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5-01-11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可以引导我们学习优秀的写作范例,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典型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一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我认真落实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结合海安市委十三届八次会议精神,现就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谈我个人看法。

2018年我们建场村去世24人,出生18人,2019年建场村去世33人,出生13人;据数据统计显示,近几年去世和出生的比例失衡较大,尤其在农村,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结合我们建场村实际,我们建场村近三年总人口分别为2964、2945、2924.而老年人口的却每年都在递增,就拿90岁以上老人的数据来看,2018年12人,2019年就达到23人。据调查,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很是“可观”,很多青壮年带上妻儿远赴他乡,扎根城市,只有老人独守老宅。

此般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总人口却日益减少;二是青壮年外出务工或是安家于城市的比例增大。农村真正进入老龄化,农村空房的比例会逐渐增高,孤寡老人在农村生活的会很高,介于诸多原因,各种养老活动和养老服务尚不能完全开展,这就给我们在人居示范点这一话题上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

振兴乡村,人居生态环境问题首当其冲。2018年,我们精心打造了集“美貌”与“功能”于一体的南通市人居示范点**——建场小区,小区外貌力求完美,配备了健身、娱乐、医疗等设施场所,很大程度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目前,另外两个人居示范点正在筹备之中,我们确保在2022年前落实到位,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指日可待。

人民生活标准不断提高,愿意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土地流转可谓势在必行,减轻农民的负担,释放剩余的劳动力,让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一部分老人们提高生活质量。

紫菜作为我们滨海新区传统黄海农产品种植加**的行业,也是我们建场村的一个农业品牌。由于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连年的亏损,面对困境和发展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并未退缩,积极开辟信道路。2015年从福建、浙江引进坛紫菜新品种,再转道山东海洋、莱州等地进行紫菜养殖,历经千辛万苦,村里的劳动力妇女们紧紧跟随,从管理层到车间工人,上下一条心,今年山东紫菜养殖终于取得了大丰收,现已有5家企业在山东进行养殖和初加工,初加工后成品运回建场村进行二次加工和精加工苔麦脆,我们不断创新、不断研发。2019年申请设备专利三项,产品专利10多个品种,在近期的上海展销会上,首次展销就被国际客户下了多个订单。

招商引资,让更多的老板来老坝港发展,让跟多的企业进驻老坝港,**村民的就业渠道,带动了生活的内需,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税收分成,2018年建场村招引两个企业,今年已形成销售,我村分得税收20.32万元,2019年我村招引一个二级建筑企业,现在已经将工程拓展到山西太原,年产值近4.2亿。最近,我们正在洽谈的机械项目也已经到了合同细节磨合阶段,预计春节后达成共识。

乡村振兴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重新规划,也需要自上而下的观念转变,更需要加大创新理念的注入。我相信,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场村将会迎来繁花似景又一春,一个经济强、生活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即将呈现于世人眼中。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二

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创新性举措,也是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党中央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号召,推动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安排部署,笔者通过对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徐家堎村和中洲乡西塘村两个行政村和20份个人调查问卷的调查,尝试浅析基层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徐家堎村委位于樟树市张家山街道,距离市区有13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户籍户数502户,常住户数485户,常住人口2295人,耕地面积2827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由于地处市郊,当地的农户大都在家务农,闲暇之时去城里做零工,生活倒也安逸。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大有改进,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乡风民俗纯朴,尊师重教,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全村上下大力推行村民自主自治,发展村级经济,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34元。近年来,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脱贫成果显著:2015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5人,2019年年底只有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人。

西塘村委位于樟树市中洲乡,距离市区有55公里,下辖12个自然村,户籍户数478户,户籍人口2016人。全村耕地面积4420亩,山林地面积5800亩,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850元,是十三五规划的省级贫困村。经过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展脱贫攻坚战,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的可喜成绩。

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收集了20份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提交的问卷。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感触最深的就是生活富裕了,交通便利了,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而且变宽了,医疗保障更全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攀比之风也渐长,特别是结婚彩礼这块。徐家堎村的彩礼已高达20多万,除了彩礼有的女方还要求男方在市里买房,有的还要买个10多万的车,结婚费用高达七八十万。再有一个请客送礼也是农户生活中较大的开支。大家普遍反映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有资金、人才和技术,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失,空心化趋势严重。目前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形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这种人口的单向不可逆流动,不仅使得一些生态条件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乡村凋敝景况;更使得山区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缺少了必要劳动力的支撑。像中洲乡的西塘村,全村户籍人口478户2016人,其中整户外出1250人,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谋生,加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工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使得人口流失无法逆转,造成该村目前劳动力严重匮乏,呈现严重的老龄化和空心化。

其次,脆弱的生态条件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中洲西塘村由于山区村严酷的自然生态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剧了该村的人口流失,使得这里大片土地严重撂荒,土壤更加贫瘠,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农民思想观念滞后、文化素质较低,乡村振兴的实施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客观讲,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上,这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形式变化的需要,也制约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部分农户甚至缺乏改善生活质量的内生动力,具有普遍“圖安稳”的思想观念。

一是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发展,以“一村一品”带动乡村形成产业发展的循环系统。像徐家堎村距市区较近,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村民发展蔬菜种植和稻田养虾产业,现已建好1000亩蔬菜大棚基地和600亩的稻虾养殖基地。西塘村已建成130平米的平菇种植大棚12个,千亩枳壳基地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深入进行农产品开发,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将特色食品产业化,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

二是实现乡村人的振兴。推动乡村人的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既要鼓励下乡发展、回乡创业,也要带动职业转换,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加强职业培训。要让青年在乡村找到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舞台,重点是实现乡村要素与城市要素的结合,将城市需求与乡村的供给、乡村的需求与城市的供给,通过青年人返乡创业、城市居民下乡创业、农村居民留乡创业结合起来,实现全要素综合配给。

三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要在产业振兴与人的振兴带动下,赋予传统乡村文化新的内涵,发展新乡村文化;二开展农村度假休闲游,通过对环境、设施等的改善吸引游客,发展自然休闲娱乐、农家乐等;三要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保护乡土风情、传统村落等,让乡土文明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中绽放新的活力。

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既要实现乡村生活生态环境美,又要实现乡村居住生态环境净,如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庄龙玉,龚春明.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理念与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6).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三

“乡村兴则国家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的数字乡村建设正在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成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结合点。

这些年,各地政府部门、数字企业等为数字乡村建设投入了各类资源要素,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数字乡村建设地区不平衡、要素支撑较弱、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协同性不强等问题依然不少,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何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乡村建设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总的来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既需要战略谋划,更需要精准施策、对症发力。

第一,要加强各层级规划的全面衔接,把数字乡村建设全面融入相关规划中。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是首要任务。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衔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在既有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相关规划和文件基础上,可考虑制定数字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及可实施细则,做到与顶层设计的有效衔接、与不同区域发展的协同配套,确保数字乡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要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为建设数字乡村筑牢基础。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亟待解决标准化这个难题。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出台了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推动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这些标准仅局限于农业本身,是行业的局部标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整体建设还较为滞后,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还相差较远。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数字乡村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研制任务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在数字乡村建设初期阶段尤为重要,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实施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强对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包括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技术标准等,又要有科学的时序安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更好满足数字化标准的普遍要求和在农村地区的特殊诉求。数字乡村标准的制定主体必须是多元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互联网平台等都应参与标准的制定,从而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三,要发力农村“新基建”,提升数字乡村振兴效能。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应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发展速度,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引入信息化主流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此外,还要重视完善农村地区与新技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我国农村地区的快递主要普及乡镇地区,进村的快递网点普及度仍然不够,这对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对农村地区而言,智能快递柜等是实现非接触式服务的重要方式,因此,建议在农村地区推动智能快递柜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要看到,农村传统基础设施仍然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创造条件推动其数字化转型。特别要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

第四,要重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新技术、新业态的叠加推进作用。这些年,正是借力“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帮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增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数据技术为支撑,在构建和完善开放的数字农业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推动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特别要关注的是,眼下互联网新业态——直播电商呈现了高速发展态势,在帮助农民增收脱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播电商突破了地理界限,农户和乡村企业即可成为主播,进行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等即可成为直播间,能够更好地助力农产品销售,助推乡村振兴。今后要继续用好这些新业态,推动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把“助农兴村”活动当成经常性工作来抓,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动力。

要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农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数字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从而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四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血管”,是促进广大村民主人翁意识觉醒、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乡村振兴不仅要推动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也要打造精神文明的“高地”,使得乡村用物质与文化“两条腿走路”,塑形与铸魂双管齐下,搭好“戏台”让乡村振兴这场盛大“演出”既有“料”也有“戏”。

搭起“田园风光”舞台,唱响文化振兴“农家戏”。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五千余年,其中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屋舍俨然、良田美竹、鸡犬相闻的田园风景是百姓精神富足的表现。乡村文化振兴绝不是用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更不是用“钢筋铁骨”和现代化的“都市丛林”取代农村的“本色”。而是要深入挖掘农村传统的文化风景,创造出抱朴守真的心灵归属。春季农田麦苗的淡绿,夏季田间油菜的金黄,秋季收获喜悦的稻浪,冬季枝头腊梅的洁白,农村的颜色就是大自然四季的颜色。“晨兴理荒穗,带月荷锄归”,农民的幸福就是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满足。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时不失其时,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充满泥土芬芳的.土地之上,坚决保持乡土本真,打造田园本色,让农民当“主角”,唱出自己的“农家”大戏,建设乡村自己的“桃花源”,追求自己的“田园牧歌”。

搭起“乡风文明”舞台,唱响文化振兴“和谐戏”。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秀的文化资源是涵养百姓精神内核,引领乡村文化,解放农民思想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明的乡风是打造农村产业兴旺、资源集聚和生态宜居的“引擎”,也是衡量乡村治理能力,体现乡村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的“度量衡”。乡村文化振兴主体在人,关键在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农民的思想解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进而及时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俗,让每一位农民的脑袋都“富起来”。既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富裕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逐渐形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文化氛围,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愿望变成现实,让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中,和谐村落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搭起“乡村记忆”舞台,唱响文化振兴“乡愁戏”。乡愁文化是乡村振兴聚人心、谋发展、固根基展现乡土文化自信的记忆传承。为乡愁“建档”筑垒记忆“堤坝”是每一位乡村振兴工作者都要秉持的工作原则。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美在环境,美在风物,更需要美在人情,美在“灵魂”,既要面子“厚”,也要里子“实”。贵阳西江的千户苗寨、福建永定的土楼、江西婺源的古村落、安徽西递宏村的徽派建筑,都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最美“宣传名片”,加之各地区独有的风俗文化、年节庆典、宗族传统等都是乡村文化记忆的沉淀。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务必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村一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牢牢把弘扬主旋律与传递淳朴民风相结合,把传承“乡土基因”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相结合,打造每个村落自己的“精神绿洲”。

把根留住,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保存我们的文化血脉,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文化为乡村振兴一路“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解决,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在价值、制度及组织三个维度上的创新是新时代的产物。价值维度上的创新是根本方向,制度维度上的创新是重要保证,组织维度上的创新是强劲支撑。这些创新耦合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将日益推动乡村振兴由蓝图走向现实。

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对多年“三农”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在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之处可以从价值、制度、组织三个维度来认识,意义重大。

价值维度上的创新。

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文件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明确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明确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制度维度上的创新。

高起点。与新农村建设不同,乡村振兴战略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规划。《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包括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等,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高标准。乡村振兴,法制法规先行。一方面,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把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多年来,特别是2005年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国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需要制度化、法制化,同时各地方可以从本地乡村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文件提出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这意味党对“三农”的领导法制化了、制度化了。

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旨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其中,若干制度创新值得关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述举措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创新性政策举措改变了以往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均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做法,通过跨省域调节,可以大大提高节余指标的含金量并用以反哺农村。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这些制度创新有助于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组织维度上的创新。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打造一支新时代“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为此,文件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打造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惩治腐败,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从基层党组织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上述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的骨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件指出,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现有两亿多小规模兼业农户,多数年龄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妇女。现阶段的迫切之举,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之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文件提出,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能够引导小农户参与系统内的分工协作,使农民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的现代产业工人或农业企业家转变,从而解决土地配置细碎化、生产经营分散化问题,整体提升农业的产业层级和质量效益。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和其他组织、个人参加,为维护和增进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可以跨地域、跨组织发展,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五

“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其金融缺口在2014年已超过3万亿元,巨大金融缺口使得金融服务“三农”存在市场空间。由此,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中央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农村。

浙江省积极落实地方版乡村振兴战略,多年来浙江省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两权”抵押贷款等方面依旧存在问题。本文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内容,分析金融服务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信用环境不断优化。

“乡风文明”是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省通过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评定工作、推行信用贷款等方式对农村信用体系进行优化。

浙江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户信用档案的建立并完善信用评定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支2006年至2018年档案涉及全省1093万农户,比例达90%以上;浙江省农信联社2008年至2018年档案涉及全省1000多万农户。浙江省信用评定工作开始于1998年,至2017年,浙江农信评定乡镇450个,村17913个,农户878.4万户,至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支评定农户比例达全省农户75%,中国人民银行衢州中支已完成对全市所有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评定工作。

信用档案及信用评定的建立为浙江省推行农户信用贷款奠定了数据基础,贷款最高额度可达30万元。至2017年末,浙江农信农户信用贷款余额为2459.12亿元,较上年增幅为50.43%,至2018年中旬,农户信用贷款占浙江农信农户小额贷款比例达55%。

(二)农村“两权”抵押不断推进。

2015年8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工作,其中浙江省14个县成为试点县。金融机构针对农村产权改革推出抵押贷款,浙江各地区积极创新贷款新模式。

浙江农信于2016年创新推出“三权”抵押贷款,新增林权抵押,至年底,林权、农房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分别为45.56亿元、60.5亿元及7.46亿元,累计113.52亿元,分别为3.63万户、2万户和802户农户提供贷款支持。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支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05亿元。义乌农商行至2019年2月发放农房抵押贷款累计21828笔,金额达95.37亿元。

浙江各地区积极创新贷款新模式。乐清市对30万元以下的农房实行直接抵押贷款模式;温州市创新农民资产受托贷款模式;湖州长兴县推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长期抵押贷款,最高可贷1000万元,最长可贷10年。

(三)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加深。

普惠金融数字化主要通过改善農村支付结算环境以及促进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相融合两个途径实现。

为解决浙江省存在的金融服务“盲区”问题,金融机构推出多种便捷途径改善省内金融服务环境。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支至2018年中旬,已将银行卡助农服务点布设全省金融服务“盲区”。同时,金融便利店、移动汽车银行的发展以及电子银行产品的推广使得金融服务的便捷化向前一大步。截止2018年底,浙江省农村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6.12亿户,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6.7亿户。

2018年底,浙江省淘宝镇数量128个,淘宝村数量1172个。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分析方式,为农村电商提供小额贷款。例如浙江网商银行已为405万农村电商提供小额信用贷款。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全。

第一,少数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尽管浙江省金融机构通过授课、夜校等多样的方式,频繁并持续的向农村普及金融知识并向村民传播诚信理念,但依旧存在少数农户不承担归还本金及利息的义务的现象,即担而不保的问题仍旧存在,使得金融机构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第二,农户信息采集不完全。一方面,虽然浙江省较早开始建立农户档案且目前信息采集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但仍存在信息采集的“盲区”,农户信息未被记录;另一方面,由于农户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金融活动较少,因此,其信用档案中所记载的信用记录较少甚至无记载记录,此情况影响金融机构在对农户发放贷款时对农户信用水平的判断,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利益的保障。

第三,失信惩戒效果不显著。由于存在少数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债务人逃废等情况,目前,浙江省金融机构多采取将相关农户拉入黑名单、诉讼、暂停贷款等方式进行惩戒,但仍存在诉讼结果难执行、追不回贷款等问题。

(二)“两权”抵押贷款体系不完善。

第一,相关体制未建立完全。“两权”抵押依赖于确权登记及现有信用制度,浙江确权颁证已基本落实,但由于浙江省对农户信息的采集不完全且农户参与的金融活动不多导致信用记录较少甚至无记录的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的现象,给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工作增加难度。

第二,未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通常对银行给予农户的利率有一定限制,且浙江在出台的相关20条意见中表示,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乡村振兴的绿色信贷投入,拓宽其融资渠道,但对银行补偿机制仅有财政资金对冲亏损,不利于金融机构的经营。第三,抵押标的物变现困难。由于相关法律的规定,例如农房不得向城镇居民转卖等规定以及经营权可抵押情形受法律限制使得农房、土地变现途径受限,抵押标的物变现困难阻碍“两权”抵押贷款的实施。

(三)政府未出台政策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

第一,村级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权利受到限制。相关办法规定,存款人对银行结算账户开立行的选择有自主权,但是部分地区村级账户只能开立于指定银行。

第二,对村集体项目的市场运作未有政策支持。虽然浙江已全面实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但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运作差,造成组织及农民股东收益小,不利于金融机构对其展开相关服务。

(一)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村级组织对村民应多加普及金融知识,同时,也应重视村内守信风气的形成,進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金融机构在对农户发放贷款时,可从农户或其担保人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贷款信用是否良好等角度进行调查,谨慎评估贷款风险,防止担保人无资金担保现象的出现。

其次,浙江省应继续完善农户档案,做到金融机构对省内农户信息采集覆盖率达到100%,在对信用信息较少的农户发放贷款时,可通过对其资产、抵押标的物等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对其发放贷款。

最后,可以利用农户信用状况与文明村评定挂钩、采取限制失信人员集体经济股份分红等方式增加失信人员违约成本来加强失信惩戒力度。

(二)健全“两权”抵押贷款体系。

首先,完善相关体制。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配合央行征信系统逐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金融机构初期放款应加强风险评估,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可实施贷款优惠。

其次,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政府层面可适当放宽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利率及贷款年限的限制,商业银行自身层面也可推出相关贷款产品,适当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划拨资金建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进行补偿。同时,浙江省可借鉴他省经验,例如青海省反担保形式或河南省多模式自由发展形式。

最后,拓宽抵押标的物变现方式。农村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或者产权交易平台,加以政府管制,促进产权交易。也可以在农户无力偿还贷款时,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产权回购,实现产权价值的转移及增值。

(三)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

通过对村级账户进行公开招标的方式解决其权利受限的问题,使得金融机构增强对村级市场的金融服务。

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运作差的情况,政府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给予适当的扶持,例如对市场运作能力较差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也可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定的政府财政贴息或补助,推动其发展。

浙江省多年来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实践已有一定成果,为实现浙江农村的快速发展,更好的解决省内“三农”金融缺口问题,浙江省还应通过增强农户信用意识、进一步完善信用档案、加强失信惩戒力度来推进农村信用体制建设;通过完善相关体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及拓宽抵押标的物变现方式来健全“两权”抵押贷款体系;通过村级账户公开招标和政府适当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优惠及扶持来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最终实现浙江农村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六

【内容摘要】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并为此提供内生动力,也是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意义非凡。文章简要探讨了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从文化空间角度、人才队伍角度和文化服务体系角度分别提出了解决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于2月21日公布,迎来了中国第18个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一号文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在此基础上要趁热打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我国关于农民农村农业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出台促进乡村大力发展的政策法规,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乡村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经久不息的积淀,蕴含和承载着丰饶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充足的精神支持。

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全面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农民闯出新路子、打开新局面、抢占新时机、干出新成绩,昂首阔步、大刀阔斧、鼓足干劲,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中国农村新未来。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取得关键成效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有力法宝。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风文明”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上,乡风文明乃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之举,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可以深化农民群众对乡风文明是认同感。梁漱溟先生曾言,“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乡村文化作为农民重要的精神食粮,汲取和滋养了农民几千年。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从表面上改变村容村貌,更深层次地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整合力,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一定基础。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产业上、乡村人才上、乡村文化上、乡村生态上和乡村组织上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二)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乡村全面发展的基础在于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中国的改革最先源于中国农村,从改革开放前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后的大包干、取消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税费改革,再到新时代的精准扶贫、智慧农业、乡村振兴等。农业无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农民就是这扎根和立本的人。农民是最有生产积极性的群体,农民群众素质与乡村振兴的效果紧密相连,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通过发挥文化的教化作用来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素养,培育新时代有文化会技术能经营的新农民;运用文化的力量来解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释放乡村文化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价值理念,进而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乡村文化建设是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3]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民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物质基础得到了丰富,其生活上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但对美好生活又有了新的期待和向往。要想更好地发展和满足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滋养,就必须推动高质量的文化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定方向、明大局,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重要精神内核,其不可替代性有着重要机遇。一是乡村文化建设在政策上、资金上以及技术上都脱离不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保障,并且还需要党的坚强领导作为根本保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和机遇,可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其发展势头迅猛、发展前景良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应用的普及,当前的新时代中国农民也紧跟时代步伐正不断迈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直播带货,新型农业,农业电商正在兴起,前景不可估量。二是农民“城居化”和市民“村居化”的相互交融,正逐渐形成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协调推进的新局面。“休闲农业”、“观赏农业”、“植物工厂”以及“特色农业”等的出现,一方面既拓展了农业空间、又促进了自身发展、还保留了自然和生态的美丽家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城镇的发展,这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搭建了无形的文化桥梁。与此同时,农民开始走出乡村、走进城市、走向世界,眼界开阔,提升了他们的市场分析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在乡村社会中逐渐创造了很多文学艺术形象,甚至各行各业中的先进典型也在乡村被树立和广泛宣传,勤劳致富的明星事例更是枚不胜举,这些都是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源于农民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需求,大量地域文化、村庄文化得以挖掘,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守住乡土文化的根,进而留住乡愁。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一是乡村传统文化衰落。一方面乡村人口消失、民宅废弃、土地抛荒等带来了自然村庄的萎缩,使得乡村文化的载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消失或破坏。另一方面网络也改变了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方式,抖音、微信的大力推广运用,使得一些传统乡村公共文化生存的空间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4]乡村文化在受到工业化、现代化冲击的时候,亟需涵养乡风、醇化民风、凝聚民心,做好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有效融合。二是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匮乏。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创业,留守群体因其客观因素不能很好或无力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的困境,老一辈人因年龄、身体状况力不从心,甚至一些传统工艺传承人因为生存的压力不得已放弃了手艺,进入了其他行业。这将导致部分技艺“膝下无人”,此后销声匿迹,再无传承,造成一些稀缺文化资源灭绝的现象。三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滞后。用于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主要源于两种方式,分别是上级政府拨款(专项资金)和村民自筹。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乡村文化市场,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有效防止文化供给与农民文化实际需求相脱节和农民群众精神寄托出现“真空”地带的现象;另一方面,提高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出现乡村文化服务流于形式、无人管理、名存实亡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危机与挑战,乡村文化振兴应运而生、势在必行、一往无前。

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文化的振兴,还是乡村的振兴。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脱离不了文化的智力支撑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面对当下我国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危机与挑战,从以下三方面寻找优化路径、借此摆脱困境,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舔砖加瓦。

(一)重塑乡村文化空间,增强乡村文化自信。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乡村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没落,致使以乡村为土壤的乡村文化生活渐渐衰败,因此,乡村文化的繁荣亟需整合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重新构造乡村文化空间。一是留住“乡愁”,即保护保存承载乡愁记忆的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特征的物质文化遗产。二是要做好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许多民歌、戏曲、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承载着乡村文化,既可以了解乡村的风俗风貌,也可以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三是要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引领,离不开现代文明的浸润滋养,更离不开人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因此立足于乡村发展的实际和人的生存需要,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同时要建设现代化的产业园,打造田园综合体,深入挖掘乡村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价值规范和人文底蕴,牢牢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二)充实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培育新时代职业农民。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经济,稳住乡村主体。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繁荣的经济基础,推动乡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吸引农民就近工作带来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从而有剩余心力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围绕产业振兴,可通过“文化+农业”来发展特色农业,全力打造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此外,还可以依托“文化+生产”发展乡村文化企业、依托“文化+旅游”开展乡村旅游业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有力发展乡村教育,培养“草根文化”生力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乡村传统道德,深化对乡村文化、乡风文明的认同感,加强对农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引导。立足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其风俗风貌培养“草根文化”队伍,发挥扎根乡村社会的优势,创造出具有大众化、平民化的乡土文艺作品。三是积极发挥乡贤的重要作用,中国乡贤文化彰显着厚德载物、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维持乡村社会秩序、教化民众、纯化乡风的重要精神力量。具体措施可以树立新乡贤典型,策划、举办多种引领乡风文明的活动,同时在基础教育中融入乡村特色向中小学学生渗透优秀的乡村文化,开展关于乡村文化的实践课程。

(三)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文化建设要想取得好的成效,除了依靠政府本身,还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建设中来,群策群力,添砖加瓦。一是多渠道增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资金不够,努力白费。匮乏的资金会导致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等难题。转变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财政在乡村覆盖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比例,设置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完善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和参与,大力扶持和支持非营利性群众文化服务机构进入乡村,进而活跃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修养、精神面貌,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二是树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新理念,提高服务效能。树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有限政府理念,将“自上而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和理念向“自下而上”转变,即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村民自发”。或是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径相结合,以提高服务效能。与此同时,健全的农村群众需求表达反馈机制也很必要。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文化服务队伍建设。通过“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专项政策,公平、公正、公开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基层投身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同时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以保证文化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创新性,为人才队伍增加活力。四是完善培养和学习机制。东汉思想家王充曾言,“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一方面,要对负责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要依托各级文化服务站,创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人才培训班,对民间的艺人和传承者进行培训,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李劼.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

[3]林昌华.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1-15(01)。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

作者:娄金敏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七

乡村振兴一般指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乡村振兴是祖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措施。通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在农村地区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1、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产业升级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以基础性农产品生产为主,对农产品缺乏深度的加工。很多农产品知识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供应方面,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整体效益。很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都要超出农业产值数倍。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农产品加工产值是农产品产值的5倍。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产值还有待提升。以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为例,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发展二三产业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因此,很难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再加之我国农业产业化层级偏低,使得我国难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进而更加不能打造出国际知名的品牌。

(2)科技化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比较缺乏农业科技专业人员,导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较低,这给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较多,例如,日本的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人数的比例为5:10000;德国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人数的比例为13.5:10000;美国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人数的比例为7.2:10000。在我国,这一人数比例仅为2.81:10000,显然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少。而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我国也落后于发达国家,日本和德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可以达到80%,而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则为50%。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正在推广农业机械化,而日本与美国早在20世纪中叶便已经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目前,德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发展十分迅速,已经从农业生产机械化向农业生产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也落后于发达国家。

(3)资源与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我国虽然自然资源总量较高,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在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资源比较紧缺,再加之我国农业人口数量众多,导致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以耕地为例。我国更低面积占世界的7%,这些耕地分配给庞大的农业人口,会直接导致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此之外,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不够先进,这会导致农业基础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甚至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浪费现象。例如,发达国家对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8,而我国只为0.5。另外,我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化肥的应用量也十分巨大,平均每公顷应用的化肥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倍。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会对土壤以及环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威胁人们的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

2、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措施。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农业工作之中,需要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来抓,同时要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为中心,结合市场导向,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进行生产。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深度,转变农产品低水平供需平衡的状况,向农产品高水平供需平衡方向发展。结合地区特色,加强对科技的应用,确产业发展方向,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农业产业能够高质量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更加优化。要结合地区农业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并且技术先进、协调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并且结构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强对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现代物质装备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与装备水平。除此之外,还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使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更加完善。同时还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的对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促进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的完善。

(3)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

拓展农业产业发展空间,要突破传统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发展趋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基础,同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商贸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收益。除此之外,要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以及乡村手工艺等,扩大农业经济覆盖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还要注重对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打造品牌农业。还要加大对农业农村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4)增加农村有效制度供给。

要接触要素下乡的制度限制,促进城乡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繼续深化农业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农业一体化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既要为政策性金融供给提供保障,也要促进金融制度的创新,推动村镇银行的发展,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农村信贷业务范围,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同时要为其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分析了九台农村经济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意义。结合九台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运用九台现有的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产业;举措;旅游资源状况。

0前言。

确保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见证新中国成立以来九台农村经济建设成就,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而在第三产业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尤其像九台这样的农业大区,旅游资源主要以农村为主。由于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在旅游产业成本上竞争力较强,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可以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让乡村旅游更好助力乡村振兴,这对于帮助农民树立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理念,拓展现代农业功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繁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能够有效开发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1.1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首先,乡村旅游融农业生产与旅游、餐饮和服务于一体,把农村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潜在资源转化成商品。乡村旅游产业是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要素,发展乡村旅游,能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商业、娱乐等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帮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其次,乡村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工作农民只需短期培训后即可胜任,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就业提供了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安置。据有关专家测算,旅游行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就能为社会提供5个就业机会;一年接待5万人次的农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150位农民就业,直接和间接为400个家庭增加收入。2018年,九台全区第三产业贡献率达27%,而旅游产业提供的贡献率达11%。所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升现有景区的建设,多点布局,规划启动核心旅游区、滨湖休闲观光区、生态养生养老度假区、苗木花卉休闲观光区、现代农业及特色农业观光体验区,这对于发挥农村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城乡交流、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1.2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利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振兴水准,促进村容整洁。

首先,乡村旅游产业要大量吸引城市客源,就必须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屯环境卫生保洁网络化。一是设立保洁员,收集垃圾,清理垃圾点,进行环境卫生巡查。二是落实村屯河长制,定期巡河,定期清理河道内的垃圾,确保河道干净整洁,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三是加强村屯生态保护,坚持生态生产生活并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河草系统保护,建成美丽乡村,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村庄建设的特色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须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特色化的村庄建设,旅游景点受市场影响和驱动,需要注重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需要及时对住房、厕所、厨房的维修和改造;需要注重村庄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建设等,进而有效改善人居条件,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1.3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利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

乡村旅游产业“让城市走进乡村,让乡村走向世界”,实际上是城乡居民的互动,必然带来城乡居民在生活观念、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消费理念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给农民带来先进的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和先进理念,为实现农村移风易俗、抛弃陈规陋习、抛弃小农意识,树立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风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谐乡土文化、办好传统民俗文化、创办特色农产品和独特的餐饮文化等。同时,因为乡村旅游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性,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农村管理民主,提升乡村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做精做细乡村旅游产业。

2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九台旅游资源发展状况。

九台正在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小镇1个和省级旅游景观名镇2个;全域打造旅游示范镇6个,全域旅游示范村6个;创建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6个,省级乡村示范点20个,预计全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超30亿元,解决旅游直接从业人数2万人,间接从业人数3万人。

2.1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鄉村文化旅游是九台区结合现有资源、深度开发的一个旅游方向。九台是清代柳条边上的百年古镇,有着深厚的关东历史民俗文化背景。包括民间剪纸、萨满文化、鹰猎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保存了康熙、乾隆、成多禄、罗明星等与九台相关的历史人文资料;保存了三下江南、其塔木战役等红色旅游为代表的史料;保存了以龙兴之地松江古城为代表的辽金时代古城遗址等资源。

2.3美食文化独具特色。

九台把农业产业资源与乡村民俗游有机结合,推出具有浓郁乡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例如,土们岭盛产30多种中草药材,20多种山野菜,火热的野菜美食节汇集八方游客,人们在此即可亲近自然,又能品尝美食。

2.4冰雪旅游魅力无穷。

九台区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切实扩大参与人群、涵养冰雪文化、丰富旅游产品,体验冰雪魅力,书写人间真情,使得九台成为冰雪的体验区、集训区和示范区。

经过多年的培育打造,九台冰雪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该项目推动了全区旅游发展,逐渐形成以妙香山冰雪运动为龙头,带动滑雪+泡温泉、滑雪+冬捕、滑雪+过大年、滑雪+赶大集、滑雪+赏民俗等活动的发展,打造出九台特有的旅游品牌,有力的推动了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体现了体育旅游文化和东北民俗文化的新业态。

3目前九台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期望存在差距。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是促进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前提条件,九台虽然交通发达,但一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

(2)旅游资源管理方面缺乏统一性。从旅游资源来看,景区公园由建设城管部门主管,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门主管,文物保护单位由文化部门主管,水利风景区由水利部门主管,这些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从旅游企业来看,酒店、车船公司、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娱乐服务企业、旅游购物企业等也都是自主经营,真正由旅游部门主管的只有旅行社。

(3)投入力度小与成果见效慢迟滞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成旅游产品后,需要通过包装组合、策划宣传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出去,需要通过周到服务才能产生效益,需要投入相对较多、见效相对较长的过程,九台一些景点和有待开发的一些景点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开发力度不够,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九台发展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

4.1要提升农民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重要力量。首先,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一是树立新农业的观念。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是提供食物、原料和就业,新农业的观念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还包括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等。二是树立新农村的观念。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是穷乡僻壤、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新农村则包括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内容。三是树立新农民的观念。传统农民以耕种为主,现代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其次,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旅游经营水平和服务技能。通过“阳光工程”、“百万培训工程”、职能技术培训等途径,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烹饪技术、服务礼仪、导游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努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造就一批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植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企业。

4.2要加强组织领导。

乡村旅游大多是乡村居民自主自发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乡村旅游规模偏小、缺乏特色、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

首先,依靠政府主导,确保旅游产业在转型中蓬勃发展。要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乡村旅游开发管理领导小组。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九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制定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工作措施,定期调度,帮助乡村旅游经营者解决存在的问题,将乡村旅游作为新兴高效产业来打造。例如,通过政府组织举办乡村旅游节,推出全域乡村游,美丽乡村行等活动,展示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出品美食、看演出、自驾露营、垂钓比赛、野菜节、采摘节、甜瓜节、乡村文化节、农副产品大集等乡村旅游活动,进一步拓展民众休闲旅游空间,丰富消夏避暑旅游产品系列,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引领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其次,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协会的引导作用。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相关旅游企业参与协办,为宣传乡村旅游提供重要平台。将分散的乡村旅游景点和庞大的市场有机衔接起来,提高乡村旅游业的系列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

4.3要加强行业管理。

对于各种方式的“农家乐”,要倡导健康向上的旅游文化,积极指导各经营者制定经营管理规则和行业自律公约,规范管理,有序发展,为游客提供正能量。

[提要]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农业农村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笔者根据我国“三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农业农村工作从关键点、着力点和保障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由点带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农户;现代农业;财政。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29日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国家战略,强调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那么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应首先理清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即如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对接,并围绕三个着力点即建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做文章,再辅之以三个保障点即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资金投入、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全方位的制度供给,在此基础上由点带面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发展农业的最优选择,但我国的国情是农村人口众多,到2016年底常住在农村的人口还有近5.9亿人,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人,按70%的城镇化率计算,仍有4.5亿的人口将住在农村。这么多的农村人口,要吃饭要就业,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完全抛弃小农户的生产方式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国的耕地有很大一部分在丘陵、山区,只適合精耕细作而无法使用大型机械。因此,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对接成为唯一的现实选择。

(一)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相对接。所谓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物质条件和技术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顺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小农户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要学习现代生产经营理念。第一,要重视对科技的学习和引进,在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稳产高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积极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要顺应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向,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向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靠拢;第三,要由重视数量的发展转变为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发展,以便获得可持续性。因为只有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实现产业的增值和事业的发展;第四,要树立环保的意识,现代农业同时也是生态农业,要重视对土壤和水源的保护,在生产出健康农产品的同时,维持好乡村的青山绿水。

(二)小农户与全社会的资金和科技支持相对接。首先是国家财政会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投入配套的补贴资金,之后将撬动全社会的资金,如金融资本、农业资本等的相继投入。其次是合理引导小农户。第一步是使其回归本源,即如果其在城镇没有合适和稳定的工作,就建议其选择回乡就业和创业,缓解目前存在的大量空壳村的问题。第二步是使其找准政策的施力点,然后积极跟进。如其居住地是平原地区,拥有大面积的耕地,那么国家必然将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时应建议小农户以合理的价格或以土地参股的形式把土地流转出去,自身则选择到农业企业中去就业或以自有资金和贷款创业。第三步是使其随时关注国家的补贴政策,及时准确地填报、更新自己的信息,以便能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实现年年增收、生活富裕的目标。

(三)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特征:企业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相对接。小农户今后应转型为设立家庭农场,逐渐发展成为小微企业,建立企业化的管理制度,保证产品质量,不断壮大自身。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农民合作社组织,成为股东,并有组织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另外,还要建立大数据平台,运用“互联网+”的模式,连接生产和销售,进行市场化运作。即在种植和生产之前,就由合作社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确定价格和种植、生产的品类,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就省去了中间环节的利润分成,保障了农民增收。目前的问题是,虽然我国合作社的数量2017年已接近200万家,但真正按合作社经营的却凤毛麟角。而合作社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发挥组织农业产业链、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作用。弱小的合作社与相对强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如何整合,成为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组织机制合理化的重大难题。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村的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以及农民的增收等诸多方面。乡村振兴的适时提出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着力点在于建立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

(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业体系主要解决的是农业的供给质量效益和产业发展的问题,要点是按市场规律调节要素和产品市场,实现高端化和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因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对农产品的多重需求,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升。应着力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节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转型协调发展。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在农产品种植出来以后让它进入加工、流通、仓储、运输等领域,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产业链的增值。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生产体系解决的是如何种地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问题,要点是科技进步、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生态绿色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手段和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已经从完全依靠手工、畜力转向了依靠机械和技术进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是56%,农业全程机械化率大概是65%,在小麦这个特定产品中,农业的全程机械化率已经突破了90%,高的地方甚至达到了95%。今后要在这方面继续发力,同时要重视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提升和发展农业,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另外,要加大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投入,尽力保持住乡村的优美环境和人文景观。(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经营体系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成效的问题,要点是发展组织化、集约化的生产和经营,就是把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优化组合,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因此,应着力建立和发展生产经营者队伍,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经营利益分配和联结机制,确保农业经营者和农民增收。特别是要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作用,真正按照合作社的模式经营,使其成为联结农户、农业企业和市场的纽带,既使各方受益,又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乡村振兴正如一艘巨轮已然起航,要想使它乘风破浪前行,就要给它充足的动力保障,而资金、要素市场和制度正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资金投入。乡村振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严重滞后,远不能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6年末,中国仍有31.3%的行政村未进行集中供水,有80%的行政村未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有35%的行政村未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至今为止,中国的村庄几乎都没有地下管网、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设施,城乡差距很大。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也不能满足需要。另外,我国在农业领域的财政支出虽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效率却不高,存在着多头管理、投资分散、对象失准、截留、挪用等问题。本来应集中支持大宗农产品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生态安全的资金,却部分投入支持了大量营利性的龙头企业、服务于高端消费人群的农业企业等,这样的情况亟待改变。令人欣喜的是乡村振兴已定为国家战略,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支持,定会逐步的推出,而财政资金因有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必须要和政策配套,实现精准投入,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终撬动社会资本的跟进。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健全政策体系,改革体制机制,破除一切障碍,推动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按照市场的规则在城乡的均衡配置。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完善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制度和宅基地的相关制度。赋予农村土地等资本的功能,使其可抵押,获得融资能力,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经营制度适应市场竞争的规模和变化,吸引全社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向乡村流动。同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如适应农业的要求,培养技术型农民,使其懂栽培、会管理、善经营,逐步向家庭农场主方向发展;对于区别于“下地农民”的“地畔农民”,由于其已长时间基本脱离了农业种植业,而又居住在农村,主要应致力于把他们培养成专业的农业产业工人,使其能在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中充分就业;对于居住在农业旅游区和大型农业园区的农民,要用先进的旅游、休闲、养老、环保等理念培养他们,使其能在相关第三产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供给。第一,完善制度,实现乡村的治理有效。中心在于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强化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的基层基础。第二,改革和完善乡村土地制度和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坚持市场为主导,农户、企业为主体,合作社为辅助,释放个人、集体、社区和各经营组织的活力。第三,健全相关的财政和金融等投融资、补贴等保障制度,解决农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应探索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的财政奖补机制,对长期投入的企业给予更多财政支持、贴息政策和配套项目投入,推广农业项目ppp模式、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要全面建立以县为主、省市适当补助、县域封闭运行的涉农贷款风险金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以此激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第四,建立人才培育保障制度,培育一批善生产、懂技术的职业农民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干部队伍。第五,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持乡村的良好生态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备推进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5.

[2]党国英.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依据与实現路径[j].社会发展研究,2018.5.

[3]蒋永穆.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社会科学辑刊,2018.

[4]魏后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及难点[j].社会发展研究,2018.3.

[5]四川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5.

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创新性举措,也是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党中央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号召,推动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安排部署,笔者通过对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徐家堎村和中洲乡西塘村两个行政村和20份个人调查问卷的调查,尝试浅析基层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徐家堎村委位于樟树市张家山街道,距离市区有13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户籍户数502户,常住户数485户,常住人口2295人,耕地面积2827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由于地处市郊,当地的农户大都在家务农,闲暇之时去城里做零工,生活倒也安逸。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大有改进,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乡风民俗纯朴,尊师重教,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全村上下大力推行村民自主自治,发展村级经济,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34元。近年来,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脱贫成果显著:2015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5人,2019年年底只有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人。

西塘村委位于樟树市中洲乡,距离市区有55公里,下辖12个自然村,户籍户数478户,户籍人口2016人。全村耕地面积4420亩,山林地面积5800亩,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850元,是十三五规划的省级贫困村。经过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展脱贫攻坚战,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的可喜成绩。

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收集了20份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提交的问卷。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感触最深的就是生活富裕了,交通便利了,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而且变宽了,医疗保障更全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攀比之风也渐长,特别是结婚彩礼这块。徐家堎村的彩礼已高达20多万,除了彩礼有的女方还要求男方在市里买房,有的还要买个10多万的车,结婚费用高达七八十万。再有一个请客送礼也是农户生活中较大的开支。大家普遍反映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有资金、人才和技术,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失,空心化趋势严重。目前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形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这种人口的单向不可逆流动,不仅使得一些生态条件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乡村凋敝景况;更使得山区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缺少了必要劳动力的支撑。像中洲乡的西塘村,全村户籍人口478户2016人,其中整户外出1250人,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谋生,加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工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使得人口流失无法逆转,造成该村目前劳动力严重匮乏,呈现严重的老龄化和空心化。

其次,脆弱的生态条件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中洲西塘村由于山区村严酷的自然生态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剧了该村的人口流失,使得这里大片土地严重撂荒,土壤更加贫瘠,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农民思想观念滞后、文化素质较低,乡村振兴的实施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客观讲,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上,这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形式变化的需要,也制约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部分农户甚至缺乏改善生活质量的内生动力,具有普遍“圖安稳”的思想观念。

一是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发展,以“一村一品”带动乡村形成产业发展的循环系统。像徐家堎村距市区较近,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村民发展蔬菜种植和稻田养虾产业,现已建好1000亩蔬菜大棚基地和600亩的稻虾养殖基地。西塘村已建成130平米的平菇种植大棚12个,千亩枳壳基地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深入进行农产品开发,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将特色食品产业化,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

二是实现乡村人的振兴。推动乡村人的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既要鼓励下乡发展、回乡创业,也要带动职业转换,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加强职业培训。要让青年在乡村找到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舞台,重点是实现乡村要素与城市要素的结合,将城市需求与乡村的供给、乡村的需求与城市的供给,通过青年人返乡创业、城市居民下乡创业、农村居民留乡创业结合起来,实现全要素综合配给。

三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要在产业振兴与人的振兴带动下,赋予传统乡村文化新的内涵,发展新乡村文化;二开展农村度假休闲游,通过对环境、设施等的改善吸引游客,发展自然休闲娱乐、农家乐等;三要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保护乡土风情、传统村落等,让乡土文明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中绽放新的活力。

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既要实现乡村生活生态环境美,又要实现乡村居住生态环境净,如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庄龙玉,龚春明.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理念与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6).

摘要:促进乡村振兴,是加速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三农”工作质量的参考标准。因此,需要对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进行分析,优化当前的投融资机制,从而提升资金投入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加速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分析。

我国乡村经济建设一路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受自身基础等诸多因素影响,与城市相比,以及存在明显差距,其滞后性也随之暴露出来。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胜利,势必要消除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振兴,为广大农民同胞提供更加平等社会待遇,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利好。但是从农村资金供给机制可以了解到,当前乡村投融资机制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尝试分析当前乡村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优化现有融资渠道机制,促进乡村振兴。

(一)由于土地产权不明确影响资金支持。

我国土地长期执行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承包结合的双向经营方式,从而规定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与承包权,这不仅调动了广大农民同胞的积极性,还推动了我国农业的有效发展,带动的农村经济提升。但是由于国家政策规定,农民没有资格抵押土地,而农民自身的资产并不充足,导致农民在需要金融信贷时,难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加之我国社会的保障体制与承包权利不集中,将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银行方面支持力度不大。

(二)融资渠道十分有限。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主要的资金来源都依赖中央财政拨款与地方资金,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支付能力有限,很多配到资金难都没有是按拨付到位。农民与农村集体经济始终是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持。因此,农业与农村投资问题会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产生影响,从而对乡村振兴带来影响。由于资金安全保证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贷款存在惜贷想象,贷款比例并不乐观。在土地产权与经营规模的限制与影响下,农业难以获得来自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资金投入[1]。

(一)提升财政资金落实能力。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发展始终予以大力支持,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用于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与农村始终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来看,国家对农业与农村的资金支持程度,与实际情况依旧存在明显差距。自2018年开始,中央已经下达文件明确提出,财政支出倾向与农业、农村、农民,从而保证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任务具有一致性。因此,未来中央财政部门会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财政资金问题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二)推进农村土地出让实现收益下乡。

长久以来,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低价征用农村土地,转手以高价卖给地产开发商的行为,这种丰厚的报酬收益几乎不需承担任何风险。而这背后利益的来源是农村的耕种土地,但耕地并没有发挥出建设农村的作用,而是为城市建设发展添砖加瓦,从而形成了这种农村资源用于城市建设的畸形的现象。因此,在振兴乡村经济的关键时刻,势必要杜绝类似农村土地收益没有用于农村建设,或者是只有少部分用于农村建设的现象,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将农村土地获得的收益主要用于农村与农业发展上,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三)吸引更多资金用于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形成各项资金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发展方式。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改进并完善财政资金引导政策,从而满足社会资本对风险的规避心理,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追求,从而提高社会资本在农业与农村投资中取得的收益,促进金融与社会资本在投资农业、农村、农民时,所存在的缺乏动力问题。促使更多的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实现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多元投融资有机相结合的发展格局[2]。

(四)金融机构进行创新,支持乡村振兴。

经过近年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在支持“三农”贷款方面已经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与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依旧存在明显差距。为此,金融机构需要与乡村振兴深入结合,强化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在农村金融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勢必要将乡村振兴与全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基础,不断壮大当前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合作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建设发展。将政府猜中与金融机构构建联动机制,从而为金融支农提供弥补。

首先,要做到创新融资方式,我们要意识到乡村振兴并未单单是乡村自己的任务,是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事情。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时机,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在融资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基础建设项目都会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增土地与政府占补平衡指标,例如:集中土地、土地治理等。在这些城乡建设增减挂钩指标与新增土地方面,可以在金融市场中进行融资抵押,从而支持乡村振兴。其次,要做好创新运行模式,不论乡村振兴如何开展与实施,最终都要保证农民收益有所提升,农村文明建设有所成效上。农民是乡村振兴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也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势必要以农民的全面参与为资金运作的基础原则。在保证农民全面参与的条件下,积极组织各项乡村振兴项目的部署与开展,提高融资效率及吸引投资建设。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运作与使用,并取得显著的效率[3]。

综上所述,在全面开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财政资金具有领导性与带头性。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要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金等多元资金投入,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持续稳健进行,为之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让乡村振兴进入良性轨道运行中。

参考文献:

[3]李少民,张静.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和模式探索——基于国家开发银行在湖北省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的投融资实践[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9(02):80-89.

摘要: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采用网络问卷、深度访谈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就融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融媒体使用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乡村振兴;问题;优化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部署。总书记在2020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助推了直播、短视频等平台的增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机遇。因此,研究融媒体视域下如何挖掘农村各类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85亿,占网民整体的30.4%。网络的发展在为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笔者采用网络问卷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调查以线上为主,其中深度访谈对象涵盖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实施者与受益者。

(一)配套设施不足,专业人才匮乏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农村也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调查发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人们更希望增加对教育、生产生活及医疗卫生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道路绿化、休闲娱乐、健身器械等的建设投入期望达到了71.13%。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较低,农村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对手机、电脑等的操作不够熟练,融媒体使用专业人才匮乏,相对于电视等传统媒体,人们对新媒体的信任和支持度还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导致融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后劲乏力,创新不足,制约了融媒体的作用。

(二)品牌形象不足,文化输出率低融媒体平台的不断完善催生了乡村草根网红,促使其成为大流量ip,通过流量变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高曝光率网红,如李子柒、华农兄弟等,借助高知名度,高质量输出内容,实现了高变现预期。同时,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助推了农村电商的崛起。据笔者所做的调查显示,57.04%的人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过农副产品,50.5%的人与售卖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产品的乡村电商平台商户有过交集。微信朋友圈带货及各平台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新的销售形式,带动了销量增长。“互联网+网红”带动的“网红经济”及农村电商承载着乡村经济发展和形象传播的双重功能。良好的品牌效应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输出率,但内容单一、风格易被模仿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导致品牌形象不足,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文化输出率较低。

(三)媒介影响力低,工作浮于表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多网络传播渠道,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部分平台工作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推进各媒体的深度融合,形式主义仍然存在,没有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引入新思想、新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导致农村地区的受众对新媒体的使用率不高,尤其是老龄人群受年龄、文化程度及使用习惯等制约,更倾向于利用传统媒体获取信息。据笔者所做的调查显示,其通过电视新闻客户端等传统媒体获取乡村振兴战略的信息占比高达72.42%。这些都使得媒介影响力不足,增加了融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难度。

(一)加大投入,引入与培养齐头并进乡村振兴能否成功的核心在于人,人才是推动乡村兴的基础,而专业媒体人才是保证融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培植人才扎根的沃土2020年,现行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尤为重要。而农村较为薄弱的网络基础设施放缓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设施的投入,从而推进农村网络的普及率。2.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带领,要想抓住“领头羊”“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就需要完善各类服务机制,如提供医疗、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高其福利待遇。不仅要引进来,还要把走出去的引回来,更要同时引进媒体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将产业、经济主线和人才相结合,推进乡村的高质量发展。3.开设媒体相关课程,培养乡村本土人才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能有效稳定乡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开设融媒体相关课程,培养融媒体人才。充分利用各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乡村成人学校等开展融媒体使用和操作技能培训。二是对已有人才进行媒体技能的提升。加快转变传统媒体人员的思维理念,除了“两微一端”的使用外,还可以加设摄影摄像类课程,有效提升抖音等平台推广农产品及乡村文化的质量和效果。

(二)勇于创新,传播与效应同步推进1.创新传播形式,宣传乡村文化互联网时代要避免“千村一面”的传播模式。调查发现,乡村传播时,除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人们更喜欢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展现的各类文化知识,同时也更倾向于结合当地特色,使用当地方言。利用图文、小视频、音频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乡村生活,既创新了传播乡村文化的形式,也能有效传播乡村文化的内容。传统媒体也可利用自身优势与有关部门合作,对接社会资源,化身为发掘地方文化潜能、打造地方文化特色的有效推手,如湖南广电联合湖南文旅厅共同打造的中国首档乡村振兴文化纪实节目《乡村合伙人》就是很好的例子。2.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除了传播形式的创新外,好的品牌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也不可或缺。据笔者所做的调查发现,87.4%的人认为乡村需要打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拉动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因为本质上品牌是一个吸引顾客的手段。而打造一个品牌首先要结合当地特色,明确自身定位。其次要对产品进行创新和延伸,完善品牌管理。比如焦作铁棍山药,除了山药本身,还可以开发其周边文创产品,可以拍摄山药种植、采收趣事,用视频或者直播的形式让大众更加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当品牌形成之后,顺势打造的传播价值链不仅能够增加品牌影响力,还能够有效助推品牌经营。

(三)增强责任,服务与发展融合共进1.强化责任意识,拓展传播内容媒介具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在传播信息时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新闻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新闻行业内也乱象丛生,媒介从业人员品行不一、职业道德感不强,使媒介的公信力下降,媒介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因此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媒介要保持新闻敏感,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要做好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用户的问题。比如查看“两微一端”的后台,积极回复问题,为公众解忧答惑;要采用视频、音频、图文结合的形式传播信息,改变之前单一的文字传播形式;要增加农业信息板块,主动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形象。2.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提高媒介影响力各级融媒体能有效助推乡村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和农产品推广,因此,加强融媒体建设至关重要。(1)加强县级融媒体建设,实现中心资源共享县级融媒体发展起步晚,各地发展不均衡,而中央、省级、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起步较早,在实践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可以给予县级媒体援助和指导,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进程。比如:新华社整合内部新闻信息、技术保障、用户服务等资源,打造县级融媒体专线,从而推进了县级媒体的转型升级。(2)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融媒体品牌县级融媒体面对人才、技术短缺等问题,除了依靠国家战略部署、财政支持和省市级融媒体中心提供的资源支持,还应立足当地,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融媒体品牌,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融媒之路。一是精简媒体机构,有效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各类网站等新媒体资源。县级媒体把移动网络作为优先战略,推出适合当地的“两微一端”,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群众。比如江苏邳州根据当地的特色,推出“银杏传媒”栏目和客户端“邳州银杏甲天下”,依托“政企云”项目为机构提供数据共享、活动策划等多项服务。二是强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职责。县级媒体作为连接省市级媒体和街道村社的桥梁,具有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不仅发挥传播信息的功能,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还要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反映人民的呼声,提高其影响力。综上,融媒体的发展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带来了机遇,有效利用融媒体才能助力乡村战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2..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07):4-6.

3.徐洋.融媒体对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9(29):8-10.

作者:范新爱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党委办公室。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系统方案,明确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科学逻辑和发展重点,探索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对有效推动区域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江苏省句容市戴庄村为研究区域,以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为核心,在评估乡村发展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戴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有机农业戴庄经验。

(一)农业经济发展受限。

戴庄村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南端,地处句容、溧阳、溧水三县(市)交界,全村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12亩,村内有1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共866户人家,总人口2879人,人均耕地不足0.17hm2。村民文盲、小学毕业以下占多数。其次,由于离城镇较远,招商引资困难,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较低,2003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由于人少、土地相对较多,同时生活污染、工业污染较轻,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质量较好,所以具备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只是多年来一直未能有效利用,限制了戴庄村农业的发展,导致传统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后劲不强。

(二)农村常住人口减少。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2006-2016年戴庄常住人口快速减少,2016年常年务工人员占当年农业总人口的32.6%;且从乡村留守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来看,留守人口中21~40岁的骨干劳动力仅占12.76%,妇女、老人和儿童是留守农村的主要群体:流出人口以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乡村人口数量持续降低不仅导致乡村振兴存在人力资本障碍,也使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规模经济困境,这种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恶化了农村工作环境,加剧了乡村优质资源和要素的流失。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受限,乡村振兴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而是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在推进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发展有现代机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并发挥县域的成本优势和亲缘地缘优势,通过县域城镇化、小城镇建设引导乡村隐性失业人口就近转移和分流。农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小而散的农村居民点格局已经不适应现代农村生活方式的需求,也难以保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经济合理的建设和运营,因此在农村人口外流成为常态、过去传统农业经济下的居住形态发生改变的背景下,亟需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集中居住、构建便捷交通等手段逐步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和相应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养职业农民队伍。

抓住句容市在宁镇扬一体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的历史机遇,顺应当前农村劳动力及土地加快流转的形势,积极落实土地制度改革的“三权”分离政策,坚持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好戴庄村的职业农民队伍。戴庄村有机水稻在种植面积减少不多的情况下,种植农户已经由7年前的600多户减少到了2017年的200多户。

这样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全村i00多户专业户就能承担村里90%的水田和70%左右岗坡地的高效农业经营,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而且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经营效果还将越来越好。尽管他们以务农为主,仍然能达到甚至超过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一般打工农民或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繼续深入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

合作社新成立了农技、农机服务站,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兼任站长,为有机水稻专业户提供全面优质的农机、农技服务,并承担产品质量检查监督责任。为了打开市场,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还将推出《赵亚夫》优质有机农产品品牌,并与南京有实力的大公司合作,将其打响成为国内最有信誉的有机农产品品牌。

(三)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小型农产品加工和特色农业观光旅游。

戴庄村的果树就种植包括有机桃、柿、草莓、无花果、猕猴桃、碧根果(薄壳山核桃)及梨、葡萄、蓝莓、杨梅等10多个树种,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供游客采摘,还有丘陵坡地牧场,更有美丽的九龙山及白沙、龙海、东方水库等自然景色大背景,在丰富多彩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发展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筹建以有机农耕文化及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为戴庄村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结论:产业振兴和经济繁荣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素;合理的镇村体系及其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既是满足乡村生产生活要求、提供可靠民生保障的需要,也是经济合理的建设和运营村庄与公共服务设施的保证;美丽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所在。戴庄村乡村振兴战略应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镇村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和运营协调的基础上,引导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逐步让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的发展,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八

2021年是两个百年大计交汇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全会的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为我们今后开展和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持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及文旅资源,围绕新发展定位,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做强镇域经济,推动精神落地生根,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力壮大富民产业,培育强劲发展动能。

围绕“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决策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情况,紧扣“宜业宜居泷州新城”的定位,全力推进附城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在“两园区、一基地”上谋求新突破。以雅达电子工业园为龙头,大力推进铨欣工业园建设,带动集聚一批电子企业落户周边,继续打造粤西地区重要的电子生产基地——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必须抓好作为龙头、载体的建设,为项目落户搭建好招大商、引大项目的平台。受财力制约,应在经营、盘活土地上做文章,在引进市场投资主体建标准化厂房上做文章,通过“引凤筑巢”“筑巢引凤”,着力在完善、提升园区承载、服务功能上功夫,努力在谋求园区基础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实现项目落户投产的无缝对接。二是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上谋求新突破。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也是镇域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必须立足附城实际,以南药肉桂、牛大力等产业为重点,加大高效种植模式推广和科技扶持的力度,同时,要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科技示范大户、种植能手、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集中,鼓励社会资本到乡村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型项目,为发展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三是在第三产业开发上谋求新突破。我们将发掘各村独特的传统人文资源,推进精品示范村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发展城郊乡村游、休闲游等相关旅游项目,打造好乡村振兴的精品旅游线路,主动融入全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集“种、养、采摘、民宿”于一体的山村田园综合体建设,补齐延链旅游业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聚力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福地。

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帮扶等上级政策性项目资金,结合国土部门,按照“因村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保留村容风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依规建村,努力建设宜居乡村、美丽圩镇。一是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对标对表进行查漏补缺,结合每月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镇村干部、党员、网格员深入一线,派发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劝导居民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发动群众整治公路两侧卫生死角,引导村民清理生活垃圾、杂草杂物、农业生产废弃物等,合力做好村庄清洁工作;根据各村实际,开展户厕改造,布点建设农村公厕;对有条件的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铺设排污管网;规范杂物堆放和生活垃圾的转运,完善好环卫机制;进一步提升道路沟渠、供给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通过发动村民、乡贤、理事等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不损害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变废为宝打造“四小园”,解决清拆废料堆积杂乱问题。二是筑造品质宜居圩镇。围绕“美丽圩镇”建设的目标要求,强化争创举措,扎扎实实开展建设工作,通过大力发展商住产业集群,继续开发高档品质商住小区,满足辖内群众住有所居的要求;对城区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改善配套设施,建设特色示范街;打造商业综合体,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商圈经济发展,凝聚新城人气,繁荣新城商业,提升新城品质。

聚力补齐民生短板,绘就群众幸福底色。

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多办群众关心、农村需要、农民关注的好事实事,将美丽圩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推动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向镇村延伸,更好地满足村民群众需求。一是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好民政、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加强扶贫资产监管,强化后续扶持,兜牢民生底线,激发内生动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同时,积极探索商业保险“防贫保”的保障水平,充分利用好驻镇帮镇扶村定点帮扶资源和“6·30”扶贫济困日活动等优势,推动资金项目向监测对象倾斜。二是提升民生质效。通过全面盘活圩镇闲置土地、资源,打造集优质学校、医院、养老、商贸、金融等于一体的“优质生活圈”,通过加大资源供给,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发展统筹,以满足将来教育的需求;健全医疗卫生保障,推进附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异地建设工程,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医的愿望;打造优质养老服务站,完善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让更多服务走进小微企业、走进弱势群体。三是优化公共服务。重新规划办事服务大厅,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结合“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或讲座,实现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大力推进民政“双百工程”,打造志愿者服务站,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聚力建设文明乡村,浇灌文明风尚之花。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抓好乡风民风、精神和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是涵育文明乡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之成为村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通过在村舍外墙描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为主要内容的墙画,深入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家庭、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文明乡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继续在各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将其真正建成为教育基地、示范基地、文明传承基地,实现敦化淳朴民风,传承良好家风,培育文明新风的目标,让文明乡风充盈乡村。二是丰富村民群众文化生活。办好各村的农家书屋、文化室、老年活动室等文化场所,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邀请文艺团队下村表演节目,以接地气的文艺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和党员联户机制的组织优势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成立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进一步深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民生问题和村级重大事项均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党务、村务、财务应定期公开,实现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在新的起点,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继续探索产业发展道路,推进特色优质产业巩固提升,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使生产要素活跃起来,村民富裕起来、人居环境美丽起来,一系列民生实事密切着党群血肉联系起来,为建设风清气正、宜居宜业、平安和谐的现代化美丽__贡献一份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九

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是全国的命脉所在,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农民,城镇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美丽乡村,长期以来一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后,人们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树绿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现实。“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三农”作为国之根本的地位持续在加强。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山川秀美、农业大市的怀化,我们更有希望的田野,更是大有可为。因此,要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首先,要坚持优先发展经济。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美丽乡村应该是富足的乡村,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支撑,特别要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不仅创建“美丽”,更要经营“美丽”;不仅打造景观,更要打造产业,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村才能集聚人气,形成良性循环,充满生机活力。所以,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培育农村新业态,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

其次,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美丽乡村的气质,是美丽乡村的外在之美,物质富裕而环境脏乱差同样不是美丽乡村。在过去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以损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事例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更加突出。当前,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拿出切实可靠的解决办法。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环保意识;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要规范畜禽养殖,科学合理处置畜禽粪便,等等。只有生态环境好了,才能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再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广大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乡风文明,内外兼修才算得上美丽乡村。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深刻认识当前农村社会风尚、村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乡风民俗,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着力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发展道路;要积极回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更有古道乡愁、更加和谐稳定、更富人文情怀的美丽乡村。

最后,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全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并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明确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将更加有力地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顺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机遇,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搭建新乡贤与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平台,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

近期,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乡村振兴,我村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各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一起商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庄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从商讨的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村庄只是提出一些近期工作任务,根本谈不上乡村振兴策略。因此,我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有了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培养新农人队伍。农民是勤劳能干的农民,但是他们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农耕上。换句话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很多农民的思想跟不上当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方针为要求,把各行业中热爱“三农”优秀人才吸纳进来,充实农村工作队伍,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乡村振兴合力,通过培养新农人队伍和解放思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和思想基础。

给村干部以适当压力、发挥村民主人翁精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作为全村发展的带头人,必须要有与时俱进、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村的村干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那么这个村庄的发展也就止步于当下,落后于未来。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制定振兴战略时,要以村民愿不愿意,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尺度。只有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才会关心村里的乡村振兴战略,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因此,党委政府要给村干部以压力,使村干部有紧迫感,紧跟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带领村民致富,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正确引导和带领下,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绘制出蓝图,把工作落实到位,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党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因此,乡村振兴需要继续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各种资源配置的投入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政策和设施基础。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乡村发展与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指导策略。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工程,该工程自实施以来,虽然获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乡村振兴视野下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建设美丽强国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绝对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不仅包括外在表现,还有美丽乡村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环境建设、产业建设、生态建设等。总之,建设美丽乡村工程庞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协作配合,在遵从国家战略下全面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1.1背景。

如今,我国已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其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社会得到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如今这一矛盾已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不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之间的差距,为解决这一矛盾,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1]。战略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坚实本心,同时也是促进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1.2战略意义。

我国乡村处于严重衰落水平,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各项任务的发展,同时也是导致我国社会性质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主要枷锁。只有全面推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才有可能解决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实现中国梦。此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背景下,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然而城乡差距非常大,只有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百年目标。总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和实施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1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问题。

美丽乡村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建设工程,然而我国在这方面却缺乏经验。虽然改革开放制度的深度实施,可使我国多借鉴国外经验,但基于我国人口多、乡村人口占比高的基本国情,借鉴国外经验这一举措并不可取。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来看,我国在试点选取上缺乏公平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而乡村之间也存在差异。然而在进行乡村试点选择时,往往选择那些发展良好的乡村,这并不利于实现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试点选择应进行全区域覆盖,根据乡村条件来合理决策相应的试点周期,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的试点效果进行全面的记录和评价。

2.2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模式问题。

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度依赖于固有模式,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不仅会产生较高的建设成本,而且缺乏创新性,使乡村建设按照模板而生,使乡村丢失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借鉴不是复制和套用,而是对他人方法的参考和借鉴,虽然某些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因地制宜才是应遵循的第一准则,生搬硬套严重不符合美丽乡村建设初衷。

3.1解读乡村,明确乡村多样化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就是对乡村进行全面了解,只有充分掌握乡村的各项特征,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取得可靠性成就。乡村与城市不同,乡村特色丰富,其发展模式具有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文化方面,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各有不同,这主要与当地的习俗有关。其次是乡村的产业多样化,比如畜牧、种植等。总之,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保留符合乡村的多样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美丽乡村[2]。

3.2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供给。

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遵循本质,保留地区特色,挖掘乡村文化和文人,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来实施不同的建设策略,切不可千篇一律,使乡村丢失了原有的生态气息,更要杜绝依据城市建设来开展相应的乡村建设。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合理规划。充分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方针和目标,并引入一定的建设理论,在其指导下对实施建设美丽乡村策略进行合理规划,然后再结合当地市、县、乡、镇区域的特征进行完善。二是具备较为完善的治理体系,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任务来建立领导小组,用来实时监管建设工作,促进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三是要依据政策管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依据一定的制度和政策,确保工作有章有序。四是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是每个人的职责,对此需要做好宣传工作,使每个公民都能够参与到建设工作中来。另外,还可以针对农民开展培训工作,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产生。五是充足的资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深远而庞大,必须保证充足的建设资金,在顶层设计中借助多渠道来筹措资金(图1)。

3.3依靠科技创新,鼓励多方参与。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先进科技和优秀人才的支撑。同样,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说,必须要牢牢把握这2个重要方面。应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农民向职业性农民转型,同时还要具备先进的引入机制,使各方知识人士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对此,首先要做好人才教育工作。一是针对受教育儿童,不仅需要投入较多教育资金,还需要引进优秀专业的师资队伍,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良的教育条件,同时在进行义务教育的同时为他们灌输相应的生态文明理念,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稳固的基础。二是针对农民,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必须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加强科技推广,使农民在掌握一定生产技术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乡村生活中做到节约和环保。其次,做好人员引入。一方面,可以组织相应的委员会来建立一个专门的咨询部门,供有意向人士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应的智力团队,为有效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可实施策略,从而推动美丽乡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3]。另外,还需要严格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入外来的先进经验,并将其融会贯通,进而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建设模式[4]。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各项发展的关键基石。因此,必须采取可行性策略来建设美丽乡村,从而有效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社会的共同繁荣。

5参考文献。

[3]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32(1):6-11.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十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x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基础上,目标再明确,任务再细化,措施再具体,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围绕保障充分就业、提升产业效能、增加群众收入,着力发展壮大一、二、三产业规模,突出抓好农业“新六产”,以产业振兴保障群众“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实现农民富的目标。

(一)实施规模工业带动。继续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镇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和招引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二)实施传统加工制造业拉动。支持、鼓励、引导各村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通过复兴和开发优质农产品加工、家庭作坊等农村特色传统加工制造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年内至少建成9个“特色产业村”:20xx年,推动大庄村壮大假发制作产业,束村壮大玩具加工产业,徐堂村壮大木材加工产业,打造大庄村、束村、徐堂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xx年,推动高村壮大粉皮加工产业,孔家茅滩村壮大羽绒加工产业,李官集村壮大足球制作产业,打造高村、孔家茅滩村、李官集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xx年,推动沙沟村壮大毛巾加工产业、xx村壮大箱包加工产业、韦楼村壮大白铁加工产业,打造沙沟村、xx村、韦楼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立足农业的基础和传统优势,以“三区一带”建设为引领,建立环镇特色农业产业圈。

1.建设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毗邻莲花湖湿地公园的优势,做好主动融入的文章,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以培植示范基地为突破,逐步拓展规模。以鲁泽湖畔庄园为中心,向西带动王楼村,向北带动xx村、干河头村、束村、徐堂村、沙沟村、孔家茅滩村等地块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创意体验、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区。鲁泽湖畔庄园建设内容包括中华寿桃采摘区、黄桃采摘区、草莓采摘区、圣女果采摘区、绿色蔬菜采摘区、果蔬种植体验区、餐饮服务区、产品展示区等。同时在庄园周边建成绿色种植示范基地5处,总面积1万亩以上,示范基地全部采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施用、生物防控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生产。三年内将xx镇东部打造成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化田园综合体。20xx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规模达到1000亩的观光旅游农业核心区建设,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建设完成鲁泽湖畔庄园,将庄园打造成集旅游、休闲、体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向西带动王楼村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向北带动干河头村发展韭菜、大蒜种植产业;20xx年,以鲁泽湖畔庄园为核心,辐射沙沟村、徐堂村、续村、束村等村的“东大洼”地块,建成面积达3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20xx年,继续向北发展至郭军公路北孔家茅滩村南地块,发展珍稀苗木、无公害蔬菜、绿色果品种植产业,完成规模达万亩以上的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

2.建设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以北园蔬菜公司为龙头,向东向北发展,集合美化蔬菜种植基地、夏庄蔬菜大棚、王楼佛都寿桃种植基地、陈堂蓝莓种植基地、王庄生姜种植基地、大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注册农产品商标,发展品牌农业,建成规模达6000亩的果蔬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内果蔬产品全部申请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完成品牌商标注册,提高产品附加值。20xx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无公害认证,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扩大佛都寿桃、陈堂蓝莓、王庄生姜、大庄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对园区内的优良品牌进行高标准塑造,主要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完成农产品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注册;20xx年,主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在园区内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活动,所有生产过程均按照绿色产品要求进行,至少打造三个绿色产品品牌,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20xx年,主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工作,在继续扩大园区规模、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xx果蔬品牌,园区内的所有农产品均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至少三种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至少两种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成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

3.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立足镇工业园区的优势,在发展好果蔬种植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招引一批规模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果品保鲜、水果罐头、蔬菜烘干等劳动密集型果蔬深加工项目和农产品电商项目,建成从种植到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将xx果蔬品牌打出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单纯以种植为主的发展状况,扩规模、提档次,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xx年,完成园区的详细规划,至少招引一家大型果蔬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企业落地生产,引导经营主体种植与加工要求相适应的果蔬产品,同步开展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工作;20xx年,继续深化园区建设,至少招引一家牛蒡加工企业并落地生产,同步招引和培育冷库建设、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至少各一家,农产品电商销售达到总销售量的30%以上;20xx年,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一处,建设产品展示体验厅一处,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达到总销量的50%以上,完成xx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

4.建设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充分利用小汶河沿岸沙土土壤优势,发展牛蒡种植产业。整合孔家茅滩村、西杨庄村、黄庄村、宋村、李官集村、高村、韦楼村、隋村、苏村、孙场村、大庄村沿河土地资源,建成面积万亩以上的优质牛蒡种植带。在工业园区内培植牛蒡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牛蒡茶、牛蒡酱菜、牛蒡酒、牛蒡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牛蒡产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20xx年,完成产业带详细规划,产业带所涉及村庄完成整村土地流转,产业带牛蒡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在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牛蒡专用大型冷库3座;20xx年,招引和培育至少一家牛蒡深加工企业,完成企业落地生产,同步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工作;20xx年完成牛蒡产业链建设,深化牛蒡产品开发,让牛蒡产品以高价值走出xx,“xx牛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完成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建设。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盘活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管理台账。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一起抓,建立完备人才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和村级后备人才、企业人才储备库,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20xx年底,基本建成数据库,20xx-20xx年,各类人才每年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递增,到20xx年底,确保人才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

(二)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摸清人才层次和需求特点,加大与各级党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精准培养培训机制。从20xx年起,每年开展镇村干部素质提升、企业负责人培训、农村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党员冬训等培训不少10场次,培训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

(三)建立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加大人才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为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人才,在符合党员发展原则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入党,对有管理才能、热心服务、致富意愿和能力强的党员人才,优先推荐进支部班子或担任支部书记。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职称评定、技能认定时,优先向人才集聚区、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等倾斜。实行乡土人才项目(基地)挂牌制度,每年择优评选3家。

(一)突出阵地建设。一是对镇文体中心进行完善提升,完善管理使用制度,优化功能区划分,建立健全公共开放使用长效机制。20xx年,完成集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于一体的镇政务中心建设,镇级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承载能力不断完善提升,打造成为我镇对外展示新名片;20xx年,规范化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创建全县、全市文化建设示范工程;20xx年,创建省优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实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xx年,完成夏庄村、干河头村、续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20xx年,完成西海村、东海村、韦楼村、隋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在硬件建设达标率100%的基础上,提升服务中心服务承载能力,为文化振兴提供场所保障。三是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强镇。通过收藏、展示反映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文化传承、节庆习俗及社会变迁的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全面记录xx传统乡村社会的文明传承历程。20xx年,建设王楼村、夏庄村和美化村三个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示范村;20xx年,围绕“兵部尚书路迎”“xx人民公社”“束德儒”等镇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建设集民俗展示、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红色文化、乡贤、新时代文明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20xx年,全镇3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具有村域特色的“乡村文化记忆”展示工程。四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建立完善农家书屋图书补给制度,拓宽图书补给渠道,全镇30个村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每村藏书不少于1000册。20xx年,完成王楼村、美化村、夏庄村、乔村、大庄村、陈堂村、束村、孙村、孙场村、徐堂村等10个村农家书屋改造升级;20xx年剩余20个村全部改造升级。

(二)狠抓队伍建设。开展文化艺术人才普查,建立全镇乡土文化艺术人才档案库。加大对村级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20xx年,实施“一村一文化骨干”培育工程,为每村至少培育1名文艺骨干,培养一支热爱文化事业、擅长管理策划、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文化队伍。在每村组建广场舞队伍基础上,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组建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20xx年,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组建镇尚书文化艺术团演艺中心和舞蹈中心;20xx年,组建束村、王楼村、美化村社区民间艺术团;20xx年,以管区为单位,集中各村文化艺术人才,成立管区民间艺术团。

(三)注重文艺创作。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活动,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立足镇情村情,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鼓励他们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主题,创作一批以移风易俗、新农村建设、普法宣传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对xx村渔鼓、任仓村山东快书、孙场村坠子戏、夏庄村唢呐等传统曲艺进行挖掘,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用老传统讴歌新时代。20xx—20xx年,每年举办传统戏曲专场培训不少于2次。深度挖掘反映xx人文历史的状元楼、佛店、玉皇庙、xx公社、兵部尚书路迎等古迹、名人事迹,讲好xx故事,传播xx声音。积极推进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申报,对全镇的文物古迹、历史传说进行整理申报。

(四)丰富文化活动。持续深化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民间艺人才艺选拔赛、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不少于5次。加大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为服务内容的“三送工程”争取力度,每年送戏不少于30场,电影不少于30场,图书不少于3000册。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村制作以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宣传图版不少于2处,每年开展美丽家庭评选4次、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1次,每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不要彩礼好媳妇”、家有好青年等评选1次。加大辖区内网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打击低俗文化演出,净化全镇文化市场。

(一)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按照美丽乡村66项建设标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连片治理的基础上,到20xx年,夏庄村、大庄村、乔村、陈堂村、孙村、孙场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王庄村、李官集村、徐堂村、沙沟村、宋村、苏村、西杨庄村、路家茅滩村等8个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达标村,续村、隋村、高村、孔家茅滩村、陈庄村、韦楼村、任仓村、黄庄等8个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村,达到美丽乡村c类村建设标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按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每个村投资100万元以上。20xx年至20xx年,每年至少打造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xx年打造大庄村,20xx年打造孙场村、王庄村,20xx年打造李官集村。

(二)深化美丽家庭创建活动。“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是关系全镇群众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升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利用3年时间,全镇所有村庄完成“美丽家庭”创建工作。20xx年底,开展第二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xx年上半年,开展第三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xx年下半年,开展第四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xx年上半年,开展第五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xx年下半年,对全镇所有“美丽家庭”户进行巩固和提升,真正达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庭院清洁、文明宜居”的创建标准。

(三)实施镇驻地改造提升。按照“产城一体、区域重镇、宜业宜居、富美xx”的总目标,加快推进镇驻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20xx年,实施“硬化”工程,在105国道两边铺设路沿石,对现有国道两侧排水沟进行改造提升,铺设石材面砖,建设检查井,对人行道至两侧商业房屋之间重新进行硬化;实施“绿化”工程,对105国道两侧、尚书广场等主干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补绿、植绿,对现有树穴进行美化优化,全面提升绿化的档次及品位;实施“美化”工程,对镇驻地房屋立面、现有牌匾、公共设施进行立面美化提升;实施“亮化”工程,在现有路灯基础上,逐步进行太阳能路灯改造,20xx年,实现105国道两侧路灯亮化,20xx年,实现政和路、尚书商业街、振兴路、振华路等驻地主干道路路灯亮化改造。

(四)抓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要求,借助“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到20xx年底,全镇新改建道路20.8公里,所有新改建道路全部按双向两车道设计,硬化路面不低于6米,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20xx年,重点推进北环镇路105国道至胜宏铁矿段、马东公路105国道至滨河大道段道路建设;20xx年,重点推进西环镇路陈堂至王庄段及孙场至高村段、105国道至孙场段道路建设。

(五)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推进日处理能力4万吨泉河污水处理厂建设,20xx年,完成泉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20xx年,完善北园社区、xx社区、中心社区、王庄社区、xx工业园污水主管网建设,配套建设污水主管网9.5公里,争取80%以上的社区、企业污水实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完善xx村、大庄村两个村庄污水管网建设,依托村内坑塘建设人工湿地,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做好农村厕所改造后期管护工作,成立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长效管护领导小组,各村成立管护组织,以管区为单位,每个管区配备1辆粪液收集车辆,实现粪渣、粪液有效利用。

(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撤村并点、合村并居,引导农村群众向新型社区集中,重点推进北园社区、xx社区建设。20xx年,完成北园社区31栋10+1小高层回迁楼、1栋幼儿园楼、4栋商住楼、2栋综合服务楼23.5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工程,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完成北园社区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论证设计工作;20xx年,启动北园社区回迁,年底确保三个行政村群众顺利回迁,并完成村庄复垦工作。20xx年,启动xx社区沙岗村回迁楼房建设,同步推动沙沟村、乔村、孙场村、陈庄村、路家茅滩村等村向xx社区集中;20xx年,沙岗村实现回迁并复垦,沙沟村、乔村、孙场村等村启动回迁楼房建设;20xx年,逐步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着重围绕建设过硬支部、打造模范队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一)坚持党组织活动规范创新。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推动党内生活规范化、标准化。坚持农村党支部实事承诺制和“双述双评双体检”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在全县过硬的党组织10个以上。20xx年,重点打造美化村、束村和孙村;20xx年,重点打造xx村、夏庄村和大庄村;20xx年重点打造沙沟村、宋村、王楼村和乔村。每季度开展一次“十佳村支部书记”、“十佳村文书”、“十佳村计生专职”评选,奖先评差,激发村干部活力。强化党员“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建设,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

(二)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强村十法”,转变增长方式,推动集体经济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x”(“1”即资源型增收路径;“x”为多种形式的非资源性增收路径)模式,实施非资源性收入占比“235”三年增长计划,拓宽增收渠道和增收路径,推动村集体收入由资源型向产业型、经营型等非资源性拓展。20xx年底各村非资源性收入达到20%以上,20xx年底达到30%以上,20xx年底达到50%以上。确保20xx年底村村收入超过10万元,20xx年底前50%以上的村收入过20万,打造3—5个过50万元的明星村。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严格兑现奖励政策,从村集体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奖励村干部。

(三)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在覆盖王楼村、夏庄村、陈堂村、乔村、大庄村五个村的“四区共建”示范区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通力协作、整合资源、政策倾斜、集中投放,全力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20xx年初见成效,20xx年全面建成服务群众更到位、基础设施更完善、集体经济更富裕、群众生活更美好的综合示范区,示范带动全镇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从20xx年开始,围绕xx社区、北园社区,打造区域性党建品牌,建设新的党建示范高地。

(四)着力开展软弱涣散村整治。深化完善村情分析研判制度,建立完善村级班子动态管理机制,结合“双述双评双体检”、“三个十佳”村干部评选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每季度确定三个后进村进行重点管理、重点整治、重点转化。第一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连续两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连续三次纳入或年度内被纳入三次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到20xx年,村村建成过硬支部,评星定级全部达到4星以上,90%以上的村达到5星。

(一)实施乡村振兴“533”示范引领计划。即:紧扣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主题,分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每个领域每年至少培育打造三个示范典型,明确任务目标、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每年在每个领域都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综合工作集中督导通报制度。对于全年综合工作和当前重点任务,每季度由领导干部分别带队,到各村、各项目现场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集中督导考核,并排名通报。

(三)实行重点工作分工包保制度。将乡村振兴确定的三年任务目标和重点项目,由领导干部分头包保,组建专班队伍,强化工作措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十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中理应发挥好先锋作用。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整合各类有利资源,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优化农村创业环境,进一步畅通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的渠道。为此,以欠发达地区苏北a县为例,总结了金融支持农村创业现状,分析了金融支持农村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金融支持农村创业的路径选择。

20xx年10月18日,习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为从金融上支持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xx年初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制度安排。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向农村输送高素质人才、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1]。苏北a县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推动乡村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进入金融发展新常态,是苏北a县当前发展的重点。本文根据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寻求乡村振兴的可行性道路。

(一)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助力农村创业首先,当地政府组织建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此平台是以省级国有持牌征信公司征信服务、各项政府扶持政策、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心为支撑,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公益性金融服务平台。此平台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且在运行阶段成效显著,其中也接入了本地农商行,重点拓展“三农”金融服务,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次,当地政府意识到扶持创业关键在于资金扶持,实施鼓励返乡就业创业的“一揽子”政策,包括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者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带动就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其中面对农村电子商务越来越好的态势,专门印发了《口径解释和补充规定》以及《网络创业认定和扶持操作办法》,在补贴范围中新加入了网络创业这一项,在政策上对农民电商的覆盖提供支持,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经认定登记注册的城乡网络创业商户享受与实体经济同等创业扶持政策。同时,经过一系列文件的明确,提高个人创业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并部分实行由财政给予贴息、给予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等。此外,县区还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乡镇创业服务所、社区(村)创业服务站,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专家指导、手续代办、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介、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创业贷款、全程跟踪”等多层次的指导与服务。

(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深化基础金融服务一是继续下沉金融服务和金融网点。a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推进金融普惠为指导思想,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力度,为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金融上的有力支持,致力于发展社区金融、消费金融,让金融融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现阶段支付网络已经在农村地区实现了全覆盖,手机支付还有网络支付等支付方式的推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以某县域银行为例,辖内共6个网点,其中乡镇网点1个,具有信贷功能的网点2个。员工数共102人,35周岁以下员工共计45人本科生占比100%,员工素质较高。截至20xx年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1亿元,20xx年新增6.5亿元;新增农户贷款6300万元,其中个人112万元。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新增353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新增9850户、手机银行开通数新增24250户,新增pos机商户283户且有效使用的收入额呈增长趋势。二是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为满足创农村创业的金融需求,加大对农村创业的信贷支持,a县对涉农贷款方式以及流程进行了创新和优化,不仅有力推动了农村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持。持续推进农村“两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创新推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贷款产品,加强农家乐、农民安家贷等特色产品营销推广。开发涉农信贷产品,从目前的“苗圃+花铺”、“绿化工程企业+基地”、“花木龙头企业+花农”等模式来看,为推动花木产业的外向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20xx年度某国有银行对花木产业贷款发放超过8亿元。创新采用信用担保信贷模式:某国有银行在“天鹏智慧市场”这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升级调试银行支付接口,致力于建设物业管理费、商户租金、商品交易一体化交易平台;“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白名单中共有167名商户入选,总共授信3亿元,由26家商户构成的首批用户已收到3830万元的贷款。通过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满足农村创业的融资需求。三是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加强全民金融基础教育。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主要建立在村一级单位,依托现有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在原有小额取现、转账、消费等功能基础上,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拓展小额货币兑换、公共事业缴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等功能。通过建立该综合服务站,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零距离普及金融知识。截至20xx年6月,a县已有274个服务站,其中36个精品站,3个特色站。

(三)提供健全风险保障,促进农村创业保险也是金融支持的一个方向,特别是保险可以在农业、农村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方面提供科学有效的风险保障[2]。a县某银行发放首批个人保险保证贷款,这种个人保险保证贷款业务模式有别于目前小贷市场上的pop模式,它是由保险公司与银行开展“总对总”合作的“信保”模式,客户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即可获得银行1—3年期、最大额度30万元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这一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三农和广大创业者的融资困难,并为缺少抵押和担保的借款主体提供了新的贷款途径。

(一)金融体系不健全a县金融体系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农村金融机构配置比例低。a县共有12个镇,而该县域一级支行辖内的6个网点中仅有1个为乡镇网点,且20xx年刚开业,因此金融服务配置仍然存在不足。二是存贷比较低。县域内6个网点中,具有信贷功能的仅有2个,且20xx年度5个网点的存款余额均大于贷款余额,1个网点的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持平。三是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较低。例如,20xx年度该支行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新增24250户,但20xx年度累计未使用手机银行客户数为12050户;20xx年度新增pos机商户283户,但是待清理商户数为242,低效终端使用数为295。以此来看,乡镇居民开通手机银行但不使用,商户购入pos机但有效使用较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度仍然较高。四是金融机构的人才短缺。该县域支行35周岁以下员工共计45人,本科生占比100%,但没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说明农村金融机构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可以推动形成规范健康的农村金融氛围。a县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已然迈上新台阶,但是农村创业人员仍然存在信用信息缺失方面的问题。金融机构对农村创业人员的基本信用情况和财务状况缺少了解,无疑增大了贷款风险评估的难度。并且,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亟待改善,由于没有完善有效的奖惩机制,恶意逃债的行为屡禁不止。问题在于,对于农村逃废债务,金融机构没有行之有效的制裁手段,传统的取消贷款、建立不良信用记录档案、诉讼等制裁手段没有明显的效果,甚至即使法院对逃债人实施制裁,也会存在实际落实的难题。

(三)农村创业人员存在缺乏规范性、金融意识淡薄等问题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鼓励和支持农村创业,但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创业也面临诸多制约。一是农村创业人员创业缺乏规范性。有的人员手续不全,相关证件缺失,逐渐拉低了设立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的门槛。大量的个体工商户缺乏管理,银行很难对其经营实力进行准确判断。创业初期,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缺少有效的资产作为抵质押品。二是创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本地,人力资源缺乏,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以及资产管理者,经济管理体系需要改善。集中表现在其经济支出收入账单大多是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相关金融公司对此很不认可,在缺少财务材料的情况下,贷款业务只能以个人身份进行。三是农村创业人员对当地的优惠补贴政策和金融机构了解较浅,没有享受到政府的政策以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农村创业人员的素质也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村创业金融支持。

(一)健全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第一,完善农村金融基础建设。首先,要进行金融服务宽度的扩展。对每个乡镇具体的经营类型和创业主体的数量进行初步了解,根据以上有效信息评估实际金融需求来调整发展战略,对农村网点进行科学分析,调整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数量。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适当增设epos、atm等金融服务设备,提高金融服务在农村居民心中的满意度。其次,要提高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除了支付结算服务的渗入,还要再掌握基本信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投融资顾问、资金管理、金融租赁、期货、保险、汇兑等服务。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促进金融服务与产品类型的多元化发展,根据地区金融需求加大贫困地区金融供给,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理财品牌,还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的app等,共同促进欠发达地区金融体制改革。比如在欠发达地区市场中加入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平台,进而利用网络来提供各项服务,更好的迎合乡镇企业以及农村居民在资金方面的需求[3]。第二,创新优化贷款评估体系。客户信用系统的建立有助于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可以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条件下促进信息交流良性化发展,将农户信用信息入档,对其贷款类型、贷款周期、贷款次数和贷款不良记录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一是对创业主体的信用信贷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控制违约风险。二是为客户的评估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信息参考,降低金融机构在对客户信用评级时的难度。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创业主体的信用信贷信息,对无不良记录、贷款周期不长、贷款次数多的客户采用分级贷款政策来适当调整利率[4]。第三,对贷后管理进行升级。农村创业主体没有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体系以及财务系统,这就造成金融机构掌握创业主体经济运营情况时缺少财务报表。为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要在贷后管理中加入定期回访、随期暗访的工作内容,改善与农村经营主体的有效信息交流,既可以为创业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又可以了解具体资金去向,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5]。

(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主要是对农村创业主体的信贷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入档,对信用信贷的联动机制进行加强,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信用档案[6]。为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信息建立档案的进程,有关部门要改善激励惩戒机制,对逃债人进行行政、司法上的制裁,通过惩戒力度的加强来改善农村金融体系环境。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可以为金融机构评估信贷风险提供参考材料。重视电子化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运用,以电子化建设来加强信用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7]。在进行了对农业创业主体信贷基本情况的采集之后,建立合适的农村信用体系来进行农户信用信息的录入,让“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在乡村生根发芽,以动态管理的方式来增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当地金融服务的积极影响,稳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

(三)发挥政府的中介职能仅靠金融机构的一己之力是很难长期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从企业到农村,进而到银行与政府的联动机制,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8]。政府要活化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对创业扶持政策进行本土化改造,构建科学的农村创业政策机制,构建农村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开发、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财政支持的有机整体;通过普及农村就业创业相关的知识宣传,改善目前农村创业的环境氛围[9]。在这过程中改善就业创业风险评估的管理机制,强化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资金受理制度化、申请常态化,对资金的流动、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普惠金融贷款方面,地方可以考虑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保障金融机构的缓释功能和风险分散[10]。释放农村金融产品方面的供给需求压力,促进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深入发展。政府要深入农村,掌握农户金融需求,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制定更贴合群众的金融服务政策。

[1]蔡娟,王勇.农村创业环境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村调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xx,(6).

[2]李岳云,杨宁.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xx,(4).

[7]何广文,刘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创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改革,20xx,(9).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十二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根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关键。现阶段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仍面临政治素养不过硬、思想认识不到位、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充足等挑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切实把政治领导放在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最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队伍结构、注重人才培育等方法,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水平,落实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引领乡村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

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国家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人才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乡村振兴,没有人才带头不行。需要挖掘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让人才引领和推动乡村的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其他关于农村发展的论述中也多次强调,要造就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一要求对乡村振兴人才也同样适用,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基层干部只有懂农业,才能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农村发展才有保障,这也是“三农”队伍的必备素养。“三农”队伍作为农村基层业务的实际开展者,必须了解农村农业状况、领悟和熟悉国家政策、熟悉农业有关业务、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熟悉农业农村市场规律,这是农村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基本要求。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和关键性产业,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人民生活的保障。“三农”队伍必须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农村现状、农民基础,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对当地的发展建设作出合理且科学的规划设计并大力推动,充分整合各项有利资源,努力实现建设目标。爱农村,体现的是使命担当,是“三农”队伍的首要特征,也是顺利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必备的思想依据。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必然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三农”队伍要做产业兴旺的推动者、生态宜居的爱护者、乡风文明的引领者、治理有效的贡献者、生活富裕的促进者。要立足于农村实际状况,深刻领会政策,坚定发展农村信念,坚持从地方特点出发,克服自然条件的不足,不畏艰难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爱农民,即为农民谋幸福,是“三农”队伍的基本要求。此外,农村干部还要要深入群众之中,听群众的“心里话”、拨群众的“心头雾”、做群众的“奔康事”。与农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质量兴农、绿色富农、品牌强农建设建言献策,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造福广大农民群众。要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把农民群众视为亲人朋友,作农民群众农务耕作的勤务员、农业产品的推销员、品牌建设的培育员、乡村振兴的引领员、脱贫攻坚的工作员、农民困惑的化解员。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村基层队伍,关键在农村基层组织引领。

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政治素养不过硬影响了基层组织的领导力政治素养是每一个基层干部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一定要把政治领导放在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最首要的位置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在各方面、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效果。但在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组织上,政治素养不够硬的问题依旧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在一些农村基层尤为突出。这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守党纪国法、为政不廉、为政不为等问题市场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个别农村基层干部无视自身责任,罔顾党纪国法,肆意侵吞国家资源、集体利益和群众财产,对农村的宗族力量没有很好地引导,甚至加以放任,使得宗族力量成了乡村的一种势力,控制着一个村的资源,影响了农村农业的和谐有序发展。更有甚者,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仅纵容黑恶势力,有的则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或本身就是黑恶势力的代表,与黑恶势力为伍,截取大量非法利益,将农村基层作为党纪国法的真空地带。在工作表现方面,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不敢担当、不会担当、不愿作为,怀着无为而治的理念,浪费和错失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有的基层干部则是置法律法规于脑后,利用职权乱作为,将权利作为替少部分人截取利益的工具;有的则是缺乏引领能力,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缺乏进取动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工作推进缓慢;有的基层干部群众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主观的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敷衍了事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化解矛盾和纠纷不是运用法律和政策去调解,而是以势压人,以权欺人,失去群众的信任,导致工作推进愈发艰难。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造成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政治不够过硬,难以有效贯彻落实党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治领导。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引领力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顽强、敢担当、勇进取、协作好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引领群众共同推进。但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没有把乡村振兴战略与“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联系起来,没有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重要的一环。当然也有一些基层干部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多、参悟不透,政策水平不高,使得依法依规开展说服教育不到位,而且影响凝聚民心作用,进而失去群众信任与拥护;面对村庄现状、资源状况、产业特色、发展优势和短板没有很好地去了解把握,全凭个人主观臆断和猜想;服务群众意识薄弱,对群众的诉求无动于衷,对群众子女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问题关心帮助不够;对与群众利益的有关的事项不能实行有效和合理的监督,村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维护好群众的正当权益;个别视野狭窄、盲目自大、保守自负,工作方法守旧单一,对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没有新方法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不强,习惯于沿用老经验、老办法、想当然的解决新问题;在面对乡村振兴中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把握不准,引领文明乡风建设、特色乡土文化建设的成效不显著,使得群众心无所寄、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品质优秀、结构合理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当前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出现了一些结构不合理、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干部年龄结构上,目前二、三产业高度聚集于城市和城市集群化发展的背景下,大批中青年农民长期在外经商务工,农村普遍缺乏新生力量,大批青壮年移民导致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存在党员老化、干部年龄偏大的现象正在逐步加剧。后备力量青黄不接,参差不齐人,基层农村组织亟须有效补充年富力强又敢于担当的干部;在学历结构上,经过多次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总体结构还不够理想。据报道,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54.4万名村党组织书记,但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7.4%;抽样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农村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有13.9%。显然,村党组织书记这一特定群体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的比例与全国人口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的平均水平相比也高不了多少,人才水平的结构和层次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在干部类型结构上,乡村人才持续流失的情况也有日趋严重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大量迁徙,导致乡村出现人才“荒芜化”的现象,既懂农业、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这严重削弱了基层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

(四)后备力量不充足影响了组织带头人的选拔根据人口统计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2049万人,城镇人口占比为58.52%。城镇常住人口的提高,显然是乡村人口流入所致,这导致了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劳动力缺失。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只有1690多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3.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人才总量不足,农村人才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也导致了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呈现党员老化、干部年龄偏大的现象,后备力量青黄不接,参差不齐,选人难和选优秀的人才更难现象的产生。目前农村人才的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支撑与引领带动作用。

三、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实现乡村振兴,农村基层组织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力也是关键之一。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地提升基层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领导力的核心作用,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齐头并进。一是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理论教育学习,深刻且积极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维护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纯洁性;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党内组织生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员党性和积极性。三是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融合起来,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农村“两委”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农村“两委”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战斗组织。

(二)组织学习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把其纳入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夯实基础,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引领乡村的全面振兴。培训中,一要完善培训内容,针对地方特点设计培训课程。根据地方实际,积极开展理想信念、群众观念、群众工作方法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增强政治觉悟,筑牢农村基层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分级分类培训与乡村振兴工作实际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题培训,为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添砖加瓦。二要改进培训方法,针对学员特点设计培训方式。培训中要注重能力的提高,积极探索干部培训的新方法,使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在学习中增强,观念在学习中更新,技能在学习中掌握。通过形式方法多样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引领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加强实践体验锻炼,开拓学员视野。学习培训中注重先进典型的借鉴和引领作用,通过安排农村基层干部到先进示范村参观学习、培训交流、帮扶挂职,让他们在交流学习中借鉴成功的先进经验开拓视野,找到本村的优势、特色和与先进典型的差距,切实提升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能力。

(三)改善队伍结构,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科学、合理、完整的干部队伍,是农村工作能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更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以落实和推动的客观需求。改善队伍结构,一要持续优化干部年龄结构。破除唯年龄、唯资历倾向,鼓励不拘一格,大力选拔优秀年轻人才。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的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勇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善于提拔任用。把年轻干部选出来,培养出来,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在设定干部队伍各年龄段组成比例时,要合理且科学地安排使用各年龄段的优秀干部,不仅注重干部“年轻化”,而且体现干部队伍“老中青”模式的合理搭配,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最佳效能,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二要持续优化干部学历结构。开展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学历提升,有助于他们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贡献者、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先进文化的领航员,从而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学历提升,提高他们综合素质。通过正规化学习,让他们学习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增强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统领和指导农村工作的本领。学历提升,促使他们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形势,查清问题,明确方向,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要持续优化干部类型结构。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优化农村基层干部的人才类型结构,坚持依事择人,多渠道、多领域选拔使用不同类别干部。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突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坚持内选与外引结合,积极探索不同地域、行业、身份优秀人员的交流任职模式,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农村基层组织,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四)注重人才培育,充实后备人才库的储备人才作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注重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必须探索和建立对农村干部的长期培养机制,充实乡村振兴人才储备,为乡村振兴的更好实施做好充足准备。做好人才的长期培养机制,要持续完善、优化和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后备人才库,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培养,加大从后备人才中选拔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力度。做好人才培养,一是要坚持科学选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吸收各路优秀人才。对内要拓宽人才准入门槛、广纳贤士、转变观念、革除旧弊,要善于把政治思想素质强,事业心强,具有责任感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人员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对外可以从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积极选拔和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干部,从而打破地域、区位的限制,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二是要强化培养锻炼人才机制,通过人才机制的优化,积极有效的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提升学历、岗位培训、强化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后备干部的学历,提高后备干部农业经济、乡村治理、党纪国法、政策措施、乡村振兴、廉政建设等方面知识的认识,帮助其早日适应农村工作环境,为今后工作打好夯实的基础。三是要做好科学合理考核,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不仅要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动态管理,常态化做好后备干部储、备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跟踪培养工作,还要实行动态化管理,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人才合理高效的流动,始终保持后备干部队伍数量充足、素质较好、结构合理,对优秀的后备干部按程序及时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班子队伍中,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后备干部的成长搭建好舞台,做到真正让后备干部有盼头、有望头、有劲头。

参考文献。

[2]张艺博.农村基层党建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四川省广元市基层联合党支部建设的调查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3):61-65.

作者:林月丹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逐渐从静止的状态向开放流动转变,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扎根于城市,乡村空心化的趋势愈发严重。逐渐空心化的乡村,振兴无从谈起,人才的流失和紧缺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山东省作为教育大省和人才大省,人才流失成为阻碍山东全面发展的绊脚石,为了更好的留住人才,各地市纷纷出台各种吸引人才回流的措施。山东省j市2018起开始实施乡村振兴助理员计划,广泛吸纳本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本文将以乡村振兴助理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在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困境。

乡村在我国社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一百年目标中的过程中,任务最繁重的环节在农村”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农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乡村的人才振兴。乡村的人才振兴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人才作为乡村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全面振兴来说意义重大。乡村的产业发展靠人才,乡村的文明建设靠人才,大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小到乡村全面振兴无不需要人才的引进。当前,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农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具有生机与活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的青壮年流向城市。各地为了将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到实处,纷纷出台各种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实现人才的外引与内造相结合,为乡村产业的振兴、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和组织的振兴积聚力量。

1.2乡贤理论。

“乡贤”一词最初是指乡村社会中有作为的官员,或者具有一定影响力,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获得的荣誉称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乡贤文化的内涵不断向外延伸。如今人们将具备德行、才华和愿意为故乡及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称之为“新乡贤”。乡贤曾在基层治理中发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有“皇权不下县”的政治传统,县级以下社会治理主要依赖于以乡贤为代表的地方精英进行管理。黄宗智将这种治理方法概括为“简约治理”,这种结合了村庄社区和地方精英的治理模式不仅没有破坏传统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反而对乡村的治理秩序起到了正向的作用。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的大背景下,由于国家对村级治理的要求提高,村干部失去了乡村治理的主动性,进而出现了治理内卷化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乡村秩序的动力来源是生活在乡村中的本土人才。众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嵌入型人才”虽然对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如若只是不断的吸纳外来人才,忽视对本土人才或新乡贤的培养和发掘,就会陷入人才流失的窘境。

2.1乡村振兴助理员机制的内涵和优势。

为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的短板,进一步选优配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积极引导广大青年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不断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山东省j市探索打通本土青年人才回引的新渠道。自2018年起,j市充分发挥山东作为一个教育大省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面向社会广纳具有乡土情怀,热爱乡村工作的社会人才,实施乡村振兴助理员计划。乡村振兴助力员简单来说就是基层培养的一批有胆识能干事的“储备村官”。j市各区县招聘乡村振兴助理的政策文件尤其突出本土属性,选聘条件的“硬杠杠”是“具有与报考岗位一致的乡镇户籍”,旨在将发掘“本土型人才”与引进“嵌入型人才”融会贯通。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是由一个天然的“信任”网络编织而成,在这样一个“知根知底”的环境中,陌生人是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成员之间的信任,以大学生村官和驻村书记为代表的“嵌入型人才”由于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且因为自身的关系网络和语言等问题很难融入其中。陈毅在上海金山区关于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发现,“有近两成的大学生村官在入职后短期内无法实现与村民的正常交流”。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因其方言的种类繁杂,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便遭遇了挫折。而乡村振兴助力员凭借着“熟人”的身份,用最短的时间和适应期开展工作。j市l区对乡村振兴助理员的考核也表明“拥有本镇/村户籍的人对村情民情了解得更多、更深入、乡土情结也更浓厚。实践表明,选聘出来的本村户籍人员有着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融入村级工作的状态更加高效良好。”

2.2乡村振兴助理员的人才“引用留”机制。

乡村振兴必须要突破人才短缺的制约瓶颈,中国的人才群体非常庞大,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将人才从城市吸引至农村,农村的人才振兴关键是要“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让人才在乡村有事可干、有情可托、有利可得,j市乡村振兴助理员计划创新人才的管理方式,为更好的留住人才打下基础。

2.2.1引才:突出“本土”屬性。

j市各县区在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情况的基础上,设置符合本地的选聘条件,旨在选聘一批高素质人才。在各县区选聘条件上的共性便是突出本土优势,吸纳户籍在本地的优秀人才,这是j市实行乡村振兴助理员计划最大的亮点和独特之处。与此同时,也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参加选聘,进而实现内外人才的衔接。

2.2.2用才:镇(街)干部储备人才。

镇(街道)对乡村振兴助理员进行定期考核,构建良性的育才机制。鼓励助理员进“两委”,并对助理员参与学历进修和公务员招考不设关卡,助理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区委(县委)固定出部分事业单位名额用于招录服务期满且表现优秀的助理员,旨在打通助理员个人成长的渠道,解决因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助理员将自己视为乡村的“过客”导致服务乡村的热情不高的后患之忧。对表现不合格的助理员,选聘单位可与助理员解除劳动合同。

3.1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不断延伸,国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乡村振兴,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而广大农村党支部面临着党员结构老龄化严重和组织缺乏活力的问题。乡村振兴助理员担任服务村级党组织的书记助理,助理员的到来给基层党组织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协助村级党组织书记规范党建工作,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等党员活动,配合各镇(街)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工作,让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疫情防控期间,助理员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j市新引进的许多助理员还未到上岗时间,便积极投身于基层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自费印制宣传单及横幅,日夜坚守在村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2推动惠农政策落地开花。

乡村振兴助理员的工作场所是在乡村,助理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即是镇(街)政府选拔的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之一,同时又是任职乡村的服务者和管理者,承担着沟通政府部门与村民的桥梁作用。他们定期前往镇街政府学习最近的惠农政策,并协助乡镇政府实施政策。例如,为了建设美丽新农村,国家在农村开展“改厕工程”,改厕的出发点和目的非常明确,但由于村民已经习惯使用旱厕,所以在政策实施的初期阻力很大,助理员利用自己的“熟人”身份,到对改厕反应比较强烈的村民家中,做沟通工作,助理员利用乡村天然的“信任网络”使得农村改厕率达到了90%以上。

3.3带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乡村振兴助理员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聚的能力为家乡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j市l区的一名助理员,曾在大城市做销售工作,受父母的影响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自己所在的家乡做一名乡村振兴助理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帮助村民打通销售弥胡桃和红枣的销路,让村民不再有后顾之忧。像这样的助理员在j市不在少数,又如s镇一直有种植金银花的传统,为了更好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助理员主动提出建议,帮助村民拍摄金银花采摘节的宣传片,也有热爱观看短视频直播的助理员自己做起网络直播,帮助村民销售金银花。除此之外,在乡村振兴助理员的带领下,村民更愿意配合扶贫小组的工作,早日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3.4加强乡村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泉活水,乡村振兴若没有文化作支撑,那么就会变成一个规划整齐,毫无生气的躯壳。原有的乡土文化需要有人去复兴,更需要有人去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j市l区的乡村振兴助理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秉持着“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原则,打造“五点半课堂”,为更多的儿童打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复兴农村教育,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除此之外,诸多乡镇为增进邻里感情,举办“广场舞原创大赛”,评选文明家庭与文明个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弘扬文明新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乡村振兴助理员面临的困境及不足。

4.1人才截留问题。

“权小责大,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责任重于泰山,权力轻于鸿毛”是基层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国家制定的“三农”惠农政策都需要借助镇(街)政府来实施,但是由于镇政府的编制是有限的,开展工作经常会出现人手不足的尴尬情况。肖唐镖指出“表面上看起来乡镇人满为患,但实际上各种各样的中心工作一波接一波,自上而下有很多的检查评比需要考核,需要更多的人手”。所以部分县区出现将本应驻村的乡村振兴助理员截留在镇政府。他们通常会被分配到党政办,抑或者组宣办这些比较繁忙的部分,整日与文字材料打交道,失去了接触村民的机會,以至于当助理员临时下村开展工作时处于很尴尬的境地。缺少了深入了解群众,大展身手的平台,那么助理员也就失去了其设置的合理性。

4.2自治与他治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村民通过村民大会定期选举出有影响力值得群众信任的,作为本村的领军人物。乡村振兴助理员作为镇(街)政府派出的协助村“两委”进行乡村振兴建设的主力军,但是进驻村庄的助理员没有实权,因而与村两委成员关于如何治理乡村的问题上产生不同意见时,只能等两委成员发生思想转变时再实施。抑或者村干部认为年轻人想法多,富有朝气,便完全撒手让助理员来管理村庄。在治理村庄,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上,村两委成员与助理员的作用同样重要。村两委成员因为长期生活在群众之间,对村情村况非常熟悉,应该充分发挥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年轻的助理员在外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视野开阔,但是其对“三农”问题和村庄的实际情况仍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和经验,因而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要处理好村委会成员与助理员的关系。

5结束语。

[2]程毅.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个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04):56-61+65.

[3]杨雪冬.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j].社会科学,2012,(11):4-12.

[9]吳小青,黎春娴.“三社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04):16-21.

[14]张宇.治理视角下新社会阶层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17]杨林伟,曾绍伦,王强,等.乡村振兴的内涵界定、政策体系与实施路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4):71-80.

[提要]发展乡村全域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选择浙江省松阳县为案例研究,从全域视角出发,总结分析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规模偏小、层次较低、特色不明、效益不高等问题。并提出加强政府主导规划、突出特色主题、打造智慧平台、完善交通系统等四个方面策略,以便统筹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增加农民创收,助推松阳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农民创收。

本文为2018年12月5日丽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8年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打造全域旅游,推进“三旅”融合——以松阳县为例”(项目编号:lc201823)。

中圖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4日

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顺应广大农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发展旅游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方法。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促进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新理念和模式。发展全域旅游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效载体,带动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新型模式和路径。

松阳县是丽水市建制最早的县,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前松阳已在全力发展全域旅游,根据“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目标要求,举全县之力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全域视角探索松阳乡村旅游业发展一方面可推动当地产业融合升级,增加农民创收,另一方面也希望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为丽水建设大花园,把握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机遇,实现“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提供助力。

(一)松阳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松阳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立足超优生态优势和古村人文特色,大力发展高品质生态农业、旅游业和创意文化产业,以做强百亿茶业、复活百座古村、建设百里绿道、办好百场节会、打造百个艺术家工作室的“五个百”工程,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乡村振兴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2,039元增加到2018年的17,546元,年均增长9.9%,其中2018年增幅居全省第三位。乡村旅游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松阳依托传统村落特色优势打造高端精品民宿,目前全县共建成民宿(农家乐)500余家,2018年接待游客252.3万人次,经营收入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6%,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迎来春天。

(二)松阳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松阳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依然尚未成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从顶层设计看,缺乏乡村旅游统一规划,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占大多数,投入少、规模小、分布散、品牌效应差,整体呈现出“小、乱、散”的发展局面。

2、从产品内容看,旅游产品单一,形式简单,同质化竞争严重,民宿发展仍停留在农家乐水平上,未能充分发挥乡村超优生态和地域文化底蕴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

3、从产业配套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依然有待强化和提升,接待能力低。农村交通条件差,民宿客房数量少且档次不高,卫生设施简陋,极大影响了游客体验感。休闲娱乐服务项目缺乏,内容较为单一,趣味性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养、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

4、从人才支撑看,松阳乡村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对旅游创意设计、规划管理、宣传营销等各方面专业人才吸引力较弱,同时乡村人口流失严重,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和锻炼,服务和管理专业水准都有待提升。

(三)小结。松阳乡村旅游在村景数量、地域分布和农民创收上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层次较低、特色不明、效益不高的问题,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瓶颈制约。在此背景下,发展全域旅游将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出路,把乡村列入全域旅游的范畴,从全域的视角统筹乡村以及城乡发展,最终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的目的。

(一)政府主导,构建乡村全域旅游规划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构建乡村全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差异化的乡村旅游规划导向,完善全域旅游的规划和实施机制,推广基于新技术的乡村规划管理模式。

1、政府部门应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根据各个村庄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准确定位乡村的发展方向和旅游主题,科学制定乡村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既不盲目开发又不浪费资源,合理布局旅游要素,做到“处处皆是景”,实现景点全域化。

2、加大力度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向乡村旅游发展倾斜的配套优惠政策,比如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建设经营民宿、种植农产品等的财政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全域建设乡村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全域化。

3、强化政府在乡村旅游品牌营销、宣传推广等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为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指导制定科学、先进、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千年古县,田园松阳”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有效的旅游人才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服务水准,为乡村全域旅游保证人才输入,实现人才全域化。

(二)因地制宜,完善特色主题旅游产品体系。因地制宜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松阳田园风光资源丰富、民俗传统保存完整、生态环境优良,要着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民俗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绿色健康旅游等。作为名副其实的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县域样板、“最后的江南秘境”,松阳超优生态环境和独领风骚的农耕文明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其境域内各个乡村因其地理位置、生态资源、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特色不一,大体分为景村共生型、景区依托型、资源活化型、潜力挖掘型四种类型村庄,要分类施策,科学整合,形成特色主题系列产品。景村共生型村庄资源丰富且周边有景区,乡村旅游相对成熟,但同质化竞争严重,景观条件下降,这类村庄要突出产品特色,避免同质,提高娱乐休闲体验,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景区依托型村庄自身无明显特色资源但周边有景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对景区依赖性强,这类村庄要加强与景区的沟通联系,完善交通设施,实现“村景贯通”,努力发展新业态。资源活化型村庄自身特色明显但周边无景区,这类村庄要坚持保护自身特色,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有规划地开发,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潜力挖掘型村庄自身缺乏特色资源且周边无景区,这类村庄可以从文化产品培育角度入手,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打造文创产品特色品牌,促进文旅融合。(三)协同推进,打造全域旅游智慧平台体系。松阳智慧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建设,将智慧旅游作为全县重点推进的旅游工作列入“十三五”规划。一要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充实全县门户网站上的旅游专题网站,结合两微一博公众号平台,完善全方位宣传体系。二要加强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后台实时监控统计客流量、游客咨询、酒店民宿入住率及旅游收入等数据,整合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资源并科学调整分配。三要构建全域旅游智慧平台,以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为端口,向游客开放景区介绍及门票购买、周边餐饮及预定、实时交通、医疗配套等旅游管理服务,构建集个性定制和金融支付于一體的全域化、综合性旅游交易服务平台。四要探索乡村旅游线上营销模式,构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全域民宿线上预定及管理平台、农产品销售平台等,为游客提供旅游oto服务。

(四)内外连接,完善全域交通网络系统。交通网络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发达的全域交通网络将为全域旅游打通发展的血脉。近年来虽然金丽温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衢丽铁路都进一步完善了松阳交通网络系统,但复杂的山区地形仍制约着乡村旅游点的交通条件。一要构建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网络,争取早日开通高铁、机场等大型交通系统,全面完善大路网格局。二要完善农村公路网建设,加强乡村与城市、乡村与乡村之间的道路交通衔接,设立交通枢纽,建起全域旅游的“微循环”。三要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完善旅游交通专线、自驾风景道、慢行休闲绿道等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的“慢行交通体系”。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是中国首个骑行茶园景区,目前已建有休闲健身骑行环线8.3公里,专业越野赛道7公里,有效串联中国绿茶第一镇——新兴镇和卯山国家森林公园、松阴溪景观带等旅游资源。可借鉴大木山骑行绿道成功案例,结合自然资源条件,打造“松阳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走廊”——特色绿道观光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项晓艳.全域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j].江南论坛,2019(11).

[2]李汉勤.松阳:以“五个百”工程助推乡村振兴[j].政策瞭望,2019(2).

[3]莫艳恺.丽水市乡村旅游转型提升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11(2).

[4]杨冬琳.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发展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8.

[5]何跃武.东部落后地区智慧旅游发展研究——以浙江丽水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18.34(2).

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创新性举措,也是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党中央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号召,推动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安排部署,笔者通过对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徐家堎村和中洲乡西塘村两个行政村和20份个人调查问卷的调查,尝试浅析基层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徐家堎村委位于樟树市张家山街道,距离市区有13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户籍户数502户,常住户数485户,常住人口2295人,耕地面积2827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由于地处市郊,当地的农户大都在家务农,闲暇之时去城里做零工,生活倒也安逸。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大有改进,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乡风民俗纯朴,尊师重教,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全村上下大力推行村民自主自治,发展村级经济,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34元。近年来,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脱贫成果显著:2015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5人,2019年年底只有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人。

西塘村委位于樟树市中洲乡,距离市区有55公里,下辖12个自然村,户籍户数478户,户籍人口2016人。全村耕地面积4420亩,山林地面积5800亩,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850元,是十三五规划的省级贫困村。经过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展脱贫攻坚战,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的可喜成绩。

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收集了20份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提交的问卷。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感触最深的就是生活富裕了,交通便利了,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而且变宽了,医疗保障更全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攀比之风也渐长,特别是结婚彩礼这块。徐家堎村的彩礼已高达20多万,除了彩礼有的女方还要求男方在市里买房,有的还要买个10多万的车,结婚费用高达七八十万。再有一个请客送礼也是农户生活中较大的开支。大家普遍反映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有资金、人才和技术,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失,空心化趋势严重。目前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形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这种人口的单向不可逆流动,不仅使得一些生态条件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乡村凋敝景况;更使得山区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缺少了必要劳动力的支撑。像中洲乡的西塘村,全村户籍人口478户2016人,其中整户外出1250人,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谋生,加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工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使得人口流失无法逆转,造成该村目前劳动力严重匮乏,呈现严重的老龄化和空心化。

其次,脆弱的生态条件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中洲西塘村由于山区村严酷的自然生态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剧了该村的人口流失,使得这里大片土地严重撂荒,土壤更加贫瘠,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农民思想观念滞后、文化素质较低,乡村振兴的实施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客观讲,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上,这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形式变化的需要,也制约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部分农户甚至缺乏改善生活质量的内生动力,具有普遍“圖安稳”的思想观念。

一是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发展,以“一村一品”带动乡村形成产业发展的循环系统。像徐家堎村距市区较近,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村民发展蔬菜种植和稻田养虾产业,现已建好1000亩蔬菜大棚基地和600亩的稻虾养殖基地。西塘村已建成130平米的平菇种植大棚12个,千亩枳壳基地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深入进行农产品开发,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将特色食品产业化,打造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

二是实现乡村人的振兴。推动乡村人的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既要鼓励下乡发展、回乡创业,也要带动职业转换,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加强职业培训。要让青年在乡村找到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和舞台,重点是实现乡村要素与城市要素的结合,将城市需求与乡村的供给、乡村的需求与城市的供给,通过青年人返乡创业、城市居民下乡创业、农村居民留乡创业结合起来,实现全要素综合配给。

三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要在产业振兴与人的振兴带动下,赋予传统乡村文化新的内涵,发展新乡村文化;二开展农村度假休闲游,通过对环境、设施等的改善吸引游客,发展自然休闲娱乐、农家乐等;三要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保护乡土风情、传统村落等,让乡土文明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中绽放新的活力。

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既要实现乡村生活生态环境美,又要实现乡村居住生态环境净,如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庄龙玉,龚春明.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理念与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解决,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集团财务政策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受到我国相关政策和相关技术的影响,不同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的企业集团财务政策更是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当前的企业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革新企业生产经营制度,优化企业文化经济政策,不断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政策;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近几年,我国的企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满足我国时代发展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发展方向,还关系到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发展,财务报表的自身准确性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相关决策,同时还能作为企业某个时间段发展的考核准则。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企业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家的外贸经济发展效果越来越好,直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良好的财务政策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

1.企业集团应该采取集约化方案,完成产业聚焦任务。

结合我国相关政策不难发现,我国的优惠政策逐渐向产业方面靠拢。企业集团的政策体系设计主要以产业为中心展开,通过采取科学的产业政策推动我国主导产业的聚集,从而推动我国园区的转型工作落实。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研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企业集团发展基金的创建力度,不断完善其风险制度,大力支持企业集团发展资金中贷款风险的补偿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集团相关企业的融资操作方案,采取科学的投资政策推动我国企业项目发展,及时核实企业内部金融服务管理工作,增加金融方面的管理控制力度。企业不同部门的项目费用数据应该如实记录下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成本费用使用记录标准。特别是针对企业各项人工费用、材料、维修费用等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不同部门应该结合预算需求进行日清月结。

2.应该认真落实好企业集团运行管理工作。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制定良好的企业集团运行管理方案,市场策划和市场目标得到明确之后,还应该积极了解同行业其他产品的优势,结合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及对企业利润需求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目标,并按照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方式来进一步了解企业集团的产品成本管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标准,创建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不断优化企业集团的费用管理方式,把目标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创建科学合理的市场销售网上平台,进一步确定好企业集团中的费用标准,尽量把企业集团费用控制爱合理范围内。此外,还需要借助科学的成本管理方式完善企业集团目标成本规划,结合目标导向型成本管理方式的需求,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产品目标成本。产品目标成本的计算具体如下所示:产品市场价格-企业集团目标利润=产品目标成本。只有明确了企业集团目标成本,就能够进一步确保相关目标的认真落实,如果无法再有效的时间内完成目标成本,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惩处,进一步实现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取得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十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作为“七大战略”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认真领会乡村振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标准,积极谋划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和具体路径,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将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打造产业兴旺的高地。农村产业是薄弱,必须借助外力才能有所发展,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以工促农,推行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锻造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将农业与文化、乡村旅游、乡村休闲等三次产业深度链接,打造生态农业、田园乡村、生态乡村,吸引市民下乡,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产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民、店铺变电商、民房变客房、粮站变银行。

二、与环保工作相结合,打造生态宜居的胜地。长期以来,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脏兮兮、臭烘烘、乱糟糟,让人恶而远之。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农村环境,否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首先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在农村环境治理实施上下功夫。要大力建设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体系,使农村生话环境更清洁。要在发展绿色农业上下功夫。农村不是高污染企业的“避风港”,要坚决将有害环境的企业挡在农村之外,确保农村是绿色企业的净土。要在提升农民环保意识上下功夫。要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三、与农村改革创新相结合,打造生活富裕的宝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通过农村农业的各项改革创新,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盘活资源促增收。农村有大量闲置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资源、秀美山水是资源、空闲民房是资源、民俗文化是资源等等,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让这些空闲资源活起来,加快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步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效益促增收。同样的一亩地,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同样大有可为,要结合地方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探索“种养结合”等高效模式,提高生产效益。精准扶贫促增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进入攻坚阶段,行百里者半九十,难走的路在后半程,扶贫工作越往后难啃的硬骨头越多,农村生活富裕不能丢下贫困户,眼下,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持续探索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助推贫困农户脱贫奔小康。

四、与基层党建相结合,打造乡村治理的阵地。小乡村也是大社会,不可忽视治理,乡村稳,基层才能稳,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加强乡村治理,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工作引领,不断增强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必须坚持参与村务、管理村务的主体地位。

五、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打造乡风文明的福地。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的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强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进农村、走进农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农民的思想潮流。把弘扬传统道德与培育文明新风结合起来,引导村民热爱生活、健康生活,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特质,赋予其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培育新时期平利精神的一个有效载体。建好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留住乡村之“魂”,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十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乐至县作为四川省的“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农业、农村、农民现状。

(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全县农业基础条件差,田地分散,地块较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欠账多,水利设施老化严重,近年来,虽然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村村通水泥路项目,但从全县来看,比例仍然偏小,“田网、路网、渠网”等配套设施仍不完善,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项目支撑能力不强,缺乏统一规划,项目打捆使用,农口部门之间没有很好好契合,各行其事,各自为阵,造成有项目无产业,有产业无项目支撑。

(二)农业经营者素质不高。

受传统农业的影响,我县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居多,农户经营较为分散,直接导致产业规模小,很难进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农村人员结构老化,18-60岁真正意义的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断代现象突出,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双双短缺,部分乡镇农技部门有的农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我县龙头企业(业主)发展规模较小,示范引领作用不强,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辐射带动效果不显著,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能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目前我县农产品交易市场平台建设滞后,交易方式单一落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产销难对接,农产品产业链的各环节基本是分离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农产品销售还缺乏全方位的信息引导,缺乏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其指导生产、引导销售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基层政府服务能力不强。

乡镇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上进人渠道窄,影响了干部补充,且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部门挖走,造成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老化、青黄不接、断层严重。部分乡镇中年干部由于学历和知识层次偏低,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认识不到位,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知识的能力较弱,习惯于用传统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落实示范带动、农业产业开发中,缺乏创新能力,点子不多,办法不实用。部分乡镇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组织动员群众能力差,面对实际困难时往往显得办法不实用,与群众打交道存在障碍。部分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懈怠思想,缺乏勇于担当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贻误了发展良机,造成了工作被动。

二、建议意见。

(一)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建设丘区现代农业强县提供全方位人才保证。一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农业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从政治高度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二要扎实推进纪律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开展正风肃纪,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大兴敢于担当、狠抓落实、为民服务、调查研究、清正廉洁之风,在全县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牢固树立农业系统干部良好形象。三要扎实推进业务能力建设。坚持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引导农业干部职工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法治、信息化和以点带面的`方法推动工作,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

(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深、分工明细、服务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纪人、职业农业经理人,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推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专业农户”等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提供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检测检验、农资供应和市场营销等服务,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坚持示范引领、创新推动,创建一批省市级示范社、示范农场。

(三)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一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设施覆盖行政村比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二要推广和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加强对生物质节能炉具、秸秆固化综合利用、沼气、太阳能节能房等新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利用,积极引导农村能源结构的转变。三要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村社通水泥路项目,完善“田网、路网、渠网”等配套设施,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四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实保障农民住房安全。

(四)加大农业项目资金整合。

充分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项目资金整合,注重产业发展的科学合理规划和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实现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实现种植业产业链更加紧密有效。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对我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合理利用政策、打捆项目资金、科学安排落实,最大化发挥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市场资本,助推全县畜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生物有机肥厂项目建设,建立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综合利用,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

优秀乡村振兴论文论文大全(15篇)篇十五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总书记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习近平主席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__-20__)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可以回顾自己的所思所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例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鼓舞。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
发言稿的撰写还需要考虑到听众的需求和背景,以便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互动和交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发言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发言稿写作有所帮助。下面,我围绕“学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指导。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典型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
班级活动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在班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才艺和能力。最近我学校搬迁了,班级的空间布置变得更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施工,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施工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施工专家。建筑设计(autoc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反思,可以深化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如果你正在为写心得体会而纠结,不妨先来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灵感。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体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总结并概括自己的成长和收获。欢迎大家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反思得出的有关学习和成长的结论。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自己对培训的理解和体会进行了深入的表达。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有效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检讨书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举止。检讨书范文:检讨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懈怠,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心态,决心从内心改变,积极面对
优秀作文应该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这是一些杰出作品的摘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积极的借鉴和启示。天空中,小鸟“叽叽喳喳”欢叫着:“
思想是人们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动因。思想的传达需要借助适当的媒介和渠道,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传播效果。做一件事需要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能够让我
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小编精选了几篇写得不错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策划方案是指在整个项目或活动进行之前,对于目标、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如果你对如何制定策划方案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的一些案例分析
检讨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反思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言行。请大家浏览以下的检讨书片段,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写一份成功的检讨书。尊敬的....教师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轨迹进行记录和回顾,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以下范文中涉及的话题非常丰富,从学习方法到人际关系,从自我管理到团队协作,都有精彩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和策略。计划书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计划和具体行动步骤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安排,它可以帮助
思想是人类在头脑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和综合的能力,它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和判断力。思想像一面镜子,能够给予我们指引和启示,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思想的世界是丰富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要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时间过的真快新的学期开始了,孩子们都回来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制定计划的步骤和要点。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总结和概括,通过写作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实践中的问题和意义,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合同内容,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咨询法律专家。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合同协议参考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通过学习这些策划方案,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策划能力和创造力。价格减一半,1秒杀20xx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赌博,作为一种充满诱惑力的娱乐方式,
部门是一个组织中负责特定职能的分支,它能够有效协调和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我觉得我们需要优化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了。部门是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在不同领域发挥重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看过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后,我对写作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个简简单单的字眼。却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与作者的观点和情节进行对比和交流。接下来是一些不错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出大家写作的灵感和想法。小裁缝是这篇童话里的
良好的讲话稿可以帮助演讲者准确表达观点,拉近与听众的距离。阅读优秀讲话稿范文的同时,要注重自己的创作,发挥个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各位领导、老师:下面我简单说下本
幼儿园中班的教育活动包括游戏、合作学习、艺术表演等多种形式。下面是一些幼儿园中班总结的范文样本,供大家查阅和学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健康体育游戏《少林好儿
演讲稿范文的撰写过程中,演讲者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以确保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在阅读这些演讲稿范文时,我们可以思考它们的观点和论证过程,以及它们对问题的
读后感的写作过程中,小学生可以不断探索和思考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升自我认知和情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小学生读后感佳作,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我读过许多书,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流畅,更需要思想独到、观点独特,让人叹为观止。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借鉴他人的优秀之处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总结范文的写作要注重总结性和启发性,可以在总结中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下面是一些成功创业者的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励大家追逐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从一个学期开始,初
合同协议是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设立的重要文书。浏览以下合同协议范文,可以帮助你掌握合同的基本结构和要素。(需方)(以下简称甲方)。(供方)(以下简称乙方)
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发掘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充分运用生动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
心得体会是一种记录思考的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激励。
申请书的结构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其中引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请查看以下申请书的样本,以便更好地了解如何写一份出色的申请书。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_航
合同协议是一种约定双方权益和责任的法律文件,它可以确保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下面是一些合同协议范文,供您参考,希望能对您起到启示和指导作用。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产生的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感的感悟和概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作为一名清官,是每
入党积极分子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各行各业的入党积极分子纷纷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和能力,让人们为之钦佩。短短两天的入党积极分子
读后感是一篇阅读反思的文章,通过对书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思考,表达读者的感受和理解。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培训心得是将学习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提炼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值得一读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职业经理人,顾名思义,就是专门
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是一种庄重而又庄严的仪式,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敬意和祝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反映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的国旗下讲话稿。亲爱的老师和同学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以及参与者的反馈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示范,通过阅读和学习,或许对你的写作有所帮
合伙协议是合作伙伴之间规范合作行为的重要工具,通过它可以减少合作中的纠纷和风险。熟悉合伙协议的范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评估各项条款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甲方:(以下称
在撰写更多申请书时,我们需要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经历、能力和成就,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更多申请书范文时能有所收获,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申请书。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经历、经验或学习的总结和概括,以达到提高自身能力和思考力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我想我们都应该积极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吧。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
范文范本涵盖了各种题材和文体,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读者。值得一提的是,以下范文范本不仅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作品,而且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本学期将在学校的领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总结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走向葱茏的六月,花蕾是你的年
在写工作汇报时,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陈述事实,不做虚假夸大和隐瞒真相。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工作汇报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从__年__月__
范文范本具有普遍适用性,适合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概要本计划主要内容为
转让合同是一种标准化的合同模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中使用的转让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经验。转让方:(三人)(简称甲方)。受让
新闻报道的形式多样,有文字报道、图片报道、视频报道等不同形式。如果你对新闻报道感兴趣,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新闻案例和范文,与大家共享,探讨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讲话稿的撰写过程需要事前准备和大量的背景资料收集,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讲话稿的撰写需要注重语言的流畅和对听众的引导,以下是一些优秀讲话稿的范例,供大家参
心得体会是我们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的重要资源,通过互相交流,我们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
经验材料是成功路上的指南针,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得力助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实用的经验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是在学习《_》方面,个人学
实习报告是实习生在实习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和体会的结晶,也是对实习单位的一种反馈和感谢。接下来,请欣赏一些实习生写的实习报告,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实习的经历和成果
教师工作总结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师工作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后,对所获得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记录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的机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此处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培优转差”
心得体会是个人的思考和感悟的结晶,体现了个体对经历和困惑的理解和思考。【示例文本二】通过实践和总结,我发现自身在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建立信任和保证合作关系顺利进行的基础。合同协议范文中的案例和条款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合同起草的专业水平和准确度。甲方:乙方:为坚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
在写心得体会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客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观点。学生由小学升到初中,课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并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考察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它可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中华魂》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
心得体会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地总结和反思。
合作可以促进共同进步与共同成长,共同实现成功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合作学习的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合作的原理和方法。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的纽带,从而开启更广阔的思想空间。4.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
总结是反思和思考的机会,是对自己思维和行为进行评估和优化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本站发布2019教师教育教学工
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模板,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调整。学习团史相关知识是一种重要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精彩摘要,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咬文嚼字度岁月,含辛茹苦又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或文章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下来的一种文学作品评论,是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观点表达。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可以让我们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个人性质。请大家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心得体会有所帮助和启发。记得庄子的'一
和解协议的签署需要双方达成共识并尽可能考虑到各自的利益和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解协议在纠纷解决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范文。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个重要的场合上与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和观点。通过阅读不同场合的致辞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开阔自己的视野。同志们:大家好!春回大
调研报告需要客观、准确地呈现调研结果,避免主观偏见和主观臆断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调研报告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县属偏远山区,是一个以农业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这些范文也许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某个问题或经历。小时候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见手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某个事件或者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本周学校组织英语教师去一小聆听了吉
调查报告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个人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里有一些经典的调查报告案例,读完可以让你对写作有更多的思考。
写一份出色的更多申请书需要认真准备和深入思考,以展示申请者的个人魅力和与申请职位的匹配度。这些申请书范文不仅有着优秀的内容,还展示了申请者的杰出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工作总结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结构的合理和逻辑的严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成果。希望这些教学工作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帮助
合同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双方的权益,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行业专用的合同协议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推动审计信息
在单位中,每个员工都应该把自己的个人目标与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形成良性互动。范文五: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单位工作中的优势和缺点,进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聘用劳动者的基本依据和法律保障,双方应当切实履行合同义务,共同建设和谐劳动关系。阅读一些经典的劳动合同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合同写作水平和审视能
通过总结工作经验,我们可以加深对工作目标和职责的认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执行力。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希望能够对大家写好工作心得有所启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展望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的重要环节,能够为我们制定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借鉴他人的总结经验是一种快速提升自己写作技巧的途径,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范文。星期日上午,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优劣势的反思,可以提高自我提升的效果。下面是一些值得阅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迪和帮助。本人系福州大学统计学专业的一名学
更多申请书是让我们有机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展示才华和潜力的绝佳机会。申请书的写作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思考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的基础,有助于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工作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更深入地思考一些琐碎和平常的事情,从而找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下面是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深度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今年初春的三月,处处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机会。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和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过程,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总结和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写月工作总结也是对自己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的一种展示,通过书写准确、简洁的总结,我们可以在职场中赢得更多别人的认同和尊重。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写月工作总结,小编整理
精选范文通常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筛选的,质量较高,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这是一份关于精选范文的合集,其中包含了一些流传已久、广受好评的作品。企业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
在工作、学习、旅行等各个领域,都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成长和体验。下面是小编精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一起欣赏和学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一份好的培训计划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能够适应不同阶段的员工学习和发展需求。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培训计划的实施经验和注意事项。校本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
优秀作文在表达观点的同时还要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借鉴和吸收其中的优秀之处。我的爸爸个子不很高,长着一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通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得出的一种有价值的经验和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