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有助于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满纸荒唐言,无一字是真的。那么在这片喧嚣的文字海洋中,下面几篇读后感是不是可以给你一丝思考的线索?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一
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还一直沉侵在故事情节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气、温柔的悲伤的种种表情感动得落泪。
我想原来我一直没有崇拜的人,但读完《安妮日记》之后,崇拜的对象已在我心中悄然诞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笼罩着每天,战争让很多种族灭绝,也让天空乌云密布。这里有许多的犹太人被盖世太保的铁抓袭击,他们就这么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历史上异常惨绝人烟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她原来过着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啊!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许多人都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当时安妮还是个13岁的女孩。它是活泼好动天真的,却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几年不出门,密室每个地方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胆敢你面对这些时,本应该是被逼疯,但她没有屈服,反而让她在遇到这种困境时产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渐渐长大,她在社会中完全独立了,15岁的他想改变现在,想到了男女平等,这些社会问题。战争是恐怖的,它能破坏一切,却不能破环拥有一颗勇敢、坚强、自由的心!虽然她最后没有逃过残害的命运,不过她的心永远活在世上,或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她闭上双眼时,它距自己的16岁生日只差3个月。“多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啦!”我不禁悲叹道。
虽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说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坚信他的愿望能实现。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这本书会一直压制住战胜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她能感动全世界,但愿世界不会再有战争!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二
“当人类开始在废墟的土地上重建家园时,我们不会忘记,有一双来自天堂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召唤我们。”我知道,这就是安妮·弗兰克。
这是一本神圣而精妙绝伦的书,一个渺小的女孩吐露了整个犹太名族的心声。她勇敢、善良,尖锐清晰地写出了人类精神中高贵的闪光点,在倔强高傲地保持着尊严时,发现了真正的自己。
安妮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本应可以当上无忧无虑的“小公主”。直至希特勒上台,对犹太民族开始了迫害。安详的日子前,安妮的生日收到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一本精致的硬皮笔记本,并从此称呼为基蒂,并得到了一个知心的朋友,她与基蒂谈心,把一切特别的事情都写成日记。
德国占领荷兰,对荷兰犹太人进行严重清洗,弗兰克一家为了避免迫害,与达恩一家躲去了奥托办公楼的一间密室。在秘密小屋里一直生活了两年,每一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炮火的轰炸,人心的不安,听着广播里的情况,期待着营救。
安妮在秘密小屋里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在大人的眼里,她无知调皮,口无遮拦,但只有皮特知道,安妮有感性的一面,平日里的嬉戏这是这个女孩掩饰自己孤独寂寞的保护色,她认为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内心,这个女孩经常在被窝里独自地哭泣,可是谁又知道呢?但是她依然以她诚恳的心活着。
终究是逃不过命运的,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警察发现了这里,幼小的安妮带着她破碎支离的梦一起离开了人间。不过几年,德国也投降了。
“有的人死了,但她还活着。”安妮的精神不朽。“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她怒诉了希特勒种种的恶习,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去对待这世界,但又对这种黑暗无能为力。
她的最大的梦想是当上一名记者或者作家,来发现与记录这个世间的美。是什么力量让她在这种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毅然决然地坚强?因为她的心中有梦,她渴望着美好的明天。
精神多么伟大,世界多么渺小。愿逝者有她的天堂,愿生者有他的寄托。
阿门。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三
记得小时间看过安妮的照片,一个不十分漂亮却有几分迷人的少女,深色的秀发,以及深陷的眼眸,一段题签,几行小而娟秀的字迹。上次读《安妮日记》是在小学时代,中午在教室放鬼片时,两耳充盈凄凉的尖叫声的情况下看完的。我始终视描写痴恋的故事为糟粕,把少女的情怀抛在脑后,直到今天,两个生死相隔的同龄人蓦然发现,彼此的心,竟有那一种相似的悸动……也许安妮的生命定格在永远的十五岁,在谜一样的花季之中,她只是一颗陨落的星辰。情感与欲望的纠葛,以及她内心的寂寞困惑着她;与此同时,少女的羞涩、温柔和稚嫩更牵绊着她。爱——安妮说她“懂”,却掩饰不住自己的犹豫。她不懂,她总让理智战胜欲望,但不得不承受降临得过早的煎熬,当然,还有相思所带来的伤痛。同样是爱情,它不曾被我视作一种渴望,但却同样朦胧,如清晨让人迷离的薄雾,我的内心,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恐惧,因为我丝毫不了解它。我没有安妮一样对爱情的希冀甚至渴望,因为我的心中有太多琐碎的眷恋,因为我生活在城市的高架之下,因为我的单纯以及不单纯,以及我那总是过分清醒的头脑。但是安妮弗兰克需要,她的恋爱是她的灵魂在天国的慰藉,是她永远青春的生命的一部分。这部恋曲是一篇拙劣的爱情小说,至少,它的欲念占了上风;然而,安妮的死却让这种情感戛然而止,原本愈来愈热情的火焰,反而让悲剧闪光。
爱是给需要它的人的,情感的附属品未必使你快乐,但沉浸在这样一种煎熬之中,也必然有它的甘甜。而安妮的爱实际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但生命却也无私地给予了她在伤痛时所渴望的温情。我们,这些隐匿在凡尘之中的人,难觅情感,因为情感是需要浇灌的。
没有时间去经营,所以,宣扬爱的艰辛,看一本爱的悲剧。
什么是爱?也许,onceyoutastelove,才能道清。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四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安妮日记读后感xx年的年轻生命,却正如她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记录了仿佛发生在一个美丽天使身上的故事。记住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少女,踏着凡间的尘埃,抚摸着战争的伤口,在痛苦和绝望的世界里种下星星点点的种子,漫浸希望的火种,灌注勃发的力量,储蓄着对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设想,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展望和期许。静静地躺在那本泛黄的日记里,淌在后人对于这段岁月无尽的沉思里。
读完了全本书,我有很多的感叹,为这个美丽感性的女孩。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内心的和平,珍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五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凡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的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密室生活的两年里,正处于花季少女时期的安妮,在极度的恐慌与不愉快下,在暗淡无光的密室里,度过了少女成长的关键时期。然而她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是走到处处都会受到德国人歧视的犹太人。战争的残酷令我们无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凡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惨淡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安妮,她还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子。只是最终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从安妮的这些日记中,战争的残酷无情已经败露无疑。
这并不是安妮一个人的日记,这是二战时期千千万万犹太人的心声。当时的犹太人,可以说为了怎样给他们设计刑法,德国的警察和法院的人都想成傻子了。安妮和其他犹太人一样,渴望自由。
由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我觉得这本日记不仅是在诉说安妮的心情,而且是在描述战争的痛苦。法西斯,这个曾经夺取几百万犹太人生命的词;希特勒,这个曾经让千千万万德国人感到耻辱的名字!战争不仅能使每个人心惊肉跳,让任何一个人可能死去,最重要的是它能将美好的和平毁于一旦!
我真的希望,不论在哪个国家,在什么时候,都永远不要再出现战争这个字眼儿。只有全世界的每个人都和平相处,人类才会有大发展。如果地球真的分裂成了几块,只要人类的心还接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但是,人类的心如果被战争隔开了,那就真的没希望了。就像著名的通天塔传说,只要人类没有了和平与团结,就算通天塔真的建成了,也会轰然倒塌。所以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
希望大家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六
安妮-弗兰克是一名犹太人,生活在荷兰,他是一个活泼可爱,性子急的姑娘,在11岁那年,得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变开始了写日记的生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安妮一家因为德国人疯狂的迫害犹太人,所以躲进了父亲公司的一间密室,和他们一起躲进密室的还有达尔恩一家和杜萨尔先生。
安妮从她的日记本里记录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以及安妮的爱情。在密室里的生活是没有头的,知道大战结束。在密室里他们几乎光抱怨,吵架,同时时刻也要提高警惕,晚上8点以后不能发出一点声音,白天讲话也不能大声,所以在密室里的生活很是痛苦难受。
安妮非常爱彼得-达尔恩,渴望与他走进一个美丽的故事里,他们两个相处的非常好,可一开始安妮又不肯表白,所以安妮把小甜蜜全部写在了日记上。
密室里不可能每一天都有着充足的食物,一开始他们还有黄油、糖、草莓酱、土豆-------,后来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只有些烂土豆、烂莴苣,或者是大豆、豆荚、炖草莓、煮草莓、煎草莓,食物非常单一,生活越来越困难。
终于,在安妮15-16岁时,由于有人告发,他们被抓紧了集中营,几个月后安妮得了伤寒,离开了人世。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他整理且出版了安妮的日记,所以才有了《安妮的日记》。
安妮,想起世界大战,就想起了安妮。安妮至今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日记,也影响了全世界。
看完这本书,我想,安妮那么努力学习,努力写日记,我们现在的生活要比她好100倍,我们不用像安妮一样东躲西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七
上周末,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写下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一家和四名犹太人朋友为了逃避纳粹迫害,藏匿在“密室”里度过长达两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安妮·弗兰克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后来搬到荷兰避难。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生日收到了一本父亲送给她的日记本,从此,她便开始写日记。她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她假托给一个叫“基蒂”的朋友写信来介绍“密室”里的逃难生活以及她的成长心事。
日记的第一部分记录了安妮·弗兰克如何与同学相处,战争的残酷,犹太人如何惨遭迫害......那时的安妮时而开心,时而忧伤。日记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安妮对生活的感悟,渴望回到从前的校园等等。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藏匿在“密室”的两年中还仍然不忘丰富生活,发展心智,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在刻苦学习记忆法、英、德、荷兰语、几何,历史......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她有时很沮丧,但从来不绝望......因为她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她想也许有那么一天她的理想还可以实现。
安妮经历了开心,隐匿,期望……的人生历程,她勇敢、幽默、独立,渴望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战争最终给她带来的却是恐惧与死亡。而如今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和平年代,感叹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不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还可以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我们都活着,可有些人却不知为什么而活着,我们生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我们过着不同而又相同的生活,但是,我们得自己去争取,争取幸福意味着要努力学习,工作,而不是投机倒把,好吃懒做,偷懒也许看起来有吸引力,但工作才使人满足。”读完《安妮日记》我觉得安妮当时的思想特别成熟,像个成年人,我想这跟她从小良好的教育,经历,以及广泛的阅读分不开。
相信日记中平凡而又真实的历史记录能够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共鸣,安妮·弗兰克惊人的勇气与毅力鼓舞了我。(陈佳婕)。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八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和依然存在的消息……”美丽的音乐、美丽的时代、美丽的季节,岁月领着一个美丽的女孩进入我的生活,她的名字叫安妮。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是她乐观向上,不惧困难,让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也许,历史的教训要由千千万万条性命来换取,安妮最终也成为其中的牺牲品。我不去想象她和姐姐在集中营中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因为那会使人心碎。我只提醒着自己:安妮的生命止于青春,而她的生命却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穿过时空丰富我的心灵。在生命的路上,我比她走得远。但在以后的路上,我的脚步将添加另一鲜活生命的重量,留在时间上的脚印也将更深。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九
这星期,我阅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安妮·弗兰克的女孩,她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和她的家人朋友们躲进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间密室里。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五个月,期间安妮把她在密室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在了她的日记本上。通过她的日记,我看到了一位纯洁、乐观、坚强、富有理想的少女形象,她对战争、宗教、生活的种种思考,无不令我为之佩服。
安妮在日记中无数次提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能结束?”从她的言语中,我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绝望,她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坚持,要坚强。
我最喜欢安妮说的:“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虽然密室的生活令人时刻提心吊胆,虽然安妮和她的家人时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是安妮从不放弃希望。她温暖而乐观,坚持自己的爱好,她渴望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或作家,她不断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与命运和困境作不懈的斗争。
相比安妮,我们现在小朋友的生活真是命运多了。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可以尝试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有的和平岁月,好好学习,积极向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
伴随着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安妮日记》,这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所记述的在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在这个没有快乐、没有阳光,只有恐惧和黑暗的密室里,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诉说了自己心中的苦闷。这本日记本,跟随着安妮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年时光。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觉得很奇怪,因为这本书并不像其它的书,整本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道理,而它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身边所发生的事以及安妮对这些事的看法。这本书也没有其它书所具有的优美流畅的文字,但它却有真挚的感情和少女般清纯的语言。这些特点使我们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能从中读到历史和战争,也能感悟到安妮自身的那种乐观的思想。
在密室里躲避战争和灾难的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性格、习惯和行为。安妮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把这些看法都写在了日记里。聪明、美丽和优秀的姐姐玛戈·弗兰克;偏袒姐姐,不注重妹妹的妈妈艾蒂丝·弗兰克;平易近人,会安慰安妮的爸爸奥托·弗兰克;自私、只为自己着想,对安妮不满的凡·丹夫妇;可爱、亲切和温柔的彼得以及有教养、亲切的牙医阿尔弗列德·杜瑟尔。作者对这些人物都描写得很具体,写出了每一个人属于他自己本身的特点。这当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安妮了,那个开朗,活泼的犹太小女孩。我喜欢她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也喜欢她那永远满怀希望、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的性格。我认为,我们应该像安妮学习,学习她那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容忍别人的品质。看过这本书,我从中读到了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这本《安妮日记》给我的感觉是紧张的,里面的密室虽然与世隔绝,但总有被发现的危险,我能感受到这八个人在如何恐惧,饥饿的状态下生存,他们受着战争和病痛的折磨,就在这种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下了这些故事。文章中讲述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那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写出了战争所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除了这些,还有安妮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觉和自己的苦闷。安妮把这本日记本取名“吉蒂”,并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吐露自己的心事。正是这本日记,伴随安妮走过了两年的时间,并给予安妮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的宣泄。
德国法西斯是残忍的,是邪恶的,他扼杀了一个又一个正值青春的生命。无情的轰炸,残酷的迫害,使无数家庭无法相聚,还有那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这一切的一切,都把我深深震撼了,我不仅厌恶法西斯,厌恶他执政以后,对犹太人的迫害,而且也让我对安妮也有了更深的佩服,这个坚强,永不屈服的女孩。她在战争中成长,在困境中懂事,虽然她的生命在十五岁就终止,但她却留下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读完这本《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我想,我以后也会怀着一颗永不气馁不屈服的心,去面对人生当中未知的困难和危险!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一
1940年,由希特勒带领的“反犹行动”把在荷兰避难的犹太人大批大批地抓起来送往集中营。而在他们当中,有一个13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与家人一起逃进了一间“秘密小屋”,并在一本被她叫做“基蒂”的日记本上,用青春少女的手笔记下了二战时小屋中的点点滴滴。
小屋与外面的世界相比,是乌云中的一块蓝天,但这里的生活并不自由、幸福。为了躲避搜查,“秘密小屋”中的八个人必须在早上保持沉静,在晚上才能稍微活动。每天,不合口味的饭菜、时好时坏的收音机、变化多端的信息、达恩夫妇无休止的吵架……,一切都是变幻莫测的,恐惧、惊吓、猜测、饥饿……大人们的情绪渐渐地低落,开始成天抱怨。可安妮不同,她独立勇敢、积极乐观,坦然面对空袭、子弹,视它们为天空中飘过的云,一笑而过。她明辨是非,有思想、有信念,坚信总有一天和平会到来,坚信总有一天,人们都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合上书,回想着安妮的日记,我开始崇拜起眼前的安妮。她在那么艰苦的环境还能坚持着热爱生活的信念。哪怕最后被送到了可怕的集中营,身为幸存者的安妮,一次次面对着无辜的少女和小孩们走向焚尸炉、毒气室,在如此残酷的死亡面前,她依旧坚守着和平一定会到来的信念,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她就是这样,心中住着一个充满热情的太阳,当遇上乌云密布、狂风骤雨,这个太阳就会马上出来温暖着她受伤的心,她内心憧憬着未来的小苗就这样沐浴在阳光里茁壮地成长着。
其实,在和平年代的现今,我们的周围也有许许多多热爱生活,心中充满着阳光的人。一个名叫喜芽的女孩,因先天残疾,每只手都只有两个手指。然而,热爱音乐的喜芽,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而是做了一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她用了5年半的时间刻苦练习钢琴!喜芽不顾钢琴老师和其他人的摇头否定,坚守着内心的梦想,在母亲的鼓励下,用比正常人多一百倍的努力,最后奇迹般地完成了高难度的钢琴曲《梦幻即兴曲》的演奏,还获邀去各地演出。如此“特殊”的她,在面对生活时,却拥有着比普通人更火热的心,不久前她还坠入爱河了呢!
与安妮和喜芽相比,我不禁自惭形秽。每次练钢琴时,碰到一点小挫折,比如有一个指法一直练不好、有一个音节总是出错,或者速度一直提不上去的时候,我就会又急又气,还会尖叫,乱抓头发,甚至想着弃之不理,再也不练琴了。在乒乓球比赛中,当我输给对手的时候,我会一直闷闷不乐;有时,当听到家人在讨论我的失败或不足时,我还会跑进厕所,一个人躲起来,不愿意面对……想到这些,再想想安妮和喜芽,我感到羞愧极了。
看完《安妮日记》,我总觉得在天堂里,安妮那双清澈的眼睛正望着我,用她那纯净的声音告诉我,要让太阳住进自己的心,抱着火热的激情面对生活。这声音虽然微弱,但它却比战火中的炮响更震撼,更持久,一直在我的心中回荡着……我相信,安妮的日记会一直鞭策着我。我要向安妮学习,积极面对生活中遭遇的任何挫折,做一个内心住着阳光的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二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坚持学习写日记,记录了周围环境、人与事对自己的考验、磨砺和成长的经历。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她的坚强快乐去鼓舞身边那些绝望到极点的大人们,使他们重燃信心和勇气。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真的很难想象,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安妮虽然恐惧,但她不放弃,而是把逆境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丰硕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安妮,记录下她生活的一点一滴,听起来像梦魇,但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挚的情感。这本书,或许该说这本日记,是陪伴着安妮成长的一件不会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让读者在看了后,会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三
常常有犹太人被抓,有时会看到火光,有时会听到枪声,还有时会发生袭击。
连安妮一共有8个藏匿者,是安妮、安妮的爸爸、安妮的'妈妈、范丹先生、范丹太太、玛戈特、彼得,他们在1944年8月4日上午10点至10点30分之间被捕,没过多久,库格勒和克莱曼也被捕了,只有米普和贝普没有捕到(这些是我从后记中知道的)。
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活了下来,把安妮的日记编成了《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中另我最感人的一段是:安妮生前曾经说过:“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活着。”她的愿望实现了。这个坚强的犹太小姑娘同她的作品一起长存不朽。
我相信,大家读完以后也会觉得安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四
刚开学时mr彭推荐我们读两本书,一本是《安妮日记》,另一本是《骆驼祥子》。
我们组组员比我买的早,他看了一些内容后说,安妮一家太惨了。
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时,着实带有一定的哀伤之情。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范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又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范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安妮,一个花儿般的少女,被纳粹分子残忍的夺去了生命。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五
一天又结束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越来越多的人在看安妮,在说安妮,在写安妮。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庆幸。
安妮,曾经在大家看来一个颓废的代名词。
可是,现在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她了。
我记得很久以前,女友和我这样解释安妮:安妮不是颓废者,她只是太热爱生活,因而用一种我们这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表达,颓废的本身并不代表放弃,而是一种另类方式的奋斗。
当时的我唯一能读懂的只有闪烁在好友眼里的激动和亢奋。
后来我看安妮。
再到后来慢慢接受安妮。
然后到现在的迷恋安妮。
这个过程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一个喜欢穿白棉布裙、帆布鞋,一个会轻易写死亡,文字是有着美丽的疼痛,一个做文时天马行空的无比才情的典型上海小资女作家,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命我的世界。
我一直都很欣赏安妮的生活方式,足够的自我和放纵,这是我永远不可能做的到的。在我的世界里有秩序,游戏有规则,很多时候,叛逆,仅仅只是欲望。而在安妮身上,所以的一切都可以是幻想,也都可以是真实,是真正的大快人心。
每次从我口中发出“安妮”这两个字的时候,内心总会有种莫名的情愫,吸引我的是那些孤独美丽的文字网和致命的疼痛。
我时常会在深夜独自守着一盏暗黄的灯看安妮的书,很多的`时候通常是一边看一边哭泣,一边哭泣一边欢笑,裹着毯子在凌晨的时候感受着最深刻的黑暗和孤独。这些动作都是寂寞无声的,因为发出任何的声响都会破坏这美丽的黑夜。
安妮宝贝。安妮和宝贝。本为一体。
如果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洒脱,纵然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依然可以笑靥如花,毫无惧色。如果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坚强,那种在所有伤痛面前都不轻易低头的大义凛然。
在悲剧的爱情里面安妮扮演的永远都是受伤者的形象,这是多么的神奇,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即使是我们早就知道这场爱情会像一场烟火,有着让人绚烂的美丽和无能为力的短暂。安妮那爱到粉身碎骨依然可以义无返顾的决绝神情,万劫不复时同样有着最初的微笑的这形象不但引出了大把读者的泪水,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千万读者的那颗心。
我一直很欣赏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说的一句话:“有些人可以写出大量的文字垃圾,却无法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
安妮,就是用文字舞蹈的精灵,用文字施法的女巫。手中的笔翩翩起舞,就汇成一曲交响。
关于我和安妮在一起的日子,那些在岁月中沉积下来的画面,一切在画面中感动的瞬间。如今看来,始终足以继续令我记忆和难以忘怀。安妮,是一段不老的童话。
对于安妮的了解我想说的只能如此,因为太过熟悉亲密无间反而变得陌生无比。再多的语言,更多的话语也没法表达我对安妮的体会,一切仍需用心倾听,一切仍需用爱感受。
颓废与积极终究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地是可以活得自我,活得真实。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六
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母亲和姐姐一家四口过着安宁的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13岁生日。这一天,他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她开始写日记,并给日记本起了一个叫吉蒂的名字。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在遇难前两年藏身于密室中的生活和情感记载。
它的特点是内容非常的简练朴实。看完本书,希望安妮在天堂幸福快乐,一路走好。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七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安妮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本应可以当上无忧无虑的“小公主”。直至希特勒上台,对犹太民族开始了迫害。安详的日子前,安妮的生日收到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一本精致的硬皮笔记本,并从此称呼为基蒂,并得到了一个知心的朋友,她与基蒂谈心,把一切特别的事情都写成日记。
德国占领荷兰,对荷兰犹太人进行严重清洗,弗兰克一家为了避免迫害,与达恩一家躲去了奥托办公楼的一间密室。在秘密小屋里一直生活了两年,每一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炮火的轰炸,人心的不安,听着广播里的情况,期待着营救。
安妮在秘密小屋里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在大人的眼里,她无知调皮,口无遮拦,但只有皮特知道,安妮有感xing的一面,平日里的嬉戏这是这个女孩掩饰自己孤独寂寞的保护色,她认为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内心,这个女孩经常在被窝里独自地哭泣,可是谁又知道呢?但是她依然以她诚恳的心活着。
终究是逃不过命运的,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警察发现了这里,幼小的安妮带着她破碎支离的梦一起离开了人间。不过几年,德国也投降了。“有的人死了,但她还活着。”安妮的精神不朽。“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她怒诉了希特勒种种的恶习,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去对待这世界,但又对这种黑暗无能为力。
她的最大的梦想是当上一名记者或者作家,来发现与记录这个世间的美。是什么力量让她在这种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毅然决然地坚强?因为她的心中有梦,她渴望着美好的明天。精神多么伟大,世界多么渺小。愿逝者有她的天堂,愿生者有他的寄托。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18篇)篇十八
安妮日记中的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一个公司的密室里。她收到一本笔记本,安妮就把它当作笔记本了。
在密室里,他们每天的早餐是干面包和咖啡的代用品,午餐不是菠菜就是土豆,晚餐就吃黄油加蔬菜。每天都带着德国人随时来袭击的'忐忑心情。他们简直像生活在地狱之中。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和安妮当时的处境相比,简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担心衣食住行。
安妮在这么糟糕的环境下也坚持写日记,我们和她相比更加要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