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是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和组织的必备文书。总结是指教师在一节课或一段时间内,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置教学目标。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置教学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或者总结是指教师在一节课或一段时间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下面是一些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教案样本,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篇一
数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例2.(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篇二
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篇三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内容,重形式。在复习准备阶段,精心设计练习题内容,在高效复习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探究,重归纳。在教学例3的环节中,不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且重视个例分析,重视归纳总结相关规律。
3、重联系,重迁移。有效利用已有的整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巧妙地引导学生把原有知识迁移到分数混合运算中来,使学生通过分析、尝试,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运算题,提高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解答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说出运算顺序,不用计算。
(18+7)×488+(30÷5)350—25×260÷(77—65)
2、导入新知,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
(1)分析题意,明确题中的各个数量的意义。
(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3)尝试列式。
2、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12÷(1/2×3)
(2)师生共同总结运算顺序。
3、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算式:12÷12÷3。
(2)引导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三、训练深化。(9分钟)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33页“做一做”。
2、巩固训练:完成教材35页9题。
3、拓展提高:完成教材35页10、11题。
四、总结收获。(5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完善板书。
2、老师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篇五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例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 (2/5+3/5 )×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三、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共同评议。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决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四、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
小结:简便 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相对应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篇六
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分数混合运算相关复习。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索、迁移类推”的方法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练习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发展数学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含中括号小括号混合运算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引出课题——分数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从总体上复习分数混合运算这一板块的内容。
教师:有关分数混合运算,我们学过哪些主要的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抽学生汇报,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逐步完成下面的知识内容。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梳理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复习,使学生的头脑中对本版块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地脉络。】
2.复习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如果说出:分数四则混合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教师追问:能具体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运算顺序,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1)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没有括号,有乘除也有加减的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第1题。
教师: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略)
教师出示这样一个算式:4
要求学生在这个算式上面添括号,使运算顺序符合下面的要求
(1)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2)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3)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抽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判断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要按照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每一步计算;三是要按照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书写。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出上面两道题的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个别指导,并抽学生到黑板上计算;计算结束后,集体评讲。
3.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出示:5
教师:这道题按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后,教师追问:如果按这样的运算顺序算,会遇到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按运算顺序算非常麻烦)
教师: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想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怎样简算?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重庆市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宁夏回族自治区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青海省月人均养老金是多少?……
教师:你们会解答这几个问题吗?
三、巩固应用
处理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7题。
先让学生从问题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让学生提出说学问题并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解法。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各自的解法。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篇七
数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讲授新课
例1.(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例2.(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总结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篇八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4.1分数乘整数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题。
(1)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提问:你还记得整数乘法的含义吗?
(2)计算:
提问: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如何计算?
2.引出课题。
第二道题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自由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可以画图表示吗?怎样表示?
3个人呢?
求3人一共吃了多少个,
就是要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用加法计算:++==(个)
求3个的和是多少,还可以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3
2.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一次遇到,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式子来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
补充两个例子:若每人吃个,×3=
若每人吃个,×3=
今后每次都要转化成分数加法来计算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中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概括总结计算方法。(同桌互说)
请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4)介绍约分及注意事项。
根据的计算过程,指出: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然后再乘,结果相同。教师示范,注意约分书写格式: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结果不会变吗?(还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请你比一比,想一想,计算结果约分和在过程中约分,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3.反馈练习:练习一第1题、做一做。
活动3【活动】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于分数乘整数有哪些收获?
活动4【练习】课堂作业
a部分:练习一第2、3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