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应当善于发现和挖掘文章中的亮点和亮点。编辑需要有耐心和细心的态度,对每一篇文章都进行仔细的审查和修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行业内专业编辑的作品精选。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一
1、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
2、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4、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5、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6、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7、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8、“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9、“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10、“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11、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12、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13、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15、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16、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17、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18、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19、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0、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21、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二
1、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2、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3、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4、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5、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
时间。
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6、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7、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8、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9、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11、
人生。
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12、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13、你有你的。
生命。
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4、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5、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16、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17、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
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8、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19、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20、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21、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
道德。
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23、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5、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三
1、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2、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注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4、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5、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7、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8、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9、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1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11、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2、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13、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14、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15、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16、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色和欲二字生死之根。
36、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1、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四
1、立志、努力,纵然不能完全成功,也会得到进步;发愿、向上,纵然不能完全实现,也会得到进展。
2、世间上没有小人物,只要发大心,就是大人物;世间上没有大问题,只要虚其心,就没大不了。
3、做人要如滚雪球,越滚越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越织越有成就。
4、一个人要出类拔萃,必须从小养成“接受”的习惯,一味地“我想”、“我愿”、“我要”、“我觉得”、“我认为”、“我喜欢”等等,可能是原动力,也可能是进步的阻力。
5、从一沙一石中看到无限的世界,从飞湍鸣涧中听到真理的声音,从刹那因缘中感受永恒的未来,从明月清风中体悟清净的自性。
6、我,是自私的、痛苦的,有我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痛苦;能无我,自然不会自私执著,自然会拥有更多、更大的空间。
7、树之毁灭,因为役于刀斧;人之毁灭,因为丧失良心。恒心是成功的根本,怠惰是败事的先驱。
8、不择细流者才能成江海,不辞土壤者才能成高山;不耻下问者才能致渊博,不文饰非者才能尽善美。
9、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苛求,此乃事业成功之捷径;善德不嫌多,恶习不沾身,是为修行佛道之初阶。
10、欲知涵养心量,须看乱时气势;欲知谦恭进退,须看利益当前。
11、一个人如果怕吃苦、怕吃亏,则成就有限。每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过程的,就是要耐烦、耐久、耐屈、耐苦。
12、不要强迫别人一定要跟自己相同,须知“方便有多门,根机有多种”,更不必要求人人都顺从我的意思,眼耳鼻舌各司其职,才能成为健全的有用之人。
13、不夸小善,终积大德;正如涓流,点滴汇聚,终成大海;不除小恶,终必败事;则如磨石,不见其减,日有所损。
15、少执多放心安泰,少傲多谦人缘好;少色多德名誉佳,少私多公成就大。
16、以平常心面对世事,以欢喜心学习接受;以服务心和人结缘,以感恩心回馈社会。
17、取人之直,疏其谄曲;取人之朴,疏其奢侈;取人之宽,疏其狭隘;取人之敏,疏其懒惰;取人之辨,疏其迷糊;取人之信,疏其虔偶。此乃用人之道也!
18、职位愈高,愈需要直言不讳的属下;处境愈险,愈需要肝胆相照的朋友。
19、用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能让自己越来越进步;用宽恕自己的心宽恕别人,能让自己越来越慈悲。
20、最高明的管理原则,是让团体能产生共识,是让上下能打成一片;最良好的管理方式,是以授权来代替干涉,是以己心来体恤他情。
21、有计划,则不乱;有分工,则不忙;有预算,则不穷;有欢喜,则不苦。
22、伟大是由血汗堆积,牺牲越多,越是伟大;成功多因勤劳而获,用力越多,越会成功。
23、懂得付出,不计较吃亏,才是富有的人生;锱铢必较,只知道接受,必是贫穷的人生。
24、日常小事能尽责,当能成就大事;重要大事能尽力,自能顾全小事。
25、小罅可以溃堤,微隙可以伤谊,防微能够杜渐,知错能够弭患。
26、做人,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要;处世,不以成功为急,而以结缘为尊。
27、一等官员:勤政爱民,理性沟通;二等官员:操守清廉,洁身自爱;三等官员:吹牛拍马,党派营私;劣等官员:公器私用,仗势欺人。
28、以配角的身份,主角的心情入戏,必能全力以赴;以主角的身份,配角的心情上台,将会敷衍了事。
29、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30、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在自已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31、“幸福配方”__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已不要悲伤。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已融入群众。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已增长智慧。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已增加内心的善美。
32、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曲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33、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34、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时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一下。
35、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已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已对工作没有计划。
36、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5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5分钟的人。
37、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38、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意义,活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39、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40、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41、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42、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五
1、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6、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7、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8、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9、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0、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2、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5、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8、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9、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0、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21、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2、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3、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4、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5、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7、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8、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9、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0、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1、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2、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3、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4、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5、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6、佛说爱情和做事一样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37、佛说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
39、佛说: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四大皆空不过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
40、佛说:霓虹灯下的幻影,是因为思念的脚步轻轻踏出红尘万丈;千丝万缕的情意,直到遇见了你,才划过一道忧郁的泪痕。
41、佛说: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42、佛说:承诺只怕锦书难托,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一生多情愁,来回多紧锁,燃烧的福祸,忘记你我。
44、佛说: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49、佛说:“强扭的瓜不甜。”人生中,遇事莫强求,冥冥中自有定数,是你的,终会是你的,不是你的,苦苦地追寻,却并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爱情,不可过于强求,因为它们有的是永远遥不可及的,有的也许一生都不属于你,过于执著往往只会受到伤害。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也许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还是逃脱不了上帝的安排,那就是命运!缘起,缘灭,一切皆是定数!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六
1、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4、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5、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6、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8、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9、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0、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11、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2、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13、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5、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6、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17、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8、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19、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20、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1、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22、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3、众生界即诸佛界。
24、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5、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2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27、算命不如认命。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七
1、善恶一念之间。
2、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3、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5、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
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7、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9、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10、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11、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1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14、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5、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16、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17、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18、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19、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20、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
21、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22、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3、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4、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2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26、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7、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28、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29、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0、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31、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2、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3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4、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5、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6、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37、所谓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38、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39、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40、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1、佛法是什么?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4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3、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44、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45、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46、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47、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48、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9、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0、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1、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疑。
5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3、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54、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55、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56、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57、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58、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59、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
60、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61、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62、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63、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64、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65、反复叮咛无相形,觉时恋梦梦恋醒。慈悲空洒常啼泪,沉醉心扉依旧扃。。
66、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67、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68、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同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的擦肩。
69、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0、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71、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72、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73、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74、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75、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76、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77、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78、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做不喜做的事情,他只告诉众生,何者善?何者恶?生命还是要自己掌握。
79、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80、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
9.《人生语录》经典语录。
10.人生现实经典语录。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八
1、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2、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3、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4、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5、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6、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7、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8、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9、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10、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11、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2、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14、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6、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17、看了一场看不懂的电影,四处张望,发现别人专注而陶醉,才忽然明白,孤独是什么。
18、那一夜,繁星满天,我确定你没有喊我。你为什么不喊我?再远我都听得见。
19、一个人怎么可能,一生只做同样一件事,住同一间房间,睡同一张床,看同样的街景,度过同样的春夏秋冬,怎么可能,只对一个主人忠心,痴恋同一个人…她不断地逃走,却不断地感到厌烦……她就是要找回她失去的猫,一样的颜色,一样的斑纹,一样的灵魂。
20、我遇见了猫在潜水,却没有遇见你。我遇见了狗在攀岩,却没有遇见你。我遇见夏天飘雪,却没有遇见你。我遇见冬天刮台风,却没有遇见你。甚至我遇见的猪都会结网了,却没有遇见你。我遇见了所有的不平凡,却没有遇见平凡的你。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九
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5、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6、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7、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8、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9、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10、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11、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12、你如果相信别人会对你好,那你是糊涂,你是迷惑颠倒。
13、佛是不是情与爱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晓得,他这个“断”实在是转变,把情爱转变成智慧。
14、今天我对这个人好,明天我又对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别人吗?
15、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16、这个世间人,全都是虚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当真,你亏可吃大了!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十
43、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著,是除恼第一秘诀。
44、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45、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特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46、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47、忙,象一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48、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49、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活会遨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50、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51、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52、粗者与人斗力,愚者与人斗气,慧者与人斗智,贤者与人斗志。
53、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54、微笑使烦恼的人得到解脱;微笑使疲劳的人得到安适;微笑使颓唐的人得到鼓励;微笑使悲伤的人得到安慰。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十一
1、立志、努力,纵然不能完全成功,也会得到进步;发愿、向上,纵然不能完全实现,也会得到进展。
2、世间上没有小人物,只要发大心,就是大人物;世间上没有大问题,只要虚其心,就没大不了。
3、做人要如滚雪球,越滚越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越织越有成就。
4、一个人要出类拔萃,必须从小养成“接受”的习惯,一味地“我想”、“我愿”、“我要”、“我觉得”、“我认为”、“我喜欢”等等,可能是原动力,也可能是进步的阻力。
5、从一沙一石中看到无限的世界,从飞湍鸣涧中听到真理的声音,从刹那因缘中感受永恒的未来,从明月清风中体悟清净的自性。
6、我,是自私的、痛苦的,有我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痛苦;能无我,自然不会自私执著,自然会拥有更多、更大的空间。
7、树之毁灭,因为役于刀斧;人之毁灭,因为丧失良心。恒心是成功的根本,怠惰是败事的先驱。
8、不择细流者才能成江海,不辞土壤者才能成高山;不耻下问者才能致渊博,不文饰非者才能尽善美。
9、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苛求,此乃事业成功之捷径;善德不嫌多,恶习不沾身,是为修行佛道之初阶。
10、欲知涵养心量,须看乱时气势;欲知谦恭进退,须看利益当前。
11、一个人如果怕吃苦、怕吃亏,则成就有限。每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过程的,就是要耐烦、耐久、耐屈、耐苦。
12、不要强迫别人一定要跟自己相同,须知“方便有多门,根机有多种”,更不必要求人人都顺从我的意思,眼耳鼻舌各司其职,才能成为健全的有用之人。
13、不夸小善,终积大德;正如涓流,点滴汇聚,终成大海;不除小恶,终必败事;则如磨石,不见其减,日有所损。
15、少执多放心安泰,少傲多谦人缘好;少色多德名誉佳,少私多公成就大。
16、以平常心面对世事,以欢喜心学习接受;以服务心和人结缘,以感恩心回馈社会。
17、取人之直,疏其谄曲;取人之朴,疏其奢侈;取人之宽,疏其狭隘;取人之敏,疏其懒惰;取人之辨,疏其迷糊;取人之信,疏其虔偶。此乃用人之道也!
18、职位愈高,愈需要直言不讳的属下;处境愈险,愈需要肝胆相照的朋友。
19、用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能让自己越来越进步;用宽恕自己的心宽恕别人,能让自己越来越慈悲。
20、最高明的管理原则,是让团体能产生共识,是让上下能打成一片;最良好的管理方式,是以授权来代替干涉,是以己心来体恤他情。
21、有计划,则不乱;有分工,则不忙;有预算,则不穷;有欢喜,则不苦。
22、伟大是由血汗堆积,牺牲越多,越是伟大;成功多因勤劳而获,用力越多,越会成功。
23、懂得付出,不计较吃亏,才是富有的人生;锱铢必较,只知道接受,必是贫穷的人生。
24、日常小事能尽责,当能成就大事;重要大事能尽力,自能顾全小事。
25、小罅可以溃堤,微隙可以伤谊,防微能够杜渐,知错能够弭患。
26、做人,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要;处世,不以成功为急,而以结缘为尊。
27、一等官员:勤政爱民,理性沟通;二等官员:操守清廉,洁身自爱;三等官员:吹牛拍马,党派营私;劣等官员:公器私用,仗势欺人。
28、以配角的身份,主角的心情入戏,必能全力以赴;以主角的身份,配角的心情上台,将会敷衍了事。
29、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30、俗语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在自已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31、“幸福配方”__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已不要悲伤。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已融入群众。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已增长智慧。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已增加内心的善美。
32、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曲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33、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34、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时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一下。
35、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已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已对工作没有计划。
36、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5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5分钟的人。
37、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38、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意义,活有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39、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40、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41、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42、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43、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著,是除恼第一秘诀。
44、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45、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特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46、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47、忙,象一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48、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49、龙要游到大海里应付猛浪,才能活动自如;狮要跑到山林里击败群兽,才能展现英姿,鸟要飞到虚空里接受挑战,才能活会遨翔;人要走到社会里承担考验,才能快速成长。
50、倏忽因缘,点滴把握,则跟前一时,跨越千载;一时不异千载。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则虽经千载,尽在一时,千载不异一时。
51、舍生取义,虽死,精神永存,苟且偷生,虽生,精神已失。
52、粗者与人斗力,愚者与人斗气,慧者与人斗智,贤者与人斗志。
53、随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珍惜当下,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54、微笑使烦恼的人得到解脱;微笑使疲劳的人得到安适;微笑使颓唐的人得到鼓励;微笑使悲伤的人得到安慰。
55、思虑与知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改过,必知迁善;4愚者耻过,必知向上。
56、勇者的风度: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57、真正的内涵: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能是宽厚;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财富是满足。
58、缺陷:人无全功;人无全能;物无全用;心无全善。
59、真正的享受:享受健康不如享受平安;享受财富不如享受书香;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无求;享受求得不如享受施舍。
60、进退有道:快速而不马虎;谨慎而不保守;谦虚而不卑贱;礼让而不畏缩。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情感佛学是一门融合情感与佛学的独特学科,旨在通过学习佛教智慧,提升个体内心的修养与情感修正。对于我来说,情感佛学的学习之路颇为曲折,但却给我带来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心灵触动。在一个曾经感情失意的时刻,我的内心倍感空虚和痛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情感佛学,并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第二段:情感的本质与佛学的智慧(200字)。
情感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桥梁,是人类生活中最为真挚的情感纽带。然而,情感也经常带来痛苦与纠葛。在佛学的智慧中,情感被看作是我们体验人生喜乐或痛苦的工具,而并非人生的目的。佛学教导人们要超越情感的波动,通过观察和觉察内心,学会理解、接纳和化解情感。
在情感佛学的实践中,我通过冥想和思维训练,学会了如何觉察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当生活中遇到烦恼和困惑时,我不再被情感所控制,而是能够用冷静的心态去面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明白了,情感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通过觉察和反思自己的情感,我学会了关注内心的平和与喜悦,不再让消极的情绪左右自己的生活。
第四段:情感与佛学的融合(300字)。
情感佛学教导我们要用慈悲和爱心对待自己和他人,接纳并包容内心的情感,包括痛苦、悲伤和愤怒。佛学的智慧告诉我们,情感是无常的,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因此,学会释放与接纳情感的能力,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幸福感,也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和谐与友善的交往方式。
第五段:情感佛学带来的启迪与心灵成长(200字)。
通过对情感佛学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懂得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我明白了,情感并不是唯一的存在,而是我们内心更深层次的修行和成长之路。我从佛学中汲取的智慧和慈悲,帮助我心如止水地面对外界的变化。情感佛学的修炼让我看到人生中更广阔的可能性,并在心灵中培育了慈悲、宽容和平和。
结语(100字)。
情感佛学是一门让人感悟人生的学科,它启发了我内心对爱与善的追求,让我找到了平和与快乐的源泉。通过觉察和调整自己的情感,我学会了让内心如同宁静的湖泊,不再为情感牵着鼻子走。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将继续探索情感佛学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修养,以实现对幸福与成长的追求。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情感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情绪体验之一。而佛学则是一种寻求解脱、宁静与智慧的修行方式。情感佛学将这两者相结合,探讨人类情感的根源、转化以及如何通过佛学的实践修行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开悟。在我多年的佛学修行中,我从情感佛学中领悟到了许多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情感的本质与佛学的关系(250字)。
情感是人类的天性,而佛学则是通过觉察与割舍的方式来解脱尘世之苦。情感与佛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情感是我们与他人及外界接触的桥梁,它既是我们感受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同时也是我们痛苦和折磨的根本。情感佛学教导我们要觉察自己的情感,正视并接纳它们,以智慧和慈爱来与之相处。通过佛学的修行,我们可以学会调和情感,让它们成为我们修行的助力,而不是阻碍。
第三段:情感的转化与修行的过程(300字)。
情感修行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逐渐培养和转化。首先,我们需要觉察和了解自己的情感,识别其中的喜悲怒哀。然后,我们需要在不执着的状态下接纳这些情感,无论它们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接下来,我们通过正念冥想的修行方式,学习将情感从个人的狭隘视角展开到更广阔的层面,如慈悲与智慧。最终,我们要学会放下对情感的执着和固执,让它们在心灵的广阔天空中自由飞翔。
第四段:修行的效果与感悟(300字)。
在情感佛学的修行中,我逐渐体会到情感的本质并学会与之相处。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在,不再受情绪的波动所困扰。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不再被愤怒或失望所控制,而是能以冷静和智慧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同时,我也逐渐培养出了对他人的慈悲和爱心。通过慈悲的眼光看待他人,我能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情感和不完美。这种修行的效果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快乐,也提高了我的生活品质和人际关系。
第五段:情感佛学的启示与反思(250字)。
情感佛学在我生命的旅程中带来了许多启示与反思。它让我意识到情感不是坏事,而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去正视和接纳。它也让我意识到情感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有更广阔、更深远的自性。通过修行,我懂得了情感可以转化为智慧与慈悲,成为我修行的动力和指引。最重要的是,情感佛学让我意识到我们无法控制外界的变动,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外界的反应。通过接纳和觉察情感,我们能在平静与快乐中生活,同时也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连接。
总结(100字)。
情感佛学是一条通向心灵平静和智慧的修行之路。它教导我们接纳、觉察和调和情感,让它们成为我们的修行助力。通过情感佛学的修行,我们可以解脱尘世的痛苦,培养出内在的安稳和快乐。在我多年的修行中,我通过接纳和觉察情感,逐渐转化转化了自己,并感受到了情感佛学的深刻意义。我相信,情感佛学的智慧将继续指引着我的修行路程,助我在尘世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快乐。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十四
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4、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8、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12、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4、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6、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7、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8、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1、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3、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4、一切皆为虚幻。
2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6、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7、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8、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29、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0、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31、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34、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3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十五
佛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也是许多人追求智慧与内心平静的工具。作为一名佛学爱好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佛学带来的启迪和指引。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体会到了许多心得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和心得,以便给其他佛学爱好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佛学教导我要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佛陀在教导众生时,强调了慈悲的重要性。他说:众生皆苦,我应悯应察。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习佛学之前,我常常抱有自私的心态,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快乐。然而,通过学习佛学的教导,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我们应该对他们充满爱心和关怀。当我开始以慈悲心对待他人时,我发现自己的心灵也变得更加宽广和平静。通过帮助他人,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善行的力量。
其次,佛学教导我珍惜当下和感恩。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逐着金钱、权力和名誉,很少停下脚步来感受当下的美好。然而,佛学让我明白了当下的重要性。佛陀教导我们要活在当下的片刻,体验此刻的美好。无念即禅。我意识到无论是忧虑过去还是担心未来,都不能改变现实。只有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并感受和珍惜此刻,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同时,佛学也教导我感恩。当我越来越能够珍惜当下时,我开始意识到许多曾经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实际上都是生活中的奇迹和福报。我开始感恩家人、朋友、食物和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一切。
再次,佛学教导我要修心养性。佛陀教导我们通过修行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明亮。修行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冥想、诵经或行善。在我实践佛学的过程中,冥想对我帮助最大。在冥想时,我学会了专注于呼吸、观察思绪的来去,并接纳一切。冥想帮助我清理杂念,让心灵变得平静和清澈。随着冥想的实践,我发现自己更加了解内心的需求和真实的自我。通过修心养性,我也成为了更好的人,更能够冷静面对外界的挑战和困难。
最后,佛学教导我要追求智慧和觉悟。佛陀在教导众生时,鼓励我们要开启智慧的眼睛、认知真实的生活和追求内心的觉悟。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永恒的固定存在。通过觉悟,我开始意识到一切都是变化和impermanence。我学会了面对生老病死和人生的诸多痛苦和挑战。我开始认识到内心的觉悟是超越尘世的智慧,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生活的琐碎和限制,内心变得更加宽广和自由。
综上所述,佛学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给予我许多启迪和指引。我学到了以慈悲心对待他人,珍惜当下和感恩,修心养性和追求智慧和觉悟。通过实践佛学的教导,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宽广和自由。希望我的感悟和体会能够帮助其他佛学爱好者在追求智慧和内心平静的道路上找到一些启发和思考。让我们一起努力,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幸福!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十六
佛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哲学和宗教体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佛学,我对于生活中的困惑和痛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了佛学的智慧和庄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不断思考佛学的教义,从中汲取智慧,努力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幸福。
第二段:佛学的思想与理解。
佛学教育人们放下执念,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我从佛学中学到了“无常”的思想,意味着一切皆有始有终,不可永恒。当我陷入困境时,想起佛学中对于世间的解释,我能够更加冷静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得到内心的慰藉。佛学还教导人们要善待他人,以慈悲心对待每个人,不抱有埋怨和仇恨,这样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段:在生活中应用佛学。
佛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学习佛学,我深刻体验到了“修心养性”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沉溺于烦恼和欲望之中。当我碰到挫折时,我会反思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且努力去改正。佛学教我要善待自己和他人,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善待他人的力量。尽管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冷漠和不友善的人,但是我明白,我能够改变的只有我自己,因此我选择用善良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人和事,尽量帮助他们,而不是与他们对抗。
第四段:佛学的智慧。
佛学中有许多智慧的格言和警句,这些都是人生的真谛。其中,我特别喜欢“不为外界所动”,意思是不应该被外界的因果和环境影响,而是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句话对我有很大的启示,教导我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被他人的言论左右。佛学中还有很多关于修行和慈悲的智慧,这些智慧启示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境界,同时也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善良与慈悲。
第五段:结语。
通过对佛学的学习和理解,我不断得到启示和感悟。佛学教导我要放下自己的执念和欲望,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同时,佛学也教导我要善良待人,保持善感和慈悲,以及坚定地修行自己的心灵。通过学习佛学,我不仅豁然开朗,更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我将持续深入学习佛学,将这些智慧应用到生活中,追寻心灵的平和与幸福。
专业佛学的感悟(案例17篇)篇十七
佛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哲学体系,以其对人生、宇宙以及人们内心的思考与启示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追求。在我的佛学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禁让我深深体会到佛学所给予我的感悟和启示。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感悟,以飨读者。
首先,佛学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无常与平静。佛陀教导我们,人生如同河流般,无法停止地流淌,思考与接受人生的变幻无常是非常重要的。在尘世中,我们时常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忧愁和挫折,而一个让人痛苦的原因就是过分执着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情。佛学教导我们要释放执念,接纳人生中的起伏与变迁,以平静的心境去面对这个世界。我深感,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过去的遗憾和痛苦时,内心渐渐变得平静,也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其次,佛学让我体会到慈悲与宽容的重要性。佛陀曾说过:“慈悲心是佛的本质。”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认识到慈悲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我们有不同观点和态度的人,这时如果我们能以慈悲的心态去对待他们,那么我们就能化解矛盾,增进和谐。佛学启示我要培养慈悲心与大爱心,对待他人不求回报,宽容地去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我深感,慈悲与宽容是我们走向大智慧的重要支持。
此外,佛学也教会了我如何正确面对病痛和死亡。病痛与死亡是我们终究无法逃避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常常被恐惧、焦虑、悲伤所笼罩。佛学告诉我们,病苦和死亡也是人生无常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地面对其中的痛苦和挑战是一种智慧的修行。通过修行,我学到了如何从内心去接受自己的病痛和死亡,放下对外界的执念,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佛学让我懂得了人生有时的无奈和无力,并教会我如何在困境中保持镇定和勇气。
最后,佛学告诉我,追求内心的真正快乐和满足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功利与物质上追逐快乐,但往往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佛学教导我们如何去关注内在的修行与提升,通过觉知、正念和禅定等修行方法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解脱。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当我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时,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感。佛学教会我如何通过内心的修行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并逐渐远离对外在物质的执着。
综上所述,佛学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通过佛学的学习与实践,我在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变迁时能够更加平静从容,以慈悲心去对待他人,正确面对病痛和死亡。同时,佛学也告诉我,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来自内心的求索与修行。我深信,佛学的智慧将伴随我一生,指引我走向内心的真正自在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