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标教案篇二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6、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标教案篇三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标教案篇四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口算题
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8—9页,然后试着算一算:6+9=7+4=6+8=
15-9=13-9=12-9=14-9=16-9=
教学内容:第8—10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3)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标教案篇五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两课时
1、学会本首古诗6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课件生字卡
(一)课件出示:课文动画
思考: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自学质疑。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解决疑难。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1、教师简述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拓展: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七)指导生字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背诵课文。
课件、生字卡
(一)初读感知,自学存疑。
1、小组合作,试读课文、讨论词义,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
(二)简单讲述诗意。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指导写字。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自渎诗集,找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标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2.3考点分析: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复习立体图形
(复习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师:同学们还认识这些才朋友吗?我们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记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家族”里的新朋友——认识平面图形。
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学生动手,拓出平面图形
课件呈现主题图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4.讲述生活中长方形的例子。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品图片。
师:我们生活中的长方形可多了呢!下面请同学们指出图片中的长方形。
(书、电视机、方桌子、相框、纸巾盒等等)
5.让学生自己说出生活中长方形的例子。
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呢?
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最后请同学自由发言,举出例子。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举例讲述生活中的正方形和圆。
课件出示生活中带有正方形或圆的物品图片。
师:我们生活中的正方形和圆也不少呢!下面请同学们指出图片中的正方形和圆吧。
正方形的有(魔方、正方形纸巾盒,桌子的面、收纳盒、小坐凳等等)
圆的有(纽扣、圆形石英挂钟、菜板、铜钱、盘子等等)
3.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呢?
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最后请同学自由发言,举出例子。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举例讲述生活中的三角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带有三角形的物品图片。
师:我们生活中的三角形也很多!下面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中的三角形吧。
三角形的有(警示牌、自行车架、三角形蛋糕等等)
5.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类整理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课后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回到家里去找一找,看看家里哪些物品有这样的图形。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的奥妙和乐趣是无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好它。老师希望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大家再积极再活跃一点,我们要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板书
第1节认识平面图形
1.复习立体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3.巩固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标教案篇七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 结论:
12 + 34 = 48 偶数+偶数=偶数
11 + 37 =48 奇数+奇数=偶数
12 + 11 =23 奇数+偶数=奇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新课标教案篇八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