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宣传是为了增强社会大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探索环保宣传的新路径。这些环保宣传语或许能够在你的生活中带来一些灵感和改变。
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你们的感受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灵是相通的。
二、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话写了搭石很美,同学们找找看,找到本文的中心句。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重点。)师:在作者的眼里普普通通的搭石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走走搭石吧。
2、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家乡人是如何摆搭石的?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当时可能会怎么想?”(从老人摆搭石过程体会老人的品质及家乡人们的品质)。
生:(搭石跟家乡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3、学习
3、4自然段,要求:“请边读边从文找一找人们走搭石的语句,用“~~~”画下来。(边读边标注,勾画、圈点训练学生不动笔黑不读书的习惯。)
4、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哪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找学生读一读)
师:体会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的动作,联系课文理解。
引读:让我们一起加入走搭石和行列合作读一读,体会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生合作多读几次)。那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却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并对重点句用多媒体出示并多训练。)
5、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画面的美?
品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是生字,有三种意思,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理解绰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加深理解:“人影绰绰”和“绰绰有余”的“绰”又是什么意思。
6、指导多朗读几遍,体会“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在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7、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么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谈谈对这幅画面的感受。
8、“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会出一种村风、民风、道德风尚)。
9、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指导朗读,体会画面的美。
10、训练想象表达。“假如走过来的是抱着孩子的妇女、假如走过来的是一位盲人”试着用“假如……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11、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思考:透过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情感的纽带,是无私奉献精神。)
(课件出示)妙笔生花:作者从不起眼的事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
21、搭石摆
家乡的一道风景走景美人更美
赞
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课《搭石》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美”、“创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等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努力体现语言回归课堂这一特色。
【年段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结合板书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搭石的美的。
1、抓住关键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踏踏的声音,像——。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b舒缓柔美c外号
(2)读一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白雪()明月()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配乐美读这几句话。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
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结合板书引导:
作者写出了看得见的美:一道风景;
看不见的美:美好的情感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今天,老师走进我们四年级学生中间,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写一写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搭石
一道风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美好的情感:为他人着想谦让和睦尊老爱幼
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板字“搭石”,齐读。
师:听了你的介绍,使老师的眼前的的确确浮现了搭石的样子。(课件)我们看,就是这几块普普通通的搭石,但在作者笔下却从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文中因搭石而产生的美无处不在。(板书:美)那么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刘章笔下的《搭石》。(板书)
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教学设想: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踏踏的声音,像――。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b舒缓柔美c外号
(2)读一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白雪()明月()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配乐美读这几句话。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
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结合板书引导:
作者写出了看得见的美:一道风景;
看不见的美:美好的情感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今天,老师走进我们四年级学生中间,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写一写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搭石
一道风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美好的情感:为他人着想谦让和睦尊老爱幼
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毛萍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短文创作于1980年,是作家刘章回忆家乡生活的一篇文章。文章清新质朴,充满乡土气息,处处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带来的温暖与快乐,并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媒体应用:
本次教学将“按按按”高互动评量系统与powerpoint充分结合,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将课文中的冲突点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论,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前后,通过学生在不同阶段做出的选择,结合对“按按按”高互动评量系统,及选择结果的量化统计图的多次应用,一方面掌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通过选择结果的对比突显教学效果,推动教学环节的进行。
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课《搭石》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美”、“创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等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努力体现语言回归课堂这一特色。
【年段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七、板书设计
21搭石
奉献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协调美爱
谦让美
助人美
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词语
2、说说什么是搭石。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却……出示句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你见过哪些风景?(引导学生用美好的词句来说美景)
2、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搭石都构成了哪些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老人修搭石
紧走过搭石
礼让在搭石
3、那么请你潜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会第二自然段老人修搭石中体会到哪些美?用心默读,有什么体会可以写在旁边。
交流:
a、“上了点年岁的人……”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
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
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
多好的老人呀!想着别人。
(我也是向着要把搭石踩得很稳固,不让后面经过的人跌跤的)
多负责的老人呀!一心想着别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
小结:只有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有爱心的优秀品质才会有这种举动。
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b、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我们再来看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吧。请读,你觉得哪儿最美?
(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看图理解,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
现在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没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3)全班朗读。清晨,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出工了,请读。傍晚,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虽然很疲惫,但脚步仍是那轻快的踏踏,请再读。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c“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d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做动作)年轻人,当你背着老人过了小溪,你需要得到老人的回报吗?需要老人对你说谢谢吗?为什么?是啊,每一位老人都像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2)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美读出来吧!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拓展。家乡人把尊老、互相谦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课件出示)每天来走搭石的人还有很多。
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此时的搭石是一道充满谦让美、尊老美的风景(板书:谦让美尊老美)
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美,课文中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美,(点击课件: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4、感悟最后一自然段。
a、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b、假如你是一块搭石,你想对家乡的人们说什么?
c、家乡的人们,你想对搭石说什么?
d、把你对搭石的感激之情,对家乡人们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四齐读课文
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消失了。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心中,永远留在家乡人们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再次去体会搭石带给我们的美。
四拓展感悟
1、动笔书写。交流。
板书设计
搭石
风景
景美人美(勤劳、和谐、谦让、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