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自我反馈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新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一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从他的先进事迹中看出,文朝荣一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文朝荣,一个村支书,他的一生,立足于自身位置,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留给后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了解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农村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问题。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当代新农村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我,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
文朝荣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今后,我要把文朝荣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农村的好教师。
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海雀实践”精神神的象征。他坚定不移的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带领海雀村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如果没有文朝荣,那么就没有今天的海雀村,海雀村的人民也不会过上今天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二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同志。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这个县的恒底区四方乡苗、彝族杂居的海雀村的3个村民组,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村民们“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全村贫困人口达730人,人均占有粮食107公斤,森林覆盖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3‰。海雀村有个顺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挫。”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天黑归家。那3年的春节文朝荣们都是在山上过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仅有的2只大公鸡杀了炖好送到山上给一同植树的村民们吃,为的是让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气多种树。3年后,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万亩。1995年,海雀村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如今,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如今他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小学教师,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4年8月20日。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三
认真学习了市局巡回演讲小组同志们的先进事迹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各个县局的普通员工,作为我们身边的先进,这些同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以情感人,以真诚对待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烟草行业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学习楷模,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作为烟草人对事业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向这些同志学习,就要学习政治坚定、忠诚烟草事业的崇高信念,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迎难而进、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做好各自的工作。
贵的财富,是他们带给了我们奋斗的力量,前进的动力,向这些同志学习,不仅对每一位烟草人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同时对于树立和维护烟草行业良好的形象、推动烟草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建设和谐客我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向先进同志学习,强化服务观念,实践工作宗旨 “事业重如山”是这些同志心灵的真实写照,他们认真实践宗旨,组织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努力方向。尊重客户,帮助客户,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是搞好客我关系的前提和根本。他们认为客户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称职不称职的标尺,坚持“千方百计优化客我环境”,始终把“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而我们所服务的对象也同他们一样,我们每位员工都要向他们那样,牢记党的宗旨,把自己根植于烟草事业之中,立足本职,干好事业。
强责任意识,无论作为一名管理者,还是一名领导者,“不患无策,只怕无心”,责任感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责任心,虽然我们所处的岗位不同,能力和作用不同,但无论是总揽全局还是具体工作,心系责任就没有小事。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个烟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就是这点点滴滴聚成涓涓细流,汇集成烟草事业的汪洋大海。
先进是一面旗帜,先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通过学习巡回演讲的同志,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净化。这些同志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我们的不足;这些同志就像一盏探照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像烟草事业的铺路石,为我们的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这些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用自己高尚的情操书写着无悔的人生。今后我将以他们为榜样,记住自己的责任,记住自己的使命,记住自己的信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更大更好的工作业绩。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3
学习姜霜菊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宋 丽
学习了姜霜菊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先进人物能够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姜霜菊同志先进人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姜霜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们顾不得照顾家里的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姜霜菊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一是要务实,就是要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为标准。二是要勤勉,就是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敢于到艰苦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对照先进的典型、榜样,我想: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地干些事情。姜霜菊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们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们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两位先进人物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先进人物能够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两位先进人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我们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们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照顾家里的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两位先进人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他们为公司、为企业踏实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给领导看的,更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修炼他们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一是要务实,就是要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为标准。二是要勤勉,就是要发扬“老黄牛”的精神,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三是要吃苦,就是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敢于到艰苦岗位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工作,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对照先进的典型、榜样,我想: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党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激情澎湃地干些事情。
***和熊波两位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们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们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两位先进人物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普拉底中心校 沉深思
学习了高德荣老的先进事迹,让我受益匪浅。有了很多收获。
第一、通过教育,认识了学习高德荣老的意义和重要性。 开展学习高德荣老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学习高德荣老进事迹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证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
学习高德荣老,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高德荣老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第二、通过对学习高德荣老的学习,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具体要求。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二是优质高效,精益求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业务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维护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四是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抵制腐败现象。
第三、学习高德荣老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还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决定每个人的事业成败。体现在具体工作实际中,则是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办好每一件事情。
第四、学习高德荣老的爱岗敬业、淡泊名利高贵品质。
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我们要学习高德荣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高德荣的先进事迹一代,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意志,承担挑战性工作加强业务能力。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
总之,学习高德荣老精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醒、自觉、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
**的离去,让我们非常难过,但他的精神却让我们无不受到教育和鼓舞,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我们煤监队伍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这样四种精神。
一是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能手,靠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种劲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靠着这种对学习的热爱,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条件下,自己购买大量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自悟,终于积腋成裘、积少成多,由外行成为内行,由初级水平成为高级水平。但他并不就此满足,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步伐,他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是他学习的一大特征,这体现了他学习的务实精神。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对社会有所用,对他人有所帮助,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二是夙夜勤勉的敬业精神。他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像《西游记》里的沙和尚一样,为了信仰和理想,勇挑重担,一路西行,任劳任怨,夙夜匪懈。他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即使不休息、不睡觉,也要把事情干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如此,毫无懈怠。尤其是他不论干什么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都能做到全身心投放,“当官能做,扫地也能为”,或如孔子所说的“多能鄙事”,无论是做司机工作,还是在正处级岗位,都始终把自己当做人民群众中最普通的一员,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三是不争名利的实干精神。**是想事干事的人,一心为工作想,一心为事业计,从不顾及个人名利,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只干事业,不搞攀比。他从普通工人走上领导岗位,是他一步步实干干出来的,是群众公推出来的,不是靠跑官、要官搞出来的。我们煤监系统就是由这样的一大批党员干部组成的,他就是这支优秀队伍中的一员,他的这种精神也体现了我们这支队伍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这种精神要永远的保持下去,发扬下去。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纯粹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的身躯倒下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感染我们,激励我们。他的事迹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克服困难、做好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永远学习**!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四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早血!"。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为官一任的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五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同志。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文朝荣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在为官一任的十几年,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人民教师,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4年5月28日。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六
东方红。
太阳升。
赫章出了个文朝荣。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海雀大救星…。
5月13日,我校在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对海雀村名誉书记文朝荣先进事迹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他“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顽强意志,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解放思想、求实进取的创新精神”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不亏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贵州人民的回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祉尺遮盖布,肩膀当作地皮磨。“海雀”是彝语“候确”的音译。“候确”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传这里从高到低原有3个大海子,高处的水漫出来流到第二个海子,再流到第三个海子,绵延不绝……“海雀”之名由此而来。1985年5月29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到这个县的恒底区四方乡苗、彝族杂居的海雀村的3个村民组,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村民们“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室居住的,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火塘过夜。”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全村贫困人口达730人,人均占有粮食107公斤,森林覆盖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3‰。海雀村有个顺口溜:“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上矮矬挫。”
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上山吃自带的烤洋芋,天黑归家。那3年的春节文朝荣们都是在山上过的。有一年除夕,他下山把自家仅有的2只大公鸡杀了炖好送到山上给一同植树的村民们吃,为的是让大家油水足了,多有力气多种树。3年后,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万亩。1995年,海雀村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海雀村山上的树林一天天茂密起来,而低下的农作物产量成了文朝荣头痛的一大难题。以前海雀村主要农作物是苞谷和洋芋,土地贫瘠加上传统的种植模式让村民种一坡收一箩。政府免费提供种植肥料和技术服务依然没能改变现状。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文朝荣在自家地里率先实验种上地膜苞谷。秋收时节,就在他用地膜种植的苞谷地里,站满了全村各寨的老老小小,村民们都来看稀奇,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使用地膜覆盖种植,粮食产量竟然能增加好几倍。海雀村在实现生态效应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同时,海雀林场成了海雀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
当文朝荣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是他让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如今他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
2014年5月16日。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七
机关党员干部在会议室收看了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声情并茂的演讲,配以真实的新闻视频,使我对这位质朴无华的山村老支书有了深刻的了解,被他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的海雀村村支书的岗位上,带领全村百姓苦干实干,使“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彻底改变了以住“杈杈房”、“茅草房”、“人畜共居”的历史,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为了将群众引上致富路,文朝荣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还积极组织党员开支部会,召集村民开群众会和寨老会,向他们灌输植树造林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连续3年,每逢冬季农闲时节,文朝荣每天带领200多名村民上山种树,天亮出门,午饭在山上吃自带的烤洋芋。
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当文朝荣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
是他,让海雀村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是他,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
我们要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的精神事迹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灵魂,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取得长远发展的具体体现。
如今他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财富是我们永远也用不完的,他的经验将被我们学习借鉴,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响亮的名字响彻了全国各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的死重如泰山。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今后,我们要把文朝荣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值得群众信赖的好党员。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六日。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八
陈莹丽老师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从教的岁月虽然短暂,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个90后教师“爱岗敬业、勤奋拼搏,无私奉献、大爱无痕,勇于探索、知行合一”的优秀品质,同时展现了人民教师崇高的思想境界,不愧是我市新时期普通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学习的感受和体会。
陈莹丽老师今年26岁,花季般的年龄,对未来的理想和希望在她那年轻的心中涌动着,她用青春的琴弦弹奏着动人的音符。据她的同事介绍,“自20xx年毕业以来,陈莹丽老师先后在乐清市公立寄宿学校代课、20xx年9月通过考试招聘,分配到乐清市大荆镇镇安学校工作。上学期担任七一(1)班主任兼任七九年级社会与历史老师,本学期因另一位社会与历史老师产假(我校只有二位社政老师),初中三个级段的社政课全担在了陈老师肩上,她毫无怨言地接任。去年下半年,陈老师所教的初一社政期末质量抽测在大荆学区排名第二……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追求上进。在病因确诊后,还请求其父亲接至学校,坚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来回120多公里。她一边工作,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不但没有被困难打倒,更是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工作。”她这种爱岗敬业、勤奋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回想自己,1985年初中毕业的我当上了代课教师,由于我坚持不断函授学习和实践研究,先后获得中师、大专和本科文凭,1996年转为公办教师,如今也从一位初涉教坛的毛毛丫头成长为苍南县龙港镇新城二小的校长助理兼校办主任,还兼任四(1)语文教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始终践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道德操守,与教师同甘共苦,共同进步,从不迟到、早退,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晚,站立校门口迎接教师和学生,放学默送他们回家。以自己坦诚的待人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全体师生做出了表率。但跟陈莹丽老师相比,在学历经历上我没有她的高大上,在敬业精神方面我还远远达不到她那短短3年教龄的“爱岗敬业、勤奋拼搏”的崇高境界。
根据陈老师的事迹报道,“3月24日,陈莹丽老师因为一直低烧不退,在同事的劝说下回家,第二天在父亲和姐姐的陪同下,去乐清、上海检查,她被检查出肝癌晚期(当时跟学校说只是腹部有阴影)。生命已是倒计时了,家人瞒着她,聪慧的她瞒着家人,瞒着我们,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可心里放不下初三的孩子,她又回到了学生当中,走上她熟悉的讲台。家人劝告她别累着身子,她说,只有在学校,和学生在一起,和同事在一起,她才觉得快乐!她这一行动,证明了一个90后对这份教育工作的执着与坚守,以校为家、关爱学生,永远把孩子当做平等的生命给予尊重。她的这份坚强,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和责任铸造师魂,把全部爱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读了这段事迹后,我对陈老师心系学生,牵肠挂肚,无私奉献,大爱无痕,深有同感。
20xx年7月27日,我的爱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一次活动中突发脑溢血,虽然手术成功,但至今昏迷不醒,已确诊为植物人。亲恩情重难连理,不怨造化作弄人,但是我永远记住我还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情系爱人,更心系学生,我只有加倍辛勤工作,为我的学生快乐成长和我崇尚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才能圆我爱人教书育人的美好夙愿。当年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无法承受,再加上面临着经济的困难,精神上的压力,使我真的是走投无路,曾经想放弃教师的职业去一心一意陪伴爱人,后来想起我和爱人曾经的誓言——我们共同做优秀的人民教师。五年来,我的家庭背负着昂贵的医药费,原本清贫的生活雪上加霜,就在爱人与教育事业两难抉择时,最后考虑两者兼顾,也愿意加倍付出,因为我爱自己的工作,爱我的学生,爱我的爱人。我家是一个拥有6位教师的教育之家,公公、婆婆、小叔子、小姑子等都是人民教师,在他们的劝说下,我从痛不欲生中走出来,夙夜在公,忘我工作,用真心、真情和爱心培养下一代,以使我和爱人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目前,周一至周五,我的爱人由婆婆和保姆照顾,而我努力工作,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周末去医院照顾老公,长此以往着实让人牵肠挂肚,但我无怨无悔,努力坚守着。
陈莹丽老师教科研意识强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20xx学年第一学期,陈老师带领学生走访了两三趟仙溪南閤牌坊群,精心指导和修改学生的小论文。最终,《探访乐清南閤牌坊群》获得了温州市历史与社会学科小论文比赛二等奖。平时,陈老师积极参与学校师徒挂钩学习活动。指导她的朱海燕老师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她非常用心、好学,功课这么多,还坚持每周二来听课。课后是中午11:35,留她吃饭,一回都不留,只说还有午休,学生在等着她。”朱海燕老师的简短评语道出了陈莹丽老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渴望、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和对教科研工作的那份矜持,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她这种“勇于探索、知行合一”的专业精神。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我对这次学习的真切体会,也是我的庄严承诺。在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上遇到难题,我一定要虚心地向同行和领导请教,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宝贵的管理经验。在工作之余尽力挤出时间学习,让阅读、思考和研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陈莹丽老师虽离我们远去了,可她那种“爱岗敬业、勤奋拼搏,无私奉献、大爱无痕,勇于探索、知行合一”的优秀品质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将永远驻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前进。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九
包本会。
我是一名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学习文朝荣事迹几年了,每每在学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他的事迹朴实而不平凡,越来越感觉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有着一种熟悉、亲切感,一直激励着自己,这个响亮的名字一直响彻在耳边,他的故事每每说起都感人至深,那么有亲和力,每次看记录片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山村的一员。文朝荣是那么一个小地方的一个普通村干部,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两袖清风,表里如一,乐于助人;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伟大;一心只为百姓着想,看到家乡的贫穷,他心急如焚,一心想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并把想法付诸行动,几十年如一日,连家人都难以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一个小小的村支书确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这样的思想境界不是在一个高文凭的人的身上产生的,而是一个深山里的普通百姓身上产生的,让人感触良多。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的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一生忠诚和执着,捍卫着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展现出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体察民情,每次在下乡途中,都会帮老百姓干活,真正是用行动体现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田间地头、山沟村落,为改变家乡面貌,倾注了毕身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是百姓亲切的称呼,是群众对他工作的肯定,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赞扬。
为官一任十几年里,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儿女。为此他有过愧疚与难过,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一名医师,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认真管好每一个患者,对每一个病例认真分析、总结,不因工作强度大而忽略一个患者。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宣扬榜样的力量,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带领科室克服现有的困难,不断发展和提高科室的诊疗水平、服务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良的诊疗服务,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参与到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去,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为自己的信仰、为医疗事业奉献一身!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
近期以来,我县河镇乡海雀村原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中央和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要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抓好学习教育工作。对此,县委高度重视,在全县掀起了学习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我院接到组织通知后,立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感受到了深刻的意义。
让自己的儿子在村里面带头办理独生子女证,模范抓好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5年,海雀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2000年至2014年他被聘为海雀村党支部“名誉书记”。2011年,海雀村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同志因积劳成疾患前列腺癌,经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2岁。
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让我院的综合面貌又上一个新台阶。
文朝荣同志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他经常深入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病人当亲人,始终心系病人,一心为病人着想,为病人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饮水问题。他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大儿子文正全带头办理独生子女证。在村里成立了教育基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让村里走出了2名大学生,有效提高了全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我们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解放思想,模范带头改变传统观念,搞好医疗服务,身体力行引导患者改成规陋习,树文明新风。要像他那样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敢于改革创新,发展医疗事业,推动我院的发展,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文朝荣同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群众与天斗与地斗,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拼搏,带领村群众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在艰苦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从“苦甲天下”到年人均纯收入近5460元,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我们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做一名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在当前医闹事件频繁发生,医疗环境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苦干实干,敢与天斗与地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好党员、好干部。
良作风。文朝荣同志在当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兴办教育,脱贫致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海雀村的发展上。为了种好树,1987年到1989年连续三个春节,文朝荣都是在山上度过,把家里仅有的两只鸡杀了送上山给栽树的群众过年。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积极主动义务当起护林员,又被聘为村支部名誉书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叮嘱儿子,拉着儿子的说:“你一定要看好那片林子,林子没有了,海雀就毁了„„”。可以说,文朝荣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情系病人、心想患者,大公无私,在我们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做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无论组织上安排到哪个岗位,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中去。
克己奉公,淡泊名利,廉洁自律,为海雀脱贫致富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经常教育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儿子要靠勤劳致富,不能起贪念,不能让群众看不起。我们向文朝荣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做一名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甘守清贫,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自觉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在我们医务人员中树好自身形象。
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党员干部要用文朝荣同志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引领全院职工争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深入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实质,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要以文朝荣同志为镜,引导医务人员对照先进、查找差距、深入剖析,找准我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要以向文朝荣同志学习为契机,坚持立说立行、边学边改、建章立制,下决心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患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把开展向文朝荣同志学习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为我院改革发展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贡献。
2014年5月20日。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一
他叫xx,是xx市海岱学校九年级九班的一员。在他的成长历程中,父母的关爱、老师的鼓励、同学和朋友的陪伴还有知识的浇灌,这一切,都成为他幸福成长的养料,也激励着他,鞭策着他,让他永不懈怠、勇往直前。
因为理想,他勤奋地学习着!
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能够造福于人类的机械设计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很小便给自己立下座右铭:学习,学习,再学习。除了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外,他还坚持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时间阅读。童话故事、作文选、脑筋急转弯、文学名著、科普知识等各种书籍都是他的最爱。由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年年“三好学生”,2017年被评为“潍坊市读书之星”,作文也获得省级奖励。
因为运动,他健康地成长着!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成为一个体格健壮、胸怀宽广的人,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运动计划并付诸实施。他最喜欢的是骑自行车,每到周末,学习之余,他都是提前计划好我的骑车路线,弥河河畔、九龙峪里、黄花溪边、仰天山上,都有他滚滚的车轮和他奋力蹬车的汗水。
因为关爱,他快乐地生活着!
世界因为爱,才变得温馨;人间因为爱,才变得美好。在爱的传递中,他是一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尊重孝敬自己长辈的同时也不忘关爱身边的老人,他是楼道里的小使唤,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都喜欢他。陌生的老人也在他关爱之列,那次,他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天下起了雨,而且越来越大,幸好妈妈神机妙算,他们带了雨伞。可是,他发现有一个卖菜的奶奶没带雨具,用一块破塑料顶在头上,瑟缩着身子,身上脚上已经湿了,面前的白菜茄子也淋湿了。他拽拽妈妈的衣服,指给妈妈看,妈妈问他怎么办,他看看他的伞,又看看妈妈手中的伞,一把彩红伞,一把蓝格伞,都是他喜欢才买的。妈妈看着他,他毫不犹豫地走过去把伞递给那位奶奶:“奶奶,给你把伞,别淋坏了。”奶奶没反应过来,一愣:“我不要,菜快卖完了。”“你拿着吧,我和妈妈一把伞就行。”我把伞塞给奶奶,钻到了妈妈的伞下。“来,孩子,给你们点儿菜。”奶奶抓起一把菜就要塞给我们。“我们都买好了。”
妈妈笑着拒绝了奶奶,揽起他的肩膀走了。回头看看奶奶,用手不知是擦着雨水还是泪水。他从不惧怕帮人被讹,“人之初,性本善”,我心善良,不忘初心!
勤奋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这就是他――名新世纪的新少年,一名文明好少年。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二
有一种精神让人永远铭记,有一种品德让人永远敬仰。2015年1月15日经济发展局全体成员在经发局办公室收看了文朝荣先进事迹。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同志在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几十年如一日地带领群众求生存、求发展、求跨越,书写了绝处逢生的感人传奇,淬炼出了不向贫困弯腰的奋斗精神,使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收看学习,我局人员纷纷表示要把“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这条红线贯穿自己的工作,融入自己的生活。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闪烁的一生。他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海雀实践”精神的象征。
学习文朝荣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就是要像他一样,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系群众,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恶劣环境下不退缩,在挫折面前不言败。
学习文朝荣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就是要像他一样,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与自己职位相当的责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自己的工作做成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学习文朝荣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愚公移山的顽强意志。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永不停滞的思想观念,以“钉钉子”的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深谋远虑、着眼长远,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誓把荒山变绿洲。
学习文朝荣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改变家乡面貌的执著追求。要像他那样,苦干实干求生存、聚精会神谋发展,把全部心思用在为群众脱贫致富谋福祉上,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爱岗敬业、务实重干,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改变农村面貌,为建成农村小康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学习文朝荣同志,就是要学习他造福子孙的为民情怀。要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甘守清贫,清正廉洁,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学习文朝荣同志,就是要从眼前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像文朝荣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人民的好支书如今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海雀村的茫茫林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记取,他的人格力量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2015年1月16日。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三
雀村的荒山上种植华山松、马尾松一万三千多亩,使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他带领群众大力扶贫攻坚,198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三十多元,到2013年增加到五千多元,人均占有粮食从一百多公斤增加到三百多公斤;他模范抓好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工作,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海雀村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文朝荣同志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文朝荣同志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他经常深入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育观念,兴办教育,身体力行引导群众改成规陋习,树文明新风。要像他那样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敢于改革创新,发展科技种养殖业,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文朝荣同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群众与天斗与地斗,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拼搏,带领村群众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在艰苦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从“苦甲天下”到年人均纯收入近五千多元,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向文朝荣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做一名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苦干实干,敢与天斗与地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好党员、好干部。四要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文朝荣同志在当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兴办教育,脱贫致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海雀村的发展上。
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村级财务收支账目清楚,没有一分“扯皮帐”;他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为群众创造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精神财富,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自己的吃穿住用却并不富足。他经常教育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儿子要靠勤劳致富,不能起贪念,不能让群众看不起。向文朝荣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做一名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甘守清贫,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
深入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对于强化思想道德、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提高自我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经常以文朝荣精神为镜子,对照自身查找问题和差距,进一步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四
老支书文朝荣从毕节市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回家后,已经是2013年8月。3个月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他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他问儿子文正友自己得了什么病,儿子支支吾吾。他也不再追问,照例每天拿着镰刀巡山,与已经有缸钵粗的华山松近距离接触,可是每每走到村口,爬上两段山路,已累得气喘吁吁。
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一直绵延到山顶。30多座山坡,交织成郁郁葱葱的林海,海雀村掩映其中。文朝荣说:“海雀人选择用华山松构筑绿色生态和谐之梦,就是因为华山松经霜耐寒,在贫瘠的土地里能壮成、涵水养土,还能生籽结果,福荫后人。”
看着父亲对华山松林难舍难分的眷恋,好几次,悄悄跟在后头的文正友眼里噙着泪花。看着父亲身体越来越差,从双脚行走到依靠拐杖才能靠近山林,文正友忍不住劝说父亲:“您身体不好,不要太过劳累。”
“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我只是忍不住想到山林里走走,听听鸟叫,和华山松说说话,我心里就高兴。”文朝荣说到这里,话变得语重心长起来。“儿啊,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你记住一定要守住这些松林,有青山常在,才有绿水长流,不然海雀又会回到过去我们过怕了的苦日子。”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时空定格在2014年2月11日,苍天垂泪,林海肃穆,文朝荣因患癌症不幸病故,永远和他钟爱的华山松相伴在一起。
生存怪圈里的苦日子。
“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作地皮磨。”地处乌蒙大山深处的赫章县海雀村,平均海拔2300多米,山寒水冷;森林覆盖率不到5%,荒山秃岭;缺水,缺电,无通村公路,全村的苗、彝群众基本是文盲,没有一名初中生。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雀村的状况。
按照彝语,“海雀”是“候确”的音译,是“湖水灌注”的意思。海雀村过去有3个海子,水从高到低从一个海子流到另一个海子。当时的海雀,却找不到一处海子,没有绿水青山,有的只是让人揪心的穷山恶水,连年水打沙壅的生态灾变。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不少地方都享受到开荒种地带来粮食增产的好处,可我们海雀却没有。”年过半百的村民王永刚回忆,当时的海雀村,地势高寒不适宜玉米生长,群众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种一坡收一萝,粮食作物以洋芋、荞麦为主,更为致命的是,由于从大集体开始时在山上过度放牧,面积上万亩的草山草坡和次生林沙化严重,满眼荒山秃岭,石头越长越高,土地越种越薄。山下的人给海雀村编了几句顺口溜:“海雀地无三尺平,有女莫嫁海雀人。踏着云雾去种地,抬起楼梯进家门。”
经济的贫困导致了生态的恶化,生态的恶化又加剧了群众生活走向水深火热。每到年关,就出现群众开始缺粮,而到青黄不接的四五月,海雀村700多苗彝同胞几乎家家断炊,靠挖野菜、吃洋芋叶度日,一些饿得睁不开眼的群众到山下借粮,借一斤包谷,秋收后要加倍偿还。尽管赫章县当时的恒底区考虑到海雀的贫困程度,把救济粮指标多拨给海雀村,但犹如杯水车薪,只能解决一时之急。
1985年5月,新华社一篇不足千字的报告里这样写到:“在海雀村3个村民组察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苗族老大娘安美珍瘦得只剩下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苗族社员王永才家靠吃野菜等物过日子,更谈不上吃油、吃盐。在他家的火塘边,一个3岁多的小孩饿得躺在地上,发出“嗯嗯嗯”的微弱叫唤声,手中无粮的母亲无可奈何。走进苗族大娘王朝珍家,给一下子惊呆了,大娘衣不遮体,见有客人走来,立即用双手抱在胸前,怪难为情地低下头,她的衣衫破烂得掩不住胸肚,那条破烂成线条一样的裙子„„大娘看出了记者的难堪,反而主动照直说:“一条裙子穿了三年整,春夏秋冬都是它,唉,真没出息,光条条的不好意思见人。”大娘的邻居是周光华家。主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早在去年年底就把打下的粮食吃光了,几个月来,找到一升吃一升„„”新华社的这篇报告在最后说到:“这些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个人外逃,没有一个人上访,没有一人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人埋怨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情景令人十分感动。”
海雀村的极度贫困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的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批示引起了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将这篇报道和批示用急电传给各地(州、市)委负责同志,并连夜召开全省电话会议,布置各地(州、市)、县立即检查安排群众生活。
省委随即派出8个工作组对贫困地区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农村缺粮情况。中央分两次拨给贵州生产救灾款3600万元,增调粮食5亿斤。贵州省委、省政府派调查组星夜兼程奔赴海雀村核实情况,决定批给赫章县100万元救济款,帮助解决农户渡过生活难关。
1985年7月24日,刚到任的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马不停蹄来到赫章县等地调研。1988年6月9日,由胡锦涛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海雀村也因此被誉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
在乌蒙山区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不适宜人居”的土地上,海雀村人在文朝荣支书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战天斗地,绝处求生的惊天壮举。
为绿荒山白了头。
海雀村拉开决战贫困的大幕,是从种树开始。
1986年春天的海雀村,山上一棵像样的树也没有,就连护卫在一些人家房前屋后的树也少得可怜,掰起手指头就可以数出来。
和往常一样,文朝荣吃了午饭扛着锄头去对门的营盘山挖地。春日的阳光很暖,他的身后跟着的小黑狗摇着欢快的尾巴。
天有不测风云,还没到山顶的沙地里,对面的红房子村方向尘土飞扬,气势汹汹的狂风正朝营盘山这边扑来。文朝荣想起去年冬天,邻居家的杈杈房就是被这样的狂风吹垮的,他不由自主地为自己的杈杈房捏了一把汗,想着赶回去,但风势来得凶猛,已经来不及了。文朝荣迅速趴在地上,闭上眼睛,任沙尘从身上狂扫而过。
等到狂风过后,文朝荣从山上回来,看到寨子里有几栋杈杈房被狂风扯得支离破碎,鼻子一阵酸楚,老天不开眼,我们偏要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与风沙战斗,否则海雀人真的活不下去。”
很多天,文朝荣苦苦思索:“风沙大,可以盖土墙房来抵挡,但每年的水打沙壅,肥泥不断被冲走,庄稼越长越矮,石头越长越高,怎么办?”
他想到了种树:“只要山上有树,就可以把风沙挡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
下定决心后,文朝荣迅速召开党支部会、村民代表大会、寨老会等各种形式的思想动员会,动员村民们种树。
会还没开完,就引来大多数村民的激烈反对: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树能当饭吃?
村民思想不通,村支部领头做给大家看。文朝荣与另外两名苗族村干部商量:“看来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要花时间,我们先把树苗找到,带头做给大家看。村里苗族群众占多数,你两个苗族干部多做工作,只要村支部团结起来扭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就这样,三名村干部白天干农活,晚上就去串门,挨家挨户搞动员。一次说不通,两次,两次说不通,就三次。个别村民意见大,文朝荣就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五六次,终于做通了工作。
在群众思想基本统一后,又一个难题困住了文朝荣。全村大大小小30多个光秃秃的山头,要在这么大的面积上种树,到底种多少棵树?种什么树?这么多树苗又要去哪里找?树要种到哪年哪月?一连串的问题,让他睡觉都闭不上眼睛。
文朝荣左思右想,古代愚公都能挖山开路,我还不信种树会有挖山难?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把冬天闲着烤火的时间都用上,一年一年地栽,一片一片地栽,光秃秃的山坡一定能长出树林来。
为了找到苗木,他每天早早地起床,一边向乡里汇报,一边往周边的村子和乡镇跑,县区乡的各级干部都被他这样的精神打动了。1987年初冬,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给海雀村100亩华山松苗,村委自力更生培育了35亩苗圃。
这一年的冬天,文朝荣带领全村200多名青壮年顶风冒寒,背着洋芋上山当午饭,开始了海雀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壮举。
这年冬天,文朝荣带领大家在几座山头栽种了800多亩华山松。面对那些只剩下荒砂的山头,文朝荣总结出了“点穴种树”、“浅坑植苗”、“同向移栽”、“借泥成肥”等种树经验,他还编了鼓励大家种树的顺口溜:种树之人下决心,千难万苦不灰心。关键窝窝要打好,树子最怕栽坐根。一年更比一年大,一年更比一年青。
第二年春天,种下的苗木迎风生长,村民们看到了绿色的希望,对海雀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初冬,庄稼刚刚收完,全村男女老少自发扛起锄头树苗,背着洋芋上山,继续种树。临近除夕,村干部们商量,“叫花子也要过三天穷年”,还是放大家一天假准备过年。一些村民说,时间不等人,树还是要继续种。文朝荣出了主意:“干脆每家出一个男劳力上山种树,其余在家准备年饭。”
除夕当天,天空中下起毛毛雨,村民们冷得直发抖,带去的十多斤洋芋中午就被大伙吃完了。到晌午时候,大家肚子咕咕叫唤,有人停下来歇口气时,发现文朝荣不见了。
一会儿,文朝荣提着一大篮煮熟的鸡蛋,喘着粗气跑上山来。原来,文朝荣趁大伙不注意,偷偷跑了回去,他瞄准了头晚上妻子放在木箱子里的五十个土鸡蛋,一回到家就把正在蒸饭的甑子抬开,把鸡蛋全部放进锅里。正在外面做事情的妻子钻进屋来,瞪大眼睛质问文朝荣:“你这是干什么?这鸡蛋是我凑了几个月,专门给姑娘坐月子吃的,你把鸡蛋全部煮给别人吃了,你还是她家爹不是?”
文朝荣怪难为情地说:“大家栽树也辛苦嘛,栽树也都是为了全村人好,况且我是村支书,我不能看着大家饿肚子啊!”李明芝气得直咬牙,狠狠地说:“树、树、树,你就知道树,去年家里杀来过年的两只大公鸡,我们汤都没得一口喝,全让你抬上山给他们吃了,你怎么不把自己也煮了给别人吃,这个家你还要不要,婆娘儿女你还要不要!”说完哭着摔门而出!
大伙吃完鸡蛋,来了力气,来了精神,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
绿了荒山白了头。经过1987年以来十多个冬春的艰苦奋战,加上2002年退耕还林的一千多亩山林,目前,海雀村共有林地达1.34万亩,户均65亩,人均14.3亩,退耕还林143户共1120亩。群众每年可获退耕还林补助款24.8万元,森林覆盖率从不到5%上升到现在的70.4%,海雀村因植树造林成绩突出,受到国家绿化委表彰,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称号。据估算,海雀村的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青山变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科学发展的榜样力量。
在带领大家饿着肚子种下千秋树的同时,文朝荣一刻也没敢忘记这些年海雀人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
20多年前,村里的赤脚医生王富华向文朝荣哭诉:“文支书,家里揭不开锅了,我那儿子、孙子都跟媳妇回娘家恒底村去了,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搁啊!”“他们都会回来的。”文朝荣拍着肩膀安慰王富华。其实,他的心里更难受,这都是穷根惹的祸,水从低处流,人往好处走啊„„这成为文朝荣心里挥之不去的苦难回忆。
多少次,文朝荣在下山赶场或偶有机会到区里开会时,看着山下别的村寨种出的玉米又大又好,他心里好生羡慕。
海雀村地处高寒地带,主要农作物是荞麦和洋芋,种的玉米苗因为肥力欠缺,长得又矮又小,耗子都要跪起吃,要是能有办法种出像别人这样的玉米来,那该多好呀。
文朝荣心里想:“这些年,政府给我们的救济粮不少,但老是靠政府救济,海雀人腰杆直不起来,我们也要有志气,要想办法不再让领导们担心牵挂。”
1990年,为了使村民们尽快走出贫困,文朝荣又背上他的小黄包,装上洋芋下山了。他首先来到农技站。
那是一个阳光好得喜人的天气,文朝荣在农技站的墙壁上看到了白刷刷的四个大字:“科技兴粮”。一间屋子里堆着一捆捆像胶子一样的东西。
他找农技人员取经,农技人员告诉他,那胶子就是地膜,要让海雀村长出大包谷,你扛两捆去试试,肯定很神奇,技术我们来教你。
这年春天,在海雀村破天荒出现了白色地膜,村民们围拢来看稀奇。
文朝荣借机向村民们大讲科技兴粮的好处和知识,村民们表示怀疑,地都被胶子蒙住了,还能长出庄稼?第一年,文朝荣没有说动一户人,只有自家地里种上了地膜苞谷。
秋收时节,他的地膜苞谷长得又粗又大,全村各寨的老老小小看得眼睛发亮,村民们做梦也想不到,稀奇了,使用地膜覆盖种植,竟然能增加好几倍的产量。后悔、叹息的声音一阵接着一阵。
第二年,海雀村民都在自家地里开始使用地膜种苞谷。
之后,文朝荣根据海雀海拔高、土地瘦薄的特点,以科技兴农为先导,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他一边积极推广地膜包谷,全村每年盖膜不少于200亩,粮食单产亩产从不足50公斤上升到174公斤。他又一边大种绿肥,实行土地的有机改良,每年绿肥面积不少于100亩,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1994年,全村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4.46万公斤。是十年前粮食总量的两倍多,人均占有粮203.5公斤。
文朝荣笑了。有了科技兴粮,海雀人终于吃上了饱饭。
正当大家沉浸在温饱即安的快乐中时,文朝荣开始尝试寻找挣钱的门路。随着山上林茂草丰,文朝荣又带着村民们开始从发展畜牧业着手,走上了喂猪养牛致富之路,改变了传统的养牛耕地,喂马骑耍,养羊避寒,养猪积肥,养鸡买盐的观念,教会了村民养畜赚钱。
这一次,海雀人不再瞻前顾后,村民们都说:“跟着老支书干,错不了!”文朝荣用一次又一次的正确判断,让海雀村人彻底信服了。
山变绿了,温饱解决了,可见过世面的文朝荣没有满足。“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海雀村确实变了个样。可是,与山下的村寨相比,海雀人还差得远。”他心里琢磨着,海雀村过去穷,除了地势高寒,土地贫瘠等自然因素外,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全村人缺文化,思想观念落后,耕作方式原始,搞发展放不开手脚。
要保住海雀村的青山绿水,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并举。不能放任人口过快增长,不能让下一代再吃没有文化的亏!
上世纪80年代,海雀村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村民们传闻计划生育是要拿人去开刀,个个怕得要命,都到处躲藏。
国家的政策执行不下来,文朝荣横下了心。他特意找来几个胆子大的计生户到家里喝酒,几杯包谷酒下肚,他说:“我们吃饭靠借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多生了孩子,人口增多,一个人的粮几个吃。结扎手术对身体一点影响也没有,我来带个头结扎,你们大家总不会有想法吧。”第二天,就有9户人家跟着文朝荣走进区公所的计生手术室。
村里的计生工作刚打开局面,有人又说,老支书年纪大了,反正也生不了孩子,割不割都一样。文朝荣听到后,伤透了脑筋,为了让少生快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他动起了结婚后才生了一个孩子的大儿子文正全的脑筋。他说:“儿子,生一个够了,你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因为兄妹多,我天天带着你到处借粮的苦日子吗?”
文正全说:“我听父亲的,但还是要和妻子商量一下。”
文正全没有说通妻子罗文兰,文朝荣就亲自出马,去做儿媳的思想工作。
在文朝荣的动员下,大儿子文正全带头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成为全村乃至全乡、全县第一批少有的办理独生子女证的人。就这样,婚育新观念在海雀村蔚然成风。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
“人口虽然得到控制,但素质不高,不懂得发家致富也是枉然。”文朝荣还是放不下心。他想:“改革开放好多年了,偌大一个海雀村,只有5个文化人,初中毕业生一个都没有,海雀贫困的一个主要根源也在于教育发展的滞后。治穷要先治愚,要让群众摆脱贫困,就必须抓好教育。”
要好好办个小学,培养更多孩子读上初中乃至更高的学校,是文朝荣平生最大的心愿。1988年一个秋天的早晨,文朝荣心情激动地在村民大会上说:“现在我们最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好好为我们村的孩子们盖一所学校,不能再让他们像我们这一代一样,进城连个厕所都找不到„„”
“是啊,早就应该有了,早就应该有了!”“有钱的捐钱,有材料的捐材料,好好给孩子们盖一个学校。”文朝荣首先带头捐了168元钱。
文正友回忆说:“那168元钱,是我家当时的全部财产,是我父亲头天瞒着我母亲把家里的牛牵到四方井街上卖掉得的钱。”
如今,在文朝荣的努力下,帮扶赫章县的台盟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46万元,为海雀村建起了一栋8间校舍的教学楼,办学能力从3个年级升到了6个年级,不仅解决了整村儿童入学难的问题,也吸纳了邻近村的部分儿童到海雀小学读书。目前,村里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村里还成立了教育基金,考上大学有奖励,读职校都可以申请无息贷款。
灵魂深处的群众情怀。
“再穷也没见父亲哭过。”在二儿子文正友的记忆中,父亲这一生只哭过三回。
第一回:2008年,文正友担任村主任已经三年有余,为了方便给自家的小超市运货,他花了7万元买了一辆小皮卡,高高兴兴开回家中。过了不久,河镇乡乡长余朝斌来村里调研,把文正友喊到办公室说:“正友啊,你买车可千万不能用下拨的资金啊。”文正友拍着胸脯对乡长保证说,我父亲是老党员,我也是党员,买车这7万元是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政府拨给村里的12万元基础建设资金自己一分都没动。为了让乡里领导放心,文正友先后跑到乡里三次,每次都去汇报资金的使用进度。
消息传到老支书耳里,文朝荣火速把文正友叫到老屋。文正友刚一进屋,老支书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住文正友说:“儿啊,你父亲当了二三十年支书,一辈子做事情光明磊落,没给你们留下一点扯不清的账,你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你„„”话还没说完,文正友明白了,原来是父亲听说自己跑到乡里算了三次账,害怕自己挪用公款。文正友向父亲详细解释了一遍,眼眶不禁湿润了。他想起父亲平日里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有多少次,自己和大哥甚至还埋怨过他,什么好事都为老百姓,对自家儿孙照顾得却很少。
第二回:“要是没有老支书,我们母女不知道该怎么活。”三十多岁的王兴秀每每想到这些,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
2003年,文朝荣每天上山巡林,都会遇到从海雀组嫁到可乐乡的苗家姑娘王兴秀。
“这姑娘是我看着长大的,是个乖娃儿,怎么来娘家住了这么长的时间,也不回婆家?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就这么一想,这么一问,文朝荣回想起80年代种树和90年代推广地膜苞谷的时候的一幕幕,那时王兴秀才十来岁,特别勤快,她和大人一起上山栽树,纤细的小手,拿着树苗一株一株地放在她爸爸妈妈挖好的坑里。文朝荣一看她这么小,就从兜里拿出一块小粑粑递给她。对她说:“小闺女,你真听爷爷的话,来帮爷爷种树。”小姑娘说:“爷爷,这不是帮您栽树,我爸爸妈妈告诉我,这是帮我们自家栽的。”
一问才知道,王兴秀嫁出海雀村后,丈夫不管她,公婆也不管她,丢下她和两个孩子,一分钱也不给娘三个。文朝荣一听,眼泪就流了下来。
海雀村的一人一草一木,文朝荣都熟悉,海雀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可嫁出去的海雀女儿却受了苦。文朝荣心里很难受,他真情地对王兴秀说:“孩子,回到娘家来吧,爷爷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们安心住下来,有地种、有房住,娃儿有学上。”
回到家中,文朝荣叫来了大儿子文正全,把王兴秀的事情讲给了文正全听,随后又说:“儿啊,你我都是党员,你现在又是村干部,在外边有活干,不靠土地生活,干脆就分个3亩地给她种,让她有口饭吃,也要向上级反映她的情况,安排她回来,帮助她把房子盖起,让她母女三人有房子住。”
文正全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因为他知道父亲的品性。早年,村民王德光3兄弟分家后,一家4口只有一亩地,地里刨食糊不了口,他曾起过开荒的念头。是父亲主动找到王德光把自家的4亩地送给他种;苗族老人安美珍过去一家4口挤一间茅草房,是父亲领着二十几个青壮劳力,给老人修了土墙房;饿饭的年月里,掌管着救济粮分配大权的父亲,先后四次将救济粮指标让给了乡亲们。父亲一生想的都是为老百姓做事,做儿子的更不该推脱。
在文朝荣的帮助下,王兴秀母女三人得以把户口又重新迁回海雀,2007年,经过文老支书的积极争取,上级给了建房款,文老支书又请人帮她家建房,母女三人住进了新房,有了自己的家。
第三回:今年2月11日,海雀村下着漫天大雪。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将辞别人世的文朝荣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挣扎着从病床上坐起来,紧紧握住二儿子文正友的手,大哭着说:“儿啊,我不想死,我想活下来,2020年实现小康,我真想看见那一天。儿啊,如果我走了,到那一天,你一定要多放鞭炮把我震醒,我要看看海雀的小康„„”
乌蒙山上挺立的华山松。
新丰组50岁的王光荣平日里都会赶着羊上山吃草,这一天,他静静地把羊关在羊圈里。“我去送送我们的老支书,我们心里的老支书啊,不能不去。”
这一天,从寨门到墓地,一路上全是送他的人,邻村的人都来了百十个,他们说,过去大家都不想种树,支书对他们的帮助特别大,天寒地冻都要来送一程。无论壮年还是长胡子的老人,都争着在棺木上山的时候使把劲儿,都争着为老支书的墓地添一把土。
老支书走了,93岁的安美珍老人活动不便,就坐在门口喃喃念叨。“舍不得啊!好人啊。当年我的房子要垮要垮的,是文支书找人给我修房子,还对来帮忙的人说,人家家里困难,修好房子各人回家吃各人的饭,不要给老人家添麻烦。”老人沧桑的脸上挂着眼泪。
“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守好这片林!”51岁的苗族汉子王德光接过护林队长的重任,他每次巡山都要到老支书坟前,默默地和老支书说几句心里话。
“只有他配得上这个地方!”曾担任10年村支书的苗族老人王学方说,朝荣老哥下葬的地方正是海雀的“心脏”。
是啊!老支书弥留之际,仍然割舍不下那片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华山松林。他的墓地背靠海雀山,与华山松林相伴,听得见小溪的歌唱,看得见海雀的村庄,如同一棵傲然屹立、万古长青的华山松,就这样痴痴地守望着家园,守望着海雀的未来。
“老支书是海雀村的灵魂,他为海雀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心愿就是我们的心愿。”得知老支书病重,赫章县委书记黄光江前去看望,并认真听取老支书对海雀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老支书忍着病痛说:“我们海雀要管好森林,保护好生态,要在海雀赶场,让老百姓有买卖东西的地方;如今海雀的孩子在大家的关心下,有很多进入了初中、高中,还有两人考取了大学,要抓好这里的教育,让孩子学得更好,长大有出息。要搞好医疗卫生,方便老百姓看病。面对老支书的想法,黄光江说:“请您放心,您的心愿我们一定会好好落实,尽快落实。”
老支书走了,几代中央领导对海雀村的期盼和愿景已经变成了现实。海雀渐渐浓缩成为贵州扶贫攻坚变迁的一个缩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本。
省委书记赵克志不久前专程来到海雀村调研,非常动情地说:“老支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精神,是全省人民学习的榜样。艰苦奋斗就是不甘落后、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就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愚公移山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改变面貌就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造福子孙就是着眼长远、打牢基础。文朝荣同志是贵州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是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五
“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祉尺遮盖布,肩膀当作地皮磨。”20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海拔23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全村贫困人口达730人,人均占有粮食107公斤,森林覆盖率只有5%,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3‰。荒山秃岭、缺水缺电、没有一条通村公路,风吹沙飞,土地极度贫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农村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可是在海雀,恶劣的生态环境造成庄稼越长越矮,产量不长反降。作为土生土长的海雀人,村支书文朝荣深知海雀之痛,更深刻挖掘了病因,对症下药:
首先,要治好环境,改变立地条件。他说:“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有了林,水土得到保持;有了草,养牲口再也不用走几十里山路去割草;有机肥增多,土地也慢慢变肥沃了。文朝荣抱着植树造林能改善生态、改变生活的信念,带领群众种树。3年后,海雀村民在荒山造林1.16万亩。1995年,海雀村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其次,提高粮食产量问题,解决温饱。言传身教,带头实施地膜覆盖种植,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科技兴农,带领群众赚钱。
第三,为了村寨发展,优生优育,在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寨,文朝荣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其大儿子文正全成为村里最早的独生子女户之一。文朝荣以自家亲人作表率,执行政策公道正派,彰显了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的精神。
文朝荣一生看重名声。得知担任村主任的儿子文正友用自己的七万元积蓄买一辆小皮卡车受到群众质疑时,他泪流满面地告诫文正友:“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他在去世前还在对儿子交代:“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你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要让老百姓支持你。”是他让全村人吃上了“林业饭”,在“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创造了人间奇迹:使曾经“山上光秃秃、屋里干穷穷”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由当初不到5%在26年间上升为70.4%。他操劳了一生,给村民创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森林,为的是让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
周琳。
620。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六
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我们要学习文朝荣同志苦干实干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学习他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解放精神;学习文朝荣同志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学习文朝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文朝荣同志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文朝荣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
2014年6月12日。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七
1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会议,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看后深受感动。
文朝荣同志一贯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了解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农村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问题。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当代新农村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会计,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
文朝荣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今后,我们要把文朝荣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七日。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八
最近,一个名字总在我的耳边回响,一个为民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浮现,他就是村支书的楷模——文朝荣。
他一步一个脚窝地向我们走来,处处显示出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就是生命的最后一页也是那么光彩夺目。他穷且益坚,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但他党性不减,信仰未衰;他除去为民之心,一无所有,然而他是最富的人,他的富有,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贫瘠,也让内心的“小我”羞于面对,因为我们都是村支书,因为我们在他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是小康路上的勇士。
他像一根标杆,定位了不凡的人生,定格了我们每一个村支书的奋斗目标。他的一生诉说着我们是谁,要依靠谁,是为了谁。他一生的信念就是一心为民,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他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贵州人民的回音石,更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
作为一名乡人大代表,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我,读了文朝荣的事迹,便想起了我常跨着两轮摩托车,穿行在每个村寨,为大家当义务邮递员,就觉得自己是个好干部;想起了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跑项目找上级,就把自己当成了马路岩村小康路上的领跑人;想起了我调纠纷促和谐,俯下身子为民办实事,就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想成了村民的“贴心人”。这些想法都让我羞愧难当,面赤心跳,感觉到自己与文支书的差距太大。
今后我要向文朝荣学习,认真履责,加强党性修养,一心为民,实在做人、实在干事,带领群众在小康路上奋进。那么多的群众为他的离去流泪,那么多人对他投以深深的敬意,他的名字烙在民心之中,他的名字是党性铸就的丰碑。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十九
xx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同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担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海雀的贫困现实与群众的期盼,他带领群众与自然作斗争,在海雀村的荒山上种植西岳松、马尾松13400亩,使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他带领群众大力扶贫攻坚,198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进仅33元,到增加到5460元,人均占有食粮从107千克增加到318千克;他模范抓好人口控制和素质提升工作,令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落到2‰,适龄儿童进学率到达100%。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海雀村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他就是xx县河镇乡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学习文朝荣同道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文朝荣同道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无怨无悔。他常常深进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聆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难解纷。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极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学习文朝荣同道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针对海雀村的实际,文朝荣同道提出了“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可以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朴素构想,拉开海雀村大张旗鼓的造林护林运动的序幕。他带头执行计划生养政策,让大儿子文正全带头办理独生子女证。在村里成立了教育基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嘉奖,让村里走出了2名大学生。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解放思想,模范带头改变传统生养观念,创办教育,身体力行引导群众改成规陋习,树文明新风。要像他那样相信科学、依托科学,勇于改革创新,发展科技种养殖业,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做一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学习文朝荣同道苦干实干、不畏艰巨的顽强意志。文朝荣同道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带领群众与天斗与地斗,在卑劣环境中顽强拼搏,带领村群众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在艰苦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从“苦甲天下”到年人均纯收进近5460元,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海雀村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做一位在困难眼前永不低头,在艰苦卑劣的环境中,苦干实干,敢与天斗与地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好党员、好干部。四要学习文朝荣同道爱岗敬业、忘我奉献的高尚品格。文朝荣同道在当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创办教育,脱贫致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身心肠投进到推动海雀村的发展上。
向文朝荣同道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情系群众、心想群众,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做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五要学习文朝荣同道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良好作风。文朝荣同道是普通农民,但他胸怀坦荡,担任支书25载,他把全部的血汗和热忱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村级财务收支账目清楚,没有一分“扯皮帐”;他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为群众创造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精神财富,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自己的吃穿住用却其实不富足。他常常教育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儿子要靠勤劳致富,不能起贪念,不能让群众看不起。向文朝荣学习,就是要向他那样,做一位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甘守清贫,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二十
他带着智障孩子打进残奥会。
他把智障孩子培养成特奥运动员,带领他们在全国及世界特奥会上摘金夺银。作为中国智力残疾人国家篮球队主教练,他带领他们打进世界特奥会。
特殊教育不仅是生命的精神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其根本使命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发挥生命潜能,引导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生命的解放和实现。这是代建荣对特殊教育的理解,也是他准备终身从事特教的信念。
代建荣,男,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是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体育教师,从事智障体育教学。在学校的培养下,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探讨特教规律,克服学生病因复杂、运动能力极其低下,教材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特殊需要等困难,成为一名业务突出、师德高尚的教师。是云南省优秀教师,昆明市“优秀园丁”、“优秀工会工作者”,两次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是教育部“十五”特教研究课题《云南民族地区中重度智障儿童素质提高的方法和研究》4名骨干成员之一,省教科院立项课题、五华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智障学校融合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员,云南特奥运动(智障体育)的具体实践者和项目推广人,也是云南目前唯一的特奥国家高级讲师、高级教练员。
职业操守灵魂的洗礼和信念的考验。
平等包容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要。
在教学中,代建荣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例如:在练习跑的过程中丰富跑的练习内容,多次变换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练习中采用追球跑,教师抛球学生追,对跑得快的学生老师抛球力量大,跑得慢的抛球力量小,他们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成功感,主观上认为自己可以克服自身障碍进行体育活动,参与跑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由于学校场地较小,他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操场、花台、墙面、楼梯等进行教学和康复训练。通过有效拓展教学空间,操场上单调的练习格局打破了,教学与训练得到有机结合,训练的效果有了较大提高。智障中的唐氏综合征学生经过老师的脱敏治疗、感统训练,在平地上进行平衡练习、10厘米的高度练习、30厘米的高度练习、50厘米的高度练习,恐高症消失了,平衡、协调性的变好了,成为了乒乓球运动员。自闭症学生经过老师的拍球、运球、传球、投篮等循序渐进的训练,性格开朗、愿与人交往了,成为了篮球运动员。走不稳路的、有癫痫病的等一批又一批的智障学生培养成了特奥运动员,这其中的艰辛,常人很难体会得到。
学校多次送他外出学习培训,让他对特殊教育的内涵有了新的领悟。在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积累基础上,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并在《现代特殊教育》等相关刊物发表。个人被评为昆明市五华区“体育学科带头人”;被推荐为“市突”专业技术候选人。在云南特教骨干教师培训中,多次提供示范课;在西南片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60名省级特奥教练员培训中,唯一一名晋级为国家特奥高级教练员,在同批高级教练员中,又首先成为国家特奥讲师;同时,连续两届评为昆明市五华区“十佳业余教练员”。
迎难而上让智障人成为特奥运动员。
代建荣积极进行特奥(智障体育)训练和推广。十几年来,代建荣将特奥开展的内容由单一变为丰富、训练的特奥运动员由高能力扩展到低能力、训练项目由少到多、训练方式由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训练相结合。
他争取社会资源开展项目的训练,和港龙航空有限公司进行特奥手拉手,得到港龙公司三年的资金支持,搜集特奥项目滚球、地板曲棍球的相关资料,配置了器材开展训练,进一步增加了训练的项目和人数,让更多的智障人成为了特奥运动员。
代建荣积极组织开展特奥运动中的融合运动、领袖计划、培训、志工招摹,在家长会中融入家庭论坛内容。让特奥运动员与伙伴(普通学生)按照融合运动的规则进行篮球训练,增强特奥运动员的社会融合性,在训练中获得友谊、获得尊重、自信,取得一定效果。
除了在运动场上证明特奥运动员的能力外,创造各种机会,培养运动员领袖,让他们成为助理教练、学校特奥会的组织者、校外特奥的宣传者,让他们做一些从来未做过的事,全面提高特奥运动员的综合能力,“领袖计划”在基层学校得到落实。
他还召集了大批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特奥培训和宣传,登记志工的体育特长、联系方式,需要时召集他们进行特奥运动的开展。并引导家长、亲友在业余时间,在学校、社区带领子女开展特奥运动。
作为国家讲师,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代建荣参与了云南、贵州、广西三地的特奥教练员培训的授课,在培训别人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和授课水平,并抓住与国内同行接触的每一次机会,积极探讨特奥的推广以及实际困难解决的方法、技巧。代建荣除完成云南、贵州、广西的授课以及本地区、学校的特奥任务外,还注重与云南盘龙区、东川区、文山、曲靖、昭通等地教练员的交流与指导,为特奥运动在地州开花尽了个人的努力。
由于长期坚持训练和组织校内特奥运动会,学生的运动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在学校的支持和成立的体育组教师的协助下,带领学生参加了以下比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时间地点运动会名称运动员成绩。
11上海亚太区首届特奥会1人1金3银2铜。
12香港香港特奥会二十二届城市邀请赛4人8金3银1铜。
5上海中国第三届残运会2人1金。
10北京中国特奥篮球年度赛3人1金1银1铜。
5昆明云南首届特奥会15人15金4银1铜。
2002.9西安中国第三届特奥会12人5金9银7铜。
12湘潭中国特奥篮球年度赛8人1金2银1铜。
72沈阳东亚区特奥乒乓球赛2人4铜。
726哈尔滨中国第四届特奥会11人2金8银6铜。
102上海世界十二届特奥会5人3金3银2铜。
.7.1昆明云南融合特奥足球赛16人2金3银3铜。
2009.9.21西宁全国特奥乒乓球赛5人3金2银2铜。
2009.11.3昆明省残运会3人3金1银。
919福州全国第五届特奥会30人14金4银9铜。
520北京全国特奥田径赛12人10金8银9铜。
2011.1.28武汉全国特奥篮球赛9人1银1铜。
2011.6.25希腊世界十三届特奥会5人2金1银1铜。
合计112人次运动员73金53银50铜,其中省级20金8银4铜,国家级以上53金45银46铜,集体奖牌已统计在内。
其中、共有10名在校学生运动员入选国家队,代老师作为中国智力残疾人国家篮球队主教练,同学生共同参加世界十二届、十三届特奥会,去年在北京集训期间,篮球明星姚明专程到集训地看望我校篮球队员、为球衣和篮球签名,并跟随至希腊观看了三场比赛。国内及世界近百家著名媒体进行报道。代建荣又一次用自身的努力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云南特殊教育的成果和70万智力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科教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在教学中,他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开展了《新萌学校低年级重度智障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五华区新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智障儿童感统训练方法的应用与开发研究》等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教育部立项课题《云南民族地区中重度智障儿童素质提高的方法和研究》和省教科院立项课题《云南智障学校融合教育研究》,其中,《云南智障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研究》获昆明市五华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体育教学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智障儿童在体育课中身体素质不断发展,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
由于个人对特殊教育、对智障体育的无私付出和对云南残疾人体育作出的贡献,代建荣分别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昆明市“优秀园丁”,两次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学校两次被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集体,一次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8名学生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一个基层单位,学校、教师、多名学生被评为全国特奥先进,这是少见的。目前,五华区新萌学校发挥着云南特奥实践观摩基地、交流中心和示范点的作用。
在兼职工作中,代建荣被评为昆明市优秀工会工作者,新萌学校被评为五华区“校务公开先进集体”,学校工会被评为五华区“学习型组织”。
作为一名基层培智学校体育教师,他深深知道,智障儿童的生命发展,生命质量,完全可以在校期间得到改变和提升,尽管所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他将像特奥口号一样,“勇敢尝试、争取胜利”,为了智障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播种真情,浇灌理想,让生命之火在崇高的特教事业中燃得更旺。让云南的残疾人教育、体育事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二十一
摘要:老支书文朝荣从毕节市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回家后,已经是2013年8月。3个月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他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他问儿子文正友自己得了什么病,儿子支支吾吾。他也不再追问,照例每天拿着镰刀巡山,与已经有...老支书文朝荣从毕节市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回家后,已经是2013年8月。3个月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他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他问儿子文正友自己得了什么病,儿子支支吾吾。他也不再追问,照例每天拿着镰刀巡山,与已经有缸钵粗的华山松近距离接触,可是每每走到村口,爬上两段山路,已累得气喘吁吁。
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一直绵延到山顶。30多座山坡,交织成郁郁葱葱的林海,海雀村掩映其中。文朝荣说:“海雀人选择用华山松构筑绿色生态和谐之梦,就是因为华山松经霜耐寒,在贫瘠的土地里能壮成、涵水养土,还能生籽结果,福荫后人。”
看着父亲对华山松林难舍难分的眷恋,好几次,悄悄跟在后头的文正友眼里噙着泪花。看着父亲身体越来越差,从双脚行走到依靠拐杖才能靠近山林,文正友忍不住劝说父亲:“您身体不好,不要太过劳累。”
“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我只是忍不住想到山林里走走,听听鸟叫,和华山松说说话,我心里就高兴。”文朝荣说到这里,话变得语重心长起来。“儿啊,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你记住一定要守住这些松林,有青山常在,才有绿水长流,不然海雀又会回到过去我们过怕了的苦日子。”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时空定格在2014年2月11日,苍天垂泪,林海肃穆,文朝荣因患癌症不幸病故,永远和他钟爱的华山松相伴在一起。
生存怪圈里的苦日子。
“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作地皮磨。”地处乌蒙大山深处的赫章县海雀村,平均海拔2300多米,山寒水冷;森林覆盖率不到5%,荒山秃岭;缺水,缺电,无通村公路,全村的苗、彝群众基本是文盲,没有一名初中生。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雀村的状况。
按照彝语,“海雀”是“候确”的音译,是“湖水灌注”的意思。海雀村过去有3个海子,水从高到低从一个海子流到另一个海子。当时的海雀,却找不到一处海子,没有绿水青山,有的只是让人揪心的穷山恶水,连年水打沙壅的生态灾变。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不少地方都享受到开荒种地带来粮食增产的好处,可我们海雀却没有。”年过半百的村民王永刚回忆,当时的海雀村,地势高寒不适宜玉米生长,群众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种一坡收一萝,粮食作物以洋芋、荞麦为主,更为致命的是,由于从大集体开始时在山上过度放牧,面积上万亩的草山草坡和次生林沙化严重,满眼荒山秃岭,石头越长越高,土地越种越薄。山下的人给海雀村编了几句顺口溜:“海雀地无三尺平,有女莫嫁海雀人。踏着云雾去种地,抬起楼梯进家门。”
经济的贫困导致了生态的恶化,生态的恶化又加剧了群众生活走向水深火热。每到年关,就出现群众开始缺粮,而到青黄不接的四五月,海雀村700多苗彝同胞几乎家家断炊,靠挖野菜、吃洋芋叶度日,一些饿得睁不开眼的群众到山下借粮,借一斤包谷,秋收后要加倍偿还。尽管赫章县当时的恒底区考虑到海雀的贫困程度,把救济粮指标多拨给海雀村,但犹如杯水车薪,只能解决一时之急。
1985年5月,新华社一篇不足千字的报告里这样写到:“在海雀村3个村民组察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苗族老大娘安美珍瘦得只剩下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苗族社员王永才家靠吃野菜等物过日子,更谈不上吃油、吃盐。在他家的火塘边,一个3岁多的小孩饿得躺在地上,发出“嗯嗯嗯”的微弱叫唤声,手中无粮的母亲无可奈何。走进苗族大娘王朝珍家,给一下子惊呆了,大娘衣不遮体,见有客人走来,立即用双手抱在胸前,怪难为情地低下头,她的衣衫破烂得掩不住胸肚,那条破烂成线条一样的裙子„„大娘看出了记者的难堪,反而主动照直说:“一条裙子穿了三年整,春夏秋冬都是它,唉,真没出息,光条条的不好意思见人。”大娘的邻居是周光华家。主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早在去年年底就把打下的粮食吃光了,几个月来,找到一升吃一升„„”新华社的这篇报告在最后说到:“这些纯朴的少数民族兄弟,尽管贫困交加,却没有一个人外逃,没有一个人上访,没有一人向国家伸手,没有一人埋怨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情景令人十分感动。”
海雀村的极度贫困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有这样好的各族人民,又过着这样贫困的生活,不仅不埋怨党和国家,反倒责备自己‘不争气’,这是对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一个严重的警告!!请省委对这类地区,规定个时限,有个可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
批示引起了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将这篇报道和批示用急电传给各地(州、市)委负责同志,并连夜召开全省电话会议,布置各地(州、市)、县立即检查安排群众生活。
省委随即派出8个工作组对贫困地区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农村缺粮情况。中央分两次拨给贵州生产救灾款3600万元,增调粮食5亿斤。贵州省委、省政府派调查组星夜兼程奔赴海雀村核实情况,决定批给赫章县100万元救济款,帮助解决农户渡过生活难关。
1985年7月24日,刚到任的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马不停蹄来到赫章县等地调研。1988年6月9日,由胡锦涛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海雀村也因此被誉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
在乌蒙山区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不适宜人居”的土地上,海雀村人在文朝荣支书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战天斗地,绝处求生的惊天壮举。
为绿荒山白了头。
海雀村拉开决战贫困的大幕,是从种树开始。
1986年春天的海雀村,山上一棵像样的树也没有,就连护卫在一些人家房前屋后的树也少得可怜,掰起手指头就可以数出来。
和往常一样,文朝荣吃了午饭扛着锄头去对门的营盘山挖地。春日的阳光很暖,他的身后跟着的小黑狗摇着欢快的尾巴。
天有不测风云,还没到山顶的沙地里,对面的红房子村方向尘土飞扬,气势汹汹的狂风正朝营盘山这边扑来。文朝荣想起去年冬天,邻居家的杈杈房就是被这样的狂风吹垮的,他不由自主地为自己的杈杈房捏了一把汗,想着赶回去,但风势来得凶猛,已经来不及了。文朝荣迅速趴在地上,闭上眼睛,任沙尘从身上狂扫而过。
等到狂风过后,文朝荣从山上回来,看到寨子里有几栋杈杈房被狂风扯得支离破碎,鼻子一阵酸楚,老天不开眼,我们偏要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与风沙战斗,否则海雀人真的活不下去。”
很多天,文朝荣苦苦思索:“风沙大,可以盖土墙房来抵挡,但每年的水打沙壅,肥泥不断被冲走,庄稼越长越矮,石头越长越高,怎么办?”
他想到了种树:“只要山上有树,就可以把风沙挡住,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
下定决心后,文朝荣迅速召开党支部会、村民代表大会、寨老会等各种形式的思想动员会,动员村民们种树。
会还没开完,就引来大多数村民的激烈反对: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树能当饭吃?
村民思想不通,村支部领头做给大家看。文朝荣与另外两名苗族村干部商量:“看来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要花时间,我们先把树苗找到,带头做给大家看。村里苗族群众占多数,你两个苗族干部多做工作,只要村支部团结起来扭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就这样,三名村干部白天干农活,晚上就去串门,挨家挨户搞动员。一次说不通,两次,两次说不通,就三次。个别村民意见大,文朝荣就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五六次,终于做通了工作。
在群众思想基本统一后,又一个难题困住了文朝荣。全村大大小小30多个光秃秃的山头,要在这么大的面积上种树,到底种多少棵树?种什么树?这么多树苗又要去哪里找?树要种到哪年哪月?一连串的问题,让他睡觉都闭不上眼睛。
文朝荣左思右想,古代愚公都能挖山开路,我还不信种树会有挖山难?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把冬天闲着烤火的时间都用上,一年一年地栽,一片一片地栽,光秃秃的山坡一定能长出树林来。
为了找到苗木,他每天早早地起床,一边向乡里汇报,一边往周边的村子和乡镇跑,县区乡的各级干部都被他这样的精神打动了。1987年初冬,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给海雀村100亩华山松苗,村委自力更生培育了35亩苗圃。
这一年的冬天,文朝荣带领全村200多名青壮年顶风冒寒,背着洋芋上山当午饭,开始了海雀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壮举。
这年冬天,文朝荣带领大家在几座山头栽种了800多亩华山松。面对那些只剩下荒砂的山头,文朝荣总结出了“点穴种树”、“浅坑植苗”、“同向移栽”、“借泥成肥”等种树经验,他还编了鼓励大家种树的顺口溜:种树之人下决心,千难万苦不灰心。关键窝窝要打好,树子最怕栽坐根。一年更比一年大,一年更比一年青。
第二年春天,种下的苗木迎风生长,村民们看到了绿色的希望,对海雀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初冬,庄稼刚刚收完,全村男女老少自发扛起锄头树苗,背着洋芋上山,继续种树。临近除夕,村干部们商量,“叫花子也要过三天穷年”,还是放大家一天假准备过年。一些村民说,时间不等人,树还是要继续种。文朝荣出了主意:“干脆每家出一个男劳力上山种树,其余在家准备年饭。”
除夕当天,天空中下起毛毛雨,村民们冷得直发抖,带去的十多斤洋芋中午就被大伙吃完了。到晌午时候,大家肚子咕咕叫唤,有人停下来歇口气时,发现文朝荣不见了。
一会儿,文朝荣提着一大篮煮熟的鸡蛋,喘着粗气跑上山来。原来,文朝荣趁大伙不注意,偷偷跑了回去,他瞄准了头晚上妻子放在木箱子里的五十个土鸡蛋,一回到家就把正在蒸饭的甑子抬开,把鸡蛋全部放进锅里。
正在外面做事情的妻子钻进屋来,瞪大眼睛质问文朝荣:“你这是干什么?这鸡蛋是我凑了几个月,专门给姑娘坐月子吃的,你把鸡蛋全部煮给别人吃了,你还是她家爹不是?”
文朝荣怪难为情地说:“大家栽树也辛苦嘛,栽树也都是为了全村人好,况且我是村支书,我不能看着大家饿肚子啊!”李明芝气得直咬牙,狠狠地说:“树、树、树,你就知道树,去年家里杀来过年的两只大公鸡,我们汤都没得一口喝,全让你抬上山给他们吃了,你怎么不把自己也煮了给别人吃,这个家你还要不要,婆娘儿女你还要不要!”说完哭着摔门而出!
大伙吃完鸡蛋,来了力气,来了精神,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
绿了荒山白了头。经过1987年以来十多个冬春的艰苦奋战,加上2002年退耕还林的一千多亩山林,目前,海雀村共有林地达1.34万亩,户均65亩,人均14.3亩,退耕还林143户共1120亩。群众每年可获退耕还林补助款24.8万元,森林覆盖率从不到5%上升到现在的70.4%,海雀村因植树造林成绩突出,受到国家绿化委表彰,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称号。据估算,海雀村的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青山变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科学发展的榜样力量。
在带领大家饿着肚子种下千秋树的同时,文朝荣一刻也没敢忘记这些年海雀人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
20多年前,村里的赤脚医生王富华向文朝荣哭诉:“文支书,家里揭不开锅了,我那儿子、孙子都跟媳妇回娘家恒底村去了,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搁啊!”“他们都会回来的。”文朝荣拍着肩膀安慰王富华。其实,他的心里更难受,这都是穷根惹的祸,水从低处流,人往好处走啊„„这成为文朝荣心里挥之不去的苦难回忆。
多少次,文朝荣在下山赶场或偶有机会到区里开会时,看着山下别的村寨种出的玉米又大又好,他心里好生羡慕。海雀村地处高寒地带,主要农作物是荞麦和洋芋,种的玉米苗因为肥力欠缺,长得又矮又小,耗子都要跪起吃,要是能有办法种出像别人这样的玉米来,那该多好呀。
文朝荣心里想:“这些年,政府给我们的救济粮不少,但老是靠政府救济,海雀人腰杆直不起来,我们也要有志气,要想办法不再让领导们担心牵挂。”
1990年,为了使村民们尽快走出贫困,文朝荣又背上他的小黄包,装上洋芋下山了。他首先来到农技站。
那是一个阳光好得喜人的天气,文朝荣在农技站的墙壁上看到了白刷刷的四个大字:“科技兴粮”。一间屋子里堆着一捆捆像胶子一样的东西。
他找农技人员取经,农技人员告诉他,那胶子就是地膜,要让海雀村长出大包谷,你扛两捆去试试,肯定很神奇,技术我们来教你。
这年春天,在海雀村破天荒出现了白色地膜,村民们围拢来看稀奇。
文朝荣借机向村民们大讲科技兴粮的好处和知识,村民们表示怀疑,地都被胶子蒙住了,还能长出庄稼?第一年,文朝荣没有说动一户人,只有自家地里种上了地膜苞谷。
秋收时节,他的地膜苞谷长得又粗又大,全村各寨的老老小小看得眼睛发亮,村民们做梦也想不到,稀奇了,使用地膜覆盖种植,竟然能增加好几倍的产量。后悔、叹息的声音一阵接着一阵。
第二年,海雀村民都在自家地里开始使用地膜种苞谷。
之后,文朝荣根据海雀海拔高、土地瘦薄的特点,以科技兴农为先导,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他一边积极推广地膜包谷,全村每年盖膜不少于200亩,粮食单产亩产从不足50公斤上升到174公斤。他又一边大种绿肥,实行土地的有机改良,每年绿肥面积不少于100亩,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1994年,全村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4.46万公斤。是十年前粮食总量的两倍多,人均占有粮203.5公斤。
文朝荣笑了。有了科技兴粮,海雀人终于吃上了饱饭。
正当大家沉浸在温饱即安的快乐中时,文朝荣开始尝试寻找挣钱的门路。随着山上林茂草丰,文朝荣又带着村民们开始从发展畜牧业着手,走上了喂猪养牛致富之路,改变了传统的养牛耕地,喂马骑耍,养羊避寒,养猪积肥,养鸡买盐的观念,教会了村民养畜赚钱。
这一次,海雀人不再瞻前顾后,村民们都说:“跟着老支书干,错不了!”文朝荣用一次又一次的正确判断,让海雀村人彻底信服了。
下的村寨相比,海雀人还差得远。”他心里琢磨着,海雀村过去穷,除了地势高寒,土地贫瘠等自然因素外,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全村人缺文化,思想观念落后,耕作方式原始,搞发展放不开手脚。
要保住海雀村的青山绿水,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并举。不能放任人口过快增长,不能让下一代再吃没有文化的亏!
上世纪80年代,海雀村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村民们传闻计划生育是要拿人去开刀,个个怕得要命,都到处躲藏。国家的政策执行不下来,文朝荣横下了心。他特意找来几个胆子大的计生户到家里喝酒,几杯包谷酒下肚,他说:“我们吃饭靠借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多生了孩子,人口增多,一个人的粮几个吃。结扎手术对身体一点影响也没有,我来带个头结扎,你们大家总不会有想法吧。”第二天,就有9户人家跟着文朝荣走进区公所的计生手术室。村里的计生工作刚打开局面,有人又说,老支书年纪大了,反正也生不了孩子,割不割都一样。文朝荣听到后,伤透了脑筋,为了让少生快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他动起了结婚后才生了一个孩子的大儿子文正全的脑筋。他说:“儿子,生一个够了,你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因为兄妹多,我天天带着你到处借粮的苦日子吗?”
文正全说:“我听父亲的,但还是要和妻子商量一下。”
文正全没有说通妻子罗文兰,文朝荣就亲自出马,去做儿媳的思想工作。
在文朝荣的动员下,大儿子文正全带头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成为全村乃至全乡、全县第一批少有的办理独生子女证的人。就这样,婚育新观念在海雀村蔚然成风。目前,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涌现出3户独生子女户和12户双女户。
“人口虽然得到控制,但素质不高,不懂得发家致富也是枉然。”文朝荣还是放不下心。他想:“改革开放好多年了,偌大一个海雀村,只有5个文化人,初中毕业生一个都没有,海雀贫困的一个主要根源也在于教育发展的滞后。治穷要先治愚,要让群众摆脱贫困,就必须抓好教育。”
要好好办个小学,培养更多孩子读上初中乃至更高的学校,是文朝荣平生最大的心愿。1988年一个秋天的早晨,文朝荣心情激动地在村民大会上说:“现在我们最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好好为我们村的孩子们盖一所学校,不能再让他们像我们这一代一样,进城连个厕所都找不到„„”
“是啊,早就应该有了,早就应该有了!”“有钱的捐钱,有材料的捐材料,好好给孩子们盖一个学校。”文朝荣首先带头捐了168元钱。
文正友回忆说:“那168元钱,是我家当时的全部财产,是我父亲头天瞒着我母亲把家里的牛牵到四方井街上卖掉得的钱。”
“再穷也没见父亲哭过。”在二儿子文正友的记忆中,父亲这一生只哭过三回。
第一回:2008年,文正友担任村主任已经三年有余,为了方便给自家的小超市运货,他花了7万元买了一辆小皮卡,高高兴兴开回家中。过了不久,河镇乡乡长余朝斌来村里调研,把文正友喊到办公室说:“正友啊,你买车可千万不能用下拨的资金啊。”文正友拍着胸脯对乡长保证说,我父亲是老党员,我也是党员,买车这7万元是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政府拨给村里的12万元基础建设资金自己一分都没动。为了让乡里领导放心,文正友先后跑到乡里三次,每次都去汇报资金的使用进度。
消息传到老支书耳里,文朝荣火速把文正友叫到老屋。文正友刚一进屋,老支书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住文正友说:“儿啊,你父亲当了二三十年支书,一辈子做事情光明磊落,没给你们留下一点扯不清的账,你不要让老百姓看不起你„„”话还没说完,文正友明白了,原来是父亲听说自己跑到乡里算了三次账,害怕自己挪用公款。文正友向父亲详细解释了一遍,眼眶不禁湿润了。他想起父亲平日里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有多少次,自己和大哥甚至还埋怨过他,什么好事都为老百姓,对自家儿孙照顾得却很少。
第二回:“要是没有老支书,我们母女不知道该怎么活。”三十多岁的王兴秀每每想到这些,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2003年,文朝荣每天上山巡林,都会遇到从海雀组嫁到可乐乡的苗家姑娘王兴秀。
不是帮您栽树,我爸爸妈妈告诉我,这是帮我们自家栽的。”
一问才知道,王兴秀嫁出海雀村后,丈夫不管她,公婆也不管她,丢下她和两个孩子,一分钱也不给娘三个。文朝荣一听,眼泪就流了下来。
海雀村的一人一草一木,文朝荣都熟悉,海雀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可嫁出去的海雀女儿却受了苦。文朝荣心里很难受,他真情地对王兴秀说:“孩子,回到娘家来吧,爷爷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们安心住下来,有地种、有房住,娃儿有学上。”
回到家中,文朝荣叫来了大儿子文正全,把王兴秀的事情讲给了文正全听,随后又说:“儿啊,你我都是党员,你现在又是村干部,在外边有活干,不靠土地生活,干脆就分个3亩地给她种,让她有口饭吃,也要向上级反映她的情况,安排她回来,帮助她把房子盖起,让她母女三人有房子住。”
文正全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因为他知道父亲的品性。早年,村民王德光3兄弟分家后,一家4口只有一亩地,地里刨食糊不了口,他曾起过开荒的念头。是父亲主动找到王德光把自家的4亩地送给他种;苗族老人安美珍过去一家4口挤一间茅草房,是父亲领着二十几个青壮劳力,给老人修了土墙房;饿饭的年月里,掌管着救济粮分配大权的父亲,先后四次将救济粮指标让给了乡亲们。父亲一生想的都是为老百姓做事,做儿子的更不该推脱。
在文朝荣的帮助下,王兴秀母女三人得以把户口又重新迁回海雀,2007年,经过文老支书的积极争取,上级给了建房款,文老支书又请人帮她家建房,母女三人住进了新房,有了自己的家。
第三回:今年2月11日,海雀村下着漫天大雪。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将辞别人世的文朝荣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挣扎着从病床上坐起来,紧紧握住二儿子文正友的手,大哭着说:“儿啊,我不想死,我想活下来,2020年实现小康,我真想看见那一天。儿啊,如果我走了,到那一天,你一定要多放鞭炮把我震醒,我要看看海雀的小康„„”
乌蒙山上挺立的华山松。
新丰组50岁的王光荣平日里都会赶着羊上山吃草,这一天,他静静地把羊关在羊圈里。“我去送送我们的老支书,我们心里的老支书啊,不能不去。”
这一天,从寨门到墓地,一路上全是送他的人,邻村的人都来了百十个,他们说,过去大家都不想种树,支书对他们的帮助特别大,天寒地冻都要来送一程。无论壮年还是长胡子的老人,都争着在棺木上山的时候使把劲儿,都争着为老支书的墓地添一把土。
老支书走了,93岁的安美珍老人活动不便,就坐在门口喃喃念叨。“舍不得啊!好人啊。当年我的房子要垮要垮的,是文支书找人给我修房子,还对来帮忙的人说,人家家里困难,修好房子各人回家吃各人的饭,不要给老人家添麻烦。”老人沧桑的脸上挂着眼泪。
“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守好这片林!”51岁的苗族汉子王德光接过护林队长的重任,他每次巡山都要到老支书坟前,默默地和老支书说几句心里话。
“只有他配得上这个地方!”曾担任10年村支书的苗族老人王学方说,朝荣老哥下葬的地方正是海雀的“心脏”。是啊!老支书弥留之际,仍然割舍不下那片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华山松林。他的墓地背靠海雀山,与华山松林相伴,听得见小溪的歌唱,看得见海雀的村庄,如同一棵傲然屹立、万古长青的华山松,就这样痴痴地守望着家园,守望着海雀的未来。
“老支书是海雀村的灵魂,他为海雀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心愿就是我们的心愿。”得知老支书病重,赫章县委书记黄光江前去看望,并认真听取老支书对海雀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老支书忍着病痛说:“我们海雀要管好森林,保护好生态,要在海雀赶场,让老百姓有买卖东西的地方;如今海雀的孩子在大家的关心下,有很多进入了初中、高中,还有两人考取了大学,要抓好这里的教育,让孩子学得更好,长大有出息。要搞好医疗卫生,方便老百姓看病。面对老支书的想法,黄光江说:“请您放心,您的心愿我们一定会好好落实,尽快落实。”
老支书走了,几代中央领导对海雀村的期盼和愿景已经变成了现实。海雀渐渐浓缩成为贵州扶贫攻坚变迁的一个缩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本。
省委书记赵克志不久前专程来到海雀村调研,非常动情地说:“老支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精神,是全省人民学习的榜样。艰苦奋斗就是不甘落后、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就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愚公移山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改变面貌就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造福子孙就是着眼长远、打牢基础。文朝荣同志是贵州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是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二十二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响彻了我们贵州省的每一片土地,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同志。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艰苦的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文朝荣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文朝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农村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文朝荣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文朝荣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海雀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改变海雀村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在为官一任的十几年,文朝荣同志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文朝荣同志把自己生命中的无数个春秋献给了大山,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文朝荣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人民教师,我将以文朝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二十三
白果镇中心小学沈娟文朝荣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向他学习,他的一生是璀璨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是“海雀实践”精神神的象征。
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祉尺遮盖布,肩膀当作地皮磨。“海雀”是彝语“候确”的音译。“候确”就是“湖水灌注”的意思。相传这里从高到低原有3个大海子,高处的水漫出来流到第二个海子,再流到第三个海子,绵延不绝„„“海雀”之名由此而来。
我记得唱过这样一首歌,歌词是这样的:“你是公仆,身上却凝聚着民族魂;你是大树,身后却成长着大森林„„„„.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郎德镇乌流也改村村会记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从他的先进事迹中看出,文朝荣一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政为民,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了解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农村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问题。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朝荣同志作为一名农村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农村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当代新农村干部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我,我要以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
文朝荣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今后,学习文朝荣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农村的好教师。
文朝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24篇)篇二十四
刘亚军。
我们全体老师在学校组织学习一生铁骨两袖清风的海雀村原老支书文朝荣的先进事迹。从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中可以看出,文朝荣同志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他心系百姓,勤劳善良,爱民如子之情,舍小家顾大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崇高理想,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看到了一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村干部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一个在艰苦岁月的农村干部如何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干部,在实践创新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文朝荣同志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农村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当代新农村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松无悔护恩人。如今文朝荣同志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文朝荣同志的足音仿佛还回荡在我们的脑海中。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比豪言壮语更加有力,更能证明他是有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以后,我要做一个一生铁骨两袖清风的人,把文朝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带进学校,带进课堂。
2014年6月2日。
心
得
体
会
清镇市流长乡马场小学刘亚军。
2014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