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风雨,总结是我们的避风港,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事例和引用,增强文笔的生动性和亲和力。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一
女儿的出生让我更加关注教育问题,看了不少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如《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和孩子划清界线》,《让孩子做主》等。而《窗边的小豆豆》使我的心头流淌着温暖的感动。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作品,她小时候就是小豆豆,是一个被一所小学退了学的怪孩子。她的妈妈为了不让她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结,隐瞒了退学的事,到处寻找一所能理解小豆豆个性的学校。让小豆豆退学的老师就和很多父母一样,在他们看来,规规矩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小豆豆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她喜欢在教室的窗边看街头艺人们的表演,然后对他们大叫"宣传艺人",引得班里的小同学都拥挤到窗边;她喜欢把带有抽屉的课桌拉出来又拉进去,不停的弄出声响来,以至于老师要不停地告诫她。总之,小豆豆随心所欲地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全然不在乎学校的相关规定,在老师心目中,这样的孩子不是很麻烦就是很怪。
还好有一个老师并不是这么想的,他就是让小豆豆终身难忘的“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就是他一手创办了巴学园,这个只有五十多号人的由废弃的电车车厢构成的充满欢笑的小学。在巴学园有着各种各样的孩子,有像小豆豆一样被以前学校退学的“差学生”,有得过小儿麻痹症的泰明,也有永远只等停留在小学低年级高度的高桥君,也有从小就显露聪明天赋的小神童阿泰,虽然每个人起点不一样,但在巴学园的每个孩子都很有爱心,都会互相帮助,都觉得在学校的每一天充实而快乐!
“对于小豆豆来说等待第二天的到来,感觉是那么漫长,这是从未有过的事。”这是小豆豆来到巴学园后的感觉,而这样的情况不正是我们身为教育者最希望看到的情景吗?孩子因为喜欢学校的生活而每天抱着快乐的心情前来,而不是每天睡眼惺松地由父母催促着、护送着来到学校。相信每位教师都希望当自己走进教室的一霎那学生都是快乐地用渴求知识的眼光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不是看到学生无精打采地被动地开始他们的又一天的课程。学生本因是天使,本因快乐地茁壮成长,本人比较赞同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要做到这些我觉得就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感受孩子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从而用心和孩子交流。
当然我们的教育制度不会像巴学园那样学生每天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课程学起,也不可能做完作业就能去郊外散步,但是从巴学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我们可以感到一种爱,一种教育者倾注全部的心血,只为让学生茁壮健康地成长,只为保护学生的心灵不被污染的无私的爱。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二
我有一本爱不释手的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亲善大使黑柳彻子。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叙述了小豆豆因为天生好动,奇思妙想,在别人所谓的“好学校”中格格不入,被劝退,她的妈妈为了保护小豆豆幼小的心灵,把她送进巴学园,在校长先生的教育下,让她在巴学园度过了快乐无比、妙趣横生的童年。
其中一篇故事非常吸引我,故事的主题是“大冒险”,故事讲述的是小豆豆参加露营,和好朋友泰明有个小约定,要带他去大冒险,那就是“请泰明上小豆豆的树”。因为泰明患过小儿麻痹症,所以从来没有爬过树,也就没有“自己的树”。在这里,小豆豆用尽一切办法帮助泰明爬上树,泰明脸上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实现了他第一次在树上看风景,也是他的最后一次。我想,这就是友谊吧。
小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工作的地方,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比我大几岁的姐姐,她很照顾我,我们经常有聊不完的话题,这位大姐姐非常贴心,很乐于助人。记得有一次,姐姐带我去户外放风筝,突然,一阵大风把风筝线吹断了,风筝被吹落到了树上。我急得团团转,大姐姐二话不说,在附近找了一把梯子,把手袖一卷,噔噔地爬上了梯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风筝拿下来了,我们相拥而笑。
这本书让我喜欢上了小豆豆,我要像她学习,做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小豆豆因为在原来的学校上课总会影响其他同学而被劝退学。后来被妈妈送到一个特殊的学校——巴学园。小豆豆在巴学园老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从一个调皮好动的怪孩子成长为被大家认可而又有理想的好孩子。
我还特别喜欢巴学园的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很尊重孩子。记得小豆豆第一次来巴学园去见小林宗作校长,校长很有耐心地倾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的话,不打断,直到听小豆豆说完才停止。小林宗作校长很用心地爱护和引导有着奇怪行为的孩子。当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小林宗作校长轻轻地说了声“记得把东西放回去哦”。他任由小豆豆以自己的方式找回钱包,不批评她,最重要的是小林宗作校长总是喜欢鼓励和赞赏这些孩子。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不仅记住了废旧电车改造的教室,每天我吃着“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的巴学园,还记住了睿智又博爱的小林宗作校长。
现实生活里,像小豆豆一样的调皮、好动、有着特殊行为的小朋友们有很多,有可能大人不能像小林宗作校长那样,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不够了解孩子们的世界,无法做到很好的沟通。其实,孩子的世界里不是没有美好的东西,而是我们缺少一颗了解孩子的心。平时,我也是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真希望周围的大人能多多走进我们孩子的世界,多多了解我们,喜欢我们。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四
看《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真的是一气呵成,这本书时而给我温暖的感觉,时而给我悲伤的感觉。
这本书讲述一个因淘气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小豆豆。妈妈没办法,只能把小豆豆转向别的学校。之后,小豆豆就来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巴学园这个学校很奇怪,教室是用电车做的,教学方式更是别具一格,可以从自己喜欢的学科开始上课,如果在上午就把所有的任务都完成时,还可以悠然自得地去散步。还有更为独特的一处,那就是午饭时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所谓的“山的味道”就是生长在山上的东西,比如说:蔬菜啦……“海的味道”当然就是生长在海里的啦,比如说:鱼啦、虾啦……学校还会经常会举行一些活动,比如:“野炊”、“试胆量”、“游泳”……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故事。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与老师同学在一起,快乐的学习和交往,并度过了一个自信无忧无虑的童年。
小林先生是巴学园的校长,并不认为孩子们的天真幻想是胡闹。当小豆豆第一次转到巴学园的时候,小林先生一个人听着小豆豆一个人讲了几个小时的话,这也是小豆豆第一次在别人面前讲这么多话。这样一来,小豆豆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听她讲话的老师。小林校长对小豆豆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小豆豆听了这话之后,很高兴,默默地努力着。正是因为这样,小豆豆充满了自信。这句话一直鼓励着小豆豆,支持着小豆豆。如果小林校长不说这句话,小豆豆永远认为自已是一个坏孩子,永远被自卑心围绕着。小林校长那坚持不懈的耐心和对学生真挚的关爱让我感动了,巴学园这个学校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这个地方拥有无穷无尽的快乐。
书里讲述的都是真实存在的故事,并且真的有这么一所令人神往的儿童天堂。创造学习的人想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与快乐。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在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都在我们的身上,所以我们从小就开始压抑,读书成为一种包袱,从小就背负着,并且一点一点在增重,让我们感到疲劳,孤独。很多老师家长都会认真严谨地教育我们是为自己的未来而读书的,若是让这些孩子从一开始就知道是为自己而读的岂不是省了很多力气。
看完书后,我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座巴学园,倒真想亲自去看看,观看露营,火车,茶话会,运动会,以及孩子们天真臆想的时候小林先生是怎么帮他们实现愿望的。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五
在暑假期间,我最爱去书屋阅读。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的主人公就叫做小豆豆。这本书写了黑柳彻子小时候发生在学校的`真实故事。
小豆豆有很多梦想。刚开始,她想当一个间谍。但她很发现售票员会有很多车票,她就又想当一个售票员。很快,小豆豆又改变主意,要当一个街头的宣传艺人。当小豆豆来到巴学园时,小豆豆又想当一名学园的老师,但巴学园却因为一场大火消失了。
为什么小豆豆那么怀念巴学园呢?
小豆豆因为淘气而被原来的学校退学,来到巴学园上学。在巴学国时,校长先生并没放弃小豆豆。校长跟其他人不同。他很喜欢小豆豆,总是很耐心地听小豆豆说话。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谈话时间竟然长达四小时。并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他很认真地听着,并且很欢迎小豆豆来上学。校长还很关爱心爱护她,让她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小孩。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了我的“小林老师”。小时候,我对画画并不感兴趣。有一天,老师叫我们认真地画一幅有关于春天的画。我用油画棒棒,画了一半黄一半绿的草地,还加了一些树和在天空中飞的大雁。交上去后,老师居然说我画的很好看,还在班里表扬了我。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从此我就爱上了画画,梦想有一天能当上著名的画家。五年后,我看到当年自己的大作,画得歪歪扭扭的,非常稚嫩。我才明白老师当时的用心良苦。
感谢老师,用正确的人生观,在我们懵懂的心田撒下希望的种子;感谢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梦想的幼苗;感谢老师,用那无私奉献的心给我们打造了真善美的世界。老师像土壤一样以厚德载物,呵护着我们,给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生命的养分。老师像大树一样为我们遮阳挡风,陪伴我们走过春夏秋冬。
你看过《窗外的小豆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书屋,一起走进快乐的巴学园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六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的作品。内容讲述的是她上小学的一段真实故事。
我刚拿到这本书时,蹦蹦跳跳的,真像一只快活的小兔子!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抚摸着洁白的封面,闻着书中散发出的淡淡的清香,我就不知不觉爱上了它。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精彩有趣,把我带进了一个充满梦想的童年。黑柳彻子小时候叫小豆豆,是一个乐观、好奇、话很多的小女孩。老师认为她很淘气,老是闯祸,建议她转学。她的妈妈很理解小豆豆,不认为她是个淘气的孩子,但也只好带着她转学了。当然,她的妈妈没有告诉她转学的原因,以免在小豆豆的心理上产生自卑的阴影。小豆豆很喜欢那所叫芭学园的新学校,因为教室是电车,坐在与众不同的电车教室里,简直就像是一边学习,一边旅行,一切都太有趣了!小豆豆的这些经历既让我印象深刻,又让我忍俊不禁。校长也是一个很温和的人,把每个小朋友都当成好朋友对待,他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因材施教,安排各种活动来锻炼了小朋友们的能力。所以小豆豆在那里渡过了愉快的童年。
读完这本书,小豆豆那天真烂漫的形象,妈妈对待孩子很有耐心的言行,校长先生总是理解、尊重孩子的举止,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窗边的小豆豆》真让我爱不释手,回味无穷!它不但情节精彩,还让我读有所获: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同时,我希望大人对待我们小孩子多一点耐心和理解,我们就能像小豆豆那样快快乐乐地成长了!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七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巴学园”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于是小朋友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
1、自信心是孩子成功的首先条件。高桥君这样一位同学竟然获得运动会每一项的第一名感到意外,这是校长用心良苦,为高桥君创造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欢乐的环境。虽然他身体上有障碍,但他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优点,甚至还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因而他从不自卑,也不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自信是克服万难的良药,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许多不可能的事变得可能。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应该多向这位小林宗作校长学习终身教育理念,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为眼前的一时表现长叹“恨铁不成钢”,多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有意为班级中的“高桥君”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有在其孩子的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塑造自信的人格。
2、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得不佩服校长高明的手段和洞察儿童心理的能力。只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其间包含了校长对孩子多少的爱和理解啊,分明就像和一个亲切的朋友交谈。小豆豆即使累了一天,甚至没有找着钱包,但心里还是挺满足的,因为她感受到校长对她的信任,对她的尊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大人体会不到孩子的心里世界,我们往往以成人的想法及经验来衡量孩子的行为,用自己的主观臆测孩子的做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加呵护那份天真的,无论发生怎样的事情,都先要了解事情的起因,想想孩子当时的心里,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提供必要的帮助。
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只有了解孩子心里的需要,才能让孩子非常安心,非常温暖,才能成为孩子真正喜欢的人,孩子喜欢了,教育的影响力就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八
老师家长眼中,小豆豆是个顽皮的孩子。以至于没有学校愿意接收她。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了巴学园,从此,她爱上了巴学园,因为“对于小豆豆来说,巴学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令人惊讶的新鲜事。”
巴学园不仅和别的学校的校名比起来怪怪的,就连设计也是千奇百怪,走进学校,却只能看见电车,没什么教室,但再走近,哈,原来是一个个设计巧妙的“电车教室”,想到这一切的人肯定是校长啦,校长是个和谒可亲的人,也许是因为他童心未泯,所以特别了解孩子们,小豆豆很喜欢这个校长,这个学校。
说起不一样,还得说说上课。在巴学园里上课是自由的。老师是会在黑板上写上学习科目,同学们选择喜欢的项目学习,这是个聪明的办法,同学们就不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了。
小豆豆在这个校园里交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发生了许多趣事,在这个学校,小豆豆每天都能品尝到“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拿到了平生第一张成绩单,第一次在学校露营……,体验了她从未做过的事,露出了平生最最发自内心的欢笑。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却舍不得放下。多想变成文中那调皮可爱的小豆豆,多想在巴学园中学习,我向往着那种幸福,充满乐趣的生活,无忧无虑地欢笑,天天都是那么的充实。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九
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里面的小豆豆、校长和妈妈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了。这本书写了小豆豆因为调皮被学校开除了,转到“巴学园”后喜、怒、哀、乐的童年时光。
先说主人公小豆豆吧!小豆豆身上有许多优点,她对大家都很友好,特别是当有的朋友因为身体上有缺陷,被别的学校的小朋友欺负时,即便外校的学生一拥而上,小豆豆也要拼命的保护朋友,哪怕自已被弄哭也不再乎。遇到受伤的动物,小豆豆也会不顾一切地照顾它们,记得有一次,小豆豆和她的小狗“洛基”在玩“狼游戏”的时候,“洛基”毕竟还没有长大,玩着玩着,渐渐分不出开玩笑和动真格的区别了。忽然它真的咬下去了,小豆豆“啊!”的一下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她的右耳朵已经耷拉下来了。爸爸妈妈知道后,要带小豆豆去看耳科医生,小豆豆却说“不怪‘洛基’,我就去。”爸妈答应了,小豆豆才去了。
小豆豆就是这样一个关心他人的人,哪怕是一只蚂蚁,她也要去爱护它。我要向她学习,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第二个要说的人物就是“小豆豆的妈妈”了,当妈妈听老师说,小豆豆被退学了,并没有告诉小豆豆。因为她怕小豆豆听到之后转到另一个学校时,会是多么沮丧而惴惴不安啊!我真为小豆豆感到高兴,因为她有一位处处为她想、爱她的妈妈。
再来说说校长吧!小林校长很友好,孩子们犯了错,他决不会请家长来。他会让同学们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是同学们错了或者是同学们知道错了,他就会说:“请为这件事道歉。”小林校长这样做,既伤害不了孩子们的自尊心,还能让孩子们知道错并改正错误。
如果现在所有的学校都像“巴学园”一样,那上课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如果现在所有的校长都像“小林”校长那样,校园里将会是一片欢声笑语;如果现在所有的学生都像“小豆豆”那样,那么那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温暖。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十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一所小学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小女孩的真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经只读了半学期就被退学的小豆豆,也就是现在的黑柳彻子。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小豆豆退学后,妈妈就把小豆豆送到了巴学园。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但看了这篇课文,我决心要坚持下去,像小豆豆那样。我知道了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要靠勤奋。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很用功的看书……如果大人们能多花点时间来和我们沟通,了解我们内心的世界。这样,我们就也会拥有一个健康的童年,还能和小豆豆一样有一个童年美好的回忆。
《窗边的小豆豆》让我深深明白:只有乐观,自信的面对生活,我们才能够向成功前进。真心希望我们的学校、天底下所有的学校也会成为像巴学园一样的。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篇十一
“好书不厌百回读”,“温故而知新”,一点不错的。重读《窗边的小豆豆》,才发现,原来我们常说的尊重、信任、理解、鼓励等教育方法就是最神奇的教育方法。
一、理解和尊重。当小豆豆第一次转学到巴学园的时候,小林先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的面孔,对小豆豆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毫不厌烦地听小豆豆没头没脑东拉西扯4个小时。他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当小豆豆因为找钱包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 “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可以为了满足孩子们看电车进来的好奇心而允许孩子们晚上住到学校。正因为尊重,所以从第一次见面小林先生就成了小豆豆最喜欢的人。而我们呢?因为不尊重孩子,我们不会平心静气地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总是毫不在意地打击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为不尊重孩子,孩子出了一点差错,我们就怀疑他们的能力,然后就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以否定的态度阻止孩子去观察、思考并用心去感受世界。 其实尊重孩子正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小林先生理解孩子可贵的天真、好奇心强、顽皮等特质,所以才会有“礼堂露营”、“温泉旅行”等别有新意的活动。小林先生理解孩子对大自然的需要和热爱,才会带孩子到自然中去散步。正如书中小林校长所说:“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总之,只有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才能真正的体现教育对于他们的作用,真正达到“培养人”的目标。
二、信任和鼓励。面对别人眼中的“怪物”小豆豆,小林校长却能够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并经常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简单的话语激励了黑柳彻子一生,成就了她后来的辉煌。在运动会上,对矮小的高桥君说:“你绝对能做到!”这种鼓舞所带来的正能量是无法估量的。简单一句话的魅力,是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闪动摇坠的露珠”。我认为小林校长关注的是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把为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灵作为自己的责任。
小林校长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功的开启了孩子心灵的四重门:好奇心、自信心、自尊心和同情心,创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育环境,并用“心”去教育每一孩子,把他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小林先生创办巴学园共8年,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被烧毁,只存在了极短的时间,但是在巴学园全校学生不足50人,后来,国家级人才就有10多个,世界级2个,不得不令人深思。
我不由迷失在神奇的“巴学园”,迷失在小林校长别具匠心的神奇的教育方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