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教案模板可以起到指导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这份教案模板在评价方法上创新独特,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一
1、通过听读诗歌,了解写字的用处,激发写字的。
2、学习词语,感知“用心”的意思。
3、认识生字条,识字9个,拼音,懂得利用拼音识字和正音。
识字9个,学习词语,感知“用心”的意思。
学习利用拼音识字和正音的方法。
生字卡片、课件、文具若干。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你们想听吗?(播放课件)。
二、指导看图。
1、出示插图:有几幅图?(3幅)指导看清楚表示顺序的“点”。图上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蜜蜂和蚂蚁)。
2、蚂蚁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听读诗歌。
1、师示范读课文(生端起课本,坐端正,认真听,听准字音)。
2、“大事情”指的什么事情?学写字有什么用呢?
生:可以给朋友写信,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可以帮助我记很多生字……。
3、师带领生读全诗。
写字这么有用,孩子们想不想学写字呢?
四、学习生词。
1、出示:铅笔、橡皮、田格本、我们、写字、很用心(师范读)。
2、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师利用拼音正音,复习拼音。
3、指名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五、理解词语。
1、出示文具:我们一起来认识铅笔、橡皮、田格本、这三种文具,铅笔是用来写字的,但是我们写错了怎么办?(擦掉)用什么擦呢?对,用橡皮,下面我们再来认识田格本,我们在写字时注意字在田字格中占格。
2、:找朋友(师拿出生词卡片,学生读,举起对应文具)。
3、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用心呢?
生:看清老师是怎么写的;生:写字时不要乱画,要一笔一划……。
4、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写字,希望你们不仅学会写,还要写干净、整齐。
六、认读生字。
1、从词语中剥离出生字,单独认读,请小老师带读生字。
2、“笔、皮”口头。
3、开火车认读生字,有困难的用拼音帮助。
七、读书,认识生字条。
学习在课文中将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出,抽生用实物展台演示,生评价圈得是否正确、美观。
铅笔橡皮田格本。
我们写字要用心。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提高加减混合计算的熟练程度。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4、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出练习目标。
教师提出练习目标;
(1)要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同学们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二、自主练习,展示成果。
出示练习题:
1、口算:43+7+1036-6+2063-7+8。
80-40—4036—10+2225+36—61。
2、用竖式计算:(1)85-48+29(2)54+31-26。
3、小组交流,回顾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互相纠正错误。
4、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6~9题。
三、共同评议,质疑问难。
1、小组展示练习成果。
2、全班交流评议,提出质疑。(并帮助学困生纠正错误)。
四、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诊一诊,断一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325。
-26+47。
5772。
+19+18。
7690。
2、完成课本第30页的思考题。
3、在下面的空格里填上数字15、16、18、19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51。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是我国特有的、最可爱的珍奇动物。
2.产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3.认字15个,写字8个。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会评价别人;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了解大熊猫,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大熊猫录相、大熊猫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大熊猫照片: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导入:大熊猫是我国众多珍奇动物中的一种,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大熊猫》。
(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指读课文。
2.范读,学生听读并进行评价。
3.学生初步试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
(2)在认字表、写字表中找出来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能说出优点缺点和不足。并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根据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的投入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同桌互读、互评;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声音宏亮。
师: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谁想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小老师教生字。
3.交流识字好方法:用拼音识字、利用查字表识字、编顺口溜识字、利用熟字学习生字等。
4.小组验读,互相检验正误。
5.小组朗读竞赛。提出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6.朗读汇报:咱们比一比谁是“朗读冠军”,指名朗读,学生听后进行评价,选出优胜者。
点评:小组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实效性,这样由两个人的合作逐步到四个人的合作,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每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合作要求,使合作环节紧凑而有效。同时也会逐步训练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三)理解课文。
1.关于大熊猫你都知道什么?可以介绍课文中的,还可以把你从网上、书上、电视上收集的小知识介绍给大家。
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
(1)小时侯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长大不爱活动。
图片展示:
(2)喜欢圆形的东西;喜欢玩水,经常在水里嬉戏。
图片展示:
(3)性格温柔,能精心保护自己的孩子;大熊猫生双胞胎很少见。
图片展示:
2.师:大家看录像,刚出生的小熊猫多可爱!
可见,熊猫妈妈要养活小熊猫多不容易呀!也正是这个原因,大熊猫才会成为国家保护的珍奇动物,为此我国在甘肃、四川一带建立了“卧龙保护区”,并发起了保护大熊猫的倡议,大家看,这是老师写的一份“关于保护大熊猫”的倡仪书。(出示并朗读)。
同学们,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是我们和平的使者,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咱们要热爱它、保护它、珍惜它!
3.读读课文,能把你喜爱大熊猫的感情读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出示填空练习,检查阅读效果:
(1)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2)师:大熊猫身上有许多令人喜爱的地方,请你说一说,大熊猫什么地方最令你喜欢?
大熊猫的身子,尾巴(),皮毛(),头和身子(),头上长着()。它小的时候(),长大以后(),你去逗它(),它最爱吃(),我真喜欢大熊猫呀!
点评:本环节安排的“展示台”,除了展示从课文中了解到的知识,还展示了从课外搜集的小知识和图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并通过看录像,使他们了解到大熊猫繁殖能力差,目前濒临灭绝,需要我们人类的保护,产生了保护大熊猫的情感。
(四)识字教学。
1.课文中的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读这些词?(学生自愿站起来读词。)。
大熊猫、许多、爪子、动物、睁眼、胖乎乎、黑眼圈、时候、短小、爬上爬下、耳朵。
2.请挑出你认为难的字再读几遍。
3.摆字卡,一边摆一边读。
4.游戏复习:下面我们玩一个“识字冠军”的游戏:
(1)挑字游戏:比比谁能快速挑出这个字。
师出示:“报”,请你挑出这个字?询问挑字快的孩子:你为什么挑得这么快?(因为跟手有关。)。
师:你真是会思考的好孩子,能根据字的规律掌握生字。
(2)猜谜语举字卡:师:锄禾日当午,(香)。
(3)做动作猜字:师:这个动作很小,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做动作:睁开眼睛(睁)。
(4)反口令游戏:反口令就是挑出意思相反的字:白(举“黑”字)瘦(举“胖”字)长(举“短”字)。
5.收字卡:一边收一边读。
6.同学进行评价:选出“识字冠军”。
点评:通过“识字冠军“的游戏,采用了多种新奇有趣的复习形式,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记忆生字,及时复习巩固了生字,减少了遗忘。同时孩子们大胆想象、发散思维,积极性很高。找到属于自己识字的小窍门、好方法。
(五)指导写字。
1.找到写字表,观察这些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你能记住哪个,它们每一笔都是什么笔画,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学生自由观察)。
2.小组讨论:想一想怎样快速记住这个字,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无误?(学生小组讨论。)。
3.看老师范写,然后模仿老师的写法,在空中进行书空练习。(学生说难字,教师范写,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4.在书中把生字轻轻的描一描,或者在写字本上描红,然后在作业本上写两个字。(学生书写。)。
5.评一评:看谁写的最好?
6.写作业。
点评:孩子写字的基础打得牢不牢,关键是指导书写环节好不好。有了写字“五部曲”,学生经过看、想、仿、描、评,使孩子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写的字好在哪儿,哪儿还需要改进。能及时查漏补缺,做到真正会写这个字。
三、布置作业。
1.我会画:画一张大熊猫的画。
2.我会读:读一篇关于大熊猫的文章。
3.我会写:写一写学完这篇课文你的想法。
点评:布置的作业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板书设计:
大熊猫。
大熊猫许多爪子动物睁眼黑眼圈。
时候短小爬上爬下耳朵。
胖乎乎红__________________。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四
《怀素写字》这篇课文教了学生怎么样把字写好的方法,在上课时,我就抓住了重点句子:“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这一句来研读。这句话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让学生仔细体会,要分清“看清”和“记住”与“笔画”与“笔顺”的关系。朗读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脑子里要浮现出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苏教版教材在课后用较大的篇幅安排了笔顺图和和描红练习,我想:我们在教学时要利用好这一珍贵的资源。
教学时,我着力抓好描红和临写的结合点,写字时让学生再次浮现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并以此来指导自己写字,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怀素写字》,本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怀素写字非常认真、练字十分刻苦”展开,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第一段总起,点明了怀素从小就喜欢写字,好学上进。第二、三两段展开具体描写,分别以“怀素写字非常认真”“怀素练字十分刻苦”为中心,以事例进行铺陈。第四段顺理成章,有因才有果,写怀素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出示了挂图。一是怀素小时候在木板上认真写字的摸样;二是怀素长大之后在墙上挥毫的样子。由说图入手,分别引入对课文第一段、第四段的学习,不仅感受了怀素所写的字的形神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好奇心:为什么怀素可以写这样一手好字呢?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埋下伏笔,也使倒叙式教学设计得以实施,即先知果,后探因。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了积极因素,提高教学实效。
二、联系实际,催化情感。
三、积极评价,调节情感。
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兴趣容易转移,他们积极情感的内需,还需要外界激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评价为“调节器”,不断刺激学生。我教学时从夸怀素引导到夸我们自己班上的孩子,不断调节着学生的情感,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四、不足之处要改进:
1、生字的指导总喜欢放在课结束之前,应该阅读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
2、有个疏忽,怀素写字的三个步骤熟记之后,我练写了字,如果也能当堂让孩子们动笔也写一写,而不用放到课后,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有许多新生事物是我们所不熟悉或不了解的,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我们只有去观察。小学生更是如此。不过,小学生的观察很“粗”,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学会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2课《怀素写字》一文,上课时我先出示一幅教学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而揭题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图上画的这个人在干什么?
生:图上的人正在写字。
师:那么,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呢?
生:古时候!
师:你怎么知道他是古时候的人呢?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从纸筒里的那些纸可以看出来。那个筒里的纸不是现在的,是古时候的人用的。现在我们用来写字的都是本子,不是那种卷纸。
师:你说得真不错,观察得很仔细。
生:那个写字的桌子也是古时候的人用的,现在不用那样的桌子。
师:是啊,现在我们写字用的是课桌,家里写字用的是书桌。
生:从那个人穿的衣服可以看出那是古时候的人,现在我们都不穿那种衣服。
师:对,那的确是古时候的人穿的衣服,这的确可以看出那是个古时候的人。
生:老师,那个人写字用的是毛笔,现在我们不用毛笔写字的。
师:不完全对。现在我们的确不用毛笔写字,写字用的是铅笔。但是,等我们到了三年级,老师就要教大家写毛笔字了。
生:老师,那个人写字时不坐椅子,坐在那一块布上面,说明他是古时候的人。
师:是的。在那时,我们古人还没有发明椅子,都是席地而坐。他坐的那个就是席子。
…………。
师: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生:他的名字叫怀素!
教师简介怀素,指导读好课题。
[反思]。
“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呢?”这个问题,课前我只设想学生可能会回答:从人物的穿着中可以看出来。但是,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学生们居然发现了这么多素材,令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了解更多,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观察,让我们教会学生仔细观察,留心身边的各种细微的事物,从小开始,从观察开始,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更加出色!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五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兴趣引导发现问题,教师只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怀素写字》这个故事时,我问:"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准确的说出这篇课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板"字,问"你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引导学生说出,怀素写字的方法"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笔照着写。"接着,我问:"如果你每天坚持这样写,你的字会怎样?"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快由此及彼理解并掌握这一课所要说明的道理,只要认真写字,坚持不懈,写字就会有进步。这时我引导学生:你们想把字写好吗?(想)那么就要像怀素一样认真写字,我相信你们也能写出一手好字来。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完这一课,觉得这是本学期中进行地最认真地一次教学互动。从教材的研读,到教学思路、流程的设计,都费了一番脑筋。课堂上付诸实施,虽不是完全成功,可是也有一定的收获。
成功之处。
1、识字写字指导激活了孩子的思维:
课前,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写字”二字,让孩子观察、比较,识记,意在让他们在课伊始这个注意力保持的黄金时间记住这两个字。当我说到秃宝盖和宝盖儿的不同时,一个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秃宝盖像男生,宝盖儿像女生。”“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比喻事出有因,也许是教学的生成点呢,于是就紧接着追问。“男生头发短,上面就是平平的;女生头发长,还有蝴蝶结,所以上面多了个点。”
“你太会想象了!”我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奖她。有了这个激活,学生在下面的生字识记中,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编了很多的儿歌“一口日”“十口古”“木羊样”,“牛妈妈生了一个儿子(先)”学得主动而又热烈。
2、读文、启思、实践结合。
在理解了怀素写字的步骤后,又带着孩子按照怀素写字的方法学写起了生字。学生在经历了这个过程后,不由地发出了“这个办法真好”的称赞。
不足之处:
1、生字的指导应严格在田字格中进行,这样更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范例。课前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当中的“写字”,直接进行教学,事后发现,许多孩子在写这两个字时,占位就不合理了,不是高了,就是低了。
2、由于课前的准备还不够细致,所以许多的设想没有完成:比如有关词语积累的换词训练:“非常”“有名”还可以在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
跟随怀素一起写字。
用心听了《怀素写字》一课,收获颇丰。整个设计条例很清晰,加上老师对一年级孩子的尊重与理解,课堂还是比较有生趣的。对于怀素写字的细节,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处理。
投影:“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师:一起读,思考怀素写字分为几步?
生:齐读。沉默。
师:再读。
讨论总结(1)看清字形,即眼到;(2)记住笔顺,即心到;(3)写,手到。
闭上眼睛,师引读。指名与老师配合读。自己说一说。
用怀素写字的方法来写“古”。结构分析,笔顺,师范写。学生评价。
用怀素写字的方法来写“写”字。按照步骤写。有学生上黑板写,其余自己练习。评价。
是不是每次都这样写的?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再齐读。
精致的细节,扎实的训练,让低年级的写字训练扎实起来。让孩子参与评价,在评价中扬长避短,也不失为一个很好教学思想.
课堂中,还有些细节,吸引了我。对于“好学上进”这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什么叫“好学上进”?在我们班哪些孩子是“好学上进”的?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有名”:“有名”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人是有名的?“穿”字的异义引导也很巧妙。
随着这堂课,我看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不易与乐趣。但作为高年级老师,还是有些担忧。这堂课显然不是书法练习课,那么我们还应该无痕引导些什么呢?“怀素写字”的这段文字仅仅是像书法书那样在教孩子写字吗?我们是不是从“先……再……”看到了怀素练字方法的正确和一丝不苟?是不是可以从“总是”看到怀素写字的坚持不懈呢?,我们还可以从“怀素把木板写穿”这个细节可以看到怀素的坚持不懈,可以看到怀素不怕困难,为了练字,他愿意动脑,愿意克服困难。
让怀素这个名人在孩子心中神圣起来,也更加可亲起来,促使“小小怀素在成长”!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愿意写字的兴趣。
2.熟读句子,用听读识字的方法认读7个生字;初步知道什么是笔画、笔顺。
3.学法和习惯: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教学重点:
读词语,认读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关于笔画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谁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老师在上语文课,小学生在听讲。)。
小朋友们在怎样听讲?(认真、专心等,启发学生说出不同词语,同时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
2.想知道他们在学什么吗?丁丁也在那上课呢,瞧,他告诉你们他们在学什么了。出示书上的六个词语。
二、新授。
1.谁能帮丁丁告诉大家他们在学什么?(指名读,老师指黑板上的词语。)谁愿意带着大家读?(学生上黑板指读,其他学生跟读。)。
2.原来,他们在学写字、学笔画、学笔顺呢!
课件演示:
(1)丁丁的话:“小朋友,这是汉字的5个基本笔画,看谁能记得又快又准。”画面上出现一支笔在写这五个基本笔画,每写一个都说出名称。(横、竖、点、撇、捺)。
(2)丁丁的话:“谁记住了?”(指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对了,课件就出现丁丁的声音表扬他。)。
(3)丁丁的话:“学的真棒!请跟我书空。”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书空。丁丁问:“都记住了吗?”
(4)再进行书空。(巩固)课件出示声音表扬。丁丁的话:“汉字就是由笔画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写字时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写,别忘了哟!”(初步渗透笔顺知识)。
3.丁丁当小老师教会了你们笔画和笔顺,谁还想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这些?指名带读,学生跟读。
4.你们学得真认真,能自己读了吗?打开书第8页,自己指读,看看谁的指读姿势最美。(学生自读)。
5.同桌互相读:
(1)互相检查指读姿势;
(2)有不认识的字互相帮助。
(培养合作意识和指读习惯,渗透另一种识字方法--向别人请教。)。
6.全班齐读。你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读的这样好,说明你们都能像丁丁和图中小朋友那样认真学习。
7.摘词游戏:学生上黑板摘一个自己认识或喜欢的词,大声的读出来并带着大家读一遍,然后邀请小朋友做游戏。(游戏可以是:接龙、开火车、好朋友、考考你等。)。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9.游戏:
(1)对对碰:小朋友把字卡边读边摆,然后其中一个人说出一个字,另一个小朋友找到这个字,两个同样的字组成一对。
(2)找朋友:在黑板上竖着摆好:“用、写、”两个字,让学生从剩下的生字中给他们找朋友,即组成词语。
10.评价:
(1)同桌互评:两个人互相读认字表上的生字,一次读对的,奖励两颗星星,在同桌的帮助下读对的,奖励一颗星星。
(2)自我评价,这节课学的是否认真。这节课我学的:
很认真比较认真()还需努力()。
(课堂评价体现多元化,师评、互评、自评,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激励。)。
三、小结。
学写字。
铅笔橡皮田格本。
写字用心很认真。
笔皮本写字用心。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理解除不尽的保留小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45第一题。
b、强化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6.14÷3.566÷1114.13÷0.19。
提问:a、保留三位小数除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第几位?
b、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保留一位小数)。
101.7÷0.098.12÷1422.6÷0.33。
提问:a、除不尽怎么办,除尽怎么样?
b、先计算,你发现哪道题除不尽。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c、讲解应用题:p-48第四题。
1、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的第几位?
2、横式和答语要注意什么?
d、选择题:p-48第六题。
1、先学生四人讨论。再完成作业。
2、你认为哪一道是准确的,为什么?
e、发展题:
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6得到近似商是1.4,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哪些小数?
1、先让学生思考,合作讨论。
f、布置作业:p-48第三题的余下部分和第五题。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八
双基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思维发展目标:
本文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预习】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大致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观察图一,说图意。相机板书。
2、简介怀素。
3、读题。
二、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5、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句间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好学上进”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怀素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2、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自学生字。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
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怀素写字态度怎样?还可以怎么说?
(3)从哪里可以看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
写字分三个步骤。
“总是”一词。
(4)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2)从哪里看出怀素写字不但认真,而且刻苦?
“写呀写呀”“日子一长”“竟”
(3)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有名”是什么意思?
(3)怀素为什么能成为有名的书法家?
三、总结课文。
四、朗读、背诵课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先样日长后书。
2、自学生字。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六、课外活动。
人人准备参加“小小怀素在成长”写字竞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九
教学目标 :
1、阅读中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教前准备2、:
让学生联系实际用一些词语概一下夏天的一些特点。
3、导入 新课:
正因为夏具有这些特点,所以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夏梁衡)。
4、交代学习目标5、: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对比、比较的表现作用。
3、了解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6、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2)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思考:
(1)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3)再读课文,(4)释疑解难。
1、比较、对比。
(1)春夏景物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
(2)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
(3)夏天作物生长与春天里得生长情况比较写夏之热烈。
(4)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5)强调作者写夏天的原因,(6)在于歌颂劳动,(7)歌颂劳动人民。
2、描写景物。
(1)夏景——太阳烘烤。
麦浪翻滚。
热风浮动。
(2)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
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3)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
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
(4)用“五月人倍(5)忙”体现紧张、急促的旋律。
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割、快打。
7、作业 :
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2、通过比较阅读,3、体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回顾全文,导入 新课:
通过上一课学习,你有哪一些收获?
1、学习到抓住特征写景。
2、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可趁机检查一下作业 )。
二、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表现力强。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2、动词的运用。(结合探究练习二p132页)。
3、短句的运用。
4、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照应。
三、比较阅读: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四、作业 :
1、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
(2)体味作者感情。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十
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1和0的'乘法。
掌握1和0的乘法。
多媒体课件。
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只)()×()=()(只)。
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只)()×()=()(只)。
1、第9页自主练习1。
()+()+()+()=()(棵)。
()×()=()(棵)。
()+()+()+()+()=()(个)。
()×()=()(个)。
2、自主练习2。
(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
()+()+()+()+()+()=()(人)。
()×()=()(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3、数苹果。
每盘有()个苹果,有()盘,一共有()个。
()×()=()(个)。
1、课件展示情景图。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答上述问题。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十一
1、提问:“什么是语言描写呢?”
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2、语言描写有几种形式?(放映)。
一种是个人独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言自语。
如:“唉,这鬼天气!又闷又热,蚊子也来捣乱,一夜没睡,真倒霉!”王老五不停地边拍着蒲扇边咒骂着。
第二种是一个人对别人说话。如:
老马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第三种是对话。
第四种是几个人议论或交谈。
3、语言描写的作用。
问:请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一件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明确:小明应该跟李奶奶说清楚,要帮助她,而不应该什么都不说就把李奶奶的那袋米拿过来背走,这样李奶奶会误会,会以为小明抢她的米。所以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语言。
再看下面的小故事:
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县官接了一句:“满天下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明确: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也不同。
秀才读书人,语言讲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
师:我们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知道,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鲁迅先生曾指出,有成就的作家,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而“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4、如何写活人物的语言,通过语言描写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呢?
1)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要个性化。
即作者笔下的人物语言应切合人物身份地位、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特别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
练习:写一段语言描写。某某同学违反了纪律,他不承认最后承认了,请设计一段这个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语言描写,不少于三百字。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古诗,有主动积累古诗的愿望。
2.借助拼音认识7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
3.诵读课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诵读课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了解诗人及诗意。
学生:观察春天小草生长的情况,或读读写小草的儿歌。
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引入新课。
1.会背古诗的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课内和课外学的古诗都可以)。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并揭示课题:草。告诉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生字多读几遍。
2.相互交流,提醒读准难读的字因。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可以采取开火车、个体与集体的形式认读。
4.抽读课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反馈矫正。
三、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1.看图读课文,想象画面的内容。
2.说一说:一边读,一边想到了什么?
3.教师描绘古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四、诵读古诗,体会意境。
1.自由朗读、抽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小草的勃勃生机。
2.教师范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意境。
3.指导朗读,并背诵古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扩展学习,提示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早春》、《咏柳》等古诗,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十三
1、人物的语言描写。
2、语言的描写要精炼。
3、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人物的语言要求精炼和个性化。(精炼就是言简意赅,用经济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人物语言个性化,是语文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
教学步骤。
导入:《裴多菲智辩庄园主》故事。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出游时经过一个庄园,正好碰到了庄园主。这个庄园主对裴多菲说:“我是这里最有钱的,这里的人见到我要低头行礼,不然我就打他,你也要向我行礼!”裴多菲说:“我不认识你,不能向你行礼。”这时围观的人很多,庄园主怕下不来台,便低声对裴多菲说:“我口袋里有100元钱,只要你向我行礼,这钱归你。”
裴多菲拿到钱后说:“现在我有钱了,而你却分文都没有了,你应该向有钱的我行礼呀!”
提问:故事里裴多菲利用什么作为武器战胜了庄园主?(语言)。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十四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难点: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设计说明] 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体会本文对夏的独特描绘作铺垫。
我们知道,一年有四季,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季,你对秋天有什么感受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
那对于刚刚过去的夏季,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
这样看来,我们每一位同学对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作家梁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夏》。
二.交流预习。
请二三位同学上讲台展示并交流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此步骤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重新拟定标题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得细细地品味语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你自己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学生先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烘烤”这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句写得好,我们仿佛能闻到麦子的这种香味。
“热风浮动着”这句让我联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马路上的炽热。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以选择时机让他进行个别的朗读,也可以全班朗读某个片段。
四.课后作业 。
[设计说明]此步骤是通过对描写夏天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的道理。并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1.必做。
1)寻找并阅读本册课本中以及其他书籍中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对“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2.选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关于夏季的资料吗?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能描述我们镇江夏季的特点吗?
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夏”的成语或谚语。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吗?
……。
简案。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设计说明] 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体会本文对夏季的独特描绘作铺垫。
由学生对秋季及夏季的感受导入 新课。
二.交流预习成果。
三.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重新拟定标题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能否给本文重新拟定标题。
四.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此步骤是让学生在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五.课后作业 。
[设计说明]此步骤是通过对描写夏天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的道理。并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2.必做。
1)寻找并阅读本册课本中以及其他书籍中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对“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2.选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关于夏季的资料吗?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能描述我们镇江夏季的特点吗?
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夏”的成语或谚语。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吗?
……。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十五
研究主题: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的热切呼唤。
2.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的作用在于平等地参与、周密地组织、巧妙地引导、简约地讲授,以及艺术地激活和完善学生思维的盲区,不断让学生去发现、感受作品中包蕴的无限风光。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作者的情感。
3.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1.作者情感的体会与升华。
2.作品语言的内化与外现。
课时安排:45×1。
过程设计:
一、农村话题导入 课文,悄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醒学生沉睡的农村情结。
1.收割麦子大约在什么时间?麦子收割完毕接着做什么?北方农民麦收完毕呢?
3.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二、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大略领会作者情感。
1.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
2.自主、合作完成下列练习,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和情感:
本文抓住夏天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之情,深情赞美了。
三、赏析文本美点,感受语言魅力。
自主、合作发掘文本精彩之处,小组、全班交流个性体验。
1.阅读支点:以“我学会了”或“我发现了”为话题,师生交流阅。
读体验和阅读发现。
2.激活盲点:对比手法金黄与黄金用词的准确与生动比喻、拟人的传神与精妙。
四、升华情感,外化语言。
1.情感对比:阅读高骈《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解说:
绿树下清阴浓密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进小小的池塘。微风吹过珠帘轻轻地晃动,架上开满蔷薇满院飘香。
2.回归文本: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象和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以《夏天是一首歌》。
为题,小组合作一首新诗。
诗歌知识链接:
(1)朱湘《少年歌》中的意象:小羊、山泉、暮气。
(3)意象组合:蜂蝶蝉儿太阳麦浪高粱玉米瓜秧镰刀汗水。
(4)结构与方法:分行分节大胆想象与联想。
3.交流、朗读诗作。
五、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
1.完成课文后“探究练习”的第二、三小题。
2.课后收集描写夏天与春秋的古诗词各一首,体会诗中的情感与课文的异同。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9册教材第109_11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了解步测方法,学会步测的计算,初步学会通过步测计算求两地的距离。
2、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进行测量的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量出一段30米的距离,准备步测。电教课件。
教学难点重点:计算步长的方法,步测计算距离。
教学过程:
1、怎样就可以知道:从自己的教室走到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米?
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2、如果不用任何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段距离,可以有什么办法来知道?
学生说一说,教师提出“步测”
3、板书课题:步测。
4、解释“步测”的意义。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步测”,然后教师再解释。
2、引导学生展示讨论:根据情况确定讨论形式。
3、汇总讨论结果(板书):
(知道)一步的长度――步长。(知道)走了多少步――步数。(计算)距离。
4、形成计算方法。
5、讨论解决步长、步数。
(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步长?
学生介绍自己的办法。板书:自己走一步,量一量。
(电脑出示一步长)提示:一步是怎样量的?
教师提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
教师补问:这一步应怎样走?在走路的时候,你的步长与你量的步长是不是一样?
(2)用“例1”介绍测步长的方法。
出示例1。(电脑投影)。
你从这道题中学到还可以怎样测自己的步长。
学生说说方法。
学生计算。汇报计算方法和过程。
(3)测一测自己的步长。
指导室外步测活动:
引导学生:让你用例1上介绍的.方法测一测自己的步长,你准备怎样做?
介绍室外已量好的一段距离,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为一次。走三次,记录下每次走的步数,填表内。
电脑出示表格和书上的p111练一练第1题表格。
到室外进行步测活动。
室内计算和汇报(选高个子学生和矮个子学生各一人汇报)。
6、学会步测和计算一段实际距离。
(1)出示例2。让学生试做。
(2)让学生说说从例2中学到什么?
(3)让学生提出相关的疑问。
7、小结例1、2的学习。
1、(电脑出示练习题)。
2、学生独立练习。
3、汇报与核对。
4、让学生提出疑问。
1、用步测,计算从多媒体教室到自己教室的距离。
2、在学校园内找一个花坛,用步测的方法测量有关数据,算出花坛的面积。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十七
1、了解词的风格、作品及词人生平经历;学习词的基本知识;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2、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充分发挥想象在阅读诗词的作用;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3、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在感悟中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3、作品导读:《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写作者在乡间的所遇所感,上片写初夏的田园风光,下片写主人公的感受和行踪。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作品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浣溪沙·苏东坡。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赏析一】。
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浓厚得多了。
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其实,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作者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
【赏析二】。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赏析三】。
此词为作者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作品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上片写景,也写人,并点出季节,生动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作者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这时候,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正叫卖黄瓜。作者抓住富有季节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接下来一句写作者骄阳下口干舌燥的感受。结尾一句,写作者以谦和的态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则显示出词人热爱乡村、平易朴实的情怀,二则暗示了乡间民风的淳厚。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1、我独自漫步在枣花铺满了乡间的道路,一阵清风徐来,吹起地上的花瓣,也吹落满树的枣花,枣花扑簌簌地落在我的衣服和头巾上,我听到了轻微的落花声。整个村庄飘散着甜腻的气息,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微笑。我陶醉了!不知走了多少路,觉得自己真的喝醉了,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觉,加上太阳照耀在我的身上,火辣辣的,现在的我,只希望有碗水喝解解渴。我进入了一个山村,我在满村“吱吱扭扭”的抽丝缫车声响中,我听见有人吆喝卖黄瓜的声音。我来到一户农家前,试着敲门去讨碗水。在敲门时,我隐约看见,远处飘逸的柳树下,正有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农民在卖黄瓜。
3、你看,枣花仿佛迫不及待的簌簌落下,像花瓣似的,不一会,衣巾上沾满了枣花,美极了。村南村北,想起了什么声音。如此悦耳动听,哦!原来是缫车飞快的转动的声音,飞快转动的缫车如一个失了控的转盘。
我走在路上,那一片片绿意在大地上覆盖着,像一件华丽的翠衣,一派凉意。农民在田地中来回穿梭,只见一顶顶斗笠在穿梭。一棵古老的柳树下,一位农民穿着粗布衣,正卖着一条条黄瓜,那黄瓜一排排整整齐齐,个个肥身材,黄瓜上还顶着一个下黄帽呢!人们围着那颗古老的柳树挑着入口爽脆的黄瓜,不一会置剩下半筐了。我不禁高兴的喝几口酒,酒后,双眼开始打起架来,路还有那么长,现在只想好好的睡上一觉。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空中,喝完酒后,觉的嘴渴得裂了条缝似的,难受极了。不意间,想喝口茶。前面有一间农舍,我犹豫地走到农舍前。正直丰收年,人们都到乡间劳作去了,这家可否有人呢?我太渴了,于是,我决定试着敲敲门,但愿里面有人在。
4、徐州的大路上,匆匆行走着一位身着便装的官员,他就是苏轼。刚到这里作知州不久,这里就发生了春旱,他十分着急,多方祈祷后终于下了雨,现在他就城东谢神去!他正赶路时,突然听到了簌簌的声音,原来是枣花轻柔地落在他的衣服和头巾上。这说明春旱终于解除了呢,今年枣子一定丰收。苏轼一笑,不禁放慢了脚步,放松了心境,这才听到耳畔传来“吱吱呀呀”的缫丝车声,他侧耳倾听,却又无法分辨声音的来处,因为在这个繁忙的收蚕季节里,缫丝声已在村南村北此起彼伏响成一片了。继续赶路吧,看见一位披着粗麻衣服的农民坐在古老柳树的荫下,面前摆着一堆黄瓜。此时行人并不多,卖主也并没有大声叫卖,只是斜依着柳树小憩。大概是中午喝了点小酒,苏轼不由感到了阵阵困意袭来。天气炽热,二十里的路程显得是那样漫长,无法午睡也罢了,偏偏日头正晒,他渐渐越来越感干渴难耐,此时他的需求变得迫切起来:一杯清茶,哪怕一碗井水也好!既醒酒,又解渴,还能提神解乏。那就向附近的人家讨口茶来喝吧。可是郊外的人家稀少,走了好一会才遇到一山间的农家院落。于是他抱着希望上前敲门,心情却忐忑不安:正值农忙时节,不知主人是否在家呢?终于,有老妪来应门了,他用谦和的语气请求。接过百姓双手捧上的一碗清凉的井水,这位太守一饮而尽,困倦、渴望顷刻间变成了喜悦与满足,使他精神一振。接着,这个热爱百姓、为民谢雨的知州又重振精神上路了。
让学生学习阅读与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吟诵、理解、品味、联想、反思是欣赏词的基本过程。
最热写字教案设计(模板18篇)篇十八
教材分析:
本课以美术课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为特色,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增长学生有关民族服饰、装束设计和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激发对民族服饰的热爱。
教学重点:设计一套服饰;
教学难点:学习民族服饰的特点,并应用。
教学方法:示范、练习。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汇集成绚彩、风格多样的中华服饰。他们或斑斓厚重,或丰富华丽,或简洁朴美,最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理想。
二、授课。
1、欣赏、分析民族服饰。
出示图1傣族姑娘的服饰。
提问:这件服饰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师:傣族的服饰有许多纹样。
出示图2藏族妇女服饰。
提问:这件服饰的色彩上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
“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搭配。”
出示图3汉族妇女绣花衣。
提问:汉族的服饰衣服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出示图4布依族服饰图5维吾尔族服饰图6苗族服饰。
提问:你能找出这些服饰的不同之处吗?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布依族按民族习俗,头上所缠绕勒条的数量,代表了少女的年龄。苗族服饰的标志是银饰,装饰图案以龙凤花卉和象征吉祥的植物为主,寓意高贵、华美。”
2、出示范例,讨论制作方法。
师:多变的款式、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装饰纹样、精巧的`戴饰,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织锦、刺绣、挑花、蜡染等民间工艺,在服饰上被充分地展现出来,美丽的民族服饰蕴含了各民族的风俗、礼仪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的方法。
分别从:款式、颜色、花纹、材质几方面讨论。
3、老师示范制作。
1)剪出衣服的款式;
2)上色、添加花纹;
3)制作服装的配饰;
4、学生小组制作。
要求:根据民族服饰的特点,设计一套服装。要美观、实用、有民族特色。
老师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讲评作业。
服装表演,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表演。
集体评议。
“你认为谁的服装设计得好?好在哪儿?”
三、小结。
“服饰还有一定的含义,有一定的环境意识,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课后同学们多去了解学习一下更多有关民族服饰的知识。”
民族服饰。
作业要求:根据民族服饰的特点,设计一套服装。要美观、实用、有民族特色。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