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感知、动手能力等特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这里整理了一些小班教案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或者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一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先听一段录音!(播放录音)。
师:瞧,他读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
师: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注意读准字音!
师: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来认识它们,跟着老师读;
龄能融让梨弟(领读)。
师:还有谁比他们读得还好?请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读呀!这样,咱们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女生先读,香九龄——(引读)。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快速地读出来!香九龄——(引读)。
师:放慢速度,再来读读看!香九龄——(引读)。
二、讲解故事。
其实,这段话蕴藏着两个小故事呢!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
配乐,结合动画叙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1、师:古时候,有一位叫黄香的小朋友。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捂热,以免父亲着凉。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师: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打开书到第4页,找找看!
相机出示句子:“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师:谁再来试试?
师:女生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香九龄——(引读)。
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
师: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一起来读!
师: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
过渡: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指导背诵。
过渡:这么好的句子,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已经熟记在心了。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会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准备准备,自己读读!
师:现在来看大屏幕!
(1)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香九龄,_________。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数,_________。
(评:字字正确!)。
(2)这样,你还会填吗?
香九龄,_________。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数,_________。
(评:很有感情!)。
(3)(出示黄香的图片)《三字经》中是怎样写他的?
一起背!香九龄——(引读)。
(出示孔融的图片)你能背出和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吗?
一起背!融四岁——(引读)。
首孝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小朋友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几句背下来,真用心!我们一起来背!拍着小手,摇着脑袋。香九龄——(引读)。
学了刚才的句子,我们认识了两位可爱的小朋友黄香和孔融。他们都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好孩子。你们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这样的小黄香、小孔融。利用下课时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下节课在班上讲给同学们听听!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二
三字经的教学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分享了小班三字经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透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好处。)。
(4)小结:只有明白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忙。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这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三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苟不学”“易为人”“鸡司晨”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生字卡片、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经》的节选。
板书课题:《三字经》。
二、学习课文。
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六)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非”: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
(七)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四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明白《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完美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教学准备】。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2、《三字经》朗读录音。
3、学习资料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2、播放《黄香温床》《孔融让梨》动画课件,要求学生认真看,用心听,用脑想,能说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各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看完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这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资料,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0、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资料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期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就应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之后成为大官,但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横生。
在教学《三字经》前,我反复阅读教材,明白这些资料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根据这一特点,我查阅了超多的资料,制作资料有关的小故事课件,借助这些故事帮忙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本次教学中,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诵读《三字经》的用心性。在教学资料时,利用《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两个故事,结合文本,由字到句,再拓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知何为“孝”何为“悌”的道理。另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
这一系列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提高要求,从诵读中,教材的'押韵美感、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或者说正是教材语言特有的声律美感内在地决定了吟咏诵读是其主要学习方式。因听声而记真切,因吟诵而见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语言的声音美本身!这能够看出每一天让孩子反复吟诵这类读本,美辞佳句尽入腹中,积累日丰,有助于培养学生凝练、典雅的文言语感和美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识字量及运用知识的潜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理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含义。
2、培养幼儿大胆、完整讲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打印好的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故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图片。提问:
(1)图片上有谁?这些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2)图片上的老爷爷是谁?
(3)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
(4)请你猜一猜,孔子和项橐在说什么呢?
2、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后,再接着讲。
小结:孔子虽然知道很多知识,但他还是很爱学习,还向七岁的项橐请教,真是不简单。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认真学习知识,做个有学问的人。
3、结合《三字经》,激发认字兴趣。
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学过的《三字经》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纸张,一起读。老师可稍作解释。
幼儿拿出自己的纸,边指边读。从“昔仲尼”读到“犹苦卓”。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收集经典故事来讲给大家听。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六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1、游戏“三个字”
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verygood,veryvery耶!
《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1、开始部分。
2、结束部分。
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1)观察图片(出示“小宝宝”图片)。
(2)贴字卡游戏(将字卡散放在地上)。
总结:我们来看看花仙子送给小宝宝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她希望小宝宝长大了成为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的孩子,那小宝宝长大了以后小朋友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愿意)我们再来看看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有:不讲卫生、胆小、说脏话,小宝宝长大了要是不讲卫生、胆小还爱说脏话我们还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不愿意)。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3)总结。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我们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1)观察“人猿泰山”图片。
(2)观察“教师医生”图片。
(3)总结。
“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本来差不多,但因为在不一样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同。
(1)提问引导。
(2)总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专心的教育他。
小朋友们老师刚刚把《三字经》前四句话的意思告诉了你们,小朋友们学习了这四句话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五)听儿歌。
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那让我们再听一遍,这一遍小朋友们可以试着跟着唱一唱。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前四句,那我们回家以后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七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2、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关于国学作文素材。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着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的《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着,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爱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孙子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九
1.夏至到了,学会正确的防暑降温方法。
2.能在老师帮助下完成切西瓜游戏,锻炼体魄,锻炼反应力。
够全班吃的西瓜。
1.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夏至过去后天气就要一天比一天热了,你们对付炎热有什么好方法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重点点评喝水,冲凉,电扇,空调这几个容易因为贪凉导致疾病的方法。
2.集中总结夏季防暑方法及错误方法。
(1)多喝白开水,不要等口渴再喝,这样并不能很好的起到补水的作用。同时少喝冰水,避免刺激肠胃。
(2)不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的热量反而难以散发,可能还会引起脑部血管收缩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3)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间里,不出门运动,容易得“空调病”。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度,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低于24度。
(4)可以喝绿豆汤,薄荷水,吃西瓜等用于解暑降温,注意西瓜不宜多吃。
3.切西瓜。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提到夏天不能长时间的待在空调间里,要出去运动,我们这就去出门活动一下身体吧。
(2)做游戏切西瓜。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圈,一名幼儿做切西瓜的人站在圈里,边走边说“切,切,切西瓜,一刀两刀就开花”,说完用手来切围成圈的幼儿的.手,被切到的两名幼儿超不同方向围着圈跑谁先跑到切口的地方谁到圈里来做新的切瓜人,然后继续游戏。
(3)做完游戏回到教室,教师分发切好的西瓜。
4.活动结束。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一
一、我会填。(2×10=20)。
1、高曾祖,。身而子,。
2、三才者,。三光者,。
3、曰春夏,。此四时,。
4、养不教,。教不严,。
5、一而十,。百而千,。
二、我会选。(4×12=48)。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2、“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
3、“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
4、“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句话是说()。
a、要坚持锻炼身体。b、做人要遵守礼节,讲求信用。
c、子女要孝敬父母。d、要加紧时间学习。
5、《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窦燕山b、曾参c、黄香d、孔子。
6、《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
a古诗b四诗c唐诗。
7、《论语》共有()篇。
8、“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
a.苟不教,性乃迁。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d.幼不学,老何为。
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粱”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
1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
a.猪b.鸭c.鸽子d.狗。
11、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
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
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
12、三才者指的是()。
a天地人b日月星c君臣义。
三、我是小判官。(2×6=12)。
1.《孟子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孔子身上的。()。
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3.《三字经》中窦燕山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学”。()。
6.君则敬,臣则忠是十义中的两义。()。
四、我会连。(2×10=20)。
(1)苟不教,性乃迁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详训诂,明句读。
凡训蒙,须讲究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有义方百而千,千而万。
一而十,十而百教之道,
贵以专。
(2。
礼)我周公,作周如六经,始可读。
孝
熟
存治体。
经
子
记其事。
为
初
当讲求。
诗
秋
至四书。
经通既明学者书易,,,,四书著六官,方读撮其要,必有号六经,礼春小学终,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二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一、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
1、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2、演讲评分。
二、导入。
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
1、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学生1:九峰人的座右铭是“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学生2:《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劳就有功效,嬉戏是没有益处的,应该警惕自己,时时勤勉用功。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凡是勤恳学习的人,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怠惰嬉戏,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会有损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生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和老师疏远。对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乐相初。
五、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三字经》。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三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四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一、谈话导入。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1、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3、揭示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一)、自读。
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学文释义。
1、讲(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3)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6)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8)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方便,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不抢先,能让人,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五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六
根据2010—2011学年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了明确《弟子规》、《三字经》的教学目标,明晰国学课程的教学理念,规范课程实施的流程,确立国学教育系列专项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县国学教育科学、有序地深入,为国学启蒙教育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导向,现就2010—2011学年关于加强国学课程《弟子规》《三字经》教学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目标设置。
(一)课程总目标。
国学课程运用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质疑探源,启智开思;古今结合,开宗明义;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培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与热爱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文化兴校与经典育人的双向发展。
(二)课时总安排。
教学学段:三至五年级。
教学内容:《弟子规》。
教学时段:2010至2011学年度上学期1——20课。
2010至2011学年度下学期21——40课。
课文学习要求。
1、对40课经文能诵读成韵。
3、对课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中意思浅显的句子。
4、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学习诵读方法,初步形成诵读习惯。
5、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弟子规》的行为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习运用《三字经》所诠释的方法引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故事学习要求。
1、对全册课文中的课文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2、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教材中每一章的第一个故事。(即第1、2、8、12、20、27、33、35课故事计8个。)。
3、激发讲述故事的兴趣,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初步形成讲述与交流的习惯。
4、在故事中受到道德感染,从而形成立德、砺学、力行的愿望。立法认知要求。
1、对中国传统历法有浓厚的好奇心。
2、读文大致了解中国传统的主要节气。
3、知晓中国传统主要节日的由来。
读写要求。
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文字默写《弟子规》的内容。
教学学段:三至五年级。
教学时段:2011至2012学年度上学期1——20课。
2011至2012学年度下学期21——40课。
课文学习要求。
1、对40课经文熟读成诵。
2、学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尝试用课文的知识与事理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3、初步掌握诵读方法,并能辅之于合理的动作。
4、初步养成喜爱诵读的情感,形成良好诵读习惯。
5、学习运用《三字经》所诠释的方法引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故事学习要求。
1、能够对全册课文中的课文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3、初步形成故事的讲述方法。并能配之合适的动作与表情。
4、形成讲故事的愿望,形成讲述与交流的良好习惯。
5、在故事中受到激励,从而形成立德、砺学、力行的愿望。
节气与养生要求。
作为教师知识性讲读内容,激发生了解节气与养生方面的常识,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丰富知识视野。
读写要求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文字默写《三字经》的经文内容。
二、《三字经》教材特点与教学理念。
(一)《三字经》经文结构特点。
《三字经》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全篇围绕“教之道,贵以专”这一主题分为六个部分,六个部分内容连贯,体现了作者完整一贯的教育思想。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谈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部分“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则是强调教育的内容和顺序;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讲授基本的文化常识;第四部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和读书的次第;第五部分“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是中国通史纲要;第六部分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谈勤奋刻苦是接受教育的基础。《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六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体现出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
(二)《三字经》课程教学理念。
国学启蒙教育要坚持经世致用的思想,大力推行古为今用,思辨结合,批判继承的实施理念,根据《三字经》国学课程的教材特点与课程目标,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必须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构建以诵读为主线,以明意为支点,以拓展为外延,以内化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形成主题导入,诵读入韵、明意悟理、明史通今的四环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诵读中,知经意,晓典故,明史实,悟事理,从而实现国学文化在启蒙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1、诵读化。即以诵读为主线,读中正音,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内化。教师巧设平台,活用方法,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
2、情境化。根据经文的主题,借助音乐、活动、画面、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理解、思考、感悟,开拓视野,感受历史,陶冶品性。
3、故事化。小故事蕴含有大智慧,教学时把故事引入课堂,即以经典小故事或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诠释经文中涉及的人与事,在丰富经文内涵中,开拓学生视野。展经文外延,深入浅出地诠释经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破理解的难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
4、生活化。根据《三字经》的启示功能,结合社会、人生的发展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环节,把学国学与用国学结合起来,把传承民族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这样既缩短古今文化间的距离,又充分发挥经世致用的功能。同时又将文化的弘扬与批判式的继承结合起来,有助于传承民族精华又不拘泥古训,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七
金装镇中心小学。
黄颖。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的“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内容及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读。
四、明理品读。
五、拓展升华。
六、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四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四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文姬辨琴、道韫咏吟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四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
2、理解诗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教师适时补充)。
(3)教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你现在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声的好坏,可以从琴声分辨出吉凶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他们这些女孩子,既聪明又敏捷,你们这些男生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要是好榜样就要学习。
三、明理品读。
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东汉的蔡文姬、晋朝谢道韫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
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
3、让我们再来把这四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
四、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五、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东汉的蔡文姬、晋朝谢道韫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七、板书设计: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八、教后反思。
《三字经》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课前我积极准备,查阅了一些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力争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突破;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从什么是《三字经》引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从“勤学成才”的故事,启发学生,珍惜光阴,使每个同学更加发奋读书。
第三,在课堂上使用配乐朗读不仅活跃了气氛,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化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的背下所学内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资料是中年级学生应该培养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欢的关于学习的内容为依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起,使学生的新知识有了扩展,还使学生对旧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总之,本次课堂上,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初步背诵,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效果良好,但还出现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许多的知识,课堂上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出现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灵活的课堂教育机智,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八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明白《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完美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3、学习资料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这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资料,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亲师友,香九龄,孝于亲,融四岁,弟于长。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资料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期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就应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之后成为大官,但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横生。
在教学《三字经》前,我反复阅读教材,明白这些资料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根据这一特点,我查阅了超多的资料,制作资料有关的小故事课件,借助这些故事帮忙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本次教学中,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诵读《三字经》的用心性。在教学资料时,利用《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两个故事,结合文本,由字到句,再拓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知何为“孝”何为“悌”的道理。另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这一系列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提高要求,从诵读中,教材的押韵美感、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或者说正是教材语言特有的声律美感内在地决定了吟咏诵读是其主要学习方式。因听声而记真切,因吟诵而见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语言的声音美本身!这能够看出每一天让孩子反复吟诵这类读本,美辞佳句尽入腹中,积累日丰,有助于培养学生凝练、典雅的文言语感和美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识字量及运用知识的潜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国学三字经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九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小黑板、图片。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