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范文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写总结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安排和语言的简练明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篇一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一组塑像。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沉思、或舌辩、或聆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一种然莫御的感动,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多么真切的师生情啊!夫子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中国5000多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不缺雄才伟略的君主,不缺流芳百世的贤臣,不少品行高洁的隐士,但影响至今,将精神渗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血液中、骨子里的却是一生身无长物、颠沛流离的夫子。这足使后代为师者共与荣,使我们这些在“师途”中行进的人对“师”的真谛有了更多的感悟。
夫子是高悬晴空的皓月,是润泽田野的清源。但我宁愿将他看作一座山,不可逾越,却可攀援。夫子之德,德配天地;夫子之才,古烁今,子自难奢望。但夫子“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虽非常人可以做到,但绝非不可企及。师道在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省,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才能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器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
1.教师节教师演讲稿
2.教师英语演讲稿
3.最美教师演讲稿
4.教师永远跟党走演讲稿
5.教师演讲稿大全
6.教师教育故事演讲稿
7.教师演讲稿1500字
8.青年教师演讲稿
9.教师节演讲稿
10.教师迎七一演讲稿
身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篇二
孙晓兰,女,1949年出生,东城区崇文门东大街居民。
自1998年至今,孙晓兰主持的助学亲友团,对广渠门中学宏志班近千名学生给予了物质与心灵的“双助”。100名“宏志生”在她60岁生日时为“宏志妈妈”颁发了“人生导师”的聘书。受孙晓兰影响,她的儿子、几十名宏志生乃至北川地震受助的学生,都相继参与爱心活动,帮助他人。
身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篇三
教师节征文:平凡的教师感人的事迹
一说教师,有人就会在心里说:“教师,太平凡了。”是的,教师人是平凡的,但事业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牺牲。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默默无闻的教师,张惠芝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没有亮丽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我们依然会有一种感动,为那平实中的温暖,为那平淡中的坚守,为那平和中的智慧,更为她那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的爱。她的可贵,正是缘于真实而宽厚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坚定而执着地追寻着做教师的幸福!十六年的岁月里,她赢得了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心,得到了极佳的口碑。
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她始终诠释着陶老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信念,除了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具有宽广胸怀和健康心理的人。在学生身上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面对这一切她用爱导航。
在张老师的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叫何晓露,五年级就被确诊为骨癌,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的足迹遍及全国,从得知孩子病情开始,张老师就深感这份生命的沉重,她和孩子的父母并肩作战,一起为创造生命奇迹而努力着。于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到晓露的身体,一直把安全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一走进教室,眼睛必定会第一个搜索她的身影,提醒她注意保护好自己,一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她不厌其烦地走进每一间教室,告诉每一个孩子:晓露生病了,行动不方便,大家多关心她。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晓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为了更细致地照顾到孩子,张老师几乎每周都要和家长进行交流,谈谈学习情况、身体状况。晓露的妈妈多次说道:“晓露有福气,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妈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晓露发病时,需要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短时一两天,最长的可达三个星期。在这段寂寞的日子里,她特别想念老师和同学,张老师总会记得打电话告诉她学校发生的新鲜事,最近学了哪些内容,告诉她大家很想念她。晓露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她有许多朋友,张老师经常会带着这些朋友去看望她。
在她所带的二(4)班里桀骜不驯的王平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张老师的心,记得刚上一年级时,张老师发现她的铅笔盒里总是缺这少那,几只仅有的铅笔头总是光秃秃的,就是这些细节引起了张老师的注意,经询问了解得知她很小时父母在外地工作了,她只好跟着姥姥,而姥姥年老多病也管不了她。因从小缺乏管教,她养成了懒惰、好动、捣蛋、不写作业等坏毛病,成绩也始终很不理想。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她显得孤僻、缺乏自信,与同学相处也总是出现矛盾。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张老师给了她过多的偏爱:每天总是先帮她削好铅笔,整理好书包,像妈妈一样迎来送往。在排位时,特意将她调到第一排讲桌前的座位,每节课上经常提问,时刻提醒她注意听讲,发现一点的进步便大力表扬。每天放学后给她补课,看着她完成作业再离开学校。经常找她谈心,关心她的生活,给她买文具、食品、玩具……班里的事经常让她做,增强她的自信心。细心观察,不断提醒,不让她有惹祸、犯错的机会。很快她的成绩提上来了,人也快乐起来了。
两年来张老师一直坚持这样做,王平也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让人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也会消融;教师的爱是无声的力量,高尚的人格魅力将润物细无声。
教师就是像张老师这样,就像一颗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眩目,没有白云那样高远,但从来无怨无悔,与世无争,总是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那份光和热。
身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篇四
伊川县优秀教师用敬业和奉献,弘扬着新时期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王燕红是县实验中学的一名女教师。她丈夫在工作中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子患上了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症。面对生活的磨难,王燕红仍然走在全校教育教学的前列,所教六个班的地理课均取得良好成绩。到北京取儿子的化验单时,王燕红竟背着试卷上火车,在火车上批改完了试卷!
程锐生老师在该县白沙乡第二初中工作,十几年来,他视学生如亲生,为了使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他冒着风雨步行10余公里,到学生家中家访。当该生考上县一中后,他又把节省下的1000元钱,当做奖励交给这个学生。
身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篇五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学习算术、英语。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1]且基础较好的学生邓世昌、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他少年时就聪颖好学,“有干略”。
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
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被调到北洋海军,任“镇南”炮船的管带。1867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身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篇六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有林农的《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的子女
邓世昌的三儿五女:邓世昌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无子,邓浩乾养女邓孝思;邓世昌长女邓秀媛;次女邓秀蝉嫁给邓世昌同窗挚友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
邓世昌孙子邓小鹏,孙女邓素娥(养女)(邓世昌长子邓浩洪后代)。
邓世昌外孙叶裕芳,外孙女叶爱兰、叶素兰(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后代,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孙子、孙女)。
邓世昌曾外孙叶兆麟、叶兆泰(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后代,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曾孙)。
邓世昌曾孙邓立峰,曾孙女邓立英、邓立群、邓立庄(邓世昌长子邓浩洪后代)。
邓立英,河北省宣化冶金环保厂高级经济师,河北省政协委员,张家口市宣化区政协副主席。
邓世昌玄外孙叶新力、叶伟力(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后代,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玄孙)。
叶伟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战争电影与人类和平》、《科幻电影与未来时代》、《千万年的梦——人类和平之歌》。
身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篇七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某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共产党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某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某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14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共产党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关于感人的事迹材料范文
身边感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篇八
中华五千年来马革还尸的将士,一直受人爱戴。特别是那些为抗击外来侵略而英勇赴死的民族英雄,更让人感到敬佩,而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当时所有人,甚至包括当时的光绪皇帝。
邓世昌是清末北洋舰队致远号的管带。他有着热烈的爱国情怀,在平时就常对将士们说:谁人不死?希望咱们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的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甲午战争。当年9月日本舰队突然偷袭毫无防备的中国舰队,一场海战就此打响,这就是有名的黄海大战。海战中北洋舰队旗舰被击伤,指挥旗被击落,邓世昌马上下令自己所在的炮舰致远号升起指挥旗,吸引敌舰进攻自己。他所指挥的致远号炮舰是在战斗中最为英勇的,是唯一一艘击沉日本舰船的中国炮舰。日军将邓世昌的炮舰致远号包围,致远号中了炮弹,开始向一边倾斜,炮弹打光之后。邓世昌对士兵们说:我们就是死了,也要展现出中国海军的威风,精忠报国。
致远号开足了马力向吉野号冲撞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不幸的是致远号被鱼雷击中后爆炸,永远的沉入海底。官兵几乎全军覆没,邓世昌也毅然决然的为国捐躯,这便是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史料记载当时的百姓听说邓世昌的英雄事迹之后,无不悲愤不已,人们自发冒着危险出海打捞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