了(),就用()做书,可是太()了。劳动人民()。
2、检查讨论,得出板书:
(材料)(特点)
竹片笨重
丝绸价钱贵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5段。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
2、抄写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组词。
图()异()州()检()
圆()导()洲()验()
紧()絮()豪()毫()
纸的故事教案篇六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岳阳楼记》朗诵欣赏,谈话导课: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范仲淹不仅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范仲淹的故事。进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板书:范仲淹的故事)
2.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范仲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让学生欣赏《岳阳楼记》配乐朗诵,既使学生感受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又让学生对范仲淹产生想去了解的冲动和欲望。借助配乐朗诵,唤起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期待。)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1.让我们通过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去领悟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请看大屏幕:
2.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快速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为什么要刻苦读书?画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细细品味后与同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自学的过程:默读——思考——画句子——读句子——批注]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一)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动?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1)引导:这句话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行为),从他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范仲淹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的精神深受感动)
(2)谁能将这种感动读出来?
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3.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1)[句子对比训练: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
他的生活艰苦,每天煮一锅米粥。
(2)引导学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艰苦程度。
4.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引导学生从“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等重点词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
5.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1.这段话是对范仲淹的语言的描写。
2.引导学生借助范仲淹的语言来体会他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二)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感人至深,那么范仲淹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呢?
1.指名学生汇报: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板书(爱国爱民)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2.师小结:范仲淹从政以后,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出示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荡,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质,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像水一样源源流长,流芳百世。这句话不仅仅是本文的结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我设计本环节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合作交流中通过重点的句子对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深入感悟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班交流中来。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参与活动的空间,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老师引导学习通过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借助重点词语的理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去理解、去体会、去领略、去感悟范仲淹读书的刻苦。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对重点词语“废寝忘食”、“和衣而眠”等的理解,进而深入感悟范仲淹的发愤苦读。使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三、体会写法:
2.师生交流,概括:(出示写法总结)
(1)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的形象。
3.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从范仲淹刻苦读书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品质,而且文中通过典型的事例使一个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跃然纸上。今天我们要将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4.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纸的故事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之二教案教学设计]
纸的故事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范仲淹的故事之三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