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是一个平台,让人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和体验。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征文需要有一个有趣的开头和有力的结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放心阅读这些征文,相信它们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和感悟。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但基本思考方法是一致的,重点让学生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一步拓宽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存在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说不出算式的含义,如张子文、徐宏鹏,需个别辅导,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结果直接口算,正确率不高,需强化要求。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 ———— ,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
上衣 ————————————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裤子多2个28元
28×2=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1)
4、比较:第2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分别出示带子图,要求:先说说带子图所表示的意思以及问题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解答,最后在小组里交流。汇报时要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我们不知道?你会解决吗?(学生独立填表,全班共同校对)
提问:看着这张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四人小组合作,互相提问并解答)
3、独立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6题。
四、质疑问难,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获得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本人进行《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后,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有两个。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 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学习线段图。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三
此课内容是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它只有两个已知条件,两个量之间有倍数关系(习题中也出现出现了相差关系),数量关系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本课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要求,力求从以下三方面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材安排了解决一套衣服价钱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明确解决问题要找相关条件,渗透解决问题基本思路的训练。
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是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线段图的画法,体会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合理性,重视借助线段图理清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最后注重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逐步掌握方法。
“想想做做”的第1、2题是看图列式计算,练习时首先安排看线段图说条件、问题及思路的针对性练习,再通过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例题中学习的基本解题方法和策略,而且让学生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道习题中说问题的环节比较重要,因为学生习惯算了第二条线段的长度就认为是两条线段的总和了。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是:
1.线段图是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学生在认知上由直观具体的“图”文,向较为抽象的“线段”过渡是一次,将重点放在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教师先亲自示范画图,再让学生尝试画图,使学生充分感知,能很好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算法的实际生成情况。学生还是先想到算上衣的价钱,然后加上裤子的价钱。在我的追问下,我还是向学生“讨”到了第二种方法。联系线段图,学生对1+3=4的解释也比较到位。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
上衣 ————————————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五
这节课是本人进行《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后,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有两个。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学习线段图。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时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本节课还多了项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内容。上课前我和同年级数学老师交流了下,这里的线段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方法吗?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有求会吗?结果我们就陷入误区,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线段图的画法,结果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本来能够理解的方法都晕了,更别说另一种方法的出来。教学内容也没完成。
后来我看了教师用书,上面写道“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画线段图,对画法不要作统一的规定,不要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这才知道我要求过高了,不适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另外对于本节课我和同年级老师还专门去请教了我们的师傅该如何上,下一篇会写上。
反思2
这节课,首先是让学生能在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这方面的知识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因此每题都给学生分析,这样会使部分学生自己不动脑子,不会分析,机械的去乘或除,而并不知道为什么乘?为什么除?该放手的时候要放给孩子。
因此在教学中:
1.注重算理教学,学生列出算式后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不能一味的由老师说,否则学生还是不明白每一步的真正含义。
2.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是从条件入手,一是从问题入手,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喜欢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主体化。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七
本课主要教学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知条件进行不同组合,不仅需要学生去搜集信息,更要学生去选择信息,去分析信息,找到有关联的信息,从而确定可以先求出什么,再去求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材一开始以现实情境呈现问题,学生根据“6袋乒乓球”、“每袋5个”、“乒乓球每个2元”,提出问题“买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在讨论中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可以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还有的说可以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先算出每袋乒乓球多少元。鼓励学生在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式解答,并反馈。最后再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异同。由于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对于计算的结果我并不是很看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他们能否将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
在回顾解题过程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两步连乘实际问题的一些感受,自主归纳方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也是重点要求学生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先算出什么,怎样算。一共可以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另外,在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含义,如果说不出实际含义,那那个算式就没有实际意义。在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提升,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在说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课堂氛围活跃。通过练习,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的体验,体会了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裤子多2个28元
28×2=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1)
4、比较:第2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分别出示带子图,要求:先说说带子图所表示的意思以及问题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解答,最后在小组里交流。汇报时要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我们不知道?你会解决吗?(学生独立填表,全班共同校对)
提问:看着这张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四人小组合作,互相提问并解答)
3、独立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6题。
四、质疑问难,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获得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本人进行《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后,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有两个。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学习线段图。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