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的写作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整理思绪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提高写作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阅读,你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有幸听到了汪志广老师关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专题讲座,汪老师幽默诙谐的讲演、旁征博引的论述、高屋建瓴的学术引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启发和教育,感触颇深。
通过这次培训,我懂得作为教师该有师爱,师爱如阳光。学生的心理渴望师爱,教师的.使命在于尊重主体性、包容多样性,用心去发现、唤醒、引导。让学生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多走近路。让我们教师把阳光播撒在别人心田,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爱,所以追寻。追寻教育的理想信念,追求立德树人的远大目标。三尺讲台维系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每一个老师都负载着民族的使命。唯有志存高远,老师才能安贫乐道,乐而忘忧、甘为人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因为爱,所以执着。执着地追求形成大师风范,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引路人。因为爱,所以深爱。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指向,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大胆实践,而且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做起,创设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的时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教师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迹。当今的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应当这样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目标的教师。
教师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前不久,翻阅了《教师人文素养》这本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使我产生了共鸣,尤其是读了梁晓声写的一篇《我的小学老师》,深有感触。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某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卫生检查团到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因为他的衣服脏,当面指责了他,全然不顾一个孩子的自尊心。
殊不知,这是他认为最干净的一件衣服。梁晓声小时候家境贫寒,每天有数不清的家务活,导致手皴;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地干临时工,根本没空照料孩子,也没有钱买像样的衣服。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应该以贫富区别对待学生,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相反语文老师却对他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她的一席话让梁晓声感动不已:“家庭贫穷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值得自卑羞耻的,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位老师喜欢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她细致地帮他洗头,一共洗了三遍,还给他在脏衣服外套了件绿坎肩,以遮挡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语文老师的关爱下,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还考了满分,并且写的一篇作文还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
梁晓声小时候碰到的这位语文老师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引领他进入了文学的大门。这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最终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他们。每个孩子都出生于不同的家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成绩也有高低。老师不应该总把赞许的目光、激励的语言送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一些成绩不如意的学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所碰到的困难,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埋怨孩子。沟通是最好的途径,静下心来,跟学生面对面交流,找出他们身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成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尊重每位学生,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懂得一些方式方法,尽量照顾孩子幼小的心灵。可以用一些轻松的话语,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让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点,千万不要像梁晓声小时候的这位班主任一样,那样会深深地刺伤一个孩子的心灵,以致于和你越走越远。
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这么多年过去了,梁晓声对当时发生的点点滴滴还记忆深刻,足以说明了一点,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尽心尽责地做一名好老师,让我们的孩子在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涯时,也能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教师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他,是互联网上的大师、是教育界银屏上的大侠,是北京的教育相声、是远方的......是可观而不可见的。
今天,我们有幸能有如此良机向他现场取经,全沾学校之光。听他侃侃而谈,分享教管攻略。他是幽默的、新颖的,亦是平易的、实在的......
他接地气,没有老生常谈、没有人云亦云。精深的教育理论于他谈笑风生中就能使人瞬间顿悟。他忽而戳中内心醍醐灌顶的语言也让人久久深思,不能自已。
大师的道,是走不寻常路。个人有套路,他攀的是泰山,观的是沧海。眼角多的.是坦荡、话里满是释怀。到底心中是有多少丘壑,此刻才能令人振聋发聩。
他别样的教育理念对我的思想满是颠覆,给我带来的惊喜不仅是鸡汤,更是我教学十年正处高原瓶颈期的慎独自行。让我在教学困顿的此刻寻回了来时的初心,生出了对未来教学规划的方向。
知不足,能者为师,长者为师。多听多看,把反复的工作干出巧劲来。用眼神去沟通,将社会视为教材,防止付出爱收获恨,把教育干成悲壮的事业。敢为人师者,必敢为人先。说再多,都不如去做,让自己努力垫脚,去寻求教育的高度。拒绝浮躁,安静教学,好好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好老师吧!
教师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今年2月以来,我积极参加学校里开展的学法活动,通过学习《宪法》、《民法通则》等基本_,《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及有关的行政法规,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两场学法用法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制理念,依法行政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执法、司法实践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树立和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正确履职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主动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依法有效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自觉用保障服务大局的成效检验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我觉得,作为一名公务员,要脑中想着大局、心中装着大局,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学会从大局出发,从大局着眼,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之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使各项工作切实体现服务大局的要求。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础。我们每个人只有把本职工作干好,把各自职责履行好,把职能作用发挥好,才能真正为大局服好务。
二、学法律,要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我觉得,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全社会也会关注教师的个人形象和整体形象。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随时注意自己阳光、忍耐、宽容、严谨的形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三、要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公务员,平时要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勤政。作为教师,就应该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时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有幸听到了汪志广老师关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专题讲座,汪老师幽默诙谐的讲演、旁征博引的论述、高屋建瓴的学术引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启发和教育,感触颇深。
通过这次培训,我懂得作为教师该有师爱,师爱如阳光。学生的心理渴望师爱,教师的使命在于尊重主体性、包容多样性,用心去发现、唤醒、引导。让学生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多走近路。让我们教师把阳光播撒在别人心田,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爱,所以追寻。追寻教育的'理想信念,追求立德树人的远大目标。三尺讲台维系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每一个老师都负载着民族的使命。唯有志存高远,老师才能安贫乐道,乐而忘忧、甘为人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因为爱,所以执着。执着地追求形成大师风范,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引路人。因为爱,所以深爱。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要先育心,只有进入孩子心灵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要继续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虚心学习、与时俱进,努力用爱去交换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教师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郑巧,20__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爱好写作,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中学教师,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评为教学质量优胜班级,每期都被评为教学能手。在今年全县师德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去年,接到永州市万名教师网络培训的通知,我兴奋不已,漫长的假期终于有机会充充电了。于是,我准时认真聆听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陈默教授《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关注学生心理成长》的讲座。她从教师在讲台前良好的状态、教师的觉察力、教师的沟通技巧和正确的家校联系这几个方面,用清晰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案例向我们阐述了教学和管理中的诸多细节问题,引起了所有老师的强烈共鸣。很多老师甚至在讲座结束之后还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我也不例外,陈教授在有限的时间里给我注入了太多的信息量,让我思索良久。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谈到的一个现象:教师在讲台前的情绪状态与中小学生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陈教授的话,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偏重于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习得和掌握,却往往忽视了教师情绪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讲台前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教师的第一素养。走进教室,开始上课,那就是你的天下。当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你时,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将牵引着每一位同学的心,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倘若失去良好的课堂情绪,课堂就会失去活力,学生也会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因此,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情绪存在重要联系。
作为一名年轻的初中教师,回想起自己的教学经历,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刚参加工作时,有好心的前辈告诫我,一定要在第一节课树立好自己的权威,让同学们不敢造次。于是,在走上讲台后,我时刻“端着”教师的架子,以一个指挥者的姿态与同学们交流,每次都会先针对班级出现的不良现象批评一番再上课。久而久之,即便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不错,但我明显感到同学们对我疏远了很多,从不敢在课上开玩笑,更别说由衷地大笑了。一位同学在作文《我的“变脸”老师》中这样写道:“郑老师擅长变脸。她总是面带微笑,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带领我们学习。其他班两节课才能上完的内容,我们班一节课就学好了。只是她每次上课前都要板着脸,批评那些不听话的同学。这样一来,前半节课好些同学的心情就都会变得很糟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果她能不变脸,永远笑眯眯的该多好。”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如果我是学生,肯定也不喜欢老师每次站在讲台上就板着个脸,更别说当众受到批评了,那样只会让我感觉很没面子,长此以往,还会对这个老师产生反感。
这样一想,我就释然了。是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的不完美的孩子,犯错是他们的特权。面对孩子的过失或错误,我们不应该和他们一般见识。无论何时,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讲台前的良好情绪状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鲜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于是,每节课前,我开始有意识地学着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尽量控制自己不把负能量带到课堂中。对于孩子正确的回答,表扬其聪明伶俐、观点鲜明;不恰当的回答,肯定可取之处或鼓励其勇气可嘉。对于听课状态不佳的孩子,以警醒的眼神或幽默诙谐的话语来提醒,提醒不了的就微笑着停下等待,实在不能解决的就课后到办公室处理,努力让课堂达到最佳预设效果。渐渐地,同学们的心离我近了,学习劲头足了,成绩提升了,不良行为也就少了许多,班级各项评比自然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想,这就是情绪的正面影响吧。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你付出的每一粒“糖”都去了它该去的地方。
在陈默老师的讲座中,她以幽默风趣的语调给老师们讲述了自己多年来经历的教育故事,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和生活现实帮助老师调整了心态,有效的提高了一线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给老师们做了一场非常有效的心理辅导,也安抚了多数老师认为自己“嫁错郎、入错行”的心理。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言行举止、谈吐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对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善于心理调适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能在课堂上创造和谐和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也会表达出强烈的求知欲,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教师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人文精神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要提高人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远离盲目和低俗,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塑造人文精神,它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人的灵魂,灵魂主导人的一生。因此,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现代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细菌微生物,无所不有,真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关怀,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是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好的教育资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担负起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内有所体会。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越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佳方式。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由的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启迪,感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做这样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师高尚的品格,诚挚的感情,渊博的学识,整洁的外表,生动形象,文明礼貌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等等具有美育因素的诸多方面,无不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教育。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