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使用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每位教师在编写教案模板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一分钟》,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主人翁是元元,讲他因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以元元两次叹气为线索讲了他上学路上的不顺心,遇红灯,错过公交车,最终决定走路到学校的一个完整故事。结尾说他很后悔,以此引发思考,告诫小朋友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故事贴近生活,道理深刻。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在读中体悟时间的宝贵,要做遵守纪律的好孩子,珍惜时间。
4、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和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时间的宝贵。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现场感知法。
为了让“一分钟”这个课题深入人心,在课堂开始我采用现场感知法,让同学们现场亲自感受一分钟,并与一堂课40分钟形成对比,从而使一分钟的概念形象化,为整篇课文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悟读法。
整个课堂里,我始终贯穿着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初读,了解文章大意;再读,领悟时间的宝贵与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生字词的学习,也是在读中学,学里读。
3、适时点拨法。
学习生字词时,我不仅要解释它们,更多的是创设情境以便适时点拨学生自己去领悟。并时刻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依托文本来教学。这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
(二)说学法。
根据课程理论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于是,本课我准备让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现在,我将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将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读,整体感知——识字——生字回文——作业布置。
(一)新课导入。
这个环节,我先设置导语:同学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一分钟可以救助一个生命,也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时间的课文。接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最后感知一分钟。
设计意图:平铺直叙的谈话导入,让学生知道本篇课文是与时间相关的,最后设计感知一分钟的环节,也是为了让学生们懂得一分钟的用处以及对时间有个初步的感知。
(二)初读,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后,我将范读,同时让学生注音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接着叫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标出段落。初步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抽5位小朋友起来分自然段朗读,其余的同学思考提出的问题“课文围绕一分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等学生读完课文,初步汇报这个问题,接着简单点评并总结全文大意。
这样设计是因为: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段目标而言,他们可以自己阅读一些简单的课文了。所以,循序渐进的初读,不仅层层递进,也有利于让学生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识字。
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环节,在这个环节里,落实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能学会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首先,教字音。
带拼音:让学生自己带拼音拼读红苹果和绿树叶里的生字宝宝,并找出难读的字音。接着我教学生读,同学们再自己读。
扩词:把生字组成词语。让学生自己先带拼音读读这些生词,接着请一位同学起来拼读。老师纠音并教大家读。最后全班齐读。
去拼音:把拼音帽子摘掉,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老师教读,全班齐读。其次,教字形。
闹:大门里面是个热闹的市场。所以,闹是门市里面写一个市字。
悔:每次想到那件事心里都很后悔。所以悔是竖心旁加一个每字。
最后,教字义。
热闹:闹热。
哈欠:我问学生“什么时候我们会打哈欠呢?”学生会说“犯困的时候会打哈欠。”接着我让学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读两遍这个词。
叹气:我让学生来做个叹气的动作?再问道,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叹气?同学们会答,失望、心情不好、后悔的时候。然后读几遍这个词。
后悔:我会问“你知道后悔是什么意思吗?”他们肯定会说,不知道。我也顺势回答,老师也不知道,可是老师查了字典。字典里面说:后悔指事后懊悔。接着,立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做过后悔的事情吗?”有的会说有,就请他起来说说。然后评论总结:是啊,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动脑筋想一想再做,不然,很多事情做错了,是没办法弥补的。
决定:指对如何行做出主张。我就先用决定造个句子,我决定去逛街。逛街是我的行动。你能用决定造个句子吗?请一位同学起来造句,然后我点评总结。
丁零零:什么东西的声音是丁零零的响声?同学们会说门铃、闹铃的响声是丁零零的。我再教读,接着请小老师带读,最后全班齐读。
(四)生字回文。
我会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小朋友起来再为我们读读这篇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把黑板上的生词勾画出来,并找出元元两次叹气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
(五)作业布置。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把词语抄写两遍。先举一个珍惜时间的名言,如: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先生说的)下面请你们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像老师举得例子一样,要有作者。
最后,我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用自己手工制作的生字卡片当板书,既美观又实用。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二
听了红旗小学老师上的《鸟语》这篇课文,我觉得她在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优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时明确指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在这里,莫老师微笑着面对每一学生,多用激励性评价。除此以外,还运用相关声像资料顺利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揭题之前,播放鸟儿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无拘无束”,在理解意思时,老师自编例如“布谷布谷,植树植树;布谷布谷,修路修路”等生动的问答内容,既丰富学生的拓展思维,同时又在情景中理解了“无拘无束”的意思,可谓一举两得。随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想象,积极的投入到对“鸟语”的创编过程中,让文本变得鲜活起来。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不注意细节,在教学中“束”应该是翘舌音,但老师读成了平舌音,
2、缺少朗朗的读书声。读书太少,脱离文本。应该在学习中多读书,比如在理解了“无拘无束”这个词后,应该让学生找出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再有感情读一读。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三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设计理念: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我班学生写作水平比较差,内容空泛等问题,设计了本次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习作赏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能从自己和他人的习作中找到优点及需改进的地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由贾岛的推敲故事导入,告诉大家作文要反复修改才能更精彩。
二、面向全体,整体评价。
对《课间十分钟》习作进行整体评价。
三、佳作欣赏,指出标准。
点评学生作文的亮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归纳出好文章的标准。
四、集体修改。
以一篇习作为例,大家共同评改。鼓励学生,找到文章中存在的不足,练习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五、佳作欣赏。
欣赏一下更精彩的场面描写的片段,起到范文引领的作用。
六、自我修改。
用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习作的质量。
七、拓展。
课下把自己的习作再好好修改一下。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在引导学生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此外,我认为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因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不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指导。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四
设计意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选用理解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本着这一原则并以生活常识为基础,教师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跳跳、做做等多种形式,在游戏中感知一分钟的秘密,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心理研究表明:5、6岁是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协调发展的最佳时期,遵循这一目标,特设计本活动。
一方面,时间滴答滴,意义大无穷,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时间”的存在,但是“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通过活动使孩子们有个相对的时间概念,也明白了短短的60秒却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带来无穷的快乐。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如何去帮助别人,和周围的人群、同伴建立一种非常友好的关系,而幼儿园是幼儿体验群体生活的第一站,我们要抓住契机,多方面着手让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获得关爱的体验,感受关爱他人的情感,萌发关爱他人的意识,让幼儿在关爱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明白“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幼儿园科学领域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科学的有趣。在这次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这也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新《纲要》也指出: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幼儿的过程体验,这是唤起幼儿主体意识的核心,是引导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学会学习的关键。而时间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他们脑海中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不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能做多少事?做事磨蹭、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这次科学活动《一分钟》应从幼儿的“体验”为主,让他们通过亲自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个目标:
1、知道一分钟的长短和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2、尝试在一分钟里做一件能让别人快乐的小事。
3、学习制定时间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
目标重点:准确把握一分钟的概念和时长。
目标难点:知道抓紧时间,初步了解应合理的利用时间。
为了有效的突破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体验、比较等探索,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的参与,更应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性,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
1、实物大钟:让幼儿直观认识一分钟的时间概念。
2、幼儿处于运动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游戏“秒针蹦蹦蹦”,游戏的引出,为幼儿掌握一分钟的长短做了良好铺垫,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3、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为本活动掌握的目标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4、橡皮泥、水彩笔、球、图书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又一知识的通道,通过这些材料的操作,让幼儿更清楚的体验到一分钟的意义。
5、录音机的使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着自己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既获得了关爱的体验,又体会到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四、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以下教法:
1、问题设置法:在活动中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儿童的思维,启发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取。
2、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游戏参与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当中目标明确提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蹦蹦、做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此次的活动产生了兴趣。
2、直观法:让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获得生活经验。
3、谈话法:让幼儿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幼儿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六、说活动过程。
《纲要》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验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为了体现《纲要》精神,这次活动以“一分钟”为线索,引导幼儿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整个活动程序共分4个环节来进行。
为了准确感受一分钟的时间概念,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3个小环节。
首先出示一个实物大钟,教师指导认识钟面上的三位针宝宝,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分针、时针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重点直接放在秒针上,教师拿钟比划告诉幼儿秒针的秘密,秒针走一周就是一分钟。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和秒针走一圈,秒针走一下师幼数一下,这时教师进行小结:秒针走60下,也就是走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就是一分钟;其次引导幼儿看秒针的方法,不管秒针从哪个数字开始走,只要转一圈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就是一分钟;最后师幼同做“秒针蹦蹦蹦”的游戏,室内地面上提前布置好大钟,幼儿来当小秒针,幼儿不仅积极参与游戏,同时巩固了一分钟的时长。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适合幼儿但不关乎技能的各种操作材料,比如:橡皮泥、水彩笔、纸、球、图书,让幼儿自由选择喜爱的一样,教师计时一分钟,之后记录操作结果,交流汇报。这个环节的体验,幼儿不但对一分钟有不同的体会,同时也知道了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元元由于早上贪睡一分钟,上学却迟到了20分钟,中间遇到了红灯,没有赶上公交车,元元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课件的动画效果不仅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也使幼儿认识到了一分钟的重要。这时教师和幼儿讨论制订时间计划,抓住重要的每一分钟。分发时间计划表,内容包括:早上起床、穿衣、叠被子、刷牙、洗脸、梳头、吃饭、上学路上各用多长时间,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好计划表,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让爸爸妈妈监督,按计划执行,这个环节幼儿体会到了一分钟的重要,并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教师提出问题:一分钟,你准备做一件什么事让别人能感到快乐?幼儿各抒己见,最后一分钟幼儿尝试用各自的方式让同伴和教师在短短的时间里快乐起来。幼儿尝试时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活动反思:
通过在本园的试课和二幼的上课,我对此项活动有了一些反思,反思如下:
目标达成分析。
1、《一分钟》活动目标,主要来源于生活,在幼儿已有的一些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目标达成较好。
2、活动中的材料与环境的投放,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如孩子在看大钟体验一分钟中,了解到了一分钟就是60秒,在尝试做一件事体验一分钟时,孩子通过自己做事,体验到了短短的一分钟,却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在活动中我又为孩子创设了许多体验后的交流时间,让孩子们毫不拘泥的大胆讲述,扩展了已有目标的涵义。
不足之处与改进思路:
1、孩子在体验时,自由操作各种材料玩一分钟,原意是想让孩子通过玩某种东西或画一幅画,还没画完,一分钟就到了,从而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但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机械地去操作,让我意识到了准备上的不足,由此我想到了改进的策略,就是以后应该准备孩子们较感兴趣的事情,再加上导语的渲染,相信效果会不一样。
2、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让孩子通过大秒针的滴答声和欢快的音乐声,邀请客人老师跳舞,使本活动达到一个高潮,但由于孩子胆小,只有个别幼儿敢,大部分幼儿都放不开,这说明孩子们缺乏自信和表现欲望。因此,需要改进的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敢玩,敢说,收放自如,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以得到全面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五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每个幼儿都爱看少儿节目,特别羡慕电视里做游戏的小朋友,总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和他们所熟悉的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姐姐、月亮姐姐,红果果、绿泡泡们一起做游戏。幼儿虽然能认识简单的时钟,但他们的时间概念依然模糊,导致老师在一些日常行为规范中不能很好地实施。所以本次活动借用娱乐赛场加上时间概念,让幼儿懂得珍惜时间。
根据幼儿的时间概念模糊,所以生活中做事爱拖拖拉拉,不懂得抓紧时间、节约时间。培养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是学前班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合作的乐趣,掌握更多合作的技能技巧。因此,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目标:
1、在娱乐赛场的气氛中,让幼儿体验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是很短暂的,但许多事情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
2、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
3、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懂得只有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的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已经掌握认识时钟的知识和学会了游戏的口号。
2、物质材料的准备:幼儿事先分好老虎队和狮子队,大时钟,出场音乐,游戏音乐,老虎和狮子的头饰各8个,得分牌,星星若干,蜡笔,秒表计时器两个。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相成的。本次活动的重点为:
在娱乐赛场的气氛中,让幼儿体验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是很短暂的,但许多事情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本次活动的难点为: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懂得只有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游戏。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能充分表达自我、大胆说话。
2、示范法:幼儿最喜欢模仿并且把门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最爱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
3、提问法: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1、“各位小朋友、大朋友们你们上午好,欢迎来到我们《魔力一分钟》的比赛现场,我是今天节目的主持人金龟子姐姐,现在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森林中最厉害的两只参赛队伍老虎队和狮子队的小队员们入场,有请老虎队的小队员们入场...有请狮子队的小队员们入场...小队员们请就坐。”幼儿依次入场,“向下边的观众们挥挥手,打打招呼:你们好!”
2、“欢迎各位小队员来到《魔力一分钟》的比赛现场,我是你们的好朋友金龟子姐姐,想要获得神奇的魔力吗?一起喊出我们的游戏口号:魔力魔力赐予我,今天的冠军就是我!耶...。魔力赐予你们。”
3、听金龟子姐姐说这次比赛的规则:“今天所有的比赛都和一分钟有关,在每个游戏环节中,我们都将为获胜的一队加上一颗星,最后比一比谁的星星最多那么谁就是今天的冠军。有没有信心拿冠军!(加上充满力量的手势,用耳朵去听的动作)”
1、“在比赛开始前,我们要学会一样本领。哪位小朋友知道一分钟是多长的时间?”引导幼儿思考,“它可以告诉我们(出示教具大时钟),让我们一起来看大时钟,这里有三根针,请问他们分别是什么针(用手指给小朋友们看)?秒针怎样走才是一分钟?”最细的一根是秒针,它从数字12出发走60步再回到数字12表示一分钟。
2、“时间是隐形的,我们看不见它,但我们能听到它走路时的脚步声,请闭上你们的小眼睛,静静地听一分钟。”。一分钟后教师提问:“慢慢睁开你们的双眼,感受到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了吗?”
3、“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比赛的第一个环节(手势):金鸡独立,请听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要求小队员们单脚站立,另一只脚不能落地,如果脚落地了就请坐回自己的位置,比一比哪个队有更多的小队员能坚持一分钟...哎呀,有的小队员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比赛了...”教师一边说规则一边示范,“我们还没有一起来为自己打气加油呢!来!让我们喊出游戏口号:魔力魔力赐予我,今天的冠军就是我。”
4、教师统计:“请小朋友一定要遵守我们的游戏规则,请脚落地了的小队员坐回自己的位置,其他的宝贝儿们加油咯,坚持住。”宣布比赛结果,为获胜的一队加上一颗星,掌声鼓励鼓励自己,xx队的小队员们千万不能泄气,在后边的比赛要加油咯!”
1、现在请跟随金龟子姐姐进入第二个环节:又快又好。“金龟子姐姐发现:平时小朋友们不太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具,比如蜡笔,小朋友们都喜欢用但用完之后却又不爱把它们收拾好,放回盒子里,所以经常会少一支两支的。但是有的小朋友还是很会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具的,而且收拾的又快又好。”2、“那金龟子姐姐想要问一问你们觉得收蜡笔难吗?认为自己能在一分钟内收好的小朋友请举手。既然小队员们都这么有自信,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挑战这项比赛吧!请听游戏规则:在一分钟内哪一队装好蜡笔的队员多,那么哪一队为获胜队。”幼儿依次排队领取事先准备好的盘装的散乱的蜡笔,“请准备!3、2、1,比赛开始!”金龟子姐姐计时。游戏结束,“一起来看看比赛情况...”,为获胜的一队加上一颗星。
3、分别请收的慢的幼儿和收的快的幼儿发言,说说为什么自己收的慢或收的快。“通过这个游戏金龟子姐姐发现:原来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在一分钟内把蜡笔收好,而且蜡笔我们每天都会用到,那么我们每天都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比赛,看谁能在一分钟内把它收拾好。”
1、“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玩具快回家。你们喜欢玩儿玩具吗?快看,今天金龟子姐姐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玩具,要怎么玩儿呢?请听游戏规则:玩具快回家,主持人将玩具全部倒在地上,两队分别请一名小队员迅速将玩具收回玩具筐内,谁用的时间短,那么谁就获胜,听清楚了吗?”每队分别请一名幼儿来比赛。“请准备!3、2、1,比赛开始(播放比赛音乐)!”(玩具尽可能多,一名幼儿在一分钟内无法完成)为获胜队贴上一颗星。
2、“你们都观看了这两名小朋友收玩具,请问你们发现这其中存在些什么问题吗?......一名队员在一分钟内不能完成此项挑战,想一想还能用什么办法完成挑战?......所有的队员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完成挑战。请听要求:收捡玩具时不推不挤,拿好玩具后一定要走边上把玩具送回筐里。”
游戏开始前一起喊出比赛口号,将玩具倒出来,比赛开始。
“小队员们一起合作的力量非常强大,两队都完成了一分钟内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鼓励一下自己。为获胜队贴上一颗星。”
1、一起来看看今天比赛的最后得分:老虎队几颗星,狮子队几颗星。xx队就是今天的冠军,掌声鼓励他们。xx队今天表现得也很棒,也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能在一分钟内完成的?”如果幼儿想不到,金龟子姐姐可以提供一些选项,比如:穿衣服,穿裤子,穿鞋,洗手...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如果一个小朋友不能完成,那么几个小朋友可以一起合作完成。
3、最后金龟子姐姐要和你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挑战:请你们跟着我排好队在一分钟内走出教室,和老师们说:再见!
本次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并且生活经验丰富,所以他们对活动形式很感兴趣,对活动中的游戏也很感兴趣,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让幼儿感受到了对一分钟的时间概念,让幼儿学会快速做好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本次活动幼儿在游戏规则的遵守方面还有欠缺,对合作游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不完善,幼儿在谈话环节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是特别愿意动脑思考主持人的提问。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六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读、写。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自读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有效引导,潜移默化地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知道要“分秒必争”。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优化结合。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通过范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在交流合作中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叹、哈”等8个生字;第二课时在竞赛和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本环节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每个活动以一分钟时间为限。
(1)“一分钟”组词。让学生听从教师指令,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进行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多。
(2)“一分钟”找朋友。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看谁组得多。
(3)“一分钟”猜谜。教师把生字编成谜语。如:门里有市场(闹),每人都用心(悔),过去一寸来一尺(迟),人戴大盖帽(欠)……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猜谜,看哪组猜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时间的意义,同时也完成了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二、动画复述。
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几个镜头:睡觉、过马路、等公交车、迟到进课堂、后悔,请同学们边看边读有关的课文段落,然后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的引导,一是可以内化课文的语言与情感,二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三是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为重点问题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精读品味。
1、讨论。在上述复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然后,让同学们再读课文,自己思考,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知道前因后果。
2、品味。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2—6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但要说清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品读2—4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刚刚走过去、红灯亮了”来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又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要注意抓住“等呀等”、“一直”来体会元元的焦急心情。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七
听小明老师执教的合作学习教学课例《最后一分钟》,其真挚充沛的情感,其清晰简练的课堂语言,其挥洒自如的教学调控技巧无不给观课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杨老师在以她的课堂教学诠释合作学习的成效来看,更为我们深入研究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极为典型的案例。
1.掌握知识的需要。本文刻画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瞬间。但是,本文的背景却是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和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创举纵横交错而成的广阔时空。教学《最后一分钟》一课,就是要将这个广阔的时空背景浓缩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之中,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接触到相对更多的历史知识,体现教学的效率。
2.培养情感的需要。爱祖国,爱民族,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情结,但是,一个人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决不是建立在空洞的说教之上的。它不仅建立在对相关背景与知识的融会贯通之上,更需要主体之间相互提示,相互感染,和相互催化,而合作学习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有效学习的需要。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呢?我们的理解是,能够让优生在课堂上有效发挥主导、引领同伴学习的作用;能够使学习中下生在课堂里集中注意力,专注地、有始有终地参与学习。那么,合作学习无疑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形式。
(一)小组小合作。
杨老师在上课伊始便以ppt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本节课合作学习的'“两项任务”和“两个建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非常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为接下去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了十分必要而充分的铺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组合作的内容,杨老师不仅在“两项任务”中提示了学习内容,而且提供了学习手段:“读一读”、“边读边想”、在“词句中感受”、“交流”、“补充”和“记录”,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在“两个建议”中,明确告诉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也要借助课外资料拓展自己的认知,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本身的深厚意蕴和沉郁而奔放的感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环节我们不能够忽视:显示在黑板右下角的“五星榜”。虽然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评价方式,但在本次合作学习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是激励的作用,从课堂上学生的放映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非常在意那一个个用粉笔涂画的五角星;其次是记录的作用,它帮助教师记录了课堂上已经展示和没有表现过的小组学习情况,为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服务。再次就是评定小组学习成绩的作用。
(二)班级大合作。
在本节课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杨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有一次明显的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她是一个指路人和督导员;而在后半节课,杨老师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主持人、引领者。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无疑使课堂的合作形式发生了量上的改变:那些代表小组意见起立发言的同学仿佛是这个“大合作组”的组员,而杨老师则是这个“大合作组”的组长了。
在这个“大合作组”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一次次地点燃,他们渴望争先,渴望表达的情绪被一次次地推动。教师在教学即将圆满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激情的结束语:
孩子们积蓄了一节课的情绪顿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师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由杨红霞老师执教的这一堂合作学习示范课《最后一分钟》是成功的,课堂上,课文那些认知性知识被有效习得,那些理解性知识得到了相互启发,更重要的是对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感染,相得益彰!
如果要提一点供杨老师商榷的意见,我以为,《最后一分钟》的文本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的,阅读诗歌与阅读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余以为,更需要重视诗歌表现的那些意象和诗歌营造的独特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独特的意蕴美,以及诗歌长句与短句,平声和仄声所构筑的音韵美。这些,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听来总觉得没有尽兴。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分钟能做什么》。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学习,我快乐》的第一个主题。时光老人对我说第一课时。本单元从“一分钟能做什么”“谁把时间偷走了”“我的学习时间表”三方面旨在引导学生增强时间观念,学习科学安排,合理利用时间。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亲历活动的全过程,在学习中融入生活。并从多元化的角度去体验、去感悟时间的价值。激发学生珍惜时间提高做事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的概念,使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2、情感目标:在具体活动中,让孩子亲身体验一分钟的作用,体会时间的宝贵。
3、能力目标: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学难点: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懂得讲究方法,提高做事效率。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创设情境,灵活选用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
了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融入生活,感知一分钟。
第二板块、实践参与,走进生活,体验一分钟。
第三板块、自我反思,提升生活,感受一分钟.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热爱生活,巧用一分钟。
1、猜谜导入。什么是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便宜又最宝贵?(谜底:时间)。
2、讲故事:“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元元起床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他起初用走的,后来一看手表说:“糟糕,快迟到了。于是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只能走路上学了,当他走到学校门口,一看手表说:“糟糕,迟到了二十分钟,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看完这个故事,大家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一分钟很重要,那么一分钟究竟能做多少事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一分钟)。
本节课中以谜语开场,引出本节课的核心词语——时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唤醒孩子们内心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融入生活之中。以两次活动让孩子自由说说对两个人活动的不同感受,为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短短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呢?”为此,我设置了两个实践活动:
活动一:全体总动员。“请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一分钟。”现场活动后学生纷纷汇报:“我一分钟能拍球80个”“我一分钟心跳62次”“我一分钟做了仰卧起坐40个”。教室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短短的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啊。
活动二:“争当小主播”,鼓励学生播报课前调查的有关“一分钟能做什么”的真实数据,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调查结果:“我爸爸一分钟能打字150个”“我妈妈一分钟能检查3页作业”“会计员一分钟能数钞票300张”“一位普通工人一分钟能磨出80多个小滚珠”等等。在一系列真实数据的交流中,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分钟的作用可真大。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每一分钟的宝贵,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了“一分钟”概念,以自身的体验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
第二步:展示奥运冠军坎贝尔的资料,以秒而计让学生通过了解认识到:时间就是胜利。
第三步:我出示“化肥厂工作流水线”图片。想想,这个车间照每分钟生产50袋这样的速度,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年能创造多少财富?学生从中自然而然领悟到:时间就是财富。
当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时,学生不由得产生了更丰富的想象: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效益等等。
通过来自社会的一组资料的集中的展示,在课堂上产生一种震撼的效果。情感的体验再一次得到升华,同时,真正意识到,时间不仅是效率,还是生命,财富和胜利............
分小组讨论后交流,让每个学生对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使得最后的安排既省时又高效。
本环节中重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孩子走进自已的生活,不断的自我更新,使其生活经验得到提升,懂得不能随意浪费一分一秒,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最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珍惜时间的名言”的儿歌声中结束本课时,带着快乐的心情离开课堂,我想,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种子已经悄悄种植于学生的心中了。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附板书设计: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胜利;
时间就是财富;
我们要珍惜时间。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九
周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周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感情一次次推向高潮。
一、在谈话中导情。
课堂伊始,出事紫荆花的雕塑图片。走近香港,了解香港。进而带学生走入,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一分钟。课题“最后一分钟”又意味着什么?人们又有怎样的感受?这种导课的形式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的迁移和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感受情感。
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堂课上,周老师让学生观看香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带领学生感受屈辱的.历史。录像看完,学生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纷纷举手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受。
三、将情感“铸”进学生心中。
理解“铸”字时,先通过了解这个字的本意。对比“铸进”和“放进”的差别,引导学生体会“铸”的深刻,深刻地留在心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侵略者的残暴,以及香港曾经所遭受的不平等对待。通过“虎门销烟”的事件,将这份感情升华了。
四、利用朗读表达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作为诗歌更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周老师对于这首诗的朗读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初步感知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在理解了某段文字后由学生们对比着读:老师与学生的对比,学生与学生的对比。课文最后是师生齐声的朗读,整个过程听到的是孩子们越来越精彩的朗读。老师没有过多技巧的指导,只有感情的渲染。
整堂课,学生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能积极投入。略显不足之处是,老师如果能从诗句中抓住那最能表达情感的词语来切入,引领,可能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刻。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
一、说教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二、说教法、学法“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本课是阅读课,我准备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2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由于本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因为学生对香港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盼着一个庄严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中国人都急切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环节二:自由读诗,感知内容1.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者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2.接下来指名读诗歌把感觉热血澎湃的诗句读给同学听,读出奔涌的豪情,说出内心的感动。学生边读老师边评价及时正音。(以上是初读课文,主旨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3接下来老师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第一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前;第二三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时;第四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后。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题地位,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环节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这部分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感受仪式前的激动;二是体验仪式中的自豪;三是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下面我将详细地说一说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的“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最后让学生思考,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让学生体会并读出这种激动无比的情感。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先指名朗读第二小节,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借助文字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场景。体会当时人们激动自豪的爱国情感。教师出示相关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找出这节诗里最能表现人们激动自豪的诗句反复读,读中升华感情。教师接着再设计问题: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诗人又想到什么了呢?结合搜集到的“虎门硝烟”的故事和香港的历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诵读中体会刻骨铭心的伤痛,感受扬眉吐气后欢欣鼓舞的心情,从而感悟那喷薄而出的爱国热情。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在诵读中交流感受,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这一小节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如指名读、齐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读,读出全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环节四读中升华情境表演(1)全班参与,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诵读中升华感情。(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定)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这一过程,你想说什么?教师扮演香港凤凰卫视的记者随机采访。这个活动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本节课有效适度的拓展。
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全面而简明地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美观。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一
《一分钟》。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听了赵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感到听赵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犹如在欣赏佳作。她能使人为之一振,倍受启发。赵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和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的,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赵老师的开课就做得非常棒。她通过巧妙地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价值,导入课文,赵老师的用意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就能很快地知道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的事。赵老师的开课就像一把锤子,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赵老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首先是注重读的方法指导,提示学生怎样才能很快地读通课文?然后和和学生一起小结学习方法: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苹果’上的生字宝宝,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把课文读通读顺了。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学生有的四人一起读,有的四人轮着读,不一会儿,教室里书声朗朗。赵老师在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的环节上做得也很到位。例如:让学生读完第一段后,她肯定地说,你们非常能干,已经能够把这段读通了,老师给你们打a,看看你们读第二段能不能得到a+。学生听了,读书的劲头更足了,当学生读完第二段时,赵老师又及时评价:“这回你们可以得到a+了,因为你们没有少字或添字,读得不错。第三段有没有信心拿a++呢?”赵老师就是这样一次次地引导学生读书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务必做到正确、流利,‘字字未宜忽’。首先要读正确,然后才能谈到思考。语文姓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三、寓识于读,寓教于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读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生字词的教学中,赵老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设了快乐识字。有在谈话中识字、在朗读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还有自编字谜识字,例如,学习生字“哈”“欠”,作为词语“哈欠”,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演。这些过程,看似平常,却唤醒了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把它放到汉字身上,使学生感到汉字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是经常接触到的,是活的、有意义的,是充满感觉的。赵老师让汉字和词语“活”起来了。在识字过程中还非常注重正音,尤其是“丁零零”、“哈欠”、“元元”等词语的轻声正音。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体验到学习生字的无穷乐趣。
四、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赵老师上课始终是亲切地和学生交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如“为你的勇敢鼓掌!”、“你别紧张!”、“陈治军,我真是太佩服你了!你也读出来了。”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这就是赵老师的教学艺术,善于激励,善于唤醒,善于鼓舞。使她的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二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二年级小学生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珍惜时间,牢牢把握每一分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也发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过相似的情感体验,所以理解本文难度不大。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叹、哈”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随文识字,引导法。
一、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谈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分钟》,相信学完课文后,同学们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板书7.一分钟。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
2.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我们再来读读课文。齐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你读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可能会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出示这两句话)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带有感情地读一读。
4.老师: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会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是啊,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5.那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6.我们再把课文读一读,体会一下元元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生字。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利用好每一分钟呢?大家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我看同学们能用几个一分钟把它们记住。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1.出示我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
呵,我看了下表,刚才同学们用了三个一分钟就把这些字记住了。那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能不能跟大家说说你记字的好办法。
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3.同学们有这么多巧妙的方法,给你的学习伙伴说说吧!
4.好了,小朋友都喜欢用分合的方法记字。请同学们打开书33页,完成课后找找说说。这些偏旁可以和哪些字字组成新字呢?同学们拿起笔连一连,看谁的动作最快,连得最最准。开始吧!
5.你们学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你们一分钟的自由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计时)结束后,问问学生:现在你觉得一分钟长吗?(生答)。
6.小结: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就看你怎么去用。现在,我们这节课还剩下几个一分钟,我们该怎么去用呢?导入写字教学。看看我们能学几个字吧!
四、课外拓展。
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3)以“第二天的元元”为题,自编自演小故事。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说板书:
田字格中写的“叹“和”哈”。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杞人忧天》,这篇课文是语文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寓言四则》中的最后一篇,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三则寓言故事基础上的继续延伸。
由于这则寓言故事出自于三千年前的古代典籍《列子》,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于字词字音以及文章意思的翻译还是很有必要的,为初一的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积累字词以及学习的方法。疏通字词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便于分析人物形象,也为揭示文章的寓意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再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言的寓意,指出其现实意义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所以我的教学重难点第一是在疏通文意,第二就是在学生能通过引导多角度分析文章寓意并能很好的理解其现实意义,以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考虑到我校初一的学生大多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让那个学生合作探究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那个学生结合导学案以及课下注释探究感悟文章的意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同形式的朗读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感悟。
本课我以一场流星雨的话题作为开场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文的讲解做铺垫。
接着介绍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列子,初步了解道家学派,为后面结合背景资料理解寓意做一定的铺垫。
学习课文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字词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然后请学生范读,检查字词字音的学习效果,教师再特别提醒学生通假字以及多音字的读音,夯实基础。再集体朗读加深印象,并在朗读中体会文言字词的韵律感。
既然是文言文,疏通文意是学习的一个重点,主要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和课下注释四个一组合作解决文言字词的翻译工作。再有教师指出其中的难点以及学习文言字词的方法,以便让学生多积累感悟。在今后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多一些心得体会。
理解文章内容再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归纳整理来引导学生学习《杞人忧天》的含义,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接着从杞人忧天的忧出发探究其忧的深层原因,而能重新认识他的忧患意识的积极的一面,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再从故事内容的本身出发结合古代的神话故事启发学生领悟古人探索自然的精神,并能理解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能多元化的考虑问题。
最后总结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启发学生继承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巩固学习背诵课文,并阅读相关的一些小故事作为拓展延伸。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四
2、板书课题《一分钟》,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戏。
(三)、再读课文,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3、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
元元迟到了半节课,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四)、小结。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1、将课文内容演一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五
大班幼儿对时间已有初步认识,他们能够简单地认出时钟所表明的时间,知道时针、分针和秒针,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出现“这个玩具给你玩5分钟”、“再等我1分钟就好了”等等与时间有关的语言,这说明大班幼儿初步萌发了“时间”的概念。然而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时间”是存在的,但是“时间”看不见,摸不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选用理解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纲要》也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感知时间的点滴,感悟时间的意义,同时愿意去节约时间、珍惜时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发展,对自然物理现象萌发了一些最初的概念。然而由于他们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看待事物往往是表面的、浅层次的。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本次活动的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长短,知道时间是不可逆转性的。
2、情感目标:能围绕问题大胆分析原因并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3、技能目标: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愿意守时、惜时。
1、活动重点: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长短,知道时间是不可逆转性的,愿意守时、惜时。
【分析】大班幼儿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考虑问题更多是经验的、感性的',而非理性的。“时间”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概念,它确确实实存在但是看不见、摸不着,而幼儿的思维确实具体形象的。因此,活动用了各种方法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以期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帮助幼儿体验时间、感受时间,从而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2、活动难点:围绕问题大胆分析原因并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的思想已逐渐自成体系。《指南》中社会领域明确提出教育者要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目标”。本次活动的内容是幼儿比较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时间”,能充分锻炼幼儿的分析能力。因此,本活动的难点为围绕问题大胆分析原因并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应当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尤其在社会领域应当创造条件以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并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从而启发幼儿思考,避免单纯说教:
1、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他们通过感受、思考、讨论等方式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新情境、新问题。
(2)提问法:要促进幼儿进行创造性思考,离不开教师有效的、一针见血的提问。高质量的提问不仅能引领幼儿的思路、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启发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锻炼幼儿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倾听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等。
2、学法。
(1)体验式学习法:《纲要》和《指南》一再强调,社会领域要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避免枯燥说教。“体验”则是避免说教的良好方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切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才能真正发自内心愿意去节约时间、珍惜时间。“体验”能够帮助幼儿将获得经验内化,符合幼儿生命内在成长的需要。
(2)讨论交流:在师幼和幼幼互动过程中,大家能在智慧、兴趣等方面碰撞出火花,从而幼儿能够在积极交流、互动过程中发展社会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归属感,同时在自己的认知体系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建构。此次活动内容相对抽象,幼儿能够通过交流讨论获得更加深刻、丰富的经验。
良好的活动准备可以更好地促进活动目标的达成,为了将抽奖的活动内容具象化,方便幼儿感知、体验、理解、升华,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完成调查表《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幼儿有认识时钟的经验。
物质准备:筷子、蚕豆;穿珠、线;插花片;时钟、纸、笔、鼓。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六
我说的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7课《一分钟》。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的焦急和不停叹息,是深刻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刚好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我上第一课时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钟、零”等9个字,读准字音。
2、会写“欠、元”等8个字。
3、读通课文,知道时间重要。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是写字。
这节课我运用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交流合作学习法。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课题《一分钟》。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按要求自由读文。
2、检查汇报读文情况。(读句子、认读生字生词)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带问题读文:题目“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2、回答第一个问题后,引出为什么迟到20分钟的学习,引导学生填空回答,从而知道一分钟的重要。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读、说,适当的词语说说话。
2、让学生观察字形。
3、老师范写“欠、包、迟”。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知道。
(五)、作业。
写字。
本节课我用了一个小游戏导入课文,稍稍抓住了一点学生的注意力。注重了二年级识字特点,在读文中识字,并通过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教学生每读一次文章都要带着目的,通过自读文章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交流,是带着人任务的,不是乱说。对于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习惯。并且在课堂中教育学生一定要做会倾听的孩子,最后达到会说的目的。
可是这节课上完,我自己觉得不太满意。在课堂上没太能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回答问题的面不广,老师的主导变成了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效果不理想,重点不够突出,难点没能突破,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还不知道这节课学了些什么,这也是饿哦缺乏课堂教育机智造成的。开始在认读句子时节奏没能掌握好,拖时间了,导致后面时间比较紧,认读生字时缺乏领读,分析字形仓促,方法单一,课文分析引导也快,在学习“我会写”时,如果时间再充裕些,词和句子会扩展的更好些,后来指导写字时间太短,学生写字都没有时间了,并且没有展示。
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好让我能学到更多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我的教学。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七
一、说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作息制度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课间十分钟”是其中的重大变化。许多小学生刚人小学时因安排不好课间活动而影响了上课质量,我认为,幼儿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解决幼儿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不会自主安排自习课和课余活动的有效途径,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选择了“课间十分钟”这个活动内容,以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在本次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积极学习计划课间活动的内容、合理安排做事的顺序,以培养幼儿自我计划、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因为真正的幼小衔接不只是认知发展上的,更重要的是态度和能力层面上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体验课间十分钟,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内容,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体验课间十分钟,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内容,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大胆表达。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书包、《课间十分钟》录像、课间十分钟的环境布置。本节活动是建立在幼儿参观完小学,对小学生活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的,大班上学期,幼儿没有参观过小学,对小学生活活知之甚少,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录像,视频中小学生课间的一系列活动直观生动的再现给幼儿。我在拍摄的时候也是刻意将小学生的活动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安排,先做准备工作,再去游戏。这样的顺序给幼儿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避免了简单生硬的说教。从而很好的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三、说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技术运用法、图谱法。能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情景游戏法:情景游戏法是我这节活动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利用实际生活情景和图片,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因此,我在整个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学做小学生”这样的情景,使整个活动都在情境中进行。
2、谈话法:我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了谈话法,设计许多层次不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引导鼓励幼儿参与谈话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3、多媒体技术运用法: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他们缺乏参观小学的经验,对小学生活还不太了解。为此我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幼儿视听的感官,可以身临其境的了解与感受小学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为本活动的重点解决垫下一定的基础。
4、图谱法:图谱法其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深受教师喜爱,并在大程度上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内容,本活动借助图谱法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并记忆课间十分钟的几项有代表性的活动内容,利用图谱排序的过程,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也就是如何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内容。
说学法。
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在活动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幼儿都受益,让每个幼儿都发展。从而促进学习方法的落实,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活动中我还采用了体验法,我为幼儿创设了几近真实的课间十分钟的情景,让幼儿练习、实践,以体验课间十分钟的活动。
四、说活动过程。
要想使活动目标顺利实现,要想活动的重难点得于突破,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本次活动以"学做小学生"为主线,将幼儿带入一个模仿体验的完整情景之中,以"设置悬念,观看小学生课间十分钟视频"为切入点,通过"讨论交流、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观看视频,梳理课间十分钟活动的活动内容"、"实践体验,感受课间十分钟的忙碌与有趣""反思调整,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活动的顺序"四个主要环节,使幼儿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内容,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环节:教师从幼儿背书包和座位的变化引发谈话,抓住幼儿想要上小学的心理引出小学生上课情境图,很快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问题"小学生除了上课还会干些什么呢"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引出本节活动的中心话题——课间十分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小学生的活动内容。
通过播放《课间十分钟》的录像,使幼儿身临其境的了解了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图示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做课前准备和游戏的时间。
第三环节.实践体验,感受课间十分钟的忙碌与乐趣。
在这个环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近乎真实的'小学生活环境,让幼儿自主安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自我分配,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感受到课间十分钟的忙碌与有趣,同时,由幼儿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引发矛盾冲突,为下一环节的反思调整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反思调整,学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由上一环节的矛盾冲突自然而然的提出“该怎样合理的安排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这一问题,引起幼儿的思考。在幼儿给事件排顺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内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幼儿课间游戏时要注意强度和安全。“小学生这样说”视频,以小学生经验分享的方式告诉孩子合理安排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的结束活动中,教师的鼓励与加油点燃了幼儿想要上小学的热情,下课铃声响起,模仿小学生下课的情景结束活动,整个活动始终以“学做小学生”为主线,结构更加完整。
以上是我对这节活动的理解与设计,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教态还略显生硬,缺乏亲和力与激情。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八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7课《一分钟》。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读、写。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自读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有效引导,潜移默化地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知道要“分秒必争”。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优化结合。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通过范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在交流合作中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叹、哈”等8个生字;第二课时在竞赛和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本环节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每个活动以一分钟时间为限。
(1)“一分钟”组词。让学生听从教师指令,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进行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多。
(2)“一分钟”找朋友。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看谁组得多。
(3)“一分钟”猜谜。教师把生字编成谜语。如:门里有市场(闹),每人都用心(悔),过去一寸来一尺(迟),人戴大盖帽(欠)……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猜谜,看哪组猜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时间的意义,同时也完成了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二、动画复述
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几个镜头:睡觉、过马路、等公交车、迟到进课堂、后悔,请同学们边看边读有关的课文段落,然后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的引导,一是可以内化课文的语言与情感,二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三是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为重点问题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精读品味
1、讨论。在上述复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然后,让同学们再读课文,自己思考,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知道前因后果。
2、品味。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2-6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但要说清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1)品读2-4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刚刚走过去、红灯亮了”来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又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要注意抓住“等呀等”、“一直”来体会元元的焦急心情。教学时,先分别品读,再把三段合起来进入情境引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具体语句来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想象、品味,感受元元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从而感悟要“珍惜时间,分秒必争”的道理。
四、表演朗读
在小组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在精读感悟以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感悟。同时,给学生创设展示能力与表达情感的机会。
五、拓展实践
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安排,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进一步丰富阅读感受,延伸并深化阅读感悟。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十九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鞠躬)。
我是报考小学数学教师的11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知识的重要基础。
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感受数学思考与研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培养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考问题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所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际操作法和点拨教学法进行教学。
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炼问题(复习铺垫)。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我直接出示课件,观察轴对称图形(剪纸工艺品、建筑平面图、交通图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直观感受,引出课题。
(2)引导探究、构建新知(走进新课)。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探讨长方形的对称性,学生通过对折的方式,发现长方形也具有“对折后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一特征,从而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接着我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得出了“观察对折后,所得图形是否完全重合来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这样教学设计,使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反馈提高、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练习反馈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的方法进行)我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言后,我从旁点评;再对学生进行分组,三人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进行小组作品展评。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点评。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轴对称图形。
1、含义:对折完全重合。
2、对称轴:一条直线。
3、举例。
4、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层次清晰,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结束语: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鞠躬)。
请问可以擦黑板了吗?(擦黑板、退场)。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二十
张老师执教的古诗《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对张老师的这节课我从一下几点做一些简评:
1、教学设计清晰条理,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体现在教师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接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通顺,读熟练,读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注重了写字方法的指导。从题目到作者,再到生字,教师板书,学生随老师一起书空,学生掌握了写字规律。
4、注重了知识的积累。教师既注重了识字方法的积累,又注重了词语的积累。在作业中,让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文章或词语,也注重了知识了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5、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插图,让学生把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画春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6、注重了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鼓励学生说话洪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应细细讲解,应以读悟情。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
说课稿分钟(通用21篇)篇二十一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
教学。
中。本文篇幅5段,分为原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戴老师执教第一课时,重点为识字、写字。
听完本课之后,我对本学期的教研组研讨主题有了新的思考:像这样的识字课,如何探究问题指向性呢?因为在本节课上,涉及到的问题仅为:游戏一分钟后,请说一说一分钟后的感受。在执教过程中,戴老师的问题指向明确,但课堂操作过程中却操之过急,学生一分钟为坚持完毕就开始谈感受,从而使问题没能落实。
根据本节课的识字、写字教学,我结合“目标细化”主题,发现戴老师在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
1、趣味识字,学生是主体。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戴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字,使学生乐于学习。同时戴老师还特别注重识字巩固,通过“找朋友游戏”“连一连”等内容,让识字过程生动、丰富。
2、写字教学,基础在夯实。本节课,戴老师用10分钟的时间重点教学识字,从笔画的写法、结构、组词等角度进行多角度的引导,并在写字过程中注重重点突破、全面普及。尤其是反馈过程,戴老师还特别采用中后生的作业进行反馈点评,对后进生帮助挺大。
但是我也发现,戴老师本节课的教学是宽泛、无主题的。结合目标细化,浅谈以下几点:
1、目标一是“学会本课欠、元、包等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钟、零”等9个生字。”虽然目标一写法为通用格式,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多样丰富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回顾本节课,戴老师引导学生采用的识字方法较为单一,同时教师也未能对生字进行及时的归类整理,使得生字教学各个独立,无通篇意识。
2、目标二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本节课中,戴老师重视识字教学,却忽视了朗读。对目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没有有效落实,也没有有效的检测方式,学生一节课后的学习结果无所知。
3、目标三是“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目标指向本身就不明确,学习哪个环节未能点明。同时本节课设计情感教育的时间过少。
应该说,本节课突出了识字、写字,却忽视了朗读;看到了优美的书法,却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知道了课文进行的“珍惜时间”的载体,却没有了“珍爱时间”的情感体验。课堂本就是艺术,让我们一起在艺术殿堂里摸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