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应具备逻辑严密、内容准确、操作简单、引导明确等特点,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教学与学习。下面是小编总结的一些小班教案范文,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和借鉴。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一
1、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认识火箭的外形结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火箭发射升空后的几个变化步骤。
3、激发幼儿对科学方面的学习兴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火箭的外形结构特征和作用。
2、难点是了解火箭起飞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前经验的准备(让幼儿和家长一起上网查阅关于火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并收集图片、文字和制作火箭模型)。
2、火箭发射的动画课件,火箭模型,发射后的每一个变化步骤的图片,字卡。
3、准备太阳、地球、月亮模型和椭圆形飞行路线图。
4、走线音乐《星空》,歌舞《小小宇航员》。游戏音乐《星球大战》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能猜出谜底来。一个东西长又长,呼哧一下向上冲,地球引力挡不住,转眼就会到太空。(火箭)
2、关于火箭的相关知识的自由谈话。
师:前段时间老师叫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了解火箭的知识,请你们把了解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加以解说)
3、利用火箭模型了解认识火箭的外形特征和作用。
a、教师出示一个火箭模型,让幼儿观察后提问。
师:这是什么?它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这是火箭,身体长长的,圆圆的,头尖尖的,下面有支架)
b、教师由下往上介绍火箭的每一个部位的结构(助推器----一级火箭----二级火箭---整流罩---火箭头),配上字卡。
c、请个别小朋友进行火箭模型的分拆和组合的操作。
4、讨论了解火箭的用途。
师提问:火箭是用来干什么的?
幼讨论后回答::“火箭能飞上天”;“我爸爸说火箭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我爸爸说火箭还能把飞船送上天”……(教师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宇航员的模型加深幼儿的认知兴趣和印象)
教师小结----火箭运载这些东西到哪里去的(太空)对了,火箭现在是唯一一个可以把物品运载到太空的运载体,就像一辆车一样,不同的是,火箭是把物品运载到太空上去的,火箭厉害吗?(厉害)火箭是一个国家的骄傲,一个国家有自己的火箭,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我们中国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5、观看火箭发射升空的视频,了解火箭发射后的几个变化步骤。教师利用图片和模型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火箭是怎么发射到太空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火箭起飞后的变化步骤:助推器分离---一级火箭分离---整流罩分离---二级火箭分离----飞船展开太阳能帆板。
师:刚才小朋友看了火箭发射的视频,你能告诉我火箭起飞后有什么变化吗?首先第一步是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和模型并作解释)
6、歌舞《小小宇航员》。
7、游戏《小小火箭飞上天》。
介绍游戏玩法:幼儿拿着自己的小火箭蹲下来,念儿歌(小火箭,真厉害,一飞飞到蓝天上,开始发射了,10、9、8、7、6、5、4、3、2、1,发射)幼儿垂直把火箭举到头顶,然后绕地球飞行,再随自己的意愿飞到太阳或月亮的轨道飞行。
8、活动延伸——科学实验游戏《火箭飞上天》。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二
1、体温计3支,记录卡,笔。
2、温度计图片,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了解常见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活动难点:对测温活动感兴趣,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指导要点:通过经验调动、对比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并指导幼儿在简单的测量实验中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记录温度的方法。
活动过程:
2、出示气温计和水温计图片以及温度计实物认识这些温度计。
3、讨论拿温度计的方法。
提问:温度计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拿温度计呢?(教师示范拿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大多温度计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会被碰碎,所以我们要轻拿轻放,保护好温度计。
二、观察、比较温度计。
1、通过图片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找出相同之处。
提问:你在这些温度计上发现了什么?(每个温度计上都有刻度和红线)
小结:这条神奇的线对应的数字就是温度,与红线顶头平齐的刻度线指示的是该温度的读数,我们可以用摄氏几度来表示。
三、分组实验。
1、实验:测量体温。
操作要求:分别请幼儿用体温计测量身体温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
四、分享与交流。
每组请一位幼儿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
《神奇的温度计》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题----有趣的线中的科学教学内容。又由于最近天气较炎热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在晨午检时一发现孩子的体温有些异常就会拿出体温计测量温度。这支小小的体温计频繁的出现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在这节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高,积极参与活动。但是由于幼儿园材料的限制,在活动中,只有三支体温计给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们争抢体温计、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出现。在活动中我虽然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但是身为师者,我却不能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个别内向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摸到温度计。)因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动只让我灌输了如何拿温度计,而其他的探索活动都只是纸上谈兵。活动后,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
1、如果我园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温度计,我相信这节活动,孩子们肯定收益匪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曾经我们的孩子一度被评“高智商,低能儿”即,我们很聪明,但是我们的动手能力是0.为什么呢?专家已经告诉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策略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偏向于动手操作了。可是城乡的区别太大了,城里专家设计出的优秀教案正好碰上了乡下孩子们的兴趣。多好的教育契机啊,可是不可替代的材料材料限制了我怎么办?我的策略是材料少的,那就拿到区域里分多次对孩子进行引导。《神奇的体温计》我要趁着孩子的兴趣还不退的情况下,带到区域再进行。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蔬菜的外形特征,按食用部分进行归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知道蔬菜营养丰富,教育幼儿要多吃蔬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从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较其异同点,形成蔬菜的概念。
活动准备:
1、实物蔬菜:西红柿、冬瓜、豆角、大蒜、土豆、扁豆、白菜、芹菜、菠菜、胡萝卜、花菜等,蔬菜筐5个(分别贴有根、茎、叶、花、果标记)。
2、自制ppt课件及一封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讲述
1、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味道等观察蔬菜的特征。
3、教育幼儿爱吃蔬菜。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
小结:蔬菜是我们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每天吃新鲜的蔬菜能使身体营养平衡,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二)经验分享
1、师:谁在一直拽老师的衣角,摸出来瞧一瞧,哦,是一封信,是蔬菜国王给小朋友的信。看看上面写的什么:我想考考小朋友对我们蔬菜的了解,我们蔬菜有不同的食用的部分,现在请小朋友先动一下脑筋想想这些蔬菜是吃哪一个部分的,呆会儿再来回答我的问题。
2、幼儿观察
1、)观察植物的每一个部分。
2、)猜谜语: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茄子、辣椒、南瓜、冬瓜、黄瓜、茄子、冬瓜、扁豆,让幼儿了解他们的名称、形状、特征,知道吃的是他们的果实)。
3、)还有一个谜语猜猜看: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我们人人都爱它。(萝卜)说一说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民间自古就有“萝卜是土人参”之说。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红萝卜、胡萝卜、白萝卜)
3、(出示白菜)这是什么?老师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也是吃它的叶。(白菜、芹菜、韭菜、油菜、菠菜)
4、师小结
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叶、有的吃茎、有的吃花、有的吃果实。它们都有丰富的营养,我们和蔬菜做朋友,多吃蔬菜就能健康成长。
三、游戏《找朋友》
找颜色相同的蔬菜;找自己喜欢的蔬菜;可以吃叶的蔬菜起立;可以吃果实的蔬菜起立……。
四、活动结束。
根据蔬菜不同的食用部分送它们进不同的筐。(根菜、果菜、花、茎、叶的蔬菜)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认识半点,能正确辨认并叫出它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出示大钟面,认识半点:
教师出示大钟面,把分针、时针分别拨至8:30、9:30幼儿平时在幼儿园游戏、运动、学习等活动时间。
教师报时间,幼儿拨时针、分针。
2、学习认识半点:
“假如现在是10:00点,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呢?”
(1)、幼儿讨论、尝试拨钟,教师告知正确的表达方法。
(2)、幼儿听教师报时间,拨出相应的半点。
(3)、请个别幼儿演示。
3、看卡片拨半点:
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相应的半点。
4、幼儿书面练习:
幼儿做《认识半点》的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观察模型,认读记录温度――幼儿操作,理解”热胀冷缩“――游戏”热胀冷缩“――认识其他温度计――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oc。)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四、游戏:热胀冷缩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
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2、提问:“温度计还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请了解后与好朋友或老师来交流。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本活动以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为载体,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亲手操作,在和温度计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其用途并初步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机记录的正确方法。老师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重难点明确,活动中环节也是一目了然。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六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物质直接广泛的科学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有用的温度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学科学的特点,让幼儿在观察、比较、实践中掌握有关温度计的知识。并将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操作探索温度计中红色水银线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测量、思考、表达等多种技能。最后,向幼儿介绍特殊的温度计dd体温计也是本节活动的重点之一,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在比较表达及教师的示范中了解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从而更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知识及经验,达到科学启蒙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温度计中的细线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初步了解温度计与人的广西,认识特殊的温度计dd体温计。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根温度计、冷水、热水若干;细皮圈每人一个;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观察了解
观察温度计的外形特征,主要结构
(1)认识刻度,找一找0°,10°,30°,100°
它和我们刚才认识的温度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来做什么?怎样使用体温计?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交配。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八
幼儿园的小朋友,特别是幼儿时期,对于声音格外的好奇和感兴趣。大班的幼儿是对各种声音充分认识和了解的'最好时机,可以增长小朋友的知识并且能激发小朋友们对于美妙声音的喜爱。
1、了解并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能通过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事情。
2、初步了解和懂得声音的来源是某些物体发生了振动。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1、课件:有各种声音的录音。
2、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的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温度计。
2、能正确地读温度计。
3、学会测量空气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掌握一些科学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兴趣,并不要把温度计弄坏了不让手受到伤害呀。
活动准备:
体温计、气温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问老师说我感到今天有点冻手了很冷。老师我感冒了有点发烧不知道多少度,那么今天老师让你们认识一下气温计和体温计。
二、讲授:
9、我们分别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然后把体温计交给老师老师看你们每个小朋友今天的体温。
三、小结:
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乖是老师的好孩子,都知道哪一种是体温计哪一种是温度计。那么今天回到家里看看我们家里的温度计是多少度明天告诉老师吧。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十
l,幼儿通过猜猜,看看,摸模,讲讲,熟悉螃蟹的主要特征知道螃蟹是崇明的特产。
2、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熟悉螃蟹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观察仔细深入。
螃蟹(生的和熟的)、稻草、水、大盆。
师:今天,有一位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是谁呢?我给大家猜个谜语,谜语猜出来我们就知道这位客人是谁了。
两只大钳会夹人,小小嘴儿吐白泡,身穿青灰衣,烧熟变红衣,猜猜这是什么?
一、说说
二、观察
1、看看螃蟹的.身体、颜色、腿、眼睛、大鳌,雌、雄等等。
2、用耳朵听听,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3、用稻草去碰碰螃蟹会怎么样?
4、(往大盆里倒点水)螃蟹在水中是怎么样的?(幼儿分散在大盆两旁,观察螃蟹,先看再每人一根稻草和螃蟹玩玩,最后放入水观察)
三、集中谈话(边提问边熟悉螃蟹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1、螃蟹是什么颜色的?(青灰色)身体的反面是什么颜色?
什么外形?(椭圆形)
2、眼睛长在那里?嘴巴呢?
3、有几条腿?(八条腿)它是怎么爬的?(横爬)
4、用一根稻草去碰两只大钳,提问:这是什么?哎呀,我的手指被螃蟹的什么钳住了?(大钳)大钳像什么?(剪刀)这大钳有什么用呢?(保护自己拿东西吃)
5、你们知道它生活在什么地方?(水塘)
6、你们吃过螃蟹吗?熟了的螃蟹是怎么样的?味道如何?
小结:螃蟹生活在水塘里,身体是椭圆形的,生的颜色是青色的,熟的是红颜色的,反面是白颜色的。有嘴巴、眼睛、两只大 钳,大钳可以拿东西吃,也可以保护自己,有几条腿,是横爬的,一节一节的,靠近身体的一节粗,中间的一节比较细,最前面一节是尖尖的,上面还有毛,浑身上下都有硬壳,熟的螃蟹味道真鲜美。外国客人来到我们崇明岛,我们都会用什么招待他们(螃)螃蟹是我们崇明的特产,他们尝后翘起大拇指直夸: very good。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十一
1、感知螃蟹的特征,欣赏歌曲,学习模仿表演歌曲。
2、通过讨论以及欣赏歌表演,进一步感知理解歌曲内容,探索表演螃蟹横着爬和甩不脱的动作。
3、对歌曲产生兴趣,乐意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1、螃蟹头饰一个。
2、音乐磁带。
1、歌曲《小手爬》,引出会爬的螃蟹。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小手爬》。
(2)变换前奏的速度,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快速或慢速边唱歌边表演。
(3)教师:除了我们的小手会爬,还有很多会爬的动物呢!听!这是谁?
(4)教师念谜语儿歌《螃蟹》。
2、出示螃蟹头饰,引导幼儿观察螃蟹,了解螃蟹的特征。
(1)教师:螃蟹是什么样子的?螃蟹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螃蟹身体的两侧有什么?有几个?带领幼儿数一数螃蟹脚的数量。
(3)螃蟹身体的前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你知道螃蟹是怎么样行走的吗?
(5)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全班幼儿练习横着走路的动作。
3、欣赏歌表演《螃蟹歌》。
(1)教师戴上螃蟹头饰,扮演螃蟹演唱歌曲。
(2)教师:歌里说了些什么?螃蟹是怎么样上坡和下坡的?
(3)教师:螃蟹用他的大钳子夹住了什么?螃蟹的钳子夹得紧吗?能把他甩掉吗?
(4)让幼儿学一学甩的动作。
4、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延长歌曲。
(2)提醒幼儿尝试用云南地方方言连贯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模仿和夸张螃蟹的样子,边唱歌边表演。教师这个红点关注细节,例如:八只脚张牙舞爪;横着向左走,向右走;到处用钳子夹人‘被夹痛,甩不掉的样子。
5、播放多媒体音响视频资料,让幼儿感知地方音乐的特殊韵味。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十二
孩子们对于火箭都非常好奇,感兴趣,平时提到火箭孩子们也都很兴奋,他们虽然知道火箭,喜欢火箭,但是火箭对于他们来还是模糊地、遥远的。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以及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同时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动作灵活,控制能力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等。我设计了《制作水火箭》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2.学习制作水火箭。
3.体验水火箭的发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由家长利用影像资料,图片等帮助孩子理解丰富火箭的知识)
2.材料准备:火箭发射的视频、可乐瓶、透明胶带、双面胶、各色即时贴、卡纸、剪刀、水火箭模型、发射架、气筒。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火箭吗?谁能说一说火箭?
2.观看火箭发射的视频。
(二)观察水火箭模型,了解水火箭的结构。
1.教师:“小朋友想亲自做一个火箭把它发射到天空中呢?”
2.教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火箭,就可以发射到空中,”“这个火箭喷的不是火,而是水,所以叫做水火箭。”
3.介绍水火箭的结构,包括:火箭头、机身和尾翼。
(三)学习制作水火箭。
1.教师介绍火箭的制作方法:
(3)翅膀(尾翼):强调贴的时候,窄的地方向上,宽的地方向下。用胶带缠紧,最后用胶将尾翼均匀的黏在火箭身体下端的三个方向。
(4)装饰水火箭:为了把火箭打扮的漂亮一点,开动脑筋,想出创意,用即时贴装饰一下火箭,这样火箭身体制作成功。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讲清楚注意事项: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2)对于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帮助。
(四)装水并发射火箭
1.装水排队到操场发射。幼儿距离5米之外。
2.幼儿喊倒计时,发射火箭。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十三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
师: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边看录像边讨论)
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
(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
(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
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十四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能够解释雷电现象,激发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愿望。
3、知道雷电天气自己保护的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故事挂图、幼儿用书第1册第44~45页,雷电的录像、图片。
1、谜语引出故事:两个乌云小娃娃,见面就吵架、轰隆隆,轰隆隆,一个一个嗓门大,吵呀吵,全哭啦,流出眼泪哗--哗--哗。
2、教师引导幼儿听故事,一起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讨论:到底谁的传播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继续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3)请幼儿看录像:听其中光与声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明白光的传媒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快。
3、与幼儿一起回忆生活中的风雨雷电现象,引导幼儿注意雨天的安全,知道怎样躲避雷电。
4、组织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做游戏"光姐姐和声音妹妹",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感受其传播速度的不同。
这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淡化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进而顺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释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并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去验证,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有新发现。我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承担了任务,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共享其中的苦恼和喜悦,给学生一个自主实验的平台。
这一堂课我能顺利按预定计划完成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其他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这堂课使我学到了很多,也充分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今后我会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让我的科学课更精彩。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十五
孩子们看到了,有的幼儿用脚踩、跺,有的小心翼翼地捡起送到草坪中,还有的围着观看,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蚯蚓真讨厌,把操场弄脏了。""蚯蚓爬出来了,是不是嫌土里热啊?
"你把蚯蚓踩断了,它多疼呀,会死的。""蚯蚓吃什么?""蚯蚓用什么走路?"……可爱的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猜测着。
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非常感兴趣。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找准时机,不断地贯穿下去。这样,幼儿才能从自身需求出发,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研究不断推进。有了兴趣,幼儿才会更主动地探索学习。孩子们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索机会,还是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吧!
活动一:蚯蚓怎么走路?
孩子们兴趣很浓,我说:"我们把蚯蚓带到我们班怎么样?"好!"大家高兴极了。在我的建议下,大家齐动手,我们找来玻璃瓶、玻璃箱、马粪纸,有的运土和沙子。回到教室后,我在大玻璃瓶里放了三层不同质地土,将几条健壮的蚯蚓放入其中,教幼儿在玻璃箱外做了记号,有捡了两条被踩断的蚯蚓分别放入两只盛有黑土的玻璃瓶中。几个人围成一组,把蚯蚓放在马粪纸上,观看蚯蚓"走路"。在放大镜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发现蚯蚓腹下有刚毛,当后部的刚毛附着在纸上时,身体就向前伸长,当身体的前部的刚毛附着在纸上时,身体就向前收缩。就这样,一身一缩前进了。孩子们高兴地喊起来"我知道了,原来蚯蚓是这样走路的呀。"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主动参与,积极性高,且认真专注,观察的非常细致。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发现了某些问题,就是我们课题所述由幼儿自己"生成"的课程,它的确是很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样也是最佳的教育契机。而作为教师应该敏锐地抓住这些"生成性问题",以幼儿感兴趣为切入口,适时地设疑。让孩子们的学习引向最深处......
活动二:蚯蚓的特征"蚯蚓走路真有趣,我们学学吧!"孩子们说。这时许多孩子都学起蚯蚓走路来,高鑫说:"我们把手伸到头顶上吧!""真有意思呢!"孩子们一起学高鑫把手伸到头顶上做蚯蚓。
我问:"蚯蚓长的什么样?""蚯蚓长的像个蛇了,细细的、圆圆的。""粗的一边是蚯蚓的尾,细的一边是它的头部。""被踩断的蚯蚓活了。只有头得那条长得快,只有尾的那条长的慢。"教师介绍: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孩子们对蚯蚓的构造只是了解表面的,对一些深入的问题他们并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回答。所以,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者,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进行了情感交流和行为上的学习。
"看,黑土黄沙搅和了,土里还有缝隙。蚯蚓能松土!""蚯蚓是好人?""蚯蚓是庄稼的好朋友,它能松土!"教师简单介绍蚯蚓的其它本领(蚯蚓能预报天气,粪便可做肥料等)。
在探索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着,孩子们是这个活动中的主体,幼儿在尽情的谈论中,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学着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在玩中发现的问题。于此同时,孩子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发展。这样的探索也能让孩子真正感到轻松和愉快。
孩子们每天去看望瓶子箱子中的蚯蚓,给他们洒点水,放些叶子、米粒、饼干。几天后,大家有说开了:
"看,黑土黄沙搅和了,蚯蚓吃泥土呢!""蚯蚓也吃叶子。""还吃饼干呢?"教师介绍:蚯蚓每天靠吞食大量的泥土,将泥土中的腐叶和很小的生物吸收,然后将泥土排泄出来。这样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利于自己的自长。
科学活动体现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教师应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探索。将老师的经验直接灌输给他们,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首先,我们应创造一个安全、愉快、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敢于提出问题,对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是师生共同探索,寻找解决方案。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幼儿会在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
这次"蚯蚓来到我们班"的主题探索活动,它源于生活,孩子们在自然的情景下探究,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萌发了爱护小动物的情感。由此,我想到孩子们课程的社会化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师引导作用与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时刻发生着细微而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乐此不疲。
孩子们的课程完全可以紧随孩子们生活,在生活化地情景中进行的。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支持探索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好问、爱探索的。他们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清澈的眼睛里,有许许多多的好奇。他们天真的头脑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为什么",教师如何对待这样或那样的好奇,对待这样或那样的"为什么",这一次次的探索行为,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正确利用、尊重幼儿的提问保护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要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他们的不同意见,尽可能地把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我是一名年轻的一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用继续学习,希望能跟紧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用心体会多元智能的精髓,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班科学绿色食品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多种感官对沙枣树进行观察,用讨论、比较的方法认识沙枣树,找出沙枣树的特征。
2、了解树木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3、了解沙枣树对人类的作用,养成爱护树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沙枣树的树形、树枝、叶、花等的细节照片。
2、沙枣花蜂蜜一瓶、沙枣一盘
3、录音磁带:散文欣赏《我爱家乡的沙枣树》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感知幼儿园的美丽。
(1)提问:“我们幼儿园非常漂亮,种了很多种树,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出示沙枣树的照片,问:“这是什么树?”“它还有更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银柳、香柳、桂香柳)
(3)激发幼儿观察兴趣。“现在沙枣树开花了,幼儿园里香喷喷的,更漂亮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2、认识沙枣树。(请幼儿搬上椅子到户外,围坐在沙枣树下。)
(1)认识沙枣树枝干的特点。
请幼儿仔细观察沙枣树的枝干,互相讨论,讲述沙枣树枝干与旁边的柳树、槐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沙枣树的树枝细节照片,引导幼儿发现树枝上的小刺,猜想小刺的作用是什么?(保持吸收水分)
(2)认识沙枣树叶子的特点。
看一看沙枣树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出示沙枣树的树叶细节照片,引导幼儿总结出:沙枣树的叶子是小小的椭圆形,正面是银绿色,背面是银白色,非常有特点。
(3)认识沙枣树的花的特点。
深深地吸一口气。闻一闻并说一说沙枣花是什么味道的?你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出示沙枣花的细节照片,请幼儿观察并讨论沙枣花的特点。(沙枣花很娇小,是一簇一簇开的。花瓣一面是银色,花蕊的一面却是淡黄色的。)
“你知道沙枣花有什么作用吗?”(沙枣花是优良的蜜源)出示沙枣花蜂蜜请幼儿品尝。
(4)认识沙枣树的果实的特点。
“你知道沙枣花谢了会变成什么吗?”出示一盘沙枣,请幼儿观察并品尝沙枣。
“沙枣外形是怎样的'?吃在嘴里是什么味道,什么感觉的呢?”(沙枣是金黄色的。吃到嘴里软软的,发沙,仿佛含着沙子,皮厚核大,微酸微甜。沙枣有健胃的功效,用沙枣泡茶喝,还能延年益寿。)
3、了解沙枣树的作用。
(1)讨论:为什么沙枣树是西北特有的树?(沙枣树长不高,但它的根系长度超过树干几倍甚至十几倍,能在干旱的沙土深层寻找水,是大西北治沙防沙的“先锋”,帮助我们人类改善了大西北的环境,因此我们要爱护它。)
(2)你知道沙枣树还为我们人类做了哪些贡献吗?(沙枣树全身是宝:花是优良的蜜源;叶子是家禽的饲料;果、花、枝可入药,用于治腹泻和痢疾;木材是制作高级家具和工艺品的良材。所以沙枣树又有百宝树之称。)
4、欣赏配乐散文《我爱家乡的沙枣树》,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5、美工活动《美丽的沙枣树》。
请幼儿用绘画、粘贴、手工制作等各种方法表现美丽的沙枣树。
设计意图:
五月,盛开的沙枣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在给幼儿园带来生命力的同时,也带给大家美的享受,更激发了孩子们观察探索的愿望。于是,这得天独厚的园本资源成为了综合探索活动设计的有效载体。本活动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紧密围绕“认识沙枣树”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品尝、感受等活动形式,使幼儿认识沙枣树的特点、作用,从而培养他们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通过散文欣赏和绘画沙枣树,使幼儿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其爱护树木、保护“绿色”植物,树立环保意识,以及热爱幼儿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