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去年的树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一.情境导入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感悟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去年的树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6个“应、桩、斧、厂、音、燃”;能正确填写量词。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3、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情绪。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不能肆意地破坏自然,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6个,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2、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情绪,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瞧,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多么欢乐的时光啊!但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务必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出示句子)
2、好朋友就要分离了,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注意读好小鸟的话)
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
直奔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地接触文本,防止因过多提问消耗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1、自由读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鸟儿问了、和,最后见到了的大树。
2、交流
3、默读,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
4、交流、出示
三、研读对话,读中感悟
1、小组分主角朗读对话
2、指名几组读对话,其余学生点评(感受鸟儿的焦急、担心和悲哀)
3、好朋友不见了,鸟儿是多么地牵挂啊!这回请你和同桌合作,选取一组对话,发挥合理的想像给鸟儿说的话加上提示语,练习朗读。
4、大家读得都很用心,把鸟儿对大树的无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深情的鸟儿,在演之前再读读它说的话,要努力记住。
说明
一人演鸟儿,其余同学演配角。透过多种形式的读,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觉中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
5、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个动人的故事,师生配合读3-12节。
四、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1、师引读最后一节
2、读到那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1)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2)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说明
3、说话训练
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之后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4、回归课题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说——(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五、课外拓展
关于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透过自主读文、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必须的自主识字潜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能够让学生透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能够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能够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那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但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个性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取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潜力,帮忙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带给更多的语言素材。
去年的树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体会思想感情。
3、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思想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童话的表达特点,学习语句浅显、简洁的表达方法。
两课时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树”中间的“又”第二笔变为了点,然后齐读课题。
2、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把有关“去年的树”的命运的问题确定为主要问题。)
1、指名接读课文,其余注意倾听,看是否能朗读得正确流利。
2、正音,重点学习四个生字词的读音,齐读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再次指名接读课文,分别是从开头到“向南方飞去”、从“春天又来了”到“鸟儿向山谷飞去”、从“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到”鸟儿向村子飞去“、从”在一盏煤油灯旁“到结尾,逐段引导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相机板书。
然后,让学生结合板书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交流:
(1)鸟儿和树之间有了一个什么约定?
(2)这是一个怎样的约定?结合”一定“理解鸟儿的郑重承诺和决心。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二者之间的深厚感情。
3、指导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练读、同桌分角色读)
1、指名读,思考:树会怎样被人伐倒?鸟儿会怎样向山谷飞去?
2、根据个人理解,完成填空:
鸟儿( )地向山谷飞去。
3、交流答案,谈谈自己的理由:
去年的树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教材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设计理念】:
这是一本文字与图画都非常简单的图画书,所以教学也应该尽可能的回归这种简单。老师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当然,阅读更需要能关照孩子们的的真实世界,让他们在书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像,游戏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大树的无私奉献,了解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赏读封面
1、孩子们,你们一定认识许许多多的树吧,你知道吗?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棵特别的树,是一棵什么树呢?出示封面。学生读课题。
2、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谁的发现最细致、精妙。(学生自由说说发现了什么)(主要是题目、作者)
3、交流:(预设,随机讲解)
画面内容:一棵大树弯着身子,正在把一只红苹果给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男孩这幅画其实是一本书的封面。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爱心树》。树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里,图画是图书的生命,也就是说图画自己也会讲故事。这样的书叫绘本。我们看绘本的时候可别忘了一定要观察图画哦。一本好的绘本会让我们越看越想看,百看不厌。
过渡:其实,这棵大树给予小男孩的远远不止一个苹果,那么她还给予小男孩孩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阅读绘本
(一)读读说说,感受的大树与小男孩相亲相爱的快乐
1、课件:从前有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壮。
2、(第二页)有一天,她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问:你能从图中找到小男孩吗?
问:看着这只小脚丫,你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顽皮、可爱)
3、瞧,小男孩来了!
(1)他每天会跑到树下。让我们来猜猜他跑到树下会干些什么?
(2)生说师随机出示画面:
采集树叶:
3、悄悄地,小男孩爱上了这棵大树,非常非常爱它。
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男孩非常爱那棵大树吗?(带给他快乐,无穷的乐趣)
板书:快乐
问:仔细地观察一下图画,找一找小男孩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大树的爱?(拥抱、刻爱心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4、孩子很快乐,大树也很快乐呢!(出示:大树很快乐。)那大树为什么很快乐呀?(小男孩每天来陪伴他,和他一起玩;他给小男孩带来了快乐,小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二)读文看图,体会大树的孤独
1、过渡:小男孩和大树相亲相爱,这是多么快乐的童年啊!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
2、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树上多了一个爱心、有四只脚丫了)
3、是啊,小男孩长大了,他有了新的(朋友),再也没有来和大树玩耍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1)观察图画,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大树很孤寂?(低垂着树枝)
(2)你能说说此时此刻大树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3)谁能用朗读来表示大树的孤寂?
4、是啊,那个已是青年的小男孩不来和大树玩耍了,大树好孤独、好想念曾经的快乐时光。
(三)朗读感悟大树给予男孩苹果的快乐
1、老师配乐朗读15―17页。
2、交流问题:大树没有了苹果为什么还快乐呢?(她为男孩解决了困难,用苹果去换钱;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3、如果是你拿走了大树那么多的苹果,你会对大树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生:)
4、是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很久很久,那个男孩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说说你的看书后的感想和疑问,相机引导理解。
(1)怎样看待孩子?(自私、贪心、没礼貌、不懂得回报)
(2)为什么只剩下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你是怎样看待大树的?(无私、大方、有爱心)(老师板书:无私)
(3)你们能说说大树心里到底有些怎么样吗?为什么?(伤心、孤独、期盼、难过、牵挂)
(四)读故事,感悟大树给予男孩树墩的快乐
3、这句话到底是谁对谁说的,让我们一起来找答案。(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二十四――二十五页)
4、孩子们,这句话竟然是老树墩对男孩说的!大树为什么说抱歉?(先出现左边文字)
6、看着孩子在自己身上做下来,大树很快乐。问: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7、你觉得孩子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引导学生看末页,对比领悟。
三、叩问心扉,倾吐心声
1、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觉得这棵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大树像你身边的谁?为什么?(配乐思考问题)
2、师:是呀,爸爸妈妈他们就是我们的爱心树!他们总是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他们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无穷的爱。让我们为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献上一首诗吧!
小结:同学们,我们应该人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所有对我们付出的人,只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去年的树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设计理念:
遵循新课标理念,根据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充分发掘和利用课内外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情境。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她的 “美”。教师通过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质疑、研读、思考、发现并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达到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读写结合的有机统一,整个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要求,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天天”在文中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体会鸟儿与树分别时的那份依依不舍与真诚约定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
生齐读:《去年的树》,再读
师:好极了!
师:《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它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创作的,他被称作日本的安徒生。但是这位天才不满三十岁就去世了,短暂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童话作品。他生前说过这样一段话: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他说:我的作品包含了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师:下面让我们打开这位天才作家的作品,看看他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动?
二、学习课文
2、反馈检查,顺学而教
1)师:刚才我们把课文初读了一下,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古人说的一句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下面我要看同学们读了课文后能不能从课文里发现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感受?(学生提问,教师或学生相机评价1—2个问题)
如:你真棒!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让你发现了,了不起。(文章是通过对话形式来展开叙述的)
你的感受很深呀!体会到了(友情、真诚、诚信)
[设计意图]:准确把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把课文读通、读顺,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在通读的基础上对文本有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能提出一些问题。
鸟儿 这儿 哪儿 一会儿 细条条儿”对比读好。打乱顺序齐读。
1)、同桌练习,相互指证。
2)、指名个别读(参与的面多些,一人、两人)
3)、齐读
4)、我们大家看看,上面的生字哪个最容易写错,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指名回答后,教师相机板书并解说
师:融,与隔相近,从鬲,古代似锅的炊具,食物煮熟打开锅后蒸气升腾,但很快又融入空气中不见了,意为融化,与“隔”相近,顺口溜:隔开不见耳朵,不料与虫结合,好似天衣无缝,美得不分你我。书写融、下面我给大家猜个字谜,出示:北风将起稻禾熟,挥刀收割汗如雨,今年庄稼长得好,不仅够吃还有余。剩:形声字,也可析解为:用“刀”割“禾”,还剩下“北”边一小块。我们可用一个谜来帮助记忆:师小结:汉字就是这样有趣,每个汉字都像一首诗,每首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字理让学生把字记得更牢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指导书写“融 剩”两个字
(接着学生用课堂练习本书写你认为自己最难写好的字,写完后与同桌交流写字体会,并给同桌提个醒:写这个字时你可要注意…………)
3、想想这些生字还能组成什么词语呢?(开火车说)
表扬:生字学得不错,音读准了,还扩了不少词呢。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指导书写是第一课时的一个教学要点。在读音方面,力图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在字形方面,通过形象生动地讲析字理,让学生“析形索义,因义记形”一字一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全员参与,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凸显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4、刚才我发现同学们划了一些长句子、难读的句子,现在能读好了吗?
(请2――3个学生读句子)
过渡:看,只要多读几遍,长句子、难读的句子都能读好。你们真能干。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把字读准了,长句和难读的句子又读顺了,相信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流畅。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组开火车读,每人读2个自然段)
师:通过多次地朗读课文,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答得不够好,语句不简洁,教师可再进行以下教学环节:
出示: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
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 )。可是第二天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 )。它四处寻访,它问了( )、( )、( ),最后找到了( )。于是,鸟儿( )。
师:同桌合作议一议,然后指名回答。最后齐读填空。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概括出来。引领学生在文本走几个来回,从整体的感知到细细的品位,采用这种填空式的完成练习,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体现了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指导思想。
三、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子品析、品读体会情感
师:课文写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那么,课文当中几次写到了鸟唱歌给它的朋友听?
生:(两次,请把话说完整)
师:第一次在哪写到了呢?谁来读一读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师:这是在第几自然段?同学们你找到了吗?
师:第二次又在哪写呢?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划下句子。
生:(指名一个学生读)
生:高兴、开心、快乐。(指生读)
师:那是哪里让你感受到高兴、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跟随着鸟儿的歌声一起回到去年,看看你是从哪些词或语句当中感到快乐?谁来读一读?请你试试。
师:(指名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师:(再指名一个同学起来回),你感受到快乐的了吗?从哪个词感受到的,说一说。
生:天天。 (问1—2个学生)
师小结:同学们都抓住了“天天”这个词,你看这对好朋友,一个天天给朋友唱歌,另一个天天听朋友唱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呀!你想看这幅画吗?老师告诉你,其实,这幅画就在你的脑子里,只要你一边读边想象它就能浮现在你的眼前,不信,你试试。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师:(生齐读完后问)有谁看到画面了?(可能会是一小部分学生,师:(表扬)这几个同学是最有想象力的。)
师:现在,老师帮助你一下,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屏幕出示:
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这样读,我读第一句话,然后在省略号的地方,我帮你想象一下,然后你读下一句,我再想象一下,再读下一句,看看你眼前是不是又能浮现画面。来,我们试一试。
师读: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
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读:………(无论烈日炎炎、无论凉风习习)鸟儿…………
生: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谁来往下接
指名学生,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这回哪些同学眼前浮现画面了,好了,越来越多了,我们边读边想象,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当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过渡:这对好朋友就这样彼此分享快乐,一直到寒冷的冬天来临,鸟儿不得不飞往南方过冬,临别那几天,他们千般叮咛,万般不舍,只能把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课文里有它们的一组对话,请大家找一找)
出示小鸟和树的对话。
师读: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谁愿意读一读。
师:指名一个学生读(请一个差一点的学生)
师:学生评价,你读出了你的感受。同学们想象一下,鸟儿和树在干吗呀?(告别,依依惜别、难分难舍),那么,树应该怎样对鸟儿说呢?把手举起来,试一试。
再请一个同学读
师:再读一次,比刚才又进步了。
师:下面我们分角色读。一个读大树的话,一个读鸟儿的话。
师: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读。
师:(挥手告别)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生:(愿意)
师:一定吗,
生:一定,(再坚决一些)
生:一定
师:请你把这份坚决送进去,再读一次
师:学生再读,我听出来了,它说“一定回来”,它愿意回来,在向它好朋友保证呢!老师表扬说:“一定”这个词读得特别好,多么坚定的回答呀!
师:再面对一个同学说,明年春天你愿意回来唱歌给树听吗?
生:(愿意),请你信誓旦旦地回答它,读---
师:你能不能用上一组关联词对它说:板书:
生:哪怕我走遍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树,给你唱歌。
生:无论我遇到多少困难,我也要飞到你的身边,给你唱歌。
师:现在一、二组的同学是树,你们挥手与鸟儿依依告别,读_____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愿意明年春天回来给树唱歌吗?
生:齐答,愿意。
师:那你们一起来回答树。
师:挥手引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生:齐读: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我听出来了,明年春天你一定回来再唱歌给我听。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学习体味,联系上下文,“牵一发而动全身”,像这样抓住一句,有时甚至是抓住一个词,辐射全篇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培养了学生一种把长文章读短,把书读薄的本领,通过阅读产生体会,再把自己的体会“送回去”读出来,这样较好地把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感悟、积累、运用是阅读教学的三层次,这一环节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特点,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促说,以说促写,读写结合。
师小结:随着鸟儿的离去,去年的欢声笑语和痛苦别离都成了美好又难忘的回忆,今年,(师板书,今年)鸟儿会遵守这个“春天的约定”吗?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
去年的树教案第一课时篇六
方法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由于文明发展而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画面,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由熟悉的环境遭破坏的场景,或者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象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既能切中课文主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自然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听课文朗读,感受形象
方法要求: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然后以那是一棵
的树说一段话,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做适当点拨,让学生从树的形态、品格、思想等方面入手,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见解梳理、筛选,然后明确。
明确:那是一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树。它给人类带来浓荫,驱走烦躁,把生命之绿铺满大地。即使在高楼大厦,交通拥挤的今天也默默地奉献着。
那是一棵坚固顽强的树。有一次台风吹了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树屹立不动。
那是一棵能预知未来,富有爱心的树。预知自己将被砍伐时,先告诉体内的蚂蚁,让它们尽快搬走。
那是一棵可怜的树,为人类默默奉献那么多,到头却惨遭杀戮。
三、品读语句,体会感情
方法要求:让学生找出那树被砍伐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语句中蕴藏的深刻感情。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散文深沉、悲愤的朗读基调,让学生把握好感情,朗读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并读准重点字词。
明确: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丛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作者采用拟人化的笔触,赋予树人格形象。通过咬嚼碎呻吟割大头颅动脉静脉这些词,能够看出作者对那树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砍伐者的愤恨和悲哀。
四、分组讨论,探究主旨
方法要求:学生可做深入阅读,并思考这篇散文作者的立意是什么?文中有对人类文明快速发展作形象地描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者是否持否定的态度?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做适时启发。
明确: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的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语句中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形象地写出了人类文明发展速度之快。
这和那树一里米一厘米地向外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就难以协调,那树的悲剧命运就难以避免。但作者并不是否定人类文明的发展,只不过是对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引发深沉的思考和感慨。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这正如作者所说的。
五、结合生活,体验反思
方法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那树的悲惨结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交通专家的做法是否值得肯定?如果不值得肯定,那么是否有既保存那树又不妨碍交通畅通的办法。
值得肯定!不值得肯定!教师通过为学生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思辨中激发心灵的火花,启迪思维、更新认识,完善观念。对学生反思的结果,教师都可作积极的肯定,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六、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方法要求:发放阅读材料《巨木之死》,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教师可做提示:这篇抒情意味很浓的纪实散文,表达了热爱环境和生命的人们带泪的沉重的呐喊,从主题的表达上,两篇散文有相近之处。
去年的树教案第一课时篇七
课堂实录: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请大家齐读题目。
回忆一下,这个童话故事都讲了哪些事?请想一想
生:(一只大树和一只小鸟非常要好,冬天临近了,小鸟不得不与大树分别。春天来了,小鸟又回来了,可是他发现大树没有了,而是变了火柴棒。)
(师板书:小鸟为树唱歌、小鸟与树分别、小鸟去寻找树)
师:说得不错,上节课,我们已经练习流利地读课文,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去体验小鸟、大树内心的情感。好了,请同学们打开书。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你有哪些体会。老师提示大家两点:1、可以一边读一边画,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记在书上。2、大家要注意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刚才在老师的巡视中发现有些同学的体会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以4人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讨论一下。等下呢,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在全班汇报。现在请组长组织你们组员开始讨论、交流。
生汇报:我们小组主要体会到了第6自然段,我感觉小鸟回来时是特别高兴的,半年没有见到大树了。可是看到树桩的时候,它又非常疑惑的,这棵树跑到哪去了呢?(师板书:疑惑不解,生读)
生汇报:小鸟回来了很高兴。但他发现大树不见了,一定很惊讶,一定很着急想办法找到大树。
师点评:非常好,这小组合作不错。还有哪些同学想要补充的呢?
生汇报:我觉得最后一自然段很难体会到小鸟非常着急的心情:树到哪去了呢?
师:是啊,怎么把这句读好呢?(可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去年的树不见了,只有树桩留在那里)
(指名读)
师:还可以怎么读?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
师:读的感受不一样,是吗?那么老师希望每个人都能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去读好它。自己在下面再试试读,开始。
(生练习后再汇报)
生汇报:我们感受深的是第2自然段,我觉得大树和小鸟一定是难舍难分的。因为第1自然段写道:小鸟整天在这个树上唱歌,树整天聆听小鸟歌唱。他们能够共同度过那么幸福的岁月,一下子分开,肯定有点恋恋不舍。
(板书:恋恋不舍)
生:他们分别的时候有可能会流泪地说
师:那你觉得这种感受该怎么读呢?试一试
生读
师:读得真感人,继续汇报。
生:我感受深的是最后1自然段。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火苗,比较伤心,因为第1自然段已经写到,它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现在它们分别了,肯定非常伤心。
师:那小鸟为什么不得不与大树分别呢?
师:刚才那几个同学理解某段话会联系全文来理解,那如果你对全文读懂了,那你对这段话会体会得更深。那我们继续请同学汇报你对课文某段话的体会。
生:我们是对第1自然段体会比较深。我觉得树跟小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我们有了特别要好的朋友,心里一定挺开心,所以树和鸟也一定挺开心。小鸟整天在树上唱歌,整天就是天天的意思,唱歌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大树整天听,他们也是很开心的。(板书:无比快乐)
师:那么怎么才能把这种快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呢?谁来读一读这部分?(指名读)
师:读得很好,谁还想读一次?(全班同学自由练读)
师:请其他小组继续汇报你读书后的体会。
生:我们对8、9、11自然段体会最深。各段的大概意思是……
师:小鸟现在的心情越来越着急,我们也可以用个词语写出:心急如焚(板书)一听到伙伴们告诉它大树的下落的时候,特别着急。
生:一次比一次着急、希望越来越小,最后心凉。
师:你们这种感受通过读体会出来的是吗?那你们现在把这3句对话读一读
生;大树啊,大树,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板书:无限深情)
生:大树啊,我们俩是好朋友,我唱歌,你来听,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伙伴。
生:大树,大树。你是我的好朋友,没有你我就无处安家。
师:同学们看,课文中2处写道:小鸟唱这支歌,去年唱和现在唱,心情一样吗?
生:去年的心情是非常高兴,而今年是很伤心的。
师:那此时此刻,小鸟还会唱什么?
生:人类啊,以后不要乱砍大树,要多种树啊。
生:大树,大树,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生:提问题——辩论
看着屏幕(故事)学生朗读课文。
师:这个童话故事已经被编入了世界童话选集。这个故事的作者是日本的一位作家,他仅活了30几岁,由于他生前缺少友情,所以他用自己的真情写出了这样一个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如果你们能读到他原著的话,我想你们会有新的理解。那么回去之后,我们去书店买这书。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感想:
今天看了王鸿雁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后,觉得她以情贯穿整节课,
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相互融和,另人感动。有几个地方值得学习:1、王老师注重读中悟解。本堂课,学生都是在读中感悟小鸟与树的情感,它们从难舍难分到永远分离。学生在谈感受的基础上,认真读文,在读文的基础上又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不但在读中能力增强了,认识问题更深刻了。情感也随着更丰富了。
2、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节课,学生由关注小鸟、关注大树的命运,到后来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这个飞跃是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与讲中去一点点发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王老师针对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如:叫学生想一想,小鸟唱的去年的歌会是什么歌?另外,当树是否应该砍伐有争议时,王老师马上引导:资源如何利用?让学生课后去研究。很有新意。
4、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本堂课,从读文到讨论,在到汇报。学生基本一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活动中学生有分工,互相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语 文 课 堂 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去年的树教案第一课时篇八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感受鸟儿和树之间友谊的纯真,懂得朋友之间要信守诺言,要真诚奉献。小编特地整理了去年的树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同学们理解课文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作为一个读者,读完后的第一个感觉是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的由来,可能是因为结局的不完美,可能是因为小鸟和大树略带悲壮色彩的友情感动了我。所以第一次读文章,我认为这是一篇纯粹赞颂友情的文章。但读着读着,我又觉得这篇文章是作者特意写给人类的,是要控诉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后来又觉得这个故事似乎主要为了突出小鸟信守诚诺的品质。
所以我努力体会编者之所以把这篇文章编进教材的意图,这个故事主要价值取向应该是“珍惜友情和信守诚诺”,但我个人认为从任何角度理解都是可以的,并不一定要有确切的答案,或许作者在写这个故事时也并没有考虑那么多。而另外一个感受是这个童话朴实的语言与深刻的内涵形成的对比,以及带有荒诞色彩的童话写作手法。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突出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性,使字词、朗读、想象等训练过程成为创设人文情感的一条有效途径。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感悟,教师适时而导,升华情感。
二、在利用教材,开发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延伸教材。在课首和课后一部分教学,两次补充鸟儿唱的歌词。在课终,让学生续写课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
(二)渗透通过加批注、多元对话等手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感受鸟儿和树之间友谊的纯真。懂得朋友之间要信守诺言,要真诚奉献。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课堂上能专心听讲,认真讨论、积极参与,敢于提问和表达见解,具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生字卡片、课件
合作学习、自主探索、个别指导、全班交流。
一、动画导入,入情入境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11课《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中儿话音特别多,咱们再来复习一下,好吗?自己先读读。会读吗?开火车读。(鸟儿、这儿、细条儿、歌儿、一会儿)
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想听听小鸟在唱什么吗?
出示歌词:
大树,你是我的朋友,
烈日下,你为我遮阳,
风雨中你为我撑伞,
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大树,我是你的朋友,
你病了,我为你捉虫,
你孤独,我给你唱歌,
我们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师:谁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声音中,再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听,咱们也一块儿来把这首歌唱给大树听,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一首饱含深情的,琅琅上口的小诗把孩子们带入情境,感受鸟儿和大树真挚的友情,为整堂课定下一个感情基调。
师: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好朋友啊!接下去,让我们细细地读一读发生在小鸟与大树之间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组对话?分别是谁和谁在对话?还可以用铅笔把他们说的话划下来。
交流:(鸟和大树、鸟和树根、鸟和大门、鸟和小女孩)
师: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鸟儿必须要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过冬,好朋友要分开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自己读一读。
师:孩子们,树和鸟儿对话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生体会依依不舍、恋恋不舍等等。)
师:谁来让我们听听大树依依不舍的声音。
指名读,评价。
的。
师:谁愿意来做这对好朋友,把他们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展现给大家?
生分角色朗读。
师:就这样,树和鸟儿依依不舍地分开了。但是冬去春来,转眼间,春天来了。此时,在南方的鸟儿心里在想什么呢?(指名回答)
师:鸟儿就是带着这样的兴奋和期待回来找她的朋友。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根。请大家默读下面的三组对话,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鸟儿的心情,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浓缩成几个词儿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学生自读感悟,然后交流)
师:你就是那只寻找好朋友的鸟儿,此时此刻你很 ?(着急,为什么?请你着急地来问问树根。疑惑?伤心?)
师:着急、伤心、疑惑的小鸟快问问树根吧!
师:孩子,请你回答小鸟。指名一个同学读。
师: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样?
指名几个同学读,谈心情。
师:当小鸟知道伐木工人把大树砍倒,拉倒山谷里去时,她更加 ?更加 ?带着这种心情和同桌小朋友分角色来读读读读小鸟和大门的对话吧!(自由读)
师:请同桌读,请同学评价。
师:树啊,我亲爱的朋友,你被卖到哪里去了呢?我是不是再也见不到你了?此时的小鸟不但伤心、着急,而且 ?(伤心欲绝)
师:鸟儿伤心欲绝,问女孩:(请一学生读)
师:鸟儿伤心欲绝,问女孩:(请一学生读)
师:鸟儿伤心欲绝,让我们一块儿帮着鸟儿问女孩: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师:孩子们,鸟儿履行诺言,珍惜友情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特别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谁愿意跟我合作?老师读叙述的部分,谁来当小鸟?大树?树根?大门?女孩?(分别选出几位同学和老师分角色讲故事),大家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动画,可以随时加入讲故事的队伍。
师:(一边放动画的结尾部分,老师一边深情地说)终于,鸟儿看到了已化作灯火的大树。她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看呀看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师:是啊,昔日的情景一幕幕再现在小鸟面前,她真是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对着已经化作灯火的大树说------(交流)
师:这是怎样生死不渝的友谊啊!灯火摇曳着,好像听到了小鸟的话,大树如果有知,会说些什么呢?(交流)
生:悲伤的,难过的-----
师:让我们一块儿把这首歌唱给大树听!
全体学生读。
设计意图:课文外显的是小鸟对大树的友情,这一般通过朗读可以体会得到。而友情的另一端——大树的情感却因为描写角度的不同留下了空白,这恰巧为学生建构文本留下了空间。让老师和学生以故事主人公的身份参与文本的建构,从大树的角度来表达,我觉得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有必要。因为这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中主人公情感的深度体验,更有助于全面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并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
师:唱完了歌,鸟儿就要飞走了,她会去哪儿呢?又会去做些什么呢?请你把此时的感受汇成语言,给短文加一个结尾。
在忧伤的音乐中,学生写。(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通过给文章续写结尾,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鸟儿的真情,深化主题。
去年的树教案第一课时篇九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确立目的的依据】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颗长年造福于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学习本文,既要把它当作语文材料来学习,又要把它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
因此,引导学生多角度揣摩、探究,进而理解课文主旨,从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为本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另外,课文语言简洁而生动,内敛而深沉,且蕴藏着含蓄、丰富的感情,所以应当让学生在细细品读语言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