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能够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并得到启发。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一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
(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二
课文记叙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故事。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一天晚上,围绕藏着情报的“半截蜡烛”发生了一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课文一二节简单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并对故事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作了铺垫。第三到七节具体描述“一天晚上”围绕“半截蜡烛”展开的故事。
课文语言精炼,情节紧张,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充满戏剧冲突。
半截蜡烛是串起全文的一根线索,它的“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关系到藏在蜡烛中的情报的暴露,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性命,更关系到法国人民的生死存亡。因此,教学时,重点围绕这根主干逐步展开。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透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述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资料进行解释,并能参与导演剧本,深入体会“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教学重点】。
1、弄懂课文资料,能联系课文具体资料解释生字词。
2、转变主角,以导演的主角文本,咬文嚼字,体会人物品质。
3、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潜力,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老师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2、检查预习状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
(2)检查文中的生字生词是否认识且读准。自由读,只读,齐读。
(3)出示难读的长句子,指导练习读。
【设计意图:指导长句子的读法,学会用恰当的停顿来很好的读。】。
(4)同学们在自学时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没有去查阅资料?交流二战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课外书等方法搜集资料,并能分析、整理资料,提高运用资料的潜力。
(5)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一)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安全)。
2、这是一个怎样的办法?(绝妙办法)妙在那里?你是怎样体会的?(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她对情报收藏十分负职责,办法巧妙,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3、指导感情朗读,自由度,齐读。
【设计意图】紧扣“绝妙”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伯诺德的机智、勇敢,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二)过渡: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但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
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必须——(十分焦急、十分紧张)。
2、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明白,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学生抓主要词语体会,状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指读,全班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紧紧抓住描述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3、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
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他们是怎样与敌人周旋的又想出了那些绝妙的主意呢?请仔细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有关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的动作、神态、语言、心里活动的描述。
(三)全班交流。
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1)“平静”:从哪里感觉她很平静?个别读,体会。
(2)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读,再次体会。
(3)内心这样的不平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平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再读,加深体会。
(4)小结:同学们很会学习,透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透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纳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得镇定,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5)“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似乎”体会到什么?(没有,安全只是暂时的,因为“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设计意图】将伯诺德夫人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透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3、蜡烛还在燃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状况越来越危急了,杰克与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5、6两小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去思考。
4、我们一齐来看看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1)“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升个火吧!”(镇定、机智)读。
(2)“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待着”(镇定)体会,读。
5、“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说这半截蜡烛是最可怕的?
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
我的心都快要窒息了!让我们一齐来读!
【设计意图】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去了解人物的内心。
(1)“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能够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a什么叫“娇声”?
b怎样“娇声”说的?
c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联系前两次)。
(2)“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体会,朗读。
【设计意图】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去了解人物的内心。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在妈妈和哥哥的办法都没能成功的紧急时刻,她最小,却以自己的聪明、镇定战胜了德军!老师和你们一样,真的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小节,读出他的机智、勇敢。
(四)望着这盏在最好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情绪怎样?(如释重负)他们会怎没想?指说。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提高学生的想象潜力。
(五)师总结: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同学们,他们的这份勇敢与机制,来自哪里?(来自对祖国的爱,来自对敌人的恨,来自对世界和平的向往!)。
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活动课上演一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能够帮忙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三
4,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1,理解课文,感悟伯诺德一家的勇敢机智;
2,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一、 导入揭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建议概括时用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桌互说,指名说。
2,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3,交流分法及理由。
三、 学习第一部分——藏秘密
1,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预设:全文以半截蜡烛为线索,半截蜡烛很重要。)渗透可以以重要事物或主要线索为文章取标题。
2,请画出表示半截蜡烛很重要的句子。
3,交流
从哪些词语读出重要?有感情朗读。
(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3)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从哪个词体会到蜡烛重要?“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造句。
四、 学习第二部分——护秘密
1,你猜,金属管理可能藏着什么秘密?
4,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诺德一家与敌人展开了周旋,他们是怎么与敌人周旋的?读课文第二部分。
5,总的交流三人计策(换油灯、搬柴、上楼)
6,细读第二部分,思考你最佩服谁?交流,谈三人的聪明之处。
重点(1)杰奎琳 沉着冷静 (动作、神情的掩饰、语言上的恭维、降低防线)
(2)伯诺德夫人 不动声色 (读伯诺德夫人的话)
(3)杰克 若无其事
7,分角色朗读三人的语言,关注括号里的动作、神态。
五、 小练笔
2,写颁奖词
4,交流
六、 了解剧本特点
1,浏览课文,思考剧本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
2,交流小结
(1)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2) 以对话推进情节发展
(3) 以对话为主,同时写出当时环境,人物的神态及动作。
七、作业:准备表演《半截蜡烛》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1、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五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
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请同学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这道填空:
(在这场战斗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的周旋真可谓是呀!)。
指名答:相机板书。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出示课件)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
(1)学习读画。
(2)交流:
师:当德军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
1、指名读: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我们来看看此时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
2、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带着这样的体会,你再读读。
点出重点词指名读,还有谁来试试。
师:是呀!这小小的半截蜡烛关系着一家三口的性命,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吧!
3、带着这样的心理感受,我们再回过来读读刚才画出的那句,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从容不迫)。
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
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方法学习第5自然段。
出示学法指名读:自由读(知情节)。
默读(划句子)。
品读(说体会)。
师:我们在自学时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二)第五自然段。
1、学习自学。
2、交流:
1)你划的什么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体会读)。
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好吗?还有谁想跟他比比的?指名读。
师评:你读得真好!好像杰克一样,内心紧张外表镇定!
2、你还划出哪些句子?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指名读:从这句你又感受到什么?感受这么深刻,你定会读好的,多么深刻的感受啊!你学得真不错!让我们再次聆听你的朗读,分享你朗读的感受。
坐待什么?(机会、厄运)联系上下文,说说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呢?指名说。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气氛的紧张?
烛焰摇,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叙述:是呀!时间每过去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空气中弥漫一股火药味,从微弱的烛光中我们感受到危险迫在眉睫,此时的蜡烛就像是屋子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谁通过朗读紧张的气氛读出来。
评价:读得真好,仿佛把我们带入那种情境中去了。
大儿子杰克与德军的周旋真是惊心动魄呀!让我们再来细细地体会一番吧,你再来读读,过渡:我们似乎听到了伯诺德夫人砰砰的心跳声,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用她的聪明才智保住这半截蜡烛,保住了情报化验为夷,请同学自由读读6。
4、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同桌上先练练。
5、指名分角色。
6、评价“娇声”
(娇声读好了有什么作用?)。
四、小结:
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
五、作业。
(1)练笔。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六
知识认读5个字。
能力讲一讲或演一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思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民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用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入侵的敌人。
教学重点能够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伯诺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战争的背景资料。
1、认读生字:蜡(注意与“腊”的区别)尉(蔚)厄奎(书写)
2、词语:绝密——极其机密的。
绝妙——极美好,极巧妙。
厄运——不幸的遭遇。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1、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子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周旋的?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画一画。
2、自己简单说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3、伯诺德一家为保护情报先后用了哪些方法?指名回答。
(保住情报的过程险象环生。首先是德国中尉顺手将半截蜡烛点燃,伯诺德一家三口立即感到事态危急。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就会自动熄灭。一切就会暴露无遗。两个孩子则“脸色苍白”。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用一盏油灯代替了蜡烛。没想到时过不久,蜡烛被德国中尉重新点燃。紧接着是大儿子想借取木柴之机拿走蜡烛,遭到德国中尉的粗暴阻拦,蜡烛在继续燃烧。大儿子虽然知道厄运即将来临,却仍然镇定自若。最后,小女儿以上楼睡觉为借口,从容地拿走了所剩无几的蜡烛。就在她迈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终于化险为夷。)
4、理解语言
伯诺德一家人默契配合,与敌人周旋表现在哪里?生答后总结。
(1)内心焦急万分,表面不动声色。
(2)沉着冷静,谨慎行事。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一读,说一说。
5、师小结: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一家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终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1、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生生交流,师巡视、倾听、点拨。
3、讲一讲、演一演这个故事。
4、小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法国人民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写一篇读后感。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七
1、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3、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
师:中国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
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2、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内容。
生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人物语言。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读读课文,看看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生读课文,交流。)。
1、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投影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吹熄了蜡烛。)。
师: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答)她为什么这么焦急?(生答)。
投影出示:
蜡烛点燃了,万一烧到金属管,将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
师:是啊,蜡烛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的蜡烛仿佛成了这个屋子中最可怕的东西。尽管母亲内心焦急,但当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生答。
师:哪位同学带着平静的语气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名读。
板书:
勇敢,机智。
师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勇敢与机智。
2、儿子的表现:
师:蜡烛被吹熄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又一次被点燃了。面对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伯诺德夫人的儿子又有了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描写杰克的语句。
(生读课文交流。)。
投影出示:
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师:以天冷为由也想把这半截蜡烛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是没有成功。你觉得杰克的表现怎样?师板书:
勇敢、镇定、从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答。
师:能说说什么是若无其事吗?生答。
师:在敌人的面前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有多难呀,可是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杰克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此从容、冷静。他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巴顿将军的一句话:谁都害怕战争,但只有懦夫才会让自己的恐惧战胜责任感。你能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杰克的话吗?生读。师评价。
师:那请同学们再设想一下:杰克去柴房后还会不会再回来?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八
学习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思考:
a.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c.主旨:
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赏析。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
对蜡烛的6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2.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
(3)保护遗体——想到。
(4)烛光闪烁——想到。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3.讨论:作品中反复描写战争的场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新课标第一网。
4.作品中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总结概括老妇人的形象?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九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和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字新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打开听写本。
听写字词。
写好了吗?对照大屏幕校对,写错的字再写一遍。
书空:厄
二.教学课文:
2.出示:半截蜡烛燃烧的画面(黑板)
蜡烛点燃了,烛焰跳动着,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心也越来越紧张。伯诺德夫人知道——(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自己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6)
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
3.同学们,能不能让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不能!)
能不能把蜡烛直接拿走?(不能!)
于是,他们一家展开了与德军的周旋(板:周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谁来读?
每个人自己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做法让你很佩服?(7—8)
(她是怎么说这句话的?谁来学着说一说?
她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你从哪里看出她其实很紧张?
她为什么表现得这样镇定?)
同学们,你们很会读书。从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伯诺德夫人其实很紧张,但是她表现得很镇定,真令人敬佩。自己来读一读这段。
指名读(2)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却能表现得这样镇定自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真的过去了吗?(没有)
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出示蜡烛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也越来越危急。这时候,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指板书)
自己来读读课文的.5—6自然段,学习刚才的方法,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勾勾画画,试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静下心来读。
5.大儿子杰克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说说你的感受?
(通过动作、语言分析人物镇定的外表和紧张的内心。
谁来学学杰克的话?
还有什么感受吗?
同桌读杰克搬回柴的动作。)
书捧好,齐读这几句。(烛光摇曳……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7.(教师语态转轻松)这时候,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的声音。她是怎么说的?谁来说?
她有什么值得你佩服的地方吗?谁来说?
(谁来学学她的娇声说话?你能打动我,但还不足以打动那个凶残的德军。
指名男生,女生读,女生齐。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十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话,将自己感悟到的语气读出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利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小动物头饰。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请同学们读读课题———红蜡烛。随即指导生字:蜡烛。怎样记住它们?课件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这个童话讲的什么事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自主学习。
(1)自己读文,画出本课要认的'!'个生字,标出自然段。
(2)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有生字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小组学习。
(1)同桌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相听、评,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2)遇到读不准的地方,两人多读几遍。
(3)互相当小老师,出示小卡片检查生字认读。
3、反馈练习。
(1)课件出示!'个生字及词语,指名开火车认读、小组竞赛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书,学生间评价。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感悟,重点突破。
1、抓住人物语言进行朗读感悟。
课件出示猴子的话,指导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体会。
(1)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危险!危险!不能离它太近,会炸的!”
(2)师生评读,读出猴子的心情,并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3)分角色在小组中表演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全班交流评价,要能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说,这样演。
2、抓住人物动作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默读自然段,画出描写他们动作的词语,想想什么意思。
(2)自选一个小动物,读出它的表现。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
(3)汇报交流,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见解。
指导:
小乌龟:“只好、刚刚、再也不敢”读出害怕、胆小。
黄鼠狼:“光绕着花炮转悠,就是不敢去点火。”
野猪:“跑上前去,把那家伙点着了。”感悟野猪非常勇敢。
3、再完整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看看插图,想想别的小动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整体感悟。
完整地读读课文,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你最喜欢哪个动物呢?
(四)拓展实践,训练想象。
想一想:当大家知道原来是一枝蜡烛后,他们又会说什么呢?
演一演:课下在小组中合作表演,比一比,谁的想象最有新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演上节课的续编故事,评选最佳表演小组,最佳想象个人。
2、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生词。
(二)学习生字。
1、自主识字:自学会写字,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讨论交流记字方法。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根据字的形义特点记字。
同学们可以用旧字加、换偏旁的办法记;也可以根据字的形义特点记;还可以创造自己的方法。
(2)生字找朋友游戏。把字的部件和偏旁拆开,发放到小朋友的手中,听到这个字的读音后,这两个小朋友立即组成相应的生字。
3、词语拓展积累。
(1)找出课文中的词语。
(2)拓展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展开小组竞赛)。
(3)积累我喜欢的词语:
(三)指导书写。
1、观察本课的生字,按照不同结构特点,给它们排排队。
2、分别观察这些字在田格中的位置,你觉得哪个字、哪一笔不容易写好?
重点指导:爬。注意左边的捺要托住右边的“巴”。
教师再次提示:写好左窄右宽的字,注意写字姿势。
(四)学生试写字头,教师巡视指导。
个别辅导与生生评价结合。
板书设计。
红蜡烛。
小心翼翼、你推我搡、一步一步、光转悠……。
危险!危险!
静悄悄地发出柔和的亮光———原来是……。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十一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拂晓瓦砾地窖鞠躬烧灼偷袭间歇耸立匍匐颤巍巍。
僵硬舀水腋窝揣在屏障肃穆精疲力竭。
二、导入。
1、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撒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时的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注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这个南斯拉夫母亲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她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爱和恨是鲜明、深沉的。作品刻画老妇人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战士的爱,让读者感知到这位母亲伟大的内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练笔:
阅读这段文字,设想下段落中的老妇人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一二百字。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只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用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导从老妇人对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四、问题研讨。
1、文中的“蜡烛”有何作用?
2、文中多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2、联系课文内容,描写一段老妇人的外貌。
3、预习下一课。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十二
1、熟读课文,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2、了解通讯这一新闻文体的特点。
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善良的本质,让学生体会向往和平的人民共有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
1、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教法
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蜡烛相关的课文,这就是俄国作家西蒙诺夫的一篇新闻通讯《蜡烛》。
听写词语并注音:地窖拂晓耸立灯芯匍匐瓦砾
舀出灼烧腋窝肃穆鞠躬
1、简要介绍写作背景。
二战末期,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钟)
2、介绍通讯有关知识。
(消息一般概括性报道事实,通讯则是对事实进行完整详细的报道;消息与通讯在表达方式上一般以叙述为主,描写议论成分少;消息语言简洁平实质朴,通讯讲究文采,语言形象,鲜明生动。)(5分钟)
1、[提问]复述课文故事
用战地上的一件小事,表现出人性善良的力量,表现苏南两国人民深厚情谊。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弱埋葬战士,为战士守灵,可概括为“敬爱”与“哀痛”。
2、通过课文语句分析。
[提问]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与描写。)
3、[提问]整理出文章中共几次写到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
【炮火11次、蜡烛6次、黑巾4次、老妇人动作6次(三爬三跪)】
4、[提问]从这些重复的描写中,可以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黑色的大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5、[提问]感人在什么地方?
(题材感人——战争中的人民;细节描写真切——炮火连天,年老体弱的妇人吃力掩埋战士、摆正遗体,亲吻额头,像亲人一样、点起珍藏45年的蜡烛,全文突出蜡烛,任读者沉浸在烛光所营造的意境中。)
今天,我们学习了西蒙诺夫感人至深的《蜡烛》一文。从中我们了解了通讯这种
教学时间:一课时新问题材的特点(请学生复述);战争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极端状态,战争也是对人类生命的挑战,当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呈现的时候,往往就能看到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可以发现善良是人性中共通的一点。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体会了课文中细节描写里所传达出的真挚感情,这不是一般的人类感情,是在极端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性深处的善良,敬爱与哀痛。老妇人的爱,是一种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母亲般的爱。战士牺牲的精神让她无所畏惧,是人类美好情感的体现。
完成课后第二题。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十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二)教材内容的理解。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三)学生情况的分析。
当今的初中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接收时大块朵颐多过细品慢赏,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品味美,开阔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
(2)形象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3、情感目标。
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一、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二、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其中第一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课时的安排:一课时。
说明:本文是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为自读篇目。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要把课改真正地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一、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学,重视学情的调查和学法的研究,教学相长;
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品味感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与课文相适应的课堂氛围,并相机给与指导和启发。
三、教师不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因此我确定教学方法如下:
1、比较阅读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十四
1.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快速浏览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这半截蜡烛特殊在什么地方,要求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绝密”“绝妙”。
2.伯诺德夫人这个“绝妙”的方法是否就万无一失呢?如果半截蜡烛保不住,结果会如何呢?读第3自然段。
3.投影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讨论:如果蜡烛出现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会怎么做?(多元解答)。
设计意图:阅读要善于取舍,先昭示后果的严重性,便于学生理解后面一家三口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蜡烛,促使学生尽快“入境”。
4.感知伯诺德夫人。
(1)(投影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的。
(2)圈出伯诺德夫人说的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应该强调哪个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3)请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举意在使学生读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朗读体现出个性。
(5)句子比较:“一场危机过去了。”能否用这句话替代课文中的原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需要通过感悟,更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从而感受文字运用的恰当、精准。
5.感知大儿子杰克。
(3)杰克端走蜡烛的理由已经被否决,他还需要不需要搬回木柴生火,为什么?(引发争辩)。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并交流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让人人动口、动手、动脑表达真情实感。抛出一个争辩的话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擦出火花,改变阅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局面。
6.感知小女儿杰奎琳。
(2)难道一家三口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从而体悟语言的奇妙,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是什么支撑着一家三口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
2.在这场生死斗争中,一家三口是那么机智和勇敢,但这种勇敢机智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模仿中央电视台“2008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为他颁发“勇敢机智奖”,并请你写一段“颁奖词”。
设计意图:阅读必须“读进去,走出来”,就是要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苏教版小语教材提供了“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的两种方式。课堂教学中亦可采用“短线结合”。
母亲智慧沉着。
二战期间大儿子从容懂事。
小女儿机智镇定。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4.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6.总结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三、教师小结。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同学们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四、课后练习:1)课后练习二。2)课后练习三。
五、布置作业。
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并且用上研读与练习中的字词,300字左右即可。
教学后记:
学习本课时,我让学生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把握记叙文的要素。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老妇人的形象分析。更深层次的体会人物感情。理解文章主题。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十六
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的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增进爱国热情。
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装有情报)。
2、是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半截蜡烛,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精彩的战斗过程.
1、学习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跟德军周旋的。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3-7自然段,完成练习。
1、说说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
2、想想大儿子杰克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体会人物的特点。
3、找出小女儿杰奎琳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想想从中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1、当德军点燃蜡烛后,伯诺德夫人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呢?
出示句子:(1)“伯诺德夫人知道……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指名读,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伯诺德夫人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点出重点词指名读。
出示句子(2)“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把蜡烛吹熄。”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临危不惧)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
2、引读过渡: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为什么?
出示句子:(3)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大儿子杰克的机智)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好吗?
出示句子: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指名读:从这句你又感受到什么?让我们再次聆听你的朗读,分享你朗读的感受。
联系上下文,说说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呢?指名说。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气氛的紧张?
出示句子: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大儿子杰克与德军的周旋真是惊心动魄呀!指名学生通过朗读把紧张的气氛读出来。
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用她的聪明才智保住这半截蜡烛,保住了情报,化验为夷。
4、我们来分角色朗读第六自然段,同桌练练。
5、评价“娇声”(娇声读好了有什么作用?)。
(6分钟)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演一演。
(1分钟)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
练笔:课文中运用了大量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腻地刻画,当杰奎琳把蜡烛拿上楼去,一家三口心里又会怎样想呢?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一个人物,写出他(她)此时的内心独白。
伯诺德夫人:换油灯吹熄临危不惧。
杰克:搬柴火端起从容镇静巧妙周旋。
杰奎琳:去睡觉端走聪明过人热爱祖国。
蜡烛教学设计教案(热门17篇)篇十七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练习讲童话故事,学习编童话故事。
学会生字词,学习编童话故事。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认读本课的生字并学会书写。
生:想。
师:对呀,读熟了,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了!你看,这么多字宝宝正等着我们认识他们呢!大家互相合作就能很快认识他们了,哪个小组将成为“识字冠军队”呢?有什么窍门吗?请各小组的组长说说看。
小组长1:先读生字读音,再读圈有生字的句子,就能很快记住生字读音。
小组长2:读读音的时候,小组里四个人每人读一遍,其他三个同学要帮忙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生:先把生字根据结构分类,这样记起来比较容易。
师:对,老师有个建议,各小组把生字分类以后,可以两人一组,一组记左右结构的字,一组记上下结构的字,最后再记其它的字。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你有不同意见要提出来。
师:现在我们开始学习这课的.生字。
(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师到各小组指导合作学习)
第二组的学习情况
小组长:我们把生字拼读一遍,我先读。请你们认真听,等会儿纠正我读错的读音。
(其他同学认真听)
组员:都对了。
小组长:请青云和昭杰读,青云先读,读完昭杰读。
小组长:昭杰,“柔”的音序是“r”不是“l”,请跟我读:“柔”。
昭杰:“柔”,谢谢!
小组长:现在请明文读。
青云:明文,请注意“烛、炸、处、绍”都是翘舌音,请跟我读。
明文:“烛、炸、处、绍”,谢谢你!
师:还有一个字跟“柔”字一样,音序也是“r”。
小组长:现在,我们一起读带生字的句子,我们按顺序轮流读。
师:组长,先让小组同学划出这些句子。其他同学读的时候,自己一定要看自己划的句子,并握着笔。这样,不但可以检查自己划的对不对,还能准确圈出同学读错的地方。
(小组轮流读带生字的句子)
师:看来各小组都学完了,现在请各组长汇报小组学习中最易读错的字。
各小组长汇报,老师板书,并请各小组长领读易错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