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有哪些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团团圆圆在台湾的生活,明白团团名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并会写。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大熊猫吗?在哪里见到的呢?
2.师:老师今天带小朋友认识的这对熊猫啊,它们住在美丽的宝岛台湾,它们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团团和圆圆”,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小朋友们,想了解我们“团团和圆圆”的生活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小节号画出来。
3.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正音。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小朋友们你找到答案了吗?跟你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吧!
3.你能像刚才播音器里的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1)自读,指读,赛读。
(2)全班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描红。
3.反馈检查“宝、男、友”的笔顺。
(1)指导写字。
(2)范写四个字,生描红、临写。
(3)生写剩余的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第一自然段。
2.师指导认读“宝岛台湾”和“木栅动物园”这两个短语,再连词成句,并强调逗号停顿的作用。
3.师: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有两只大熊猫分别叫“团团”和“圆圆”。
(2)它们住在宝岛台湾的木栅动物园。
4.师: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大家能试着背一背吗?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读完第二自然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1)“团团”是男生。
(2)“圆圆”是女生。
3.师:它们两个的性格怎么样呢?请小朋友再次阅读第二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师:你喜欢团团还是圆圆呢?为什么?用文中的话有感情地说一说。
5.试背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3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好消息?
生:团团圆圆生宝宝了,熊猫家又有了新成员。
师:请小朋友们再读第三自然段,一定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感情!
3.试背第三自然段。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团团圆圆在台湾受欢迎吗?你从哪里可以看来?
(1)合影留念。
(2)制作纪念邮票。
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一下邮票,问:邮票上会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呢?
3.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团团和圆圆这两个名字有何寓意吗?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5.指导有感情背诵课文。
六、 总结
1.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去看看团团和圆圆吗?
2.你有什么话想对台湾同胞说呢?
3.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附板书:
17.团团和圆圆
团团 男生
宝岛台湾 可受欢迎
圆圆 女生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7《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有哪些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有丰富的平移和旋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定位。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入,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直观理解和辨认平移、旋转现象。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运动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观;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倒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物体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
(1)课件出示第一类:
(2)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3)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出示例2
(2)想一想: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
(3)移一移: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
(二)探究图形的旋转现象
1.课件出示第二类:
2.讨论交流: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他们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共同特点?
3.概括描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板书:旋转)
4.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操作观察: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
(三)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
2.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
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
三、实践体验,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利用学具平移,画一排小汽车。
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
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
辨别多个图形通过平移,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三)提高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0题)
拼图游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张卡片上的图案,利用平移和旋转将零散的图形有序相接,构建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配乐展示)
(三)课外拓展:用平移和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有哪些篇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为、家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杨氏之子聪慧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儿
教学过程:一 聊愚人节导入:看窗外阳光明媚,阳春三月即将过去,后天4月1日,你知道是什么节吗?现在好多人利用着这个节日开玩笑,来给生活找点乐子。然而玩笑不能开得太过分,为此沈老师送你们几句话:
课件出示: (1)、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别人沟通。
(2)、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3)、机智巧妙的语言,可以摆脱困境或尴尬的局面。
二.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杨氏子巧妙机智的语言的魅力吧。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交流:孔君平开玩笑似的说,杨梅是他家的果子。杨氏子机智巧妙地做出了回答。)
3.师导:学古诗要理解字词句的意思,首先要读的有节奏,心里得明白什么地方该做停顿,才能读得有味道。谁来第一个读?(其余同学仔细听:停顿是否恰当,字音是否准确,不当处家问号。)
4.你有什么发现吗?(为和应的读音)(最有一句的停顿在家和禽的中间)
5.讨论为什么应该分开来读。出示课件(两句不同的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举例说明,老师随机引导:文中的禽指孔雀这种鸟,而合起来指家中驯养的鸡、鸭、鹅等。
7.生交流后出示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1)谁会读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读?(赞赏的语气)
(2)其中的“甚”可以换成那些词?
(3)那么杨氏子的甚聪慧表现在哪儿呢?(找句读)
(5)师生表演读:现在老师来客串孔君平,你们就是甚聪慧的杨氏子,准备好了吗?语气和表情要到位哦!(连续3遍)
(6)读着读着,你们为什么笑了?(生交流:这玩笑开得很有趣)
(7)这玩笑开在那两个词语上?(生交流;此和君家各指什么?板书:杨梅 杨家果)
(8)让我们琢磨一下,孔君平要诱导杨氏子的意思是什么?(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9)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就听出来了,怪不得文章开头说--(学生接)
(10)杨氏子不仅会听,更会巧妙回答,从哪儿看出来?(玩笑开在哪两个词上)
板书:孔雀--孔家禽
师引: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其人之身。
(11)如果当时面对孔君平的是你,你会如何回答?(生回答)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3)比较这两句话的语气,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
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他果然---(生齐答。)
这也应证了老师送你们的一句话:生读第3句--机智巧妙的语言化解尴尬的局面。
三.语言训练,品味回答的妙处。
1课件出示:
如此巧妙的回答:一妙在杨氏子回答得( );二妙在他委婉地( )了孔君平的说法,其实想告诉他既然( ),那么( )。
或如果( ),那么( )。
2.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3.如果来客姓杜,那你想替杨氏子怎样回答呢?(改姓黄,白等,学生练说)。
4.老师小结:真不错,,看来我们也学会了机智又委婉地回答长辈的问话了。
四推荐故事,当堂练习
师: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还有这样聪慧的小儿故事,你想读吗?(见每课必练24页)
1. 学生练习,当堂交流{哪个孩子的表达妙?}
2. 老师总结:我们的母语的确魅力无限,有妙语连珠的语言智慧,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更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让这样美妙的语言一直伴随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板书设计: 孔君平(开玩笑) 杨梅 杨家果
杨氏子(机智、有礼) 孔雀 孔家禽
[《杨氏之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有哪些篇四
1、按照惯例,我们要学新课文了,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大家的预习收获吧!
2、 出示图片 初夏时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些小家伙们早早的飞来欣赏荷塘美景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精灵吧。
3、 出示蜻蜓图 想说什么吗?指名(34个人)(四时田园杂兴)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有关蜻蜓的故事,读课题。
二、 初读
1、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等会有个挑战赛等着你们额
2、(出示蜻蜓图片) 同学们觉得自己课文读的如何,下面想来挑战一下吗?
这里有不同颜色的蜻蜓,里面挑战的内容也不一样,谁来,你选哪一个颜色?
词语(原来这里面是一些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先读指名读
(这是文中最难读的两句子)孑孓是什么?(指名说)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 尾巴一撅一撅的是什么样呢?图片出示 谁来替小蜻蜓做做这个动作。
它的眼睛也一闪一闪的,好奇特呢。
长句(这是课文中最长的句子)怎么读得这么好? 根据标点注意恰当的停顿。再来试。
3这次挑战非常成功,看来大家字音读准了,课文读通顺了大家一起为自己鼓掌,。(瞧小蜻蜓们也在为大家鼓掌呢)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捉蜻蜓),就和他们一起(讨论\认识\谈蜻蜓),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过度:是呀,孩子们捉到了蜻蜓(班书 捉)后来又放了(半数 放),那陶先生到底和孩子们谈了些什么呢?(?)
三精读1到6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1到6自然段
陶行知和孩子们在讨论什么呢?指名(吃什么)
那么蜻蜓吃害虫的本领到底有多大,谁课前了解到了,指名。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现在我们知道了蜻蜓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2、陶先生接着和孩子们还谈了什么,请同学们自学7到10自然段,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圈画出来。
3、从他们的谈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4、指名一个孩子读读自己圈画的东西(原来你是都画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某某圈画了那些呢? (特点 作用)你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我通过朗读思考比较发现了一节一节写出了尾巴的特点,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概括的写出了蜻蜓尾巴的作用。
5老师:你可真会读书,我们在读书时就该有所思考、有所比较,找出关键词并写写体会,这就叫批注,是读书的好方法。
6谁来读好这句话(尾巴)蜻蜓的尾巴作用真大。齐读。
7谈完了蜻蜓的尾巴,还谈到了蜻蜓的什么呢?
8指名 (眼睛),那么同学们能用刚刚学到的批注的读书发法来学习这句话呢?(出示眼睛那句)
9汇报 我圈画出很大,复杂这是眼睛的特点,我用横线画出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这儿说明了眼睛的功能。
10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了。
11,引述,特点,功能,变红。
12,出示图片,这就是蜻蜓的眼睛
指名读补充资料,孩子补充
蜻蜓的眼睛由两万多只小眼组成,叫复眼。在疾飞中能看清九米多以外的所有物体,以及活动状态中昆虫的每一个部分。还可以看清楚千米之外飞行的同类。
科学家模仿蜻蜓眼睛的构造,制成了复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出千百张相片来。
指名说说蜻蜓的眼睛怎么样呀?神奇,独特,厉害
老师总结 原来蜻蜓的眼睛里还蕴藏着这么多学问呢,大自然可真神奇啊,值得我们去探究探究!
总结全文;今天的课上,我们从陶先生的话中知道了蜻蜓的很多知识,出示句式:从陶行知先生的话中,我知道了(蜻蜓吃什么,它是益虫)知道了(尾巴的作用)还知道了(眼睛的特点和作用)。
师:指板书,所以后来孩子们把蜻蜓放了,擦去问号。
师:陶行知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他,了解他。
(蜻蜓的眼睛是怎样的,陶行知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他,了解他。)
作业:
1、继续搜集陶行知的故事,练习讲一讲。
2、了解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有哪些篇五
教学设计2: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准备】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二、对话平台
1.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2.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3)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4.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三、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