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组织的重要工具,对教学质量的达标具有重要作用。借鉴他人的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计划的编写要求。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多媒体课件。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人们到底会怎样欢呼呢?(生自由发言)。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来了,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生练习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周总理的祝福。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周总理又会祝福他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习课文6、7、8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板书: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生交流)。
2、总结:是呀,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总理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3配乐播放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图片。老师旁白:看!周总理深情地与年迈的老人握手,老人热泪盈眶;周总理亲热地抱起孩子,孩子满心欢喜;周总理来到田间地头,农民伯伯喜笑颜开;周总理来到工厂车间,工人朋友们激动万分;周总理亲临部队驻地,解放军叔叔热情欢呼。
4、情感升华。人们永远难忘,更让傣族人民难忘的是……(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齐读)。
1961年周总理。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庆祝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整篇文章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快乐,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呢?学生与文本所呈现的年代不同,学生对周总理不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学生也没有感受,怎么办?在反复斟酌后,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一开始,我就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对傣族泼水节有一定的感知,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对周总理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周总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畅想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相互真诚地祝福,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成为文本主人,融入其中。
在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表演读,分组读。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了解读出个性。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二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识字。
1.充分自读,边读边悟。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1)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多音字:(好像欢乐盛满天空)你们知道带点的字还读什么音吗?
生词:凤凰傣族咖啡长寿(读后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3.巩固识字。
出示一棵大果树,树上长满各种各样的果子,摘下一个果子,读对了,这个果子就属于你。(学生读字音并组词)。
(二)写字。
1.出示小朋友写字图: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写的多认真啊!你能做到吗?学生自主写字。先观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然后再写。
2.根据学生写字情况适时进行指导。小组内展示写字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一)这么快我们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了,读给其他同学听,他读得好,你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学生练读、互读)。
(二)细细品读。
1.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到来之前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评他读得怎么样,也可以自己评评读得怎样。)。
2.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当时场面的热烈,人们兴奋的心情。
(1)学生个别读。(指导学生读好四面八方赶来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欢呼周总理来了!等词句。)。
(2)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是怎样的场面。
(3)学生谈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3.读四、五、六、七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十分容易接近。
(1)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场面。观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抓住描写人物服装、动作的词句反复朗读。(周总理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泼呀,洒呀!等词句)。
(4)小朋友,总理为人民祝福,人民为总理祝福,大家笑哇,跳哇,多么开心。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体会幸福快乐吧!(放音乐学生读课文)。
(5)齐读后两句。
4.读全文。
四、课文扩展,强化表达。
你听说过或在电视里看过什么节日也很热闹?讲给你的好伙伴听。
五、课外作业。
把泼水节的热闹场面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流程之二。
一、读题设疑导入。
二、交流学习方法。
学习课文之前,你都做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师生归纳整理:
1.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提问题。3.找资料。
三、学习课文。
1.面对一篇新课文,我们先做点什么?(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顺应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2.学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要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2)分组自学,学生自读,边读边画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4)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喜欢哪一个就读哪一个。
3.读课文。
(1)请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做代表(分自然段)读,其他组同学当评委,评价读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学会赞赏他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重点抓住:赶来跳舞笑呀,跳呀!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一手一手多么令认等词句,体会热烈的场面,兴奋的心情,以及总理平易近人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读的方式采用:自读、指读、评读、仿读、范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学生自评、互评)。
(5)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抓重点)。
(6)谈感受。如果你也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说说泼水节怎样难忘,为什么难忘?(创造性的积累,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7)读全文。
四、写好字。
引导学生自主写字,采用自评、他评等办法,互相帮助,写好字。
五、课文延伸。
同学们课前都查找了什么资料,把你了解到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同学分享你的课外收获。(其他节日的热闹场面,对周总理的一些了解等。)。
【附言】。
条条道路通罗马,阅读教学过程、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愿将以上两种教学基本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三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四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多媒体课件。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五
知识目标:
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2、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
三、练习朗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五、作业练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六
每年四月,云南的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很遗憾,我们没赶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欢乐的泼水节,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欢快,来一次心灵之旅。
指导朗读“一年一度”
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说明人们是很高兴、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
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就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哪些工具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准备什么?(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3、你来的还不够早;你来的真早!
4、来,让我们也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齐读)。
5、还有更早的呢!(读第二句)从哪儿看出更早?(早已)。
6、真香啊!清水里为什么要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呢?
讨论,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7、吉祥、如意,多幸福的两个词语呀,让我们一起写下来。
8、正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人们要很讲究的,细心地滴上点点香水,虔诚地撒上片片花瓣,再来读一读。
(真是香飘万里啊!)。
9、我们都已早早地做好准备,桶碗飘盆,红花清水,暗香浮动,焦急地等等着欢乐时刻的到来,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激动的心情吧!齐读1—2句。
10、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孔雀舞跳起来了,象脚鼓点敲起来了,开始泼水了!(演示课件)。
11、课文中哪句话写了刚才的情景?
(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泼。)。
12、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一齐喊着:“水,水,水!”快来泼吧!
(自由泼水)。
13、说说你还用了哪些泼水的动作?(浇、洒、冲、倒……)。
(你向我,我向你。)。
14、高兴吗?欢乐吗?用朗读让大家感受你的欢乐。再读句子。
15、你向谁泼的?
你还想向谁泼?
为什么向他泼?
(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16、是呀,清水就是吉祥,就是如意,水多幸福就多,我们分男女生来赛读,看看谁泼的带劲儿,泼的水多。
18、老人、孩子笑得合不扰嘴,姑娘、小伙子乐的笑眯了眼,个个身上(引读)。
19、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清水是……,怎么能不高兴呢!)。
20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人们无比欢乐的心情。
21、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洒,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的,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心里都是那样高兴,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外充满了欢声,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把这欢乐、热闹再重现一次吧!(齐读第2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引读第3节,地上铺满了——,空中回响着——,大家——,直到——。
2、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泼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节目,还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
3、快乐与兴奋让人们忘记了疲劳,忘记时间,沐浴在欢乐的气氛中,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吧!
齐读全文。(配乐)。
(四)拓展。
1、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欢乐的心灵之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在每个傣族人的心里都铭记着一个难忘的泼水节,那就是1961年的春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人们一起欢度了一个泼水节。瞧,周总理在人群中笑得多么亲切,多么慈祥!
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你知道哪些呢?
3、演示课件。(各少数民族欢度节日)。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七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师:这个难忘的泼水节是发生在哪一年?(1961年)出示最后两句话,读读。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二、读中理解,体会感悟。
1、读读课文后,回答。(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介绍周恩来总理。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读第3自然段。
能用一词来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的欢迎总理吗?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
交流:
(1)“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4)“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5)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师:总理来了,我马上就要见到他了。多么幸福哇,(齐: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齐:1961年的泼水节)。
过渡:在一阵阵欢呼声中,周总理踩着“红毯”来到人群中。
3、出示图看图说说周总理的穿着和表情。
还看到了什么?用“笑容满面”说话。
师:周总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穿着民族服装,和傣族人们一起载歌载舞。多么平易近人的总理,多么值得我们爱戴的总理。请上自己的感受再读读。
师:48年过去了,傣族人民依然清楚的记得,身穿傣族衣服,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的周总理。
(引读: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
4、师:最激动人心、最热闹的泼水开始了。
(1)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板书)。想像: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泼水情境。
(2)展示泼水图,并说明: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3)多么热闹的情景呀,再读课文。
(4)创设说话情境: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祝福话。(或动笔写写)。
5、师: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泼洒的越多,得到祝福越多,新一年也定是万事如意,美满幸福。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6、激qing导读,师: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读)。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师:傣族人民不会忘记给他们送去祝福的周总理。(齐读)。
师: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深深爱着他们的周总理。(再读)。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傣族的泼水节这天,除了泼水,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他们会唱歌跳舞,会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2、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枝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你知道的有哪些?(彝族的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瑶族“夕九节”、壮族“哥婆节”、苗族芦笙节等)。
四、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优美词句,选择其中的词或句子进行仿写。
2、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板书: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端、拿、泼洒、祝福。
傣族人民:欢呼、泼水、祝福。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八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九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板书设计。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
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设计意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在读中领会,读中感悟。最后3个自然段有总结全文的意思,抓住重点词,尤其是“难忘”以及4个感叹号,加深体会,升华感情。)。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一
共渡节日。
幸福难忘。
设计说明。
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总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索,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二
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1、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2、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
三、练习朗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五、作业练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三
:学习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四、朗读: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人们到底会怎样欢呼呢?(生自由发言)。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来了,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生练习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周总理的祝福。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周总理又会祝福他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习课文6、7、8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四、总结全文,释疑解难。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板书: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生交流)。
2、总结:是呀,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总理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3配乐播放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图片。老师旁白:看!周总理深情地与年迈的老人握手,老人热泪盈眶;周总理亲热地抱起孩子,孩子满心欢喜;周总理来到田间地头,农民伯伯喜笑颜开;周总理来到工厂车间,工人朋友们激动万分;周总理亲临部队驻地,解放军叔叔热情欢呼。
4、情感升华。人们永远难忘,更让傣族人民难忘的是……(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齐读)。
板书设计:
1961年周总理。
幸福难忘。
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庆祝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整篇文章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快乐,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呢?学生与文本所呈现的年代不同,学生对周总理不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学生也没有感受,怎么办?在反复斟酌后,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无限想象空间,拉近文本与孩子们的距离。
教学一开始,我就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对傣族泼水节有一定的感知,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对周总理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周总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畅想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相互真诚地祝福,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成为文本主人,融入其中。
二、抓住“欢迎”和“泼水”两个教学点,“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在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表演读,分组读。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了解读出个性。
文档为doc格式。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五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六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七
胡跃红老师的一堂《难忘的泼水节》,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堂课听下来,被胡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学生们超强的综合能力所折服,无论是胡老师流利的普通话还是工整、精练的板书,或者从容、淡定的教态,都看得出来胡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高的好老师;而她的学生给我的印象就是有较强的课堂表现能力,能积极的思考,善于表达,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师生长期磨合的结果,这样的课堂氛围真令人羡慕。
整堂课始终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快乐,理解人民对周总理的爱”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而课堂中胡老师既抓住了语文“双基”的教学,从字到词到篇,如剥笋般层层解读课文,同时又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她让学生大胆地说、议、演,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胡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及至。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不是那种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齐度、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注重了课堂的立体设计,瞧,教学过程中即有正襟危坐的听授,又有蠢蠢欲动的讨论,还有热闹精彩的表演,集多元的教学手段与一身,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尤其令我欣赏的是胡老师在课文教授中依然没忘记对学生说话、听话、口语交际的适时指导,比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一同出现的“一边一边”,“一手一手”的句式训练;比如老师范读课文时有意的要学生“听好哦,等一下老师要请你来点评的哦。”而且还真的请学生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这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说话、聆听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课文拓展时老师要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老师能注重这个教学环节的生成是很难得的,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的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真棒!
胡老师的这堂课还有一个的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整堂课从“复习”到“新授”到“拓展”,没有听见老师单一的用“下面”干什么,“接下来”干什么这样枯燥的辞藻来衔接。比如在听课文范读后,胡老师就接着课文深情地说道:“多么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泼水节的幸福和难忘。”如此不留痕迹地就进入了品读课文的环节,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带动了起来,进入了新课文的学习。还有在开始的复习环节时,胡老师有意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串花炮”和“一串串花炮”,“一条龙船”和“一条条龙船”两个词组的不同,这就为课文第三段的分析埋下了伏笔,为学生对课文的深层解读做了铺垫,胡老师的课就是这样把教学的流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独立而又不单一。
整堂课我们胡老师是笑容满面,言语轻柔,如大姐姐般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我想,如此和蔼可亲的老师一定是受学生喜欢和爱戴的老师,孩子们和胡老师在一起也一定是在快乐的享受着学习。在听课间有几个小细节让我很有感触:
师学生的表现,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真应该这样,他们不懂我们可以教呀,由此也可以看出,胡老师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2)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时,有个学生说“我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这个句子单从语法上来看是没有语病的,老师肯定了他的句子说对了,但同时老师又说了“哦,这个习惯可不好,我们不能真的这样做。”看来,胡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了指正学生不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建议把有关傣族的知识在分析课文之前说一说,尤其是傣族的泼水节在傣族节日中的地位,(相当于我们汉民族的春节)这样也许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周总理到傣族地区过泼水节的深远意义。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人们到底会怎样欢呼呢?(生自由发言)。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来了,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生练习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周总理的祝福。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周总理又会祝福他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习课文6、7、8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四、总结全文,释疑解难。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板书: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生交流)。
2、总结:是呀,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总理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3配乐播放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图片。老师旁白:看!周总理深情地与年迈的老人握手,老人热泪盈眶;周总理亲热地抱起孩子,孩子满心欢喜;周总理来到田间地头,农民伯伯喜笑颜开;周总理来到工厂车间,工人朋友们激动万分;周总理亲临部队驻地,解放军叔叔热情欢呼。
4、情感升华。人们永远难忘,更让傣族人民难忘的是……(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齐读)。
板书设计:
1961年周总理。
幸福难忘。
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庆祝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整篇文章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快乐,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呢?学生与文本所呈现的年代不同,学生对周总理不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学生也没有感受,怎么办?在反复斟酌后,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无限想象空间,拉近文本与孩子们的距离。
教学一开始,我就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对傣族泼水节有一定的感知,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对周总理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周总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畅想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相互真诚地祝福,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成为文本主人,融入其中。
二、抓住“欢迎”和“泼水”两个教学点,“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在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表演读,分组读。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了解读出个性。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十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优秀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20篇)篇二十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