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研究论文篇一
仪征市青山小学 卜红丽
曾几何时,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一位读清华大学的学生叫刘海洋,说的他去动物园看动物。当他看一只熊时,为了验证熊皮是否能否经得起硫酸。就向熊头上泼了实验室用的硫酸。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心痛。一位天之骄子,内心是多么的冷漠,缺少法制意识。所以我觉得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有法律意识,让他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可为,什么又是不可为。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出低龄化和上升趋势。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责无旁贷,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里的成长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没有语文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教学中,也不乏有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只要我们适时有机的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比如我在美术绘画买东西题材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知道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然后以人民币为切入点,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80号)相关条例,让学生明白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以及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这样学生长大后,他们就会知道伪造人民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又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美术教学下册时,我在教学完相关内容后,给学生在练习里出了这样一题,“绘画交通题材”学生在计算后,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让学生知道,机动车载物是不得超载,如果超载会发生什么严重的后果。相信有一天,学生成为一名司机,相信他就不会为了一点经济利益而把生命放在一个漠视的位置。通过此堂课的教育,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
教师教书育人,应该把育人放在首要地位。不但要使他们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育好他们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出来的学生,不要求他学到多深的知识,但是他是在校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出学校后在社会是一名合格的公民。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法制常识。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整的那样,“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我们作为数学教师,纵然我也感觉小学数学在教学中没有其它科目那么好渗透法制教育。但是这不能作为不渗透法制观念教育的借口,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想尽办法在可能的情况下有机渗透法制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2014年12月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研究论文篇二
许多中学生在步入中学之前,就已经接触了美术学科,可以说从小学开始很多学生就会表现出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进入中学以后,正是他们对于这门课有更深层认识的阶段,而中学美术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观赏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方面的素质和造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一、因地制宜,让美术课堂凸显地方“特色美”
在农村学校,如果美术课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中拘泥于教材,不能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法上过于呆板的话,是体现不出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的。农村初中,虽然学校美术课程资源严重不足,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器材和资料,但农村有着丰富多采的课程资源,有广阔的土地、美丽的朝霞晚霞、蓝天白云、各种动植物和花草;有能用于造型活动、取之方便的自然土、竹、木、石等;有民间美术、雕刻、图案、编扎;有独特的节日、习俗,民间艺人和民间工匠等。鉴于以上几方面的地方独特资源,可以进行农村美术教学的探索。
1.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摆脱教材束缚,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2.开放教学过程,丰富素材库。
农村有着广阔的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别具一格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家乡之变化,农村清洁工程等,为了丰富美术教学资源,美术课堂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让这些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走进农村学生的心间,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丰富的美术素材。
二、应用多媒体,让美术教学呈现“动态美”
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有机体,形成了颇具“活色生香”的形感、声感、语感、乐感、动感,大大超越和丰富教材的内容,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神经,突破了言传身教的局限性,从而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多媒体的魅力。
1.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的绘画氛围更加活跃。
多媒体技术表现美术语言中的线、形、色、质,引起人的回忆、沉思和心灵的创造,多媒体课件在展示欣赏图片时,就可以把整个绘画过程高度概括为几个关键性的画面展示,按照细致结构上的先简后繁的条理性和色彩上先淡后浓的条理性,适当插入有动态的绘画历程,学生看着优美的图片,心里充满了激情,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在细心观看、有的在相互讨论的、有的则请教老师学生思维随着情境不断迸发出火花,画出的画面也越来越精彩。
2.多媒体音乐的运用能使学生“美”色飞舞。
美术课中常会因静谥有余而活泼欠佳,在美术课中注入音乐元素,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与遐想空间,深化作品的主题,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有利于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创设出美好的意境,使学生身心愉悦,灵感激发。
三、变废为宝,让美术课程再现“创造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被遗弃的却极有应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像各种布料、旧报纸、易拉罐、废旧挂历、矿泉水瓶等。把这些材料的特点、美感与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地统一起来,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发现、收集与创造使用,再现艺术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中国人熊正刚用几块防水用的麻袋布片拼贴并融合绘画技巧创作了《蒙娜丽莎》画,一位德国人出价几万元买了他的这两幅作品。所以,美术课教学,教师可让学生用一些废旧物品有目的地按一定的想法剪拼、粘贴、加工,结果一定会变成一件学生意想不到的艺术品,如将易拉罐制成的电视天线,可以增加电视收视率;将旧画报、旧挂历、旧书彩图等结成串做门帘、窗帘或在节日装饰活动场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激发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四、总结总之,美术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激活学生美育情趣,美术教学才能更“美”。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研究论文篇三
浅谈齐齐乐互动教学
——齐齐乐互动教学利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出它的单一性、滞后性.信息技术手段适应时代的要求,能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想象创造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主题词: 信息技术 互动教学 齐齐乐 利弊
信息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所创造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环境和条件,对学习过程的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它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而且极大地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极大地拓展了学习者的认知领域。
在信息技术还未走进教育教学领域之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单一,而现在学校大部分是 1台电脑+1部投影机”构成了我们最熟悉的授课环境(演示型多媒体教室),相对于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老师可以同时提供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的不同感官,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呈现出来,我们的课堂也变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控制着教学内容的显示、教学进度和方向,学生负责看、听和记笔记。
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是学校领导、老师及教育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还有齐齐乐互动教学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利弊。
我们来看看齐齐乐在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作用,小部分是自己在学习和体验中得出来的,一部分则是从网上了解的,通过整理我把齐齐乐有利的部分分为四点: 反馈与因材施教需要“齐齐乐”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对学生情况准确估计,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都将导致无效的劳动,造成师生时间、精力的巨大浪费。比如:
学生已经听懂了,老师却还在滔滔不绝
学生没有听懂,老师却一笔带过
某些学生看起来在很认真听课,却在开小差
喊得最响亮的学生,实际上只是一知半解或不懂装懂……
学习讲究系统性,知识链环环相扣,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的教学反馈,所以未能及时进行补救,越学越跟不上,导致恶性循环。
那么,老师的估计有多准确呢?
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将教师估计的答对率与学生实际答对率做出对比,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偏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时误差还会很大。
传统的反馈方式:个别提问、个别演练、察言观色等,都难以了解到整体的真实情况。而课后的作业批改或单元测试,反馈周期又太长,等教师讲解时,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当时的答题思路。
课堂需要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
“齐齐乐”互动教学系统用非常简便的方式解决了“一对多”的反馈问题,创造了一个师生自如互动沟通的平台。老师需要了解讲课效果时,只要按按手中的遥控器,打开一个powerpoint页面,即可进行一个随堂的问卷调查或应答测试,学生也按一按手中的遥控器,即可发送自己的意见或答案,“齐齐乐” 软件就会在一两秒钟内自动生成多种统计报表,马上精确报告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而老师即可根据这些被告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时做补救教学。当然,也为家长提供学生课堂学习进度报告,协助监督学生学习。这样,就可以保证了老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信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趣味与寓教育与乐需要“齐齐乐”
我们常说要寓教于乐。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积极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
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
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
“齐齐乐”互动教学系统提供多种师生互动活动,老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方式,穿插抢答、淘汰、评分等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细胞。比如,夏日炎炎,睡意浓浓,来一个气氛热烈的知识抢答游戏,既可巩固复习知识,又可以醒脑,岂不乐哉?
深度参与,人人参与需要“齐齐乐”
看电视与旅游的区别,就是参与深浅的区别。
对于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去,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要得到理解和巩固,只有经过学生亲身参与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等活动才行,而不仅仅限于“听一听”和“看一看”。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空间、工具的原因,学生不可能同时参与,想想看,如果60多个学生同时发言,会是一种多么混乱的局面!
由于胆小害羞等原因,学生不敢积极参与;
由于老师喜好的原因,学生没有机会参与……
因此,这种课堂参与是比较有限和不充分的。许多不能不敢、或没有机会参与发表意见的学生,不自觉地成为学习的旁观者,自然也就影响到学习效果了。
“齐齐乐”允许几十个甚至400个学生同时参与,并且使学生的课堂答题、发表意见,变得像按遥控器那么简单,即使是最害羞的学生,按遥控器的勇气还是有的哦!而且,互动教学系统的使用,也半强迫式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不允许任何一个旁观者!
教育效率需要“齐齐乐”
学习反馈需要效率,反馈周期太长,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课堂活动需要效率,否则,就会活动多了,方式灵活了,教学容量就少了,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参与需要效率,课堂发言,就算一人一句,45分钟也就完蛋!
“齐齐乐”互动教学系统使老师组织活动象按遥控器那样方便快捷,(如做一个100人的“难度”调查,都只要两三秒钟),轻松高效地解决了课堂活动多,导致内容少的问题。
其实,老师的工作也有一个效率问题:作业试卷批改周期长,使学生逐渐成为了学习上的“欠债大户”;
点名考勤、举手统计、作业试卷客观题的批改等重复、机械性劳动多,耗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端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和压力。
怎样使老师从繁重的简单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效率,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钻研教材和教学研究呢?
齐齐乐帮助老师实现轻松教书。可以从数据来进行比较:
我们从题量、批阅方式、反馈形式及效果三方面来比较一下传统教学和使用互动教学系统的不同:
教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深钻教材,使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真正落到实处.还可以以一个课堂英语小测试来比较:
课堂学习记录需要“齐齐乐”
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分数”论受到较大的挑战,学生成长记录袋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的成长记录仅为代表作品、老师评语、考试成绩等,而对于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课堂情况,则几乎是空白。利用“齐齐乐”强大的统计功能,可为客观评价学生提供了最全面、准确、公正、的一个互动教学软件。以上是对齐齐乐互动教学有力的一面。
齐齐乐互动教学中并不是每一科和每一课都适合,齐齐乐互动教学在数学、计算机、英语……在这些学科中比较适合。我也看其他老师运用的很好,刚好这些学科也正需要这样的环节来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而在美术、语文、科学、音乐…….在这些学科中我总是听到这些科目老师在抱怨好好的课还加什么齐齐乐?我很赞同,因为我是一名美术老师常常因为齐齐乐互动教学而苦恼,比如说手工课我就不知道如何来设立按点,我会感觉齐齐乐按点是强硬的拉到教学中来,是本来简单的问题搞复杂。齐齐乐的按点设立本来是解决复杂的问题,突破重点难点。最后在我的教学里往往是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我相信我刚刚列举这些学科中的老师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吧!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对齐齐乐的简单看法,因为我接触齐齐乐互动教学不久,所以我的题目也是浅谈齐齐乐互动教学。当然齐齐乐互动教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还是有待探讨。
刘元军
注:(齐齐乐的有利四点来源于网络)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研究论文篇四
小学美术学科
“关注人文精神 突出表现教学”模式
※ 认识人文精神:
所谓的“人文精神”,就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以人为本,审视人生。它关注的是,人存在的意义、人格、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等,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向来就有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
人文精神,也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宗旨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会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
关于人文精神,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课标中指出,不管有多少种解释,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有一个任务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使其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
而作为人文学科核心之一的美术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以及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所以说,美术教育,是体现人文性质、和人文精神的最好途径。※ 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以儒、道、禅三者的交融互补而形成的。从而,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道德内涵。以追求真、善、美为道德使命,以道学的“天人合一”及禅学的“梵我合一”、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理念。(《庄子》)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的敦厚之美。
作为画家,以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绘画艺术的建构。使中国绘画,在自然与人之间,以“缘物寄情”、“情景交融”的思维模式,将人的情思,注入到自然之中,从而达到“物与我和”、“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中国画讲求“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似与不似之间”,而谋其“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之“传神”、“畅神”的意象思维方式、和意象造型法则。并以法阐理,以理释法。融哲学、美学、画学为一体,形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既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天人合一”:就是指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论语》)。它不仅仅是现代小区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还是,人对自然万物的一种敬畏、顺应、和一种默契。
中国人讲究变化,有“一日九变”之说。这种变化达到的境界是——“神于天、圣于地”。这就是中国人的人格思想。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空间,任你自由翱翔。决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块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上的拓展。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但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但不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人的意义与天、地一样。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在孔子看来,人是值得敬重的。也是应该自重的。
我们有一些老师,声色俱厉地经常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应该怎么怎么,那就是说,他没有达到那种境界。
教师,应该平和的与学生商量,让其明确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这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和谦抑的态度,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表现教学”的涵概:
“造型·表现”是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术学习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表现”一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符合人性的发展。因为,人性的发展是通过自我表现的过程来完成的。包括个性、自信心、创造力等人格心理的形成、与建立。
所谓的“表现教学”,就是以学生的自我表现为核心。突出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即“美术活动表现”。它是指学生通过美术创造活动来传达情感、观念、和意义的过程。是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及要素,表达个人的内心意识,情感感受和思维过程的过程。是把自己内心无形的想法、体验和情绪等心理因素,转换成一种外在的可视的形象或视觉符号,使其独立思想和个性,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肯定。
它包括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表现。
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自觉地支持、掌握自己的发展过程。教师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以最大的表现空间,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设计、自主质疑、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控、完善等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高效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
这个自主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态度,而是教学双方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师生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的组合。学生主体的自主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他们经历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应该怎样去学——学得怎么样——是怎样学的——怎样学得会更好。”这样,学生通过课堂的交流、研讨、发现、尝试、创造等活动表现,来达到自主认识、体验的合理结合。
※ 表现教学的基本特征:
(1)表现教学,核心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表现和自主发展。它是通过一系列的美术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学生的自
主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2)表现教学,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的文化互动,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
(3)表现教学,它以人为本,承认儿童的个性差异,尊重、爱护和扶持学生天生的生命冲动、和原始表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唤醒自我表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其主体人格的形成。
(4)表现教学,它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其情感运动的轨迹。甚至乱糟糟的线条、图象等等,都视为是学生内心活动的真实表现。并启发学生,在观察、和表现对象的同时,不要受到对象固有的形和色的影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来抒发、表达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一种不寻常的审美活动。同时,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
(5)表现教学,它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愿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规划学习程序、探索学习方法、实施学习计划、突破学习障碍、攻克学习难关、完成更深层次的探索与训练,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和分析自主发展的实际等等。——即教师的导趣、导向、导法、导控、导思和导境。
※ 表现教学的基本模式操作要点: ※ 基本结构:
1、定向导入、激情引趣。(导入)
2、领悟认知、质疑解难。(新课)
3、尝试操作、自主表现。(创作)
4、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赏评)
5、反思总结、巩固升华。(小结)
※ 具体模式操作要点:
1、定向导入、激情引趣。(导入)即是学生明确课题及学习任务的开始。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主体参与的重要策略。主体参与的热情与动力皆源于兴趣,它可以使主体参与活动的过程,持久、深刻。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新闻、笑话、迷语、游戏、音乐、录像、电影、电视、欣赏范作等,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和氛围,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并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表现,从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上切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升华至人文精神。并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如:《手形的联想》
手是我们人体的主要部分之一啊,它不仅可以传情达意,更能完成许多创造性的学习、工作、和劳动啊。教师,以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点评作品等审美活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小手不仅漂亮,而且,还能用手示意(如:握手、打手势、表演手影、手语等)、交流和传达感情啊。还能神奇地创造出许多的社会财富。使学生深深感到自己的双手多么重要,美丽的未来也需要他们这一双双的小手去创造。于是,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为家乡的未来建设出一份力!”等等。
孩子们稚拙人文情感、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出来。
2、领悟认知、质疑解难。(新课)
这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互相沟通、启发、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其中的乐趣、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用观察、感受、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表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创造性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情的方法,并进行大胆的自主表现。
3、尝试操作、自主表现。(创作)
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大胆的自我表现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个性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给学生的发展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条件,提供必备的训练时间与表现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展开想象,发散其形象思维,尝试、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独特表达性。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合作、交流和自由表现。更需要直觉领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使其作品更具有情感化、个性化和艺术化。
这也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即:在学生创作的前期,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巧妙地运用美术语言,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1)、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遵循美术的审美规律与法则,通过比较、讨论、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以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方式,增加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感受。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加强人文关怀。
(3)、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潜能,学会分析、整合、解决问题的思维技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探究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把握美学法则、审美规律、美术语言、表现技能技巧等。使其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合作交流、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并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太度,体验成就感,领悟人生之哲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个“美学法则”,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也只有按照这个美学法则和审美理念去创造,才能真正的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为此,学生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智慧、美、爱、以及自由等等人文特征,都能内蕴于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进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完善人格,涵养了人文精神。
4、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赏评)
这是学生研究、探索、认识与掌握欣赏与评述方法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欣赏,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它不是一个个体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种群体互相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欣赏。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反思、设想等美术欣赏活动,对其作品进行感受、认识与评价,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从而陶冶情操,提高鉴赏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 就欣赏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方式、方法而言:
(1)、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对作品的形式进行描述。
包括: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及其特征。还有色彩、线条、形状、造型,及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个性风格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包括构图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造型准确、材料丰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和思想。(主题、意境)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层次、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不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学生作品时,要以人为本,承认和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想象,多给学生以鼓励,爱护和扶持学生,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掌握方法,唤醒自我表现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另外,由于学生作品的美点很多,如构图美、构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等等,我们不能以一种方式,对每一个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赏这些美点,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感。
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所侧重的找出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显露的、最能引发学生审美情感的作品中的形式
美和内容美的结合点。
如: 有时侧重历史故事的分析; 有时侧重构思的巧妙;有时侧重构图和形象的精美;有时侧重造型、材质美的表现;
有时侧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
有时侧重整体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
※ 就评价方式而言——评价方式的多元化:(1)、自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评述自己作品的创意,以及表达作品创意的方式、方法等。★可以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感想,记录在画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设计专题展区,让学生自己选择展出。(2)、互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自由欣赏,直接用语言表达、评述其作品。★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作业,用写评语的方式互相评价。
★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让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其理由。★还可以小组讨论,推选最优秀的作品。(3)、教师评价:
★当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给学生提出建议,帮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象。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要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是他们情感运动的轨迹。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审美感受、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等等。儿童绘画,它充满着孩子们的稚拙、天真、浪漫、想象、创造和纯朴的个性情感。他们以其欢乐、自由、独特的方式和无规则的线条、图案、以及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诉说着自己的情怀。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课后统一批阅。★也可以让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其家长写评语。
★还可以增加艺术批评的手法,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评判审视其作品,并设想改变作品的某个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仍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还可以将每次评赏出来的优秀作品,参加校内外的主题展览,或装订成册。或在班上,在年级、在学校,在社会等,来拓宽学生视域,培养其自信心。
※ 就欣赏大师艺术作品而言: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他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而就其艺术作品内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作品的意境。
以中国画为例,它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东方世界人们的“美学法则和审美理念”。中国绘画艺术的美学原则是所谓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它标志着中国乃至东方世界人们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社会、人事的态度,对美与永恒性的追求。
它是以独特的审美方式、与主、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语的形象记录。这种对语,达到了哲学化的高度,蕴含着情思,也体现着“道”,乃至对宇宙、生命的体验。
因此,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重点去体味作品的意境。
意境:它是艺术家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在感情和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而成的。所以说,情为意的基础,意为情的升华。
一件作品,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单纯描写,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领略会心。
中国园林艺术,讲究以“曲径通幽”、“廊回路转”、“小桥流水”的形式美来分割空间,给人制造出一种视觉上的隐蔽迷离的境界之美。
(比如:当我们走进深山,望见那:“茂密的森林、轻纱般的云雾缭绕期间、蜂蝶嬉戏着繁华绚丽的山花、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时隐时现,静静的小桥、潺潺的溪水、还有那浪花里、激流中的鱼儿、和悠扬婉转的鸟鸣声,以及融于大自然中的你”,什么感觉,什么心境,太美了吧。相信大家、有外出旅游的、一定能够体验和感受到这种境界之美。)
中国画也常常在笔墨境象的模糊中,追求亦此亦彼、非此非彼,超以象外、得其怀中的艺术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魅力之所在,正是借助于形式与精神的诗意化气质,引发人们对有限物象的无限遐想,使画中最难表达的意态与神采、转化为弦外之音,使欣赏者能够在瞬间获得一个整体的、对绘画时空的认知与把握。
不过,要挖掘艺术作品的内涵,体味作品的意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许多方面,作品的意境,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尤其是涉及到作品审美本质的、形式意味和整体意味时,正如古人所说的“水中月、镜中花,朦胧而空灵。”我们要用心灵去体验、联想和想象,感情移入,才能真正的体味“画内之象”、“画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从中悟出道理,领悟一种生命的情调和幽深的宇宙意识。涵养人文精神。
5、反思总结、巩固升华。(小结)
这是师生共同回顾、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提炼、升华认识,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富有独创精神。同时,教师要用精湛的语言,概括学生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并对其今后的学习提出新年的希望,以便学生向更高层发展。总之,培养学生人文态度,涵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还需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作好这方面的工作。从而,真正的实现美术学科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研究论文篇五
浅析美术学科的自主学习
北大湖中心校纪旭
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从学生的习性看起,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肯定与承认。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从简单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换成“培养学习者”的角色。
一、美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美术自主发展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美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美术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自主”。只有让学生达到认知与实践体验的合理结合,教学效果才会得到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才会真正发挥出来。
其次,是学生主体的自主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始终。经历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应该怎样学、学得怎么样、怎样学的、怎样学得更好的过程。
再次,是学生的美术自主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美术实践活动实现的。
最后,是美术自主发展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不应该是固定的,应该是丰富灵活的,可以因地、因时而变化。但课堂终究是师生的主阵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一些策略,仍然是可以设计一些基本环节。课堂教学过程是美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
1.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目的就是支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美术学习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以及internet等网络手段创造具有复杂性的情境,比起简化了的课堂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表达自己知识的能力。
2.做好点拨指导,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教师在把学生置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情境中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应该提供给学生有关的线索和工具,放手让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的主角。教师应提供适时的指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教师的适时指导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落实,建构主义理论进入实践的层面,而教师的指导又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思考问题的途径,使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3.开展合作互动,反馈调节教学结果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应该更为充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而后再进行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
行讨论,或者从学习者的见解出发进一步提炼与概括。
4.搞好迁移训练,不断创新知识结构
迁移包括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以上环节,学生完成了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或新的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和迁移。
总之,美术课时给学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并不是强加给孩子什么,而是学生自己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