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倡创新和探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一
第十课美丽的海星教学目标1、会用硬笔工具,美丽的海星能用线条画出海星的形象;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2、在想像画中美丽的海星感受硬笔或彩笔工具的性能;学会用色彩画海星的方法。3、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美丽的海星画出海星的花纹时有耐心。教学重点以海星的记忆想像画创作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教学难点画出海星多角的外形特点,并涂色美丽的海星。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以天上的星星掉进大海变成了海星为题,纺一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二、教师谈话引出海星:今天,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做客,大家欢迎。三、教师拿出海星标本,扮演海星,引导学生从内到外仔细观察海星的特点。教师:你知道我是怎么走路的吗?我的样子是不是很特别呀?你看我有几只角呀?四、教师展示各种海星实物、图片给学生欣赏。教师:我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呢,不信?你们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尝试找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单色条画、着色线条画、水粉画等)并与实物作比较,找出海星外形和花纹的特点。五、(先画出海星的外形,然后在主体形状上添加装饰)。六、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说出自己想像出来的海星。教师:我还有许多亲戚长得跟我不一样,你能想出它们的样子来吗?美丽的海星七、布置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自由作画。教师:聪明的小朋友,今天是我们海星家族的聚会时间,来了委多海星,你能把它们画下吗?八、教师巡视辅导。美丽的海星九、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星作品,互相欣赏。十、组织学生扮演海星家族聚会的游戏。教学反思:海星向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描绘对象。海星的外形具有多角、鲜明的特征,其纹理丰富多样,很容易用线条构成美丽的画面。教学中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二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巨人与小短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2)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1)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2)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扩大想像的窨,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1、色彩笔。
2、有关《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
一、导入新课
你认为最大的人是谁?谁来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
你认为最小的人又是谁,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草丛中的世界》,感受草丛中的卡通动物世界,猜猜谁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们中间有怎样的历险童话故事。
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讲故事。
2、欣赏《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感受凶猛的老虎变成小动物,我变成了大人,感受一种安全感,感受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
3、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与海滩小朋友的夸张对比。
4、欣赏《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三、小组活动,启发想像
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如档我们变大或变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一说,把自己变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小组创作
1、小组内的同学,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组同学所想像中的场景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要集中体现本组同学的主要构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评
自由展示作品,评一评:
(1)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三
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雕。
能用像皮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学会观察与比较植物的不同形态与色彩。能在创作中,大胆想象与表现泥板植物浮雕。
3.情感:热爱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知道植物、泥与人的关系。
能用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
能表现前后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植物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植物的生长形态和色彩。它们的枝干、叶茎、花果和花心、花蕊、花瓣等有什么不同?把你喜欢的植物,说说她1形态特点和色彩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像皮泥、的特征,尝试用像皮泥塑出凹凸起伏、夸张、写实的植物画面。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浮雕艺术品。你准备用像皮泥雕出什么样的植物作品。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四
1.知识与技能:了解蔬果根、茎、叶、芽、花、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能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色彩特点,进行雕刻、塑造、创意设计一个立体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联想中、能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观察、构思新形象。在比较中体验添加或切、刻、雕、挖等不同制作方法。
在创作中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创造新形象。
3.情感:注意观察生活、养成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大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五
培养儿童从小热爱科学,通过学习本课,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把想象中的形象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重点:学习从生活中选取感兴趣的事物,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妈妈的好帮手。培养设计意识。
难点:能找出中心内容,把自己设计的内容绘画出来。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展出学生们带来的玩具机器人,师生共同参观。着重观看机器人的造型、结构、色彩、功能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一些感性认识,然后由教师或学生选讲一段机器人帮助人类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
1.讲解什么是机器人。指出机器人是人类想象与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可以代替常人工作的智能活动机械。机器人能为人类干很多有益的事,例如排除险情、潜水打捞、科学实验、搬运重物等等。机器人的形象大致为方型或圆型的躯干,能活动的四肢则是方与圆等几何体的组合。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日常从报刊、电视中见过的各种机器人的形象讲述出来。
2.想象与设计的任务。教师提出本课要求:大家都来当一个设计师,设计一个能帮助人类做有益事情的机器人,并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人类生活和科研工作对机器人的要求及需求量将会加大。教师要从多方面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构想,设计出各种适用于海陆空等各种环境需要的机器人来。
3.想象(设计)画画法;先构思所要画的机器人的形象、功能和环境,然后用线条把整个机器人的外形画下来,接着再从机器人身上的某一个部件开始,细致描画,直至完成,但要注意表现出机器人正进行着的工作,必要时可添加环境、道具,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学生作业:用铅笔勾画己设计的机器人形象的草稿,留待下一节课继续细画,着色,直至完成。
四、:教师对设计新颖、大胆构思的作业,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准备彩笔等绘画用具。
第二节
继续完成作业,教师辅导:
一、为机器人添画环境。要表现机器人在为人类干什么事情,除了画出它的动作外,还需加上环境气氛的描绘。如;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作太空探险必须画上太空的环境特点;表现机器人代替人类在海洋里工作,则应画上海底景物。又如表现机器人烧饭、做菜,为妈妈洗碗、擦锅等等,也应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和道具。
二、着色。教师可列举几组对比色,如:红与绿,紫与黄,橙与蓝等两色的配合使用,能使画面表现出鲜明、强烈而又神秘的效果。
一、讲评。表扬、鼓励想象奉富的学生作品,挑选两至三个学生谈谈自己对好作品的。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六
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1、说出大象的特点,表达与大象在一起时的感受。
2、描绘与大象在一起的画面。
绘画工具。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请在老师的描述中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身子高高象堵墙,鼻子长长象小船,耳朵大大象扇子,四脚粗粗象柱子)。
2、新授:
(1)师:这就是大象,你们都认识,你知道大象有什么特点?它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请你画出大象有特点的那个部分。
(2)师:我们把这些特点组合起来,看看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3)你能说说了解到的一些大象的知识吗?比如它喜欢吃什么、它会做什么等等。(吃香蕉、会吸水、喷水、按摩等)。
(4)大象虽然很大,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请看书,小朋友都喜欢和大象在一起呢。(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
(5)联想:你希望能和大象在一起吗?你会是什么感觉?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6)如果和大象在一起,你想做什么?
除了乘坐大象,我们还可以乘坐什么飞上天呢?请同学们回去想一想,画一画。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七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能用蔬果创作些什么?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蔬果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蔬果艺术品的。你准备用什么样方法设计作品。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八
岭南版美术第三册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三册)
第1课 民间玩具世界 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三册完整版)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1、 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 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三册完整版)
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
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b、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九
第8课切开的果实(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感知切开的果实形状产生的变化,切面是由点、线、面、色组合而成的图案。2.能运用点、线、面、色及拓印方法,切开的果实表现切开的果实和切面美丽的图案。教学重点:感知切开的果实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教学难点:运用绘画及拓印方法表现对称、均衡、放射等水果切面的图案。教学过程:一、激发想象、探究的兴趣1.把橘子进行纵切与横切会产生什么图形?把自己观察的结果用线条表现出来。2.看一看切开的橘子,比一比自己画的橘子线描画,说一说,像什么?好看在哪里?3.运用点线面色表现自己的发现。(探究形式美的排列)4.把切开的水果沾上颜色,在画纸上印,看看印出来的图案与画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二、欣赏大师作品,在比较中提高审美和造型能力。1.你发现了什么?(引导欣赏:由点线面色组成的不同图案及其对称美,透叠美,重叠美)2.大师用什么线与色来表现?大师想说什么?切开的果实三、在作业评价中提高自评能力和培养自信心。比一比、说一说:与大师的作品比一比,我的作品好看在那里?评价点:线条美、形式美、个性美。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十
第十四课我在天上飞教学目标:1、学会寻找身边会飞的东西,我在天上飞了解它们是怎样飞起来的。2、通过收集飞行物的图片,我在天上飞分析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教学重点:促进美术、科技交融的综合意识,我在天上飞进行命题手工创作。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制作出既精美又能飞的玩具。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教师要求学生带一件会飞的玩具回来,例如飞机、小鸟、小飞侠等。分小组进行讲述、介绍。要求同小组的玩具串成一个故事,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最生动。二、活动二: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航空模型或玩具展览,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三、活动三:用简单的线条和对称的造型画自己喜欢的飞行器,看谁画得好。四、活动四:教师与学生分工合作,用彩色纸等材料做一件自己喜欢的飞机或降落伞。五、课后延伸:的图片进行欣赏,也可以创造新的飞行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去表现。六、教学评价:1、可从学生收集资料方面思考,如“我会收集小画册”、“我会剪辑哪几种报刊。2、可从学习目标方面思考,如“对天空中飞行物的认识程度”。我在天上飞教学反思:课程先介绍了天空中的飞行物,让同学们思考它们的飞行原理,通过观察让同学们了解降落伞、飞机的形状、色彩的特点,鼓励了学生们大胆联想,敢于创作,学会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表现。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十一
1.创设情境:欣赏“蔬果童话形象”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蔬果童话形象夸张、变形的蔬果娃娃。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
(1)蔬果娃娃它们象什么?
(2)小作者是怎样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构想与创作的?
(3)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十二
1、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尝试毛笔的不同执笔方法。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2、在水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
3、尝试各种水墨技法,喜欢在游戏中体验水墨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种线条。
教学难点 掌握笔墨中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吴冠中的《水乡》
1、你觉得这幅画简单还是复杂?你觉得这幅画生动还是呆板?有趣还是没趣味?
2、这一幅画有哪些形状?有哪些线条?有哪些颜色?
3、这贴画是谁画的?你喜欢吗?
二、认识工具材料:
1、猜一猜,老师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2、出示各种工具,让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3、师用各种工具材料演示各种使用方法,并与其他画种的材料相互区别。
三、画一画:
1、用各种工具在自己的纸上试试笔,感受各种方法画出的各种线条。
2、谈谈用国画工具使用的不同感受。
3、自由地进行各种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游戏。
四、比一比:
1、谁画的线条种类多,谁画的水墨效果丰富。
五、课堂延伸:
1、想一想各种不同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可以用来表现什么效果?
2、尝试用各种方法画自己想画的物体。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
1、蘸墨时毛笔先蘸水,只用笔尖蘸墨。
2、墨水和水不要一次加得太多。
3、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4、注意环境卫生。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十三
教学目的:
第二课时
一、学生展示上课时的作业,进行自评互评。
二、学生尝试运用六面体平行透视规律画一两个方形物体。
三、学生展示作品,自评互评,促进发展。
六、铁丝造型
教学目的:
1、认识造型艺术新样式,使学生学会利用铁丝扭制各种独特的线条造型。
2、利用铁丝造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独立的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各种铁丝造型。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铁丝造型作品、铁艺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开拓视野。
三、学生自主设计制作铁丝造型。
四、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互动。
五、完善造型。
七、儿童头部比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比例,积累人物画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2、尝试运用儿童头部比例知识来描绘儿童头像。
教学重点:
自主发现儿童头部比例的知识。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头部比例的知识描绘儿童头像。
学具准备:
尺子、镜子、铅笔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有关头像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欣赏优秀的头像作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对作品品头论足,从儿童的角度来说说。
2、因势利导,导入新课。
三、学生自主探究儿童头部的比例知识。
1、学习正确测量头部及五官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协作测量头部及五官。
3、根据测量的数值说说儿童头部有怎样的比例。
4、说说书上“三停五眼”的含义。
四、尝试用新学的知识临摹教材上的头像作品。
第二课时
一、学生展示上课时的练习,并相互评点,促进发展。
二、运用比例知识描绘最要好的同学的头像。
三、师生共同评点,促进发展。
八、瓶花写生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习写生的基本技法,抓住整体,把握基本形,体现对象大的特征。
2、通过瓶花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美的感受力,造型能力,表现力及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真观察,画一幅瓶花写生画。
教学难点:
整体感受,大胆表现。
学具准备:
铅笔、蜡笔、水彩或水粉、水粉纸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教材范例,激发学生兴趣。
三、初步尝试瓶花写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一、展示上课时的习作,师生交流互动。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大胆尝试,要求能够抓住瓶花的总体特征,大胆表现,各显特色,画出自己最强烈的感受。
三、展示作品,交流互动,促进发展。
九、印制花布图案
教学目的:
通过印制花布图案,了解美术的设计及应用。
学习美术图案设计的一些学常用的方法和简单的图案印制方法。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印制花布图案,学习美术设计的简单的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地瓜、萝卜、小刀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班上同学身上穿的衣服的布料谁的更好看?
2、说说各自的理由。
三、欣赏激趣。
1、欣赏一些花布图片,直观感受花布的美感。
2、理性认识:探究花布的图案设计规律。
四、学生设计单位图案。
五、按一定规律印制花布。
六、展示交流,互动发展。
七、学习拓展。
尝试探究如何印制文字和画。
十、天冷了(命题画)
教学目的:
认识冬天的色彩及景物特征。
通过这一命题画促进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培养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真观察大胆想象,画一幅冬日活动图。
教学难点:
了解并表现南方冬天的特点,人物的衣着活动要与季节相符,构图适宜。
学具准备:
蜡笔、水粉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认识大自然。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景物,联系其它季节的景物印象,把握冬天的季节特征。
四、品味生活。
说说这些天来,大家都在做哪些活动?以前做什么?要拣有趣的事来说。
说说到了冬天,人会发生哪些变化?
五、精心构思,大胆表现,完成铅笔底稿。
第二课时
一、同学间交流交流,互相启迪,修正定稿。
二、尝试运用几种不同的色彩颜料大胆表现。
三、展示观摩,交流互动。
十一、导游图设计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导游图,培养学生方位感和观察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
通过认识认识自然环境及景物特征,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形象记忆、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进行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导游图,学习简单设计导游图。
教学难点:
学会测定真实方位,了解地图的固定方位,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说说你们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简单地向同学介绍那里的景色和趣闻。
2、说说在我们这什么地方很好玩?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更多的人去那玩。
三、探究导游图的设计制作。
1、学习测定方向的简单方法,和怎样描述路线方向。
2、了解地图的方位设定,和怎样体现路线方向。
3、弄清两者间的联系及转换。
四、初步尝试设计导游图。
1、学生调查从学校到村部的路线方向。
2、尝试画出导游图。
第二课时
一、展示初步尝试的结果,师生共同评点,进行互动学习。
二、考查上学路线,对路线方向及标志性景物进行必要的记录。
第三课时
一、根据自己的调查记录,设计出上学路线图。
二、展示交流,说说学习体会。
十二、我造的车(利废工艺)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欣赏能力。
利用废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学生利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创造性思维能力、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废弃物制作车子。
教学难点:
适当地利用手里的废弃物设计车子。
学具准备:
各种可利用的废弃物。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激趣。
1、欣赏教材范例与实物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范例的材料运用和制作方法。
三、学生根据手里的材料制作车子。
四、展示交流,互相欣赏。
五、总结学习体会。
十三、假山(泡塑工艺)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盆景制作工艺,接触传统艺术,陶冶艺术情操。
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动脑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表现语言。
学习利用泡沫塑料制作盆景。
教学重点:
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泡塑的自然形状和肌理效果,粘接制作奇特怪异、错落有致的假山造型。
学具准备:
小刀、胶水、泡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园林、盆景图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1、欣赏精美图片。
2、说说观后感。
3、说说图片中的假山的特点。
三、学生自主尝试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四、为假山配上底盘和自然景物及人工建筑,完善盆景制作。
五、展示交流,培养审美情趣。
六、交流体会。
十四、班标设计
教学目的:
应用学过的图案及色彩知识,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个漂亮的班标。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已有的图案设计知识设计一个既简洁又富有个性的班标。
学具准备:
绘图工具和色彩颜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本班班标的满意度调查,说说所见过的小牌子,什么样子的更漂亮。
三、欣赏教材范例,说说喜欢什么样子的班标。
四、说说曾经学过图案设计有哪些设计技巧。
五、自主尝试制作班标。
六、展示交流,评选出更好的作品设计。
七、学习拓展:尝试为一些小商品设计包装。
十五、儿童读物封面设计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开拓学生审美视野。
学习简单的封面设计知识。
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学具准备:
彩色卡纸、水彩笔、水粉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范例,导入新课。
三、引导学生探究封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1、封面的构成。
2、内容与画面的关系。
3、文字与画面的组合关系。
4、封面的整体效果与儿童读物这一特色的关系。
四、尝试构思设计一张封面。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封面设计。
二、展示作品,评论互动。
三、说说学习心得。
十六、动物(纸雕)
教学目的:
了解纸雕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学习纸雕的制作。
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激趣,导入新课。
三、学生自主探究纸雕的制作方式方法。
1、分组选择一个探究目标,先小组成员自主探究制作方法,再在小组间交流互动。
2、小组间合作尝试完成制作一款立体纸雕。
3、展示小组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探究成果。
四、大家说说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一、自主尝试制作一款立体纸雕。
二、展示作品,评论互动。
十七、中国结
教学目的:
认识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结的艺术特色及文化渊源和岭南版美术第九册http://anxue.c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编结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操。
学具准备:
细绳、粗纱线、小饰物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中国结,激发学习兴趣。
三、分小组尝试研读教材示意图,制作简单的吉祥结
四、展示探究结果,交流互动。
第二课时
一、分小组尝试制作其它几款中国结的制作方法。
二、展示尝试成果,交流互动。
三、大家谈谈学习心得。
十八、儿歌配画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学习插图艺术形式,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
学具准备:
作画工具材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儿歌,诵读儿歌,说说儿歌的意思。
三、欣赏例画,结合儿歌的意思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引导学生探究给儿歌配画怎样做更好。
1、画面内容与儿歌意思的关系。
2、画面的艺术特色与儿歌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选择一首儿歌,尝试配上一幅插图。
二、展示作品,评论互动。
十九、人物表情(美术知识)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特点,积累人物画的知识。
学习浅显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画法,岭南版美术第九册http://anxue.c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浅显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画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三、尝试选择画出一种表情。
四、展示习作,大家互相评论评论。
第二课时
一、说说儿童头部的结构比例,画一画儿童儿童头像比例示意图。
二、尝试按结构比例画一幅同学的头像,要求富有表情。
三、展示交流,评论互动。
二十、开心一刻(漫画)
教学目的:
在学习人物面部表情的基础上,学习漫画的画法。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人物表情的漫画画法。
教学难点:
抓住喜悦表情的特征,配上身体动作,使表达更生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说说自己最感开心的事情。
三、欣赏漫画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四、尝试以漫画的形式画一画开心的事。
五、展示交流,评论互动。
二十一、欣赏(中国现代雕塑作品)
教学目的:
欣赏雕塑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了解祖国现代雕塑的发展与成就,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雕塑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介绍课前准备的有关资料,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学生说说对教材中的范例的理解。
四、教师介绍教材范例的相关资料。
五、大家谈谈学习感受。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十四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漆器的艺术风格特征。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等。本栏目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
2.在内容安排上,本栏目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小学阶段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本册选取了中国古代的漆器,有战国的虎座立凤、彩漆豆,西汉的彩绘云龙纹漆案与杯盘,明朝的黑漆描金云龙纹药柜。这些漆器不仅灿烂夺目,构思奇巧,而且彩绘与雕刻结合得很协调,突出地反映了我国漆器工艺的精湛技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漆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两方面来看,战国的漆器工艺已经十分成熟,至汉代则达到了高峰。汉代以后,漆器工艺持续不断地发展,有许多新的创造,如唐代的螺钿镶嵌,宋、元的雕漆,明、清的描金漆器和脱胎漆器等。
书中的虎座立凤漆器(复制品)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件作品通高103厘米,集“壮、美、奇于一身”。其中凤鸟是楚文化鼎盛时期的象征,凤、虎、鹿角的超现实组合赋予了作品神秘的象征含义。这说明了我国的漆器工艺在多年前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三、教学建议。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适当。
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学生学习本页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新书下发的时机,提出诸如:这些是什么器物,你喜欢或不喜欢等问题。也可以提出学生课后可以探究的问题,如:中国古代漆器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各个时期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建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写出研究报告。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十五
1、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激发学生学好美术课的兴趣。
2、明确美术课的学习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明确美术课的学习洒求,确定自已的学习目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师生问好,相互介绍。
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1、出示树叶。
2、谁有什么办法把它变得漂亮。
a、上色。b、加花边。c、变造型。
3、小结:同学们已经能把一片简单的树叶变和更加漂亮、色彩丰富。
以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把生活中的很多物体变得更漂亮。
三、明确本期的学习目标。
1、了解本学期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2、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会将学会哪些知识?
3、你最喜欢学习哪些内容?为什么?
四、创作活动
1、翻开课本第一页看需要做些什么?
2、进行创作:自由制作各种漂亮的树叶,在每一个树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及想说的话。
3、学习创作,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学生绘画的习惯。
五、展示创作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小结。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十六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14册教案(全册)岭南版美术第十二册教案(全册)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案(第十一册)全册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案(第10册)全册岭南版美术(第9册)教案全册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全册)岭南版岭南版美术第七册教案(全册)小学美术第7册教案(全册)岭南版岭南版小学美术第6册教案全册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全册岭南版美术教案(第四册)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全册)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案(全册)。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二册范文(17篇)篇十七
每逢佳节,处处都挂起五光十色、形状各异的彩灯,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本课通过七幅反映节日彩灯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节日的美好印象,并为设计彩灯提供外形、结构、装饰纹样以及色彩方面的参考资料。
左上图是在茫茫夜空中,悬挂在公园里的动物肖型彩灯,生动有趣。左、右、中图是在彩灯展览中陈列出来的各式宫灯型彩灯,造型规范,色彩艳丽。右上图是在商店里出售的折叠式纸制彩灯,一位母亲正带着孩子在精心挑选所喜爱的式样。七张照片以不同的场景和气氛,说明了多姿多彩的节日彩灯,具有各种生动有趣的造型:有金碧辉煌、格调高雅的棱柱宫灯、莲花宫灯等,有栩构栩如生、色彩艳丽的动物肖型彩灯,普通的折叠式纸制彩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这些彩灯内部都装上光源,灯外贴着彩绘或剪纸的装饰花纹,·有的还在灯盖或灯脚上装上飘逸的流苏,以上特点应在授课时向学生交代清楚,提醒他们在设计彩灯时加以注意。
课本选了由学生设计的彩灯造型的设计步骤(左下图),外表的花纹装饰都体现了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色彩对比强烈,体现出浓厚的节日气氛。欣赏同龄儿童设计的作品会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应善于利用这幅学生作品作范例,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设计。
一、通过彩灯的设计,诱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思维,使其想象力得到发挥。
二、学习利用基本形的组合方法设计彩灯造型。
三、学习用点、线、面组成曲直、粗细、方圆等各种花纹,配上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装。
饰彩灯。
作业要求:。
一、完成作业两幅:一是设计1—2盏好看的彩灯,二是画出悬挂着各种节日彩灯场景的记忆画(或想象画)——以画灯为主。
二、用彩色水笔作画。
课前准备。
一、教师课前准备好相应的资料——一两盏不同形状的彩灯或图片。可附上彩灯基本外形轮廓线的挂图,如有条件,可利用幻灯机放映一些花纹资料幻灯片。
二、通知学生准备彩色水笔。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提问:“每年什么时候有灯饰欣赏?你印象中最好看的彩灯有哪些7”
二、讲新课:
1.指导学生观看幻灯、图片及实物彩灯,并仔细观察灯的外形及装饰物。
2.提问:“课本例图中的彩灯有哪几种?”
3.用基本形分析彩灯的结构。教师边讲边示范,启发学生思维。
4.观察照片中彩灯的装饰花纹及色彩配置。
5.教师展示几种较典型的彩灯形状,讲解装饰纹样的构成和要求。指出装饰法有一定的规律:灯帽(罩)、灯脚用连续图案装饰:主体灯箱多为单独纹样。用随意性强、不规整的装饰纹样,要讲究均衡。装饰花纹应将彩灯填满。纹祥的构成要注意疏密、曲直大小、粗细等对比,色彩的搭配要考虑冷暖和深浅对比。
三、按课本步挠由讲解设计步骤。
四、学生设计,教师辅导:每人设计一盏好看的彩灯,要造型美观、色彩大效果好。
五、讲评:表扬大胆设计,造型新颖的学生作业。
一、徒手作画,不能借助制图工具。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业过程中发现好的可及时表扬并向大家推荐介绍。
三、以几何形为主,仿生造型(如动物等)为辅。
四、花纹设计应着眼大效果,装饰要饱满。
第二节。
本课要求完成一幅挂着彩灯,洋溢着节日气氛的记忆画或想象画,重点表现五光十色的彩灯,可加上喜气洋洋的赏灯人群及其他景物。
一、小结上一节课学习情况,出示优秀作品,加以点评。
二、启发学生回忆观赏灯节的情景。
提问:“你有没有观赏过灯节(如中秋灯节、元宵灯节等)?最美好的感觉是什么?”(要求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灯饰、参观的人流以及灯节的气氛等方面作出具体回答。)。
三、学生作业:以丰富多彩的灯饰为主,画一幅记忆画或想象画:《赏灯》。
四、讲评:以作品如何表现灯饰品种及节日气氛为重点,进行小结。
日记本是学生常用的文具,漂亮的封面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在某种意义上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装饰日记本的封面,会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课本里展示了三幅日记本的实物照片,这些日记本封面的设计很有特点。色彩对比强烈,造型也具有童趣。其中那本幽默日记,以圆形为主要形体,大大小小的圆点(包括人的造型),按一定的规律排列,下面的圆点演化为有变化的粗线,形成了有韵律感的画面,整个封面很吸引人。
左下图为学生作品。三幅不同形式的封面设计,分别以直线、曲线和大小不一的方形、圆形组成,色彩多用两种大色块,整体感觉很鲜明。最下面的一幅是用具象设计,一条深蓝色的曲线显示出山的外形,不同的绿色烘托出白色的题字,画面简洁大方,构成静温的意境。中间的一幅则利用透叠的方形和圆形,以紫色与深对比而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有边一幅以大小不同的圆形作主体图案,用纯度较高的红色和明亮的白色画圆形,配以低纯度的灰底,“日记”两字用红色写在白色圆形内,形成强烈对比,十分突出。这一幅的整体设计大方,有新鲜感。
右下图也是学生作品,以鸽子为基本造型,四只展翅飞翔的白色鸽子安排有聚有散,位置有高有低,背景色彩运用恰当,构成蓝天白鸽的祥和情调,右侧的紫灰色块打破了单一的蓝底色而产生变化,暖色的题字在冷色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画面既富于变化,和谐统一。
所有的日记本封面图案的构成都有“题字与装饰图案”两方面的内容。教学生理解它并按照这种形式与内容设计出“日记本封面”,正是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