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教案中还包含了一些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教学效果。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一
《信任》这篇课文就是以故事形式呈现,写“我”的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靠着一块简单的告示牌指路来到果园,带路去桃林的是狗,在摘了两篮鲜桃以后交钱时,发现躺在钱箱旁的是一只大花猫。一切都凭自觉。一拨又一拨的顾客就这样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这件趣事背后,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北师大版教材,体现了“单元推进、感悟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的理念。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是围绕“真诚”为主题而展开的学习。其中《信任》这篇课文就是以故事形式呈现,主要写“我”的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这篇课文要求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所蕴涵的含义,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在教学中为了突出语文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信任”,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文中体会语言文字的意义,品味感悟“信任”。
认知:学习本课生字,联系课文理解相关词语。
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诚实。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侧面烘托的的写作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同学们,当我们随着春风的脚步走向初夏,粉红的桃花慢慢变成了一个个清香诱人的大桃子。每次在“我”回家的路上,总能看见公路旁边立着这样一块木牌:桃子——自采——三里路(课件出示 板书),你们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吗?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信任》。(板题)
(一段充满意境的导语,配上直观的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下面请翻开书37页,自由读2-6自然段,看这次有趣的经历和我们平时购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所谓书是自己读懂的,情是自己悟出的。)
2、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不同之处?(板:自付钱) 从这些不同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信任与被信任)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让我们一起走进桃园,去感受一下信任与被信任吧!
(1)默读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果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画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
(2)将找到的句子读给四人小组的小伙伴们听一听,再说说你的感受。
(让学生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习,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2、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生说)
(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谈到的句子:
(1)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几只竹篮,篮下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2)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桃园主人并不担心人们摘了桃子不付钱,也不担心大家多摘桃子少付钱,也不担心有人会把无人看管、毫无防护措施的钱箱抱走。)
(3)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4)体会表达特点,了解侧面烘托。
回顾一下刚才的交流,想一想:桃园主人在课文的描写中并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生自由谈。
小结:桃园主人在课文的描写中并没有出现,但我们却从从桃园主人的精心布置的路牌、纸条、狗带路、钱箱和花猫等细节中,体会到了桃园主人的热情、真诚、勤劳、善良……,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是我们这节课了解的新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暗写、暗示手法)就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 ,而是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 ,来表现(反映、衬托)被描写的对象。指名读,再体会。
3、同学们,果园主人这么信任客人,作为客人的我们心情怎么样?(生说 板书:喜悦)那从课文哪些地方感觉作者愉快的心情呢?(生谈,课件出示)
4、多么特别的购物经历啊,以致于(课件出示最后一段,生齐读)
5、我为什么走了好远以后,还要忍不住回头“久久注视”呢?
(抓住文中的省略号,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小结:是啊,公路旁的告示把人们引向果园,让人们自己动手采摘丰富的果实;它也把人们引向了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在那里,人们得到的是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信任更是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也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诚实)
四、拓展练习,走进生活。
看着这美好的桃园,想着未曾谋面的桃园主人,回味着这次奇特的采摘经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大家敞开心扉,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吧。然后全班交流。
(提出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抓住有效时机,引导学生从课文走进生活谈出自己对果园主人客人说的话,实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对话,让学生谈出心声,升华体验。)
五、总结:
你们说得多好啊,是信任让朋友之间的友谊更深厚,让亲人之间的亲情更浓郁,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融洽。那就让我们在生活中给予信任、收获喜悦、享受真诚带给我们的幸福吧!
板书设计
信 任
桃子——自采——三里路
自付钱
诚实 喜悦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朗读中揣摩课文的描写顺序,领悟作者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
3.在阅读中感受日出的美和壮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
1.学习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搜集海上日出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1.2008年我有幸去了一趟北戴河旅游,那是个美丽的地方,可惜没有看到海上日出,今天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去欣赏北戴河沧海日出的壮观与美吧!
2.(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大家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3.全班交流。
三、展开想象,细读课文。
1.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呢?
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汇报,从而进行品读)。
(1)、日出前。
师:谁来说一说日出前是怎么样的,师相机说“那你来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问:听他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回答)。
师:谁再来描绘一下脑海中的画面?并理解:“广阔无垠”。
师:那谁能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么(读这广阔——明快的美)?
问:他读的怎么样(生评)谁再来读一读?
过渡:老师也被日出前的美景陶醉了,但日出时的景色也吸引了我,请同学默读,边读边画你认为比较美的句子或词语。
(2)、日出时。
问:日出时美吧?壮观吗?那你觉得哪最美?
师:朝霞色彩变化作者分为四种,可见他观察仔细,笔触细腻,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问: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并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日出怎样(美)?
你们手中有日出的图片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欣赏)。
师:老师读的怎样?谁来评一评。
问:这样读行不行?为什么?(生评)。
师:作者运用的这两个词好不好,那你来读一读这段话。
指名读(两到三名,到后来……蹦出了海面)会读了么?(齐读)。
师:大自然多神奇,刚开始还慢慢升,后来一下子蹦出了海面现在谁来描绘一下日出除了美,你还感觉怎样?(壮观)。
(出示课件升起那一刻)并让生理解“壮观”一词的含义。
师:说的太好了!
太阳升起那一刻天空和大海又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自己美美的再读一读。(生汇报)。
师:作者真的看见了大路吗?(这是什么?)引出联想。
问:此时你觉得日出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神奇)那我们就再一次领略日出时的景色。(课件出示)。
生读------(走进到大海里面去)。
(3)、日出后。
师:饱含感情地说:啊,美极了,壮观极了,这时我转身向西望去,只见西面的山峰树木……到红光。还有什么?大家轻声的读一读日出后的景色(生接着轻声读)。
师:此时此刻大家有什么感受?
师评: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最后我们用我的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体会方法。
1.通过本文,你学会了什么描写方法?
2.今天我们一起来到大海边看了日出,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更体会了作者细腻的描写方法,希望大家有时间多去观察大自然,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在本上,做一个细心的人。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用手中的笔想象描写出,校园内日出前后的变化。
板书:
4沧海日出。
鹰角亭上看日出。
沧日出前广阔。
海日出时神奇。
日日出后壮观。
出
观察仔细笔触细腻合理想象。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三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批注。
教学(后记)反思: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究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与欲望。
3.认识生字、自选积累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具:课件。
教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洋世界。
(2)抓住重点词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探索感知课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中认识生字。
3.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三、潜水工具。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想象海洋的美。
四、通过课件,紧扣探索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3.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文中的语词和句子。
4.探究活动。
开展一次探究海底世界的活动。
5.作业:书写认字。
板书:
探究海底世界。
1.探究历程。
2.海底生物丰富,景色美丽。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五
2.大胆战役,执着前行和精神。
3.培育门生诵读本领。
重难点:领会渔民不怕艰险的精神。
教具:多媒体。
教程:
1、导入新课。
1.行使课文前的导语,揭露课文。
2.总体感知课文内容,请门生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首要讲了甚么。
4.在课文中进行讲明。
2.诵读出色段落,领会课文内在。
一.门生选自己喜好玩的段落,自由的诵读。
2.门生边听边想象其时的情形。
3.商讨:是什么使渔民们克服了难题,顺遂归航。
4.累积内化。
一.有情感的诵读课文。
二.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志里。
4.累积好词好句。
5.诵读课文。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
1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精神。)。
2出示《红梅傲雪图》和《红梅赞》一词,生有表情地朗诵。
3讲述梅花的品质。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江姐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板:江姐)。
4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感受,了解江姐。
5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江姐的一个片段,看这个片段又能带给你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走进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
1轻声细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
2读后交流:
(1)出示文中生词和一些较难读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老师口头解释“渣滓洞”、“阴丹士林布”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浏览全文,看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江姐临刑前发生的事情)。
3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找出来读一读(生读第1段)。
4这一段中,点明故事起因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转移)对江姐来说,这次转移意味着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让学生明白江姐转移的实质)。
5作者为什么还要在这一段开头交代当时的天气情况,有什么别的用意吗?
6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与她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三抓好事件,品读细节,感悟江姐的品质。
1用心默读2?5自然段,思考: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都做了哪些事?
2读后交流。(师相机板书:塞好提纲梳妆打扮)。
3再次细细咀嚼这几段文字,哪些细节最让你心动,就在相应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体会。(在这一环节中,重点交流江姐“梳妆打扮”的细节(出示),师做好朗读指导)。
4过渡:就在江姐梳妆打扮的同时,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于是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下文就是江姐与同室难友深情话别的场景。(板:深情话别)。
(1)出示7—15段(11、12、13、14段用省略号代替)在音乐的伴奏下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表情、语气),练读完毕,再在全班展示读。问难友扮演者:作为江姐同室的难友,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问江姐:能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2)老师提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第8段中的“接过”和“递还”)这一接一还,接还的仅仅是一个布包吗?(交流感受同志之间的深情厚谊。)。
5引导学生找出省略号省略的部分,并把教学重点锁定在第12、13自然段——鼓励战友的细节(出示),通过朗读交流,感受江姐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激励战友)。
6江姐又是怎样做的呢?一起走进最后一段。(出示,指生读)(1)透过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江姐和这些革命志士身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谈感受)(2)伴着《红梅赞》歌老师作激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再读资料,升华感情。
1看板书总结全文,感受江姐的品质。
2出示关于江姐的第二段文字资料(写给亲友的信),让学生明白:无数的革命后代会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奋斗,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3让课文留下思考(作业):
(1)想对包括江姐在内的革命先辈们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
(2)课外阅读《红岩》这部小说。
板书设计。
塞好提纲。
梳妆打扮从容不迫。
江姐深情话别视死如归。
激励战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长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3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的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时用心体会,做到入情入境,动心动情的能力。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中间四句的意思,体会长征的艰难,体会诗歌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流程: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1.同学们,在70年前,曾有一次伟大的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的诗篇,那就是这首《七律.长征》(好,请同学们先看屏幕)刚才我们跟随主席的笔触走近了长征,我发现了好多孩子和我一样都沉浸在那恢宏磅礴的旋律中,那看过短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板书:苦、难)。
2.师小结:是啊!长征历尽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而作者仅用短短的8句话,56个字就生动地概括二万五千里的艰难历程,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当中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1.下面就请同学们快快把书打开136页来读读这首诗吧!
2.好,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看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合理。
3.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七律诗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指生再读,请举手同学一起读。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3.谁来把你们的收获汇报一下,你们都读懂什么了,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自由汇报读诗后新的见解,新的体会或新的疑问。
(1)学生自由汇报对词句的理解,学生相机到板前板画逶迤,师相机板画磅礴。
(3)学生可能体会出巧渡金沙江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暖字含有暖洋洋的胜利的喜悦心情,还可能发现寒和暖是一对反义词,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老师相机指导:“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字你是怎样理解的?那它准确的意思是什么呢?快查字典,看看他有几个解释?在这句话中应是什么意思?这个“寒”字仅仅是字典上说的意思吗?这样吧!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结合画面来体会这个寒字的思想感情,相信你们还会有更深的体会(放录像,师描述:泸定桥的桥头刻有两行诗:“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泸定桥由13根碗粗的铁索组成,长101米,宽2.6米,高达14.5米,东西横跨,高悬于湍急的大渡河上。1935年5月25日,22位突击勇士就是在这座桥上,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勇敢地冲进火海,冒着枪林弹雨向东岸发起进攻,为后继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
学生用心体会:令人心惊胆寒,作为悼念死难烈士的难过心理;对泸定桥险恶自然环境的烘托;体会出长征的惊险悲壮;体现出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师指导感情朗读:一个“寒”字蕴含着多少种感情呀!我们不仅要理解字词表面的意思,而且要深刻的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那快把你的体会化作你的朗读,读出来吧!
生汇报:从“五岭逶迤”看出来从“乌蒙磅礴”看出来。
师:是啊,像这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
师:同学们从这么多词语中都能体会到长征的艰难,那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就遇到了诗中所提到的这些困难吗?谁能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这么多的困难,作者怎么可能一一写下,所以用了一个词来高度概括,找一找,是哪个词?(万水千山)对了,这就是艺术的高度概括。诗中哪个字更能突出远征的艰难呢?(板:寒)。
师:从哪些诗句能体会出“只等闲”?
生:从“腾细浪”可以体会出“只等闲”。从“走泥丸”可以体会出“只等闲”。从“更喜”可以体会出“只等闲”。从“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字”可以体会出“只等闲”。从“尽开颜”可以体会出“只等闲”。
师:录像看完了,那快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师:通过我们刚才深入的理解和感情的朗读,此刻你们对长征有没有新的感受呢?(相机板:乐)是呀,长征不仅有苦,还有乐,这正是红军战士乐观引导:作者这么写就是为了突出2个字(不怕),不怕不仅是总括句的句眼,更是全诗的诗眼,那红军不怕什么?(板:远征难)老师在备课时找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图,并制成了课件,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师演示并描述: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如: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激战腊子口等等,连续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作者仅用远征两个字就概括了红军1年的行程,可见用词何等的精炼!
三、教学结束:
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1、感情朗读:诗人以“难”字开头,“喜”字结尾,“难”中不怕,“喜”中开颜,首尾呼应,更衬托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4、小结升华: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阅读其他两首,进一步感受毛主席诗词的艺术魅力!毛主席的诗词还有很多,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资料,有时间我们召开一次毛主席诗词欣赏会。最后老师愿智慧和乐观永远伴随着你们,愿这种长征精神永驻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七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复习导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
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
4.课题质疑。
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5.汇报交流。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缨、缚、梁、眺、陕、诵。
读准后鼻音字:缨、梁。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
3.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
四、创作背景。
五、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过渡: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2.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
“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
“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
(2)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
(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
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
(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
(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
(7)引导背诵。与辛弃疾的《清平乐》相比较,看看有何异同。
七、课堂练习。
1、这首词的作者是——,他是在——年——月,在——写的。
2、不到长城非好汉,使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表达了——————————。
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指——,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板书设计:
21.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9月。
毛泽东。
(革命乐观主义、壮志凌云)。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八
习作要点: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建议:本次习作,要用上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情绪的变化。在题目的横线上,最好填一些体现情绪的词语,比如:生气、伤心、笑、哭......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九
一、填一填。(每题1分,共12分)。
1.含有的等式叫做方程。
2.甲乙两数的和是36,乙数是x,那么甲数是()。
3.五(1)班有学生45人,平均分成a组,每个小组有()人。
4.比x的2倍少0.6的数是()。
5.正方形的周长用字母表示是()。(边长为a。)。
6.方程x-8=2的解是()。
7.山羊x只,绵羊的`只数是山羊的3倍。山羊和绵羊共()只。
8.解2x=3.8这个方程的根据是()。
9.甲仓库存粮x包,乙仓库的存粮是甲仓库的3倍,乙仓库存粮()包。
10.水果店运来15筐苹果,每筐a千克,运来8筐梨,每筐b千克,运来苹果和梨共()千克。
11.在()内填上或=。
252()25254.32()4.32。
0.52()0.0252xx()2x2。
12.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67,如果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扩大10倍,那么商是()。
二、判一判。(每题1分,共5分)。
1.a2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
2.已知a=12,b=5,a-(b-c)=10,那么c=4。()。
3.a比b多c,则b+c=a。()。
4.方程x12=6的解是x=2。()。
5.一台磨粉机上午磨a小时,下午磨b小时,共磨粉c吨,平均每小时磨粉多少吨?列式是c(a+b)。()。
三、选一选。(每题1分,共6分)。
1.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a.解方程。
b.方程的解。
c.未知数。
2.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的有()。
a.a-b。
b.(12-x)4=3。
c.3x+27。
3.当a=4,b=5,c=6时,
bc-ac的值是()。
a.1b.10。
c.6d.4。
4.五年级植树60棵,比四年级植的2倍少4棵。四年级植树()。
a.26棵b.32棵。
c.19棵d.28棵。
5.a的一半与4.5的和用式子表示是()。
a.2a+4.5b..a2+4.5。
c.a2-4.5d.2a+4.5。
6.我今年身高1.42m,比去年长高了8cm,求我去年身高是多少米。可设去年身高x米,那么不正确的方程是()。
a.1.42+x=0.08。
b.x+0.08=1.42。
c.1.42-x=0.08。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十
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
周瑜假装要商议军事,问诸葛亮说:“在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于是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周瑜为了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请了鲁肃来帮忙,吩咐他需要二十条快船,每条船有三十个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用幔遮住。第三天到了大雾漫天,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去曹营“取箭”,因为诸葛亮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看不清虚实,只叫弓箭手向江中放箭,箭像下雨一样,射下来。很快船两边都插满了箭。当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搬箭,箭足足有十二三万多枝箭,鲁肃才把借箭的经过告诉了周瑜。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草船借箭》缩写】。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441l。
8421。
24432。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三、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读作a的立方。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看表计算。
正方体棱长体积。
0.9m。
2.4dm。
1.6cm。
长宽高体积。
12m5m4m。
1.5dm0.8dm0.5dm。
8cm4.5m3cm。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十二
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原来安排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现在挪后。
(2)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
(3)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四、具体编排。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体现了分数的抽象性。
(2)分数单位的概念。
分数与除法。
(1)体现了分数的数学来源: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可从数系的扩展角度来认识分数的产生。
(2)分数与除法的统一点:对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3)为后面的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带分数作准备。
例1。
把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进行统一: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
例2。
(1)把许多物体(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3÷4,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在这儿,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理解:a、把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样的3份是。b、把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2)通过图示得到分数结果,方法多样:一、用操作或图示法。二、推理:1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块,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块,是块。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总结。
根据例1和例2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这儿,可以把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扩展,它既可以表示作为结果的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种运算过程。
(1)可以解决整数除法中商不是整数的情况。
(2)分数与除法可以互逆,可看作同一种运算。
(3)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与假分数。
以前学生只接触过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现在介绍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分数。
例1。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分数,并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借助直观把它们和1比较,再介绍真分数的概念。
例2。
让学生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把它们和1的大小比较,给出假分数的概念。需指出这里的单位“1”是一个圆而不是所有圆的总体。
例3。
(1)从生活语言“一个半”引出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
(2)让学生仿照着写出其他的分数。
例4。
(1)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因为要培养学生对于分数的数感。
(2)化的时候有不同的方式。
a.根据分数的意义:4个就是1。
b.利用直观图。
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可引导学生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一般方法。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的基础。
例1(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
(1)通过直观图观察得出三个分数相等。
(2)从两个方向观察三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3)通过自主举例,从具体到一般,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内在一致性,引导学生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把分数化成分母不同(分母扩大、分母缩小两种情况),但大小相同的另一分数。
4.约分。
与九义教材相比,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最大公因数。
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1)利用实际情境(用正方形铺满长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2)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因数、公因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2)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再找公因数。
b.从较小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大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做一做。
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
约分。
例3(最简分数的概念)。
(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数(根据不同的素材引出:具体的米数、分成四段)。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为后面的约分设下铺垫。再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例4(约分)。
(1)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相等的最简分数。
(2)方法多样:可以逐步约分,也可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
(3)给出约分的简便写法。
5.通分(编排方式与约分相似)。
与九义教材相比,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最小公倍数。
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利用实际情境(用长方形铺满正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2)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倍数、公倍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
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2)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b.从较大的数的最小倍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小的数的最小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做一做。
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
通分。
例3(分数大小的比较)。
(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2)和的比较方法多样(三年级上册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a.根据分数的意义。
b.根据分数单位的多少。
(3)让学生通过一些特例,自行总结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三年级上册有了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为后面的约分设下铺垫。再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例4(通分)。
(1)从实际情境引入,出现分子、分母均不相同的情况,比较大小时产生认知冲突。
(2)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母相等的分数。
(3)通分时,可以把分母都化成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也可以不是最小公倍数。
(4)作为比较大小的方法,还可以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5)区别通分与约分:约分是对一个分数的运算,通分是对两个分数的运算。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例1(小数化分数)。
(1)用小数和分数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除法运算的结果,建立起两者的联系。
(2)利用小数的意义给出小数化分数的一般方法。一位小数由教材给出范例,两、三位小数由自己类推。
例2(分数化小数)。
(1)创设六个数比较大小的数学情境。
(2)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多样;。
a.分母是10、100……的,利用小数的意义来化。
b.分母不是10、100……的,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的,也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化。
整理和复习。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分类。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十三
1.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养学生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在愉悦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成功乐趣。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阅读教材第50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二、自主探究。
1.列举两组1-6数字组成的和。
(1)一起掷两个骰子,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和可能有1和13吗?为什么?
2.探究2-12这些和出现可能性大小。
小组每人一起掷两个骰子一次,一次报出得到的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记录如下:
3.你发现了哪些数可能出现最多呢?
4.这些和数分别是由两个骰子上的哪些点数组成的'?请用数的分解形式写出来:
5.在各个和数的组成中,你有什么发现?想到了什么?
6.全班交流: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那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小?
7.从掷骰子的实验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三、课堂达标。
1.填空。
(1)骰子上面有()个数字,是()。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同时掷两个骰子时正面向上的两个数的和最小是(),最大是()。
(3)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是()。
2.判断。
(1)掷出两个骰子正面向上得到两个数的和是1。()。
(2)掷出两个骰子正面向上得到两个数的和是13。()。
(3)小红说:“同时掷两个骰子正面向上的两个数的和是10的算式最多”。()。
3.写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向上两面数字和是9的算式。
4.用2,5,8三个数中的两个数,你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四、知识拓展。
5.有三个同学进行掷骰子求和比赛,看谁选择的数字出现次数多谁就赢。小红选择的数是3、4、5、6、7。小明选择的数是8、9、10、11、12、13。小强选择的数字是14、15、16、17、18。同学们你猜一猜谁获胜的可能最大。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比较熟练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有关单位的进率。(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
2.p80,1。
3.说一说比较两个或三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4.p80,2,3看清要求,分清大小。
二、应用练习。
2.p81,4-6。
三、巩固提高。
1.选条件编应用题:苹果有5箱,梨有10箱,桃有20箱。
2.根据自己的实际编一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3.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列式表示为: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
六、作业。
课本p3、4页练一练1、2、3、4、5、6、7、8。
七、板书设计:
折纸。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八、课后反思。
课时:第3、4课时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练一练1、2、3、4、5、6、7、8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
利用画图法来将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统一分数单位。
再次强调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分数的性质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与上题类似。计算方法与上题一致。
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把全月总数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估算结果,在计算本题时由于对此部分内容还不太熟悉,建议通过计算来选出正确答案。
教学反思:
课时:第5、6、7课时。
课题:星期日的安排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小结: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
2、出示课件(“星期日安排”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3、引导参与,探究怎样解决问题。
师:要计算留在家中的男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全班交流。围绕把男生总数看成单位“1”明确算式的算理。
5、同理计算完成女生部分的问题。
6、教师归纳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时将所有的分数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三、讨论。
淘气和笑笑计算4/9+1/4+5/9时用了不同的方法,你能看懂吗?
尽管他们用的方法不同,但是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作业课本p6页练一练1、2、3、4、5。
五、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
1-2/7-3/71-(2/7+3/7)。
1-3/8-1/61-(3/8+1/6)。
六、课后反思。
课时:第8、9课时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练一练1、2、3、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
将整条公路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将一天的时间看成单位“1,读懂题意并正确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首先要看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首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进行计算。
将全程看成单位“1”首先要算出走完全程不要多长时间。然后再算前4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
最后计算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课时:第10、11课时课题: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读出下面各小数。
0.30.250.141.344.060.08。
2、求出下面各题的商。
3÷415÷455÷109÷10。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
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授课程。
出示情境图,引出本课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1)主要是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
(2)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要统一数的表现形式。
教学反思。
五年级第四单元指导教案及(汇总16篇)篇十六
第五周星期天,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我们班的15位同学,为了体验生活,磨练意志,进行了一次登山活动。
那天早上,我们乘着一位家长的中巴来到一大迳村。下车后,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沿着一条狭窄的小道,很快就来到了当地有名的大岭山脚下。眼前的大岭山群山环抱,气势逼人,树木葱郁,真是一座气魄雄伟的大山啊!
八点十分,开始登山了,我们精神饱满,大家边走边笑,走着走着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仿佛到了一个浏览胜地旅游。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一个山坳,隐隐约约听见淙淙的水声,举目四望,却不见水,下所谓“闻其声不见其形。”突然一个同伴惊叫起来,原来不远处有一片绿草,走过细看比春天时节的草还要嫩绿,大家都感到惊奇。
转过山坳,我们继续向上攀登。太阳在上,小路在下,我们一步步地走。开始还好,越向上爬,脚越酸软。不停地重复着一个攀援动作,汗水很快湿透了后背,正在这时候,旗手小嘉摔倒了,大家连忙走过去,小青迅速从兜里掏出药油,用力地在她的脚上揉,幸好有惊无险。
走过了这段险峻的小路,小青再三叮嘱大家要小心。因为她姐姐说:“前面这段路有很多蚊虫,而且非常厉害,一旦被叮,就会又肿又痒。我们不敢怠慢,纷纷拿起地上的树枝,做好防犯的准备。不一会儿,可恶的蚊虫,果然把我们团团围住,但大家毫不畏惧,用手上的树枝进行反击,一只只黑的东西最终狼狈跳窜。
峰回路转,我们的小队伍像一条年轻的龙在山中盘旋。脚下的路不断被我们征服,但登山的路依然是那么长。我的头有点晕了,脚却开始麻了。这时候,队伍中的一个女同学出现怨言:“走了这么久,还没有到目的地,我的脚快要断了。
夏天的一个下午,太阳公公已经回家了。可游泳池里热闹起来了!小朋友纷纷地来到这里游泳。有的带着游泳圈,有的还带着游泳帽-----,有的双臂撑开在大声鼓掌呢!为什么鼓掌呢?哈哈,不知道了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他们是为小红和小明精彩的表演而鼓掌。在传球的时候,他们你传给我,我传给你,球一直没有掉到水里,玩得可开心了!
我也好想去玩一玩呀!生活中有很多令我们感动的事,其中有一件令我非常感动。记得有一年,我12岁在文水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的叛变有一个小女孩和几个小朋友玩跳远。当他们准备跳的时候,有一辆大车从这里经过,看见我们几个挡着他的路,就按了一下喇叭,吓着了这个女孩,不小心掉到了这个小河里,当时有很多人站在这里,可没有一个愿意救他,突然,有一个快80岁的老伯奋不顾身的跳到河里,把那个女孩抱上来。
人们围到那个女孩,其中有一个依生正在医治那个女孩,那些人们只顾着看那个女孩,却不看一下那个老伯,当人们转过身时,老伯已经晕倒在地了。人们看见地上躺这两个病人,却只有一个医生自己也无能为力,就打120叫救护车来帮忙。当把老伯和女孩送到医院时,老伯已经没气了。医生告诉我们那个女孩抵抗力很强,如果是一般人的话这时候已经没气了。这个女孩抵抗力这么强,只要吃点就好了。当那个女孩醒来时,看见门口有很多人在哭泣我就问先生你们在为谁哭呢他说我们在为救你的人哭。听到这件事,我也哭了起来。通过这感人的一幕,我相信你看见着一件事你也哭了。
青青和小赛既是邻居,又是好朋友。一次,青青和小赛玩儿起了“踢石子”的游戏。他们踢着踢着,小石子滚到了路边的垃圾筒边上。青青正准备拣起小石子,可一股让人恶心的臭味儿迎面扑来,青青就生气了:“这么大的垃圾筒在旁边,这些丢垃圾的人也太没公德了,竟然懒得把垃圾丢到垃圾筒里!”说着,便俯下身去把那一堆奇臭无比的垃圾用自己的小手捧进垃圾筒里。青青看见小赛站在一旁呆若木鸡,就说:“你快想想办法呀!我们可不能天天来拣垃圾呀!”小赛灵机一动,从书包里拿出笔和纸,在纸上写了“文明只差一步”的.字样。青青和小赛把这张警示语贴在垃圾筒的“身上”。青青连连称赞小赛:“你真棒!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这样,应该不会有人乱丢垃圾了吧!”
文明就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道理,文明也是衡量一个人品格修养的试金石,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今天晚上我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一进家门,没有看见妈妈那在厨房熟悉的身影,于是我就满屋子的找妈妈,最后在阳台上找到了妈妈。
当我找到妈妈的时候,她正在低着头,拿着一把小锤子为我砸核桃,阳台上满地都是砸核桃剩下的壳,而砸好的果仁,已经有一小袋子了。当时光线已经很暗了,我看着妈妈砸核桃的动作有些缓慢,肯定是妈妈已经看不清楚了。我的心里一酸,觉得妈妈为我付出的太多了,上班回来做好晚饭也没有去休息,而是给我砸核桃......
我觉得妈妈真的很伟大,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不能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老师的爱像一阵轻柔的微风吹拂着我的心田;老师的爱犹如春雨绵绵,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老师的爱好似星星,照耀着我的成长之路。老师和我的故事,就像树叶一样数也数不清,有的令人难忘,有的令人怀念。
记得那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在操场上玩拉火车的游戏。我转晕了,想回教室,就在这时,又有另一名同学被转了出来,和我对碰了一下,我眼冒金星,顿时,鲜血直流。张老师闻讯赶来,掏出洁白的手绢给我止血,一边关切地问:“张某某,痛不痛?”她那关爱的眼神就像慈祥的妈妈,让我紧张的情绪稳定下来。她鼓励着我:“别害怕,只要坚强一些,就不会有事的。我送你去医院。”听到老师的话语,我不觉得害怕。张老师边打电话给妈妈,一边背起我向医院跑去,老师的背很宽大,舒服极了。路上,老师打了一辆车。在车上,张老师紧紧地搂着我,不停地说:“忍一忍,一会儿就到了,医生会帮你的……”这几句话一萦绕在我耳边。
到了医院,我妈妈由于工作原因,没能及时赶来,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细心的张老师忙对我说:“没关系的,老师会陪着你,只是一个小手术。”老师一会儿去缴费,一会儿去拿药,忙来忙去,望着她满脸的汗水,我感动极了!在手术台上,老师温暖的手紧紧攥住我的手,我不再害怕,因为老师的爱让我鼓足了勇气!
老师的爱就如母爱,让我这株小树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