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重要机制,能够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学习。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一
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1.谈话讨论法:通过课件“过小河”,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窄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以游戏找路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2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通过架桥。
第二环节:架桥。
在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找路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
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
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
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
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
幼: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幼:老师,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习用“宽窄”正确表述。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
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
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
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
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
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
幼:小马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师: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
幼:宽。
师:为什么呀?
幼:我跳不过去。
幼:很窄。
师:为什么呢?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过去。
【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
幼:这里通过的。
幼:我从这里通过的。
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
幼:这里宽一些。
幼:这里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
第二环节:架桥。
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
幼:好!
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
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
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
【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怎么比的?
幼:我看见这条就宽。
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
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
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
预设:
(1)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
(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
【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
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
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
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体现了预设目标中让孩子“喜欢”“探索”生活中有关宽窄的问题的设计理念,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游戏中从粗浅的感知到细致的深入,对生活中的“宽窄”有了真实的感知,而且也习得了运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比较的方法比较宽窄,理解了物体具有相对性这一特征。
情境游戏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达成目标的主要原因,,将“宽窄”这一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了数学学习的机械化。幼儿能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去探索、感知,并将体验反馈给老师,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教”而是“导”,通过层层设疑,引发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活动材料的准备也是本课时的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也为老师在课堂中实现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但在本次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由于受中班幼儿年龄特征的限制,在老师的语言指导下不能很好完成。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二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依照中班幼儿能力水平,将目标层次定位于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并说出其相对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幼儿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认知经验,使他们在自在的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
1.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重点: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难点: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找路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
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
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
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
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
幼: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幼:老师,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习用“宽窄”正确表述)。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
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
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
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
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
幼:小马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师: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
幼:宽。
师:为什么呀?
幼:我跳不过去。
幼:很窄。
师:为什么呢?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过去。
【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
幼:这里通过的。
幼:我从这里通过的。
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
幼:这里宽一些。
幼:这里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
第二环节:架桥。
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
幼:好!
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
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
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
【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怎么比的?
幼:我看见这条就宽。
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
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
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
预设:(1)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
(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
【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
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
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体现了预设目标中让孩子“喜欢”“探索”生活中有关宽窄的问题的设计理念,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游戏中从粗浅的感知到细致的深入,对生活中的“宽窄”有了真实的感知,而且也习得了运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比较的方法比较宽窄,理解了物体具有相对性这一特征。
情境游戏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达成目标的主要原因,,将“宽窄”这一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了数学学习的机械化。幼儿能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去探索、感知,并将体验反馈给老师,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教”而是“导”,通过层层设疑,引发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活动材料的准备也是本课时的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也为老师在课堂中实现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提供了可能。但在本次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由于受中班幼儿年龄特征的限制,在老师的语言指导下不能很好完成。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xxx轻,xxx重。
3、学习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整齐。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小橡皮泥,棉花,积木,玻璃球。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观察实物,感知轻重。
出示大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猜: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个重,那个轻?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摸一摸,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2)观察天平器的变化,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器,告诉幼儿天平器市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大小不同的橡皮泥。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器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去的一边又表示什么?也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棉花和积木,让幼儿比较。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得?请你圈出重的动物。
(2)观察天平和水果,想一想,连一连使天平的两边一个重,一个轻,以及一样重。
(3)小熊和小老鼠要秤体重了,想一想,谁重谁轻,请你圈出重的小动物。
3、教师做总结。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四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较宽窄》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小百科:宽是三维空间里相对较短的某一维尺寸。其他含义有广阔面积大、度量宽宏、舒缓、富裕等。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五
因为本班学生年龄都在四岁左右,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我采用贴绒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2、学习区分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1、贴绒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长颈鹿、狗、小鸭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学习区分高矮。
1、出示两棵高矮不同的树,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座房子,引导幼儿比较。
3、比较动物的高矮。教师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动物:长颈鹿、狗、小鸭,请幼儿找出最高的动物和最矮的动物。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较高矮,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字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帮动物找家。让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动物找家:高的动物进高的房子,矮的动物进矮的房子。
三、操作和练习。
1、比较瓶子的高矮。让幼儿把3个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寻找高矮。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高矮不同的物体,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如“老师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
四、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
1、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进行高矮排序:
(1)按瓶子高矮排序;。
(2)按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3)按杯子高矮排序;。
(4)按小棒高矮排序。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六
1)尝试运用数棒比较10以内数量之间多一与少一的关系。
2)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3)比较能力的培养了解数量之间递增或递减的关系。
4岁以上。
数棒一组。
1、以数棒1为辅助工具,进行数棒间的比较:
(1)老师将数棒10平行下移,零距离并排在数棒9上方。
(2)分别指着数棒10和9说“这是10,这是9”、拿起数棒1说“这是1”,并将其放到数棒9的右端比一下再取走,及时小结:10比9多1。
(3)以同样的方法将余下数棒间的比较做完。
2、做完数棒2与数棒1之间的'比较,得出“2比1多1’的结论后,接着做逆向。
(1)分别指数棒1和2说“这是1,这是2”及时小结:“1比2少1。
(2)以同样方法直到做完数棒9与数棒川之间的比较,得出“9比10少1”结论。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七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三)小结。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4)小组讨论,汇报.。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八
1.感受教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正确判断物体的位置。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准备。
1.火车图片1幅,贴绒教具小猫、小狗、小兔、小羊、小鸡各一只,鱼、骨头、萝卜、青草、小虫图片若干。
2.每个幼儿《益智游戏》(中班秋季)1册、彩色水笔1支。
活动过程。
1.认识序数。
(1)点数车厢。出示火车图片,教师说:“动物们要坐火车去旅游,请小朋友数一数,这列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引导幼儿给车厢编号。如第一节车厢用1表示,其余的分别用2、3、4、5表示。
(2)送动物上火车。出示贴绒教具小猫、小狗、小兔、小羊、小鸡,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如“把小猫送到第一节车厢”,把小动物送上火车,最后引导幼儿说出每种动物坐在第几号车厢。
(3)快快说。教师说动物名称,幼儿快速回答该动物在第几号车厢;或由教师说车厢序号,幼儿快速说出该序号的车厢里坐着什么动物。
2.游戏:送食物。玩法:每个幼儿1张食物图片(鱼、骨头、萝卜、青草、小虫),请幼儿给火车上的小动物送食物。如教师说:“请给第一节车厢的小动物吃。”拿有小鱼图片的幼儿就给坐在第一节车厢里的小猫吃,并引导幼儿说:“小猫在第一节车厢,我送小鱼给它吃。”
3.做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完成《益智游戏》(中班秋季)第37页的练习。
4.游戏:跳田。玩法:让幼儿将石子或扣子串踢到“田”里的第几行第几格。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九
1、幼儿按大小,多少,序数等进行1—5排序。
2、训练幼儿排序能力,体验排序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卡片,5个瓶子(装有不同颜色并有刻度)、头饰、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带序号(1—5)的可挂脖子的纸牌、套卡(5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组成)。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却不知道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队排序。
1、先请三名小朋友上前面来,请一名“老师”帮他们排队。
四名小朋友排队。
师:刚才那名小“老师”排得不错,我们都觉得很好,现在我再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名继续当小老师,帮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队伍里。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目测高矮,能够要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进行纵队排列)。
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排列后请幼儿说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根据多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还可以目测高低。)。
过渡:小朋友最爱吃哪种水果呢?
3、教师这有5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5盘苹果,每盘苹果的个数由1—5个,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游戏规则:5名小朋友带着5个不同的序号的纸牌,有5个按顺序排序的椅子,每个椅子背上贴上序号(1—5),当老师说:“预备,坐”!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纸牌上数字去找椅子。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好!
(适当增加难度)将椅背上的`数字去掉,根据老师的指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快。
(让幼儿学会按序数排序)。
三、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了。
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排序,其中发扬小朋友的团结协作精神,可按图形、颜色、排出队来。但按大小排列出来有些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因为按大小排列颜色和图形就不同,思维跨度较大!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十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一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通过这个游戏活动,使幼儿能够进行宽与窄的比较,找出最宽的和最窄的。
2、使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生活中物体的宽窄。
活动准备:
情景主题画《三只小猪》各种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让幼儿仔细观察情境图,自由讨论。(先经过宽的路,在经过窄的路,先经过宽的桥在经过窄的桥等。)。
二、活动过程。
1、老师将宽窄不同的物品排成一排放在一起,请幼儿找出哪个宽哪个窄。
(1)老师发给每个幼儿手中两个物品,一个宽,一个窄,当老师说到把宽的放在头上,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老师说把窄的放在脚下,幼儿做相应动作。
然后说说自己想跨的是哪条小河,听妈妈的指令一起跨过小河,到仓库去取粮食(玩具),回来时再跨一次小河,说说自己跨的是哪条小河。
三、幼儿探索操作。
1、打开幼儿用书。
(1)打开书第21页,观察画面上有哪些车。(出租车、三轮车、摩托车)。
(2)引导幼儿观察车的车轮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分最窄的、窄的、宽的)。
(3)指一指哪个轮胎最宽,那个轮胎最窄。
(4)车的轮子坏了,要换上下面的新轮子,找一找下面的轮胎分别和上面哪辆车的轮胎对应。
(5)请小朋友帮每一辆车找到合适的轮子,用笔将一样宽或一样窄的轮胎连在一起。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三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十四
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教学方法和手段。
1、谈话讨论法:通过课件“过小河”,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窄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以游戏找路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2、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通过架桥。
第二环节:架桥。
在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找路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
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
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
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
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
幼: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幼:老师,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习用“宽窄”正确表述。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
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
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
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
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
幼:小马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师: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
幼:宽。
师:为什么呀?
幼:我跳不过去。
幼:很窄。
师:为什么呢?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过去。
【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
幼:这里通过的。
幼:我从这里通过的。
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
幼:这里宽一些。
幼:这里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
第二环节:架桥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
幼:好!
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
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
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
【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操作探究,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怎么比的?
幼:我看见这条就宽。
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
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
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
预设:
(1)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
(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
【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
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
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
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五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
(1)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2)幼儿天平人手一架;
(3)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
(5)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6)示范记录表二份。
(一)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
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二)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三)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四)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五)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1)先出示两个袋子,“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十六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出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关系。
2、能根据三个物体在天平上的轻重关系示意图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1.苹果、桔子、黑布林、剪刀、橡皮、胶水,天平称一台,记录表等。
2.操作材料若干。
课件。
教师提问:
1.他们在玩什么?
2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
3.说一说,两个物体之间谁重谁轻。
可是今天它们为了一件事吵得不开心,小老鼠说它带来的桔子重,大象说它带来的苹果重。
2、提问:出示一个桔子和一个苹果,请幼儿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知道谁轻谁重。(大的重,小的轻。用手掂一掂,用称来称一称。)。
1、认识天平: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准确又省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方法好不好?(出示天平)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仪器吗?这个仪器的名字叫天平,它可以测得某一物体的重量。可以比较物体的重量。
2、用天平进行秤桔子和苹果,得出苹果重,桔子轻。
3、鼠小弟很不服气的取走了桔子又拿出了一个橙子放到了天平上。
提问:让我们再来称下看看哪个重些。我们看见苹果那边往下沉,所以我们通过天平称得苹果重些。所以苹果比橙子也要重。
4、提问:现在小朋友们说说这三个水果哪个最重呢?
5、小结:苹果最重,桔子最轻。
2.第二个上场的是动物队,小鸡和小猪比轻重,小鸡说‘我比小猪重’,小猪说‘我比小鸡重’,小鸡、小猪到底谁重谁轻?小朋友们评一评!
3教师:“第三个上场的是蔬菜队,大南瓜和胡萝卜比轻重,大南瓜说‘我重我重’,胡萝卜说‘我重我重’,大南瓜、胡萝卜哪个轻?那个重?小朋友们来评一评!”
为了公平起见,你们可要仔细观察,认真把结果记录下来好吗?
专业蒙氏数学比较宽窄教案(通用17篇)篇十七
教学重点。
强调按物品的'颜色属性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不受其它属性(小/形状/长短等)干扰。
教具准备。
dvd、魔法城堡,智慧果及篮子、人物图、音乐磁带、海洋球、积木、塑料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上节课的vcd内容。
二、基础认知。
1、观看动画片(vcd)到第二关结束。
2、老师提问:力士的第二关是什么?
1)老师示范重复第二关内容。
2)在黑板上让小朋友上来重做按颜色进行分类可以重复2轮或分3组同时进行分类比赛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强调颜色的特性:
这是蓝色的,放这个果篮里;这是黄色的,放这个果篮里;这是绿色的,放这个果篮里。
四、游戏与拓展。
1、海洋球回家:
把小朋友分成3个组,每组n人,每组一筐红黄蓝3色混合的海洋球,进行分类比赛。
2、操作活动:提供积木/卡片/塑料片等玩具,指导小朋友按颜色进行分类操作。
五、总结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按颜色进行分类,闯过了力士阿诺的第二关;下一次我们就要闯力士阿诺的第三关了,小朋友我们下节课见。
活动反思:
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比较好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兴趣中、生活中以及操作体验中获得发展的愿望,使得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的技能。在活动中有四个幼儿积极参与但不敢表达胆简述操作过程。以后会多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