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教案模板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案模板的参考和借鉴,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看《白鸽》的歌谱进行二声部轮唱,能用口风琴吹奏旋律,并进行,合奏、轮奏;能听辨两个声部,感受两个声部表现出的和声美,能有感情的演唱《白鸽》表现出白鸽的可爱,同时引导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准确有感情学唱歌曲,能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准确、有层次地轮唱歌曲。
教材分析:《白鸽》是一首捷克民歌,二声部轮唱歌曲,共有三个乐句组成,歌曲旋律采用级进的方式,上升,下降,旋律清晰流畅,但同音反复处等地方,音准还是有一些难度,旋律的走向和力度的变化紧密结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很好的练习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视频导入:_放飞白鸽。
今天有一位小嘉宾和我们一块来了,它是谁?
大家说说这是在哪放飞白鸽?
哪位同学来描述下鸽子的形态,它长的什么样子?
鸽子形态美丽,性格温顺,那它有什么本领呢?
它能为我们传递书信,是人类的好伙伴,传说,在圣经故事《创世纪》里记载说:当时发生了特大洪水,诺亚造了一个方舟在水上漂流。有一天他放出一只鸽子,要它去探问洪水涨落的消息。鸽子飞回的时候嘴里衔着一根新鲜的橄榄枝,诺亚高兴地知道洪水已在开始退去,出现了陆地,于是鸽子和橄榄枝成为和平象征的由来。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_前放飞白鸽的壮观场面,感动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白鸽的可爱的形象,)。
2、音乐游戏:音阶爬爬爬。
3、声音练习,模仿鸽子的声音。
你们会学鸽子叫吗?(咕咕咕咕)真好听!老师引导轻声地模仿。
4、感受旋律:
(1)听这只可爱的小鸟想歌唱了!
师范唱:5444∣4333∣22∣5-∣5444∣4333∣22∣1-∣。
用咕哼唱。
(2)小鸽子呼唤大家一起唱吧!
(3)来,抬头、挺胸做一只神气的小鸽子。
(4)唱的真好,小鸽子们声音再轻巧些,有点弹性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感受音乐,激发兴趣,为学习新歌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歌。
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出示单声部歌谱)。
今天,小鸽子就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白鸽》。好听吗?
(播放第一遍)。
2、仔细听,歌曲共有几句?先听老师读读歌词,你们试试。刚才这三句中有哪几句旋律我们很熟悉?对了,这两句旋律是一样的,但是歌词有变化了。(播放第二遍)。
3、那我们一起读读歌词吧。(有节奏、咬字清楚)。
4、我可要出个难题了,谁会唱歌曲的第一句啊?
(学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试着演唱)(播放第三遍)。
5、真好,我们来完整的唱一唱。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进行口风琴演奏练习。
6、你们说小鸽子飞到窗前干什么?
7、小男孩睡的可真香啊!我们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呼唤他呢?急促,亲切,跳跃的声音。
(通过欣赏歌曲、练习歌唱、口风琴演奏等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学习歌曲)。
(四)歌曲轮唱与提高。
1、小白鸽这么可爱,那老师要组织一个小白鸽合唱团,你们说说我们除了齐唱还有什么不同的演唱方式吗?领唱,齐唱。
2、今天我们再来试试轮唱。轮唱的特点就是有两个声部,一前一后的演唱。(出示二声部动态歌谱)。
3、我们来看看,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的旋律一样吗?那哪个声部先唱?注意了,第一声部比第二声部多了一个快起床。
我们大家分为两个声部,一起来唱唱。
4、把学生两人分为一组来尝试着练习,更好的完成歌曲、表现歌曲。
5、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自己演唱的同时还要听到另一声部的声音。
6、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7、歌表演《白鸽》。
我们小鸽子除了唱歌好听,当它的舞姿也是很优雅的哦。谁愿意和小鸽子一块跳舞(播放歌曲)。
(五)总结。
愿我们大家都能爱护鸽子,维护和平,希望小鸽子能把我们的祝福的歌声送到世界各个地方。在歌曲声中,引导学生边表演、边演唱歌曲,走出音乐教室,结束这一节音乐课。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二
知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技能: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点: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一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
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
(盘王节和长鼓舞)。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讨论。
(三)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教师结合欣赏简单介绍羽调式。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思考:主题二与主题一比较有何异同点。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主题二由主题衍化而来,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四)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三、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三
1、通过欣赏钢琴曲《瑶族舞曲》,知道舞曲的名称,熟悉舞曲。
2、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音乐形象。
3、能找出乐曲的节奏型。
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朗诵磁带《瑶族舞曲》。
(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教师可以向幼儿交代,我们今天来听一首钢琴曲《瑶族舞曲》(教师弹奏乐曲)。
2、提问:小朋友,你刚才叫什么名字?好听吗?从而引起幼儿再欣赏的兴趣,教师可提出欣赏音乐的要求: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教师弹奏乐曲)。听完乐曲,让幼儿谈感受(估计幼儿会说:叔叔阿姨在跳舞……)。
3、对幼儿的想象加以,鼓励幼儿边听边想,同时可以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边看图片变听音乐,这次可要求幼儿听听音乐的速度是否有变化(有快有慢)。
5、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生活多美好。
6、最后,可放录音(配乐朗诵的录音),教师可自编一段瑶族舞蹈。把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有机地揉在一起,在欣赏过程中充分感受美。
(二)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3、最后可再完整地欣赏乐曲,并配有图片、舞蹈、语言,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美。
(三)引导幼儿不断地欣赏乐曲找出他的节奏。
1、可让幼儿听第一段音乐,找出它的节奏型。可以两手分开弹,重点引导幼儿听左手的音乐x—xxx—xx并可以启发幼儿想象这声音好像是什么乐器的演奏(长鼓),同时让幼儿拍手跟音乐打节奏。
2、用同样的方法,听第二段乐曲打节奏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找出两种节奏型xxxxxxx或xxxxx,均可以,知要能反映欢乐的场面。并让幼儿拍手跟着音乐打节奏。
3、最后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幼儿选择乐器打节奏,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配上节奏,同时教师可以一边跳舞,也可以让部分幼儿跟随老师舞蹈(鼓励幼儿人人参与)。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四
1、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1、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2、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钢琴电脑多媒体课件音响。
一)、导入:
1、问:我们曾学过哪几个民族的歌曲?请同学们举例。
2、展示瑶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师作总结介绍。
3、通过瑶族的相关视频片断,让学生产生对瑶族的直观印象,认识瑶族。
4、播放瑶族长鼓舞蹈,让学生感受瑶族舞蹈的风情和特点。
1、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2、分主题让学生欣赏。
3、完整全欣赏全曲,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4、引导学生讨论: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点。
三)、总结: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1、可能的话,在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瑶族的资料(如:地理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字、图片、音像……),查阅一些有关《瑶族舞曲》的介绍材料,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初听乐曲时,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各主题的主奏乐器都是什么?学生有可能听出部分内容,而对听不出的内容产生期盼解决的悬念。老师可借此引导深入进行研究和探索。
3、要唱一唱乐曲的音乐主题。至少要唱唱前两个主题。在唱了主题的基础上,解决初听时遗留的问题,并进一步听出前两个主题各出现了几遍?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总之,唱主题要为深入聆听乐曲服务。
4、复听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内容进行联想想像。对学生的想像要予以鼓励,特别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更要悉心爱护。因此,富有民主气氛的讨论研究是很必要的。
1、可与聆听《瑶族舞曲》结合起来,用以熟悉主题;也可以在聆听乐曲之后作参与性的实践活动。
2、如能引导学生提前在课下练习,对节约课上教学时间有利,特别是在教学时间紧的条件下更需如此。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五
1、教材分析:《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2、说课内容: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音乐八年级第十六册,根据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为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解全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教学目标。欣赏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今后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4、教学目标:
a、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b、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c、通过欣赏《瑶族舞曲》辨别演奏乐器的音色,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5、教学重点: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
6、教学难点:
a、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b、感受乐曲中不同情绪的对比。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听赏法、讨论法、对比法和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媒体,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主要通过“听”、“唱”等感知要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绪及其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这一部分分为四个环节.
1、导入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初步了解此曲。
2、欣赏全曲:
a、体会全曲情绪,说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b、介绍作曲家和音乐创作背景。
c、介绍瑶族的民族风情和音乐特点。
3、分段欣赏:
a、引子部分:情绪、速度、拍子,表现怎样的情景。
b、聆听第一部分的音乐,哼唱并熟悉音乐第一主题的旋律,并思考第一、二主题的情绪、速度、拍子,表现怎样的情景。
c、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并与第一部分音乐做对比,有何不同。
d、全曲欣赏。
4、总结:让全体学生讨论对瑶族长鼓舞的舞曲节奏的认识和对瑶族音乐的体会。
五、板书设计。
第一主题:抒情、优美,犹如一位美丽的瑶族姑娘在翩翩起舞。
第二主题:热情、奔放,瑶族小伙子们加入姑娘们舞蹈的行列。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六
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和演唱《青春舞曲》,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并掌握音乐知识:速度。
2、通过创编活动《欢乐的盘王节》,演唱、吹奏、律动、舞蹈,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的变化,从而归纳出《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
3、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音乐潜质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瑶族音乐文化,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速度的变化。
创作活动《达努节》。
电脑、打击乐器、钢琴等。
1、完整欣赏,并根据问题进行网络讨论。
a)欣赏并展开想象,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b)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c)乐曲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
分析:《瑶族舞曲》充分表现出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魁力,生动地描绘瑶族人民欢庆。
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引子部分: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乐曲起自低音乐器轻轻奏出的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既将开始。
引子过去之后,乐队中音色华丽明亮的高胡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似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切娜多姿。然后管子、整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弦乐器以活跃的、五声性音阶式上下进行的音型作背景衬托,姑娘们纷纷敲起了长鼓,加人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人们活跃起来了。这时,乐曲进人三弦和大阮弹出的由第一主题衍变而来的、粗犷热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人姑娘们的队伍欢跳起来,这个旋律被不断重复,增强力度,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在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渐慢渐弱的过渡乐句引出对比性的中段。
第二段:中段乐曲由d羽转为d宫,主音大小调转换,调性色彩对比鲜明。中段的旋律风格性很强,笛整和鸣,清新悠扬,情韵连绵,时而具有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恋人在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段:再现了开始的主题,乐队进人全奏,把音乐向高潮推进。在结尾部分,乐队各组乐器竞奏不断重复的音型,人们又纷纷加人舞蹈的行列,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欢笑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演奏高潮后结束。
2、分段欣赏三个不同速度的乐段?
a)慢速。
b)快速。
c)中速。
3、音乐知识:速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音乐的速度同其他音乐要素互相配合,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力度的变化对准确表达音乐的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乐曲(歌曲)的开端或各乐章的开端处。
(二)力度:力度是音乐中强弱的程度,它和速度及其他音乐要素一样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力度与音乐作品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庄严,宏大的音乐往往力度较强,而幻想性的音乐都用较弱的力度,上行的音乐团紧张度加强,所以力度往往渐强,下行的音则因紧张度的下降而力度逐渐减弱。
4、欣赏乐曲,并观看个小组网上寻找的网上有关瑶族的资料。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b)尝试改变歌曲的速度,增强音乐的变现力。
c)演唱处理后的青春舞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扩展活动《欢乐的盘王节》。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七
一开始,我以几幅图片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为随后的音乐欣赏,对乐曲的情境风格的了解打下了一个基础,学生对中国展示的了解自然是不错,对乐曲表达的情绪方面的感受也挺好。只是整个课堂气氛看来,还是缺少一种“体现”。在于我没有引导学生在聆听感受的同时,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哪怕是简单的肢体语言,特别是在掀赏乐曲第三段,舞会的高潮部分时,如能配一些简单的动作,那对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体会起更大的帮助。为此,熟悉乐曲体会乐曲带来的不同情感,并指导学生作出相应反应,也是欣赏课的一大主要教学目的。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八
在节奏活动《瑶族舞曲》中,我分别设计了四份音符和八份音符两种节奏,分别用拍手和跺脚表示。如下图:表示四份音符的跺脚节奏,表示八份音符的拍手节奏。“太阳”符号和“月亮”符号分别代表跺脚和拍手的节奏动作。
从实际的教学活动看,形象性图谱与符号性图谱有时是难以严格区分开来的,相互交融的情况会经常存在。小班的幼儿,将符号转换为相应动作的能力不如中、大班的幼儿,所以在设计图谱时,教师可直接采用形象化的符号。如将上图中的“太阳”换成“脚丫”图案,“月亮”换成“手掌”的图案,给幼儿以更直观的印象,使幼儿一看就明白“脚丫”就是跺脚,“手掌”就是拍手。再如,在打击乐活动中,就可以直接用乐器的形象让幼儿一目了然哪一个地方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特别在轮奏或多声部演奏中运用更广,也更有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幼儿能自然地迁移学习经验,在教师使用的各种符号与相应的动作要求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对符号的知觉能力加强,反应速度变快。
音乐是流动的音符,音乐欣赏要求幼儿要认真地倾听,而幼儿期又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所以,音乐欣赏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控制的能力。利用一些客观的事物(如音乐图谱中的线条、色块、图形等)作为辅助材料记录声音、音乐情绪或旋律进行感受,可以帮助幼儿延长注意的时间,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性质,以最终达到能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现。由此可见,在图谱的设计中要尽量关注其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九
鲁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是初中音乐教材的一系列内容之一。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课我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和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樱花》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春之海》刻画了春天的大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清津浦船歌》起伏的强弱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人的生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背唱日本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的特征。认识日本的民族乐器。
2)欣赏《清津浦船歌》,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三拍子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教学重点、难点:
1)背唱歌曲《樱花》。
2)日本音乐与朝鲜音乐的特点。
1)情景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贯穿虚拟的“亚洲之旅”使学生处于富有乐趣的情景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2)识谱视唱法:
歌曲教学以视唱为主,分乐句视唱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启发式: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音乐中的各要素,理解表达音乐。
(一)日本民歌《樱花》。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旅行。先去哪呢?出示课件富士山樱花图片。引出本课第一个内容——--日本民歌《樱花》。
2、范唱歌曲,理解音乐:学生听后说出音乐内容。
3、识谱视唱:(重视学生双基能力的练习)。
启发学生从结束音开始说出歌曲中使用的音34671,学生总结出歌曲调式:一种五声音阶的都节调式。音乐抒情、平和、流畅。(突出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4、演唱《樱花》。
1)配乐朗诵的加入。“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也体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宗旨——艺术门类的综合。)。
2)轻声唱词,跟琴轻声演唱并背唱。
3)歌曲的情感处理。逐句轻唱,老师启发,哪些地方可作渐强减弱的处理,学生讨论。
4)听录音,有表情地演唱,表现与同伴相邀去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
音乐起,师:这时,想象你已穿上宽大的和服,拖着木笈在尽情歌唱。
(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氛围。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二)尺八与筝二重奏《春之海》。
1、尺八与筝介绍:
2、欣赏:学生理解感受音乐。(学生展开想象,发表各自的观点、见解。)。
(注重音乐课标中提出的教学内容应注重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清津浦船歌》。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一同与学生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理解感受朝鲜半岛音乐的特性:三拍子倾向。节奏为长短、短长两种基本形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韩剧音乐出发,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朝鲜半岛的音乐特征,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易于学生掌握)。
然后出示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感到我们又来到了朝鲜半岛的朝鲜。
2、欣赏《清津浦船歌》。
1)初听:学生感受具有三拍子倾向的6/8音乐的《清津浦船歌》,说出音乐内容。
2)《清津浦船歌》是表现朝鲜半岛清津浦渔人劳动生活的歌曲。衬词表现出集体劳动中人们的乐观精神。起伏强弱的节奏和渔人的水上生活情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清津浦渔民的生活。
3)复听:找出歌曲中模仿鼓声的象声词,跟着音乐敲击节奏一起感受清津浦人的乐观精神。(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音乐活动:比比谁的耳朵灵。
老师分别放了中国、日本、朝鲜的音乐片段,学生回答分别是哪国音乐?
(这既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是对本课内容的当堂检测,回扣了教学目标)。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参与了第一次亚洲之旅,学习了东亚日本、朝鲜的民歌。让我们相约,下次一起走进印度、泰国和印尼!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十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1951年刘铁山根据瑶族传统歌舞鼓乐的音乐素材创作《瑶族长鼓舞歌》,1952年初在北京上演。同年茅沅据此改编为管弦乐《瑶族舞曲》。全曲为加引子的复三部曲式。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优美的旋律生动地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身着盛装于月下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歌曲《瑶山乐》是由《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为空白,需由学生自己填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歌曲中的跳进和级进是本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欣赏乐曲《瑶族舞曲》、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瑶山乐这首歌曲学生非常喜欢,唱的时候老师启发他们加入律动效果非常好,唱熟歌曲和歌谱之后再用口风琴来演奏,学生弹的也不错。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十一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牧歌》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f宫六升加变宫调式调,2/4拍,情绪抒情宽广,旋律宛转悠扬,描绘了草原放牧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长调和短调知识,感受作品表达热爱家乡和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提升演唱技能。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请同学们演唱各地区的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牧歌》。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十二
我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黄晓乐,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唱歌课综合课《采金秋》。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藤篮》中的第三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包括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
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我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节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了《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大家!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十三
《阳光路上》是花城出版社义务教育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四三拍子,速度为小快板,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方式与和谐统一,并能够感受歌曲中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阳光路上》,感受歌曲中表达出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合作的方式,提升音乐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难点是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教授——拓展延伸——教师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祖国妈妈即将迎来她的生日,大家想送什么样的礼物给我们的祖国妈妈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我会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后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阳光路上》,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乐曲的情绪是抒情且激昂的,速度为小快板的。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歌曲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辅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来整体的了解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等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按照学习“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反复记号以及二声部。其中,反复记号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有所涉猎了,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回顾即可,但二声部演唱的和谐统一对于他们来说把握还不够准确,在这里我会选择讲授法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在拓展提升环节,我会请学生们自由分享关于祖国相关的歌曲,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今天所学习的这首歌曲编创打击乐器伴奏,随后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瑶族舞曲说课稿音乐教学说课(优秀14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能用饱满的情绪、嘹亮的声音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表演。
3.感受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激昂的情绪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如何引导学生精神饱满地演唱歌曲,并能唱出力度的变化和旋律的起伏。
2.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节奏、速度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光盘、电子琴、队旗、幻灯机、小镲、大鼓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唱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听军歌踏步走进教室)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导入:作为中国人我们都会唱本国的国歌了,那同学们现在都是少先队员了,你们会不会唱我们的队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呀?请会唱的同学跟录音一起唱一唱。
3.再听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那些要求。
4.出示歌词,让学生看着歌词再心里默唱。师: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当准确地唱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歌曲是曲作家寄明、词作家周郁辉1962年为电影《英雄小八路》创作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此歌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同学们欣赏电影《英雄小八路》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再听歌曲录音。组织学生边听边随着节拍踏步。师:作为少先队员,我们一定很自豪,就让我们随着这坚定有力的歌曲踏起步来,展示我们的风采吧!
6.多次聆听歌曲录音。组织学生边听边随歌曲节奏进行对列变化创编。
7.分组展示。
8.师电子琴伴奏,有感情地慢速范唱,引导学生轻声跟唱。
9.生跟琴轻声唱歌谱,对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如音准、节奏、速度、声音等,予以纠正。
11.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少先队的象征,我们不仅要唱好队歌,热爱队歌,更要像歌中唱的那样,“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精神,声情并茂地再次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2.作业:课下背唱歌曲。
一、音乐活动“我们的队会”。
1.导入:请同学们先看一段鼓号队表演录像。
2.将学生分成四组:老师来弹琴、小镲组拍手、小军鼓组拍腿、大鼓组跺脚,提示学生:空拍的地方一定要空够拍,速度要慢,不要抢拍。
3.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物体或自制乐器进行表演。
三、在全体学生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声中结束本课。
四、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