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应该是具有可测量性的,通过明确的指标和要求,可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高二教案范文案例供大家查阅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有效的教学计划。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一
1、了解10的分成与分解。
2、能和生活中的情景相关联。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10该如何分。
教学难点:如何与生活密切相联系来掌握10的分成与分解。
教师提前在10个纸牌子上画小白兔,牌子上小白兔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
过程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数字了,请大家一起拍手数数,从一数到10
2、教师引导:今天有很多的小白兔到了我们班,它们要和大家做朋友呢,你们欢迎吗?
过程二:游戏——小白兔找朋友
1、请小朋友帮小白兔找一定数量的朋友,你们可要认真找。
2、老师请出10名幼儿,每人发一张牌,并要他们各自数数自己的纸牌上有多少只小白兔。
3、游戏要求:请小朋友帮小白兔找朋友,要求每两个小朋友合成一组,这两个小朋友纸牌上的'小白兔加起来要刚好是10只。
4、一组完成游戏,另外找10名幼儿再来玩游戏,直到所有幼儿都参与了这个游戏。
过程三:教材活动——小熊分糖果
1、幼儿先熟悉教材上的画面内容。
2、幼儿说说教材上都出现了什么。(有5只小熊,每个小熊下面有很多糖果)
3、练习要求:画线连一连,让每个小熊都分到10个糖果。
4、小结活动,表扬幼儿。
教学10的分成时我让两个小朋友把纸牌上的数字放在一起刚好等于10,然后看他们的结果。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的兴趣提高了,进而在进一步让学生说说10的分成的其他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10的分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二
(一)以猪妈妈要开糖果店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感知4以内数量,并初步学习按数量匹配实物。
1、以“请小动物帮忙”的形式,感知4以内的实物
瞧,我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看看是谁来了?是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1)出示1只小老鼠,引导幼儿点数,并说说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出示2只小猫,引导幼儿点数,并说说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3只小羊,引导幼儿点数,并说说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出示4只小鹿,引导幼儿点数,并说说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以“招待小动物”的形式,学习按数量匹配实物
小老鼠、小猫、小羊、小鹿来帮我的忙,我要拿我的糖来招待他们。
(1)请小老鼠吃糖。师:小老鼠有几只,我要拿几块糖来请小老鼠吃?
(2)请小猫吃糖。师:小猫有几只,我要拿几块糖来请小猫吃?
(3)请小羊吃糖。师:小羊有几只,我要拿几块糖来请小羊吃?
(4)请小鹿吃糖。师:小鹿有几只,我要拿几块糖来请小鹿吃?
(三)以“帮助妈妈装糖”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
“小动物们要帮助我包装糖,小宝宝愿意一起来帮助妈妈吗?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三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大聚会。
教师:糖果宝宝真可爱啊!你带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的形状、颜色、介绍后将糖果放在盘子里。
2.说说糖果。
(二)送糖果回家,认识标记。
1.学习按颜色标记分类。
教师:怎么知道把圆形糖果放这个篮子里呢?(贴有圆形标记的篮子)(三)分一分糖果-----分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幼儿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边分边说:“xx糖果送你回xx家里。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四
设计思路:
学习点数,是小班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怎样将这种枯燥的操作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呢?,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再以最能吸引幼儿的糖果为主线,进行各个环节的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大胆表达,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有关数概念的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匹配相应数量的数字。
3、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准备:
1、糖果、各色糖果卡片、盘子、数字卡片、透明塑料袋、铃鼓。
2、学会念儿歌《糖果》。
活动过程:
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剪剪,三个手指弯弯,四个手指叉叉,五个手指开花,开成一朵大红花。
1、游戏:分糖果
(1)出示各色糖果的图片,请幼儿将糖果按颜色分类摆放。
(2)出示1—5的数字卡,请幼儿帮数字宝宝找糖果做朋友。
2、游戏:夹糖果
用两个手指做“夹子”,从盘子里一粒一粒的夹糖果,边夹边数,老师敲铃鼓,铃鼓声一停就不能再夹,再请幼儿说说自己夹了几颗糖果,问问朋友夹了几颗糖果。(可按颜色夹)
3、游戏:吃糖果
幼儿扮演糖果,老师扮演吃糖果的人,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糖果圆,糖果方,糖果弯弯像小船,糖果甜,糖果香,快快让我尝一尝。当念完儿歌,老师快速举数字卡,卡上数字是几,就几颗糖果抱在一起,抱错了的糖果就要被吃掉。
4、游戏:装糖果
每个幼儿一个装有数字卡片的塑料袋,要求按数字卡上的数量一颗一颗的将糖果装到袋子里,幼儿间相互验证、老师验证。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五
1、引导小班幼儿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品尝糖果,说说糖果的味道、名称。
(1)师:我们拿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呢?你们想不想请哥哥姐姐一起尝一尝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糖果请哥哥姐姐吃,也可以引导幼儿用语言请哥哥姐姐吃糖果)。
(2)师:你吃的是什么糖?叫什么名字?
2、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糖果,有圆的、方的等不同的形状,有红的、黄的、白的等不同的颜色,有奶油味、咖啡味、桔子味,许多糖果吃到嘴里是甜甜的。(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帮助者等身份的介入,让幼儿在与不同年龄孩子的交往中,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六
1.乐意用不同色彩的皱纹纸包糖,萌发幼儿做糖果师傅的自豪感。
2.迁移数物对应,大胆与同伴交流游戏过程,体验装糖果游戏的乐趣。
1.糖果盒若干、上面有的点子卡。
2.1~9数字卡若干。
3.各色皱纹纸若干。
重点:
通过制作和装糖果,进一步感知数物对应的概念。
难点:
制作包装后要及时地检查,使数物一致。
一、观察糖果盒子,了解点子与数字的意义对应。
1.这是一个甜橙糖果厂,里边有许多什么?
3.每个盒子里要装几颗糖呢?你是怎么发现的?(在糖盒子上面有点子卡片)
4.这些点子卡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请你在小盒子里选一个数字朋友贴在旁边。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制不同口味的糖果装进盒子,感知数物对应。
1.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糖果纸,分别表示什么口味的糖果呢?(紫色的是葡萄味、橙色的是甜橙味、黄色的是柠檬味、粉红色的是草莓味、红色的是苹果味、绿色的是香草味等等)
2.你会用什么方法包糖果?(团纸团、卷包糖、折叠等)
3.做好了糖果装到哪里?装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看看糖盒子外面的数字和点子卡的'数量来装,糖果和数字一样多,不多也不少)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夸夸能干的糖果师
1.相互检查糖果装得对不对?
2.夸夸谁是最能干的糖果师。
幼儿很喜欢扮演糖果师傅,能按照操作要求玩游戏。比较多的用团纸的方法做圆圆的糖,只有一位幼儿做卷糖,孩子们做得很快。在选贴数字的环节,他们对数字6和数字9有些混淆。观察发现,孩子们专注于做,而数物是否对应有些忽略,主要体现在检查环节,都漏了。因此,在讲评时,教师和幼儿一起补上这个环节,发现糖盒中的数量和数字有不相等的现象。从这个游戏孩子的兴趣度来看,我觉得还可以增加游戏的玩法。如,待包糖果游戏结束后,请幼儿为糖果画颜色标志和糖果的形状标志;把糖果按量归类;叠糖果盒等等。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七
1、出示糖果,引出话题,引导分享。
师: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糖果,你们看到这么多糖果,想做什么呢?
大班的哥哥姐姐也喜欢吃糖果,可是他们没有糖果,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和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吃糖果)。
2、讨论:怎样和哥哥姐姐一起分享糖果,要说些什么话?(如:给他们送过去、打电话、老师去邀请、小朋友去邀请等等)。
3、让幼儿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邀请大班的幼儿参加活动,每人找一个哥哥姐姐做朋友。(小班幼儿第一次邀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活动,孩子们都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态度,愉快地进入对“糖果”的自由谈论之中,在幼儿的交互作用中,获得了对糖果的认知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在切切实实的生活情景中,探索交往的方法和技能。)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八
糖果
1、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
2、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为什么喜欢吃糖?
3、教师:糖吃多了好吗?为什么?
二、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幼儿用书《糖果不能多吃》。
2、教师做适当引导,请幼儿讲讲幼儿用书上的故事。
4、请幼儿说说糖吃多了的坏处。
三、讨论:
糖应该怎样吃
2、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总结:糖果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应该有节制地吃,这样才不容易上火、发胖。吃完糖要漱口、刷牙,才能保护好牙齿,使牙齿不被虫子蛀掉。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九
?糖果》这一教学活动,我觉得开展得还是比较好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甜的食品特别的感兴趣,很喜欢吃糖果。但是糖果吃多了,容易形成蛀牙,为了教育孩子平时吃糖果要适量,懂得保护自己的牙齿,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把糖果放在盒子里,然后摇晃盒子,以神秘的语气引出,孩子的好奇心就给调动起来了。幼儿用书上《糖果不能多吃》的故事,我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幼儿眼前,给幼儿最直观的感受,教师不需做很多引导,幼儿就已知道了故事的内容。
在幼儿讨论的时候,我提供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每一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幼儿对自己的感受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幼儿从一些肤浅的语言或动作提升到了较高的一个层次,丰富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也使幼儿的思维更加的活跃了。问小朋友糖吃多了的坏处,好几个小朋友都能够说到点子上,知道糖果吃多了牙齿容易坏掉。看到小班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到这一点,我感到很高兴。再给幼儿看了一些我收集到的卡通蛀牙的图片,幼儿的认识更为深刻了,刚好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因为以前吃多了糖果有了蛀牙,前阵子牙还疼过,通过他这一实例,教育孩子平时吃糖果要适量,吃完糖要漱口、刷牙,才能保护好牙齿。
在活动中我的情绪饱满,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增强了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十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乐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3、初步学习使用重叠词,丰富幼儿词汇。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十一
一、情景激趣——引发听故事的兴趣。
出示糖果店:你们瞧,这儿有一家商店,看看这家商店里都有些什么商品呀?
2.这么多的糖果,那么这是一家什么店呢?(糖果店)出示蜘蛛:糖果店里还有个朋友呢,看,是谁也住在糖果店里,蜘蛛在糖果店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呢?我们来听故事《蜘蛛和糖果店》。
二、大胆猜测——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果。
1.(ppt画面一)咪咪来买糖,蜘蛛出示咪咪买糖记录。
提问:(1)同意蜘蛛的猜测吗?
(2)从记录表的哪里可以看出咪咪喜欢吃棒棒糖呢?
(3)验证(4)小结:咪咪每次来买都是买一种糖,说明她最喜欢的就是棒棒糖,下次很有可能也会选棒棒糖,是不是用这种方法!蜘蛛的这个办法真好!
2.(ppt画面二)菲菲来买糖,蜘蛛出示菲菲买糖记录。
提问:(1)从记录表里可以看出,菲菲买了几次糖果?买过什么糖?
(2)她会更喜欢吃什么糖呢?
(3)验证(4)小结:喜欢吃的糖果买的次数一定会多一点,记录表上花生巧克力糖出现了5次,所以买这种糖的可能性会更大。
3.(ppt画面三)东东来买糖,蜘蛛出示东东买糖记录。
提问:(1)请小朋友仔细地观察记录表,这次请大家猜猜他会买什么糖?
(2)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3)验证4.有什么好办法预测顾客要买什么糖?
小结:仔细观察记录顾客购买的糖果名称和购买的次数,经过统计,就能推测出顾客喜欢的糖。
5.(ppt画面四)嘟嘟来买糖,蜘蛛出示嘟嘟买糖记录。
提问:(1)你觉得她会买什么糖?
(2)买哪种糖更有可能?为什么?
(3)验证。
小结:买的次数多并不是唯一的预测标准,排列的规律也需要考虑。
6.(ppt画面四)老奶奶来买糖,蜘蛛出示老奶奶的买糖记录。
提问:(1)你觉得她会买什么糖?为什么?
(2)验证。(为什么买泡泡糖?)小结:有时预测的结果也会意外,这也是有可能的。
三、观察统计——最受欢迎的糖果1.阿姨决定请蜘蛛留下来,预测什么糖果卖得好。
2.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才是最受欢迎的糖呢?(大家讨论)3.幼儿进行集体统计。
4.小结:统计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情况,正确预测未来。
四、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1.教师:平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用统计的方法来推测出结果。
2.介绍小组合作要求。
3.幼儿合作练习、尝试、交流。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十二
该绘本活动来自于福利会出版社出版的“乐智小天地认知绘本系列”《爱吃糖果的大狮子》一书,借助狐狸和小动物们在智斗大狮子的同时,给糖果进行了分类,适合在小班下学期进行。幼儿通过有声音有动画的ppt图书,观察角色的表情、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动,通过电脑小动画演示找红色糖果,再让幼儿在操作卡上分次按颜色、形状的标志进行分类操作,幼儿不仅了解绘本故事的进展,也获得了分类的概念。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十三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大胆想像,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十四
1.引导幼儿理解双向排序,并能应用在生活中。
2.通过操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其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并掌握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向数,它的位置始终不会改变,但是序数会变。难点是认识左右的双向排序,需先向幼儿确定是以面向物体来确定左右的,再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和巩固,最终掌握左右的双向排序。
各色实物磁贴、方向卡(箭头磁铁)数字卡
一、游戏:开火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糖果么?今天我就带你们去糖果店里瞧瞧。我们一起坐小火车去吧。
2.出示红、蓝火车头,请两名老师扮演火车司机,请幼儿做乘客。
二、观察情境挂图
1.师:你们看,糖果店到了。
2.水果店老板: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我的糖果店。请小朋友随便看看吧。(请幼儿自由观察图片,让幼儿自由的说)
3.使用方向卡随机提问。
三、师生互动活动
1.师:小朋友们来到糖果店,数学王国里的小动物们也来了。可是糖果店的老板说,小动物太多,要让他们排队进来,请小朋友帮他们排排队好吗?(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排队。数数看来了几个小动物)
四、幼儿探索操作
五、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这里玩了很久,该回去了。你们看,火车司机在等我们呢!请小朋友们先去排队领火车票吧。
2.师:请拿到火车票的小朋友们,根据车票的颜色和座位号按顺序上车吧!
3.请幼儿说说自己排在第几位。
4.乘火车出教室,自然结束。
首先从设计意图来说,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吃糖果,通过去糖果店这一缘由,带孩子们进入活动当中,过度比较自然。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说,打破了以往的教受方法,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自发而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从由孩子提出问题来看,他们不但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语言的.发展也得到了锻炼,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学玩合一。
从教学程序来说,是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游戏活动自然过度,结束部分通过每一位小朋友持票上火车,通过乘车游戏来复习巩固双相排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最后谈谈自己的经验感受:
一、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反应。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通常都不愿听到“异样的声音”,有时听到后也“装做”没听见,其实这样不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反应,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灵活处理。
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备课时要有几手准备,即备可遇见的问题也做好出现不可遇见的问题的准备。如果出现了不可遇见的问题,处理中要尊重幼儿的感受,理解幼儿的选择,帮助幼儿渡过他的难关。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十五
《糖果雨》是一篇极富想象力的童话故事,课文采用优美而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地为学生展现了一个多彩的画面。全文字里行间极富童趣,从雨大、雨美、雨香、雨急这几个神奇的画面中,让人们感受到糖果雨的特点,从中体验糖果雨为我们带来的惊奇、惊喜、惊叹。课文最后一段留下的遗憾,使孩子们的心灵永远期盼、永远充满了神奇的幻想。
学会“洒、冰、令、莓、及、巾”6个生字,会认“糖、场、颗、捡、味、袋、盼”7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神奇的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神奇的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时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结合自己的平时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雨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想象下糖果雨时会是怎样奇妙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字和要会认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
和小伙伴一起读课文,互相帮一帮,看看字音都读准了没有。
出示生字词,用开火车的方式抽读生字词。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莓”。
指名生分析“莓”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莓”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神奇的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神奇的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教师可以相机展示天上下冰雹的情景,体会糖果雨来得急,出乎意料。学生再读。
(“冰雹”突然变了颜色,什么颜色都有,闪闪发光。)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通过读书,借助课件,理解“五光十色”。
学生读句子,表达惊喜、兴奋的心情。
那会是什么呢?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从自己的抽屉里,找到老师在课前悄悄放的一颗糖。各种味道的糖都有,学生兴奋地告诉小伙伴自己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的糖。
学生朗读课文。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十六
1、了解几种送糖果回家的好方法,愿意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订单。
2、尝试根据定单上的提示按颜色和数量一一对应地取放糖果。
1、熊猫手偶,篮筐4个(标有红色的糖果、黄色的糖果、蓝色的糖果、绿色的糖果)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糖果若干。
2、小动物的家:贴有小动物头像的椅子,椅子上有篮筐。
3、订单(上有不同颜色和5以内不同数量的糖果图示)人手一份。
(一)糖果分分家
1、引人主题
2、幼儿操作:送糖果回家
(1)幼儿自主选择方法送糖果回家?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送糖果的?
(二)完成糖果订单
1、解读订单
(1)请幼儿根据订单上的提示用语言来表达对订单的理解。
(2)教师小结:一个点子就表示一颗糖果,红色的点子表示红色的糖果……点子的数量就表示小猫需要的糖果数量。我们要按照订单来帮小猫拿糖果。
2、幼儿操作
(1)取糖的时候看清楚订单上的要求,千万不要拿错了。拿好以后把订单送给小动物。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自己的订单。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帮熊猫完成了很多订单,大家都能根据订单上的要求来取糖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十七
在“小超市”游戏中,我发现幼儿能熟练地唱数,但若要求他们进行一一对应地默数,就会遇到问题。如默数到“5”,报出的总数却是“6”。其实这是幼儿不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是集合的总数,不理解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幼儿学习某些概念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教师教会的。所以我依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开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听声音数糖果”活动。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默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幼儿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活动中还添加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多1”或“少1”,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开展。这也是此活动的一个创新点。
装糖果教案中班篇十八
设计思路:
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喜闻乐见能引起强列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所以,我想到了棒棒糖。
不仅在认识颜色、发展小手精细到作、锻炼肢体协调能力方面都对幼儿有帮助,而且深得小班幼儿的喜爱!
活动目标:
1、能两手较协调地揉搓橡皮泥。
2、学会在球体上安装小棒。
3、欣赏自己与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
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