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晰的提纲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制定提纲时,应注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冗余,以提高文章的简洁性和易读性。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经典著作的提纲,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马头琴介绍主持词篇一
年轻的时候,看了很多张承志的小说,脑海里充满着许多西部的意象:草原、戈壁、沙漠、骏马、雪山、帐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而爱幻想的自己,常也不知不觉地在内心里把自己打扮成西部人的样子,身着羊皮长袍,骑枣红骏马、有着古铜色沧桑而坚毅的脸庞,更不可缺少的是腰间要有一把刀。不要小看了这把刀,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年轻、血性、强悍、有着征服一切的勇气和力量。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年轻没了,血性没了,更谈不上什么强悍,蔫得像只病鸡低头走在城市的道路上。那些西部的`意象也慢慢地退却,像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梦。可有一天,有一种东西让它们复活,我又在心里游荡在西部,依然是身着羊皮长袍,骑枣红骏马,有着古铜色的面盘,不同的是腰间的那把刀变成了身后背的马头琴。
我是如此地钟爱这种乐器,它的声音让我平静而又深沉。我在网上四处找马头琴曲,听这首听那首,听着听着,它们就汇成了一条宽广的大河,而我乘着独木舟,缓缓地在其上漂行。马头琴的声音一点都不动荡,没有大起大伏,不会把你搞得悲喜不定;马头琴音一点也不单薄,仿佛它的声音之后还有声音,缓缓地一波接一波;马头琴音也不是很清亮,它甚至有点混沌,那样一种美好而又深情的含糊,你能明白它要诉说的意思,但你又无法言说。我想,乐器的声音与它产生的背景有关,马头琴的背景是辽阔,是高远,是平坦,草原无边无际,风弄不清方向,天空伸展得很远很远,在这样的背景上,任何一种东西都是渺小的,但无不具备广大的气质。小小马头琴,它表达的情感是广大的,它的诉说是广大的,它的向往与梦也是广大的。广大的东西就不会有很快的节奏,它慢慢地铺陈开来,把你一点一点地扩充,一点一点地推向生命的辽阔与悠远。
从刀转向马头琴,用时髦的说法,这是不是生命的一个“华丽的转身”呢?无论是不是吧,我知道我需要这样的一个转身,我不需要快节奏的生活了,我不需要再去战胜与克服什么了,我也不愿意再让自己的生命动荡不安了,我过自己的生活,思考、写作、不声不响,夜晚时仰望星空,内心里想往草原,向往篝火,向往着自己能在篝火边坐下来,喝一口奶茶,在马匹的响鼻声中,在星光的照耀下,悠悠地拉起马头琴。生活多么美好。
马头琴介绍主持词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字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头琴的来历并感受苏和和小白马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字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文内容分析:
塞外草原,苍茫辽阔的景致令人向往!就在一望无际的空旷的草原,一个个美丽、感人的故事随风飘扬,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引导学生阅读这个感人至深的传说,既可以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故事的魅力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可以体会到人与动物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播放马头琴演奏的音乐,学生听音乐谈谈自己的感受。
3、关于马头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给生字找朋友,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小老师领读。
3、指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大家评价。
4、读了课文你最想说什么?你知道马头琴是用什么做的吗?
三、精读课文,感悟朗读
1、苏和的小白马是怎么来的?它又是怎么死的呢?再来读读课文,从文章那个去找打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汇报学习情况:
a、小白马的来历。
(1)苏和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小白马呢?他是怎么做的?
抓住“穷苦”“细心照料”“渐渐”感受苏和的善良。
(2)用“渐渐”说一句话
b、小白马的死
(1)、概括说出小白马怎么死的。
(2)、你喜欢这只小白马吗?再读3--5自然段,从课文中勾出相应的句子,
交流:小白马跑得快、很乖、对主人忠心、勇敢。
重点指导:
“小白马奔跑起来,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冲在前面。”
“嗖嗖嗖嗖,箭像一阵雨点,射中了小白马,可小白马还是不顾疼痛,还是一个劲的向前跑。”让学生感受比喻句的形象。
你也能用“像”说个句子吗?
汇报,结合汇报指导朗读读出王爷的残忍。
“王爷指着苏和说….”
“王爷得到小白马…扶上马背。王爷从地上爬起来…射中了小白马。”
从“浑身是箭”也可以感受到王爷的残忍。
(5)、齐读3--5段,读出小白马与苏和之间的感情,读出王爷的残忍。
3、学习6--8自然段
(1)自由读6---8自然段。思考:苏和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他是怎样做的呢?
(2)同桌互相读第8自然段,谈感受。
(3)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2、和同桌一起讲讲马头琴的故事。
板书:
马头琴
苏和小白马
悉心照料、骏马
难过极了、浑身是箭
琴声飘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选词说话。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知道复述故事
1、师生共同回忆马头琴的故事,并板书
苏和救小白马--比赛得胜王爷夺马--小马受伤惨死--小马托梦--苏和做琴
2、结合板书同学一起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同学评议。
三、学习会写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有什么特点。
2、交流:
记字方法,哪些笔画需要注意?
交流生字占格情况。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四、作业
回家给爸妈讲马头琴的故事。
板书:
马头琴
苏和救小白马--比赛得胜王爷夺马--小马受伤惨死--小马托梦--苏和做琴
马头琴介绍主持词篇三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黄昏来临,草原上,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没有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揪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颠,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一如黄昏,在眼前无边际的漫延。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
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忧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middot;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中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压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
(有删改)
14.“马头琴的黄昏”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4分)
15.结合全文看,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与第四段写娜日斯老阿妈的“风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技巧来看,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我”聆听巴音图老阿爸演奏马头琴来写。请梳理作者思路。(6分)
17.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请结合有关内容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此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
14.(4分)“马头琴的黄昏”既是实指,又是隐喻。既点明作者所写的是聆听马头琴演奏时大草原的黄昏景色(也可答听马头琴演奏是在黄昏时分)(2分),又暗示他要表现的其实是拉马头琴的巴音图老阿爸这样的草原老人的精神风貌(2分)。
15.(6分)渲染了“听琴”前草原上悲寂的气氛和“我”此时的惆怅心情(2分),与听琴后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自己心中充满灵动与激情形成对比(2分),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2分)。
16.(6分)全文围绕着“我”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和心绪的变化来写。首先写自己面对静默的大草原,心怀失落与惆怅,前往游牧点去听巴音图老阿爸演奏马头琴,接着写我倾听老阿爸充满激情地演奏《奔马》,最后写聆听琴曲后不但感受到黄昏变得美丽起来,而且对生命也有了新的感悟,点明中心。
17.(6分)观点:没有谁能逃脱生命中的黄昏(2分),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亦可答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2分)。评价(2分)
马头琴介绍主持词篇四
1.教学内容:
(1)长弓练习
(2)音阶练习
(3)简单乐理:音符、音的强弱、常用音域
(4)演奏方式:打音、滑音、跳弓等
(5)乐曲演奏:《小牧民》《嘎达梅林》《达雅博尔》《敖包相会》
2.教学成绩:
(1)了解马头琴结构、能用正确姿势演奏马头琴。
(2)能弹奏音阶。
(3)有了一定乐感、节奏感。
(4)积累了简单乐理知识。
(5)部分学生能简单演奏小曲,如《小牧民》《嘎达梅林》等。
3.不足之处:
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人数不稳定。
原因有:
(1)指导教师不固定,指导时间不固定,方法不同。
(2)学习难度系数大。
(3)有些学员意志品质较差。
(4)个别学员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兴趣小组。
(5)练琴时间少。
(6)有些班主任、家长不支持。
改进建议:
(1)迫切需要吴福林老师这样的专业指导教师来校指导教学。要出成绩这笔费用不能省。
(2)需要一些有悟性、有韧性的好苗子。选拔学员应优先考虑马头琴这一块。
(3)班主任、家长的大力支持。(可召开班主任、家长会晓之以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4)增加练琴时间。(学生自己购琴;与学生及家长签合同,允许把琴带回家;增加一名管理教师)
(5)作为管理员,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应增强主观能动性,力争早日出徒,急校长之所急。
(6)进一步完善制度。
马头琴介绍主持词篇五
马头琴对我有着魔力般的吸引力。
我还没有出身边和乐器接下了,不解之缘。我姑老爷也高潮超的'演员,据说我在娘胎时就跟着妈妈坐在他下看姑姥爷演戏,我在肚子里暗无天日,并没有人跟我聊天,我很孤独。
我在肚子里呆了七个月,一生下来我就开始号啕大哭啕。我从婴儿这个年龄到了幼儿一直慢慢长大。
我上了一年级,有了少年宫活动,老师,我们一些项目,我认真的看看这些项目,觉得还是比较好的,马头琴少年宫。
在马头请的是一位蒙古来的老师,长得很像张老师,这位老师有着独特的名字,我们一直都有塔拉老师。
我第一次去了马头琴教室,他塔拉老师看了看我们跟班主任说我们太矮太小了,打不住情,王老师说那我让他她们换一项吧!
于是我报了舞蹈,可心你一直想着马头琴,学了两年,我终于可以报马头琴了,兴奋极了。
我又去了马头琴室可是换了一位老师名叫苏老师,苏老师是多才多艺的,又会二胡,又会唱歌,又会马头琴。
苏老师告诉我要想学好一种乐器,必须从基本功开始,苏老师交给了我夹琴的方法方法。过一段日子这些也中了基础,我都学扎实了。
要开始学曲子了,我清楚的记着我记得我学的第一首曲子叫《南泥湾》
这首曲子很简单,但是我还学了好几个周。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想学一种乐器会手艺,必须得下苦,这样你必成功。
我要感谢我的姑老爷是他给了我启示,让我成功。不幸的是他已经逝世了。
现在六年级了,我现在没有少年宫了,最主要的任务是好好学习,我永远会记住这项活动的马头琴。
马头琴介绍主持词篇六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的产生及其发展,很难查阅史料。但是,它却有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很遥远的传说,年轻的牧人巴特尔家世代为王爷牧马。在一个寒冷的初春,巴特尔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马群后,在一个淖尔边发现了一匹悲鸣的白色小马驹,面对着尚未开化的淖尔上的一个冰窟窿。看着小马驹双眸流泪,听着那令人伤感的嘶鸣,巴特尔明白了一切,于是巴特尔将它带回家,相依为命。以后,无论巴特尔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晚间巴特尔睡觉,它就站在毡房外巴特尔睡觉的那一面守候。几年过去了,小白马十分通人性,矫健的四蹄,飘飞的长鬃,匀称的骨架成了一匹难得的好马。
在一次大型那达慕大会上,巴特尔骑着它第一次出现在赛马场。它遥遥领先王爷所有精心饲养的赛马。当巴特尔领到第一名的奖品时,心中充满了喜悦。然而,他却不知灾难也同时降临。
原来,王爷见到这匹马后,满心欢喜,便派人强行抢走了巴特尔的白马,但白马却难以制服。于时,王爷派四名壮汉用大绳牵牢白马,备鞍,自己强行上马,白马扬蹄奋鬃,撞倒壮汉,冲出马场,将王爷扔下马背,王爷气急败坏,派出大批人手围圈白马,并下令用强弓射杀。白马终于被强弓射中,但仍然奋力突围而去。这天深夜,悲痛的巴特尔思念白马难以入睡,突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伴着凄楚的嘶鸣,由远而近。听到了这熟悉的蹄声,巴特尔一跃而起奔出毡房。只见白马飞奔到毡房前,却突然栽倒,微昂起头,双眸流泪,亲切的望着巴特尔,抬了抬后腿,甩了甩尾巴,流露出期望的目光。巴特尔若有所思,仿佛懂了白马的意思。白马终于在巴特尔怀中,闭上了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来。巴特尔守候了白马三天三夜。这天,他将白马的后腿骨马尾取下,挂在毡房中,然后安葬了白马。面对白马的后腿骨和马尾,巴特尔沉思了99天,白马的形象始终浮现在脑海中。一个新奇的设想,终于成型了。于是,他将后腿制成琴身,雕刻出白马的头部放在顶部,用马尾制成琴弦和琴弓,马头琴终于诞生了。大概巴特尔思念白马过于深切,也许白马也有灵性。因而,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