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要具备正确的语法和连贯的句子,还需要有生动的表达和丰富的词汇。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欣赏,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其中的优点。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一
《妈妈的葡萄》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葡萄,让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这个故事表现了世上最伟大的爱——母爱。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不需进行讲解分析,可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2课时
挂图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 饥饿 采摘 附近
冒险 山洞 一颗 嗓子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思考:
(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 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对比“噪”和“嗓”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二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所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
林崇德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
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
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
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三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重点: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难点:正确书写6个字。
一、谈话导入: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3、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交代学习任务。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会认字要让学生自己去记,让学生(或师)适时总结识字方法。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1)看学生是否读正确。
(2)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汇报、认读生字、新词。
(4)自主识字。读课文、读后评价。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狐狸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重读课文:
五、设置悬念:
文中的结尾写到:小狐狸一直没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去了哪?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宣布下课)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指导朗读,感悟亲情!指名朗读,溶入文中情境。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四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续篇我听了这个故事,我还能接着往下说,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狐狸妈妈是被猎人卖到了动物园里,狐狸妈妈也认识了一些朋友:狗、蛇、猴……而且它们都是住在一座山里的动物。有一天,动物园里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群兽表演大会。在群兽表演大会开始时,动物们同心协力趁机逃跑了。它们又回到了美丽的大自然里,动物们又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狐狸妈妈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孩子的身边,来到葡萄树下,津津有味地吃着又大又甜的葡萄。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续篇作文2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五
《妈妈摘的葡萄》第一眼吸引读者的是每页上那火红的身影。满眼火红之中,有小狐狸的哭泣、紧张,有狐狸妈妈的奔波、焦急。第二次细读,还是那片火红,火红之中有小狐狸的难过、孤独、无助,狐狸妈妈的辛苦、紧张、坚定。那份浓浓的母爱尽现眼底,令人禁不住潸然泪下。心中有隐隐的痛,那是为狐狸妈妈的去世、小狐狸的孤苦无依;心中又有无限的感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爱儿女的妈妈。
1、观察图画中的狐狸妈妈,理解故事角色的情感。
2、讨论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为自己做过的事。
1、ppt课件;
2、妈妈关心孩子的相关图片或录像;
3、每人一张上面结满大大葡萄(紫色外框、内部无色)的图片;
4、粉色水笔人手一支。
一、兴趣导入
教师出示第一面:
猜猜小狐狸为什么呜呜大哭?它可能遇到了什么事了
你肚子饿得时候,谁会你?
看看故事里,是谁小狐狸的?(讲述故事第二面)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出现的总是妈妈,妈妈总会想出办法我们。
二、好妈妈。
猜猜狐狸妈妈会怎么对宝宝说?你来学一学。
猜猜狐狸妈妈会怎么做7
看看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仔细看,待会儿请你来介绍你看到了什么。
1、观赏ppt地5-10页:
*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狐狸妈妈是怎么走路的?它为什么要这样走?
*狐狸妈妈找到了什么?它又是怎么走路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听一听,故事中是怎么说的?(教师讲述故事地5-10面)
:为了让小狐狸快点吃到葡萄,再累也不停下来。
*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妈妈为什么要停下来?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听听你们发现的和故事里讲的是不是一样?(教师讲述故事第11—13页)
:妈妈为了宝宝能吃到好吃的东西,走了那么远的路,实在是太累了,妈妈真辛苦!
三、我的好妈妈。
*你的妈妈辛苦吗?
*片上的一个葡萄里记录下你觉得妈妈最辛苦的地方。
要求:时间为5分钟,让大家能明白是什么。
展示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介绍。(教师以“你的妈妈真辛苦”、“你的妈妈真不容易。”烘托)
观赏妈妈照顾孩子的图片或录像。
:妈妈为宝宝做那么多的事情,再累也不怕。
四、伟大的妈妈
1、教师讲述故事第14—16页:
*看看是谁来了?他正往狐狸家走,怎么办?
*猜猜这么严重的一件事,狐狸妈妈会怎么做?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如果狐狸妈妈不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
*小狐狸为什么又哭了?
:小狐狸明白了妈妈的爱,所以哭了。
*你的妈妈为你做什么事,你也会感动?
*猜猜小狐狸会怎么说?怎么做?
*你的妈妈也为你做过许多让你感动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做?怎么说?
把你想说的话、想做的事,画在剩下的“葡萄”里,记得带回去对妈妈说、为妈妈做。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六
在一声的撕心裂肺的叫声后,猎人循环着山里的回声找到了小狐狸,猎人以为没妈的孩子可以轻易捉到,就对小狐狸掉以轻心,谁知小狐狸先发制人扑向猎人,猎人也不甘示弱一脚把小狐狸踢的走路一拐一拐,这时,小狐狸大吼一声,附近的'狐狸群都来帮忙,猎人见大事不妙便准备逃走,不料,后路也被一群狐狸拦住了,“只好拼命了”说着,猎人拿出一把刀,可早已身负重伤的猎人很快寡不敌众,被狐狸们咬死了,临死前还喃喃嘀咕:“没妈的孩子能耐还真不小啊!”
狐狸们为了帮助小狐狸走出阴影便推选它当狐狸王......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七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1.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
1. 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一、谈话导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 学生交流资料。
2. 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妈妈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 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 点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 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 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妈妈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 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2. 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3. 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三、拓展与延伸。
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 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四、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八
大山里,有狐狸的家,小狐狸在家里饿得呜呜大哭。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小狐狸尽管从此再也没见到妈妈,可妈妈放在树下的葡萄却生根发芽一年一年地长了起来,结了串串果实。小狐狸吃着甜甜的葡萄,感受着妈妈伟大的爱。
这是一感人的童话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母爱。整以“爱”为主题线索,故事中并无提及一个“爱”字,而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却从头至尾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在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中,故事开始了。
左等右等,妈妈还没回来,饿坏了的小狐狸呜鸣大哭,小可怜的样子,不禁勾起了读者的同情心。
妈妈终于找到了葡萄,准备回家。想着小狐狸马上就能吃到可口的葡萄,让人禁不住为她们高兴。
就在此时,惊险的一幕出现了:猎人来啦!在妈妈的大声叫喊之中,故事也推向了高潮,读者为小狐狸的命运紧紧捏着一把汗。
故事的结尾凄凉又温馨:孤独的小狐狸,终于感受到妈妈浓浓的爱!
故事一开始,小狐狸紧闭双眼呜呜大哭的场景着实让人揪心,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视线。而随后一页上母子相视而笑的温馨场面又感人万分,这也是整故事中母子唯一在一起的情景。山洞虽小又暗,小狐狸依偎在妈妈身旁幸福的表情却清晰可见。小狐狸在等待妈妈时露出洞口的那张小脸、微张的小嘴、惊恐的眼神,之后的嚎啕大哭显示出她的弱小与孤独无依,这也是妈妈拔腿飞奔的动力所在。狐狸妈妈不管是去或回,身姿都是绷紧的,她心中的担心与归心似箭一览无余。
当发现猎人后,狐狸妈妈张大的嘴,让那份焦灼与极度担心充斥读者的耳旁;雪地上小狐狸孤单又落寞的神情,让人心生无限怜悯。
最后一页,当小狐狸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爱意后,湖中涟漪映射出妈妈欣慰的笑容,恍若隔世,母子重又相见,那份浓浓的爱也达到了高潮。
1.画面构图、色彩
故事场景很简单,所有的背景都以水墨画大面积渲染,似有若无。而每页上最冲击眼球的,就是狐狸那火红的身影,就像妈妈那深深的爱,浓得怎么也化不开。
故事开始部分的背景都是冷色调,烘托了孤独、伤心的气氛:故事结尾部分的暖色调,特别是那无处不在的紫葡萄,让妈妈那深厚的爱尽收眼底。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故事中所有的背景都似有若无,而山洞旁飘飞的几片枯叶,陪伴着小狐狸经历难过、紧张与无助;成群结对南飞过冬的飞禽,映衬着狐狸妈妈虽然孤单却为了宝宝而坚定、坚强的身影。几处细节,却将主题无限升华。
故事中的语言非常朴实,却诠释出了妈妈那深厚的爱。
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摘、跑、翻、叼、叫”等,无不显示着妈妈对小狐狸深厚的母爱。
1.设计思路
初次翻阅《妈妈摘的葡萄》,第一眼吸引我的,是每页上那火红的身影。满眼火红之中,有小狐狸的哭泣、紧张,有狐狸妈妈的奔波、焦急。第二次细读,还是那片火红,满眼火红之中,发现了小狐狸的难过、孤独、无助,狐狸妈妈的辛苦、紧张、坚定。放不下,于是再次阅读,那浓浓的爱尽现眼前,禁不住潸然泪下。心中有隐隐的痛,那是为狐狸妈妈的去世、小狐狸的孤苦无依;心中又有无限的感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爱自己的妈妈。
学龄前的孩子,妈妈对于自己的爱可能还无法真切体会,有时还难免对辛劳的妈妈发发脾气、使使小性子。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用这个充满爱的故事来感动孩子,使他们能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拳拳爱心呢!
2.活动目标
(1)观察图画中狐狸妈妈的行为,理解故事角色的情感。
(2)尝试在情景中“摘葡萄”,体验妈妈的辛苦与爱。
3.活动准备
图画书《妈妈摘的葡萄》、ppt课件
妈妈关心孩子的相关图片或录像
场景布置:
山坡区域:轮胎堆垒成高低不同的山坡
小河区域:在“小河”的范围内,投放各种大小的跳板或贝壳板
山洞区域:地面上铺几块海绵垫子,上方横拉几根串有铃铛的绳子(两边固定)
葡萄园区域:挂上高低不同的若干串“葡萄"
小背篓若干(同幼儿人数相等)
4.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
一(出示。)猜猜小狐狸为什么呜呜大哭?她可能遇到了什么事?
一你肚子饿的时候,谁会你?
一(出示第2页。)看看故事里,是谁小狐狸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第一个出现的总是妈妈,妈妈总会想出办法我们。
(2)学做好妈妈
一妈妈会怎么对宝宝说?你来学一学。
一猜猜妈妈会怎么做?一(出示第5~lo页。)看看妈妈是怎么做的?
一仔细看,待会儿要请你来介绍:你看到了什么?
一(幼儿欣赏配乐课件。)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一妈妈是怎么走路的?她为什么要这样走?
一妈妈找到了什么?她又是怎么走路的?为什么要这样走?
一听一听,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为了让小狐狸快点吃到葡萄,妈妈再累也不停下来。
一(出示第11~13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一妈妈为什么要停下来?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难道妈妈不知道宝宝在等着她吗?
一听听你们发现的和故事里讲的是不是很像?
:妈妈为了宝宝能吃到好吃的东西,走了那么远的路,实在是太累了,妈妈真辛苦。
(3)我做好妈妈
一狐狸妈妈辛苦吗?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多摘些葡萄,送回家。
一(介绍场地。)这里是狐狸的家,要经过“山坡”、“小河”、“山洞”,才能到达“葡萄园”去摘“葡萄”。
一要求:每人背好小背篓,帮狐狸妈妈摘“葡萄”。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当地的条件,自主调整场地的设计,但以综合锻炼幼儿的动作技能为宗旨。)
过“山坡”的动作要求:攀爬、跳。
过“小河”的动作要求:在跳板或贝壳板上单脚跳或双脚并拢跳,不掉进“水"里。
钻“山洞"的动作要求:匍匐前进或四肢撑地爬或仰躺扭身前行,不碰到小铃发出声音。
摘“葡萄”的动作要求:触摸跳。
(幼儿分成两组,以接力赛的形式,最后比出谁摘的“葡萄”多。)
一我们帮助狐狸妈妈摘了这么多“葡萄”,感觉怎样?
:妈妈为宝宝做了那么多事情,再累也不怕。
(4)伟大的妈妈
一看看是谁来了?他正往狐狸家跑,怎么办?
一(出示第15~16页。)为什么只有小狐狸一个人?
一妈妈在哪里呢?
:妈妈为了小狐狸的安全,自己遇难了。
一(出示第17、18页。)没有了妈妈的小狐狸,生活得怎样?
(5)妈妈的爱
一故事到这里,还会发生什么呢?
一看看图画书,请你来猜一猜。
一(出示第19~24页。)小狐狸为什么又哭了?
:小狐狸明白了妈妈的爱,所以哭了。
一你的妈妈为你做什么事,你也会很感动?
—你的妈妈也为你做过许多让你感动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回报呢?该说些什么?
1.设计思路
在理解了故事情节和所表达的情感之后,孩子需要温故而知新,更深切地体会妈妈的伟大。所以,本次活动在自主阅读图画书的同时,再次回味狐狸妈妈行为的感人之处。并由此联想自己妈妈的爱子之情,积极尝试在特别(也可以是寻常)的日子里,给妈妈送上爱的礼物,表达心中的感恩。
2.活动目标
(1)自主翻阅图画书,尝试复述感动自己的那段故事。
(2)准备礼物,为妈妈送去节日的祝福。
3.活动准备
图画书《妈妈摘的葡萄》、ppt课件
“我的妈妈”调查表(幼儿事先调查过:妈妈的生日、工作单位、最喜欢的东西、最不喜欢的东西、妈妈最愿意为孩子做的事、妈妈的心愿等)
各色手工纸、蜡笔、剪刀、水笔、双面胶、纸等
自带各色毛线、锯齿拼板
若干张上面结满大大葡萄(紫色外框、内部无色)的图片粉色水笔人手一支
《我的好妈妈》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4.活动过程
(1)说一说
一(出示封面。)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听过了,名字叫什么?
一小狐狸为什么呜呜大哭?
一妈妈是怎么对她说的?
一妈妈去做了什么?碰到了什么?
一小狐狸等到妈妈了吗?吃到妈妈摘来的葡萄了吗?
一谁能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讲听?(结合ppt课件,个别幼儿复述故事。)
(2)看一看
一小狐狸有个怎样的妈妈?
一你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呢?
一(出示“我的妈妈”调查表。)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个别幼儿介绍;请幼儿根据调查表上的记录猜测朋友妈妈的情况,再请朋友介绍。)
:每个人都有一个爱自己、愿意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妈妈。
(3)做一做
一有一个节日,是专门为妈妈过的,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在哪一天呢?
一对了,5月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是天底下所有妈妈的节日。
一今天是几月几日?马上要到“母亲节”了,你觉得妈妈的节日应该是个怎样的节日呢?‘
一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妈妈在过节时特别高兴呢?(幼儿自由讲述。)
一(介绍材料。)这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什么?
一这些材料或许能帮助你实现愿望,赶快去做一做吧:
创意纸工——为妈妈制作礼物。
卡拉0k——学唱《我的好妈妈》。
爱心葡萄——把你觉得妈妈最辛苦的地方,在图片上的一个葡萄里记录下来。
温馨编织——给妈妈织一条围巾。
(4)送一送
一想一句特别的'话,在送礼物时一起送给妈妈。一回家后,别忘了做这第一件事。
(5)想一想
一送礼物给妈妈,妈妈会很高兴。平时,我们怎么样,妈妈会更开心呢?(启发幼儿:不挑食、自己的玩具、多睡觉等。)
一记得要去做一做,让我们的妈妈每天像过节一样开心!
(三)活动拓展
把你想说的话、想做的事画在剩下的“葡萄”里,记得带回去跟妈妈说一说、为妈妈做一做。
(四)阅读区的活动
1.每人一本《我的好妈妈》自制图书,可以记录妈妈为自己做的事情或者自己为妈妈做的事情。
2.请你来介绍:比比谁为妈妈做的事情多。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九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两课时
1 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 学生交流资料。
2 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的葡萄》,齐读课题。
1 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 知名度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 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 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 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师。
1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1 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2 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3 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 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1、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学生交流资料。
2、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妈妈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点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妈妈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时目标:
1、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2、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3、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三、拓展与延伸。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四、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一
里面写的是一只狐狸妈妈给自己的孩子寻找食物的故事。山洞里,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就翻过三座山来到村庄摘了一串葡萄急忙往回跑。快到山洞时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就坐下休息。忽然,听见了狗叫声,就知道猎犬来了。狐狸妈妈大声叫:“孩子快跑!”小狐狸听到了就向深山里逃跑。后来小狐狸到处寻找妈妈,一年、两年……小狐狸长大了就回到山洞去看一看,看见一棵树下长着一棵葡萄树,小狐狸就尝了一颗,“呀!好甜呀!”小狐狸于是想起了妈妈,就大声喊道:“谢谢您,妈妈。”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是一个既善良又普通的妈妈。她每天为我的学习生活操心,每次去上学,妈妈都把我的书包塞得满满的,有好吃的零食,有干净的衣服……生怕我饿着、冻着。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和许多同学一样,我是在妈妈的关爱和呵护下长大的,以前我并没有体会到母爱的珍贵,直到有一年妈妈出去打工了,我才知道妈妈是这么的关爱我。渴时妈妈给我倒水喝;饿时妈妈给我做饭吃;遇到困难时,妈妈给我勇气,鼓励我如何战胜困难。妈妈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妈妈真伟大!
我真想对妈妈大声说:“妈妈我爱你!”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二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2课时。
挂图。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饥饿采摘附近。
冒险山洞一颗嗓子。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思考: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对比噪和嗓。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三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两课时。
1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学生交流资料。
2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的葡萄》,齐读课题。
1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知名度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师。
1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1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2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3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四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难点:正确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3、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交代学习任务。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会认字要让学生自己去记,让学生(或师)适时总结识字方法。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1)看学生是否读正确。
(2)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汇报、认读生字、新词。
(4)自主识字。读课文、读后评价。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狐狸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重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对母爱伟大的崇敬,想象一下童话中的画面,再重温一下课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五、设置悬念:
文中的结尾写到:小狐狸一直没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去了哪?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宣布下课)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指导朗读,感悟亲情!指名朗读,溶入文中情境。
板书设计:
小狐狸肚子饿。
经过:找吃的,喊起来,没回来。
母爱的伟大。
结果:小狐狸见到树思亲。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五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1.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
1.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一、谈话导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学生交流资料。
2.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妈妈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点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妈妈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2.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3.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三、拓展与延伸。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四、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六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翻山越岭去给他找好吃的,当她不辞辛劳地摘回一串葡萄,却在家门前碰到了猎人,在这危险时刻狐狸妈妈喊孩子快逃。小狐狸逃了出来,长大了,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却看到了妈妈曾经为他而留下的葡萄树,感激之情由然而生。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而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1、学习5个会认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童话故事中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4、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比较生动地续编课文。
1、学习5个会认字。
2、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熏陶。
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2.开展词语游戏,复习词语。
学生认读词语:狐狸饥饿采摘附近冒险山洞一颗嗓子。
二、品读课文,体会母爱。
1.出示默读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
读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随堂本上。
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默读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出来,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朗读,体会狐狸的爱子情深。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孩子?
第一自然段重点。
1、出示句子,换词语:“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2、体会“终于”一词的用法。
3、当时狐狸妈妈的心情怎样?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谁来读一读?
b、第三自然段重点: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2、还有哪个词看出要找到吃的东西不容易。
3、当时狐狸妈妈的心情怎样?想象一下狐狸妈妈当时想了些什么?谁来读一读?
c、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
d、那一串香甜的葡萄是怎样来的?
4.教师总结:狐狸妈妈无论是翻山越岭为孩子找一串香甜的葡萄,还是危急时刻那揪心的喊声,都是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爱。
5.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动,还有别的情感吗?
6.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拓展,续编课文。
1.妈妈为小狐狸留下了一棵葡萄树,可是妈妈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续编课文吧!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3、学生小组合作续编课文。
4、讨论交流。
四、课后作业。
1.学完课文之后想给自己布置一些什么作业?
2.教师提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课余看一看有关母爱的文章、书籍。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七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通过观察讨论,体验妈妈与其宝贝的情感。
3.理解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对自己做过的事,能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通过观察讨论,体验妈妈与其宝贝的情感。
理解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对自己做过的事,能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2.葡萄架挂图、人手一支记号笔和一张紫色纸圆片。
3.幼儿知道老鹰会吃幼小动物,理解"翻山越岭"和"不辞辛劳"的意思。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图画书,想看吗?
教师展示绘本封面,提问:
1.你猜猜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妈妈摘的葡萄)。
2.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上面写着字)3.你觉得故事里会讲件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故事里到底讲了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出示小狐狸哭得画面。
1.狐狸怎么哭了?(找不到妈妈了,肚子饿了……)。
2.谁会来帮助他?(妈妈)。
(二)出示狐狸妈妈对小狐狸说话的画面。
妈妈会对小狐狸说什么?
小结:你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三)出示狐狸站在葡萄架下的画面,故事讲至狐狸妈妈摘到了葡萄。
狐狸妈妈在找什么?它是怎么找到葡萄的?
小结:狐狸妈妈是翻山越岭,跑了三座山为宝宝寻找食物,终于摘到了葡萄。
(四)出示妈妈摘到了葡萄往回跑得画面。
1.狐狸妈妈摘到了葡萄是怎么往回跑的?
2.它为什么要这样跑回家?(让幼儿自由讲述,妈妈是担心宝宝安全才拼命赶路。)。
(五)出示老鹰的.画面,播放老鹰的声音。
1.听到老鹰的声音,妈妈会担心什么?(担心宝宝的安全。)。
2.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步子迈得更大,跑得更快。)。
(六)出示小狐狸在洞口哭、狐狸妈妈在树下休息的画面。
2.狐狸妈妈走了很多路,故事里怎么说的?走了很多的路有什么感觉?想干什么?
(七)播放狗声及猎人和狗的图片。
(幼儿自由回答)。
1.这个时候,谁最危险?(狐狸宝宝)。
2.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
(九)播放幻灯片至小狐狸在风雨中。
1.小狐狸没有了妈妈会怎样?
2.它会到哪找食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
(十)播放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哭的图片。
这葡萄是哪来的?小狐狸吃到葡萄为什么哭了?妈妈为了它怎样啊?
小结:妈妈为了让小狐狸吃到葡萄翻山越岭,不辞辛劳摘到葡萄,当小狐狸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为了救孩子,自己却牺牲了。
1.你平时遇到困难,妈妈是怎么帮助你的?
2.妈妈对宝宝这么关心,你怎么关心妈妈呢?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3.小狐狸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山坡上的是谁?
(小狐狸太想妈妈了,眼前好像看到了妈妈,而且妈妈笑眯眯的样子好像在表扬它的坚强。)。
活动延伸: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画下来。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意思,能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2、通过学习狐狸妈妈的动作、语言等语句,感受狐狸妈妈伟大的母爱。
3、激发学生围绕一定的内容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通过狐狸妈妈的动作、语言等内容,感受狐狸妈妈伟大的母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苍翠的大山里,住着狐狸妈妈和一只小狐狸。它们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是有一天它们却遭遇了一件让人伤心的事。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则感人的故事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狐狸妈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2、指名交流(结合交流板书:爱)。
三、研读课文。
2、四人小组交流读读有关语句。
3、集体交流评价。
(1)第2小节。
狐狸妈妈( )说:“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屏显文字)。
a、狐狸妈妈会怎样对小狐狸说这番话呢?填一填,读一读,当个爱孩子的妈妈。指名填空,并指导个性朗读。
b、表演当时的情景,指名上台表演。
c、出示文字:妈妈的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2)第4小节。
“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一串葡萄吧。”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到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屏显文字)。
a、比较句子:“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一串葡萄吧。”狐狸妈妈这么说着,摘了一大串葡萄,往山里跑。(屏显文字)。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交流。
b、读出狐狸妈妈内心的急切。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c、出示文字:妈妈的爱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3)第6小节。
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屏显文字)。
a、狐狸妈妈遇到危险啦!它被猎人追赶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展开想象,同桌交流描述,突出狐狸妈妈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
b、指名交流,评价。
点拨:狐狸妈妈在危急关头想到的只是小狐狸的安危,它一心要把猎人引开,好让小狐狸能逃往深山,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生命安全。这是一只多么伟大的狐狸妈妈啊!
c、它的爱全都在那一声呼喊中迸发出来了,齐读文字。
d、出示文字:妈妈的爱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凌乱的思绪。
4、过渡:小狐狸听到妈妈的喊声,赶忙跳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它脱离了危险。后来,小狐狸在山里到处寻找妈妈,可是,一年、两年,小狐狸都没有找到它妈妈,自己则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自由朗读9、10小节。
(2)指名交流。
(3)小结:树下的葡萄正是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深深的爱啊!(齐读文字: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
出示文字:妈妈是世界上最芳香、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明的同义语。(齐读3遍)。
四、总结拓展。
1、出示前3句话,连成一首小诗(指名读,齐读)。
3、听了你们这么多情真意切的语言,我不由想起了这样一首诗《游子吟》。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有谁能够掂出它的分量,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呢?此刻,让我们默默地祝愿小狐狸能找到他的妈妈,祝愿狐狸妈妈好人一生平安!
妈妈留下的葡萄续(实用19篇)篇十九
1、尝试运用瓶盖进行绘画,体验特殊材料作画的兴趣。
2、通过运用语言“葡萄种在叶子下,一个一个排好队”的帮助下,能在指定范围内压印出整串葡萄。
3、与同伴相互合作,体验共同创作的乐趣。
1、大小不同的瓶盖若干,已调好的紫色,绿色的水粉颜料若干。
2、《妈妈的葡萄》课件。
3、布置好的“葡萄园”。
1、谈话导入,引出故事《妈妈的葡萄》
(1)轻放音乐,和小朋友聊一聊妈妈的事情(体现出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的情感)
(2) 小结:妈妈都是爱宝宝的,小狐狸的妈妈也很爱它,让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讲述故事,以ppt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出示ppt边动情地讲述故事。
(2)用提问来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
狐狸妈妈想给狐狸宝宝找什么好吃的?
找到好吃的了吗?、
妈妈在树下休息的时候遇见了谁?
狐狸宝宝吃到妈妈找的好吃的了吗?
狐狸妈妈怎么了?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瓶盖的用法
(1)介绍大小不同的瓶盖,并说明可以印出大小不同的葡萄。
认识瓶盖,想一想用瓶盖的哪一面能印压出葡萄的样子。
(2)介绍紫色和绿色,说明可以印出多种颜色的葡萄。
认识颜色,知道葡萄有紫色和绿色两种。
(3)任选一个瓶盖,用手指捏着,任意蘸一种颜色的颜料,把它放在纸上按一下,一个有颜色的葡萄就出现了。
教师示范: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压印的方法。
儿歌:
小瓶盖,手中拿;按一下,拧一拧,
葡萄种在叶子下;一个一个排好队,
上面大,下面小;我的葡萄种好了。
4、教师交代要求,幼儿自由选择、协调运用材料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抒情的音乐)
(1)教师引导幼儿用瓶盖印出美丽的葡萄,把它印在葡萄园里。
强调葡萄要种在叶子下,不能到处乱种。哪里有叶子,葡萄就种哪里。
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一定要拿干净的瓶盖重新蘸。
(2)幼儿操作,可以几个幼儿合作一串葡萄。
5、展示美丽的葡萄园。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评一评,哪串葡萄最好看,小狐狸会最喜欢呀。
2、中班美术活动画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表现能力的提高。
2、通过外形特征的描述萌发爱爸爸妈妈等亲人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过程:
(一)妈妈的样子
1、示范讨论老师的样子。
2、总结不戴眼镜的是田老师……
3、我们每天都和妈妈在一起,对妈妈已经很熟悉,那么,妈妈长什么样子,我们都很喜欢。
(二)喜欢妈妈
1、平时妈妈作什么事情的时候,你最喜欢?
2、老师小结,妈妈做那么多事情,那是为我们。
(三)画妈妈
1、现在,你想她吗?你们想妈妈,我们一起画下妈妈。
2、准备好了没有?我们开始想妈妈?
3、先画一个大大的圆,还是什么?这是妈妈的脸。我们亲亲她,对妈妈说:我亲亲你的脸。
4、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妈妈,我亲亲你的头发。
5、看看像不像你的妈妈,还有什么没有画?如眉毛,眼镜,耳环等。
6、好,现在我们用剪刀把妈妈剪下来,贴在你喜欢的地方,让她陪着你。
优点是孩子们在提到喜欢妈妈什么时,都比较活跃,气氛比较热烈。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性比较强。
美中不足是在画画过程中,孩子的画具缺的比较多,这主要是我准备不充分,因此影响了活动的最终效果,所以一个活动之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好准备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准备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指教学具的准备,更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准备。