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考察报告总结 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篇一
万年前,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元谋人的发现,对于揭示人类演化和
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共同构成“彩云之南”这块神秘土地的文化底蕴。人工建筑特色云南的另外一个重要特色是其建筑。如傣族村寨多分布在广阔的原野上或清澈的溪流旁,便于生产生活和洗浴。由于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小乘佛教,因而村寨的路口或高地上多为造型别致的佛寺和笋塔水族村寨多依山傍水,四周多修竹古树,寨内村脚多鱼塘,房头屋后,地角篱边喜植果木。房屋多用杉、松建造,用瓦片或杉木皮覆盖。整栋房屋建筑时不用一颗铁钉,但十分牢固。水族人民这种住房建筑属于越人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一部分。“干”为水语楼的谐音,“栏”为家的谐音,合称即为楼房之意。图这些建筑都由来甚久,后来经过历代民间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不断加工装饰,使其结构更为古朴而实用,美观又大方,给云南这块本来就神秘的土地更增添了绚丽色彩。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具有自然与人文方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其在开发中特色景观的营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与此同时,诸如湖泊湿地目开垦和改造、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污染加剧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等又为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特色景观的营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而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景观特色营造绝不仅仅是个景观设计的问题,它必须综合考虑涉及到的生态、社会、经济、景观、科技等等方而问题。所以,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的开发研究必需寻求一种合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协调好`几态、社会、纤济、绒观等之问的关系,带动整个区域的滚动式向前发展。
由于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情况、特有的人文景观等原因,使其湿地的形成、分布、类型和特点,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在其湖泊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要在湖泊湿地的保护和再开发过程中使其景观具有特色,首先要了解其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人工构筑物体三个方面对于景观特色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特色云南地形以云贵高原和横断山纵谷为基础,形成了西部以山高谷深,风景奇特为特色,东部以高原湖光山色的喀斯特景观广泛分布为特色,构成了对照鲜明,独具一格的旅游资源优势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这种气候条件为云南湖泊湿地增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年云南首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全省湿地面积约为。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在湿地中发现了豆雁、鸿雁、中华秋沙鸭、黑嘴鸥和渔鸥等鸟类新记录,图在全
省湿地中生存的水鸟种数种,鱼类种,两栖类动物种,爬行类动物种。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重要通道和口岸,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巡游于湖泊,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风采,令人赏心悦目图。人文环境的特色除自然环境外,由于地域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云南省内人文环境对湖泊湿地景观特色的影响也很大,也是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独特的地方。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特色多种多样,风情浓郁独特且原汁原味。白族的“三弦琴”、哈尼族的“牛皮鼓”、阿昌族的“耍白象”、苗族的“花糯米饭”等异域风情浓厚傣族的“送龙节”、傈僳族的“澡堂会”、怒族的“鲜花会”等充分体现了文化习俗、古朴民风,至今盛延不衰,深得人们的喜欢。图云南的湖泊周边及河流流域,很早就留下了人类祖先劳作生息的历史文化遗迹。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但是对云南湖泊湿地的保护尚且不够,其保护和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湖泊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盲目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云南天然面积消减、功能下降。湿地面积的减小不仅降低了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而且还增加了水体污染的负荷。主要原因是云南湖泊湿地位于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另外,云南高海拔和冷凉的气候,决定了主要农作物为土豆、荞麦和燕麦,且广种薄收,过度放牧、牲畜超载、水土流失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条件恶劣致使农业的发展缓慢。除此之外,自然灾害不断、经济收入单一,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农业增收而进行围湖造田,盲目开垦农用地。此外,大多数湖泊湿地位于城镇和人口稠密地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一些小型湖泊不复存在。尽管政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扶贫,还是难以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湖泊水质恶化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在云南省九大湖泊水质综合评价中,滇池、星云湖、祀麓湖、异龙湖、程海水质状况都为类或劣类水洱海和阳宗海介于类一类之间,抚仙湖已由类水退化成类水,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沪沽湖在年也一度出现了总氮、总磷超标的状况云南省环境监测站提供资料。这些湖泊主要为有机质和氮磷污染,从而造成了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也不断加深。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力度不足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由
于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农田径流、村镇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直接入湖,成为了湖泊营养
负荷增加的主要来源。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锐减。水体的污染及外来物种的侵入,导致很多水生植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食物稀少,越冬鸟类将会减少偷猎行为时有发生高压线电杆、低压线、电话线电杆等负荷较大的输电线路布线的不合理,导致湖泊周边每年有不少的飞禽触电死亡自然的水位的下降已经不能满足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的需要,致使大批的鱼类、两栖类等湿地动物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是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而滥砍滥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自然灾害频繁,给野生植物的天然更新带来困难。
湖泊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云南由于属泥石流多发地区,加之湖区周边居民砍伐水源涵养林,使坡地及其周边原有植被遭到破坏,地质结构破碎,加剧了水土流,致使湖泊淤积陡坡开垦,坡地超过自身稳水固土的能力,一也会导致水源地流域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以描述耶路撒冷所罗门王国的城堡、宫殿、教堂和花草的美丽景色。在地理学中,景观被理解为包含着土地在内的地理空间概念”。景观的定义虽有多利表述,但大多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如草原、森林、山脉和湖泊等,或是反应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目前,对湿地景观尚且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一般意义上的湿地景观指的就是,由湿地的动物景观、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和周边的建筑景观,以及人文景观所构成的,能够愉悦人的视野,让人们对湿地之美具有感知和体验的空间。从美学意义上讲,湖泊湿地景观指的是人们对湖泊及周边的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在审美主客体上所产生的市关意象。特色,即个别之处,每个地方都有定的景观特点,但“景观特色”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呀胡泊湿地“地域性”特色,避免在湖泊湿地的在开发过程中朴篇一律的“均质化”景观的出现。
①水资源水是湿地的关键,水的深度、水位变化及水域变化决定了水禽的栖息地与繁殖地的变迁和水禽数量的多少。因此,必须掌握水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变化、非周期性及周期性规律以及水源特征。只有保护水源,稳定水情,才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维护湿地植物的生活条件,为水禽栖息和繁殖提供保证。
②植物资源云南由于其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原因,适合很多植物的生长,经调查发现,湿地树木共有种,隶属个科目,湖泊湿地水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地带性分布比较明显。不但分布有世界性热带、北温带和东亚分布的植被群落类型,还有平原湖泊所没有的北极—高山类型杉叶藻类群落、云贵高原特有的海菜花群落等。在竖向上,湿地水生植被的组成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类型呈现减少的趋势。
③动物资源云南湿地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多,土著物种丰富。云南的湿地野生动物有钢、目、科、种,约占云南现有野生动物种类的。而分布于云南湿地记录的鸟类就有目、科、种,分别占我国湿地鸟类目、科、种的、和。云南湿地野生动物特有种和土著种非常丰富,鱼类在云南分布有个土著科、个土著属、个土著种两栖类中特有种个'。湿地资源是否利用得当直接影响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从而会波及到湿地其他方
面的功能和效益的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环境恶化的基本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取决于生物多样性的状态。遗传多样性的损失,可能降低物种的生存力,物种灭绝使物种多样性降低。国外对湖泊湿地资源保护的方法在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景观的保护中值得我们借鉴。
云南考察报告总结 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篇二
云南实习报告
古城镇保护不是不可以开发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古城镇保护成为新的课题。古城镇的破坏固然缘于岁月的侵蚀,而其周围环境的突变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一些地方,拆老城建新城,将原来古城镇留存的文化历史遗迹拆除重建;还有的地方在古城古镇建造新的景观建筑或者建设宾馆、饭店,人为地破坏了原有风格;更有甚者,将古城古镇周围环境建设一新,却使古城古镇逐渐失去原生状态所具有的景观价值;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些古城镇旅游商业畸形发展,家家户户开店,旅游商品千篇一律,大煞风景。
随着古城镇旅游业的深度开发,文物破坏、环境污染日趋突出,它既制约着古城镇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广大农村腹地的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
在“中国古城镇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重申,要重新认识古城镇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情感价值、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环保部办公厅副主任阚宝光认为,古城镇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以生态文明来指导。古城镇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好、建设好。必须倡导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文明发展的理念。必须倡导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对于古城镇的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加以利用和开发,国家发改委社会司朱世宏处长表示,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国际社会的经验,也是发展特色旅游的重要途径。过度旅游开发让古城镇不堪重负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发展旅游是弘扬古城镇文化遗产并为保护遗产地提供经济支撑的重要途径,但是过度开发利用,只能带来了令人惴惴不安的结果。
古城镇周围的建筑物多了,楼高了,路宽了,但扬尘也多了;汽车多了,尾气排放多了;游人多了,垃圾和环境污染也多了……
原来一些青山绿水,由于过度开发,植被被破坏了,特有的小气候没有了,原有的景观被破坏了。有专家说,江南古镇水系正在受到污染的威胁。以周庄为例,每天接待6000游人已经达到饱和,现在旅游旺季一天竟然要接待2万人。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当时没有太多的游客,古城特色分明;十多年后,2008年曾被联合国检查组指责过度商业化、原住民流失;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云南的旅游出现了井喷式发展,游客大量增长。丽江很快变成一个喧嚣的古镇,这让很多游人感到失望。一些游人说,过去,在别具一格的小街上,雕梁画栋、小桥流水,人们享受着“一夜千年”的忘我感受。但是随着这十几年的旅游开发,酒吧街的灯红酒绿中,在小贩的叫卖声中,古朴一点点褪去,曲径通幽的感觉已经不再。
现在,丽江年接待游客量已经超过600万人……
一些文化古城镇,如吴牛喘月,正在经受着过度旅游开发的考验。
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主任杜平说,过度旅游开发,使我们一些靠水的古镇,水被污染了;靠山的古镇,山体植被破坏了。还危及古镇居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从消费者角度看,到文化古城镇旅游,不是看这里的人来人往,而是为了参观自然文化景观,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杜平认为,现在我们的文化古城镇旅游开发已经有了过度商业化倾向,不堪重负的古城镇旅游也到了一个该休养生息的时候了。古城镇保护应注意体现原真性
现在,有些古城镇现代符号过多,与古色古香的氛围极不协调,产生了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商贩成群结伙,拉客宰客现象屡屡发生,商业气味过浓,民风不淳。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很多独特的风情现在已很少见到了……
这是专家学者们指出现在古城镇保护开发中的又一个问题。
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认为,古城古镇的保护应注意政策导向,体现原真性,切忌毁了
旧的建新的,拆了真的搞伪的,否则风险系数是非常大的。
他举例说,某一个大直辖市的著名的古老商业街区,大规模进行了拆建改造,导致了商业萧条,游人稀少,数百年的老字号纷纷外迁。
他建议,文化古城镇城市改造的决策者,要对古城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充分的认识,应该尽量在保护的前提下,努力恢复古城古镇的文化原生态,积极吸引和保持适量的原住民。比如云南丽江古城,福建的南靖土楼等等,尽量的争取一些原住民在那儿居住。只有这样,古城镇才能保持它一定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等特点。
高舜礼还认为,古城古镇历史越悠久,积淀的文化越深厚,越丰富,保护的责任也越重大。要把文化古城镇提高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它作为优势资源加以保护利用。应该考虑出台发展主导产业的一些政策导向与保障的措施,尤其注意对于当地的很多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记者 梁 捷
第一,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大规模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多城市中的园林立
足点也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园林植物所创造的简单的形式美的感受了,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实现现代城市园林的绿色生态建设的需求上,因此现代的城市园林的功能较
以往也有了本质的变化,不再是仅仅满足于人们简单的观赏游憩之需求,更是要营
造出合理的能够适合现代城市人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的优美生态园林环境。可以这
么说。现代城市园林的作用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重要。这点特别是对于我国目
前如火如荼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已经不能简单的把
它理解成为类似于传统园林的筑山、理水、园林植物的配置和园林建筑的营造等造
园一般要素的有机结合,而是要在不断继承优秀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再结合现代城市
园林所应具备的综合型功能,并有效地应用于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发展当中去,力
求做到既能够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多种需要,又能够满足不同城市居民日常观景游
憩的需求,从而做到以现代城市为有机载体,尽最大可能的实现整个城市环境的园
林化生态化 第二,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态化设计。众所周知,随着人
类环保意识的极大提高,低碳环保绿色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必然是所有城市园林建
设的终极追求。而城市园林生态化设计的核心就是致力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
一终极主题,引导我们从更加科学的生态层面上来进行城市的园林景观生态化建设。
让诸如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湖边的西溪湿地之类的优质的城市园林绿地更多的出现在普通市民的眼前,让更多的松鼠,白鹭,野鸭,天鹅等对大自然环境要求很
高的野生动物们自由自在的在身边玩耍。让桃花水母这种对水质要求极其严格的史
前生物能成为孩子们鲜活的教本……那就是我们城市园林从业人员之幸也。而这也
是我们城市园林工作者的最大心愿。2.健康园林设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
大提高,多种城市病已经在困扰着大多数市民了。这也让健康逐渐成为必谈的话题
了。如何营造出健康园林绿地也是放在城市园林设计者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们不仅需要从自身健康的角度出发,兴建众多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如小型的城
市广场、街道小游园、居住小区健身设施等,来积极的鼓励人们多运动勤锻炼,从
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也要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大角度来进行科学规划,尽量
提倡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更加完善的城市公交系统,增加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景观
带的设置等。并逐步的限制私家车的出行,还路于骑自行车的市民,同时在政策上
给予适当的鼓励,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一定会天更蓝水更绿的。3.艺术
化的城市园林设计。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有意识的引进更多的艺术元素来装扮
我们的城市景观,既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更要体现出城市的自身的艺术特色和
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特别要注重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要充分吸取诸如
扬州和苏州在古城保护方面的优秀经验,把我们居住的城市点缀的古朴而又不失现代,既有千年的文化底蕴古都之貌又有上海北京时尚流行之都的风格。作为城市园林景观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第三,、城市文化的作用
(一)城市文化是城市全面发展的推动力。现代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城市。城市文化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广泛的智力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凝聚力的城市文化在激发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上具有独特作用。一方面,城市文化建设使市民获得自身发展和为城市发展去贡献的动力,有利于市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获得实现理想目标的行为能力、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包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这种力量引导、激发和感召着人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二)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靠文化。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先进的文化犹如一面旗帜,她能鼓舞人、激励人去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城市,热爱自己的家园,并且尽力为其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座城市如果文化发达,思想解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扬科学精神,城市发展就大有希望。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就是未来的理想家园。
(三)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文化是综合国力,也是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又是文化的竞争。城市文化资源、科技力量、人才队伍更是竞争的重要内容。先进的文化起到凝聚城市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力量的作用,能够最佳组合各种城市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快捷有效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和文化力。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和居民的素质。看一个城市是否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也就是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
(四)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基础。城市形象是人类对于城市中以城市的居民素质、民俗习惯、文化气息、服务态度等的感受所形成的城市总体印象。良好的城市形象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投资力,形象可以带来资源,而展示形象更重要的是靠文化的魅力。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标志城市发展水平的城市文化内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创新的快速化、社会信息化、管理科学化、政治上民主化和法制化等已成为描述现代城市文化程度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些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