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案模板的样式和结构各有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一
一﹑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基础训练是学习应用题的基础,只有认真扎实抓好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王老师的这节课就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从复习题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训练,再到例2让学生动手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再到巩固练习时第一题找标准题,比较量,并说出求比较题的数量关系式,第二题的看图列式题,都是应用题的基础训练,教师整一节课都在围绕着应用题的基础训练进行。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只有像王老师那样,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说的能力的训练,促其内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使学生充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达到以说促学的良好效果。从这节课学生说解题思路说得非常好,我们也可以看出王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王老师能把数量关系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就最好了。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49—50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通过学习,学生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让学生经历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启动研究问题(课件出示题)。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饼干?如何列算式解答(生答略)。
2、现在老师只有1块饼干,把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饼干?
(1)如何列算式解答?
生答,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1÷4=(生可能会回答)。
(2)请同桌的同学们用一张纸片表示饼干,把平均分饼干的过程表现出来(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3)让学生代表说一说,并把过程演示出来。
3、老师:那么会不会任意两个整数相除,都可以用分数表示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老师:孩子们过生日都要吃什么啊?(生:蛋糕)老师:今天啊,正好是小红的生日,我们一起看看,小红是怎么过生日的,好吗?(课件出示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爸爸妈妈和弟弟为她准备了一块精美的蛋糕,同时在外地的舅舅和外婆分别给小红邮寄了一块蛋糕,现在平均每人分得几块蛋糕?(1)、如何列算式:
生答:老师板书3÷4=(2)老师:每个小组有3张纸片表示3个蛋糕,亲自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同桌合作,老师巡视)(3)学生交流汇报:
a、把每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一共12份,每人吃了3份,就是(把3份拼在一起,其实就是一块蛋糕的)。
b、把3个蛋糕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3份,再拼在一起,也是。
个蛋糕。
2、老师:大家一起观察算式。
1÷4=。
3÷4=同桌一起研讨下:这两个除法算式,等号的左边是除法,等号的右边是分数,那么除法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
(1)、学生交流汇报: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算式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2)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3)教师小结(利用课件表格总结)。
3、刚才大家借用学具研究了3÷4=?的问题,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说出7÷8的结果吗?为什么?(生答,因为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引导学生口答,说原因,师小结)。
2、布置课堂作业:教材51页2、3、4题。
四、课堂小结:(利用课件演示小结)。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三
在本次校举行的公开课活动中,我听了高年级刘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听过这节课后。
我认为优点体现在:
二、小组参与的力度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手、眼、口”都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
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去深思:
一、有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如何“还”?
很大一部分教师,也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如何“还”?完全放手行吗?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如果“收、还”不当,还会适得其反,只有“收、还”得当,才会事半功倍。
说起容易做起难,要做到以上两点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更要深入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四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教学效果: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醒学生,负号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课堂小结(约3分钟)先学生分组小结,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7、作业布置,凝固新知。(约2分钟)教材77页到78页,习题3.1,1、2、4.并补充一题(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
五.说板书设计:
主板书采用纲要式,一目了然。
一、分式的基本性质1、文字叙述2、符号表述。
二、应用。
最后,谈谈我的体会。课堂上平等对话,让学生自主掌握数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教学是让学生丰富认识。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量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开门见山,
1.教学例4,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作“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强调:原价是单位“1”,原价×折扣=现价,区别降价多少元。
学生观察场景图。
二、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引导检验,沟通联系: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启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15元乘以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学生讨论。
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验算,再交流检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
学生解答后再解读方程:你是怎样列方程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方程解答。
四、拓展提高1.做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商品打折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的第2题。
先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学生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一些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自己计算商品的现价或原价。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六
2.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税率的意义以及求纳税额的方法。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教学。
设计理念: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安排的内容正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税收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个人所得税的教学还要突出探索性和开放性。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由此引出税收和纳税。
你知道税收是怎么回事吗?
师:税收都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把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为什么要纳税呢?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看完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小结:看来,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税收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说错,教师应利用好他们的这个知识盲点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思想教育)。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二、教学例2。
三、巩固练习1.(过渡)在税收中也有许多百分数问。
题,一起来看纳税中的百分数问题,出示例2。
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思考:关键句中的5%是以谁作为单位“1”的?
师:这里的5%就是税率,是指应纳税额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就叫做税率。
你认为怎样列式求纳税额呢?用什么方法计算?
2.怎样计算60×5%呢?(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来计算)。
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出结果。
3.追问:如果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80万元呢,应缴纳税款多少元?要求学生口答列式。
4.小结:怎样求纳税额?
1.读题后明确:买车一共要花的钱应包括车的价格和车辆购置税。
要求最后的问题应该先求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算出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是多少元)。
题目中的10%指的是什么?以谁作为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2.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3.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怎样缴纳营业税。税收还有很多种,比如说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税率,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讨论。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口答。
学生说说求纳税额的方法以及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的第1题。
2.做练习二的第2题。
“应缴纳17%的增值税”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的量?你会做吗?
3.做练习二的第3题。
读题后讲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由税法规定的按个人收入一定的比率征收的税目。
问题求实际得到奖金多少元首先要求什么?实际得到奖金怎样求?(明确实际收入=应得收入-纳税额)。
学生回答后列式。
学生回答后列式。
根据分析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五、指导练习。
1.向学生详细讲解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目的。(调节个人收入差距,让较高收入者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
2.自学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
3.理解“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这句话的意义。
举例说明哪些情况不交税,哪些情况要交税。
4.试着让学生分解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
要求自己试着列式。
5.阅读书上第7页的《你知道吗》。
学生自学第4题的标准部分。
学生讨论1800元应分成几部分,哪一部分要交税,交税部分的税率是多少?汇报后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七
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一、从生活入手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本课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男生有27人,六年级有多少人?让学生简单计算。然后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自编类似的应用题,交给另一部分同学解答,引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其乐无穷!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我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偏差。教师往往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部分,无为地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起不到好的效果。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启发不够到位。教学过程中学生时有答非所问和不知怎样答的情况,如归纳本节课中的应用题特点时,由于没有引导学生分析数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八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九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涂一涂,算一算。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第1题让学生可以先用画图、分数的意义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4/7÷2。在画图、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生得出4/7÷2=2/7。因此,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得到商的分子”。
(2)鼓励学生探索第2题,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说明把4/7平均分3份,也就是求4/7的1/3,从而理解其基本算理。让学生在第1题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发现此时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从而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即用分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填一填,想一想。
2,师导学生根据前面的三个活动,总结算法。3,
3,让学生先列举出分数除法算式,并利用手中的学具具体地分一分,涂一涂,借助图形语言进行理解。
三,试一试。
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沟通起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
四,练一练。
1,第26页第2,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学内容(课题)。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十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加强列方程的思维训练。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
活动一:复习与准备
1、爸爸的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体内水份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份?
(3)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活动二:出示例1
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2、要求小明的体重应该知道什么条件?为什么?
3、以知小明体内有水份28千克,要求小明的体重,需用到哪个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5、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略)
1、要求学生自己做第二问
(1)、要求画图分析
(2)、与第一问比有什么不同?
(3)、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
小结:
活动三:巩固练习
1、38页做一做
2、40页1、2
板书设计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十一
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并提高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还剩多少千克?8。
1、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
2、交流讨论并解答。组内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
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索新知。
1、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2、学习例2。
(1)阅读例5的主题图及题目,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一说“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
(2)自己动手,画线段图表示两个小组的人数,将已知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图。
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4)列出方程式并解答,算完后梳理一下自己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注意解题格式)。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40练习十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十第10--13题。
2、拓展提高:练习十第14题以及p42最后一题“思考练习”。
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十二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同学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归纳计算方法,并能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较合适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将计算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和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
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十三
让个别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题目的得数。
教师巡回指点,搜集存在问题。
教师黑板出示问题,学生上台改正,并说明理由。
(2)小组间讨论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题,并正确计算。然后全班校对。
三、当堂测评。
练习九第1、2、3题:
注:第2题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解决疑难。
学生相互得分,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内解决。
设计意图。
1、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
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
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
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当堂测评题将学生置于提高之处,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
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严谨性。
教学后记。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十四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教师提问: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 ?求4个 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教师提问: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
4.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反馈.
根据: ,写出 ,
(二)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出示例1.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演示课件:分数除以整数)
(1)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
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 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 米是 米.
(3)教师板书整理.
(米)
2.教师质疑:如果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
也可以这样想: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列式是:
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6段,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列式是:
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 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
(米)
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
组织学生观察 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二)求未知数
1. 2.
(三)判断.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
2.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
3. ( )
4. ( )
5. ( )
(四)解答下面各题.
1.把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以6等于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二)解下列方程.
六、
分数除法
实用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模板15篇)篇十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
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习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让学生试列方程,并说出方程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把方程解完,并写上答案。
出示教材的检验,提问:要检验儿童的体重是不是正确,应该怎样做?(用求出的体重乘4/5,看看是不是等于水分的千克数。)
2、比较。
提问:我们再把例1与复习题比较,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整理出: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三、巩固练习
1、做书p34做一做
要求学生先按照题目中的想说出想的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订正时要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来列方程的。
2、做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四、小测:(略)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能找出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说出相对的数量关系式。为孩子创造做数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再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来解答;并学会了怎样验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很可能获得超出结论自身的价值的若干倍的数学知识。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