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实施需要有效的教学资源支持,例如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一些六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本节课为后面学习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科书十分关注百分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这个主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有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资源。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且在生活中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部分学生能说出每一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过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师:99%、1%,同学们知道这些叫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2:学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生3: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
生4:百分数怎么读写?
......
师小结:同学想知道,意义、读写、用途、好处。
师: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来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引导探索新知:
1、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喜欢)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下面是这三名队员近期罚点球情况统计。
如果你是教练员你会拍谁去罚点球,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分析,学生先自己想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再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总结:当分母不同时,不容易比较大小,如果都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更容易比较了。
2、百分数的读写
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一种读法和写法,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
(1)自学完成后请把刚才算出来的分母是100的分数,找学生上黑板写,并点评写百分注意什么。
(2)试着读出这三个百分数。
板书:84%读作:百分之八十四
说说在读百分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要读成百分之多少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多少。
3、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4、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百分数不仅能科学地帮我们描述出许多数学问题,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课件出示相关百分数信息)
(1)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1%,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9%。
(3)妙想入学时身高是1.2米,现在身高是1.5米,现在身高是入学身高的125%。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区别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纯语言的表达过于抽象,也不利于理解。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通过练习的形式解决。
如:下列句子中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100;
(2)一堆煤,已经运走了60/100吨;
(3)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通过上面的例子,让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三、回归生活,应用提高,拓展延伸
1、判断题
(1)34%读作:一百分之三十四
(2)最大的百分数是100%,最小的百分数是1%。()
(3)今天六年级一班的出勤率是100%()
(4)40/100米可以写成40%米。()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一举两得
半壁江山事半功倍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
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五、一分钟测试
在今天这堂课中,你学到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1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ppt卡片
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新知探究
2.1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板书
例2解答步骤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本课时主要是学生在对比例尺含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运用,所以在设计着重体现实用性,设计中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才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有是进一步学生加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尝试列式解决,有扶到放,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主动探索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2、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练习,找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再写出比例尺。
实践运用
1、出示例7,明确题意
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也可以理解为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
3、尝试列式
根据对1:8000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什么会这样列式,关键是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4、归纳、选择、
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5、练习
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学生分析1:8000表示的意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后先小组交流算法,再大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5×8000=40000……2、5×80=400……
3、5/x=1/8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学生列式5/x=1/8000并计算。
巩固提高
1、做“试一试”。
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2、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十一第5题。
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学生练习
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学生练习后交流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你能给同学提出什么新问题?
激发兴趣p51“你知道吗?”
1、收集地图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
2、介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学生观看
阅读后适当交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1、经历猜测、试验、统计、分析数据等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过程。
2、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了解可能性是描述随机事件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课件、色子、水槽等。
一、情景引入,熟知目标
师生游戏:猜色子
看来可能性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对可能性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生读学习目标
二、复习旧知
口袋里有标着1、2、3、4、5、6、7、8、9的9张数字卡片,每次摸出一张。
(1)摸出“3”的可能性是()。
(2)摸出偶数的可能性是(),摸出奇数的可能性是()。
(3)摸出合数的可能性是(),摸出质数的可能性是()。
(4)摸出的数小于6的可能性是()。
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请目前的每组5号同学展示
展示后,学生提问,对抗组回答
三、自主探究
1、游戏探究,发现现象
每组桌面有两个色子,在表面上分别有1—6各点数。同组同学一起做游戏。两人同时抛掷这两个色子,把两个朝上面的数加起来。记录抛掷30次的结果。(指学生读题)
同学们猜猜正面朝上的两个数的和中哪个出现的次数比较多?
学生开始游戏,并做好记录
各小组出一个代表汇报统计的结果(学生整理在电子表格里面)
2、画图表示,总结发现
3、解释现象,理解原因
为什么有的和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出现的次数少呢?老师这有一个表,帮大家理解理解。这一排表示第一个色子面朝上的数,这一列表示第二个色子面朝上的数,中间的数表示两个数的和。
让学生说说“2”“3”是怎么得来的,然后小组交流:有的和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出现的次数少的原因。
请一名同学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四、解决问题
顺达
东安
学生自己读题,思考,准备展示
2、如果你是顺达老板,你打算怎么办?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准备展示
五、全课小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一、 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提问: 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
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
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
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 认识列、行,理解数对
1. 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讲解:(出示教材第15页的座位示意图)习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小军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书:第4列第3行)
提问:(在示意图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点出小明)小明坐在这个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板书:第2列第4行)
提问:小丽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图中找出小丽的位置吗?(学生指出小丽的位置,并板书: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图中找一个点,并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这个点的位置,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反馈:会用第几列第几行这样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了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2.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并且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既然大家约定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来表达物体的位置,就不会引起误解。那能不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达呢?(学生可能会想用字母分别表示列和行)
讲解:大家想出的办法很好。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规定:用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再用另一个数表示第几行,那么,小军的位置就用两个数来表示就够了。你能知道是哪两个数吗?(4和3)习惯上,我们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提问:数对前面的一个数4表示什么?3呢?
提问:你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小明和小丽的位置吗?(学生用数对表示,并说明每一个数对的含义)
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说说这个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且用数对表示出来。
3. 完成教材第15页的“练一练”。
(1) 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后,在图中用笔涂出来,并用数对表示,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2) (6,5)这个数对在图中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三、 巩固练习,发展智慧
1. 完成练习三第1题。
出示教室座位图,并标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 说一说: 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或同学的位置,并组织交流。
(2) 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图上指出某个同学的位置,让同桌尽快用数对表示出这个同学的位置。比比谁的反应快。
(3) 猜一猜: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学猜出这个同学是谁。
2. 完成练习三第2题。
出示题目。
(1) 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请看,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2) 讨论:你发现表示这四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前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列;后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行)
3. 课件出示练习三第3题。
出示题目。
(1) 说位置:这是学校会议室的地面图,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每块花色地砖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
(2) 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吗?(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3) 找规律:观察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4. 拓展应用。
出示右图。
谈话:如图,“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来表示。说出下面类似于数对的每组字母和数各表示什么汉字,并连起来读一读:(b,3)、(a,5)、(c,4)、(e,2)、(d,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齐读: “我们爱数学”。
提问:你爱数学吗?为什么?
四、 自主总结,生成问题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
谈话:“神舟六号”之所以能顺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地球这么大,怎样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通过设计合理存款方案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经历信息搜集的全过程,提高搜集信息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
一、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储蓄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生活中离不开百分数,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生活与百分数。(板书:生活与百分数)
昨天我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让你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的.最新利率,并与教材上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吗?(向学生介绍:国家为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来随时调整利率。)
二、活动二
(1)调查理财方式。
师:除了以上关于利率的事情,你们还调查到了什么?
(2)提出探究问题。
(3)学生用计算器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三种方式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先让学生讨论清楚三种储蓄方式,然后自己独立思考,再列式计算,最后通过对比发现本金和存期相同时,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3、千分数和万分数
(1)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千分数。千分数也叫千分率。与百分数一样,千分数也有千分号,千分号写作“‰”千分号具有一切百分数的特点。例如:某市2012年人口总数是3500000人,这一年出生婴儿28000人,该市的人口出生率是8‰。2011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4.76‰。
(2)万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之几的数,叫做万分数。万分数也叫万分率。与百分数和千分数一样,万分数也有万分号“?”。万分数也具有一切百分数和千分数的特点。例如:一本书有10万字,差错率不能超过1?,即该书的差错数不能超过10个。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中向学生动态地展示正比例图像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通过观察帮助学生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利用图像由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的方法,使学生能逐步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学生口答
想象猜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略)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4、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想一想,说一说
画一画,议一议
学生设计,交换检查并相互评价
四、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导语】本站的会员“绿色中国”为你整理了“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课题与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想列表法和假设尝试法使全体学生初步感知两种方法从数到形的转化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过程,使全体学生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名称:初步感知猜想列表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不断验证,使全体学生初步建立头和腿的联系。由于猜想的局限性,让学生通过列表法有序进行列举,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活动组织过程:(10分钟)
1、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6个头,共16条腿,几只鸡,几只兔?
2、读题,审题,学生先猜测。
3、怎么确定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4、用列表法进行验证。
5、像这样把数字一一列举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6、那如果对大的数据来说,猜测或列表法会有什么问题?
7、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新的方法。
问题:会有重复或有遗漏
活动2:活动名称:假设法尝试
活动意图:让学生在猜测列表的基础上,运用假设法使全体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假设。在列表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形式,用课件动画的模式进行辅助学生,让学生了解算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组织过程:(20分钟)
1、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8个头,共26条腿,几只鸡,几只兔?
2、假设全是鸡一共有多少条腿,比实际多还是少了多少条腿,多或少了谁的腿呢?
3、把上面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4、计算出结果,怎们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假设全是兔,又该如何解决呢?
6、小组交流,汇报结果,自我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7、说一说学习方法。
问题:假设中多或少的部分学生会有疑惑
活动3:灵活运用。(10分钟)
活动意图: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国古代数学的魅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正确理解与运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组织过程:
1、出示例题: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几辆?
2、读题,审题,独立尝试。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问题:本题的难点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联系不够。
四、小结本节内容
:谈谈你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调控才能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如时间的把握、学生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习的效果等;要想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在课堂中注重培优辅困,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使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有意义的练习及作业的设计要考虑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考虑练习内容的层次性,手段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比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用生活中典型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验证圆的特征;
难点:圆的画法。
一、引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电脑出现:白兔、黑兔、灰兔和花兔骑车比赛跑。问:谁跑得快?(圆的、方形的,椭圆的,花兔的车轮是圆形,但轴心不在圆上)
2、为什么白兔跑得快?
3、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微机出示硬币、钟面、圆桌等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
4、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圆的知识吗?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
二、讲授新课
分组讨论,探索圆的特征。
1、借助工具尝试画圆,初步感知。
(1)让学生分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工具(图钉、线绳、铅笔头)在纸上画一个圆。
(2)小组交流画圆的方法。(在线绳的一端套上图钉,另一端套上铅笔头、图钉固定一点,铅笔头绕图钉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
(3)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画的圆不圆呢?(a、图钉没有固定在一点上;b线绳旋转时没有拉紧。)
(4)教师演示画图,学生口述方法。
2、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认识圆心。
画图时图钉所固定不动的点叫圆的圆心,通常用英文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教师带学生读圆心“o”学生标出所画圆的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师生共同观察电脑显示,圆心在什么地方,圆就在什么地方。(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认识半径
a、连线绳的两端画一条线段,这条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r(半径)。带学生说一遍,学生用“r”表示自己所画的半径。
b、做一做,判断哪条线段为圆的半径?(见电脑图)
c、现在请同学在圆上画几条半径,看谁画得又好又多。学生通过动手和观察电脑,归纳:半径有无数条(板书)。
d、用直尺量一量自己所画的几条半径,长度怎样?(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e、看电脑,边观察边思考,圆的半径长短不同,圆的大小怎样?(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认识直径。
a、按老师的要求在自画的圆上再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要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象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b、提问:圆的直径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c、做一做,判断哪条是圆的直径?
(4)、探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a、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半径与直径有什么相互关系?通过汇报交流板书:
半径r,直径d。在同一圆里,d=2r,r=d/2,有无数条,长度相等。
b、做一做,填表。
r(厘米)
0.1
6
d(厘米)
2
2.8
c、用圆规画图。(自学课本圆的画法。学生用圆规练习画任意圆。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和直径是4厘米的圆,小组互相检查。小组汇报,归纳画圆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在一个圆中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半径总是直径的一半。()
(4)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四、解决实际问题(讨论)。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2)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cai演示,辅助解决问题: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都相等,所以采用圆形车轮,并且把车轴装在圆心上,保证车子运行平稳。
五、全课小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p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有关纳税、储蓄、以及涉及的百分率“税率”“利率”的含义。
2、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率加深对“税率”“利率”的理解。
3、初步学会认识储蓄单,懂得本金、利率和利息三者间的关系。
4、学会运用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特点来解答有关求税款和税前利息、税后利息等相关的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纳税和税率的含义,正确计算有关利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百分率的应用题。
1、交流信息: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有关生活中的百分率,通过学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率?
百分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经济生活中,也有许多百分率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经济生活中的百分率。第一个税率(板书:税率)
2、什么是税率?看书自学课本106页第一第二段内容,
反馈:用自己的话说说税率的意义。(贴:税率的意义)
什么叫应纳税额?
3、师强调:税率是交给国家的钱与自己收入的百分比。
二、学习税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1、生活中的税率:
(1)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率,说说百分率表示的意义。
学生相互交流,师巡视。
(2)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有关税率的百分数,老师从中选取三个比较有意思的,同学们想不想深入的研究一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来研究一下。
要求:
(1)自己说说这些税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请举简单的例子说一说。
出示:a房产中的契税是2%
b、汽车中的购置附加税是10%
c、中奖后的税率是20%
反馈:这些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
这些税率都表示缴纳税款占经济总额的百分之几。
轻轻读一下,学生练习,反馈:
(师板书):问25000×5%怎么算?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更快一些?在实际计算中,用合理的方法计算。指出:营业税与营业额相比,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3、企业要交税,我们个人也要交税。我们一起来看:个人所得税
出示:(1)月工资1500元要不要交税?为什么?
(2)月工资元要不要交税?为什么?超过多少?按什么标准?谁的5%缴税多少元?
反馈:2000减去1600后的钱要交税,(超过部分即400元的5%)
(3)年收入10万元(8~10万元要缴40%的税)
学生介绍各种个人所得税。
三、学习利息、利率
刚才我们接触的都是各种百分率的问题,那么交完个人所得税后家中剩余的钱会怎样处理呢?(炒股、投资、存入银行)
出示:存款储蓄单:
说说从储蓄单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说。
师:把钱存入银行,这叫做存款或储蓄。储蓄中也有百分率的知识。与利率有关的'有哪些知识呢?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第106——107页上的内容。
自学:1、什么叫本金、利率、利息?
2、本金、利率、利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叫税前利息?什么叫税后利息?
学生看书阅读,结合例题来说一说,在组内交流。
反馈:出示例题9
出示:本金:存入的钱随机板书:2000
利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板书:2.43%
指出:利息通常银行按怎样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指出利息:银行另外付出的钱
问:结合例题9说说利息97.2元能否全部拿到?为什么?随机板书:税前利息
师:从11月1日起国家规定征收利息税的规定。随机板书:20%
问:要求按利息的20%交税,这里的20%是谁的20%?
实际真正拿到的是多少?
随机板书;97.2×(1—20%)=77.76(元)……税后利息
这里的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存在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个等式来表示吗?
强调:我们真正拿到的都是银行扣除利息税之后的利息。
四、巩固练习:
问:从这张存单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口答算式,用计算器算一下。
五、总结本课: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说说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每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寻求生活中的数学。
六、拓展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位置》p2-p7。
教材分析:
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首先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二列、第三行的张亮同学,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接下来,又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学生位置的方法。
例2教材通过呈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确定各场馆位置的情景,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一是遵循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让学生经历由队列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
二是让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3.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由具体的队列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确定位置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营造氛围。
师生相互介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用数对确定位置。
1、结合班级学生队列图,引导学生利用第几组第几排来确定黄黎烜位置。
(1)出示班级队列图,在不给出任何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说出黄黎烜的位置。
(2)学生思考:怎样确定班级队列图中黄黎烜的位置?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确定班级队列中一个人的位置,只用一个数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知道这个人所在的组数和排数才能确定其位置。
2、认识“列”和“行”。
(1)讲授:在数学中,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以观察者角度,确定几列是从左向右数,确定几行是从前往后数。
(2)利用班级队列图让学生数出列数和行数,结合班级实际座位图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列”和“行”。
(3)让学生在队列图中找到第6列,第3行,确定黄黎烜的位置。
3、将班级队列图转化成点子图,再将点子图转化成方格图,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
4、介绍数对,揭示课题。
5、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用数对表示小凡、小丽、小明的`位置。
6、比较数对(6,3)和数对(3,6)的区别。
四、应用新知,加深对数对的体验和理解。
1、活动: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
2、用数对表示公园中各景点的位置,设计路线图。
五、联系生活,用数对确定位置。
1、展示火车票,电影票,入场券等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例子。
2、地球上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3、学生交流生活中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例子。
六、介绍数学史,激发探索欲。介绍笛卡尔。
七、生字格找话,拓展提高。
在生字格中根据数对顺序找出老师送的一句话。
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为此上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队列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逐步抽象出用“列”和“行”来表述位置的过程,然后再通过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加深了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最后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实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对于本课中学生极易出现的“列”、“行”顺序不分的情况,我在不同的练习时多次强调,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教学时还要加强对数对书写的要求,避免出现书写错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生:要满足两个条件
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
2、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不变。
师: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为y和x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x的变化,y也在不断变化,y和x的比值始终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师:看来对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掌握,下面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图画的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画一画)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导入本课。)
二、动手画图,理解含义。
填表,说一说表中两个量的关系。
一个数012345678910
这个数的5倍
(1)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
(3)谁能说一说这两个量的关系。
这两个量在不断变化,并且一个数增大,它地5倍也不断增大,但他们的比值不变。所以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带领学生看懂图,明确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各点所表示的含义。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点,扫清障碍。)
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点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学生会很形象的'看到所有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体会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直线。)
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师: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设计意图:从反方进一步证明成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形成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通过对比方式,再次验证结论。)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巩固所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四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旧知铺垫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新知探究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1) + × (2) × -
(3) - × (4) ×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课件出示: ×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课件出示: +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三的第一题,第三题。
(1) 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想想怎样做简便?应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再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点,发现存有问题。
(2)小组内评比,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讲解疑难。
四、课堂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五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1、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2、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利率》,板书课题。
齐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看到本金、利息这些词语时,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生:银行。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老师搜集到了一些银行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学生欣赏。
师:你知道银行存款有哪些方式吗?
出示课件:了解存款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下面的事例进一步认识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小强2013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14年1月1日,小强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8元,共101.8元。
问题:1、这里的本金是多少?利息是多少?
2、那这道题中的利率又是多少呢?
3、利息是1.8元,你知道它是怎么得到的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利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利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您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整存整取的存期有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生2: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明白,那你们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师:王奶奶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思考取回的钱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全部的钱,本金加利息。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生1: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算出利息,再加本金,就是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
生2:我们出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
师:请你根据自己的思路,帮奶奶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并抽两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抽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这道题是求什么呢?在这里需要注意什么?
生仔细观察并默读,尝试独立完成,师巡视。
抽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师:生活中,除了可以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获得一些利息外,还可以买一些国债。
学生齐读,尝试独立完成,抽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师:仔细观察,这道题和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这里求半年应取回多少钱。
前面我们解决的都是存期为整年的,而张叔叔的存期只有半年,这该怎么解决呢?
生思考、交流,抽生汇报。
师强调:六个月的年利率为1.30 %,求半年能得多少利息,还得再除以2。
生尝试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知识回顾
1、今天我学习了利息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存入银行的钱叫做(),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
2、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与()的比率叫做利率。
3、利息的计算公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