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案不仅包括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详细安排。这里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总结出的中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尺子测量教案篇一
设计背景: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经接触到人民币,比如过年时收到压岁钱,跟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本节课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换算,会简单的使用人民币购物,同时,也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活动目标:
1.认识十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用途、准确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3.体验劳动才能获得报酬,感受自助购物的快乐。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交易,并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活动准备:1元、5元、10元人民币若干张、ppt、手工小火车、手工超市部分商品、小猪佩奇和乔治手偶。
活动导入:(一)手偶导入
小猪佩奇和乔治帮助山羊爷爷拔草,他们两个通过劳动赚了钱,就拿着钱高兴的向超市跑去。快到超市门口了,它们却想不起来他们的钱都是多少元了,焦急的它们赶忙跑去问老师。
(二)以变魔术的形式分别出示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让幼儿认识。
(三)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好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四)卡片与人民币对应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列数字小火车,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帮这些人民币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五)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教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用它买一些东西,我可以怎样付账呢?
师:1个包包5元钱,怎样来付钱呢?
幼儿讨论:(可以付一张5,还可以付5张1元)
师:一根棒棒糖2元钱3根棒棒糖,多少钱?怎样来付账呢?
幼儿讨论:(1张5元1张1元,可以付6张一元)
(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猪佩奇和乔治帮助它们的妈妈买东西吧!
活动延伸:周末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逛超市付账时,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来进行简单结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尺子测量教案篇二
1、因漏气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气灶一个。
3、关于一些煤气发生的事故录象。
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险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2、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我们家用的煤气有两种,一种是管道煤气,一种是煤气包。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
1、教师:煤气的用处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煤气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2、展示有关图片或相关的报道,使幼儿初步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漏气或爆炸事故。
3、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煤气造成的危险性有哪些?
1、怎样安全使用煤气。
2、怎样知道漏气了?如何辨别呢?
3、我们人体吸进了这些有毒的会有哪些反映呢?
四、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1、当成人在厨房使用煤气烹饪时,小朋友尽量不要到厨房。
2、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随便动煤气灶的开关。
3、如果闻到异味,要及时提醒爸爸妈妈。
尺子测量教案篇三
更多的人在感冒后,自行服用抗生素,觉得抗生素是万能的,甚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这是错误的。下面是几种使用抗生素的误区,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误区1: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no!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发烧也是同样的道理。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盲目使用抗生素,反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no!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no!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no!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no!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尺子测量教案篇四
1.鸡患慢性呼吸道病,也称霉形体病,不可用青霉素治疗,因为青霉素的杀菌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霉形体没有细胞壁,因而青霉索对霉形体无效.2.家禽患呼吸道疾病时,应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使用病毒灵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为禽呼吸道病往往是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抗菌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
作者:翟桂荣张国辉作者单位:翟桂荣(梨树县梨树镇畜牧站)张国辉(梨树县农资局)
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10)分类号:s8关键词:尺子测量教案篇五
硅肥是以硅元素为主的一种新型肥料.近年来,人们对硅肥的研究不断深入.硅肥具有促进果树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硅已成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
作者:李长杰作者单位:莱阳市照旺庄农技站・265225刊名:烟台果树英文刊名:yantaifruits年,卷(期):“”(2)分类号:s6关键词:尺子测量教案篇六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保护人体或动物免受细菌的感染或传染的,在非洲有很多动物可能会死于各种疾病,但用过抗生素后就能够获救。可见抗生素在拯救生命上还是比较重要的,这是一种化学物质,它的品种和药剂需求量大,所以有些时候人们会滥用抗生素,于是就需要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抗生素本身就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一旦某种药品被滥用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些人使用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等情况,所以我们对于抗生素就要采取合理应用的态度和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用。笔者认为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相关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但是不管任何药品用多了都会出现耐药性,这时就需要研制出更高级的抗生素。在生活中,也不要过多得依赖抗生素,任何一种药品都有弊端,所以能在自己克服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药品。
尺子测量教案篇七
本学期我校.用.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备课,具体情况的如下:以学科年级为单位,每个章节安排一老师执笔该章节的教案,在本周星期五本组老师一起讨论下一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等等 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的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使用后感受如下 :
首先,开展及时,对教学工作十分有利。
体备课分为个人初备、.体研讨、试行运作、完善教案、课后反思。即每周一次.中.体备课,都有执笔教案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主讲这一周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备课。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方.#文...-.^,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大家讨论,形成授课思路。之后,老师自己再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学生的情最况,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备课模式。然后推选出每天讲示范课的人,安排他先讲,老师听课后加以改进再讲。在进行.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取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的方法。主题发言人一般由本组成员教案执笔者担任,所有教师都是参与者。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
其次,新老互相启发, 充满.体智慧。
体备课的对象是本校的同行,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备课方案,还应针对本学科特点阐述备课体会、教学心得及自己对教材、教案、讲稿设计的.由和意图,同时,还应列出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供.体议课时交流、研讨。通过.取主题发言人主讲制度,高年资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备课制度,缩小教师在教学水平、能力上的差异,克服了对大纲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方.#文...-.^深度不一等不足。从使教师.体智慧和优势得到有力的释放,可从中获得启发,交流经验,并对自己的教案、讲稿、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反思并修改,从而获得提高。尤其,对青年教师的启发、帮助作用尤为突出。
再次,突出创新,经验宝贵。
体备课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我们体会到,.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大纲、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方.#文...-.^。
总之,实行.体备课,发挥.体优势对我们每个教师都大有益处。我们既要实行.体备课,又要有自己的个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体备课的开展,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尺子测量教案篇八
3.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做出决策。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课前搜集资料或上网搜集我国或本地生物资源的利用现状的有关资料、撰写文献综述,自学归纳完成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作出决策。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1.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其中来自生物界(除人类外)的资源统称为生物资源。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命名和描述的有160万种左右,而实际大约有500万至1亿中之间。
化石燃料和其他矿产资源是不可更新的资源,如果无止休的开发利用,总有一天会枯竭。
2.现实中的问题
(1)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超量采伐森林,导致森林的成长速率远远低于开发利用的速率。
(2)过渡捕捞,不仅使年捕捞量明显下降,捕捞的.鱼、虾等水生生物种类日益减少,种群结构低龄化,个体小型化,而且严重威胁到其它水生动物的生存。
(3)发菜产于我国内蒙、甘肃、陕西、青海和宁夏等干旱地区,因风干后外观仙头发而得名。用密集的钢丝铁耙楼过的土地恢复植被则需要2—3年的时间。目前正处在沙化的过程中。
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1.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涉及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如何将多方面的利益协调统一起来,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难题。
2.我国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部分法律
(1)4月修订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3)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三、教学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在渔业捕捞中,过渡捕捞造成的危害是:
a.破坏生态环境。
b.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c.污染环境。
d.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2.目前为止,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已被描述和命名的有多少万种?
a.150。
b.180。
c.210。
d.160。
【布置作业】
1.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2.做社会调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与农环境的破坏、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联系实际,讨论的比较热烈。特别是针对如何使用现有资源、开发新能源,学生提出的方案很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关爱社会、关爱未来的社会责任感。
尺子测量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出示生字词:崔杼 独揽 大权 伯仲 忠贞 屈服 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 颠倒 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 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 ……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 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总评:
(一)指导预习,事半功倍。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知识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学生的资料查阅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纲挈领,集中分析。此篇文章的整体感比较强,共有两条线索:崔杼与太史的交往(主线),崔杼的心理变化(次线)。教师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文本教学,以读为本。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并未立刻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再进行性格分析,此种做法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