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心得还可以反思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找出解决方案,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教学反思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教学反思博客和社群,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心得体会篇一
在幼儿园工作中,家长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面对孩子、面对家长,如何让家长了解我们幼儿园的工作,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是我们进行家长工作的一项坚持不懈的任务。
在本学期,由于孩子渐渐长大,家长也渐渐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也要重视家庭教育。所以,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大家都踊跃地购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了这本书,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都有了不少的改善。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点上,我们针对一些比较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了一些互动,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在改变。
例如:在6月的分享篇中,就家庭教育中采用“严格教育”还是“顺其自然”的问题。我们班级的家长各抒己见。很多答案都给我们全新的认识。很多家长认为,对于最起码的底线,要严格要求,不能妥协。比如吃饭时的规矩,和小朋友玩耍时不能打架,粗暴;走在路上要遵守的交通规则,上学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
但对于兴趣爱好,建议顺其自然,非常反对父母由于自己的功利心,要求孩子学习他们根本不喜欢的东西。
类似的观点都是本着以孩子为主体出现了,而不再是让孩子做什么就做什么,避免了孩子在家庭中处于被动的位置。这是我们发现比较可喜的地方。
而针对我们班级的家长比较宠爱孩子的现象,经常希望孩子得到更多的鼓励,希望永远都不要有责备的问题,我们也一同让家长参与谈论。结果发现:很多家长都是比较理性的。在这里我帮家长们总结了几点。
1、表扬要具体细小,不是说大道理,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表扬值得表扬的事。
2、表扬要及时,要趁热打铁,错过机会表扬就没有效果了。
3、表扬的时候不要轻易给孩子一些做不到的承诺,家长要做到言而有信,有的给孩子许诺就要做到。
4、不要在表扬中夹杂着怀疑,表扬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要再表扬之后加一句“这是你做的吗?5、不要让孩子获得的表扬难度太高,难度太高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和积极性。作为家长我觉得表扬孩子还是要有一定的技巧的。
当然,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班级的个别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有些家长由于工作问题或其他问题,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面对孩子的有些不良行为时不管不顾,甚至有点包庇。对此,我们也希望在下学期更加深入这部分家庭的工作。例如: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继续引导家长对于孩子习惯、情感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只重视知识技能;其次在继续发挥家委会成员的作用,要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班级工作中来,鼓励每位家长参与进来,共同为我们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献计献策。与这些家长多沟通联系,使他们也能改变育儿方式,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之中来。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要达成家长和老师教育理念的一致,才能使孩子更健康快乐成长。我们要继续努力,与家长一起,关注孩子成长,使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长足的进步。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心得体会篇二
在当今时代,影响孩子操行构成的因素日趋复杂。但在孩子的品德构成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家长的品德行为标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议和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原则。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很小的时分,我们就已经末尾向她灌输这种思想。例如:开饭前,要先把爷爷奶奶请到,等大家都到齐了再一起吃。
以前我的孩子,喜欢把本人喜欢吃的菜放在本人的前面,这样当然是很不好。有一次我特意买了好多本人喜欢吃的,烧好放在本人的面前,吃的津津有味。女儿看了很冤枉,我说我是向你学的啊,我买菜当然买我喜欢吃的啦。你都不替别人着想,别人怎样会想着你呢?反问她:你觉得好东西是不是应该分享呢?她听了,低下了头。从此,她知道了只要对别人好才会博得别人对本人的好,学会了体恤关怀别人。我的父母年岁大了,常常有些小缺点,老人生病是,我们细心照料,让孩子在一边,力所能及的小事都会让她去做,孩子渐渐学会了照顾别人。去年,孩子的爷爷生病,孩子每逢星期六便会主动为爷爷当护理员,她模拟着我以前的动作,为爷爷洗脚,捶背,还为老人读报纸、讲故事。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让我知道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提高本身的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把握迷信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我们深深体会到:父母应该协助孩子,让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让其不断完恶人格操行。人格操行的养成是一个极端漫长的过程。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炽热的热情、耿直的情怀,永远是我们家长的人格力气。我们要求孩子憨厚、真诚、自然、老实、耿直、残忍,本人首先要做到。正仿佛德国教育家福录·贝尔说的:孩子的命运是把握在父母亲手中的。让我们做家长的共同携起手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托起明天的太阳,铸就孩子的幸福生活,铸就中华民族美妙的未来。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心得体会篇三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一卷中《你会正确运用表扬吗》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作为家长,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从而对他们加以表扬。
很多家庭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在家中,有时在孩子行为正常时不注意孩子——该给而没有给予表扬;在孩子犯错时才注意孩子——批评太多,结果家长一遍遍地喊,孩子却充耳不闻,最后生气只好借助于打骂。如果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表扬使其得到注意,而对错误、不良习惯则用忽视加以转移,则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家庭教育中表扬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好的推动力。当孩子的良好行为被肯定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再次表现这些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表扬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认同和接纳,这不但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理解,表扬和鼓励是孩子智力发展力。它让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而成功和快乐又让他产生自信,这对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关系重大。
认识到了表扬和鼓励的重要性,家长和老师们都可以这样做: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心得体会篇四
在《怎样把学习变成乐趣》一文中有个“学以致用军事数学”的案例,案例中聪明的父亲借助机枪做为兴趣点,从而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和领悟换算的概念,引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工作中常会听到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对玩电脑游戏兴趣很高,对学习的兴趣相对于要低一些。经了解,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缺乏兴趣点,从而让孩子感到学习乏味,提不起兴趣。着急的家长就会训斥甚至打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厌烦学习。我们说教育孩子,首先教育者要合格,家长做为家庭教育者,更是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更新教育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孩子一旦对某种事物感到兴趣,就会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原动力。有了兴趣,那么学习就不再是枯燥和乏味的,相反会会让人沉醉其间,乐此不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如果家长每天晚饭后捧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者伏案做些未完成的工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养成喜欢看书学习的好习惯。
除此,还要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有小小的书桌,有随手可拿得到的书籍,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至从我给孩子元元建立自己的小房间后,在客厅奔跑的现象少了,喜欢自己在小书桌前画画写写,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元元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喜欢做手工。刚开始要我教他做:教他画个图,涂上颜色,剪一剪,就是一个简单的作品,送给小朋友。渐渐地他学会自己看书做手工。作品有平面的发展为立体的,有动物、植物发展为房屋,车辆等等。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记得元小时候,他把绿纸剪成小块小块的,接着把纸往空中一洒,“看啊,树叶落下来哦——”弄得满地都是纸片。顿时我火冒三丈,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我忍了。因为这时候孩子正处于享受成功的欢乐中,思维、想象都随之遨游,不管他做得好不好,都应送他一个大拇指,给予肯定,其次教育他怎样收拾。如果这时批评他乱剪纸、弄得到处都是难收拾,就会让他失去信心,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受到挫伤。同样,在家里如果总是批评孩子这做不好,哪做不对,久而久之,孩子会有自卑感,表现为不自信,不爱学习。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起跑线。每个孩子可能都会问“我是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不能像孙悟空一样飞”……这些想法看起来荒诞,但却又充满了童趣。元元喜欢动物,经常提些有关动物的问题,很难回答。如果随意想个答案敷衍一下也许很省事,但有可能孩子的思维的火花由此熄灭,不利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他提出难以解答的问题时,我会说“我去翻翻书”,“去网上查查”认真引导他想办法找到真确答案。在帮助孩子解答问题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学习。为了更好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我为孩子选择的书籍、故事、影视大多与动物有关。学习的兴趣,生活的常识,做人的道理都有孩子最喜欢的动物群体中得到启迪。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心得体会篇五
最近在幼儿园定了一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感触很多,这本书中所举的事例,有些是我们生活中碰到过的,还有些是比较贴近我们生活的,从各个方面讲了我们作家长的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的实例,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意识到了作为家长的我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还有许多误区和不足,也知道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以前都把精力花在如何让孩子吃好穿好尽量让他不生病,买书买积木买玩具·····尽量让他开开心心的,每每发现孩子的不好习惯,总认为是孩子自己不听话,从没检讨过自身存在哪些不足,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自己处理的方法有时真的要反思。有次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有些烦躁,在小家伙无缘无故不讲道理的时候,对他发火、吼叫,很没有耐心,结果是越哭越厉害,怎么讲都讲不通,气得我把他关进了洗手间,事后,就后悔了,是不是对孩子太粗暴了,有时候也会在想,究竟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些,有时候也会发愁,教育孩子是一件苦恼的事情,很难啊!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其实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比我们小时候好多了,在家里免不了要溺爱、迁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家长都不太让宝宝做事情,不是担心碰到这里,就是担心伤到哪里,都要替他们包办掉,以至于宝宝的独立性很差,很依赖大人,其实宝宝都有很强的好学心和求知欲,会观察、模仿大人的动作,就拿我家小家伙说吧,这几天每天晚上睡觉,会把自己的衣服、裤子叠的像模像样,还要替我叠衣服,告诉我,这是在幼儿园老师教的本领,我真得很开心,为他的进步开心。通过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家庭教育一定要与幼儿园的教育同步一致,就像书上说的,父母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现在我们每天尽量坚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虽然,有些事情做起来动作还有些笨拙,只要坚持下去,哪怕每次只改变一点点也会鼓励他、肯定他,增加他的自信,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中成长。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榜样作用。不能把情绪带给孩子,对待孩子一定要耐心、要心平气和、要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待人真诚、孝顺老人、能尊重别人、体谅和宽容别人、要有责任心和爱心,父母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的反映了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实现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要不断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孩子在每天成长,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完善自我。《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关键是我们要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去呵护我们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