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品质,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师长的养育之恩。有哪些行为可以体现对他人的感恩之情?以下是一份感恩的画作,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对于生活的赞美。
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的论文篇一
摘要:电力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国有电力企业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主要由工程业主管理,业主将具体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各环节分别交于专项单位负责,对工程管理的整体性具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总承包管理电力工程建设的模式则是我国电力企业采用的新型工程建设模式,较传统的管理模式更为系统化。本文从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要点入手,分析阐释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总承包管理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总承包管理;电力工程建设;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属于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尤为明显,加强电力工程建设逐渐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为改善传统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模式,我国建设部和相关部委在提出重点加强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新型工程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的新要求。由于总承包管理的实践应用时间较短,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是加强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要点
对于一项电力工程来说,前期的工程设计与对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内容。所以,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用的要点就是把握好电力工程的设计与做好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完善详尽的工程设计方案,能够对降低该工程的成本造价产生积极影响[1]。在工程准备的初始阶段,需要科学合理地评估与分析整个工程的施工材料、施工进程计划、技术支持力量等方面,形成一套最佳的施工方案。同时,选择施工团队也十分重要,优秀的施工团队在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安全监督体系,制定适用于该工程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管理实际施工。
二、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主要集中在管理、法制、人才等重要方面。要想进一步提高总承包管理的整体水平,就需要深入探究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不清晰
管理模式的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具体的管理方式上。在计划经济的持续影响下,我国的电力企业形成了一种企业、部门、地区三方割裂的情况,短时间内将难以形成专业协作的经济发展规模[2]。这实质上是受不合理的组织形式的影响,总承包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抢占市场,企业只能放弃更高的经济利益,企业发展进入滞缓阶段。
2.企业行为不规范
企业之所以会产生不规范的总承包管理的行为,主要是由于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或因个人利益的思想倾向,导致一些处于法律法规边缘行为的产生。这种情况的产生对企业形象,甚至整个行业的整体形象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3.法律法规不严谨
法律法规的不严谨是导致某些企业总承包管理出现根本性偏差的主要原因。我国对于总承包管理的法律规定中,要求工程必须由总承包商实施施工活动,然而在实际施工时,总承包商更倾向于将工程分包给多个小的承包商来进行[3]。这样的法律法规与实际错位,不利于实施总承包管理,也不符合多元市场发展的要求。
4.综合人才不充足
现在很多企业的.专业人才比比皆是,但他们大都是致力于某一项专业技能的发展,而对于总承包管理来说,需要的是能够将法律、管理、专业技能等能力集于一身的综合性较强的人才。然而就目前来说,这一类型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无法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三、加强总承包管理应用的措施
1.推进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改革
加强总承包管理应用,首先要先从管理模式的改革入手。管理水平决定企业的发展水平,我国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潮,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改革发展时应与世界接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深入实施电力项目建设的改革。总承包模式要与电力体制和融资体制相适应,进一步改善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2.提高专业性人才的整体素质
依据当前发展的需求创新性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对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引导因素,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不断寻找自身的有效出路与发展战略,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工程建设的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我国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着重研究并发现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在管理、法制、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积极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对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荣华,孟彦敏.分析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j].科技展望,2016(5):184.
[3]李靖.论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9):32.
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的论文篇二
在国家能源的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力工程行业已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基础行业,因此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施工效率的要求不断地提升,在这一形势之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够促使电力工业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当前电力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和摸索阶段,因此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分析这一原因,与我国一直以来所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当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由于施工过程的风险危害而导致的损失,多数都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或者是进行追加投资的方式来对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这样的损失弥补方式就导致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在出现风险损失时有人为其买单,因此导致其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这是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1]。
1.2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在当前形势下,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缺乏,没有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在电力建设项目的重要性的问题。风险管理人员这种风险管理意识缺乏的问题,就导致在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很难将风险管理工作真正转移到科学管理的层面上来。在实际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就表现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宁愿承担风险事故导致的损失,也不愿意付出较少的保险费来实现风险转移[2]。
1.3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中缺乏配套的风险管理
目前由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缺乏完善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因此导致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在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进行实施。在实际的工作中就表现为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在制定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并没有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例如各个管理组织都没有设置专业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没有把风险管理工作放在其应有的位置进行科学对待,从而导致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管理体系中缺乏配套的风险管理,从而导致整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挂历水平低下。
2.加强电力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2.1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采取科学措施控制风险
要想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将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就需要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地采取多种科学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可以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分解控制目标的方式来实现风险责任的具体化,将风险管理责任进行细化并落实,从而提升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责任。其次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前,要采取招标的方式,从多种设计、施工方案中进行则有选择,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设计、施工和调试过程中的风险责任进行强化和落实。然后是要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的坚持施工规范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对电力工程项目计划的管理,实现良好的风险管理。再次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方要科学的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来实现风险分散。最后,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建设方可积极地借助中间决策管理与强阶段控制等手段来实现风险管理。
2.2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规避致命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建设市场也得到了全面的开放,这一变化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投资主体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电力工程建设投资方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要将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技术方案作为首选,以此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项目的风险规避。不仅如此,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开始之前,投资方要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做好施工前期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的风险管理内容表现在对电力工程建设施工地的地理情况、地质情况进行科学、详细的勘察,并且据此做出多套施工方案,以备则优选择。
2.3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保险手段来实现风险的有效转移
工程保险也是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一项有效手段。通过工程保险,能够使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实现转移,从而使投保人的风险实现有效的转移。利用工程保险进行风险管理的措施,对于投保人来说,不仅能够获取保险的利益,同时还能够通过保险合同中相关条款,对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故提高警惕,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这些事故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促使其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防护措施进行风险防范,从而有效地提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之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得到深化,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也逐渐趋于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和现代化,这些变化也给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深刻的对目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采取多种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够实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风险管理,促使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韩尚宇,李红,洪宝宁,等.道路工程风险决策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7):21—25.
[2]胡群芳,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接收准则计算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1):60—64.
文档为doc格式
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的论文篇三
摘要:我国人口日益增多,对电力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改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措施。笔者主要阐述了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它的创新与应用,完善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提高我国电力工程的综合实力,使其可以满足我国居民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创新与应用
完善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对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与国外相比还有所不足,导致我国电力工程落后于其它国家,其经济效益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本研究将分析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来提高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质量。
一、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是电力工程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决定电力工程的管理质量,有的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管理知识,在管理时容易出现差错,影响电力工程的管理效率,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且他们还难以对各部门的任务进行分配、管理,企业各部门也因此无法按照规定的标准完成任务,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解决问题的效率,导致企业内部问题频发,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管理模式落后
企业自建模式是一种传统模式,它现在已经满足不了电力工程发展的需求,但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仍然在应用企业自己创建的管理模式。电力工程的建设包括多个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企业往往需要建立一个临时的团队来管理电力工程的项目施工,随着电力工程项目数的增加,企业用于建立临时团队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了,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这与电力企业的初衷不符,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不协调
有的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没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导致其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其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管理效果,还可能会阻碍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它们不一定适合我国电力企业,将它们应用于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原有的管理问题加重,而且企业无法适应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出现问题时,管理层就无法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管理效率低,电力工程的建设将无法正常进行,电力企业也因此无法健康发展。
二、我国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与应用
(一)吸收先进的创新和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电力工程的管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积极学习先进的创新与管理观念,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管理层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学习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自己所缺乏的地方,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自身,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效果的提升。管理层还可以召开交流会,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和心得,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现状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而且交流会可以促进管理层之间的思维碰撞,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灵感,有利于推动我国电力工程的创新发展。此外,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管理人员要培养创新意识,打破自身思维局限,积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停滞不前,要合理创新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科学性。管理层之间可以互相进行监督,采用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可以使每个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使其按照管理工作规定的标准完成管理任务,在出现问题时,各部门可以互相配合,交流解决办法,及时解决其中的不足,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效果,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进步。
(二)积极创新与应用组织机制
积极创新与应用组织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合作、合理分配任务,对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效率有重要作用,能够推动电力工程的创新发展。而且组织机制可以激励约束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任务,积极配合管理者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管理的难度,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果,使电力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减少人为管理因素的不足对电力工程建设的阻碍作用,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此外,组织机制是电力工程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将任务分配给企业各部门,让各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负责人解决问题,而且它还可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让管理层的决策得到有效地实施。因此,要想促进电力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对组织机制进行创新,只有企业内部组织机制的提高,才能推动电力工程的创新发展,从而满足我国居民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传统模式的不足,积极学习国外或行业领先企业的管理经验,了解它们的管理方法,基于自身的管理实际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管理经验,必须将先进的管理经验转化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只有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办法,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果,改善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对于非专业的项目可以组建专家队伍,分别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管理,能够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缩短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质量,使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专业化团队的项目分工,可以让各个团队充分发挥其优点,避免资源浪费现象,有利于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这样的模式可以避免管理人员单一指令的多次执行,减少资源浪费,团队间的有效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电力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质量决定了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不足导致了电力资源的质量问题,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感,电力企业需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善自身管理模式的不足,并且创新应用组织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从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质量,此外,还要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积极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参考文献:
[1]胡志刚.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
[2]池秀红.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
文档为doc格式
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的论文篇四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了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创新驱动是指以独特的驱动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从而改进或创造新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应用各种新技术和各种生产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可以提高企业干部职工掌握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一、企业发展需要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
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可以助推企业发展,在理论上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具体来说,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就是将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通过新思想、新理念、各种管理新方法和新手段将企业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决策、执行等环节做到科学化、精准化、数据化,提高执行力和效率,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效益。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是一种意识。通俗地说,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做事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做人要树立精细意识,将每一件事都做精、做细,做好,在精细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在精细中展示自己的风采。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就是科学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还是一种工作习惯。是事事、处处做好精细化,自觉精细工作,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推行,使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逐步成为管理者潜意识的行为,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的行为习惯,形成一种追求注重创造创新、持续改进、力求完美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不是烦琐管理、复杂管理、胡思乱想,不是简单地关注细节、片面地注重量化,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用发散性的创新驱动方式想办法,抓住那些既能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因此,企业的发展对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有着一定的依赖和需要。
二、企业发展中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的构想
(一)继续深化对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发展的认识
一是要认识到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必须将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作为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支撑,将其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只有以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企业科学发展,才能破解企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认识到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是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增长的根本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知识经济的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等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没有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发展,已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不进行精细化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就不能提高;没有创新驱动,企业就难以发展。企业只有在危机和挑战到来之前未雨绸缪,不断加大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力度,才会使企业永远具有强劲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二次创业新的胜利。三是要认识到实施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应用的不断加快,科技竞争进一步加剧,世界500强企业都将科技创新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利器,不断利用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严密控制产业高端环节的手段,给后发企业科技创新和突破构筑诸多障碍。随着资源与环境条件的约束越来越严格,仅靠传统产业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坚持走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发展之路,才能占领未来发展先机,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经营、效益的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使企业在战略性高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制定完善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发展的方案
制定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发展的方案,需要通过分层指标设计、制定计划、指标统计,在指标体系的内容上实现安全生产、实际操作、设备、能源、自主创新等方面全覆盖,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其中,“精”是指指标精确、精准、真实。“细”是指指标涵盖范围要全面、内容要系统。在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提高精细指标体系的能力。使企业指标管理由过去的各专业分散管理,经过整合变得更具系统性,使指标的重点清晰、责任明确、目标细致。其次,要提高对各项指标完成过程状态的把握能力。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从重视结果指标转向关注指标完成过程能力的控制。再次,要提高对各项指标之间的协同能力。在企业各板块、各专业、各环节,前一道工序要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真正实现量化控制、责任考核,各板块、各专业、各环节之间协同管理。最后,要提高各项指标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把企业全员自主创新管理纳入了指标考核体系,将过去各板块、各专业、各环节掌握的科研、技改资金、物质等资源,分解并落实到各生产单元,激发了各生产单元的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与创造性。
(三)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发展的运营模式
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突破企业原有行为模式,打破结构约束和思想禁锢,改进和创造新事物、探索新方法、走出新路径,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客观分析企业发展的优劣势,突破观念、技术、资源、人才等多重限制,对企业发展作出新思考,用新的发展理念,培育壮大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将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升级改造企业产业结构。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是企业经济效益新常态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动力来源,在企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可助推企业构建起全新的生态系统,创造出企业效益发展新动力。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企业发展+”运营模式,比如:“企业发展+安全生产”“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效益提升”“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企业发展+装备升级”“企业发展+机械减人”等。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企业的某一个环节或要素可能无法形成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活力。要多方面积极优化创新企业的机制体制,打破思想瓶颈,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多种多样的方案、措施,以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为抓手,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保持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总之,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实施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质量精细化管理和创新驱动,必然能够让企业在应对危机时更加从容。
文档为doc格式
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的论文篇五
摘要:电力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国有电力企业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主要由工程业主管理,业主将具体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各环节分别交于专项单位负责,对工程管理的整体性具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总承包管理电力工程建设的模式则是我国电力企业采用的新型工程建设模式,较传统的管理模式更为系统化。本文从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要点入手,分析阐释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总承包管理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总承包管理;电力工程建设;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属于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尤为明显,加强电力工程建设逐渐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为改善传统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模式,我国建设部和相关部委在提出重点加强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新型工程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的新要求。由于总承包管理的实践应用时间较短,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是加强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要点
对于一项电力工程来说,前期的工程设计与对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内容。所以,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用的要点就是把握好电力工程的设计与做好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完善详尽的工程设计方案,能够对降低该工程的成本造价产生积极影响[1]。在工程准备的初始阶段,需要科学合理地评估与分析整个工程的施工材料、施工进程计划、技术支持力量等方面,形成一套最佳的施工方案。同时,选择施工团队也十分重要,优秀的施工团队在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施工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安全监督体系,制定适用于该工程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管理实际施工。
二、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主要集中在管理、法制、人才等重要方面。要想进一步提高总承包管理的整体水平,就需要深入探究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不清晰
管理模式的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具体的管理方式上。在计划经济的持续影响下,我国的电力企业形成了一种企业、部门、地区三方割裂的情况,短时间内将难以形成专业协作的经济发展规模[2]。这实质上是受不合理的组织形式的影响,总承包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抢占市场,企业只能放弃更高的经济利益,企业发展进入滞缓阶段。
2.企业行为不规范
企业之所以会产生不规范的总承包管理的行为,主要是由于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或因个人利益的思想倾向,导致一些处于法律法规边缘行为的产生。这种情况的产生对企业形象,甚至整个行业的整体形象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3.法律法规不严谨
法律法规的不严谨是导致某些企业总承包管理出现根本性偏差的主要原因。我国对于总承包管理的法律规定中,要求工程必须由总承包商实施施工活动,然而在实际施工时,总承包商更倾向于将工程分包给多个小的承包商来进行[3]。这样的法律法规与实际错位,不利于实施总承包管理,也不符合多元市场发展的要求。
4.综合人才不充足
现在很多企业的.专业人才比比皆是,但他们大都是致力于某一项专业技能的发展,而对于总承包管理来说,需要的是能够将法律、管理、专业技能等能力集于一身的综合性较强的人才。然而就目前来说,这一类型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无法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三、加强总承包管理应用的措施
1.推进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改革
加强总承包管理应用,首先要先从管理模式的改革入手。管理水平决定企业的发展水平,我国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潮,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改革发展时应与世界接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深入实施电力项目建设的改革。总承包模式要与电力体制和融资体制相适应,进一步改善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2.提高专业性人才的整体素质
依据当前发展的需求创新性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对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引导因素,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不断寻找自身的有效出路与发展战略,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工程建设的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我国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着重研究并发现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在管理、法制、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积极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对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荣华,孟彦敏.分析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j].科技展望,2016(5):184.
[3]李靖.论总承包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9):32.
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的论文篇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地也正大力兴建电力工程。但是,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较强,使得电力工程的施工存在难题。特别是地下水问题,对电力工程的地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说,地下水的上升和下降,都会使得电力工程的地基出现沉降或者上浮现象,这样就会给电力工程的整个工程质量或者是建筑物的周围基坑边坡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能准确的了解电力工程周围的低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提前采取行之有效的,尽量降低地下水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的不良影响,施工人员应不断加强地下水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影响的研究,以此保证电力工的整体质量,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全面发展。
1地下水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的影响
1.1地下水对地基表面的沉降作用
地下水作为一种非常宝贵的淡水资源,其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地质环境的变化而变换,特别是在气温、湿度以及气压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地表水不断的蒸发,地表土层中的含水量降低,可靠性也有所降低。因此,在进行深基础的施工过程,往往需要对松散沉积的土层进行地下水位的人工降低。受降水不均的原因影响,土层中的含水量会存在不均匀性,边界条件也会相对比较的复杂。而水面的蒸发和土面的蒸发则会导致地质出现龟裂,地表湿度有所下降。一旦蒸发的空气在空气当中凝结,就很容易形成积雨云,并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使得周围的地基土层出现固结沉降现象,使得水流的流量增多。随着我国现在水资源匮乏问题的日趋严峻,干旱的地区越来越多。一旦气温出现升高,就很容易造成邻近建筑物或者地下管线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另外,降水量较低的问题也使得地质出现干涸现象,进而导致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时候,甚至还会造成建筑物基础下的土质颗粒物的流失,使得周围地面很快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塌方现象,使得建筑物出现开裂或者倾斜等问题,最终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
1.2地下水产生的流砂易导致建筑质量的下降
地基作为电力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流砂作为一种土体现象,其对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也具有非常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当基坑挖掘至地下水以下的时候,坑土很容易进入到流动状态当中,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而涌入到基坑当中,进而导致基底的土层完全丧失了承载能力,甚至还会使得边坡出现塌方现象,有的时候还会危及到邻近的建筑物。一般,只有细颗粒的、颗粒均匀和松散、饱和的非粘性土质容易发生流砂现象。而电力工程的地基基础属于建筑施工当中的隐蔽工程,一旦出现事故,很难进行处理。另外,流砂形成的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地下水在土中渗流产生的动力水压的大小存在差异,进而当土的空隙比较大时,就会使得单位颗粒土体受到的向上渗流力大于或者等于自身的重力,最终形成流砂现象。如果没有妥善解决好该问题,就会使得基础层的土质跟着砂层一起发生流动。可见,流砂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的渗流力与自身单元体自重力之间的差异性,在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过程中时应该项问题予以重视。目前,我国很多建筑物的事故都是由于地基基础引发的,而流砂作为破坏建筑物地基基础的主要“凶手”,其形成原因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活动时,应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关注。
1.3地下水对施工材料的.腐蚀作用
由于地下水中包含的微量元素特别多,一旦当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过高时,就会使得地表下产生一些列的化学反应,进而生产新的物质,使得地基中的混凝土材料受到腐蚀,最终引发地面的坍塌。一般的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非岩溶洞穴的特殊地质而产生的,使得土地内部形成了可以贯通的渗流管道。但是,地下水引起的塌陷主要是一项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是由于地表岩土体在自然的作用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而产生乡下的陷落,土中的细颗粒在孔隙当中移动,并在地面形成流域,最终导线塌陷坑的出现。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地下水的腐蚀作用很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地下室出现裂缝,或者出现地下室渗水的现象。但是,无论地下水腐蚀的是混凝土材料还是其他的施工材料,都会使得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建设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2有效防止地下水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不良影响的有效措施
2.1尽量降低对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在进行电力工程地基基础的建设施工时,施工单位应该尽量降低对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开采的方针。同时,对中水、雨水进行合理的利用,进而保护地表水和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可以依据目前我国现有的科学技术,科学、合理的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进而提高云层的降水量,提高地质中的相对湿度,提升地表水的含水量。另外,施工单位为了能有效避免地下水给电力工程的地基基础造成不良的影响,其应该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方针、政策及法规,依据地下水超采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准确的预测评估,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同时还应加强各施工人员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意识。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应该适当的引进相应的地下水资源监测人才,保证施工区域的地下水状况能完全掌握,进而及时调整相应的施工方案,保证地基基础建立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2积极保护地基基础的地质环境
流砂作为电力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当中较难的问题,其主要是由地下水引发的,但是缺失由地质体现出来。因此,在实际施工当中,相关的建设部门应该要选择较高的地质区域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还应结合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利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通过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泵点的方法对地下水进行人工降低,然后再进行土方施工。这样就可以有效消除或者是减少坑基以外地下水的水头差,使得坑内外的水压相互制衡,保证地基基础的顺利建设。为了防止基础的四周繁盛土方塌方的现象,工作人员可以使用钢板桩打入到坑定的一定深度内,将渗流的路径延长,使得土地内部的强度降低,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流砂现象发生的概率,甚至可以完全避免流砂的出现。如果在电力工程地基基础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流砂,施工单位可以通过铺设芦席、抛掷大石块的方法,使得流砂现象得到控制,进而降低流砂对电力工程地基基础的威胁性。
3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电力工程地基基础建设的顺利施工,降低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不良影响,施工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地下水的水位及水质,积极利用地下水的运动特性和形成原因来降低其形成流砂的概率。同时,还应该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对水源的保护,积极保护水坝、梯田周围的林木,还有涵养水源的相关植被,不得在建设过程中在渗坑、渗井、裂隙和溶洞当中排放污水和其他建筑废弃材料。通过保护好地下水,才能为电力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更是要对与电力工程相关的地下水源进行进行的检测与动态的监控,更好的了解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为防范地下水的不良影响做好提前准备,最终保证电力工程地基基础的顺利施工,保证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黄水明.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06).
[2]伦胜权.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视界,(20).
[3]孙嘉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
[4]任艳军.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设计的影响[j].建设科技,2015(03):91~92.
电力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的论文篇七
1实施背景
1.1配网供电水平亟需提高
泰顺电网共有10千伏配电线路1662千米。并入泰顺电网运行的小水电站141座,装机容量218.58兆瓦。以前泰顺公司配网管理工作一直处在全省第三集团的的末四位之间徘徊。泰顺公司供电区域内尚存在d类供电区域(偏远自然村),负荷密集区域退役且质量优良的变压器可用于此类区域的台区增容及零修抢修工程。在投资金额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应用旧变压器,可以节省工程建设成本,控制资金投入,提高供电质量。
1.2计划内采购的变压器无法满足电网建设需求
库存物资分类及占比情况:库存物资中占比较大的三类物资分别为线缆类214万元,占比43%;计量箱99万元,占比20%;设备类90万,占比18%。变压器库存所占比例为8.371%,已经占了库存较高,但由于泰顺地处山区,供电负荷存在季节性变化,在节日、农耕及雷雨时节,由于返乡人员归来、农业生产用电及雷雨影响,变压器增容及布点的建设需求具有季节性和紧急性,因此如何利用好负荷密集地区退役后的质量优良的变压器成为解决季节性供电需求的管理手段之一。
1.3泰顺配电网情况及分析
泰顺电网负荷小,地方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10兆瓦,上级电网不会出现电源性缺电,但供电区域较广,线路通道较差。冬季雨雪冰冻、夏季频繁雷害、台风影响和春节人员返乡期间用电负荷激增等四个方面因素成了泰顺电网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旧变压器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如何保障旧变压器质量是个难题。
2)如何规范旧变压器出库管理,负荷密集区域变压器退役具有不确定性,旧变压器库与现有物资库存如何区分,物资台账,财务凭证,领料需求和领料审批如何设定。
3)如何提高领料效率。由于泰顺地广人稀,很多台区布点区域处于偏远山区,如何将旧变压器安全可靠及时的运到工程施工地点是个问题。怎样做到:即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又同时规范领料流程。在面临以上状况,同时,为了贯彻市公司配网提升和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温州公司年度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目标、任务的实施和“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实现,泰顺公司全面启动旧变压器应用于大修项目中的工作计划。泰顺因为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在农村地区还存在较多的50kva以下的变压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部分变压器存在比较严重的季节性情况,进而引发的等问题是引起投诉的重要原因。泰顺公司受到配网改造资金的限制,安排大修计划对此类台区进行改造。因此,推广和应用旧变压器,规范领用流程,建立电力变压器台账的工作非常必要,极为迫切。
2内涵及做法
2.1成果创新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以用电需求为根本,以“搭平台、建体系、规流程”的创新工作方式,特点是通过抓工程建设带动物资出库,工作重点把握物资领料的及时性和规范性;实施过程中强调基层供电所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排查辖区存在供电风险的台区;强调业主项目部将建设需求反馈至物资分中心,强调物资分中心建立相应出库审批流程和旧变压接收流程,强调旧变压器的合格性。各部门充分利用旧设备进行电网改造工作,强调“简单、实用、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旧变压器的作用,采用“出库规范+建设及时”的工作策略,提升泰顺配网供电能力;避免国有资产浪费,实现企业赢利的目标。
2.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旧变压器的管理
2.2.1搭建旧变压器管理的组织架构完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跟进是旧变压管理创新的保障。搭建组织架构,以公司分管电网建设领导牵头,业主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包括物资需求报送、物资领料审批等工作;物资分中心负责旧变压器收集及台账建立,物资出库等工作;业主子项目部负责负责领料,供电信息采集等工作;施工单位负责现场施工工作。
2.2.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旧变压器的管理工作流程
具体管理思路。强化旧变压器管理部门的监督、审核机制。旧变压器管理部门对运行需求部门单位负有库存报送的责任。旧变压器管理部门要审核返厂维修后的变压器是否具有相关合格的试验报告。加强兄弟单位的联动和信息共享,保证在经济较发达地区退下的小容量变压器能够及时地应用于泰顺山区的电网改造工程。对配网的回收再利用过程也应当进行科学管理,应当严格监控旧变压器的.维修、鉴定、报废回收以及再利用申请等程序,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才能予以批准。具体做法如下:
1)关于退出使用的旧变压器的建档:建好身体编码、生产厂商和日期、规格型号、检测记录、回收信息以及使用记录等的相关档案。
2)关于退出使用的旧变压器的回收:回收的情况必须如实进行登记,并将设备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经鉴定合格才能审批。
3)关于退出使用的旧变压器的维修及鉴定记录: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信息及鉴定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4)关于退出使用的旧变压器的报废处理:先向相关部门提出设备报废的申请,再按法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批。
5)关于退出使用的旧变压器的回收及再利用:经鉴定合格,报废变压器方能纳入回首再利用的范围,并入库等待。
6)全面严格地管理监控备品工器具和备件的出入库及使用记录。
7)关于工作流技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恰当的模型计算出合乎逻辑和规格的工作流程,最终完成业务目标,并能通过相关程序在各个参与者间按一定规则自动传递信息、文档或任务。
2.2.3合理制定旧变压器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管理流程
退出使用的电力变压器的回收及再利用流程包括了报废、回收及再利用申请,维修,鉴定,流程化审批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退出使用的电力变压器的档案:建好身体编码、生产厂商和日期、规格型号、检测记录、回收信息以及使用记录等的相关档案。
2)关于退出使用的电力变压器的回收:回收的情况必须如实进行登记,并将设备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经鉴定合格才能审批。
3)关于退出使用的旧变压器的维修及鉴定记录: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信息及鉴定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4)关于退出使用的旧变压器的报废处理:先向相关部门提出设备报废的申请,再按法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批。
5)关于退出使用的旧变压器的回收及再利用:经鉴定合格,报废变压器方能纳入回首再利用的范围,并入库等待。
6)全面严格地管理监控备品工器具和备件的出入库及使用记录。
2.3主要创新点
1)对老旧变压器进行检查和翻修,与兄弟单位对接,建立相应的物流体系,将老旧变压器集中管理,应用于电力工程项目,避免国有资产浪费,以区域合作的方式实现兄弟局之间的联动效果,将来甚至可以实现跨市联动,跨省联动,合理利用资源,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跳出了区域限制,实现了资源上的互补,此举在温州电力系统尚属首次。
2)纵观全局,设备资产是各小组人员的工作中心,各项工作都需围绕其展开,另外,设备主任是各基层站所设备的直接管理者,他们是工作的核心。之所以得出该结论是因为如下理由:
(2)通过定期全面的状态检修,有效增加了各类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生产部门带头开展设备综合评价工作,他们能够对设备的维护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相关部门也应当及时采纳。及时的检修及评价工作能够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这能有效降低设备的运维费用,进而推进招标采购以及科研规划的顺利进行,并避免其它问题的产生。另外,要有效开展旧变压器的周期管理工作,必定需要各个专业积极协调配合,例如,作为基层站所设备接触的第一人,设备主人掌握着详尽而有效的资料,他们应当定期指导项目设备的采购事宜,并详细讲解各类设备的性能、优缺点以及相关使用情况,进而指导基建采购和规划可研等相关工作。
3)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思维:思维现代化管理在当今社会十分重要,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思维,才能实现企业各项物资的现代化管理,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全面管理设备质量,企业各部门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需要把产品质量放在核心地位,结合管理技术、数据统计技术和专业技术进行实时监控测评,以保证设备的质量,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最终实现设备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全过程管理和全面管理是企业在物资管理方的两大特点。在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保证供应物资质量的可靠、过程的效率;保证采购计划的正确以及运输、保管工作的稳妥。
3成功实施后产生的效果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旧变压器从宏观上讲是合理利用资源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从微观上讲可减少工程建设项目运营费用的支出.降低工程的全寿命费用。随着电力变压器更新换代,旧变压器不断增多,为零修抢修的变压器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对大修项目如何利用既有变压器,如何兼顾投资与运行需求是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对变压器的经济分析必不可少。电力变压器的更换是用电负荷增长的客观需求.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过早的更换电力变压器将造成资金的浪费,失去其改造的意义,过迟的电力变压器更换将造成跟不上客户的用电需求。大修项目的电力变压器更换决策既要考虑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年限,又要考虑损耗;既要考虑变压器到期报废拆旧费用,又要兼顾工程的投资。因此投资与损耗是近期与远期的协调统一。采用动态模式下变压器监测的确定方法进行利旧与更换两个方案的比选,发现利旧更能节省资金。2)旧变压器去向。通过一年努力,总共有194台旧变压器用于电力工程建设,投运容量4.566兆伏安,改造村194个。泰顺县供电公司共利旧变压器97台,其中100kva6台,160kva32台,200kva18台,250kva92台,315kva16台,400kva30台。共节省工程成本391.92万元。
4结论
通过该管理创新,可以有效对利旧变压器工程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缩短工程的建设周期,缩短了利旧变压器资产调拨流程。一个配网工程就因变压器调拨,花费了较长。如果前期能够有效形成利旧变压器使用管理办法,将旧变压器调拨控制在5天内。大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解决了泰顺电网季节性情况,进而引发的等问题;建立变压器去向台账,利于管理已利旧的变压器。缩短了工期,为抢修及时性提供了物资保障,满足了当前增长的用电需求。该项目实施之后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公司各部门各班组有效进行退役旧变压器的周期管理,并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以便智能查询信息。
2)将退役旧变压器纳入公司的物资管理平台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这样能够严格验证物资信息,进而有效规范物资的出入库流程。另一方面,由于退役变压器经过了第一次利用,在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研发更具保障性的安全技术,与此同时,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合作,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退役旧变压器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这不仅节约了变压器的采购成本,更提高了整个配网的经济运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当从全局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对企业物资进行科学调配和合理规划,对退役变压器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物资的优化配置。经过该课题的研究,减少了设备停电的时间,进而有效降低了企业用于停电维护的费用。另外,比起普通作业,对旧变压器的合理应用能够降低运送拆装次数,这不仅能够增加设备使用时长,还有降低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工资的费用,从而减少配网维护成本。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建立统一物资管理平台,实现了旧变压器的回收再利用,该过程能够优化企业物资的流程审批,降低人工出错率和设备管理工作量,同时也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能够在领导分析使提供正确有效的信息,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