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的总结。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一
“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我们的历史教学还在不断重复着“记―背―忘”的三步曲,这显然与培养适合21世纪人才的教育要求相左。研究和改革眼前这种知识、经验传授型的历史教学结构,应当是教育发展的题中之意。
问题症结的分析。
剖析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结构,发现其阻碍学习思维活动的症结,存在于表述历史课程逻辑结构的教科书中,而学习者所以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其根源是作为教学活动中介(而不是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
教科书是通过排斥作为思维刺激物的疑问来排斥思维的。主要表现为:1.教科书所收历史结论不仅太多而且太“权威”,容不得半点置疑。2.课本以对历史事实符合逻辑的描述,取代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展示。结果是,既剥夺了学习主体了解历史原貌和选择重点描述历史的概括思维活动;又因省略了由事实而至结论的分析、论证,使学习主体因理解困难而发生心理建构障碍。3.教科书缺乏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创设历史学习的问题情境和理解历史极为不利。4.教科书避开史学的研究对象、原则、方法等基本问题,不提供评价和判断历史的价值尺度,使学习者从人文教育方面展开思维感觉困难。5.教科书内容多、记忆量大,也从一个方面诱使学习者为应付眼前困难而“走捷径”,将具有理解和应用(构建认知结构)价值的学习材料一概只赋予记忆的特征,从而成为助长思维惰性的'又一因素。
学习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通过学习发现:理解即创造,理解即通过创造去重构。教材的逻辑结构只有通过心理重构,对学习者才有意义,才可能被内化。作为知识、经验传授型历史教学结构第一要素的教科书,由于不断强化了学科的逻辑结构,从而在排斥作为思维所必须的刺激物――疑问的同时,扼杀了思维的结果――理解,造成课程逻辑结构与认知思维的心理建构过程脱节。历史课程逻辑结构通过“记笔记背笔记”来实现知识传授和“考完就忘记”所反映的历史学习无意义,正是这种脱节的具体表现。
只要思维活动能充分展开,历史教学不仅具认知思维的心理建构功能,而且会产生发展学习的主体意识,形成社会科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情意教育功能。
只是在历史知识经验传播型教学结构之中,教师是作为结构要素而存在,他要在学习思维活动展开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指导学习主体间的情感交流、体验和意志力的较量、协同,会受到种种牵制。主要有:1.刚开始时,学习者的惰性,或活动由于非自身原因遭受失败而得不到理解。2.错误的学生观、授道者的尊严所引起的教学的非民主化倾向。3.教师自身主体意识(表现在对教材、考纲关系上)的缺失,教育责任心及钻研精神或学科能力方面的欠缺。4.周围环境、氛围、领导、家长的理解等对教师的负面影响。
历史教学结构的改革尝试。
[1][2]。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二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对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思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学习逻辑学的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了逻辑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使我受益匪浅。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逐步总结并阐述我在学习逻辑学科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逻辑学帮助我了解了思维的规律。在逻辑学中,我学习到了不同类型的推理和论证方式,了解了正确思维的基本原则。逻辑学让我认识到,思维不是随意发生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通过学习逻辑学,我明白了思维的前提、推导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避免陷入情绪的干扰,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逻辑学提高了我的批判思维能力。在逻辑学中,我接触到了许多逻辑谬误和悖论,学习到了辨析和纠正逻辑错误的方法。逻辑学告诉我,许多论证是不严密的,存在诸如“因果关系混淆”、“无中生有”等逻辑错误。通过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我能够更加敏锐地发现并纠正他人的错误,同时也能够更加谨慎地评估自己的论证,避免自己陷入谬误的陷阱。
第三,逻辑学让我学会了有效组织思维。在逻辑学中,我学习到了一些有效的思维方法,如概括、分类、比较、推断等。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并将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整体。这不仅使我的思维更加高效和准确,也使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第四,逻辑学培养了我的辩证思维能力。在逻辑学中,我接触到了“矛盾”这一重要概念,并学习到了相关的辩证法和对立统一规律。逻辑学教会我,事物是复杂而多变的,往往存在着许多矛盾的方面。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才能抓住事物的矛盾,找出矛盾的症结,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逻辑学的学习,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好地把握问题的焦点和要害。
最后,逻辑学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求索和思考的热情。逻辑学给我带来了许多思维的乐趣和挑战。它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运用理性和逻辑的方法去理解和解决世界上的问题。通过逻辑学的学习,我逐渐形成了一种思辨的习惯,习惯于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推理,而不是盲目过分依赖别人的观点。逻辑学使我成为一个更加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人,也使我对新知识和新问题保持着持续的好奇心。
总之,逻辑学是一门有益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思辨能力的学科。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不仅了解了思维的规律,提高了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还学会了有效组织思维和培养了对知识的求索和思考的热情。逻辑学的学习使我成为一个更加理性和严谨的人,也使我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受益匪浅。我相信,逻辑学将继续在我的求学和人生道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三
逻辑学是一门独特而又重要的学科,它涉及人类思维的规范和推理的准则。作为一名学习逻辑学的学生,我深深体会到逻辑学对我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的影响。在学习逻辑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逻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首先,逻辑学让我养成了清晰思考的习惯。在逻辑学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诸多推理的方法和规则,例如条件推理、演绎推理等等。这些推理方法的学习帮助我培养了辨别问题中的论证结构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问题的中心思想和论证链条。通过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和规则,我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部分,并进行逐步推理,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逻辑学教给我如何正确地论证和表达观点。在逻辑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例如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等等。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结构,我学会了如何将事实和理论相结合,构建一个有力的论证链条。同时,逻辑学还让我学会了如何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观点,以及如何组织逻辑和连贯的段落。这些能力对我的学术写作和演讲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逻辑学教给了我如何辩证地思考问题。逻辑学强调在思考问题时要注重分析问题的不同方面和角度,并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推理。通过运用逻辑学的方法进行辩证思考,我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逻辑学的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逻辑学让我意识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逻辑学强调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和论证,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情感因素的干扰。通过学习逻辑学,我认识到只有通过严谨的推理和论证,才能取得有说服力的观点和结论。这一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为重要,我们要能够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并运用逻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总之,逻辑学的学习给予了我许多有益的启发和思考。逻辑学让我养成了清晰思考的习惯,教会了我正确地论证和表达观点,培养了我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强调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这些能力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用,也对我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运用逻辑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四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从逻辑与语文的关系看逻辑思维训练。
人的大脑机制最能说明逻辑与语言的密切联系。科学家很早就发现逻辑思维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这个功能分区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大脑分区是一致的。发展逻辑思维,锻炼了大脑左半球,也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老师们都有这种体验,数理能力强的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也很强;很多科学家如物理学家吴健雄、钱三强,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学时期就首先以他们出类拔萃的语文能力而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逻辑思维与语文的联系还可以从语文领域的四大要素来看。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这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写是说的书面形式,作者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必须遵循人类共同的思维规律,没有逻辑思维,是不可能把复杂的道理和感受讲清楚的。至于读和听,如果弄不懂人家话语间、文章中的逻辑架构,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听懂、读懂。叶老对语文与思维关系的精辟阐述,为语文教师揭示了发展思维,尤其发展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逻辑学科知识为基础,而逻辑学科知识也正是语文知识的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总是把语、修、逻相提并论,逻辑知识短文也曾进入语文课本。目前流行着语文八字宪法之说,这八个字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生画知识树,总少不了“逻辑”的位置。可以说,逻辑是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语法、修辞等专科知识共同建构了语文知识的整体框架。可以说,缺了逻辑的语文知识是缺腿的、不完整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普及逻辑知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五
逻辑和语文学习。
一、梳理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逻辑的角度看,“概念”揭示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我们凭借概念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2)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3)“命题”是,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4)推理是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5)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不能中途,。“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肯定一个,就必须,不能两个都肯定。“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
2.根据所学知识举例。
(1)概念与词语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有的概念有许多词语与之对应,例如:
有的词语能对应多个概念例如:。
(2)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例如;“包含关系”,例如;“交叉关系”,例如;“矛盾关系”,例如,和“反对关系”,例如。
(3)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句子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小刚打碎了暖瓶”可以说成,或,三个句子表达的是同一个命题。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例如:“我喜欢杜鹃”,可以表达和两个命题。
(4)“三段论”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形式。例如: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1)下面的语句能表达命题的是()。
a.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b.能不忆江南?
c.多么蓝的天哪!
d.请把门关上。
e.你去过杭州吗?
(2)下列命题不是真命题的是()。
a.鲸不是鱼。
b.一个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
c.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d.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4.指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a.看b.瞧。
(2)a.瞥b.看。
(3)a.瞥b.仰视。
(4)a.看b.仰视c.俯视。
二、实践探究。
5.请指出下列句子的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
(1)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
(2)空军战士的雄姿在万里长空飞翔。
(3)行车速度的快慢是造成这次车祸的重要原因。
(4)隆重纪念五四青年节的到来。
(5)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6.探究释疑。
(1)一位小学生了解了智能机器人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机器人会不会比人更聪明?”
教师回答:“不会比人聪明,因为机器人毕竟是机器。”
学生质疑道:“机器人会看病,而我们都不会,许多人下棋下不过机器人,这不是是说明机器人比人更聪明吗?要是它太聪明了,把人关进动物园怎么办?”
这位学生的思维犯了什么逻辑错误?如果你在场,该怎样为他释疑?
答:
(2)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求婚者可运用什么逻辑规律来猜测?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2.(该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答对即可)(1)例:母亲、妈妈、娘等词语表示同一概念。“书”这个词语分别表示“书信”“书写”“书本”等不同的概念。(2)例:全同关系的如“教师”和“老师”;包含关系的如“数学”和“高等数学”;交叉关系的如“青年”和“解放军官兵”;“矛盾关系”如“生”和“死”;“反对关系”的如“哭”和“笑”(3)“小刚把暖瓶打碎了”“暖瓶被小刚打碎了”“我喜欢杜鹃花”“我喜欢杜鹃鸟”(4)例: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无一例外。
3.(1)abc(d是祈使句,e是疑问句,都没有明确地做出判断)(2)d(努力奋斗只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条件之一,仅此一项条件是不够的。)。
5.(1)自相矛盾。可改成“他是众多遇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2)概念不明确(词语搭配不当)。可改为“空军战士驾驶的战鹰在万里长空飞翔。”(3)自相矛盾。可改为“行车速度过快(或过慢)是造成这次车祸的重要原因。”(4)判断不当(句子杂糅)。可改为“隆重纪念五四青年。”或“五四青年节来到了。”(5)推理不当(将目的关系误作因果关系)。可改为“他为了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
6.(1)概念使用不明确,“人”既可以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整个人类,应该区别对待。正确的解释是:机器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比某些人能干,但他的智能永远不会超过整个人类,因为它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求婚者可以运用排中律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从而赢得爱情。金盒子与铅盒子上写的话刚好互相矛盾,根据排中律的知识,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根据题意,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这句真话应该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之中,即不在金盒子上,就在铅盒子上,而银盒子上的话肯定是假话。既然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这盒里”是假的,相反的就可以断定肖像是放在银盒子里!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六
朱国云。
一
说到学科教学,我们常常将教学仅仅理解为传授知识,死板而僵硬的知识传授,讲解、记忆、单纯做题训练、意义不大的测验与考试,几乎成了教学的全部,教知识、教死知识、死教知识也成了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好像这就应该是教师的唯一职业内容,如果讲授和培育其他方面的内容,都属不务正业或多此一举。学科教学,实为学科知识教学,说穿了就是“被教学”和“被学习”,主要存在两种主要倾向,一是教材为本,二是资料为本。前者就是一些教师所谓的“扎实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地毯式”的扫荡,不管是记忆的、理解的、掌握的、了解的、运用的,或是精读的、自读的,也不管《课标》是怎么规定的,凡是教材上出现的,哪怕是课下注释和说明,都视为知识点,掰开、揉碎后,重复训练、重复测验,直到考试为止,其目的是考试不丢分。后者则是一些教师所谓的“精讲多练”,把教材内容讲授完成后,有的甚至还突击教学进度,然后马上利用各种资料加以大量训练,练习各种题型,进行题海战术,有的甚至都不进行题型选择,只在训练量上下功夫,以求达到会解题、能记忆、能考试的目的。这两种倾向都是以知识为本的教学,即知识教学,而非能力教学,并且都是以灌输式为主,强制性特征非常明显,无从谈起自主学习。
1.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定位,从知识本位转变到能力本位,时时处处想到学生“怎么学更好”。因为学科教育倡导的是一种更加宽泛、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富有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的范畴内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范围、学习内容等方面,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不仅囊括了学科教学,还大大超越了学科教学的范畴和标准,会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记忆”,会将学习方式最优化,会将学习方法最多化,会将传统知识与个体体验进行链接,学生学习也会自主与主动,这些其实就是课程功能的体现。对于“过程与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教的方法”,而是要考虑学生“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需要教师去教的,而不是有了方法学生就能自行掌握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学会用整个的“人”去当老师,干了就要干好,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给予学生“影响一生的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不只是教知识,让学生“学到”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呢?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教学,鼓励并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知识都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水平基础之上来建构形成的。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主动构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并非是他人进行被动传递和强加接受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打破学科教学的知识本位的藩篱,向学科教育靠拢,逐步丰富和完善学科教育功能。就英语学科而言,在高中英语教学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以学习过程为终点,改变了传统的只重视结果的片面性,主要是把学生向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培养教育。冲破学科教学,跃升到学科教育,对教师来说肯定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只有经历过这种思维和实践的历练,教师才能完成自己的蜕变。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七
段落一:介绍逻辑学的定义和作用(200字)。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和思维的学科,通过分析和评估论证过程中的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推理能力。逻辑学是人类思维和知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对于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
段落二:逻辑学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250字)。
逻辑学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地进行思考和论证。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通过推理和论证来到达一个正确的结论。逻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方法和原则,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问题,辨别有效的论证和非有效的论证,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运用逻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避免逻辑错误和谬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逻辑学不仅帮助我们在学术领域中进行理性的论证和思考,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问题和做出明智的决策。
段落三:逻辑学对于知识获取和学习的重要性(250字)。
逻辑学是我们获取知识和学习的基础。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能够了解到有效的思维模式和推理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逻辑学不仅教导我们如何分析和评估他人的论证,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还教导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论证和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观点。逻辑学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我们能够审视和质疑所接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段落四:逻辑学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250字)。
在现代社会,逻辑学的重要性在职业发展中越来越突出。无论在哪个行业或岗位,我们都需要运用逻辑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逻辑学培养了我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同时,逻辑学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使我们更加清晰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例如律师和研究员,逻辑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段落五:总结逻辑学在思维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00字)。
总结来看,逻辑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它在思维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能够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也能得到提高。逻辑学不仅在学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职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掌握逻辑学的方法和原则,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行动,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八
在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健康成为了现代人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我校引入了心理健康学科课标。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学科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心理健康学科课标注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抵御精神疾病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能力等。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心理防线。当面临压力时,我能够通过运用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其次,心理健康学科课标强调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是人的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课标通过教授情绪的认知、表达、调控等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绪管理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及时表达情绪并控制情绪的重要性。曾经,我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这不仅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还影响了他人。通过学习心理健康学科,我渐渐明白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学会了如何调节情绪,让自己保持平静和冷静。
另外,心理健康学科课标还突出了人际关系的培养。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课标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我了解到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良好沟通和共同努力。我学习到了如何主动倾听他人、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等技巧。这些技巧不仅帮助我改善了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也促进了我的心理健康。
最后,在学习心理健康学科的过程中,我发现课标注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课标要求教师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在我的学校,教师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和游戏等。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心理健康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技巧。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也树立了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学科课标教会了我很多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它不仅培养了我的心理素质,也提高了我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我加深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并学会了应对心理问题的一些方法。心理健康学科课标的实施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九
近期观看了一部心理学科研纪录片,从中收获颇丰。此片集中探讨了人类大脑、精神和行为的关系,可以说是献给所有学习和关注心理学的人一个薄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从多个方面探讨这部纪录片对我产生的影响。
首先,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惊叹年轻的心理学家的聪明才智。从他们的实验与研究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毫不畏惧地追求真理。在实验室里他们抛弃前人的研究而自己进行新的探究,用数据与现象来解释百思不得其解的心理学问题。他们用恒久不息的努力,不断地挖掘出心理学领域中的新知识,为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其次,在纪录片中,我也被类比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这两个心理学的分支深深吸引。事实上,纪录片中的两者对于人类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类比学习可以激发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让我们能够在新领域中实现快速学习,为自己的智力开销获得更多收益;而创造性思维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未知领域,从而发现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
第三,纪录片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被研究的人往往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验证心理学研究提出的假设。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之后,我们才得以看到人类复杂内心的变化。在研究过程中的探索回报和对被研究者的关注更是促进了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探索。这些改变验证了心理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即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最后,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的最深的感悟之一是心理学的应用性。从实验室到实践,从思考到闭环反馈,探究心理学的各个角落,我们逐步发现了许多便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已经得到应用,同时还在不断发展,为心理健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更多的控制是由非意识部分驱动的,而对此的掌握和了解成为了康复治疗的信息源。
总之,这部电影让我认识到了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功能,也揭开了许多心理学问题的面纱。从中,我确信,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会更多地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来帮助自己和他人实现全身心的健康和幸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理解心理学,这个研究人类复杂的内在世界的科学,带给我们越来越多创造力和更加独立的思考方式。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十
案例一:我教学生打“小报告”
——融洽人际关系。
桂林华侨小学。
梁燕玲。
7、8个“小报告”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曾经对我说,这个班的学生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30多个是通过各种关系调到她班的。学生个个聪明伶俐,但自制能力很差,一点点小亏都吃不得。本校老师的孩子几乎都在这个班级,很不好管。
怎么办?假如他们一直这样告下去的话,那还怎么上课?我灵机一动,在课一开始,我就说:“我们这节课来个打小报告比赛,比一比,哪位同学的名字被告到老师这儿的次数最少。次数最少的小朋友就被评为我们这节课的好孩子。哪些方面可以告他的状?比如练习时偷懒的,集合速度慢的,私自到教室,到沙坑玩沙,故意欺负小朋友的,故意跑到其他组干扰的,故意破坏场地器材的等,只要是影响我们课堂秩序的,对大家活动有影响的都可以告他。那么,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各组的小朋友跳着为本组的同学加油,或在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某个同学,你们说这样的情况算不算随便说话,算不算故意欺负同学?”“不算!”“老师给每个人一次犯错误的机会,第二次你被告了,老师就取消和同学们做游戏的权利!”
这一举措真是立竿见影,特别是在准备部分进行蛇形跑的过程中,除了听到“刷刷”的脚步声好洪亮的口号声,平日边跑边说话的现象没了。跑了几个来回后,让孩子们相互打“小报告”,孩子们竟然都在摇着头,摆着手,表示没有。我也观察到了,学生今天的表现特别帮!
课后,我统计了一下,本节课被告的共有5人,并且他们都是仅一次被告。临下课时,我让全班同学靠拢,相互说说自己说说自己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让他们自己说说哪些行为可以向老师打“小报告”,哪些行为不必向老师报告,没想到他们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师,我知道了上体育课集合排队的时候要快,不能随便说话”“老师,以前别的同学在做练习的时候碰我,我以为是他故意的,其实不是。”“老师,今天我好开心,因为捣乱的同学少了,所以做游戏的时间特别大长。”其中一个平日最能闹的大男孩说:“老师,没想到我这节课也能管住自己了,我也是最棒的好孩子了。”说着这个大男孩欢跳起来,我为他们出色的表现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这样坚持搞了几节课,现在只要我一提到“打小报告比赛”,他们都非常乐意,也非常支持,因为他们不怕被人告,也很少告别人了。
案例二:青苹果。
——关爱弱者。
桂林华侨小学。
陈新燕。
那些有缺陷的“青苹果”,尽管还有些苦涩,但并不是无意看见的“烂苹果”。在他们的身上,同样充满了勇敢和自信,弥漫着生命的芬芳。
班上有一名小男孩,由于从小发烧治疗不及时,留下了后遗症,智力还可以,但是他的运动能力非常低下,到四年级了,还不会双脚跳,平日教学,他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从来不闻不问,因为他的妈妈就是这样要求学校的。可是今天体育课接力跑的时候,我发现他一个人在哭,我以为他是生病了或者别的同学欺负他了,就走上前问:“你怎么了?”“老师,我也想跑,可是我怕拖小组的后腿,又不敢跑!”听了他的话,我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多么好的孩子啊!爱玩游戏本是他们的天性,可是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他宁肯不参加游戏,让自己默默地承受着痛苦,多么勇敢的孩子啊,明明知道自己跑不快,可是仍压制不住童心想奋力拼搏。我为自己“不闻不问”的借口而感到羞愧,更为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内疚。我让全体同学停下来,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当他们知道这个人就是自己伙伴的时候,很多同学流下了热泪。接下来全班同学都热情的邀请他到自己的小组活动,我看到的不再是怜悯和同情,而是同学的深情厚意,当他在跑动的时候,样子很难看,跑得也很慢,但全班同学没有一个嫌弃他的,都在为他鼓掌、加油,那声音震天动地。
从那节课后,我对他特别“照顾”。别人学滚翻,我也要求他练习滚翻,别人学单杠,他也得学单杠,不在乎学的结果,而在于体验的过程。他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有一次摔哭了,不想练习了,我就把“青苹果”的故事讲给他听:“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青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并对他说:“如果你怕吃苦受罪,那你永远只能是一个„烂苹果‟!永远只能等着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听了我的话,他默默地再次爬起来,流着眼泪坚持练习。他小学毕业后,在第一个教师节:给我寄来了一张贺卡,上面写到:亲爱的于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这个快要干瘪的“青苹果”,重新找到生活阳光,是您给了我参与游戏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品尝到活动的快乐和幸福。请老师相信,我一定不会放弃努力!
看到了孩子的贺卡,我感到了无比的欣慰,感受到为人师的骄傲好自豪……。
案例三:一次来之不易的掌声。
——克服心理障碍。
桂林华侨小学。
雷小东。
这是一节跳高课。通过几次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地过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按事前的预计,这时会出现几名因个子矮小、腿部力量差、胆子小等,需要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并适横竿当降低高度才能完成的学生。此时,小王出现在我的眼中。她中等身材,体格健壮,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中透着一丝淡淡的忧郁。平时给我的感觉,除了具有一般乡村女孩的朴实外,在体育课上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体育成绩在班上属中等偏上。此时的她,正信心十足地起步,步履轻盈地加速……可是,每到横竿前的那一瞬间,她或是急停;或是绕过横竿;有时还两手抓住了横竿。急得不是低头就是跺脚,眼睛不敢看人,脸涨得通红,原有的那份活泼和开朗已无影无踪。原先还偶尔获得掌声的她,正慢慢躲进那“失败者”的行列。我抬头望去,此刻的她依然显得拘谨。过关练习时,我运用降低横竿、换橡皮筋等方法,进行诱导性教学。那些“失败者”,一个接一个地成了“成功者”,唯独她依然如故,毫无进步,脸上带着莫名的痛苦,后来居然停下来躲在了一旁。
望着像一个泄了气的“小皮球”的她,我的预感成了事实:心理障碍。
心病还得心药治。我轻轻走到她的面前。开始运用心理疏导方法询问:“跳不过是否难为情?以前,是不是在跳跃中受过伤?”答案出来了,小王回忆起上学期,在家玩耍时,玩跳板凳的游戏曾被绊倒,嘴里留了伤疤呢。
对症下药解决“怕”字。先运用对比疗法,请来班上最矮的女生陪练,拿掉横竿换橡皮筋练习,并逐步提升他的高度。此时,陪练由于体质差异被“淘汰”了,而她却兴致越跳越高。我抓住时机及时给予掌声和激励。可是,当我把橡皮筋换成横竿时,她又迟疑了。回忆中那血淋淋的一幕,又削减了她刚刚树起的那份信心。眼看前面的努力就将化为乌有。此时此刻,我也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一个热心肠、和蔼的我:“算了,不就有点怕了吗?反正橡皮筋都能跳,锻炼的目的达到了。”而另一个性格、执着的我:“体育教育应培养坚强不屈、知难而上、勇于拼搏的精神,现在就此放弃,也许这种阴影就将伴随她一辈子呀!”“一切为了学生”的现代育人理念和体育教师固有的执着使我坚定了信念。
接着,我采用意念疗法,让她闭上眼睛一遍一遍地回忆刚才轻松自如越过橡皮筋的全过程,而后又请来班里跳得好的女生做了越过不同高度横竿的示范,同时还特地拉到了左右立柱的距离,加大左右高度的落差,尽量创设符合她心理接受水平条件,渐渐地情况有了转机,迟疑的步伐渐渐变得勇敢起来,踏跳变得果断有力,摆动腿也变得越来越高,眼看成功的一越就要来临,但最终脚尖还是狠狠地踢掉了横竿。我明白,真正超越自我的一跳就将到了。
我不失时机地拿出了关键的一招。让她挑选了班上几位好友跟她一起练习。此时此刻,全班学生不仅是观众更成了临时“啦啦队”成员,为她鼓劲加油!只见她看到一个个好友越过横竿后,也开始了助跑、加速,在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喊出“跳!”的瞬间,一个漂亮的越竿动作终于展现在了眼前,一次来之不易的掌声终于响起!成功的喜悦在历尽周折过后再次回到她的脸上。她眼里含着泪,欣喜地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跳过去了!谢谢你!”
此刻的我,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她越过了一个平常的高度,但那可是人生的一次飞跃,这一越冲刷了她心中积郁多时的一片阴云。
案例四:关注情绪低落的学生——调节学生情绪。
桂林华侨小学。
梁燕玲。
a是班级上一个胖男生,在游戏或练习时,同学们都比较排斥他,不愿意和他搭档,还时常有意无意的欺负他,内向的他在遭到不公平待遇时常常会哭,而且一哭就是很长时间,这样一来,又成了同学们的笑柄。如此恶性循环,他在课堂是一个情绪低落的学生。
在学期初的一次课上,体育委员正在整队,排在后面两排的男生突然骚动起来。我过去一看,原来a同学低着头在流眼泪。“惨了,老师,”旁边的一位学生说,“他一哭就要两个小时。”这一句话,着实吓了我一跳。我问学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谁欺负他了。这时,“肇事者”主动站了出来,辩解道:“我不是故意的!就是在他的头后比画,不小心打到他的头了。”在我的要求下,该学生向a道了歉,但a没有吭声,仍默默流泪。我也安慰了他几句,但是不顶用。
在接下去的课堂练习中,我要求两人一组进行双手胸前传球练习,其他学生都找好伙伴了,a却被“遗弃”在一边,他低着头,很失落。见状,我就上前拍着他肩膀说:“跟老师一块练,你愿意吗?”他没有看我,只是轻轻地点了下头。“我们就开始吧。”我说,“我们先距离近一点,你要注意加上腿的蹬地,用全身的力量协调配合来发力,知道吗?”他依然就点头,却不支声。在练习中,看他动作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力量控制不到位时,我就说:“你的动作真棒!就是力量太小了点。我们现在距离近,你用小一点的力就可以很轻松地把球传到我这里来了。”他听我夸他,看着我微微笑了一下,说了声:“哦!”我很欣慰,说明他正在走出同学中进行示范,他做得特别认真,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来,我发现这一节课上,他始终面带微笑,成功的喜悦在心中荡漾。
案例五:“孤立”使他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来。
——融入集体。
桂林华侨小学。
赵玉平。
这是一节篮球分组对抗赛,我在场边观察着每组对老师布置的战术执行情况的时候,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又发生了。有一组同学根本没有按照我布置的战术去执行,在场上只看到了一位同学横冲直撞,而其他的同学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敢和他靠近,我所布置的战术练习,只能成了他一人的表演。这就是那位比他同龄学生高一头、体重大一倍的学生,仗着他天生的身体“优势”养成了一种骄横跋扈、惟我独尊的不良习惯,使他根本融入不到集体活动中来。我曾不止一次找他谈话,但收效甚微。这节篮球分组对抗赛演练有他的存在我看进行不下去了,所以一声哨响,赶紧叫停比赛。我把这位同学叫到身边,但使我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这位同学将球狠狠地摔到地上。同时问了我一句:“我玩得好好的,为什么叫我下来。”我的一股无名之火直冲脑门。但我转念一想,我用了多次的批评教育对他肯定起不了作用,不如把他“孤立”起来。打定主意,话锋一转:“老师没别的意思,看到你在场上那么使劲地打球,只是想让你休息一会。”那位同学无话可说,只好乖乖地坐在场边看球。
第二天的体育课,我安排了“迎面接力”,在课前我就悄悄地告诉和他分在一组的同学用60%的力量来跑,比赛开始,第一次输了,第二次输了,第三次又输了。我看到这位同学有点垂头丧气,在。
总结。
各组比赛结果时,我问:“你们组为什么总是输。”他第一个说,“我们组的同学没有使出100%的力量去跑,”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和其他同学会心地一笑。
第三天的体育课,我安排了拔河挑战比赛。首先,全班同学一对一挑战,由于他身高力量大,没有一个同学拔得过他,他有点得意洋洋。这时我对他说:“你敢不敢和两个人挑战。”他满不在乎地说:“没问题。”我挑了两名力气较大的同学,结果他输了。他有点不满地对我说:“老师,我挑同学和我比赛行吗?”我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结果他又输了。这时他高傲的头低下来。我问他:“你为什么输?”他们人多力量大。”我趁机说:“对,姚明的篮球打得非常好,罗纳尔多的足球技术非常精湛,但靠个人的力量他们能赢得比赛吗?”“不能”他羞愧地对我说。我鼓励地拍了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也能成,而且比他们做得更好”。
从那以后,我发现他变了,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能够和集体融为一体,还能积极地帮助老师组织,起到积极带头作用成为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十一
在大学学习心理学时,不仅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和运用。在这四年的学习中,我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心理学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我不仅获得了实践经验,还学会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现实问题。下文将介绍我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学习心得,以及心理学实践的特点。
在大学中我们参加了多种心理学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家庭咨询、志愿者服务、人际交往培训等。其中最充实的是参加了在社区中进行的咨询服务活动。通过和社区居民进行沟通,我逐渐明白了全面的服务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关心社区居民的志愿者,并与他们一起工作,在实践中我学习到了如何对待不同的社区问题,如何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建议。
心理学实践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征。首先,心理学实践是从理论到现实的完美衔接,可以说心理学实际上是心理学的实践。其次,心理学实践不仅涉及到知识的运用,更注重对个体的心理效应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掌握。第三,心理学实践与实践有关,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实际情况作对比,理论将更深入人心。
在心理学的实践中,我得到了珍贵的第一手经验。我发现,这些经历变得越来越多,我对心理学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这种实践帮助我在实践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更清楚地了解到人们的心理细枝末节。同时,由于与不同层面的社会和家庭人员有交流,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人的思维习惯和心理机制。
第四段:实践启示和帮助。
通过心理学的实践,我了解了很多心理学上不常见的情况,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中的误区。此外,我也发现了很多心理学上的共性和规律,这为我今后学习心理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经验就更加珍贵。
第五段:总结。
总结起来,心理学实践虽然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主题,但在实践中我们可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我水平,更理性地看待世界,更有效地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在各种社会实践中,我获得了珍贵的经验,并从中汲取了许多自下而上的人性实践感悟,也在其中得到了一些自我成长的契机。通过实践加深自我认识、提高专业素养,做出更多的贡献,希望日后能为性别平等、社会问题和人际交往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十二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日趋完善和健康。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内心世界的学科,既要理论研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这两者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心理学有更大的发展。本次社会实践是我们专业生涯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心理学实践的重要性,也更加感受到了实践所带来的收获和成长。
第二段:实践活动的背景和任务。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主要负责对社会各个方面人群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力求深入渗透各行各业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帮助他们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中;实践中我们广泛收集大众心理咨询方面资料和经验,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方式,实地了解市场的竞争状况、客户的审美需求、企业的定位策略等,为大众提供更真实、更有效、更符合需求的心理咨询服务。
第三段:实践带来的经验和感悟。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的学习经验和积累了宝贵的资讯和心理实践的知识。实践中我们克服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和想象力,通过思考、沟通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一步一步走到了成功的终点。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让意见和方案的质量不断提高,能够完成任务的目标要求。实践中我们深刻意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践中收获的资讯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心理学理论提供很大的帮助。
第四段:实践带来的收获和成长。
这次实践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也让我们获得了很多成长和认知的提升。实践中我们掌握了人类心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要素,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人类的思维方法、行为表现和感情变化。实践中我们成功的通过思考和实践,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也极大的增强了我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第五段:总结。
总之,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我们学业知识的补充和巩固,也是对我们心理知识应用和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我们要将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带到日常工作中去,多用灵活性思维分析问题,不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水平,为我们的未来工作和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我们也要坚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潜心研究、努力拼搏,让自己在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十三
摘要:学科渗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通过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科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论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挖掘各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寻求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大幅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目前,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学校的广泛关注。很多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进行各种形式的集体辅导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等等。在这些形式中,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功效持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下面我就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所谓学科教学渗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意和行为水平,促进学生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学科渗透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交流合作的和谐等。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学生观、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传统的教学,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被动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是知识为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现代的广义知识将知识、技能、策略融为一体;传统的教学目标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它要求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今后打下终生学习的基础。我国现在正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将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学科渗透的基础。
(二)树立现代学生观。实现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在学校教育目标导向方面做出符合现实需要的调整。将过去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书为首位”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育人为首位”。新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其一培养创新精神的情感和态度;其二训练实践能力;其三传授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决不是只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不断发展,逐渐成熟之中,他们需要尊重、理解、鼓励,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错误,犯了错误又需要真诚的帮助。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不仅要以自己的智慧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塑造学生的健康的人格。
(三)树立现代教学观。现代教育理念将教学的本质定义为“交往”,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或”,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者。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四)树立正确人才观。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只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创新的独到的之处,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
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有某些方面的特长,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要坚持进步就是好学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要让不同类型的不同状况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彻心理辅导的思想,心理辅导和学科教学是融合的,对大多数课堂教学来讲,不必把心理辅导单独抽出来,变成“穿衣、戴帽”的样式,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漂亮的苹果,制成片剂,再和剩下的苹果一起给吃下去,反而不顺乎自然了。所以说,渗透不等于机械的加减法,在目标上都加一点心理辅导,它是寓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如何?如果可行,又该怎样进行“学科渗透”呢?为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这是由学科教学的地位和内容决定的。各学科课程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学科教学是中小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传道、授业、解惑基本上要在课堂上完成。另一方面,中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途径搞得轰轰烈烈,如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家庭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档案等等,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谨言、不慎行,经常体罚、语罚、心罚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那么教师将直接成为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原因,更不必说去提高教学的效果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学校工作的自然状态中得以实现,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心理教育课及专题活动更为经济有效;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大拓展了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对学科本身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各学科教学的魅力,使之更贴进学生的心理,易为学生所接受并在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摸透学生个体的学习类型和学习习惯。因此,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反过来,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也决定了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所有的师范大学均取一个系专门培养本科心理专业的教师,至少要50年才能满足要求。在现在的状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是靠部分教师,应达到全员参与,这样才能为学生及教师的人格成长创设一个适宜氛围。
(四)从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来看,学科教学更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师实施新课程作好观念和能力方法的准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活动、体验形式,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活动中领悟,倡导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些要求都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树立教育新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师专业角色定位,要求教师构建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不谋而合、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将较容易接受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
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差异巨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知识吸收率高,从而获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尊重与接纳。
(二)要有时代的敏感性和创新思维,要对学生充满真情。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话题每天都在变,生活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他们总是试图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他们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和他们产生共鸣,成为他们可以倾诉心声的伙伴。为此,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广泛的爱好、创造性的思维。要善于向学生坦露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教师开朗、大度、诚挚、宽容,富于创造,学生的心理也会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健康发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与相当关注,跟学生交朋友,交谈学生喜欢的话题,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担挫折的烦恼。
(三)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
包括了解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辅导的一般过程,与家长等其他教育资源的沟通合作技能等。依据现代的教学发展性目标,教育要促进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所交学科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各种心理发展规律,学会观察他们,评估他们的发展水平并及时加以辅导。对现代教师来讲是更重要的必备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进取、笑口常开,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性格,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2、要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营造融洽师生情感氛围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为基础的,具有爱的品格。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爱护儿童。”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与语气要和霭亲切,对学生阐述的观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不管问题多么简单、幼稚,观点是多么可笑、荒谬,言辞多么尖锐,教师都要耐心、适度地进行解答。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时要用商量的口气,如用这样的词评语:“这个问题我先谈个人的看法,请同学们看看是否有道理?”提问学生时,要用“请回答”、“请坐下”等词语,学生答对了要给“好”、“很好”“有独到见解”等一些肯定激励性的评价。通过这些尊敬的激励性话语,拉近老师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增加他们积极的心理体验。此外,平时还要多接触学生,要经常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在平时建立来的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课堂上良好的师生情感。
3、要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语言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着独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缓解人际关系,摆脱尴尬难堪的困境,减轻焦虑、冰释误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就犹如心灵的催化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问题意识中,包含着人的勇于追求真理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直问直答的低级认知提问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辨疑提问等技巧,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提问、辩论和讨论等。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将质疑升华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需要,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5、培养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如确保每个学生透过教学获得成功感,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受鼓舞的了。对学生来讲,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种成功的感觉。如学生在校经常受老师是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冷嘲热讽,在家经常受家长的责备,想不到成功的乐趣,就会使学习如猛兽,提到学习就害怕,遇到考试就发慌,学习带给他们的沉重的心理负担。经常失败,感到心灰意冷,产生自卑和失望。所以我们教师应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与正确的引导和培植。如果要求过低,缺乏挑战意味,会失去目标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如果要求过高,学生应失败而却步。同时也要考虑考试赵城的不良后果,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伍堂棣等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章泽渊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肖汉仕著《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4期。
(4)李兆德著《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辽宁教育出版社出。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十四
心理健康学科是一门对于现代社会来说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关乎到每个人的幸福与安宁。近年来,我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为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久前发布了新一轮的心理健康学科课标。在学习这个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收获颇多,深受启发。下面我将从学习要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课堂活动和实践应用五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心理健康学科课标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学习的要点。这个课标明确了心理健康学科的基本任务和核心素养目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课标,我们要明确学习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重视课标中的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明确了课标的要点,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心理健康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互动交流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此外,心理健康学科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第三,课程设置也是心理健康学科学习中应重视的问题。在新的课标中,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和完整,涵盖了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如自我认知、情感管理、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等。这样的设置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需求,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课程设置还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心理健康学科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第四,课堂活动是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学科的重要举措。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心理健康学科的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实践中获得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此外,学校还应与社区、家庭等相互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综上所述,学习心理健康学科课标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明确了学习的要点,了解了适合的教学方法,认识了完整的课程设置,体验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实践了所学的知识。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心理健康学科的重要性,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以后能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为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十五
导言:心理学科社会实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人类的心理活动,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参加了数次心理学实践活动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下文便是我对于这次实践活动的体会和感悟的总结。
社会实践是一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它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助我们培养实践能力和研究思维能力。在本次心理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实践出真知”这一古训的深刻内涵。通过实践活动,我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人性的多样性。
了解人性的多样性是心理学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实践活动中,我注意到不同人的心理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活泼开朗的,有的人是内敛低调的,还有的人是沉默寡言的。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信心十足,有的人举棋不定。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加明确了心理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三、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这让我认识到人际交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沟通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不断改进自我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我发现了情绪的重要性,了解到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情绪管理需要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来调节情绪,从而使自己更加平静和开朗。
五、实践活动收获。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人生的经验和知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也明确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和多样性等方面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此外,还加深了我对于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联系了解,从而使我对于心理学科的认识更加全面。
结语:参加心理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从中收获了很多,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懂得关心他人和理解别人,也让我看见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验,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和发展目标。
最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心得大全(16篇)篇十六
近年来,心理学领域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许多大学和机构开展了心理学科培训,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心理学人才。在我参加一次心理学科培训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并对心理学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我不仅加深了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的科学,更是促进人的健康和身心平衡的学问。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务实的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中,帮助人们提升心理健康和应对生活挑战。
其次,心理学科培训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在培训的过程中,我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到自己的一些优点和不足之处。例如,我意识到自己在与他人沟通时常常缺乏耐心和倾听的能力,容易指责和批评他人。这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并希望能够改正这些不足。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学不仅仅是应用于他人,更是帮助自己成长和改进的工具。只有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再次,心理学科培训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需要被关爱和理解的情感。在培训中,我参与了一些情感交流和小组讨论。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挫折,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感受。我们之间虽有差异,但都需要被他人理解和接纳。这同时也启示了我,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人士,应该始终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并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只有真正理解和关爱他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学专业人士。
最后,心理学科培训让我体会到了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的全貌。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心理学知识上的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服务他人。
总之,心理学科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大大增强了对心理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培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性,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体会到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的重要性。虽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但我相信,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学习,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学专业人士,并为社会的心理健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